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上册(统编)】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上册(统编)】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

3. 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拿来主义”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它是什么意思?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拿来主义的现象?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第二步:学习拿来主义概念1. 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拿来主义是一种获取和运用他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经验、知识、成果的态度。

拿来主义强调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通过模仿、学习、借用等手段来提高自己。

2. 分析拿来主义的特点:a. 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果。

b. 运用在当前的实际情境中。

c. 通过模仿、借用等方式获取和应用外部资源。

第三步:掌握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并记录下来。

2. 交流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并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整理出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成果能够快速提高自身能力,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劳动,激发创新思维。

缺点:可能导致缺乏独创性,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

第四步: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下能够应用拿来主义,并记录下来。

2. 交流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并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整理出以下应用场景:a. 学习中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b. 创业中分享、参考行业先进经验。

c. 设计和创作中参考他人的作品和创意。

d. 职场中借鉴成功案例和管理经验。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拿来主义的概念、特点、优点和缺点。

2. 谈论个人观点:你认为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带来什么影响?你更倾向于采用拿来主义还是发展独创性?为什么?家庭作业:写一篇观点文,阐述自己对于拿来主义的看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你的观点。

拿来主义是一种获取和运用他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经验、知识、成果的态度。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1、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3、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开放平台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

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三、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4段):第二部分(第5―9段):第三部分(第10段):四、论证手法1、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阅读第8、9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阅读第3段,这段使用什么论证方法?当堂检测:常用论证方法有哪些?分别具有怎样的论证效果?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味论证特色和犀利幽默的语言学生小结:。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doc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一、读经典,悟人生鲁迅语录1.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毂鯨(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样》19262.在中国,尤具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19333.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

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9274.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蔥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具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一《海上的儿童》1933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彳旁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明确: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2、齐读1-3自然段,说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
明确:闭关主义的危害——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
送去主义的危害——子孙给人家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3、正是上面两种主义有巨大的危害,作者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结合文章题目进行引导)
4.从这些人物的外号来看,就知道鲁迅先生是对这些人的情感是贬义的。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作者的态度?
明确:“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14
5.那么“拿来主义”者是怎么做的?请同学来朗读第9段。
明确:他占有,挑选。
6.“拿来主义”者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是怎么占有,挑选的?通过比较,大家说说这些比喻的内涵是什么?
1.毛泽东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都是好猫。
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不断地从外国拿来一些东西。你发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都“拿来”了什么?有哪些是我们没有经过挑选拿错的东西?
明确:服饰文化(牛仔裤,西装,T恤)
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
明确:虽然作者在第5自然段就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命题,但第7自然段准确地阐释了怎么去“拿”的问题,因此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4、这种先批判错误的思想,然后树立自己观点的论证思路叫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




10’
二、深入分析,学习论证
1.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是在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管理文化(4S,7S)
影视文化(欧美大片,日剧韩剧)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拿来主义》导学案篇一【原文出处】现代中小学教育&nbsp&nbsp【原刊地名】长春&nbsp&nbsp【原刊期号】199902&nbsp&nbsp【原刊页号】29~32&nbsp&nbsp【分&nbsp类&nbsp号】g31&nbsp&nbsp【分&nbsp类&nbsp名】中学语文教学&nbsp&nbsp【复印期号】199904&nbsp&nbsp【&nbsp标&nbsp题&nbsp】试说《拿来主义》教学&nbsp&nbsp【&nbsp作&nbsp者&nbsp】丁立新&nbsp&nbsp【作者简介】丁立新&nbsp作者单位:130041&nbsp长春市第十一中学&nbsp&nbsp 【&nbsp正&nbsp文&nbsp】&nbsp&nbsp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nbsp&nbsp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nbsp&nbsp《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
[提问]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
[教师讲评]有害无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并说明重点
[拓展200字左右的文章。
[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指导练习;2、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高二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日期
年月日第周
授课时数
2
授课章节名称
11、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练习]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填写下面括号里的内容
()
错误的态度()
()
拿来主义
()
正确的态度()
()
()
二、论说特点:
1、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2、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鲜明对比的结构方式。
3、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
[教师讲评]“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3专题《拿来主义》学案二.doc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3专题《拿来主义》学案二.doc

高中语文第3专题《拿来主义》学案二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

一.探究第二部分:(阅读5-8段,回答下列问题)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区别?怎样“拿来” ?“送来“是,而“拿来"是;“送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拿来“的是■我们"拿“的方法是:■ (用原文回答)。

被动接受主动获取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2、“我在这里也并不想……,是为'拿来主义'”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小结上文,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是领起下文。

3、“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错误态度?各有哪些表现?各比喻那种人?大宅子比喻,继承"大宅子“就是继承"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孱头:表现(用原文回答):""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表现(用原文回答):"“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勃然大怒,放一把大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生版)

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拿来主义》是一篇极能体现鲁迅特色的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极高地位,正如瞿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言:“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它堪称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杂文,在鲁迅著作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大致有十七个集子之多,分别为:《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这些作品使杂文脱离了以往的散文隶属地位,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体。

鲁迅的杂文,文体特点极其明显,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其犀利,则以一击制敌死命,表述简练,不拖泥带水。

其冷峻,则以极度蔑视压倒敌焰,放笔直书,爱憎分明。

其幽默,则以嬉笑怒骂致敌尴尬,妙趣横生,机智灵活。

其形象,则重典型,重细节,重借鉴传说,重运用比喻。

其讽刺,则用反语,借奇想,凭对比,巧设喻,用夸张。

应该说,这些特点在《拿来主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作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事实,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拿来主义》导学案(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拿来主义》导学案(二)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教学参考1208 1508《拿来主义》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一、课前准备走近: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预习字词:(1)注音自诩()残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骨髓( )吝啬( ) 蹩( ) 孱头( ) 譬如( )(2)理解礼尚往来:自诩:譬如(pì):二、课堂活动(一)通读全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基础回顾一、基础知识检查作业。

(略)二、阅读引导((一)、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二)、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问题1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

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拿来主义》导学案2

《拿来主义》导学案2

拿来主义》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 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 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导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导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 年5 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 ,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6、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第二部分(5 — 9):阐明 ____________ 的内容,批判在对待 ______________ 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6段,揭示 ______________ 的危害性,揭示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必要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拿来主义》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专题 《拿来主义》精品导学案

《拿来主义》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杂文;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理清作品论证的思路;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领会文章中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句。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预习检测1.回顾——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2.检测——基础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检查预习自诩.()残羹.()冷炙.()譬.如()给与..()礼尚.往来()脑髓.()孱.头()蹩.进()糟粕.()瞌.睡()冠冕.堂皇()吝啬..()磕.头()故弄玄.虚()..()国粹.()茅厕.()徘徊暴殄.天物()高屋建瓴.()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和联系?2.文中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3.“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实行“拿来主义”需要什么条件?4.研读课文1~4段,比较“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不同。

我的质疑。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拿来主义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拿来主义第2课时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拿来主义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学习方法】阅读探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1、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讽刺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2019《拿来主义》导学案2精品教育.doc

2019《拿来主义》导学案2精品教育.doc

《拿来主义》导学案2《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知识链接】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陆续发表了《孔已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其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2、写作背景中学语文在线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案 一.解读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识记字词,读懂文本
什么是“拿来主义”?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研读体会 1. 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2. 怎样正确对待“大宅子”?“大宅子”有哪些 物品?该怎样挑选?
三.深入探讨 课文第九段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处理的态度分别与 最后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在理解课文思路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论述。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思路
明确:课文由“闭关主义”导致“送去主义”谈起,只是“送去”不仅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仪节,而且必定穷了自己,因此,“送去主义”当然是错误的。

但是听凭“送来”就好么?难道我们受“送来”的祸害还少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二、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精辟阐述
1、齐声朗读5~10段课文,并进行资料导引,学生摘录其大意:
资料一(投影或多媒体)
……这些采取(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资料二(投影或多媒体)
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

但现存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

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

……
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

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大意:①关于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中国古代的还包括欧美的。

②继承文化遗产的方法:“弃去蹄毛,留其精粹”“采用外国的良规”。

③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2、再次阅读课文5~10段,独立思考问题。

①思考: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
明确: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占用,挑选。

②思考:“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提示学生,参看“资料显示”上的资料,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③思考:为了阐述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

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

“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

“废物”—指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人。

从整段文章看,显然作者是用调侃的笔法幽默风趣,又很有批驳力地借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

④思考: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
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

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阅读最后一段,思考问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③填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明确:①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②“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创新④“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

四、拓展小结
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

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

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
量“拿来”的。

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就是被腐败的清政府送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国家强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我们要“拿来”的是高科技、先进经验,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再者,“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的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

同学们,鲁迅先生的思想博大精深,尽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今天同样能知道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再次欣赏先生的杰作,聆听先生的教诲吧。

五、课内检测: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4题。

有一则笑话,一位胡先生看戏回来,对戏园里的一幅对联连声叫好,别人问他,究竟是一幅什么对联呢?胡先生皱着眉头想了一刻,惋惜地说:“上联记不清了。

”下联呢?“下联……”胡先生努力地想了一会儿,说“好象是,什么什么‘春’。

”—真个可笑!一幅极好的对联,只记得一个“春”字,还没有十分把握;而只记得一个“春”字,却又连声叫好。

这位胡先生的学风,实在恶劣。

这个笑话虽然有些夸张离奇,但胡先生式的学风却不可说少见。

有的人读书很不认真,甚至是跳跃式,一翻就是十几页,几十页;有的人读书,只看字面,不管内容,更不动脑子,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书本一撂,一无所获。

像站在马路上看行人一样,只知有不少人过去了,却不知过去的是什么人,这种学风,很与砂子“吸水”相似。

你看一桶水倒在干砂堆上,水立刻被吸得无影无踪。

砂子呢?表面也湿漉漉得。

但是,即使抓一把湿得砂子,也搓不出水来。

因为砂子吸水,并没有吸到自己的“肚子”里去,只是让水顺着缝隙流走了。

砂子的所谓吸水,只是“过水”而已。

这种过水的砂子,一经日晒风吹,立刻干燥如故。

可见这种砂子过水式的学风,不足称道。

因此,我们想到了另一种学风,海绵吸水式的学风。

……
1、写出下列各个词语的反义词。

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一无所获()无影无踪()
2、作者说胡先生的学风“实在恶劣”,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实在恶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中,意在用“海绵式”学风与第2段的“砂子式”学风做对比论证,以此表明作者的观点,即“砂子式”学风不足称道,“海绵式”学风值得提倡。

请你按照这个框架,展开联想,续写第三段,并在班上对这两种学风展开评论,以树立良好的学风。

要求:
①字数在300字左右;
②对比论证要鲜明;
③观点要明确。

答案:1、细针密缕精益求精满载而归死灰复燃
2、只记得对联中的一个“春”字,还没有十分把握,却连声叫好。

(提示:这句话是针对上文胡先生的做法所发的议论)
3、喻砂子式的学风,只顾表面而不求甚解,结果一无所获。

(思路:看上下文语境,分析喻义)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