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算量钢筋公式汇总(表格)
手算钢筋公式大全详细图解
钢筋翻样教程技术信念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
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6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主筋(梁外伸)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技术信念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12技术信念技术-1纵筋长度=高Hn/3+1Hn/3+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为(柱截面长边)取大值15技术信念1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技术信念非连接区=max(1/6Hn、500、Hc)16技术非连接区=(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技术技术技术-1层箍筋根数计算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技术信念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2829技术信念顶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按焊接计算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加暗柱暗柱剖面技术信念配筋平面图暗柱立面36加连梁技术信念37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No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135°弯钩=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6D是3个90°的量度差)弯勾长度(直径)6加100\8加120\10加140 或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No2 预算中钢筋量的计算公式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纵向钢筋锚入支座;横向钢筋(箍筋)不进支座,进入支座也是构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
柱、墙进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稳定作用,只要一个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时需要隔一拉一。
梁进入支座时也是纵筋进入,但连梁到了顶层要求箍筋进入支座,因为顶层连梁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锚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约束住,不崩出去。
梁箍筋的计算长度是每跨的净跨长减去100MM,也就是说,梁的箍筋是从柱边50MM开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须布置且加密;这一点在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只与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有关,与支座究竟是柱还是墙或者是其他主梁无关;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问题与梁的类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类型(边支座\中支座)有关;框架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0.4倍LAE(LAE为一个锚固长度)+弯钩15D(D为钢筋直径);如果边支座的宽度本身不小于钢筋的一倍锚固长度+5d,框架梁的钢筋则可以不必弯钩进行直锚,但此时直锚长度必须不小于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锚固长度为一倍LAE,面部通长筋在跨中1/3区域内连接(冷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须满足连接长度规范;次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直段12D+弯钩15D,在中支座的锚固长度是12D;记住了,这就是框架梁与次梁的区别;关于梁中架立筋\构造腰筋\抗扭腰筋的连接长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梁中架立筋和构造腰筋的连接长度不论什么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样,遵守受力主筋的连接规范;主梁箍筋的加密长度问题,一般人只知道是梁高的1.5倍,此识有误.实际是,一级抗震结构,主梁箍筋加密长度是梁高的2.0倍,二三四级抗震结构,才是梁高的1.5倍柱1/6L.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s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钢筋计算表
钢筋计算重量公式表钢筋计算重量公式表如下: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²。
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²。
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内径)。
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钢筋的简介如下: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
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
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
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
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
变形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
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
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
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
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doc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整理)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一、基础1、独立基础:(1)长宽小于2500mm长度=总长—2c(保护层)根数=[总长—2×min(75,s/2)]÷间距+1(2)长宽大于等于2500mm长度=总长—c—0.1L(基础长宽)根数=[总长—min(75,s/2)—c]÷间距+12、圆形独立基础:(1)正交配筋长度=2×根号下[R²-(R-h拱高)²]-2c根数=[D—2×min(75,s/2)]÷间距+1(2)放射配筋径向钢筋长度=D—2c 根数=π(R—c)÷间距环行钢筋长度=π(R1—c)根数=[R—min(75,s/2)]÷间距其中R1依次减小3、条形基础:受力筋的长度=板底宽度—2c根数=(总长—2×s/2)÷间距+1分布筋长度=净长+2c+2×150根数=(底板宽度—2×s/2)÷间距+14、基础梁:底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5d顶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2d基础梁柱内有箍筋箍筋起始距离为50mm底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5d底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顶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2d顶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梁顶一平变截面的底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顶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一平变截面的顶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底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有高差的(高差小于梁高):底部—梁底高差坡度为45°,低部钢筋锚进高粱内la,高部钢筋伸进低梁la。
顶部—低位钢筋锚入lae,高位上排钢筋伸至住外边下弯至低位梁顶再加lae,高位下排钢筋总锚长lae。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是指用来计算钢筋长度的公式和表格。
下面是常用的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
1. 直线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直线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πD/4+(L1+L2+L3+L4),其中L为钢筋长度,D 为直径,L1、L2、L3、L4分别为四段弯曲部分的长度。
2. 对角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对角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L1²+L2²),其中L为钢筋长度,L1和L2分别为两段弯曲部分的长度。
3. 环形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环形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π(D+d)/2+(N-1)πD,其中L为钢筋长度,D为圆环外径,d为圆环内径,N为圆环的数量。
4. 弯曲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弯曲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为:L=L1+L2+L3+L4,其中L为钢筋长度,L1、L2、L3、L4分别为四段弯曲部分的长度。
以上是常用的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精度的控制,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手工计算钢筋下料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手工计算钢筋下料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 0.5Hc +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W Lae或W 0.5Hc +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 0.5Hc + 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X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X保护层)+ 2X11. 9d (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 (箍筋根数/2 )X(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X保护层+梁高-2X保护层)+ 2X 11.9d +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X 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o(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 800mm夹角=45°二、 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 Ln/3 ;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 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 Ln/3 +前中间支座值)+ ( 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 Ln/4 +前中间支座值)+ ( Ln/4+后中间支座值)。
手工算量钢筋公式汇总(表格)
备注
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La, 1、(支座宽度-1 个 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La 即可; 2、La>(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 0.4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 弯钩; 3、(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 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 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中间层
钢筋手工算量 构件
顶层
钢筋
角柱
计算公式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 (如果是Ⅰ级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 布筋间距+1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 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钢筋算量如何手算
梁1 首跨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2 中间跨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量计算公式及表格
钢筋量计算公式及表格
钢筋量计算公式:
1.钢筋总量=截面积×钢筋密度×钢筋长度。
2.钢筋直径=净跨度÷最大跨径×1000。
3.钢筋截面积=π×(钢筋直径/2)²。
4.单位长度钢筋重量=钢筋截面积×钢筋密度。
5.钢筋长度=(柱高/楼层高)×楼层数。
6.总用钢量=钢筋总量×构件数量。
钢筋量计算表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钢筋直径和单位长度重量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
| 钢筋直径(mm) | 钢筋截面积(mm²) | 单位长度重量(kg/m)|。
|---------|----------|------------|。
|6|28.27|0.222|。
|8|50.27|0.395|。
|10|78.54|0.617|。
|12|113.10|0.888|。
|14|153.94|1.208|。
|16|201.06|1.578|。
|18|254.47|2.000|。
|20|314.16|2.466|。
|22|380.13|2.978|。
|25|489.79|3.850|。
|28|616.00|4.830|。
|32|804.25|6.313|。
|36|1017.90|7.990|。
|40|1256.60|9.860|。
需要注意的是,此表格中的数据仅供参考,不同的构造方式、钢筋密度等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计算应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钢筋截面面积=π*(直径/2)^2
2.钢筋长度计算:
钢筋长度=楼板或梁的长度-预留长度
3.钢筋质量计算:
钢筋质量=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长度*钢筋比重
4.钢筋间距计算:
钢筋间距=(楼板或梁的长度-2*预留长度)/(钢筋数量-1)
5.钢筋抗弯强度计算:
钢筋抗弯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距离轴心的距离6.钢筋抗剪强度计算:
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压强度)/距离轴心的距离7.钢筋承载力计算:
钢筋承载力=钢筋截面面积*钢筋抗拉强度
8.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性能计算:
-抗弯矩计算:
抗弯矩=钢筋设计抗拉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高度-钢筋纵距/2) -抗剪承载力计算:
抗剪承载力=0.5*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纵距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0.85*混凝土抗压强度*面积-钢筋截面面积*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9.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挠度=(5*荷载*悬臂长度^4)/(384*弹性模量*截面转动惯量)
10.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性能计算:
-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承载力=混凝土截面面积*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截面面积*钢筋设计抗拉强度
-侧向承载能力计算:
侧向承载能力=钢筋抗剪强度*钢筋截面面积
-钢筋混凝土柱的稳定性计算,涉及更多的参数和公式,请参考相关规范。
在进行以上计算时,需要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和规范提供相应的参数,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等,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此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用计算软件通常更为常见和方便,可以直接提供准确的计算结果。
钢筋换算公式表
钢筋换算公式表一、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1. 基本公式。
- 钢筋每米重量(kg/m)=0.00617×d²(d为钢筋直径,单位:mm)。
- 例如,计算直径为10mm的钢筋每米重量。
- 把d = 10代入公式,每米重量=0.00617×10² = 0.617kg/m。
2. 理论依据。
- 钢筋的密度为7850kg/m³。
我们把钢筋看成圆柱体,圆柱体体积公式为V = πr²h(r为半径,h为高,对于钢筋来说,h就是长度,这里取1m)。
- 因为r=d/2,所以V = π(d/2)²×1 = πd²/4(单位:m³)。
- 质量m=ρV(ρ为密度),则m = 7850×πd²/4。
- 化简后m = 0.00617d²(kg/m)。
二、钢筋代换公式。
1. 等强度代换。
- 当结构构件按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公式为:- n_2=frac{n_1× d_1^2× f_y1}{d_2^2× f_y2}- 其中,n_1、n_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d_1、d_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单位:mm);f_y1、f_y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和代换后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N/mm²)。
- 例如,原设计采用4根直径为20mm的HRB400钢筋(f_y1 = 360N/mm²),现拟用HRB335钢筋(f_y2=300N/mm²)代换,代换后钢筋直径为22mm,求代换后钢筋根数n_2。
- n_1 = 4,d_1 = 20,d_2 = 22,f_y1=360,f_y2=300。
- 代入公式n_2=frac{n_1× d_1^2× f_y1}{d_2^2×f_y2}=frac{4×20^2×360}{22^2×300}- 先计算分子:4×20^2×360 = 4×400×360 = 576000。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穿筋上部贯穿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管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穿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列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计算公式表
钢筋计算公式表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
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
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钢筋计算公式自己总结(表格)
下部钢筋
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1
框架梁
1
框架梁
侧面钢筋 (腰筋)
构造钢筋:净跨长+2×15d (所有一级钢,必需带弯 钩;此处若为一级钢,还要再加两边弯钩) 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配置纵 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 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hw指梁腹板高度=梁高-板厚;梁侧面构造钢筋其搭接与 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 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 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 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 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 8d。 加密区+1;非加密区-1。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 500)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 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 时,上下两排竖向错开设置。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8d 箍筋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 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1.9d+max{10d,75})+2d 拉筋 拉筋根数: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 数/2) 拉筋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架立筋 Ln/3+2×150 未给定布筋间距时 给定布筋间距时 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 度为150mm 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 度;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45度
手工钢筋算量公式大全
手工钢筋算量公式大全手工算量钢筋公式大全宋秭金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 (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excel算钢筋公式表
excel算钢筋公式表
以下是钢筋计算的常用公式表:
1. 钢筋面积公式:
钢筋面积= π * (钢筋直径/2)^2
2. 钢筋周长公式:
钢筋周长= π * 钢筋直径
3. 钢筋重量公式:
钢筋重量 = 钢筋长度 * 钢筋面积 * 钢筋单位重量
4. 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公式:
抗弯承载力= 0.85 * fck * b * d^2 / γm
其中,fck为混凝土抗压强度,b为梁宽度,d为梁有效高度,γm为安全系数
5. 钢筋单筋抗拉承载力公式:
抗拉承载力 = 0.9 * As * fy
其中,As为钢筋面积,fy为钢筋抗拉强度
6. 钢筋双筋抗拉承载力公式:
抗拉承载力 = 0.9 * (As1 * fy1 + As2 * fy2)
其中,As1和As2分别为两根钢筋的面积,fy1和fy2分别为
两根钢筋的抗拉强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钢筋计算公式,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用性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La, 1、(支座宽度-1 个 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La 即可; 2、La>(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 0.4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 弯钩; 3、(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 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 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墙身拉筋
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剪力墙墙柱
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 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连梁 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 值LaE 暗梁 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 距+1(中间层)
备注
顶层KZ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 锚固各不相同。
注意:在GGJ V8.1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中间层
钢筋手工算量 构件
顶层
钢筋
角柱
计算公式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 (如果是Ⅰ级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 布筋间距+1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 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钢筋手工算量 构件 钢筋 计算公式
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 (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 (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 +2d 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11.9d+8d 1)+1 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 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 的判断值。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墙端为暗柱时 外侧钢筋长度(连续通过)=墙长-保护层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端为端柱时 外侧钢筋长度(连续通过)=墙长-保护层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 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墙身有洞口时 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框架梁 上部贯通筋
端支座负筋 下部钢筋 腰筋 拉筋 箍筋 吊筋 中间支座负筋
非框架梁
框支梁
剪力墙 墙身水平钢筋
钢筋手工算量 构件 钢筋
墙身竖向钢筋
计算公式
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 上层的搭接长度
备注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1mm 开始布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 置) 接长度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 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布置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例:(8000*3840)/(600*600)
注意:在GGJ V8.1 中,处理同上
板
受力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负筋及分布筋
附加钢筋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剪力墙墙梁
柱
基础层
柱主筋 基础内箍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筋长度+Max{10D,200mm} 一般是按2 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柱纵筋 1、 KZ 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 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 高度 二、柱箍筋 1、KZ 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 个加密区/加密区间 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 -1 03G101-1 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 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 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 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 时需要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