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社会的城镇化发展日渐成熟,建立和改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文章简单探讨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

标签: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

为了获取相关的地籍以及全方位地专研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我国采取了在世界上已发展成熟并且由起初的手工模式逐步发展到全面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一项行政措施,即地籍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地籍信息、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和地籍档案以及管理信息等。现代土地需要記载的信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变得复杂且要求增加,将土地地块作为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以此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1 地籍管理海内外现状

自1950年以来,地籍管理应运而生,此时各种各样的数据已被计算机处理和加工。以土地调查和宗地管理为根据的国土信息系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加拿大成立。它可用于城市土地管理,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当前,发达国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进阶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实现,数据系统标准也得到了统一,实现了部门共享转变为社会共享。

虽然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得十分迅猛,在上个世纪末的国土资源部组建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地籍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很多城镇都已建立,一方面它用于日常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实践研究提供了帮助。从实践上讲,为了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检索自动化,设置了办文查询子系统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在30多年来的进步十分显著,但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在信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共享通信、城乡一体化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提升。

2 地籍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要点

2.1 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否则可能就会因为数据未能完全输入及处理导致项目出错;数据重复输入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

数据库按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个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专题图层。数据库组织应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严格执行。其中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包括点、线、面。需遵循地理覆盖面全、信息不冗余、要素要完整的原则。而属性数据是指用来记载地块的属性数据和统计数据,要求结构和代码应标准规范。

2.2 数据软件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开发土地管理地籍数据的数据库软件,这项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处理海量的GIS数据而且还能对其进行合理地管理。现在已有很多数据库软件能用二进制数据将空间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同样的数据的输出、输入处理等也可以用属性数据来储存。

2.3 系统软件结构

C/S模式结构和B/S模式结构是现有的两种常用系统软件结构,“请求-响应”这种应答模式是C/S系统基本运行模式,C/S系统软件结构的核心是数据由服务器集中管理,这个系统结构在接收客户机请求的同时还能将响应结果发送回给客户机;客户机除了可以发出请求和接收回应之外,还具备控制、计算能力。C/S 系统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不过安装所花费的流量较少,安装速度比较快。B/S模式结构是由C/S模式结构和WEB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三层体结构,客户端可以通过一般的浏览器进行数据传输和浏览。B/S与C/S混合模式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伴随着WebGIS的发展以及地籍管理部门对网络办公的要求,使用率越来越高。数据检查、管理、输出、专题图制作和数据库维护等是C/S结构模式的核心模块。B/S结构模式的核心是系统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数据的基本情况,确定数据订单后传送给数据库,然后数据库把请求信息回应给用户。

3 地籍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地籍信息在我国取得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但发展速度上仍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了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籍的需求,各部门应尽快完善地籍数据、城乡共同发展和三维空间化。

3.1.1 地籍数据信息化不规范。虽然《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已经大部分覆盖我国,但我国现有的地籍信息化依然不够规范。从实践方面考虑,明显制约着地籍管理的城乡共同发展。地籍管理在应用的方向、周期的更新、比例尺和数据结构上都存在差异,这不仅导致数据太过于杂糅且造成资源的随意浪费,还在数据的操作、移植、转换以及共享方面出现了问题。

3.1.2 缺乏完整的数据。城市地表空间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逐渐转移到地上和地下开发建设上面,例如地下

隧道、高架桥、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商场等。由于二维地籍数据难以全面反应土地使用状况,所以三维数据的开发利用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3.1.3 区域发展不协调。土地管理一直以来处于城乡土地分割管理状态,“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是目前农村和城镇的基础数据库。城镇地籍管理之所以更新快是因为城镇经济相对发达,具有高精度大比例地籍数据。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地籍管理更新周期慢是因为其不具备城镇地籍管理以及数据上的特点。两种管理模式分别存在接边处难以衔接,土地使用类型、面积统计不准等问题。

3.2 改正措施

(1)为了顺应社会发展以及从根源上解决地籍信息资源共享和产业化发展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的地籍管理准则来规范地籍管理。首先要对外公布地籍管理标准,其次发布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与此同时完善现有的技术规范。(2)在改良地籍数据库内容上,文献只从法律上对土地空间使用形式作了规定,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办法和权利范围等却没明确指出。所以,需要在现有管理模式中引进新的地籍管理模式。建议从技术、管理、法律入手,整改地籍数据存在的问题。(3)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尽快建立具有统一坐标系、平台、分类体系、技术标准的地籍管理系统使得土地登记、统计和汇总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系统首先要改进原有的农村地籍调查制度并使其与城镇接近;接着对原本的农村地籍数据进行更新与补充,尤其是在自建的宅基地等其他建设用地上;最后需要加强研究农村/城镇地籍信息一体化建设、农村地籍与土地使用数据的关系、网络管理和共享等技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地籍管理的信息化将要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更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尽管地籍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发展迅猛,但仍然是法制不全、不够规范、城乡无法实现一体化,并且二维地籍数据也已无法满足城市空间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所以说,健全法制、缩短城乡差距、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提升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池淑新.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

[2]陈肖,高飞.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3]沈立志.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

[4]许家奇.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