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山大庙的由来
七曲山大庙 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
七曲山大庙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明朝末年,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遭到一场空前浩劫:张献忠统率的大西军自湖北掩杀而来,把明军残部向川西北横扫;清军自陕西向南攻入四川,围剿明军残余也欲剿灭大西军。
在这场大混战的烽火中,川中的民宅、府衙、寺庙付之一炬。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位于古剑门蜀道的起点、一处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上的一座建于晋朝且历代香火旺盛的大庙,却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这就是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的四川梓潼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七曲山大庙。
今年春,我们游览古蜀道,七曲山大庙便是起点站。
从成都出发经成绵高速公路到绵阳,再经108国道到梓潼县城,沿途一马平川。
但出梓潼县城向七曲山前行几公里,便山峦起伏、古柏森森了。
依山就势建造的大庙建筑群,在郁郁苍苍的古柏掩映中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
七曲山大庙位于108国道(即川陕公路)边,一座廊桥将分别坐落在公路两边的大庙建筑群连接起来,廊桥上书“翠云廊”三个大字,意为剑门蜀道便始于其下了。
在路左侧的停车场安顿了车辆,我们便从路右侧的正门进入大庙。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在明朝便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
此楼红墙绿瓦,造型既似庙宇又似楼阁,楼高一百余尺共三层。
据说此楼当时堪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灾。
我们看到的是清朝雍正年间重建的。
沿中轴线由东向西,自百尺楼依次上升,是文昌殿和桂香殿,这几座建筑物构成大庙的主体建筑群。
其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宫廷的庄严,又有南方园林的雅致,中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称其为“古建筑博物馆”。
在整个大庙风景区内,共有26处殿宇楼阁,这是自晋朝以来,经多次扩建而形成的。
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当然,文昌殿是游览大庙的重点。
中国自从有了尚文的历史,便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
文昌殿供奉的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
张亚子是东晋人,久居七曲山,晓诗书精医术,为贫苦乡民诊病施药、排忧解难。
他敬老爱幼、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死后百姓建此庙以纪念。
七曲山大庙作文400字
七曲山大庙作文400字七曲山大庙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它是孔子祭祀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曾有幸参观过七曲山大庙,对于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我有着深深的敬意。
英文回答:Qufu is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a great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in ancient China. The Qufu Confucius Temple, also known as the Qufu Kong Miao, is a large complex of buildings that were built to honor Confucius.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sites in China. The temple covers an area of16,000 square meters and is surrounded by a high wall. Inside the temple, there are various halls, pavilions, and courtyards, all buil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main hall, called Dacheng Hall, is where the statue of Confucius is enshrined. It is a magnificent building with exquisite decorations. The temple is not only a place for people to worship Confucius, but also a centerfor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中文回答: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故乡。
七曲山文化遗产简介-七曲山大庙简介
七曲山文化遗产简介:七曲山大庙简介走进七曲四川**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七曲山大庙是**之祖庭。
相传,**帝君张亚子本是天上的大神,西周时由张、翼二星宿下凡,经七十三化身、十七世转世投胎于张姓人家,后徒居**七曲山。
经儒、释、道和历代帝王推崇成为天下共祀的大神。
**文化是博大的,洋洋洒洒上千万字的**文化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历史、天文、星占、儒学、伦理、艺术、医学等诸多领域。
“**经诰”《阴骘文》被道教列为三大经典之一,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熏沐敬书”、明末清初大教育家大书画家傅山也曾恭录。
用以谈演《大洞仙经》的洞经古乐,发源于**,享誉欧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音乐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和黄帝祭祀一样,早在封建帝王时代便被纳入国家祭祀大典。
由**文化衍生的**出巡、**阳戏、大新花灯等民间表演形式经久不衰,被世界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
**文化的影响不但深远,而且极为广泛。
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皆有**庙、宫、祠、阁。
大陆现存有**宫祠470座、台湾有41座、东南亚各国有29座。
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各国尤其信封**。
**帝君的声名远播,他走出庙堂,深深的植根于民间,植根于世界华人心中。
**祖庭——七曲圣山自古便有“托梦安邦”、“遇雨成相”的记载。
《铁围山丛谈》卷四记载:“**西去**道有**神祠者,素号异甚。
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
自古无一失者。
”正因为如此,凡进京赶考的寒窗学子均要到七曲山大庙膜拜**,祈求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即使在文化昌明的今天,莘莘学子为学业有成,也不忘到七曲山大庙敬上一炷香,许下美好的愿望成为减轻心理压力,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单单到这里朝拜**的学子就有10多万人。
以**文化为灵魂的七曲山风景区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剑门**道风景名胜区”、“中华**文化发祥地”、“四川省**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旅游资源调查之九曲山
旅游资源调查之【七曲山风景区】
调查人:初一40班钟昕然
一:景区人文和自然
七曲山风景区是绵阳已开发的名胜古迹之一,七曲山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北,古称“尼
城山”。
地理坐标北纬1°41′51″,东经105°11′34″,主峰海拔861.5m。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辛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七曲山风景区位于剑门蜀道风景名胜旅游区之南端,金牛古蜀道纵贯南北,整个旅游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占地面积29.3平方公里。
三:我对于九曲山开发的看法
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知名度最高的还是众多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
茶,黄茶。
所以九曲山应该多重视这六大类的茶采摘。
另外,九曲山的茶具制作团队应当更加的专业,开发出别具一格的产品,使得更受大家的喜爱,让更多的人前去参观。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占地30平方公里的七曲山风景区,不仅因拥有23处元明清古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还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这些古老的建筑,除了供奉文昌帝君的诸多殿堂外,还有许多供奉道教诸神的祠堂庙宇,漫游七曲山大庙,除了祭拜文昌帝君外,亦能礼拜或熟悉或陌生的道教神仙。
首先,在魁星楼北侧的迎祥门内,有一座所有道观都有的建筑——灵官殿,这是一座清代建筑,里面供奉着一位红发红须、高举虎尾金鞭的神像,他就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传说他为人正直,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
在魁星楼南侧,有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五瘟殿,歇山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面积54平方米。
五瘟殿因供奉五瘟使而得名。
五瘟使,亦称“五瘟神”、五瘟使者,据传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道教所奉瘟神,传说始于唐代。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
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
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
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
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黄袍力士总管中瘟史文业封为感威将军,青袍力士春瘟张元伯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夏瘟刘元达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秋瘟赵公明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冬瘟钟仁贵封为感成将军,并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
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相传文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因此文昌被尊为瘟祖,五瘟也被尊为瘟神。
乾隆四十四年(1779),七曲山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下图依次是总管中瘟、春瘟、夏瘟、秋瘟和冬瘟。
梓潼七曲山大庙调研报告
梓潼七曲山大庙报告2012年10月4日中午由平武报恩寺出发,经江油坐车到达梓潼。
梓潼二字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
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历经一千年余载,现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一、布局特色:七曲山大庙整个建筑群的布局结合地形,依山而建,古庙与古道、古柏巧妙结合,与道教所崇尚的道法自然相得益彰。
大庙建筑群以明代建筑为主体,但各殿的结构、装饰及一些细部构件处理手法都有所不同,体现出这些建筑是在不同的年代修建,整个建筑群不是一次性建成的。
整个大庙是以魁星楼、文昌正殿、桂香殿三大主体建筑为依托,其他古建筑依山取势,不讲对称,向左右延伸,再有廊道连成,形成“日”字形,寓意日月行天,经经天纬地之意。
梓潼成都图1 总体鸟瞰与区位示意点——自由布置的建筑在大庙建筑群内,有的建筑是根据七曲山的地势再结合宗教民俗信仰来布置。
如盘陀殿内有一块像传说描述的磐石,风洞楼有一个山洞等。
而家庆堂和天尊殿是根据所需要的建筑氛围,并利用地形地势,有机灵活的与其他建筑结合起来。
线——轴线控制的建筑从大庙总平上来看,文昌正殿位于大庙古建筑群的中心,前有气势恢宏的魁星百尺楼,后有古朴典雅的桂香殿,形成整个建筑群东西向的轴线。
北侧关帝庙山门—拜厅—关帝大殿形成次轴线。
文昌正殿和关帝庙是两组主体祭祀建筑,沿轴线布置能形成秩序和威严空间。
面——有机结合整体大庙建筑群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建筑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地形特点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同时也与原有建筑的布局产生关系从而形成整体。
如在风洞楼前的平台可以看见下面的观音殿和高台上的家庆堂、天尊殿,上行或下行的台阶将南北的秩序在立体空间上加以延伸。
从关帝庙到盘陀殿,在通过路径的引导到应梦亭。
七曲山大庙建筑群各个部分之间通过轴线控制、视线的引导、路径的组织等,形成一个布局灵活自由,并且有内在秩序的整体。
七曲山大庙
各位老师,我抽到的景点讲解是川北片区,我准备的景点是七曲山大庙,请问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呢,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成都180公里。
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从正门进入,依次参观魁星楼、文昌正殿、柱香殿和关帝庙,再按原路返回,参观时间大约为2个小时。
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当时叫亚子祠,是为纪念张亚子而修建,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汉唐文化为一体。
景区文化特色以天下文昌祖庭和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区享誉海内外,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大庙经过元、明、清三朝多次扩建,最后形成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关于这“七曲”一名的来历,还和唐玄宗的一段典故有关呢。
公元756年,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夜晚听到驿站屋角的风铃郎当有声,感觉是自己最爱的贵妃在呼唤自己,于是侍臣中有人题诗:“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后人便以“七曲”二字作为这里的山名,并且沿用至今了。
现在请大家看看正前方的这尊塑像,他身穿龙袍,金脸长须,一幅帝王打扮。
他是谁呢?是文昌帝君吗?这位阿姨说外面牌匾上写着关帝庙,这里供奉的应该是关羽。
对,他就是关羽。
七曲山大庙不是文昌祖庭吗?关羽怎么会在这里呢?关羽不是红脸吗?怎么到七曲山就变脸了呢?这些问题,还是让我来一一作答吧。
说起关羽,他可是咱们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如果让您用颜色来概括关羽,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红色?白色?我觉得可以用这三种颜色:金、赤、青。
金:这可是七曲山大庙的特色了,这里的关公像是全国唯一一座金脸的关公像。
关于金脸关公呢,历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明朝末年,正值张献忠起义在成都称帝,他认为统治天下要文武双全,既然文有金脸张亚子,那么武帝关公也应该是金脸才对,所以呢,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脸关公了。
七曲山大庙讲解作文
七曲山大庙讲解作文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七曲山大庙!这可是个相当有来头的地方。
一走进七曲山大庙,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会把你给镇住。
但别怕,跟着我,咱们一起好好逛逛。
你瞧那高大的殿门,红通通的柱子,还有那精美的雕刻,仿佛都在诉说着
古老的故事。
这里供奉着文昌帝君,那可是掌管着天下文运的大神仙。
据说好
多学子考前都会来这儿拜拜,祈求能考个好成绩。
走进大殿,香火缭绕,烟雾弥漫。
人们一脸虔诚,嘴里念念有词,估计都
在向帝君诉说着自己的心愿。
我就在想啊,要是帝君真能听到这么多人的愿望,那他得多忙呀!
再看看周围的壁画,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每一幅都好像在讲述着一
段精彩的历史。
有时候我都忍不住想,这些画画的人是不是穿越过来的,不然
怎么能画得这么好!
大庙里还有好多古树,那树干粗得呀,估计得好几个人才能抱得住。
它们
就像一群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在这七曲山大庙逛一圈,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宗教的神秘,还有历史的厚
重和文化的魅力。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下次记得自己也来感受感受!
好啦,今天关于七曲山大庙就给大家讲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见!。
四川省梓潼七曲山大庙导游词
---------------------------------------------------------------范文最新推荐------------------------------------------------------四川省梓潼七曲山大庙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发祥地,历来称“文昌帝乡”,为中华文昌祖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恢宏。
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的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七曲山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川北三国旅游线和九环旅游线的重要旅游名胜地。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
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1 / 18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
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
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
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
梓潼七曲山大庙铁铸文昌像的断代及文化内涵_谢焕智
·文物研究·梓潼七曲山大庙铁铸文昌像的断代及文化内涵谢 焕 智 高 文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文昌宫(梓潼宫)的发祥地。
庙内现存宋、明两代的实心、空心铁铸文昌及侍神像两组,是研究文昌帝君的珍贵文物。
空心文昌及侍神群像供于正殿,像后《铭文》记载“一堂十尊”而正殿只有九尊,另外一尊指的是供于百尺楼上的魁星像。
《铭文》简略地说明该组群像是四川龙安府平武县江口村`信吏'任宪及妻冯氏、子任寅东、任家灿一家损献的,铸造时间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十五日,铸造工是陕西礼泉县金火匠人薛尚梅、薛靳。
铸造地点根据像后铁板的焊接痕迹可以断定是在平武分块铸造成型,然后水运到梓潼,再用木制的旱泥鳅边浇水;边用人拉滑行到七曲山大庙的,然后拼凑成像、铁水浇焊。
不然高1.6丈的文昌坐像及魁星立像六尺余高的侍神群像,在当年的交通条件绝不可能整体运来。
该组铁铸群像,主神文昌帝君头戴冕旒、手捧象笏,身着九龙袍,全身贴直金箔,两耳垂肩,天仓饱满,地角方园,面部表情慈祥庄重,两眼平视芸芸众生,充分体现了“帝君”的可钦可敬形象。
8位侍神,老、中、青均有,面部表情或和蔼可亲、或肃穆庄严、或憨厚纯朴,衣纹服饰线条流畅自然,栩栩如生,堪称铸铁工艺中之精品。
实心铸铁像供奉于紧接正殿后的桂香殿,共三尊,正中主神仍为文昌,侍神则只有天聋、地哑。
文昌座像通高1.5丈,面部基本上与正殿文昌一致。
头戴王帽,身着双肩有龙,胸前有龙,两膝有龙的“王袍”,双手交叉于腹部,虽仍通体贴金,但充分体现了“帝君”与“王”的等级差别,侍神天聋、地哑高六尺左右,面部表情活现聋哑人形象,衣纹服饰线条粗犷自然,背后均有两风带与铁座相连,增强其稳固性,可谓独具匠心。
据专家根据其高、宽、厚度测估,三尊神像重量约37吨左右。
可惜的是像后均无铭文,不知何时何人捐献制作。
笔者认为,很可能是捐献者为了积“阴德”不愿留名所至。
不过殿内两侧有铸铁花瓶上插镂空花束一式两个,及铸铁五足鼎一对。
七曲山大庙旅游景图
主要景点
•百尺楼—大庙正门,便是明代替为“西 蜀名楼”的百尺楼。 •桂香殿、文昌宫正殿、白特殿、 天尊殿、五应梦仙台、
• 翠云廊 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这就是饮誉海 内外的古蜀道翠云廊。它始于秦汉,完备 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
时雨亭
嘉庆堂
绵阳 —梓潼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 始建于晋,为蜀地百 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 后,在此建“文昌宫”。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 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 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 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1] 1996年,七曲山大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寺庙的正门—帝乡
清代石刻: 鹿鹤图
文昌宫正宫
•魁星楼
至学 昌 楼 魁 文 昌 高子 第 上 星 正 无心 一 供 楼 殿 对 上目 化 奉 的 面 的中 身 的 二 是 地, ” 魁 三 巍 位魁 , 星 楼 峨 星在是,壮 具儒“这观 有士文座的
•
寺中画壁
•姻缘树 后面是启圣宫
白特殿
四川文物
七曲山大庙建造史初考黄枝生(梓潼县政协)摘 要:西汉已有张亚子墓祠善板祠,南宋以王宫格局重建灵应祠,毁于战火,遗址尚存。
明初蜀王府恢复重建了七曲山大庙,其布局和风格至今没有大的改变。
关键词:七曲山大庙;建造历史,初考中图分类号:K87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962(2005)0520068204一、前言七曲山大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元明清三代古建筑23座,是研究我国古代寺庙建筑的重要实物标本,因此,有“古建博物馆”之称。
七曲山大庙处于古金牛蜀道之上,历来受到兵燹的影响,从汉代的善板祠、宋代的灵应祠,到明代的七曲山大庙,寺庙毁了又建,建了又毁,而整个建造历史少有记载。
笔者经过近20年对七曲山大庙的碑刻、文献资料的考查,现对善板祠、灵应祠、大庙的建造历史,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善板祠的建造年代和形制追溯七曲山大庙的建造历史,最早的古刹当是善板祠。
善板祠究竟始建于什么年代?东晋常璩作《华阳国志》云:“梓潼县,郡治(武帝元鼎元年置),有五妇山,故蜀五丁士所拽蛇崩山处也。
有善板祠,一曰恶子,民岁上雷杼十枚,岁尽不复见,云雷取去。
”[1]这是有关善板祠的最早文字记载。
什么时候发现五妇山(今七曲山)有善板祠呢?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时考证说:“《寰宇记》卷八四梓潼下引《华阳国志》云:‘汉孝武帝元鼎元年置’。
《舆地纪胜》卷一八亦引作‘武帝元鼎中置’。
今本有脱文,据《寰宇记》补。
西汉广汉郡曾治此县,见《汉志》。
”[2]从刘琳先生考订校注《华阳国志》可知,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在梓潼置广汉郡时,七曲山上就有了善板祠。
然而,秦始皇至汉高祖,不过40年,汉高祖到汉武帝元鼎元年也只有90年,因此,善板祠始建年代当在秦代或西汉初年,同时可知张亚子的生卒年代也大致与此相近。
善板祠是供奉雷神的神庙,不是祭祀先祖的祠堂?祠堂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的祠堂皆建于墓所,称之为墓祠。
明代石作瑞《重刻文昌化书序》载云:“今祠庙在梓潼七曲山者,则其葬所也。
川北—七曲山大庙
景点讲解-------七曲山大庙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梓潼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古称“九曲山”,因位于梓潼县城北6千米处,又被称为梓潼山。
七曲山祥云笼罩,大庙依山而建,石级较多,游览过程中请各位小心脚下、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依次参观山门、正殿、桂香殿、关帝庙,最后参观天尊殿,两小时后,我们将在景区大门口集合。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当时叫“亚子祠”,是为纪念张亚子而修建,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汉唐文化为一体。
景区文化特色以天下文昌祖庭,和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区享誉海内外,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据传,当年唐玄宗途径此山时,由于思念杨贵妃,侍臣中有人题有“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山”之名便扬名天下。
如果说,古柏是七曲山的幽,那么庙则体现了七曲山的奇,文昌文化又展现了七曲山的深,而七曲山风景区的精,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与文昌殿平分秋色的关帝庙了。
全国的关帝庙何其之多!名气最大的有埋葬关羽身躯的—湖北当阳关帝庙,,有埋葬关羽头颅的—河南洛阳关帝庙,还有埋葬关羽灵魂的—山西运城关帝庙。
与这么多的关帝庙相比,七曲山的关帝庙有着他独有的特别之处。
熟知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关羽挂印封金的故事:曹孟德送给他高官黄金,而关羽却权财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从此名留千古。
对于功名、钱财、关羽从不放在眼里。
但恰恰是七曲山关帝庙中的这位关公,可以说是全国关帝庙中与黄金关系最密切、黄金含量最高的一处,主要体现在“三金”。
首先说第一金,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这是一尊金脸金身的关公。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关公的形象不管在文学、戏曲还是民间故事中,总是以枣红脸形象出现。
但从未进入过四川的关羽,他的神像一进入四川就玩起了变脸:成都武侯祠的关帝是一张白脸,而我们现在看到七曲山的关帝形象,也变成金脸金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国古代统治者讲究的是文武并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七曲山
中国尚文的历史,历来就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宫,同观音殿、关帝庙一样,遍布中国各地。
看过无数的魁星,拜过无数的文昌,但一直没有去过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梓潼县七曲山,这里的梓潼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庭。
据说,七曲山最早叫“泥陈山”,相传是大禹治水陈放九曲潼江淤泥堆积而成,山上长有又粗又大的梓树,夏禹砍伐梓树用于制做独木船疏通河道,梓树受到惊吓化为童子,老百姓便以为梓树化为童子是神,于是建庙祭祀梓潼树神,接着又把“泥陈山”改名为“梓潼山”,到了唐朝,玄宗避安史之乱幸蜀,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由此“七曲山”就“此山此名天下知了”。
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三层楼阁,这就是七曲山大庙的魁星楼。
魁星楼通高33.15米,约合百尺,又叫百尺楼,它前临金牛蜀道,后倚层层宫阙,48根通天大柱,将一座三层百尺高楼凌空托起,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被誉为“西蜀名楼”,可比荆楚黄鹤楼。
这座楼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魁星楼上的魁星,蓝面赤发,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富贵花”,右脚直立鳌头,左腿朝后翘起,赤发怒目,青面獠牙,肌筋暴胀,右膝盖上为方孔金钱。
据说,魁星是奎星的误传,奎星是西方白虎第一宿,有16颗星。
文昌星的崇拜远远早于奎星,七曲山文昌帝君已执掌人间禄籍,作为“文昌第一化身”的魁星,就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给高中魁首的士子赐予富贵花了。
这就是魁星左手执“富贵花”的缘由。
也正是这个原因,古今莘莘学子都怀着敬畏之心,来瞻仰文昌祖庭的魁星。
传说魁星右手那支笔是专门用来录取科举士子的,一旦点中就会文运、官运一起来。
所以在科举时代,读书人就把魁星奉若神明,所谓“自古文章无凭据,但愿魁星一点斗。
”魁星为什么站在鳌头上?过去考中了状元,就要进入皇宫,站在大鳌的头上,接过皇帝的金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了。
在魁星楼的廊道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据说全是来这里祭拜魁星之后或金榜题名或时来运转的香客们敬献的。
七曲山大庙观后感
七曲山大庙观后感朋友!今天咱就聊聊我去了一趟七曲山大庙后的感受。
哎呀,提起七曲山大庙,我这心里头就跟灌了蜜似的,那叫一个甜啊!记得我第一次走进七曲山大庙,眼睛都差点不够用了。
那大庙正门一瞧,就如同穿越回了古代,个个柱子都雕花镌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就想,这得多少匠人耗费多少心血才能弄这么精致?你知道吗?七曲山大庙里的香火味儿,那叫一个扑鼻啊。
我这人不大迷信,但闻到那香味儿,心里头就觉着安稳。
庙里的墙上,是一幅幅描绘着古老神话的壁画,不过我这眼神不济,站半天也没看太明白。
倒是旁边的小贩们热情,跟我嘟囔了一堆故事。
一时间,我都分不清这到底是神话还是他们编的故事了。
在正殿里,我瞧见那么一尊大佛,金光闪闪的。
我一抬头,那大佛不知是在瞅着我,还是在看着庙外的青山。
反正我那心里跟见着老朋友似的,想跟它唠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可我这刚张口,旁边的香客们就齐刷刷回头,哎,我赶紧合掌闭眼,心里默念:“希望那佛祖明白我这心思。
”到了后院,我发现了一个小池塘,水面上漂着几片莲叶,还有几只淘气的小鱼儿在戏水。
我想,要是我带根钓竿来,该多惬意!但话说回来,这可是佛门圣地啊,我那小农意识得歇歇。
听说这七曲山大庙还有个传说,说有人在这儿许愿后,竟中了大奖。
这传说一听就特别吸引人,连我都忍不住想求个签试试手气。
然而,看着那长长的签筒,我心想,多了几个字估计还得费工夫解释,算了,还是做个靠实力的普通人,哈哈。
庙外,各色小摊贩那是一个齐全。
这有卖香烛的,有卖佛珠的,还有那卖小泥人的。
我寻思着买一个泥人带回去,留个念想。
老板用四川话跟我聊了半天,我愣是听懂了个十之一二,但这泥人倒是让我欢喜不少。
随着太阳渐渐偏西,我也该回家了。
临走时,我站在庙外深吸一口那些古木香味,心里颇有些不舍。
朋友,如果有机会,咱一起再去逛逛这七曲山大庙,你也感受下这大庙独有的韵味。
我这写的虽然有点词不达意,但这份对七曲山大庙的情怀,希望你能感受到。
七曲山大庙观后感
七曲山大庙观后感《七曲山大庙观后感》篇一七曲山大庙,这名字之前就听人说起过,总觉得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一探究竟,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就像小孩子盼着过年似的。
刚到大庙的山脚下,就感觉自己像是被一股巨大的气场给笼罩住了。
抬头望去,那层层叠叠的庙宇建筑就像嵌在山上的一颗颗古老的宝石,透着历史的沧桑和神秘。
沿着山路往上走,路边的大树那叫一个粗啊,感觉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就像一个个威严的巨人守护着这方圣地。
我心想,这树得在这儿站了多少年啊,也许它们见证了大庙的兴衰荣辱,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者,心中藏着无数的故事。
走进大庙,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更是扑面而来。
里面的建筑风格真是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那些木雕啊,刻得栩栩如生,仿佛那些人物和花鸟随时都会从木头上蹦出来似的。
我看到一尊神像,那神像的眼睛就像真的在看着我一样,感觉他好像能看穿我的心思,我心里直发毛,也许他正在评判我是不是个好人呢。
我在想,这些神像是不是真的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呢?这听起来有点迷信,但是在这种充满宗教氛围的地方,还真会让人忍不住这么想。
大庙里面的游客也是形形色色的。
有一些虔诚的信徒,他们在神像前跪拜,嘴里念念有词,那神情专注极了,就像在和神灵进行一场非常重要的对话。
我呢,就像个好奇的小猴子,在各个殿宇之间窜来窜去,东看看西瞧瞧。
不过我也很尊重那些信徒,毕竟这是人家的信仰嘛。
但是吧,我也有点小疑惑。
这么大的一个庙宇,在现代社会里,它除了是一个宗教场所,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呢?也许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把古代的建筑艺术、宗教文化都保留了下来。
可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东西会不会慢慢被人们遗忘呢?这就像那些古老的大树,虽然现在还挺立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会被新的东西所取代呢?从大庙出来后,我回头看了看那宏伟的建筑,心中满是感慨。
七曲山大庙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翻阅。
这次的参观就像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让我对宗教、文化和历史有了新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为川中所少见。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造型水平。
闻名遐迩的翠云廊古柏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观。
大庙中原有张献忠像,绿袍金面,甚为威武,清时被绵州知州安洪德所毁,今又重塑。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这就是饮誉海内外的古蜀道翠云廊。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它们的姿态奇异:有的主干挺拔,铁骨嶙峋,其刚直不阿的品格俨若泰山,所以人们叫它“泰山柏”;有的盘根错节,同根并干,形同连理,于是人们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干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风的树腔。传说刘禅亡国后,被俘去洛阳途中曾在树身下躲过雨,故人们称此树为太子柏,又称阿斗柏。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那株晋柏,周身无皮、无枝、无叶,却老当பைடு நூலகம்壮,相传为张亚子所植。
七曲山大庙的由来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至孝,有的说他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