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优质教案设计(优秀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优质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词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具体内容包括:对诗词的整体感知,对诗句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以及对作者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理解作者归隐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悟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而导入新课。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意象、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4. 归隐思想探讨: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5. 例题讲解:以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主要内容:意象:菊花、南山、田园等意境:宁静、悠远、闲适等归隐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脱世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意象和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意象:结庐、人境、车马喧意境:宁静、淡泊、超然个人感悟:(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句的解析和归隐思想的探讨较为积极,但在引导感悟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饮酒》、《杂诗》等,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3.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探究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时代意义,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5)“三十年”根据课本注释应为十三年,诗人为何如此说呢?(6)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五、品读诗歌,欣赏田园风光(1)请大家联想或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2)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3)仿写,细品田园情趣在陶渊明看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六、悟读诗歌,讨论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也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结合“不忘初心”,谈谈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道路。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作辨证的分析)七、作业: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补充材料1、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2、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
3、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重、难点: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文化常识回顾:1、陶渊明,又名,字,(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位诗人。
自号,世称。
2、主要作品收录在,其中包括诗、文、词、赋。
如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等。
疏通课文,并给画线的字注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听读课文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请找出直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的?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描绘这些田园风光时,运用了那些技巧?景物描写的方法:方法归纳:诗人归隐后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归园田的直接原因是?归田园的根本原因是?三、题目解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四、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五、课堂检测: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荫:罗: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方法指导朗读、讨论、探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2、温故知新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习过程一、基础过关(做一做,记一记,你一定能过关)1.填空陶渊明,又名(),字(),自号(),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 课的内容,作者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本文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陶渊明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诗歌艺术风格,对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2.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然而,对于陶渊明这种古典文学作品,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归园田居(其一)》,学生可以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歌,了解东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描绘、作者的情感表达、词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诗歌意境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音、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激发学生兴趣: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引导学生对陶渊明产生兴趣。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整体理解,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园田居》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2.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艺术特色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整体理解,鉴赏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韵律美。
3. 知人论世:介绍诗人陶渊明生平,帮助学生解诗歌背景。
4. 整体理解:分析诗歌题目、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6. 艺术特色:讲解诗歌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田园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内容概括4. 意象分析5.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二,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描绘,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2. 答案:《归园田居》其二诗人:陶渊明内容概括:诗人描绘田园生活宁静、和谐,表达对田园生活热爱。
意象分析: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描绘优美田园风光。
艺术特色:本诗运用对仗、韵律等手法,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讲解诗人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艺术特色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解读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解读诗人形象。
2、以“还原法”培养学生走进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思想情感,解读诗人形象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还原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比较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悟陶渊明“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人格魅力。
2、学习陶渊明“求真、守性”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观察一组图片,谈图片呈现的陶渊明和学生心中的陶渊明形象。
以激趣和引发思考。
(二)初步感知1、学生齐读诗歌,思考: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诗是?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欣慰欢悦2、引入背景(1)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守节情不移”(2)《归去来兮辞》节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评陶渊明:心有惆怅,决心归隐明确:《归园田居》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次年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将学生引入诗境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4、生小结诗人形象明确:厌弃官场,热爱田园(三)深度探究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失误。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归园田居》的背景了解,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对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重点:诗歌主题、意境的感悟,以及对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引入诗人陶渊明: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
(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创作一首以田园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内容:(1)诗人简介(2)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向往(3)意境:宁静、和谐、美好(4)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归园田居》中的表现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认识。
2. 答案:(1)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
(2)开放性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陶洲明及其创作风格。
2.领悟田园风光,掌握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隐士情怀,学习高洁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领悟田园风光,掌握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
2、理解作者的隐士情怀,学习高洁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洲明。
桃花源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只有和谐安宁,成为后世人们神往的精神家园。
而陶渊明也因为弃官归隐成为我国文坛上最有名的隐逸诗人。
那么,陶渊明为何归隐呢?他归去之后的生活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来寻找答案吧!二、作者简介陶洲明——田园诗的开创者。
朝代东晋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
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细读诗歌,鉴赏评析整体理解1、朗读诗歌,正字音鸟守后狗2、译诗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揣摩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一诗人: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爱菊、种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这个人是谁呢?(陶渊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一)知人论世谈谈你所认识的陶渊明作者简介: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人。
自号为“五柳先生”,后人称他谥号为“靖节先生”。
作品大多都是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因此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
并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故其又被称为“田园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背景链接: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优质课⼀等奖⾼中语⽂必修⼆《归园⽥居(其⼀)》教学设计《归园⽥居》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古诗词是中华⽂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粮。
⾼中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尚的审美情趣,提⾼⽂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古代诗⽂的阅读,应指导学⽣学会使⽤⼯具书,⾃⾏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要求学⽣精读⼀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诵读的兴趣,培养学⽣诵读的习惯。
⼆、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版⾼中语⽂必修⼆第⼆单元是古诗单元,本单元学习⽬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归园⽥居(其⼀)》是本单元《诗三⾸》中的⼀⾸诗,本课重在对⽂本的鉴赏审美及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
《归园⽥居》共五⾸,⼤概写于诗⼈辞去彭泽县令,归隐⽥园的次年(公元406年),课⽂选的是第⼀⾸,诗⼈以兴奋的⼼情写出了⽥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活的热爱。
诗⼈选择了⼀些典型的⽣活场景来写,兴之所⾄,⽆意⽽⼯,颇得神韵。
(⼆)学⽣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级学⽣,⾼⼀学⽣对诗歌已经有了⼀定的欣赏能⼒和⽅法,⽽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活的时代特点和隐⼠思想,但学⽣知识⾯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学作品的精华,从⽽对⾃⼰的⼈⽣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还有⼀定的难度;对作者⽢于贫困⽽悠然⾃乐的⼈⽣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
语⽂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位学⽣习得正确的语⽂学习⽅法,养成良好的语⽂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受⽤不尽的财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式激发学⽣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懂得从意境⼊⼿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法,掌握⼀定的古诗鉴赏⽅法。
归园田居 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归田乐土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陶渊明的人生感悟和诗歌创作,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全面理解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1. 领悟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用意《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陶渊明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的志向和决心,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逸境地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陶渊明表达了对世俗的烦扰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追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在思想上表现了儒家的隐逸情怀,艺术上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语言上展示了他对文学表现形式的创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 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共计九句,每句文字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反映了陶渊明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描绘。
通过对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意图,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青山、绿水、红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以宁静、自然的田园场景烘托出作者与世俗生活的区隔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所表达的对安宁、纯真、自由的追求和对浮躁、功名、忙碌生活的拒绝,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幸福来源的深入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美感之外,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归园田居其一》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和理想信念,对后世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启示作用。
同时,诗歌中所表现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道德、人情的思考,也对现代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倡导意义,对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修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人与自然、心灵与现实的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文的语言、意境、形象、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的感受,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诵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如诗中的景物描绘、情感表达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绘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其他句子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诗歌基本内容: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归隐愿望4. 诗歌意象:菊花、南山、田园等5. 诗歌意境:宁静、淡泊、自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象,谈谈你对作者追求的归隐生活的理解。
答案要点:抓住诗中的意象,如菊花、南山等,阐述作者向往的宁静、淡泊、自由的生活方式。
2. 作业题目:模仿《归园田居》其一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答案示例:田园春色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蜻蜓飞舞花丛间,蝴蝶翩翩舞落香。
稻浪翻滚千层绿,麦田摇曳一片黄。
此景此情谁不爱,愿与诗仙共徜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分析《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了解了作者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构思说明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先了解学情,再设计教学。
在课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解与鉴赏本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基本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但理解趋向概念化,即厌恶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等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及教材上的阅读提示;二是很多学生提出疑问:中间一段景物描写,读起来也并没有感到多美,为什么就能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三是有些同学提出,不知道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功利化较强的时代。
本教学设计,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的困惑进行摸底整理,依此设计教学流程,本教学设计里根据体式与学情,搭建了两个主要“支架":一是用填表格的方式,理解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二是从文体角度,赏析中间十个景物描写的句子,进一步赏析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
除此以外,还有一首一尾两个“辅助支架”:一是对题目的解读与理解,二是对“田园世界"意义的理解。
所以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这两个主要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可以确定为“学习理解诗歌”与“学习鉴赏诗歌",前者是把握诗歌的内容,后者是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
教材教学价值简要说明《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诗中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田园世界,这个田园世界反映的是普通农耕社会简单和谐的生存状态。
如何描述这种状态呢?陶渊明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鸡等农家常见的事物,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回到田园的欣喜和惬意。
而本诗中所构建的这个美好的田园世界,也是诗人田园情怀、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的体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高中新课标对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是古诗单元,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是本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本课重在对文本的鉴赏审美及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概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的次年(公元406年),课文选的是第一首,诗人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诗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写,兴之所至,无意而工,颇得神韵。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从意境入手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必修上的课文,是必读必背课。
这首诗是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名作,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着重表现了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利枷锁,远离腐朽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情感。
通过本诗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况且陶渊明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等篇目。
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其诗歌风格多少有些了解。
本诗的学习也就不困难。
但高中学生毕竟没有走向社会,对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的体会还尚浅。
所以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在陶渊明的感染之下提高自己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设计理念以“真"为“课眼”,以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
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引入元好问的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从对诗歌语言天然、真淳的品味深入到对诗人真淳性情的理解。
力求使学生真正走近陶渊明,品味他诗歌语言的质朴自然,感悟他心灵的自由、舒展。
语文名师韩军说:“真实、自由、个性地活着就是人文,语文教育根植于此”。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重点品味诗歌语言质朴自然的特点。
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解读诗人的精神世界,领略其“真淳"本性。
教法诵读法、分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简要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多次做官辞官,他躬耕田园,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开创了我国田园诗歌一体。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描绘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表达归隐田园决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重点词汇,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田园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和情感理解,以及对陶渊明归隐田园原因认识。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田园风光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情感。
3. 讲解: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讲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其他句子,进行意境分析和情感体会。
6.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每组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田园诗,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田园4. 重点词汇:采菊、东篱、南山、悠然、归园田居5. 修辞手法:意象、对比、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看法。
2. 答案示例:在分析意境和情感基础上,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诗歌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导入
结合初中所学陶渊明诗歌,写下自己心中的陶渊明形象。
二、初步感知
(一)学生齐读诗歌,思考:
1、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
2、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引入背景
1、阅读下面背景材料,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句子评价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2、阅读《归去来兮辞》部分语句,完成下面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查阅资料,弄懂字面意义。
(2)读出了陶渊明怎样的心情和人生追求。
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
请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写下。
4、小结诗人形象
三、深度探究
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2、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写下自己的思考。
补充: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四、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它四首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五、课后练习
以《我看陶渊明》为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