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角有关的辅助线(讲义)
八年级上册几何辅助线专题讲解和练习
八上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连结已知点补完整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5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辅助线构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即为对称轴;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辅助线构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6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当出现30,45,60,135,150度特殊角时可添加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利用45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1:√2;30度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2:√3进行证明二、基本图形的辅助线的画法1.三角形问题添加辅助线方法方法1:倍长中线法;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2:含有平分线的题目,常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题中的条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方法3:结论是两线段相等的题目常画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或利用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转换;方法4:结论是一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这类题目,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进行转换,所谓截长法就是把第三条线段分成两部分,证其中的一部分等于第一条线段,而另一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2.平行四边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的两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都具有某些相同性质,所以在添辅助线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目的都是造就线段的平行、垂直,构成三角形的全等、相似,把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处理,其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举例简解如下:1连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2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3连接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线段平行或中位线4连接顶点与对边上一点的线段或延长这条线段,构造三角形相似或等积三角形;5过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三、作辅助线的方法一:中点、中位线,延线,平行线;如遇条件中有中点,中线、中位线等,那么过中点,延长中线或中位线作辅助线,使延长的某一段等于中线或中位线;另一种辅助线是过中点作已知边或线段的平行线,以达到应用某个定理或造成全等的目的;二:垂线、角平分线,翻转全等连;如遇条件中,有垂线或角的平分线,可以把图形按轴对称的方法,并借助其他条件,而旋转180度,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就会应运而生;其对称轴往往是垂线或角的平分线;三:边边若相等,旋转做实验;如遇条件中有多边形的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有时边角互相配合,然后把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仍会应运而生;其对称中心,因题而异,有时没有中心;故可分“有心”和“无心”旋转两种;四:面积找底高,多边变三边;如遇求面积,在条件和结论中出现线段的平方、乘积,仍可视为求面积,往往作底或高为辅助线,而两三角形的等底或等高是思考的关键;如遇多边形,想法割补成三角形;反之,亦成立;另外,我国明清数学家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其辅助线的做法,即“割补”有二百多种,大多数为“面积找底高,多边变三边”;四、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一、在证明三角形中多条线段的不等量关系时,若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例1:已知如图1-1: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 +AC >BD +DE +CE.证明:法一将DE 两边延长分别交AB 、AC 于M 、N,在△AMN 中,AM +AN > MD +DE +NE;1 在△BDM 中,MB +MD >BD ; 2 在△CEN 中,CN +NE >CE ; 3 由1+2+3得:AM +AN +MB +MD +CN +NE >MD +DE +NE +BD +CE ∴AB +AC >BD +DE +EC法二:如图1-2, 延长BD 交 AC 于F,延长CE 交BF 于G,在△ABF 和△GFC 和△GDE 中有:AB +AF > BD +DG +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 +FC >GE +CE 同上………………………………2 DG +GE >DE 同上……………………………………3 由1+2+3得:AB +AF +GF +FC +DG +GE >BD +DG +GF +GE +CE +DE ∴AB +AC >BD +DE +EC;二、在证明三角形中某些角的不等量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BDC >∠BAC;BDC 与∠BAC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 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 处于在内角的位置;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点E,这时∠BDC 是△EDC 的外角,A BCDEN M 11-图ABCDEF G21-图AD E G∴∠BDC >∠DEC,同理∠DEC >∠BAC,∴∠BDC >∠BAC 证法二:连接AD,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BDF >∠BAD,同理,∠CDF >∠CAD ∴∠BDF +∠CDF >∠BAD +∠CAD 即:∠BDC >∠BAC;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三、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例如:如图3-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分析:要证BE +CF >EF ,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在DA 上截取DN =DB,连接NE,NF,则DN =DC, 在△DBE 和△DNE 中:∵⎪⎩⎪⎨⎧=∠=∠=)()(21)(公共边已知辅助线的作法ED ED DB DN ∴△DBE ≌△DNE SAS∴BE =N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得:CF =NF在△EFN 中EN +FN >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元素相等;四、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4-1: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证明:延长ED 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 和△CDM 中,AB CD E FN13-图1234ACE F1234∵⎪⎩⎪⎨⎧=∠=∠=)()(1)(辅助线的作法对顶角相等中点的定义MD ED CDM CD BD ∴△BDE ≌△CDM SAS又∵∠1=∠2,∠3=∠4 已知 ∠1+∠2+∠3+∠4=180°平角的定义 ∴∠3+∠2=90°,即:∠EDF =90° ∴∠FDM =∠EDF =90° 在△EDF 和△MDF 中∵⎪⎩⎪⎨⎧=∠=∠=)()()(公共边已证辅助线的作法DF DF FDM EDF MD ED∴△EDF ≌△MDF SAS∴EF =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 中,CF +CM >M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注:上题也可加倍FD,证法同上;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五、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5-1: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分析:要证AB +AC >2AD,由图想到: AB +BD >AD,AC +CD >AD,所以有AB +AC + BD +CD >AD +AD =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 +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 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证明:延长AD 至E,使DE=AD,连接BE,则AE =2AD ∵AD 为△ABC 的中线 已知 ∴BD =CD 中线定义 在△ACD 和△EBD 中⎪⎩⎪⎨⎧=∠=∠=)()()(辅助线的作法对顶角相等已证ED AD EDB ADC CD BD∴△ACD ≌△EBD SAS∴BE =C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ABE 中有:AB +BE >AE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BCDE15-图AEF∴AB +AC >2AD;练习:已知△ABC,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边、AC 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5-2, 求证EF =2AD;六、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 中,AB >AC,∠1=∠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分析:要证:AB -AC >PB -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是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 -AC,故可在AB 上截取AN 等于AC,得AB -AC =BN, 再连接PN,则PC =PN,又在△PNB 中,PB -PN <BN,即:AB -AC >PB -PC;证明: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 =AC 连接PN , 在△APN 和△APC 中∵⎪⎩⎪⎨⎧=∠=∠=)()(21)(公共边已知辅助线的作法AP AP AC AN ∴△APN ≌△APC SAS∴PC =PN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BPN 中,有 PB -PN <BN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BP -PC <AB -AC证明:补短法 延长AC 至M,使AM =AB,连接PM, 在△ABP 和△AMP 中∵ ⎪⎩⎪⎨⎧=∠=∠=)()(21)(公共边已知辅助线的作法AP AP AM AB∴△ABP ≌△AMP SAS∴PB =P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又∵在△PCM 中有:CM >PM -PC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 -AC >PB -PC;七、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如:如图7-1:已知AC =BD,AD ⊥AC 于A ,BC ⊥BD 于B, 求证:AD =BCA BCDNMP 16-图12分析:欲证 AD =BC,先证分别含有AD,BC 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 与△BCD,△AOD 与△BOC,△ABD 与△BAC,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证明:分别延长DA,CB,它们的延长交于E 点, ∵AD ⊥AC BC ⊥BD 已知 ∴∠CAE =∠DBE =90° 垂直的定义 在△DBE 与△CAE 中∵⎪⎩⎪⎨⎧=∠=∠∠=∠)()()(已知已证公共角AC BD CAE DBE E E∴△DBE ≌△CAE AAS∴ED =EC EB =E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D -EA =EC -EB 即:AD =BC;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八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例如:如图8-1:AB ∥CD,AD ∥BC 求证:AB=CD;分析:图为四边形,我们只学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证明:连接AC 或BD∵AB ∥CD AD ∥BC 已知∴∠1=∠2,∠3=∠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 与△CDA 中∵ ⎪⎩⎪⎨⎧∠=∠=∠=∠)(43)()(21已证公共边已证CA AC∴△ABC ≌△CDA ASA∴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九、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例如:如图9-1:在Rt △ABC 中,AB =AC,∠BAC =90°,∠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BD =2CE分析:要证BD =2CE,想到要构造线段2CE,同时CE 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证明:分别延长BA,CE 交于点F; ∵BE ⊥CF 已知DAEFA BCD 18-图1234ABCDE17-图O∴∠BEF =∠BEC =90° 垂直的定义 在△BEF 与△BEC 中,∵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BEF ≌△BECASA ∴CE=FE=21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 ⊥CF 已知∴∠BAC =∠CAF =90° ∠1+∠BDA =90°∠1+∠BFC =90° ∴∠BDA =∠BFC 在△ABD 与△ACF 中⎪⎩⎪⎨⎧∠=∠∠=∠)()()(已知=已证已证AC AB BFC BDA CAF BAC∴△ABD ≌△ACF AAS ∴BD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 =2CE十、连接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已知:如图10-1;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DC,AC =BD,求证:∠A =∠D; 分析:要证∠A =∠D,可证它们所在的三角形△ABO 和△DCO 全等,而只有AB =DC 和对顶角两个条件,差一个条件,,难以证其全等,只有另寻其它的三角形全等,由AB =DC,AC =BD,若连接BC,则△ABC 和△DCB 全等,所以,证得∠A =∠D;证明:连接BC,在△ABC 和△DCB 中 ∵ ⎪⎩⎪⎨⎧===)()()(公共边已知已知CB BC DB AC DC AB∴△ABC ≌△DCB SSS∴∠A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十一、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例如:如图11-1:AB =DC,∠A =∠D 求证:∠ABC =∠DCB;分析:由AB =DC,∠A =∠D,想到如取AD 的中点N,连接NB,NC,再由SAS 公理有△ABN ≌△DCN,故BN =CN,∠ABN =∠DCN;下面只需证∠NBC =∠NCB,再取BC 的中点M,连接MN,则由SSS 公理有△NBM ≌△NCM,所以∠NBC =∠NCB;问题得证;证明:取AD,BC 的中点N 、M,连接NB,NM,NC;则AN=DN,BM=CM,在△ABN 和△DCN 中DCBA110-图ODAN∵ ⎪⎩⎪⎨⎧=∠=∠=)()()(已知已知辅助线的作法DC AB D A DN AN ∴△ABN ≌△DCN SAS∴∠ABN =∠DCN NB =N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 在△NBM 与△NCM 中∵⎪⎩⎪⎨⎧)()()(公共边=辅助线的作法=已证=NM NM CM BM NC NB∴△NMB ≌△NCM,SSS ∴∠NBC =∠N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NBC +∠ABN =∠NCB +∠DCN 即∠ABC =∠DCB;五、巧求三角形中线段的比值例1. 如图1,在△ABC中,BD:DC=1:3,AE:ED=2:3,求AF:FC;解:过点D作DG如图2,BC=CD,AF=FC,求EF:FD解:过点C作CG如图3,BD:DC=1:3,AE:EB=2:3,求AF:FD;解:过点B作BG如图4,BD:DC=1:3,AF=FD,求EF:FC;解:过点D作DG如图5,BD=DC,AE:ED=1:5,求AF:FB;2. 如图6,AD:DB=1:3,AE:EC=3:1,求BF:FC;答案:1、1:10; 2. 9:1六、辅助线总结一、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与角有关的辅助线一、截取构全等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上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相关的几何规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大胆地去猜想,按一定的规律去尝试;下面就几何中常见的定理所涉及到的辅助线作以介绍;如图1-1,∠AOC=∠BOC,如取OE=OF,并连接DE 、DF,则有△OED ≌△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如图1-2,ABAC;3.已知:如图2-5, ∠BAC=∠CAD,AB>AD,CE ⊥AB,AE=21AB+AD.求证:∠D+∠B=180 ;4.已知:如图2-6,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F 为BC上的点,∠FAE=∠DAE;求证:AF=AD+CF;图1-1BDBC已知:如图2-7,在Rt △ABC 中,∠ACB=90 ,CD ⊥AB,垂足为D,AE 平分∠CAB 交CD 于F,过F 作FH 21证:BD=2CE;分析: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可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近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例3.已知:如图3-3在△ABC 中,AD 、AE 分别∠BAC 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 作BFAD,交AD 的延长线于F,于M;求证:AM=ME;分析:由AD 、AE 是∠BAC AF,从而BF2121图4-2图4-1ABBG已知,如图,∠C=2∠A,AC=2BC;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AB=2AC,∠1=∠2,DA=DB,求证:DC ⊥ACCABA 图2-6ECD图3-2CE3.已知CE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60°,求证:AC=AE+CD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90°,AB=AC,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C=AB+AD二、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遇到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一般方法是截长补短法: 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对于证明有关线段和差的不等式,通常会联系到三角形中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可想办法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廷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已知如图1-1: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 证明:法一将DE 两边延长分别交AB 、AC 于M 、N, 在△AMN 中,AM+AN>MD+DE+NE;1 在△BDM 中,MB+MD>BD ;2 在△CEN 中,CN+NE>CE ;3 由1+2+3得:AM+AN+MB+MD+CN+NE>MD+DE+NE+BD+CE ∴AB+AC>BD+DE+ECA BC D AEB D CABCD EN M 11-图AF法二:图1-2延长BD 交AC 于F,廷长CE 交BF 于G,在△ABF 和△GFC 和△GDE 中有: AB+AF>BD+DG+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FC>GE+CE 同上2 DG+GE>DE 同上3 由1+2+3得:AB+AF+GF+FC+DG+GE>BD+DG+GF+GE+CE+DE ∴AB+AC>BD+DE+EC;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BDC 与∠BAC 不在同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 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 处于在内角的位置;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点E,这时∠BDC 是△EDC 的外角, ∴∠BDC>∠DEC,同理∠DEC>∠BAC,∴∠BDC>∠BAC 证法二:连接AD,并廷长交BC 于F,这时∠BDF 是△ABD 的 外角,∴∠BDF>∠BAD,同理,∠CDF>∠CAD,∴∠BDF+ ∠CDF>∠BAD+∠CAD,即:∠BDC>∠BAC;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例如:如图3-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BE+CF>EF,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 移到同个三角形中;证明:在DN 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 在△DBE 和△NDE 中: DN=DB 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ED=ED 公共边AB CD E F G12-图ABCD E FN13-图1234∴△DBE ≌△NDESAS∴BE=N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得:CF=NF在△EFN 中EN+FN>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性质得到相等元素;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 中,AB>AC,∠1=∠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要证:AB-AC>PB-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AC,故可在AB 上截取AN 等于AC,得AB-AC=BN,再连接PN,则PC=PN,又在△PNB 中,PB-PN<BN,即:AB-AC>PB-PC;证明: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AC 连接PN,在△APN 和△APC 中 AN=AC 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AP=AP 公共边∴△APN ≌△APCSAS,∴PC=PN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BPN 中,有PB-PN<BN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P-PC<AB-AC 证明:补短法延长AC 至M,使AM=AB,连接PM,在△ABP 和△AMP 中ABCDNMP 16 图12AB=AM 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AP=AP 公共边 ∴△ABP ≌△AMPSAS∴PB=P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又∵在△PCM 中有:CM>PM-PC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AC>PB-PC;例1.如图,AC 平分∠BAD,CE ⊥AB,且∠B+∠D=180°,求证:AE=AD+BE;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CE ⊥AB 于E,AD+AB=2AE,求证:∠ADC+∠B=180º例3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A=108°,BD 平分∠ABC;求证:BC=AB+DC;例4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90°,AD 是∠CAB 的平分线,DM ⊥AB 于M,且AM=MB;求证:CD=21DB;1.如图,AB ∥CD,AE 、DE 分别平分∠BAD 各∠ADE,求证:AD=AB+CD;DECB AE BCDCM BDCA2.如图,△ABC 中,∠BAC=90°,AB=AC,AE 是过A 的一条直线,且B,C 在AE 的异侧,BD ⊥AE 于D,CE ⊥AE 于E;求证:BD=DE+CE三、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即如图1,AD 是ΔABC 的中线,则S ΔABD =S ΔACD =S ΔABC 因为ΔABD 与ΔACD 是等底同高的;例1.如图2,ΔABC 中,AD 是中线,延长AD 到E,使DE=AD,DF 是ΔDCE 的中线;已知ΔABC 的面积为2,求:ΔCDF 的面积;解:因为AD 是ΔABC 的中线,所以S ΔACD =S ΔABC =×2=1,又因CD 是ΔACE 的中线,故S ΔCDE =S ΔACD =1,因DF 是ΔCDE 的中线,所以S ΔCDF =S ΔCDE =×1=;∴ΔCDF 的面积为;二由中点应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ED CB A例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证明:连结BD,并取BD的中点为M,连结ME、MF,∵ME是ΔBCD的中位线,∴ME CD,∴∠MEF=∠CHE,∵MF是ΔABD的中位线,∴MF AB,∴∠MFE=∠BGE,∵AB=CD,∴ME=MF,∴∠MEF=∠MFE,从而∠BGE=∠CHE;三由中线应想到延长中线例3.图4,已知Δ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解:延长AD到E,使DE=AD,则AE=2AD=2×2=4;在ΔACD和ΔEBD中,∵AD=ED,∠ADC=∠EDB,CD=BD,∴ΔACD≌ΔEBD,∴AC=BE,从而BE=AC=3;在ΔABE中,因AE2+BE2=42+32=25=AB2,故∠E=90°,∴BD===,故BC=2BD=2;例4.如图5,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仿例3可证:ΔBED≌ΔCAD,故EB=AC,∠E=∠2,又∠1=∠2,∴∠1=∠E,∴AB=EB,从而AB=AC,即ΔABC是等腰三角形;D CB A EDF CBA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例5.如图6,已知梯形ABCD 中,AB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3: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DCB A中考应用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 并说明理由.14-图A B CD EFM1234A BCDE 15-图DMCE AB BA D C86B E CDA ABCD EF25-图 AB DC EFDAEDCBAP Q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AD 平分BAC ∠,且AD=BD,求证:CD ⊥AC2:如图,AC ∥BD,EA,EB 分别平分∠CAB,∠DBA,CD 过点E,求证;AB =AC+BD3:如图,已知在ABC内,060BAC ∠=,040C ∠=,P,Q 分别在BC,CA 上,并且AP,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BD 平分ABC ∠,求证:0180=∠+∠C ACDBAP 21DCBA5:如图在△ABC 中,AB >AC,∠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 >PB-PC中考应用 08海淀一模三、平移变换为△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MN ⊥AD 于为MN 上一点,△ABC 周长记为AP ,△EBC 周长记为BP .求证BP >AP .2:如图,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D 、E,且BD=CE,求证:AB+AC>AD+AE.ED CB A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CBAFED CBA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求证:OE=OD2:06郑州市中考题如图,△ABC 中,AD ∠BAC,DG ⊥BC 且平分BC,DE ⊥AB 于E,DF ⊥AC 于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AC=b ,求AE 、BE 的长.中考应用06北京中考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五、旋转1: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DF=EF,求∠EAF 的度数.2:D 为等腰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DM ⊥DN,DM,DN 分别交BC,CA 于点E,F;当MDN ∠绕点D 转动时,求证DE=DF; 若AB=2,求四边形DECF 的面积;EDGFCBA第23题OPAMN EB CD FACEFBD图图图3.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0120BDC ∠=,以D 为顶点做一个0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 于点M,交AC 于点N,连接MN,则AMN ∆的周长为 ;BCNM中考应用 07佳木斯已知四边形ABCD中,AB AD ⊥,BC CD ⊥,AB BC =,120ABC =∠,60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如图1,易证AE CF E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 CF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西城09年一模已知2,PB=4,以AB 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 及PD 的长;2当∠APB 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 的最大值,及相应∠APB 的大小.图1A BC D E FMN 图2 A BC D E FMN 图3ABC D EF M N。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0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解析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专题20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考点题型】考点题型一连接两点做辅助线典例1.把正方形ABCD绕着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边FG与BC 交于点H(如图).试问线段HG与线段HB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解析】试题分析:要证明HG与HB是否相等,可以把线段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或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而图中没有这样的三角形,因此需要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试题解析:HG=HB,证法1:连接AH,∵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B=∠G=90°,由题意知AG=AB,又AH=AH,∴Rt△AGH≌Rt△ABH(HL),∴HG=HB.证法2:连接GB,∵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ABC=∠AGF=90°,由题意知AB=AG,∴∠AGB=∠ABG,∴∠HGB=∠HBG,∴HG=HB.变式1-1.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画出图形,写出结论不证明.【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先连接AD,构造全等三角形:△BED和△AFD.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所以有∠CAD=∠BAD=45°,AD=BD=CD,而∠B=∠C=45°,所以∠B=∠DAF,再加上BE=AF,AD=BD,可证出:△BED≌△AFD,从而得出DE=DF,∠BDE=∠ADF,从而得出∠EDF=90°,即△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连接AD,构造△DAF≌△DBE.得出FD=ED ,∠FDA=∠EDB,再算出∠EDF=90°,即可得出△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解:(1)连结AD ,∵AB=AC ,∠BAC=90°,D为BC中点,∴AD⊥BC ,BD=AD ,∴∠B=∠BAD=∠DAC=45°,又∵BE=AF ,∴△BDE≌△ADF(SAS),∴ED=FD ,∠BDE=∠ADF,∴∠EDF=∠EDA+∠ADF=∠EDA+∠BDE=∠BDA=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连结AD∵AB=AC ,∠BAC=90°,D 为BC 中点 , ∴AD=BD ,AD ⊥BC ,∴∠DAC=∠ABD=45°, ∴∠DAF=∠DBE=135°, 又∵AF=BE ,∴△DAF ≌△DBE (SAS ),∴FD=ED ,∠FDA=∠EDB,∴∠EDF=∠EDB+∠FDB=∠FDA+∠FDB=∠ADB=90°.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变式1-2.如图,以O 为直角顶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Rt OAB 和Rt OCD △,且点C 在线段AB 上(A B 、除外),求证:222AC BC CD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连接BD ,证明△AOC ≌△BOD (SAS ),得到△CBD 为直角三角形,再由勾股定理即可证明.【详解】解:连接BD ,∵△AOB 与△C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O ,CO=DO ,∠AOB=∠COD=90°,∠A=∠ABO=45°,∴∠AOC+∠BOC=∠BOD+∠BOC∴∠AOC=∠BOD ,在△AOC 与△BOD 中,AO BO AOC BOD CO DO =⎧⎪∠=∠⎨⎪=⎩,∴△AOC ≌△BOD (SAS )∴∠A=∠OBD=45°,AC=BD ,∴∠ABO+∠OBD=90°,即∠CBD=90°,∴在Rt △CBD 中,222BD BC CD +=即222AC BC CD +=.考点题型二全等三角形 -倍长中线模型典例2.已知,在Rt ABC △中,90BAC ∠=︒,点D 为边AB 的中点,AE CD ⊥分别交CD ,BC 于点F ,E .(1)如图1,①若AB AC =,请直接写出EAC BCD ∠-∠=______;②连接DE ,若2AE DE =,求证:DEB AEC ∠=∠;(2)如图2,连接FB ,若FB AC =,试探究线段CF 和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45°;②见解析;(2)2CF DF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相加得90︒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性质结合题干已知即可解题.②延长ED 至点G ,使得DG DE =,连接AG ,从而可证明ADG ≌BDE (SAS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可知DGA DEB ∠=∠,即可知道//AG BC ,所以GAE AEC ∠=∠,根据题干又可得到AE EG =,所以DGA GAE ∠=∠,从而得出结论.(2)延长CD 至点H ,使得DH DF =,连接BH ,从而可证明HDB ≌FDA △(SAS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可知BH AF =,90H AFD AFC ∠=∠=∠=︒,根据题干即可证明Rt HBF △≌Rt FAC △(HL ),即得出结论.【详解】(1)①∵90EAC ACD ∠+∠=︒,90AEC BCD ∠+∠=︒∴EAC BCD AEC ACD ∠-∠=∠-∠∵90EAC BAE ∠+∠=︒∴ACD BAE ∠=∠又∵AEC B BAE ∠=∠+∠∴EAC BCD B BAE ACD ∠-∠=∠+∠-∠∴45EAC BCD B ∠-∠=∠=︒故答案为45︒.②如图,延长ED 至点G ,使得DG DE =,连接AG ,∵点D 为AB 的中点,∴BD AD =,又∵ADG BDE ∠=∠,∴ADG ≌BDE ,∴DGA DEB ∠=∠,∴//AG BC ,∴GAE AEC ∠=∠,又∵2AE DE =,∴AE EG =,∴DGA GAE ∠=∠,∴DEB AEC ∠=∠.(2)2CF DF =.如图,延长CD 至点H ,使得DH DF =,连接BH ,∵AD BD =,ADF BDH ∠=∠,∴HDB ≌FDA △,∴BH AF =,90H AFD AFC ∠=∠=∠=︒,∵BF AC =.∴Rt HBF △≌Rt FAC △,∴2CF HF DF ==.变式2-1.某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来加入.(探究与发现)(1)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延长AD 至点E ,使ED AD =,连接BE ,证明:ACD EBD △≌△.(理解与应用)(2)如图2,EP 是DEF 的中线,若5EF =,3DE =,设EP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如图3,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DF ⊥,求证:BE CF EF +>.【答案】(1)见解析;(2)14x <<;(3)见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2)延长EP 至点Q ,使PQ PE =,连接FQ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FQ DE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3)延长FD 至G ,使得GD DF =,连接BG ,EG ,结合前面的做题思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即可.【详解】(1)证明:CD BD =,ADC EDB ∠=∠,AD ED =,ACD EBD ∴≌,(2)14x <<;如图,延长EP 至点Q ,使PQ PE =,连接FQ ,在PDE ∆与PQF ∆中,PE PQ EPD QPF PD PF =⎧⎪∠=∠⎨⎪=⎩,PEP QFP ∴∆≅∆,3FQ DE ∴==,在EFQ ∆中,EF FQ QE EF FQ -<<+,即53253x -<<+, x 的取值范围是14x <<;故答案为:14x <<;(3)延长FD 至G ,使得GD DF =,连接BG ,EG ,在DFC △和DGB 中,DF DG =,CDF BDG ∠=∠,DC DB =,(SAS)DFC DGB ∴≌,BG CF ∴=,在EDF 和EDG △中,DF DG =,90FDE GDE ∠=∠=︒,DE DE =,(SAS)EDF EDG ∴≌,EF EG ∴=,在BEG 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G BE EG ∴+>,又EF EG =,BG CF =,BE CF EF ∴+>变式2-2.倍长中线的思想在丁倍长某条线段(被延长的线段a 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线段a 一个端点是图中一条线段b 的中点;②线段a 与这条线段b 不共线),然后进行连接,构造三角形全等,再进一步将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证明全等或其他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如图(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2AB AC AD +>.简证:如图(2),延长AD 到E ,使得DE AD =,连接CE ,易证ABD ECD ∆≅∆,得AB =,在ACE ∆中,AC CE +>,2AB AC AD +>.(问题解决)(1)如图(3),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2)如图(4),在ABC ∆中,90,A D ∠=︒是BC 边的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DE DF ⊥,若3,4BE CF ==,求EF 的长.(3)如图(5),AD 是ABC ∆的中线,,AB AE AC AF ==,且90BAE FAC ∠=∠=︒,请直接写出AD 与EF 的数量关系_及位置关系_.【答案】,CE AE ;(1)详见解析;(2)5;(3)2EF AD =,EF AD ⊥【应用举例】由全等的性质可得AB=EC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AC+CE>AE ,即AB+AC>2AD ;故答案为EC ,AE ;【问题解决】(1)由题意不难得到,ACD GBD ∆≅∆所以∠BGD=∠BED=∠AEF=∠DAC ,∴有AF=EF ;(2)延长ED 到G ,使DG=ED ,连结CG 、FG ,不难得到EF=FG ,另同(1)有△BDE ≌△CDG ,所以∠FCG=∠FCD+∠GCD=∠FCD+∠EBD=90°,CG=BE=3,由勾股定理可得FG 即EF 的长;(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解答.【详解】【应用举例】,CE AE【问题解决】()1如图()1延长AD 到G ,使得,DG AD =连接,BG易证,ACD GBD ∆≅∆得,BG AC G DAC =∠=∠,,BE AC =,BE BG ∴=,G BEG ∴∠=∠,BEG AEF ∠=∠,AEF EAC ∴∠=∠AF EF ∴=.()2如图()2,延长ED 到G ,使得,DG ED =连接,CG FG 、易证,BDE CDG ∆≅∆得,,CG BE ED GD B DCG ==∠=∠,,DE DF ⊥DF ∴垂直平分,EG,FE FG ∴=90,A ∠=︒90,B ACB ∴∠+∠=︒90,DCG ACB ∴∠+∠=︒即90,FCG ∠=︒在Rt FCG ∆中,3,4CG BE CF ===,5,FG ∴=5,EF ∴=()32EF AD EF AD =⊥,,理由如下:如图3,延长AD 到G ,使AD=DG ,延长DA 交EF 于P ,连结BG ,则不难得到△BGD≌△CAD,∴BG=AC,∠GBD=∠ACD,∠DGB=∠DAC,又AF=AC,∴BG=AF,∴∠ABG=∠ABD+∠GBD=∠ABD+∠ACD=180°-∠BAC=∠EAF,∴在△ABG和△EAF中,AB AEABG EAF BG AF=⎧⎪∠=∠⎨⎪=⎩,∴△ABG≌△EAF,∴EF=AG=2AD,∠EFA=∠DGB=∠DAC,∵∠DAC+∠PAF=180°-∠FAC=180°-90°=90°,∴∠EFA+∠PAF=90°,∴∠APF=90°,∴EF⊥AD .考点题型三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典例3.在Rt△ABC中,∠ABC=90°,∠BAC=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得到△AED,点B、C的对应点分别是E、D.(1)如图1,当点E恰好在AC上时,求∠CDE的度数;(2)如图2,若α=60°时,点F是边AC中点,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答案】(1)15°;(2)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1,利用旋转的性质得CA=DA,∠CAD=∠BAC=30°,∠DEA=∠ABC=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C,从而计算出∠CDE的度数;(2)如图2,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到BF=12AC,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C=12AC,则BF=BC,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AE=∠CAD=60°,AB=AE,AC=AD ,DE=BC,从而得到DE=BF,△ACD和△BAE为等边三角形,接着由△AFD≌△CBA得到DF=BA,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结论.【详解】解:(1)如图1,∵△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得到△AED,点E恰好在AC上,∴∠CAD=∠BAC=30°,∠DEA=∠ABC=90°,∵CA=DA,∴∠ACD=∠ADC=12(180°−30°)=75°,∠ADE=90°-30°=60°,∴∠CDE=75°−60°=15°;(2)证明:如图2,∵点F是边AC中点,∴BF=12 AC,∵∠BAC=30°,∴BC=12 AC,∴BF=BC,∵△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BAE=∠CAD=60°,AB=AE,AC=AD,DE=BC,∴DE=BF,△ACD和△BAE为等边三角形,∴BE=AB,∵点F为△ACD的边AC的中点,∴DF⊥AC,易证得△AFD≌△CBA,∴DF=BA,∴DF=BE,而BF=DE,∴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变式3-1.给出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该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1)在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写出两种勾股四边形的名称;(2)如图,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连接AD,DC,CE,已知∠DCB=30°.①求证:△BCE是等边三角形;②求证: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答案】(1)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均可;(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定义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则有矩形或正方形或直角梯形;(2)①首先证明△ABC≌△DBE,得出AC=DE,BC=BE,连接CE,进一步得出△BCE 为等边三角形;②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得出△DCE是直角三角形,问题得解.【详解】解:(1)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均可;(2)①∵△ABC≌△DBE,∴BC=BE,∵∠CBE=60°,∴△BCE是等边三角形;②∵△ABC≌△DBE,∴BE=BC,AC=ED;∴△BCE为等边三角形,∴BC=CE,∠BCE=60°,∵∠DCB=30°,∴∠DCE=90°,在Rt △DCE 中,DC 2+CE 2=DE 2,∴DC 2+BC 2=AC 2.变式3-2.如图,在ABC △中,90BAC ∠=︒,E 为边BC 上的点,且AB AE =,D 为线段BE 的中点,过点E 作EF AE ⊥,过点A 作AF BC ,且AF 、EF 相交于点F .(1)求证:C BAD ∠=∠(2)求证:AC EF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BC ,由余角的性质可得∠C=∠BAD ;(2)由“ASA”可证△ABC ≌△EAF ,可得AC=EF .【详解】(1)如图∵AB AE =,∴ABE ∆是等腰三角形 又∵D 为BE 的中点, ∴AD BE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Rt ABC ∆和Rt DBA ∆中, ∵B 为公共角,90BAC BDA ∠=∠=︒, ∴C BAD ∠=∠.另解:∵D 为BE 的中点, ∵BD ED =,又AB AE =,AD AD =, ∴ADB ADE ∆≅∆,∴ADB ADE ∠=∠,又180ADB ADE ∠+∠=︒, ∴90ADB ADE ∠=∠=︒ ∴AD BC ⊥,在Rt ABC ∆和Rt DBA ∆中, ∵B 为公共角,90BAC BDA ∠=∠=︒, ∴C BAD ∠=∠.(2)∵AF BC ,∴EAF AEB ∠=∠,∵AB AE =,∴ABE AEB ∠=∠,∴EAF ABC ∠=∠,又∵90BAC AEF ∠=∠=∠︒, ∴BAC AEF ∆≅∆,∴AC EF =.考点题型四全等三角形– 垂线模型典例4.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ADC ≌△CEB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DE=AD-BE ,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推出∠ADC=∠BEC=90°,因为∠ACD+∠BCE=90°,∠DAC+∠ACD=90°,推出∠DAC=∠BCE ,根据AAS 即可得到答案;(2)与(1)证法类似可证出∠ACD=∠EBC ,能推出△ADC ≌△CEB ,得到AD=CE ,CD=BE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证明:如图1,∵AD ⊥DE ,BE ⊥DE ,∴∠ADC=∠BEC=90°,∵∠ACB=90°,∴∠ACD+∠BCE=90°,∠DAC+∠ACD=90°,∴∠DAC=∠BCE ,在△ADC 和△CEB 中, CDA BEC DAC ECB AC BC ∠=∠⎧⎪∠=∠⎨⎪=⎩,∴△ADC ≌△CEB (AAS );(2)结论:DE=AD-BE .理由:如图2,∵BE ⊥EC ,AD ⊥CE ,∴∠ADC=∠BEC=90°,∴∠EBC+∠ECB=90°,∵∠ACB=90°,∴∠ECB+∠ACE=90°,∴∠ACD=∠EBC ,在△ADC 和△CEB 中,ACD CBE ADC BEC AC BC ∠=∠⎧⎪∠=∠⎨⎪=⎩,∴△ADC ≌△CEB (AAS ),∴AD=CE ,CD=BE ,∴DE=EC-CD=AD-BE .变式4-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30︒︒∠=∠=ACB BAC ,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外侧作等边ABE ∆和等边ACD ∆,DE 交AB 于点F ,求证:=EF FD .【答案】详见解析【分析】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则有1122AG BG AE AB ===,再证 ()SAS ACB EGA ≅,得到EG AC =.从而得到90DAF DAC CAB ∠=∠+∠=︒,所以(AAS)ADF GEF ≅,即可完成证明。
专题04 几何辅助线专题详解(解析版)
专题4-几何辅助线专题详解专题4-几何辅助线专题详解 (1)一、辅助线添加策略 (3)策略1 按定义添辅助线 (3)策略2 按基本模型添辅助线 (3)二、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及举例 (4)方法1 求角思想及模型 (4)第一类:方程思想求角度 (4)第二类:转化思想求角度 (5)第三类:整体思想求角度 (7)第四类:数学模型—角平分线模型 (8)第五类:数学模型—对顶三角形模型 (9)第六类:分类讨论思想求角度 (9)方法2 关于中点的辅助线 (10)第一类:已知中点 (10)第二类:证中点 (14)方法3 截长补短法 (18)方法4 作垂线构造全等求点的坐标 (20)方法5 关于角平分线的辅助线 (22)第一类: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22)第二类:过边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24)第三类:过平分线上的点作一条边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27)第四类: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两边截长补短 (28)方法6 等腰三角形的辅助线 (29)第一类:分类讨论思想 (30)第二类:“三线合一”作辅助线 (33)第三类:构造等腰三角形 (35)方法7 等边三角形的辅助线 (44)第一类:构造30°的直角三角形 (44)第二类:作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 (47)第三类: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 (50)一、辅助线添加策略三角形是基础几何图形,是一切几何图形证明的基础。
在求证几何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进而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去解决,则是三角形证明中的常规策略。
添加辅助线有二种常见策略:按定义添加辅助线、按基本模型添加辅助线。
策略1 按定义添辅助线(1)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利用这个性质,常见辅助线为:取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利用这个性质,常见辅助线为:取垂直平分线上一点,连接该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
全等三角形证明之辅助线,附练习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之辅助线讲义➢ 知识与方法梳理1. 为了解决几何问题,在原图的基础上另外添加的直线或线段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辅助线的原则: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把问题转化成自己已经会解的情况. 辅助线的作用:①把分散的条件转为集中; ②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添加辅助线的注意事项:明确目的,多次尝试.2. 要证明边相等(或角相等),可以考虑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要证全等,需要找3组条件. ➢ 例题示范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C =90°,D 是AB 边上一点,AD =AC ,过点D 作DE ⊥AB ,交BC 于点E . 求证:CE =DE . 【思路分析】 ① 读题标注:② 梳理思路:要证CE =DE ,考虑把这两条线段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证明.观察图形,发现不存在全等的三角形.结合条件,AC =AD ,∠C =∠ADE =90°,考虑连接AE ,证明△ACE ≌△ADE . 【过程书写】 证明:如图,连接AE ∵DE ⊥AB ∴∠ADE =90° ∵∠C =90° ∴∠C =∠ADE在Rt △ACE 和Rt △ADE 中AE AE AC AD=⎧⎨=⎩(公共边)(已知)∴Rt △ACE ≌Rt △ADE (HL ) ∴CE =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DC AEDBAEDBCA➢练习题BFEAC D7. 已知:如图,BD ,CE 是△ABC 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判断线段AP 和AQ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8. 已知:如图,∠B =∠D ,AB =CD ,AD ∥BC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AF =CE .9. 已知:如图,B ,C ,F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相交于点G ,且BC =EF ,GB =GE ,∠A =∠D .求证:DC =AF .10. 已知:如图,∠C =∠F ,AB =DE ,DC =AF ,BC =EF .求证:AB ∥DE .11. 已知:如图,AB ∥CD ,AD ∥BC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BE =DF .QPEDCBACAEF B DDGC AB EFFEBAD CF E B A DC12.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 =AB ,∠DAB =∠B =90°,点E ,F 分别在AB ,BC 上,且AE =BF ,AF 交DE 于点G . 求证:DE ⊥AF .连接BM ,交CN 于点F .有下列结论:①∠AMB =∠ANB ;②△ACE ≌△MCF ;③CE =CF ;④EN =FB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证明:如图,连接AD在△ABD 和△DCA 中AB DCBD CAAD DA =⎧⎪=⎨⎪=⎩(已知)(已知)(公共边) ∴△ABD ≌△DCA (SSS )∴∠ABO=∠DCO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 证明:如图,连接AC∵AB ∥CDGFEDCBANM EB AFC∴∠CAB =∠ACD ∵AD ∥BC ∴∠DAC =∠BCA 在△ABC 和△CDA 中CAB ACDAC CABCA DAC ∠=∠⎧⎪=⎨⎪∠=∠⎩(已证)(公共边)(已证) ∴△ABC ≌△CDA (ASA )∴AB =CD ,BC =D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3. 证明:如图,连接AC ,AD在△ABC 和△AED 中,AB AE B EBC ED =⎧⎪∠=∠⎨⎪=⎩(已知)(已知)(已知) ∴△ABC ≌△AED (SAS )∴AC =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F 是CD 的中点 ∴CF =DF在△ACF 和△ADF 中,AC AD AF AFCF DF =⎧⎪=⎨⎪=⎩(已证)(公共边)(已证) ∴△ACF ≌△ADF (SSS )∴∠CFA =∠DFA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CFA +∠DFA =180° ∴∠CFA =90° ∴AF ⊥CD4. 证明: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AD ⊥BC∴∠ADB =∠ADC=90° 在△ADB 和△ADC 中,B CADB ADCAD AD ∠=∠⎧⎪∠=∠⎨⎪=⎩(已知)(已证)(公共边) ∴△ADB ≌△ADC (AAS )∴AB =A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5. 证明:如图,过点B 作BF ⊥AC 于点FA DBCFCBEDAAD B C6. ∵BC ⊥AD∴∠ACE =∠BCD =90° 在Rt △ACE 和Rt △BCD 中AE BD CE CD =⎧⎨=⎩(已知)(已知)∴Rt △ACE ≌Rt △BCD (HL )∴∠CAE =∠CB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CE =90° ∴∠CAE +∠AEC =90° ∵∠AEC =∠BEF ∴∠CBD +∠BEF =90° ∴∠BFE =90° ∴AF ⊥BD7. 解:AP =AQ 且AP ⊥AQ ,理由如下:如图,∵BD ⊥AC ,CE ⊥AB ∴∠BEQ =∠BDC =∠ADP =90° ∴∠1+∠3=90° ∠2+∠4=90° ∵∠3=∠4 ∴∠1=∠2在△ABP 和△QCA 中54321QCB PE DA1 2 AB QC BP CA =⎧⎪∠=∠⎨⎪=⎩(已知)(已证)(已知) ∴△ABP ≌△QCA (SAS )∴AP =AQ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P =∠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P =90° ∴∠P +∠PAD =90° ∴∠5+∠PAD =90° 即∠QAP =90° ∴AP =AQ 且AP ⊥AQ 8. 证明:如图,连接AC∵AD ∥BC ∴∠DAC =∠BCA 在△ABC 和△CDA 中,∴△ABC ≌△CDA (AAS )∴BC =D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1122BF BC DE AD ==, ∴BF =DE在△ABF 和△CDE 中,∴△ABF ≌△CDE (SAS )∴AF =C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9. 证明:如图,过点G 作GH ⊥BE 于点H∵GH ⊥BE∴∠GHB =∠GHE =90° 在Rt △GHB 和Rt △GHE 中,BCA DAC B DAB CD (已证)(已知)(公共边)∠=∠⎧⎪∠=∠⎨⎪=⎩AB CD B DBF DE (已知)(已知)(公共边)=⎧⎪∠=∠⎨⎪=⎩H FBA C GDGB GEGH GH=⎧⎨=⎩(已知)(公共边) ∴Rt △GHB ≌Rt △GHE (HL )∴∠B =∠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C =EF ∴BC +CF =EF +CF 即BF =EC在△ABF 和△DEC 中,A DB EBF EC ∠=∠⎧⎪∠=∠⎨⎪=⎩(已知)(已证)(已证) ∴△ABF ≌△DEC (AAS ) ∴DC =AF10. 证明:如图,连接BE在△AEF 和△DBC 中,AF DCF CEF BC =⎧⎪∠=∠⎨⎪=⎩(已知)(已知)(已知) ∴△AEF ≌△DBC (SAS )∴AE =D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BE 和△DEB 中,AE DB AB DEEB BE =⎧⎪=⎨⎪=⎩(已证)(已知)(公共边) ∴△ABE ≌△DEB (SSS )∴∠ABE =∠DE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B ∥DE11. 证明:如图,连接BDCD ABE F∵AB ∥CD ,AD ∥BC∴∠ABD =∠CDB ,∠ADB =∠CBD 在△ABD 和△CDB 中,ABD CDBBD DBADB CBD ∠=∠⎧⎪=⎨⎪∠=∠⎩(已证)(公共边)(已证) ∴△ABD ≌△CDB (ASA )∴AD =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DE =BF在△BED 和△DFB 中,DE BF ADB CBDBD DB =⎧⎪∠=∠⎨⎪=⎩(已证)(已证)(公共边) ∴△BED ≌△DFB (SAS )∴BE =D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12. 证明:如图,在△DAE 和△ABF 中AD BA DAE B AE BF =⎧⎪=⎨⎪=⎩(已知)∠∠(已知)(已知) ∴△DAE ≌△ABF (SAS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AB =90° ∴∠2+∠3=90° ∴∠1+∠3=90° ∴∠AGD =90° ∴DE ⊥AF 13. B 14. ②③④CDA B E F ABCDEF G第7题图312。
中考专题之与三角形有关的辅助线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例1、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作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D”;彬彬:“作△ABC的角平分线AD”;数学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做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做法需要订正;”1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例2、如图,已知AD∥BC,AB=AD+BC,E为DC的中点;求证:∠ABE=∠CBE;例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在CD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FE=FC,EF交AD于P;求证:AE=2DF;连接CE,取CE中点HFHE全等于FHC,FH垂直于CE角BEC=角ECFCE/EB=CF/CH=根号5CF=根号5CH=根号5CE/2=根号5根号5BE/2=BE5/2=AB5/4DF=CF-CD=AB/4=AB/21/2=AE1/2例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AB上,E在AC延长线上,且BD=CE,连结DE交BC于点F;求证:DF=EF;DF=EF证明如下:过点D作平行于BC的直线交AC于点G因为AB=AC;DG//BC所以BD=CG又BD=CE,故CG=CE又因为CF//DG所以CF是三角形DEG的中位线所以F是DE的中点所以DF=EF综合演练: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D=2,E、F分别是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1求证:△BDE≌△BC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设△BEF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1AE+CF=2=CD=DF+CF∴AE=DFAB=BD∠A=∠BDF=60°∴△BDE全等于△BCF2由1得BE=BF且∠EBF=∠EBD+∠DBF=∠EBD+∠ABE=∠ABD=60°∴△BEF是等边三角形33√3/4<=S<=√3第二节直角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CD=AB;综合演练:Rt 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1、如图,CD是ABCA、25°B、30°C、45°D、60°2、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图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锐角△ABC中,BE、CF是高,在BE、CF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CP=AB,BQ=AC,分别过P、Q作PM第三节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F,若AE=EF;求证:AC=BF;例2、1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CD,BD平分∠ABC;求证:∠BAD+∠C=180°;2已知:如图2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BAD=∠DAC+∠C;例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80°,P为△ABC内一点,若∠PBC=10°,∠PCB=30°,求∠PAB 的度数;例4、已知:如图,BD是四边形ABCD的∠ABC的平分线,∠A+∠BCD=180°;求证:AD=DC;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DE∥GF∥BC,且AD=GB;求证:AE=CF;例6、已知:如图,P为∠AOB平分线OP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求证:AO+BO=2OC; 例7、如图,在△ABC中,∠B=60°,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交于点O;求证:AC=AE+CD;综合演练:1、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结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上的方法,请你把探究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①AN=NC如图②;②DM∥AC如图③;附加题:若点M、N分别是射线AB、AC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再探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④中画出图形,丙说明理由;① ② ③ ④2、如图,两个全等的含30°,60°的三角形ADE 和ABC,E 、A 、C 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 的中点M,连结ME 、MC,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①,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②,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 ,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图③所示的形状,但点B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且点C 与点F 重合;在图③至图⑥中统一用F 表示;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图③中的△ABF 沿BD 向右平移到图④的位置,使点B 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2将图③中的△ABF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⑤的位置,F A 1交DE 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 的长度; 3将图③中的△ABF 沿直线AF 翻折到图⑥的位置,AB 交DE 于点H,请证明:AH=DH;① ② ③ ④ ⑤ ⑥4、已知:点O 到△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1,若点O 在边BC 上,求证:AB=AC ;2如图2,若点O 在△ABC 的内部,求证:AB=AC ;3若点O 在△ABC 的外部,AB=AC 成立吗 请画图表示;1 25、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中,点A,B,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结PG ,PC;若∠ABC=∠BEF=60°,探究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C PG 的值;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 交DC 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CPG 的值; 2将图1中的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 的对角线BF 恰好与菱形ABCD 的边AB 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BEF=)900(2 <<αα,将菱形BEFG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CPG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1 2第四节相似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例1、如图,△ABC中,点D、E在BC上,且BD=DE=EC,又AB上的中线CF分别交AD、AE于G、H, 求FG:GH:HC;例2、如图,□ABCD中,点E在AB上,AE=2BE;点F是BC的中点,连结EF交对角线BD于点G;求:BG:BD的值;例3、已知:如图,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条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例4、如图,△ABC中,AB=8,AC=6,点D在AB上,且AD=2;试在边AC上找一点E,使△ADE与原三角形△ABC 相似,求AE的长;例5、如图,△ABC 中,∠C=90°,AB=5,AC=4,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D=AB,动点P 在线段BC 上移动,作直线DP 交AC 于点E;设BP=x ,AE=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2当PB 为何值时,直线DP 恰将△ABC 的面积平分例6、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矩形DEFG 的顶点D 在AB 上,E 、F 在BC 上,G 在AC 上;1设BE=x ,y S DEFG 四边形,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连结EG,当x 取何值时,EG ∥AB 求此时矩形DEFG 的面积;例7、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A=90°,BC=8,AB=12,AD=a ;试问:能否在边AB 上找到点P,使得△ADP 与△BCP 相似 并说明a 的取值对点P 的个数是否有影响,请加以说明;例8、如图,在△ABC 内有一点O,连结AO 、BO 、CO 并分别延长后与BC 、CA 、AB 相交于点D 、E 、F;求证:1=++CFOF BE OE AD OD ;综合演练:1、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A=36°,AC=BC,AD AB AC ⋅=2;1试说明:△ADC 和△BDC 都是等腰三角形;2若AB=1,求AC 的值;3试构造一个等腰梯形,该梯形连同它的两条对角线,得到了8个三角形,要求构造出的图形中有尽可能多的等腰三角形;标明各角的度数2、如图所示,一段街道的两边缘所在的直线分别为AB 、PQ,并且AB ∥PQ;建筑物的一端DE 所在的直线MN ⊥AB 于点M,交PQ 于点N;小亮从胜利街的A 处,沿着AB 方向前进,小明一直站在点P 的位置等候小亮; 1请你在图纸中画出小亮恰好看见小明时的视线,以及此时小亮所在位置用点C 标出2已知MN=20m ,MD=8m ,PN=24m ,求1中的点C 到胜利街口的距离CM;3、已知:如图1,在ABC Rt ∆中,∠C=90°,AC=4cm ,BC=3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点Q 由A 出发沿CA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连结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20)((<<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Q ∥BC2说明理由;4如图2,连结PC,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C PQP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C PQP '为菱形 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纸片,AB ∥CD,AD=BC,翻折纸片ABCD,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已知CE ⊥AB;1求证:EF ∥BD;2若AB=7,CD=3;求线段EF 的长;5、如图,在ABC Rt 中,∠A=90°,AB=6,AC=8,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x ,QR=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含答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D C BAED F CB A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
0
目录
1
中点 中点的常见辅助线
P1
2
分线 角平分线的常见辅助线
P2
垂直平分线的常见辅助线
3
等腰 一般等腰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
P3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
等边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
4
模型 一线三等角
P4
角分对补图
旋转手拉手
一轴一等腰
5
特度 15°的常见辅助线
P8
30°和 150°的常见辅助线
45°和 135°的常见辅助线
肆·『模型』
之一·【一线三等角】
编 名 题目关键词
背景图
常用方法
锐 如图位置 角 版 三个等角 11 钝 如图位置 角 版 三个等角
A ×
×
B
C
A
×
B
×
C
*条件中有“∠B=∠ACE=∠D=•”
E
①结论:∠BAC=∠DCE=×(外角倒角)
初二数学-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总结讲课稿
初二数学-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总结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经典)
等边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经典)================================================ ==============概述--------------------------------------------------------------在等边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几何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条经典的常用辅助线。
中线--------------------------------------------------------------等边三角形的中线是连接任意两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都相等且相交于一个点,称为重心。
中线的特点如下:- 三条中线相等- 三条中线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都为中线长度的2/3角平分线--------------------------------------------------------------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从每个顶点出发,将对角线平分的线段。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相等且相交于一个点,称为内心。
角平分线的特点如下:- 三条角平分线相等-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都为角平分线长度的2/3高线--------------------------------------------------------------等边三角形的高线是从每个顶点垂直于对边的线段。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高线相等且相交于一个点,称为垂心。
高线的特点如下:- 三条高线相等- 三条高线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垂心- 垂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都为高线长度的2/3总结--------------------------------------------------------------等边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包括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本文介绍了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包括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和截取法构全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举例来说,已知BP平分∠ABC,PD⊥BC于D,BF+BE=2BD,要求证∠BFP+∠BEP=180°。
另外,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要求解出PC和PD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在四边形ABCD中,BC>BA,∠A+∠C=180°,且∠C=60°,BD平分∠ABC,要求证BC=AB+DC。
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要求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
本文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在△ABC中,∠XXX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要求判断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变式题,需要读者自行思考和解答。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同时每段话也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准确、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ABC中,通过截取AE=AC的方式,连接DE,得到△ADE≌△ADC。
因此,我们可以证明XXX。
对于图②,我们知道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且∠D=25°。
我们需要求解∠B的度数。
对于△XXX,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解∠B的度数:∠B+∠C+∠A=180°。
因为∠C=2∠B,所以∠A=180°-3∠B。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讲义及答案)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讲义)课前预习如图,ZAOB=130。
,OC丄OB于点0,求ZAOC的度数.4,4,解:如图,\'OC 丄OB (已知)___________ (垂直的定义)ZA (9B=130^ (已知)/. ZAOC= -(等式的性质)知识点睛为了解决儿何问题,在原图基础之上另外添加的直线或线段 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 _______ .辅助线的原则: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建立 和 之间的桥梁,把问题转化成自己已经会解 的悄况. 辅助线的作用: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添加辅助线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精讲精练如图,AB//CD. Z£=27^ ZC=52% 则ZEAB 的度数为如图,ZBAF=46。
,ZAC£=136。
, CD 丄CE ・求证:AB//CD.已知:如图,直线AB//CD. ZEFG=\3Q\ ZDGH=4G\ 你认为EF 丄AB 吗?请说明理由. 2.3. B已知;如图,AB//EF 、ZB=25。
,ZD=30% Z£=10% 则ZBCD=.4. 已知:如图,AB//CD. E, F 分别是43, CD l :的点.求证:ZEPF=ZAEP +ZCFP ・5. 如图,h//l2f Zl=105% Z2=40% 则Z3二l26.7.已知;如图,AB//ED. a=ZA+ZE.0二ZB+ZC+ZD 求证:p=2a.& 已知:如图,CD//EF.Zl+Z2=ZAj?C.求证S AB//GF.9.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求证S ZBDC二ZA+ZB+ZC.45。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Z 83=90。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第十二讲 全等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作法---完美版(备用版)
第十二讲全等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作法【知识梳理】:1、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专题精讲】:例1: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2)解题思路:要求证BD=2CE,可用加倍法,延长短边,又因为有BD平分∠ABC的条件,可以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结合起来。
解答过程:(2)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可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例2:如图,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
2)解题思路:在证明三角形的问题中特别要注意题目中出现的中点、中线、中位线等条件,一般这些条件都是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给出了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这一条件,而且要求证AB=AC,可倍长AD得全等三角形,从而问题得证。
解答过程:(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用 ppt课件
F
过点E作EF⊥BC
构造了: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 C
思考: 1.有没有其他辅助线的做法
2.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2020/12/27
A E D
12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典例4:如图,OC 平分∠AOB, ∠DOE +∠DPE =180o,
求证: PD=PE.
A
过点P作PF⊥OA,PG ⊥OB
求证:EAF45
A
D
F
BE
C
2020/12/27
24
•如图,ΔABC中,E是BC边上的中点,
DE⊥BC于E,交 BAC 的平分线AD
于D,过D作DM⊥AB于M,作DN⊥AC于 N. 求证:BM=CN.
A
M
B
E
D
2020/12/27
C N
25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角平分线性质”
1.如图,△ABC中,∠C=90o,AC=BC,AD平分∠ACB, DE⊥AB.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多少?
B
A
C
1.连结AC
D
2.连结BD
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2020/12/27
5
连结
典例2:如图,AB=AE,BC=ED, ∠B=∠E,AM⊥CD,
求证:点M是CD的中点.
连结AC、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E
C MD
2020/12/27
6
连结
典例3:如图,AB=AC,BD=CD, M、N分别是BD、CD
A
过点D作DE⊥AB
构造了:
E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三角形辅助线大全(精简、全面)
三角形作辅助线方法大全1.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证明角的不等关系时,如果直接证不出来,可连结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在内角的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证题.例:已知D 为△ABC 内任一点,求证:∠BDC >∠BAC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E ,∵∠BDC 是△EDC 的外角,∴∠BDC >∠DEC同理:∠DEC >∠BAC ∴∠BDC >∠BAC 证法(二):连结AD ,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 ∴∠BDF >∠BAD 同理∠CDF >∠CAD∴∠BDF +∠CDF >∠BAD +∠CAD 即:∠BDC >∠BAC2.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在DA 上截取DN = DB ,连结NE 、NF ,则DN = DC在△BDE 和△NDE 中,DN = DB ∠1 = ∠2ED = ED ∴△BDE ≌△NDE∴BE = NE同理可证:CF = NF在△EFN 中,EN +FN >EF ∴BE +CF >EF3.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 ∠4,求证:BE +CF >EF证明:延长ED 到M ,使DM = DE ,连结CM 、FM△BDE 和△CDM 中, BD = CD ∠1 = ∠5 ED = MD∴△BDE ≌△CDM ∴CM = BE又∵∠1 = ∠2,∠3 = ∠4∠1+∠2+∠3 + ∠4 = 180oFABC DE D C B A4321NF E DC B A∴∠3 +∠2 = 90o 即∠EDF = 90o∴∠FDM = ∠EDF = 90o△EDF 和△MDF 中 ED = MD ∠FDM = ∠EDFDF = DF ∴△EDF ≌△MDF ∴EF = MF∵在△CMF 中,CF +CM >MF BE +CF >EF(此题也可加倍FD ,证法同上)4.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 AD ,连结BE∵AD 为△ABC 的中线 ∴BD = CD 在△ACD 和△EBD 中BD = CD ∠1 = ∠2AD = ED∴△ACD ≌△EBD∵△ABE 中有AB +BE >AE ∴AB +AC >2AD5.截长补短作辅助线的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 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 、b 、c 、d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此种方法: ①a >b ②a ±b = c ③a ±b = c ±d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 = ∠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证明:⑴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 = AC ,连结PN在△APN 和△APC 中, AN = AC∠1 = ∠2AP = AP ∴△APN ≌△APC ∴PC = PN ∵△BPN 中有PB -PC <BNMABC D E F12345 12E DB AP 12N DCB A∴PB -PC <AB -AC⑵补短法:延长AC 至M ,使AM = AB ,连结PM 在△ABP 和△AMP 中 AB = AM ∠1 = ∠2 AP = AP∴△ABP ≌△AMP ∴PB = PM 又∵在△PCM 中有CM >PM -PC ∴AB -AC >PB -PC练习:1.已知,在△ABC 中,∠B = 60o ,A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并且它们交于点O求证:AC = AE +CD2.已知,如图,AB ∥CD ∠1 = ∠2 ,∠3 = ∠4. 求证:BC = AB +CD6.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步骤:①观察要证线段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然后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辅助线精讲
辅助线一.辅助线的数学定义:在几何学中用来帮助解答疑难几何图形问题时在原图基础之上另外所作的具有极大价值的直线或线段称为辅助线。
二.添辅助线的作用1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当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朗时,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条件中隐含的有关图形的性质充分揭示出来,以便取得过渡性的推论,达到推导出结论的目的2聚拢集中原则通过添置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中分散,远离的元素,通过变换和转化,使他们相对集中,聚拢到有关图形上来,使题设条件与结论建立逻辑关系,从而推导出要求的结论3化繁为简原则对一类几何命题,其题设条件与结论之间在已知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其逻辑关系不明朗,通过添置适当辅助线,把复杂图形分解成简单图形,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4发挥特殊点,线的作用在题设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对尚未直接显现出来的各元素,通过添置适当辅助线,将那些特殊点,特殊线,特殊图形性质恰当揭示出来,并充分发挥这些特殊点,线的作用,达到化难为易,导出结论的目的5构造图形的作用对一类几何证明,常须用到某种图形,这种图形在题设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却没有发现,必须添置这些图形,才能导出结论,常用方法有构造出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新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三.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讲义)
➢ 课前预习
1. 如图,∠AOB =130°,OC ⊥OB 于点O ,求∠AOC 的度数.
O
A
B C
解:如图, ∵OC ⊥OB (已知)
∴____________(垂直的定义) ∵∠AOB =130°(已知) ∴∠AOC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等式的性质)
➢ 知识点睛
1. 为了解决几何问题,在原图基础之上另外添加的直线或线段称为辅助线.辅
助线通常画成________.
2. 辅助线的原则: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建立______和______
之间的桥梁,把问题转化成自己已经会解的情况. 3. 辅助线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添加辅助线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讲精练
1. 如图,AB ∥CD ,∠E =27°,∠C =52°,则∠EA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E
D
C
B A
2. 如图,∠BAF =46°,∠ACE =136°,CD ⊥CE .
求证:AB ∥CD .
F
E
D
C
B
A
3. 已知:如图,直线AB ∥CD ,∠EFG =130°,∠DGH =40°.
你认为EF ⊥AB 吗?请说明理由.
F H
G
E D C
B
A
4. 已知:如图,AB ∥CD ,E ,F 分别是AB ,CD 上的点.
求证:∠EPF =∠AEP +∠CFP .
P
F E D
C
B
A
5. 如图,l 1∥l 2,∠1=105°,∠2=40°,则∠3=___________.
3
2
1
l 2
l 1
6. 已知:如图,AB ∥EF ,∠B =25°,∠D =30°,∠E =10°,则
∠BCD =________.
F
E
D
C
B
A
7. 已知:如图,AB ∥ED ,α=∠A +∠E ,β=∠B +∠C +∠D .
求证:β=2α.
E
C
D
B
A
8. 已知:如图,CD ∥EF ,∠1+∠2=∠ABC .
求证:AB ∥GF .
2
1
G
F
E
D
C
B A
9.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DC 中.
求证:∠BDC =∠A +∠B +∠C .
A
D
B
C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COB=90°
∠AOB -∠COB 130°-90° 40°
➢ 知识点睛
1. 虚线
2. 已知,未知
3. ①把分散的条件转为集中
②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4. 明确目的,多次尝试
➢ 精讲精练
1. 79°
2. 证明:如图,延长DC 到点G .
G A
B
C
D E
F
∵CD ⊥CE (已知)
∴∠ECG =90°(垂直的定义) ∵∠ACE =136°(已知) ∴∠ACG =∠ACE -∠ECG
=136°-90°
=46°(等式的性质)
∵∠BAF =46°(已知) ∴∠ACG =∠BAF (等量代换)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解:EF ⊥AB ,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EF 交CD 于点M .
F A
B C
D
E M
N G
H
∵∠DGH =40°(已知)
∠DGH =∠FGM (对顶角相等) ∴∠FGM =40°(等量代换)
∵∠EFG 是△FGM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EFG =∠FGM +∠FMG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
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EFG =130°(已知) ∴∠FMG =∠EFG -∠FGM =130°-40°
=90°(等式的性质)
∵AB ∥CD (已知)
∴∠BNE =∠FMG =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F ⊥AB (垂直的定义) 4. 证明:如图,过点P 作MN ∥AB .
N M 4321
P F
E D
C
B
A
∵CD ∥AB (已知)
∴AB ∥MN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4=∠1+∠3(等式的性质) 即∠EPF =∠AEP +∠CFP 5. 115° 6. 45°
7. 证明:如图,过点C 作MN ∥ED .
2
1E D
M C
N
A
B
∵AB ∥ED (已知)
∴MN ∥AB ∥E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D =180°, ∠2+∠B =180°,
∠A +∠E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α=∠A +∠E (已知) ∴α=180°(等量代换) ∵β=∠B +∠C +∠D (已知) ∴β=∠B +∠1+∠2+∠D =180°+180° =360°(等式的性质) ∴β=2α(等式的性质) 8. 证明:
N
M
A
B C D
E F
G 1
2
如图,延长CB 交FG 于点M ,延长FE 交CM 于点N .
∵CD ∥EF (已知)
∴∠2=∠FNM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MG 是△FMN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BMG =∠1+∠FNM
=∠1+∠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
个内角的和)
∵∠1+∠2=∠ABC (已知) ∴∠BMG =∠ABC (等量代换)
∴AB ∥G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 证明:如图,延长BD 交AC 于点E .
1
E
A
B
D
∵∠1是△ABE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1=∠A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的和)
∵∠BDC 是△CDE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BDC =∠1+∠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
个内角的和)
∴∠BDC =∠A +∠B +∠C (等量代换)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随堂测试)
2. 已知:如图,AB ⊥EF 于点O ,BD 与MN 相交于点C ,
∠1=35°,∠B =125°. 求证:EF ∥MN .
N M
F
A B C D E
1
O
【参考答案】
1. 解:EF ∥MN
理由如下:如图,延长AB 交MN 于点G .
N
M
F
E
G
O 1
D
C B A
∵∠1=35°(已知)
∴∠BCG =35°(对顶角相等)
∵∠ABC 是△BCG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ABC =∠BGC +∠BCG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
两个内角的和)
∵∠ABC =125°(已知) ∴∠BGC =∠ABC -∠BCG =125°-35°
=90°(等式的性质)
∵AB ⊥EF (已知)
∴∠AOF =90°(垂直的定义) ∴∠AOF =∠BGC (等量代换)
∴EF∥M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