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2)
《拿来主义》(第1、2、3课时)
送去主义
思考1: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成小 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__闭__关__主__义__,
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 __送__古__董___和__送__古__画__新__画_,以_送__梅__兰__芳__。接着,作者一针见血
问题(1)
“送来”和“拿来”有何不同?该怎样“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 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问题(2)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 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说说“抛来”、“抛给”、“送来”各 指什么意思?
“抛给”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 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 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 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送来主义
送来
送古董
物
送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人
进步
主经 权济 丧衰 失败
来
孱头
反 不敢进屋(怕) 对
主
破
义
立 拿来主义
(5-10)
昏蛋 废物
三 放火烧光(怒) 种
态 接受一切(喜) 度
占有 使用(鱼翅)
提 出
立:新人 挑选 存放(鸦片)
高中语文人专题08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8 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8 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8 拿来主义(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8 拿来主义(课时2)1.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2.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对那些做梦也想着从民众兜里狠狠攫取暴利的房地产商,尤须警惕其误解政府工作报告不提“房地产调控”,制造涨价恐慌,以此再牟暴利.(2)作为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多给孩子们一点赞美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3)美国海军技术人员日前在澳洲海军基地向媒体展览了美国提供的水下搜寻定位器材。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逐渐兴起一股随礼之风,每家逢喜事,要多次反复请吃、吃请,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费”,导致勤俭节约被架空,礼尚往来变了味。
(5)做菜留下的边角余料,吃饭剩余的残羮冷炙,经过分类处理和水油分离等一系列处理,转可以发电的沼气以及生物汽油。
拿来主义课后练习题及答案(2)
拿来主义课后练习题及答案(2)《拿来主义》课后练习答案1.解析;这里列举的都是多音字或形近字,不注意,容易误读。
答案:(1)zhì;jiǔ.(2)ɡuān、ɡuàn。
(3)sè、qiánɡ。
(4)si、cè。
(5)càn、chán。
(6)bié、bì。
2.解析:学习一篇课文,特别是重要的课文,对文章的基本观点,一定要有清晰的了解,并能熟记在心。
本题概括了《拿来主义》一文的基本内容。
答案: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使用,存放,毁灭;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解析:这是一道关联词语填空题,做这种练习题,主要是有助于训练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使文章思路畅通。
本题出自课文,切忌照搬照抄,简单从事,务必学会分析,探求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1)要求对常见的关联词语及其所表示的关系非常熟悉,(2)要求对所提供的语段或语句前后意义上的关系进行认真分析。
①前说是太阳,后说不是太阳,前后语意转折。
②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倒装句,唯有这样才可以使上下文自然衔接。
“中国也不是”紧承了上句的“尼采究竟不是太阳”,“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与下句形成转折。
③④是对“化为魂灵”的补充说明。
⑤前说“化为魂灵”,后说“子孙还在”,前后转折。
⑥是从“子孙还在”推出结论。
⑦前文是从正面讲道理,下面则是进一步从反面讲道理,意思是“如果不这样,那么……”,句中有文言虚字“则”呼应,所以不宜用“如果”。
答案:然而,虽然,或、或,但,所以,要不然。
4.(1)解析:比喻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有的用明喻,比喻义一见就明,但多数是借喻,要读者根据文意自行琢磨,本题列出的便属此类情况。
答案:“鱼翅”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
“萝卜白菜”喻中国文化。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拿来主义》2 粤教版必修4
他的作品集主要有
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又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拿来主义
第一课时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 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 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 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 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 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 外思想”。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 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 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
• 在文章的前四段,作者提到 了哪几种“主义”,作者对 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 态度?
• 闭关主义
• 送去主义
结果 落后挨打
结果 亡国、贻害子孙
举例--先送--古画 还有--古董 还要送--活人
犀利: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 一个词语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现 象的本质。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 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 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
学完本文后,你对课 文还有什么想说的
想想 说说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
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
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
基础知识
吝啬 sè 樯橹 qiáng 譬如 pì 脑髓 suǐ
还未解决的问题
• 1、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 • 2、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 3、什么是拿来主义? • 4、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的后 第果二。部分:(5~9) 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 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拿来主义(2)
4—6段
你是怎样理解“摩登”的? 以一味送去为时髦,表现了作者对 送去主义者的讽刺。
课文解读·第七段
这一段是本文的中心。 三个短句的语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运用脑髓”——思索;“放 出眼光”——鉴别; “自己来拿”— —行动。体现了对事物由思到行的逻辑 过程。 “拿来”与“送来”的区别何在? “拿来”是积极主动;而“送来”是 被动承受。
课文解读·第三段
请概括本段的核心意思 本段着重阐述了送去主义的危 害:会让我们或我们的子孙亡国, 成为别人的奴隶。 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讽刺? 丰富、大度,磕头贺喜
课文解读·第三段
使用尼采这则材料有什么作用?
尼采
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
发了疯
送去主义者
一味送去 亡国
课文解读·第三段
使用尼采这则材料有什么作用? 以类比的方式揭示了送去主义的 危害,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课文解读·第一段
学艺上的送去主义有哪些表现? 呈现出怎样趋势?它的实质是什么?
表现: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 送梅兰芳
趋势:活人替代了古董。所送的 东西越来越少
实质:媚外
课文解读·第一段
怎样理解进步? “进步”是反语,显示了讽刺的 力量。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 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 去,叫做“发扬国光”。 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者媚外的 奚落。
八、九遗产
作者批判了哪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 错误态度?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 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拿来主义》教案 (2)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想:《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拿来主义》通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否定了“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本课采用板块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然后联系文化背景进行主旨探讨,最后揣摩课文语言。
整个设计以讨论为主,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特点,体会鲁迅先生幽默,辛辣,犀利的杂文语言。
2.掌握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批判的吸收。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喜欢听SHE的歌吗?老师记得她们有一首歌这样写道“,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夫子的话,越国际化”。
这说明了什么?(同学讨论,引导答案为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出示李玉刚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图片,和KFC在中国的图片) 。
了解了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文化的交流,同学们一定想知道1934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在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如何?我们就一起跟着鲁迅先生的步伐,学习《拿来主义》这篇课文。
二知识积累:1.杂文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
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随想、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在“杂文”这个大家庭中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
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写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拿来主义》导学案(二)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教学参考1208 1508《拿来主义》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一、课前准备走近: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预习字词:(1)注音自诩()残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骨髓( )吝啬( ) 蹩( ) 孱头( ) 譬如( )(2)理解礼尚往来:自诩:譬如(pì):二、课堂活动(一)通读全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基础回顾一、基础知识检查作业。
(略)二、阅读引导((一)、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二)、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问题1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
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2) 新人教版必修4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3.8拿来主义(2)第3单元第8课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鱼翅.(chì)大度.(dù)譬.如(pì) 蹩.进(bié)B.自诩.(xǔ) 孱.头(càn)冷炙.(zhì) 仪.礼(yí)C.国粹.(cuì) 脑髓.(suǐ)给.与(jǐ) 住宅.(zhái)D.玄.虚(xuán) 磕.(kē)头吝啬.(sè) 冠.冕(ɡuàn)【答案】D(冠gu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诩栩栩如生固执故弄玄虚B.国粹鞠躬尽瘁奖赏如愿以偿C.免冠冠冕堂皇针灸残羹冷炙D.崇尚礼尚往来磕头嗑嗑撞撞【答案】D(嗑—磕)3.根据课文的观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去”: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
B.“拿来”:指对文化遗产进行鉴别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
C.“抛来”“抛给”:含义一样,都是对方不要的、施舍的东西。
D.“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一句,从性情、方法、心胸等方面论述拿来的条件。
【答案】C(“抛来”和“抛给”的含义有区别)4.下面各句没有反语的一项是( )A.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D.我在这里也不想讨论梅博士的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答案】B(“国粹”“摩登”“进步”都是反语)5.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表达了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以后又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吃掉
鸦片 烟枪烟灯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喻文化糟粕
送药房 送,毁掉
姨太太
喻腐朽的封 建文化
走散
精读理解
对文化遗 产的正确态度
吸取精华,剔除 糟粕,批判地继承。
这一态度适用于对待外国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
写法体味
体会比喻论证的精妙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 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 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 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 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 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拓展延伸
用“拿来主义”分析以下现象: 1.“韩流”现象。 2.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我国每年引进外
国大片。 3.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4. 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
写作练习
运用“拿来主义”的精神,任选一种现象进行点评。 1.引进的日本动漫并非都是精品。 2.不少外国品牌选用中国名字,而中国制造却偏偏喜好 挂上洋名。
实质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混蛋
精读理解
对待文化遗产的第三种错误态度
表现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心理 “羡慕宅子的旧主人” 不分好坏,接收一切。
实质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废物
精读理解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
拿来主义(二)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
明确: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明确: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
3、擅长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4、语言幽默犀利,诙谐辛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六、拓展阅读。
1、文中的“新”拿来主义具体含义是什么?与课文中鲁迅所批判的哪种态度吻合?
“新”拿来主义
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鲁迅先生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大力提倡拿来主义,意在激励国人以“取以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将外来文化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讨论:第10自然段,这一个自然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2、拿来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
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讨论后明确:文章第8自然段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第9自然段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第8自然段,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孱头、昏蛋、废物个类人对大宅子什么态度?
明确:采取比喻论证的方法。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本体
喻体
人或事物
不同态度
人或事物
不同态度
文
化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拿来主义-(2)
问题二:
本文核心写“拿来主义”,作者却 花将近一半的篇幅扯其它“主义”, 是否偏题了?
【闭关主义】 盲目排外 【送去主义】 一味媚外 “抛来”、“抛给”
落后挨打
祸延子孙
“送来”了什么?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深远躏略给 送 渊陷和;” 来 。于践是 ” , 殖踏血 的 是 民,与 实 经 地是火 质 济 半要的 是 、 殖使奴 “ 文 民中役 抛 化 地国、 的 的永蹂 侵
徘徊不敢走进门 放一把火烧光
不敢面对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比喻论证
喻 体
鱼翅 鸦片
本
体
应采取的态度
完全吸收
批判地吸收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 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灯和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烟枪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纯粹的糟粕
保存一点+ 销毁大部分
坚决抛弃
揣摩鉴赏· 语言艺术
比较下文与原文的差异,推敲哪一种写法更 好。 中国一向是闭关锁国,自己不去,别人也不 许来。自从鸦片战争后,又签订了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 义”了。
针砭时弊 激浊扬清
笔耕不辍
16部杂文集
80余万字
问题一:
鲁迅先生谈“拿来主义”的用意何在?
杂文短小灵活,是“感应的神经”, 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 响或抗争”。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 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 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 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 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 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 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8 拿来主义 鲁迅教案(2)
鲁迅《拿来主义》公开课优秀教案导语:《拿来主义》是鲁迅写的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鲁迅《拿来主义》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鲁迅《拿来主义》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利语言特点。
3.学习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介绍鲁迅的创作与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杂文特点
2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
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杂文特点和写作背景
三研读课文
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2快速阅读课文的一到六小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2)“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3)品味其中的语言“不知后事如何”“捧”“挂”“发扬国光”“算得显出一点进步”
①“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但终不知后来如何”——诙谐调侃,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②“还有几位大师……叫做‘发扬国光’”——“捧”、“挂”表示恭敬、庄重,张扬的字眼与“几张”这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
“大师”与“发扬国光”用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
③“活人代了古董……进步了”——讽刺卖国行径愈演愈烈。
(4)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用什么论证方法?
(5)品味句子:‘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6)“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
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六、小结
延伸探究
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
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
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七、作业:预习后面的课文,体会文中比喻论证的妙处和各比喻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