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产城融合的先行者

合集下载

华为智慧园区:新技术融合赋能园区智慧化

华为智慧园区:新技术融合赋能园区智慧化

华为智慧园区:新技术融合赋能园区智慧化作者:许诺来源:《产城》2020年第11期园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数字经济、服务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

当前,全国大力发展新基建,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核心,而智慧园区又是新基建的承载体和落脚点。

日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正以园区为场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园区数字化转型。

助力成都园区智能化升级华为成都分公司智慧园区业务负责人黄利志介绍到,智慧园区也是华为自有园区的管理需要。

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园区形态丰富(包含办公、研发、制造、酒店、学校、物流、仓储等),有超过600万个管理对象。

通过智慧园区建设,旨在实现安全可控、体验至简、成本精益、运营卓越。

目前华为已在18个自有园区、430万平米的地方实现了智慧化。

目前,华为从自有园区的数字化实践中孵化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通过能力溢出服务外部客户。

通过整合新ICT技术,华为以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融合共享的数据,联合400余家生态伙伴,构建集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于一体的“园区智能体”,助力園区实现全场景智慧化、使能业务敏捷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引领至简体验,已广泛服务于政府、地产、教育、化工、大企业等各领域400多家客户。

10月28日,彭州市政府、成都城投集团,分别在“华为成都城市峰会2020”与华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智慧园区”的建设成为了三方合作的关键词。

成都城投集团和华为的合作协议显示,双方将一起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有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智慧园区/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场馆、产城运营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通过合作实现能力共享、资源共享,着力打造有深度的城市智慧化应用场景,努力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当天,彭州市政府也与华为签署数字经济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5G产业及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世界领先、全国标杆5G智慧化工园区,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产业园区

智慧产业园区

智慧产业园区智慧产业园区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和管理模式,打造集产业集群、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旨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智慧产业园区的特点和优势。

一、产业集群发展1.1 创新引领:智慧产业园区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2 产业融合:智慧产业园区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3 人才培养:智慧产业园区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涌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智能化设备应用2.1 智能交通:智慧产业园区采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

2.2 智能建筑:智慧产业园区建筑物采用智能化设计,实现了节能减排、智能控制和安全监测,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品质。

2.3 智能环保:智慧产业园区通过智能环保设备,实现了废水处理、垃圾分类等环保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生态环境建设3.1 绿色景观:智慧产业园区建设了大量绿化景观和生态公园,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环境,提升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3.2 生态循环:智慧产业园区实行生态循环利用,推广了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3 生态共享:智慧产业园区倡导生态共享理念,通过公共绿地和绿色出行方式,实现了员工和居民之间的生态共享和互动。

四、社会服务支持4.1 便民服务:智慧产业园区提供了便民服务设施,如超市、餐饮、医疗等,满足了员工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4.2 教育培训:智慧产业园区设立了教育培训中心,为员工和居民提供了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4.3 社区活动:智慧产业园区组织了各种社区活动和文化节日,增强了员工和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营造了和谐社区氛围。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产城融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一种模式。

同时,创造高品质生活也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践行产城融合、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典范案例。

该案例发生在中国苏州工业园区。

该园区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工业新城。

该园区产城融合的思路十分清晰,即将优秀的产业与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该园区的创新主题包括:创新、环保、现代化、开放、国际化、文化。

这些主题贯穿于整个园区的建设规划和城市设计中。

首先,该园区注重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从一开始,该园区就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引进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高科技企业。

例如,IBM、索尼、三星、英特尔、富士康等公司都在该园区设有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这些企业的成功落户,带动了该园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

其次,该园区注重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和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该园区将城市的环境、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规划内的各个区域拥有完善的文化、体育和教育设施,且各区域之间互相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活体系。

以东港区为例,其建有高端商业街、城市公园、度假酒店等设施,打造了具有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体验。

园区内还建有各类公共设施,包括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使园区居住者享有便利的公共服务。

最后,该园区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园区将绿色环保人居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政策。

在园区内,绿化率高达40%,空气质量优良,水系完整。

而且,该园区还建有大型公园和水系景区,例如阳澄湖风景区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风景区对园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健康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苏州工业园区是一种践行产城融合、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典范案例。

该园区注重产业引进和培育、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

北京智慧园区案例

北京智慧园区案例

北京智慧园区案例北京智慧园区是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化园区,旨在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

下面是关于北京智慧园区的一些案例:1. 智慧交通:北京智慧园区引入了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车辆识别、智能信号灯等技术,实现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这一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路况,调整信号灯时间,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2. 智慧能源:北京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能源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了能源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计量、智能调控等手段,园区能够实时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智慧环境:北京智慧园区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了对环境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

通过监测大气质量、水质状况等指标,园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4. 智慧医疗:北京智慧园区建立了智能医疗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智能调配和病情的智能诊断。

这一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5. 智慧教育:北京智慧园区在教育领域推广了智能化教学,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园区还建立了智慧教育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智能分配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6. 智慧安防:北京智慧园区引入了智能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对园区安全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这一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园区的安全稳定。

7. 智慧商业:北京智慧园区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商业服务。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偏好,园区可以为商家提供精准的营销策略,提高商业效益。

8. 智慧文化:北京智慧园区建立了智能文化平台,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等,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9. 智慧生活:北京智慧园区推广了智能家居技术,通过物联网连接家庭设备,实现了家庭生活的智能化。

19747487_何骞敏

19747487_何骞敏

李珍 上海报道“近年来传统的房地产行业逐步从黄金时代步入到白银时代,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向园区开发领域进军,但真正成功的并不多。

” 上海临港桃浦智创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骞敏,在发表“以运营为导向的园区开发建设实践”的演讲中表示。

何骞敏认为,传统的地产行业注重高周转,短期内要求有回报。

作为园区得吃“萝卜干饭”、对持有的要求非常高。

两者之间的开发理念和开发规律存在巨大差异。

“园区需要拉动经济,创造财富,需要开发和运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其中开发只是解决了物理载体问题,运营只要解决园区、企业的入驻以及发展的问题。

只有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形成整体的闭环,才能彻底解决园区发展的一些困境。

”临港桃浦智创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骞敏表示,现在的园区招商已不再是拼房租、政策和税收返还了,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升级到了产业链上的竞争。

以临港智创城为例,推进产城、产金、产学研三融合,何骞敏认为这是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为此,临港智创城布局高品质的居住、教育、医疗、商业、交通、文化和人才服务等配套措施,让企业的员工留业、留人、留家、留心。

也与银行、证券、基金各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产金融合建设一套服务企业的银行融资、上市融资、债权融资、基金融资等方面各类金融服务,让“基地+基金”的模式,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搭建产学研桥梁,连接园区内外科研资源,临港智创城已与复旦和上海交大成立了多个产学研融合平台,与多家机构联合打造了70余家孵化器和转化器基地,帮助企业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

目前,与上海市普陀区合作打造的智创城桃浦项目,是临港桃浦产城融合更高层次的实践,规划4.2平方公里,其中1.2平方公里是中央公园,按照“浦江两岸”的建造标准,让桃浦智创城具备更高的建筑标准、更优质的生态环境、更完备的服务设施和更人性化的入驻体验。

何骞敏表示,桃浦智创城从功能性的需求出发,均衡所有地块之间的商业指标,合理配置商业配套的功能。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重新定义园区园区是工作与生活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落脚点。

传统园区的信息化偏重垂直、孤立的烟囱式子系统建设,数据不互通,业务难融合,长期面临着服务体验差、综合安防弱、运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难等痛点。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源于自身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实践,依托沃土数字平台,联合生态伙伴,实现园区从单场景智能迈向整体智慧化,使能业务敏捷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引领至简体验。

重新定义园区华为致力于打造安全、开放、可持续演进的智慧园区沃土数字平台,融合5G、AI、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ICT技术,横向以行践言:以华为园区为实验田,自己的降落伞自己跳华为自身是一家大企业,在大业务量、多客户群、多场景、全球化资源配置和本地化经营运作的复杂业务环境下,华为在研发、销售、制造、交付、物流、园区运营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从2015年-2018年,数字化转型支撑华为在人员不显著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收入翻倍增长。

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园区形态丰富(包含办公、研发、制造、酒店、学校、物流等),有超过600万个管理对象。

华为以“安全可控、体验至简、成本精益、运营卓越”为目标建设智慧园区,从自身实践中沉淀园区沃土数字平台,打造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通过能力溢出服务外部客户。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3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依托华为产品组合,基于华为云,联合生态伙伴,解决客户问题。

以沃土数字平台打造智慧园区数字底座,实现南向连接标准化,北向应用服务化。

»基于沃土数字平台,实现AI 、大数据、视频云、物联网、GIS 等新ICT 能力封装»根据标杆项目成功实践沉淀园区业务资产、数据资产和集成资产,支持园区基线场景应用,包括:智能运营中心、综合安防、便捷通行、资产管理、设施管理、能效管理、环境空间、高效办公»提供应用使能、集成使能、数据使能、开发使能等二次开发和集成交付能力,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部署,支持基线场景外的应用定制»基于自主可控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组件,构建全维度、高标准的系统安全可信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4大多数园区不乏单场景智能,如智能停车、周界管理、人脸闸机,但它们都是垂直、孤立、封闭的子系统,数据无法融合、业务无法协同。

“产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城市新格局”

“产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城市新格局”

“产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城市新格局”2023年,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和突破。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中心和城市发展引擎。

随着产城融合的不断深化和城市新格局的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

一、产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思想,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不例外。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和城市密切结合,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创新创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了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城市新格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着重推进“区域性城市中心”和“经济发展核心区”的建设。

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使命和定位。

通过产城融合的方式,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需要,主要承担起以下方面的职责:1. 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打造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和科技创新品牌。

2. 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先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完善的人才政策和产业生态,不断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和区域民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未来,在产城融合的推动下,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扮演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产业创新和城市建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以高质量的发展推动城市新格局的形成和优化。

常熟市,“江南福地”向高而攀

常熟市,“江南福地”向高而攀

常熟市“江南福地”向高而攀记者 邹孝听霍李均是常熟辛庄洞港泾村人,2010年,他在常熟张桥成立了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锂电关键装备研发。

在公司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技术突破遇到了瓶颈,原因是大量高科技人才不愿意到张桥上班。

机缘巧合下,2020年,他在家乡洞港泾村获得了40亩地,用于新厂投建,他心想着利用区位优势,搬过去后可以同时吸引苏州城区和常熟的人才。

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经调研发现,彼时很少有高科技人才会关注到常熟企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21年,霍李均尝试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招聘了一些急需的技术人员,公司也因此迎来新一轮技术突破,解决了“卡脖子”难题。

今年,高科技人才流失已不再是博涛的用工痛点。

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常熟工作。

霍李均直言享受到了苏州市域一体化以及常熟城市向南发展的政策红利。

“今年1月10日,常台高速公路常熟高新区互通正式通车,使得园区研发中心的同事到常熟厂里的车程缩短为半小时。

加之厂区周边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不少苏州的同事都主动到常熟总部来办公。

”2022年,我们乘势谋划了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建设,城市空间布局、重点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

进入新阶段,我们将围绕“城市向南、产业沿江、老城更新”定位,加快建设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常熟大地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常熟市委书记 周勤第霍李均的故事并非个例,有很多有志之士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春风,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在常熟这片江南福地尽情律动。

城市向南融合创新区,由施工图转变成实景图在常熟城南,有一片坐拥18平方公里的天然湖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答卷特别策划SPECIAL力谱写面——昆承湖,与离它45公里的金鸡湖正上演着一场“双湖联姻”的戏码。

一北一南,缘分何来?其中最大的媒人当属苏州市委、市政府。

去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一份《意见》(《关于支持常熟南向发展加快建设苏州市域—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的意见》),《意见》指出,常熟,是苏州推动市域—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智慧园区定位探讨

智慧园区定位探讨

智慧园区定位探讨智慧园区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以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创新型园区。

它通过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园区内各种设施、设备、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为企业、居民和政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智慧园区的定位是指确定园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在探讨智慧园区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定位:智慧园区应该明确其经济发展的定位。

可以根据园区所在地的产业特点和优势,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

例如,园区可以定位为科技创新型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者定位为生态农业园区,重点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

2. 功能定位:智慧园区的功能定位是指确定园区内各种设施和服务的布局和功能。

园区可以包括企业办公区、研发中心、生产制造区、商业服务区、居住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根据园区的定位和需求,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规划和布局。

3. 环境定位:智慧园区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园区可以通过建设绿色景观、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提升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园区还应该注重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确保园区的环境卫生和生态安全。

4. 服务定位:智慧园区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园区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化的交通系统、智能化的安防系统、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等,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园区还可以提供配套的生活服务,如购物中心、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5. 创新定位:智慧园区应该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园区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园区还可以建设创新孵化中心、科技产业园等,吸引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园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总之,智慧园区的定位应该综合考虑经济、功能、环境、服务和创新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明确园区的定位,可以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6个智慧园区案例

16个智慧园区案例

16个智慧园区案例1. 上海张江人工智能产业园:该园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营环境。

2. 深圳蛇口智慧园区:该园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园区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该园区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企业运营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4. 南京雨花台科技园:该园区注重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打造一流的科技园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 杭州未来科技城:该园区以未来科技为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6. 成都天府新区:该区域以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为核心,打造智能化、便捷化的城市运营模式,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7. 武汉东湖高新区:该园区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8. 西安高新区:该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9. 天津滨海新区:该区域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10. 重庆两江新区:该区域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核心,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1. 广州天河智慧城:该园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12. 福州高新区:该园区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3. 厦门软件园:该园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14. 青岛蓝色硅谷:该区域以海洋科技产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15. 大连高新区:该园区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6.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该区域以汽车产业为主导,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三新”下的产业园区物业服务承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赋能新发展

“三新”下的产业园区物业服务承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赋能新发展

产业园区物业服务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连续参加了六届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发展论坛,感受颇深。

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国物协理事会主题为“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

“新”可以说是当前行业最突出的特征。

我也从“三新”的角度谈谈对产业园区物业服务的几点认识。

产业园区面临“新使命” 新时期,产业园区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使命?我认为可以主要概括为三个“点”。

其一,是国家和地区经济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系列重要战略,比如“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升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还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三新”下的产业园区物业服务:承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赋能新发展生理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其三,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十四五规划”还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实际上也是以产业形态出现。

国家同时也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等,所以未来的高科技产业,大部分会以产业聚集型园区的形态出现。

产业园区在新的经济格局当中的定位、作用、功能,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所以说产业园区的发展在新经济格局中处在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位置。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国家级园区规模超过500家,省级园区超过1000家,仅各类产业园区就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都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作为产业聚集地的园区,肩负着责无旁贷的新使命。

其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结合点”。

目前,外资、内资重点产业领域内企业纷纷在产业园区落户,园区承担着国家重点产业布局战略落地的责任。

智慧产业园区

智慧产业园区

智慧产业园区智慧产业园区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将传统产业园区与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园区内的设施、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旨在提升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智慧产业园区的背景和意义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是适应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举措。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产业园区可以实现园区内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园区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

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慧产业园区的主要特点1.智能化设施:智慧产业园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园区内各种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

2.数字化管理:智慧产业园区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园区内各种资源和设施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创新发展:智慧产业园区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

4.绿色环保:智慧产业园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模式,打造绿色、低碳的园区环境。

三、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要素1.硬件设施:智慧产业园区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智能设备等。

2.软件平台:智慧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软件平台,实现对园区内各种设施和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3.政策支持:智慧产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包括财政资金的支持、政策优惠等。

4.合作机制:智慧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协同,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

四、智慧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1.自主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可以由政府或者企业自主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园区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2.合作开辟:智慧产业园区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开辟,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园区的创新发展。

打造产城融合先行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客韵文化引领区

打造产城融合先行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客韵文化引领区

深圳市龙岗街道地处龙岗中心城,毗邻坪山新区,交通四通八达,厦深铁路、地铁3号线、惠盐高速等多条主干线穿越境内,是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辖区产业基础良好,工业区(园)星罗棋布,有2500多家工矿企业,电子、机械、家具、房地产等是该街道的支柱产业;201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8亿元,税收45.7亿元,是深圳东部地区传统经济重镇、商业重镇、产业重镇和文化重镇。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东进战略”的大格局下,该街道作为龙岗区实施“东进战略”的中心腹地、战略支点和主战场以及连接龙岗区、坪山新区两大中心区的大通道门户,未来经济又将迎来新一轮的起飞,增长潜力巨大。

按照“十三五”的规划,龙岗街道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将达到9.5%,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由2015年的268.8亿元增长到430亿元左右,在全区的所占的比例由2015年的10.9%上升到11.5%。

为达成上述目标,龙岗街道将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四重两大”(重点发展片区、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大企业、大学园区)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形成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动力源之一 启动宝龙工业区的二次开发,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建设宝龙产城融合先行区(宝龙科技城)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缺乏,“腾笼换鸟”战略打造产城融合先行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客韵文化引领区“东进战略”下的龙岗街道经济发展动力源探索实施缓慢、旧工业区综合整治遭遇政策瓶颈等因素,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尤其是大项目、产业集群落地难问题突出。

为此,龙岗街道将抢抓区委区政府大力建设宝龙科技城和推动“千百十”产业集聚工程的机遇,融合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协同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产业园区的改造升级,打造包括宝龙科技城在内的一批产业园区,吸引更多更优更高端的新兴产业集群入驻,推动产城融合。

作为产城融合先行区强力推进的宝龙工业园,是深圳市龙岗区最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是全市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片区。

智慧城市园区先行

智慧城市园区先行

智慧城市园区先行在当今时代,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城市”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园区往往成为先行的探索者和示范者。

智慧城市园区,并非简单地将传统园区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是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一个高效、智能、绿色且具有人文关怀的综合性空间。

它涵盖了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多种类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那么,智慧城市园区究竟“智”在何处呢?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智慧城市园区具备高度智能化的特点。

园区内的网络通信设施实现了高速、稳定且全覆盖,为各种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优化电力分配,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园区内的车辆流量,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比如,通过智能信号灯的调控,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使道路更加畅通。

其次,在管理与服务方面,智慧城市园区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园区管理部门能够对园区内的企业、人员、资源等信息进行全面、精准的掌握和分析。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比如,通过对企业运营数据的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再者,在产业发展方面,智慧城市园区发挥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它通过搭建智能化的创新平台,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创新。

例如,在一个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园区内,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将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从而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智慧城市园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表现出色。

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水、电、气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利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园区内的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园区行业概况

智慧园区行业概况

智慧园区行业概况
智慧园区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对园区内各种设施设备、信息、人员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营,从而实现园区内生产、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高效、低成本、高品质、安全可控的目标。

智慧园区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智慧园区数量达到数百个,成规模、成群落的智慧园区已经形成。

2.技术应用广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园区中得到广泛应用,各种设施设备、信息、人员等都能通过智能化管理和运营进行高效、低成本、高品质、安全可控的管理。

3.智能化程度不同:智慧园区的智能化程度不同,有些园区仅在某一方面实现智能化,有些已达到全面智能化。

4.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园区不仅服务于企业和产业,也与城市智能化发展相融合,形成了产城融合的良好局面。

5.政策支持有力:政府大力支持智慧园区建设,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智慧园区。

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慧园区行业将进一步深化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

- 1 -。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产城融合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产城融合是指将传统的工业用地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打造集产业、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居民可以在就业、生活、娱乐等各方面获得满意的体验,实现真正的高品质生活。

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些地方已经成功实现了产城融合,成为了典范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地方是如何做到的。

杭州转塘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一个成功的产城融合典范。

杭州转塘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陈家弄和芙蓉村附近,总用地面积16.7公顷。

该园区充分借鉴杭州传统历史文化,通过产业与文化相融合,打造了一个集创意产业、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的水乡风情和现代的文化创意产业完美融合。

园内不仅有文化创意企业的办公楼、生产车间,还有文创展示中心、文化产业综合体等设施。

园区内的景观绿化和建筑设计也均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倍感亲切。

通过对园区内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同时吸引文化创意产业入驻,使得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实现了有机结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氛围,为实现高品质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广州琶洲智慧岛也是一个成功践行产城融合的案例。

广州琶洲智慧岛位于琶洲CBD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约2.86平方公里。

该园区由于其临江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珠江新城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广州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在琶洲智慧岛内,可以看到现代办公楼、高端产业园区以及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作为广州智慧岛中的重点板块,《智慧岛》商务区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引入国内外金融、科技、教育等产业,构建国际化商务环境和产业生态体系。

岛内还规划建设了居民社区、商业综合体等,让居民可以在这里工作、生活、娱乐全方位体验高品质生活。

通过产城融合,广州琶洲智慧岛不仅实现了现代产业和生活功能的完美结合,也带动了当地的城市发展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园区:产城融合的先行者园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引领了我国园区的智慧化建设浪潮,已经初步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据统计,当前我国至少有34个国家级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约32%;同时有29个国家级经开区正在规划、实施智慧园区工程,占比约16%。

不难推测,智慧园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头羊,是智慧产业的孵化器,如何立足智慧园区建设推进智慧产业发展、满足城市管理需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一、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智慧化要素的集聚区园区经济是加快区域建设、带动城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战略平台。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园区为区域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推进“四化同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实操平台。

其次,园区作为生产各要素的集大成者,有效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单兵作战”发展方式,强调实现区域产业耦合发展。

第三,通过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打破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常规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市场需求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经济发展布局。

第四,园区聚集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高端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其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园区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

二、智慧园区建设逐步转变“单向作业”方式,推行“以建设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建设”的建设模式传统智慧园区建设以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电子政务系统等建设为重点,关注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

随着园区入驻个体对信息化需求的提升,智慧园区建设逐步将政府需求、入驻企业需求以及公众需求结合起来。

智慧园区建设也一改单向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开始关注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共同发展的互动模式。

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首先,在智慧园区规划阶段,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既要包含信息化内容也要包含相应的信息化产业内容。

其次,在智慧园区实施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这一阶段智慧园区建设将不再是单纯的外部资源采购,而是充分利用园区内已有企业信息化资源配备能力的同时适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将外部信息化资源引入园区“扎根成长”。

第三,当智慧园区初步建成后,其考虑的重点将不仅仅是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多的目光将会转移到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

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一条龙园区产业格局,最终除了可以满足园区自身智慧化建设需求还可以实现智慧产品和服务的外部输送。

三、智慧园区为城市管理、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等孵化平台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信息化手段装备过程,它是智慧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的孵化过程。

智慧园区已经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一)智慧园区的建设过程是新技术探索与应用的过程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内高、精、尖技术的聚集。

各大园区在建设智慧园区时大多依据其园区发展实际,适时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园区)运营服务平台、IT服务云平台等新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借助企业研发成果转换及园区智慧公共平台建设,园区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楼宇、智慧金融等领域持续的推陈出新,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智慧园区为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孵化平台智慧园区是智慧产业的聚集区,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带动了一批科技产业孵化器的兴起。

各专业科技孵化器作为园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为园区通信、软件、移动互联网、光电、工业设计等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专业支持。

为降低在孵企业创业成本,各园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科技产业孵化器搭建了7×24企业服务中心、全产业链的招商贸易促进中心、基于远程服务的创业培训中心、产业联盟技术服务中心。

园区通过携手国内外在技术、产品领先的专业化公司实现产产联合(技术引进、联合中试、联合设计等)、与市场领先的专业化公司实现产业化联盟(共建利益实体、市场联合等)、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实现产学研联合(资源共享、联合中试、研发合作、成果转换等)为园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孵化及综合配套服务。

(三)智慧园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从行政权划分来看,园区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配套资源等支持,园区管理遵循城市管理的要求。

从管理职能上来看,园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城市的简化版,也就是说园区管理既包含了产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方面的管理。

因此,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将与城市化管理实现高度的融合。

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发展核心要素聚集、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效应。

未来园区的功能将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和管理职能向全方位的政府、产业及城市综合化服务转型,并逐渐建立园区内外主体之间的整合优势。

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四、政府和企业需合力推进城市管理、园区建设、企业进步一体化发展智慧园区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政府、企业有必要合力推进城市管理、园区建设、企业进步一体化发展。

(一)政府引导做好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总体规划支持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将决定规划的高度和边界,其包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层、园区智能感知平台、园区应用支撑平台、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保障制度、信息化标准体系几个主要部分。

通过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可以有效理清智慧园区建设思路,为园区建设提供制度、标准等方面的支持,满足园区发展的超前性需求。

(二)智慧园区建设与智慧城市有效对接,整合建设资源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智慧园区建设要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无缝对接,整合城市现有资源服务智慧园区,有效突破园区服务与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难题。

智慧园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对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基础设施整合布局。

即智慧园区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与园区所在城市设施融合,适度超前布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其次,应用系统对接智慧城市。

园区整体规划各类智慧应用,搭建企业级、产业链级应用平台,破除园区信息孤岛,积极与智慧城市对接,为城市管理、市民生活、政府服务等留足应用系统接口。

第三,立足城市全面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

着眼于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注重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功能提升同园区智慧产业发展相结合。

(三)以示范试点、重点突破来推动智慧园区建设进程,以智慧园区的先行先试为产城融合提供成熟经验借鉴当前国内对于智慧园区的建设策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另外,受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运行周期长等特性影响,国内大多数智慧园区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智慧园区建设不能也无法一蹴而就,结合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和概念模型,采取试点示范、重点突破的方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首先,选择具有良好信息化基础或便于实施和应用的园区局部区域先行示范部署,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辐射带动效应,为下一步整个园区智慧化改造提供先试借鉴。

其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以局部区域成功经验复制到智慧园区建设的其他领域,逐步整合园区产业发展和园区管理多方面需求,初步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与园区高效管理齐头并进。

第三,有计划地将智慧园区建设的成功技术、经验转移到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中去。

以智慧城市为基础,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经济对驱动城市更新与完善服务配套的保障作用,以达到产业、城市、公众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先行军”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环境生态破坏、人口剧增等问题,各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提升城市发展环境。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180多个城市(含规划、在建智慧城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智慧城市建设渐入高潮。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

所以,园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点区域,应该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良机,争做试点,尽早建设智慧园区,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来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先行军”有先天优势1、新建区域多,具备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可行基础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影响下,园区作为生产要素聚集的空间区域,通常会选择城市郊区的待开发区域来开发建设,具备了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可行基础。

园区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就可以引入新型城镇化的高端发展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新城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市政基础设施等,尽量避免老城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体现高端定位,新建园区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智慧园区的规划理念,致力于成为所在城市的示范区。

2、信息化设施规格高,具备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环境为了给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会高规格来建设,具体包括稳定的供电系统、网络通信设施、云数据中心、互联网出口、高速园区光网、移动通讯基站等,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园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园区还会在公共场所部署无线wifi热点覆盖,协助运营商积极推广3g、4g网络,为园区居民提供泛在的网络服务。

综合来看,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高于城市内其他城区,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通道。

3、信息化意识高,具备智慧建设应用推广的关键条件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园区(尤其是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工作人员多属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比较年轻,学历较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信息化意识高,更易于接受信息化应用的推广。

园区对外提供的无线网络、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等公共服务,均通过信息化形式来呈现,即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直接传递到园区用户,园区工作人员对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操作技能相对较高,各类智慧园区的应用更易得到推广。

4、大部制机构设置,具备业务协同的体制优势为提升园区运作效率,集中实现园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园区在设立之初多采用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管委会作为市级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设置有明显的园区特色,除设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促进、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等部门外,其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领域的部门,多采用大部制机构设置,便于部门间业务协同,提升运营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