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情境教学法: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手拉手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3. 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1)教师介绍手拉手活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

(2)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观察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中的对称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运用,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为主,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对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称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对称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对称,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归纳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巩固新知: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对称的核心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1.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2.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3.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4.解决实际问题5.创作对称图案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相互依赖的关系,知道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充满幻想,他们有广泛的兴趣,求知欲很强,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会充满着期待,因为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那些新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会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限于生活范围,大部分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有关知识相对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想让学生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容易的,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更是一件难事。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世界各国人们面临一些共同问题时的反应以及通力合作的案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身边事入手,并给学生大量的有价值的相关信息,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看,自己的心去感受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依存。

采取交流、讨论、模拟体验、看课件等多种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通过距离“缩短”了,交往增加了,联系紧密了,文化沟通了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感受“我们更近了”;通过禽流感、非典、南极科考等国际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在各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通过瑞恩的故事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关爱和初步的全球意识。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的“手拉手”一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合作的意义,学会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并能够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并能够主动去寻求合作。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并能够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圈,然后用手拉住旁边同学的手,形成一个手拉手的小圈。

让学生们感受一下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感觉。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写下“合作”两个字,然后解释合作的意义,即通过与他人一起工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任务需要完成,但是一个人,如果多人一起合作,就可以更容易地完成这个任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分组,每组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的一个任务,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上“手拉手”三个字,下面写上“合作”两个字,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手拉手的小人图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家人或朋友,用手拉手的方式形成一个小圈,然后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的一个任务,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一下,除了手拉手的方式,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进行合作,比如说可以用手牵手、肩并肩等方式进行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并主动寻求合作是一个重点。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一堂数学课,更是一次思维的冒险。

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我所教授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手拉手》。

我们将通过这个章节,了解和掌握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能够独立完成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手拉手教具,以及孩子们需要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理解这个原理。

然后,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动手实践,独立完成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

在实践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他们的问题。

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讲评,表扬了他们的优点,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将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清晰地展示给了孩子们。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题目,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家里动手实践,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题目是:请用你的双手,模拟出手拉手动作,然后用笔在纸上画出这个动作的图形。

答案是:孩子们能够正确地画出手拉手动作的图形,说明他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这个动作的数学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孩子们在手拉手动作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于手拉手动作的数学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对这个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我也想拓展一下课堂内容,让孩子们能够把手拉手动作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手拉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能够: - 理解并能准确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两个概念; - 能够用图像进行加法运算,并能将加法运算的结果用文字描述出来; - 理解“加法”和“减法”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讲解;•用图像进行加法运算的实践操作;•将加法运算的结果用文字描述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如何用图像进行加法运算,并将结果用文字描述出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异同之处。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利用口算练习积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让学生根据口算题,回答“2+3=5”和“3+2=5”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3.2 概念讲解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讲解;2.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填空演示法,让学生边填边思考。

例如:填写“2+3=?”时,将“2+3”拆开变成“3+2”,填在空格里得到答案“5”。

3.3 练习1.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5只猴子+4只猴子=?”这个问题;2.让学生组合出10只猴子,并在课堂上进行比较和分析;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最终获得答案“9只猴子”。

3.4 运用1.以类似的方式,使用图片演示“3只猫+4只猫-2只猫=?”这个问题;2.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计算,获得答案“5只猫”。

3.5 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对“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概念的简单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算式在计算时有所不同。

四、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练习和巩固,例如: 1. 用图片的形式继续演示类似题目并让学生自己组合出数字(例如:10只鱼-5只鱼+2只鱼=?); 2. 让学生写出自己认为万能的简便的解决算术题目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引入了图片演示和填空演示的方式,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抽象概念;2.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3.在计算“加法”和“减法”题目时,课堂上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差异点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扩展思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手拉手

3、计算
4.假如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我们班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5.小区计划修建一个长10米,宽6米的草坪。

实际修建的草坪宽比计划增加了2.5米。

⑴草坪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⑵草坪的实际面积比计划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⑶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大约可吸取0.04千克二氧化碳。

这块草坪建好后每天可吸取多少千
克的二氧化碳?
四、
课堂小结小数运算挨次与整数相同。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五、教学板书
手拉手
方法一:2.8×3=8.4(元)方法二:(2.8+6.1)×3
6.1×3=18.3(元)
8.4+18.3=26.7(元)
小数运算挨次与整数相同。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六、教学
优点:这节课中,我从生活问题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出发,将教学课堂延长到课外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以学生的问题为老师教学的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联系更紧密,这一做法打破了旧教材中课本儿学问与实际生活严峻脱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1.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2. 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1.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教学难点
1.灵活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与沟通。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15分钟)
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手拉手;
2.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2 核心内容(60分钟)
1.讲授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化简、分数的约分、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2.设计针对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3.针对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4.学生之间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协作,相互授课、讨论和解决问题。

3.3 总结(15分钟)
1.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3.确定下一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4.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小组合作作业: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解决,并在下一节课上向全班进行汇报。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以及灵活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教学设计

《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七课时《手拉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任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教学策略: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在自主探究中去获取,理解新知。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电脑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在偏远的山区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吃着这样的饭菜,他们要走很长时间的路才能到学校,他们的课余时间,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能满足他们的心愿吗?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手拉手,用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山区的小朋友,好不好?(板书课题“手拉手”)二.自主探索1.出示情境图师:(1)淘气和笑笑也加入到了我们,看看他们俩准备买些什么呢?(2)从表格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那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看来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了,请将解决办法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结果:生1:(手指算式),请同学们看2.5×3=7.5(元)这个算式,我是这样想的,2.5表示一本练习本的价钱,3个同学每人一本,就是3个2.5,用2.5×3先求出买3本练习本一共的价钱。

同样,一个铅笔盒是6.1元,3个同学就需要3个6.1元,也就是6.1×3=18.3元。

赠送练习本花了7.5元,赠送铅笔盒共花了18.3元,一共就花了7.5+18.3=25.8元。

大家听明白了吗?师:谁能对他讲解的思路语言表达或其他方面进行评价?师:同学们的评价都很好,他讲得的确很精彩,声音很洪亮,思路很清晰,表达很具体,值得我们学习。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手拉手问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手拉手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手拉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手拉手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手拉手问题解决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逐步发现并理解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针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观察与思考(5分钟)1. 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拉手问题的教学PPT,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3. 教师通过PPT展示手拉手问题的解题过程,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手拉手问题的实例,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手拉手问题的变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手拉手问题的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业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手拉手问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第49页,主要内容是“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在自主探究中去获取,理解新知。

教学准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引导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手拉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手拉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手拉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2.学具:正方形纸、剪刀、直尺、彩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纸的面积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面积是多少呢?(二)新课讲解1.讲解分数的意义a.老师用课件展示分数的图形表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2.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老师用课件展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吗?3.实例讲解a.老师用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例子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b.学生回答后,老师继续提问:这个例子中的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三)课堂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老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

(四)拓展延伸1.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手中的正方形纸,折出不同的分数吗?2.学生动手操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折出的分数。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反思1.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重难点补充:1.理解分数的意义师:同学们,我们面前有一个大蛋糕,如果我要把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呢?生:每个小朋友能得到1/4的蛋糕。

师:很好!那么1/4在这里代表什么呢?生:1/4代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得到其中的一份。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3.7手拉手(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3.7手拉手。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在第三单元《认识分数》中,我们会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平均分配物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理解分数的来源。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的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学具:分数卡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些糖果,请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给每个组员。

2. 讲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我会讲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数是如何表示物品的分配的。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如果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糖果?让学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理解分数的来源。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手拉手分配方法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用手拉手的方式,分配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概念:| 12 || 4 |分数的意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父母一起用手拉手的方式,分配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不是很清楚如何运用分数,这是我在下次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运算,比如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

手拉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④数字的基本概念: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关键词:
①三角形:顶点、边、角。
②正方形:直角、对边相等。
③长方形:直角、对边相等。
④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句:
①三角形:由三个顶点、三个边、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②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的方形。
③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矩形。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魔法师:图形和数字的奇妙世界》这本书讲述了图形和数字的奇妙世界,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和数字的概念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内容,强调图形和数字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思维拓展题反馈:检查学生对图形和数字概念的运用情况,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如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不准确,计算方法的错误等,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对于错误的思维拓展题,要求学生重新解答,直至正确。
在反馈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和数字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图形和数字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例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边,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等。其次,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解决问题。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愿意与同伴一起解决。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观点,缺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和小华要过一座桥,桥长度为10米,宽度为2米,小明每分钟可以走5米,小华每分钟可以走3米,他们如何才能最快地过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学会理解他人。

3.操练(15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过桥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合作解决。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案设计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幺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 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专注下一代成长Leabharlann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的运算性质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幺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 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 用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 44 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方法四: (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 现了什幺? 3.提出思考问题:

3.7手拉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法,能正确计算出人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手拉手”问题的解法。

2.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法,能正确计算出人数。

2. 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子、小木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人数。

3. 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法,互相学习。

4. 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法,并强调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5. 应用: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手拉手”问题的解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课本第48页第5题。

2.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七、板书设计1. 黑板中央写上“3.7手拉手”。

2. 旁边列出“手拉手”问题的解法步骤。

3. 另一边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法,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环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手拉手(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来解决简便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填一填,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规律
122+78=()+ 122
79+56+44=79+( + )
125X8=8 X()
19X25X4=19X( X )
128X3+72X3=( + )X3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山区孩子生活现状,让学生看图,并提问:看完这些图,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预设:
生1:这些孩子真可伶,生活非常的艰苦。

生2:和他们相比,我们真的是非常的幸福。

生3:我们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

……
2、师评价并揭题: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

淘气和笑笑所在的学校也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

这不,淘气和笑笑正在商量该送给小朋友们什么礼物呢。

(板书课题:手拉手)
三、自主思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及物品价格表,
让学生说说从图表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每本练习本2.8元,每个铅笔盒6.1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
2、课件出示问题1: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算法,师整理板书:
方法一:3本练习本需要:2.8×3=8.4(元);3个铅笔盒需要:6.1×3=18.3(元);一共需要:8.4+18.3=26.7(元)。

方法二:将三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即:
2.8×3+6.1×3
= 8.4+18.3
= 26.7(元)
方法三:一本练习本和一个铅笔盒需要:2.8+6.1=8.9(元),3个同学就需要:8.9×3=26.7(元),列综合算式:(2.8+6.1)×3。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进而发现:
(1)方法一是分布计算,方法二和方法三是列综合算式计算。

(2)计算方法二的综合算式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3)方法三计算起来最简单。

再让学生把方法二和方法三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三是方法二利用乘法分配律后的变形。

师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3、课件出示问题3:笑笑要给希望小学名同学分别买本练习本和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让学生试着列综合算式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方法一:2.8×5+7.2×5
=14+36
=50(元)
方法二:2.8×5+7.2×5
=(2.8+7.2)×5
=10×5
=50(元)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交流两种算式,明确:方法二是方法一利用乘法分配律后的变形,利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使小数乘法的计算更加简便。

四、尝试练习,明晰算理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有关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率。

(2)举例说明加法结合率对小数加法也适用。

教师可出示相关练习题,如:在为灾区捐款活动中,四(1)班捐款205.8元,四(2)班捐款245.4元,四(3)班捐款254.6元。

四年级三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方法一:205.8+245.4+254.6
= 451.2+254.6
= 705.8(元)
方法二:205.8+(245.4+254.6)
= 205.8+500
=705.8(元)
引导学生认识到:方法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算法更加简便。

2、课件出示题目:计算下面各题。

(8+0.8)×1.25
2.8×
3.6+2.8×1.4
2.5×2.8×4
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都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来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学生。

最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五、总结归纳
师: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

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人和关心人。

今后,我们也要向淘气笑笑学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献爱心。

六、板书设计
手拉手
(小数的混合运算)
2.8×3=8.4元 2.8×3+6.1×3=26.7元(2.8+6.1)×3=26.7元6.1×3=18.3元 2.8×3+6.1×3
8.4+18.3=26.7元 =(2.8+6.1)×3
=8.9×3
=26.7
七、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