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分类

合集下载

第三章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

第三章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

第三章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3.1 地下水分类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a. 广义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及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subsurface water––––包括soil water和ground water)。

b. 狭义地下水––––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ground water)。

长期以来水文地质学着重研究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现在开始重视包气带水的研究。

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三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过程中包气带是必经之路。

由于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类型对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所以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对地下水进行划分:1.按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2.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3.综合分类(见P27:表3–1地下水分类表)。

如: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

大 气3.2 包气带与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或饱和带(saturated zone )。

地下水面输送水分,获得补给。

雨季,包气带中的水以下渗为主,雨后,通过蒸发与植物蒸腾向大气圈排泄。

包气带是饱水带与大气圈联系的必经之路。

饱水带通过包气带获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又通过包气带蒸发与蒸腾排泄到大气圈→参与水循环。

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够传递静水压力,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发生连续运动。

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除的主要对象。

书上内容:包气带水主要是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一)土壤水埋藏于包气带土壤层中的水,称土壤水。

主要包括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管水。

靠大气降水的渗人、水汽的凝结及潜水由下而上的毛细作用补给。

大气降水向下渗入,必须通过土壤层,这时渗入的水一部分保持在土壤层中,成为所谓的田间持水量(即土壤层中最大悬着毛管水含水量),多余的部分呈重力水下渗补给潜水。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

第二节地下水类型一、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地下水与地表上其他水体相比较,无论从形成、平面分布与垂向结构上讲,还是从水的理化性状、力学性质上看,均显得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这种多样性和变化复杂性,是地下水类型划分的基础;而地下水的分类,又是揭示地下水内在的差异性,充分认识和把握地下水的特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并可根据不同的分类目的、不同的分类原则与分类标准,可以区分为多种类型体系。

如按地下水的起源和形成,可区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埋藏水、原生水和脱出水等;按地下水的力学性质可分为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如按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不同,又有多种分类。

但从地理水文学角度来说,特别重视如下的分类:(一)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1.包气带水结合水(分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分毛管悬着水与毛管上升水)重力水(分上层滞水与渗透重力水)2.饱水带水潜水承压水(分自流溢水与非自流溢水)(二)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1.孔隙水2.裂隙水3.岩溶水在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便可得到如表5-2所示的组合类型,如孔隙潜水、承压裂隙水等等。

二、包气带水(一)包气带水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包括吸湿水、薄膜水、毛细水、汽态水、过路的重力渗入水以及上层滞水。

1.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与饱和带中的地下水相比较,包气带水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多雨季节,雨水大量入渗,包气带含水率显著增加;干旱月分,土壤蒸发强烈,包气带含水量迅速减少,致使包气带水呈现强烈的季节性变化。

其二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一般规律是愈近表层,含水率的变化愈大,逐渐向下层,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

其三包气带含水率变化还与岩土层本身结构,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因为颗粒组成不同,使得岩土的孔隙大小和孔隙度发生差异,从而导致了含水量的不同。

3.地下水的分类

3.地下水的分类
几个例子: 几个例子:
山区基岩互层 较厚的含水层(互层) 一个 较厚的含水层(互层)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潜水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 潜水? 潜水

开采前—潜水含水层 开采前 潜水含水层 开采后—承压含水层 开采后 承压含水层
开采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例: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三章结束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
①承压含水层 ②隔水顶板 ③隔水底板 ④ 承压含水层 厚度( 厚度(M) ⑤埋深(D) 埋深( ⑥ 测压水位线 (面)(初
见 水 位 H1 、 测 压水位H 压水位H2) D H2 H1
⑦承压高度-H 承压高度⑧补给区 ⑨承压区 ⑩排泄区 ⑾自溢区 0
3.4 承压水与承压含水层
1/20000
2) 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层颗粒间承受压力增加 骨架被压缩 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层颗粒间承受压力增加—骨架被压缩
颗粒不变—骨架压缩 空隙体积减小(排列改变) 颗粒不变 骨架压缩 = 空隙体积减小(排列改变) ———发生释水(挤出来)水 发生释水(挤出来) 发生释水
承压含水层的储水与释水 补给增加水量: 补给增加水量:通过水的密度加大及含水介质空隙的增加 而容纳。 而容纳。 排泄减少水量: 排泄减少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变小及含水介质 空隙缩减。 空隙缩减。 弹性给水度 µe
剖面线方向,水位,含水层岩性、厚度、 剖面线方向,水位,含水层岩性、厚度、隔水层位置 以及它们的变化等。水文地质点位置、标高、 ,以及它们的变化等。水文地质点位置、标高、水量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河 流


补排关系
3.4 承压水
3.4.1 承压水定义
充满于2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 充满于 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 个稳定隔水层 称为承压水。 水,称为承压水。(图 P35,图3-9) , ) 层间无压水:含水层未被充满时,称为层间无压水。 层间无压水:含水层未被充满时,称为层间无压水。 潜水—承压水含水系统 潜水 承压水含水系统

地下水分类原则

地下水分类原则

地下水分类原则摘要:一、地下水分类原则概述1.地下水分类的重要性2.我国地下水分类的基本原则二、地下水分类的主要依据1.地下水的起源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3.地下水的物理性质4.地下水的生物特性三、地下水分类的具体方法1.按地下水起源分类2.按地下水化学性质分类3.按地下水物理性质分类4.按地下水生物特性分类四、地下水分类的应用1.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地下水环境保护3.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正文: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地下水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地下水分类的原则。

一、地下水分类原则概述地下水分类原则是指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地下水进行归类的方法。

我国在进行地下水分类时,主要依据地下水的起源、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特性等四个方面来划分。

二、地下水分类的主要依据1.地下水的起源地下水起源包括:降水入渗水、地表水入渗水、井水、泉水、岩溶水、温泉水等。

根据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可以将地下水分为不同的类型。

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矿化度、硬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根据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可以将地下水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和卤水等。

3.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味道、嗅、溶解氧、pH 值等。

根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可以将地下水分为冷水、温水、热水和沸水等。

4.地下水的生物特性地下水的生物特性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

根据地下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将地下水分为好氧水、厌氧水和缺氧水等。

三、地下水分类的具体方法1.按地下水起源分类根据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将地下水分为降水入渗水、地表水入渗水、井水、泉水、岩溶水、温泉水等。

2.按地下水化学性质分类根据地下水的矿化度、硬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化学成分,将地下水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和卤水等。

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按地下水成因可分为凝结水、渗人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按地下水的含盐量,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与卤水;
按地下水的力学性质分为结合水、毛细水与重力水等。

目前应用比较广的,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法,就是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与含水层的空隙性质进行划分的综合分类法。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就是指含水层在水文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

综合分类法,首先就是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与承压水。

再按照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

将二者组合成为9种复合类型的地下水。

地下水综合分类组合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包气带水各种松散沉积物中的土
壤水,存在于局部隔水层
上的季节性重力水,过路
重力水及悬挂毛管水
裸露裂隙岩层中的
季节性重力水及毛
细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
上部岩溶通道中
存在地季节性重
力水
潜水各种松散沉积物浅部的

裸露于地表各类裂
隙岩层中的水
裸露于地表的岩
溶化岩层中的水。

地下水矿化度分类依据

地下水矿化度分类依据

地下水矿化度分类依据
地下水矿化度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矿化度的大小和水中常见离子的
含量。

矿化度(Mineralization of water)指水中含有钙、镁、铝和锰等金属的碳
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以及各种钠盐等的总和。

一般用
1L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来表示,单位为mg/L或g/L,也可近似地用‰(千分之几)来表示。

根据矿化度的大小,可以将地下水分为以下五类:
1. 淡水:矿化度小于1g/L。

2. 微咸水(弱矿化水):矿化度为1~3g/L。

3. 咸水(中等矿化水):矿化度为3~10g/L。

4. 盐水(强矿化水):矿化度为10~50g/L。

5. 卤水:矿化度大于50g/L。

此外,还有舒卡列夫分类,这是根据地下水中常见的6种离子及矿化度划分的。

将含量大于25%毫克当量的阴、阳离子进行组合,共分成49种类型。

按矿化度又划分为四组,即:A组矿化度小于/L;B组矿化度为~10g/L;C
组为10~40g/L;D组大于40g/L。

分类表中,从左上角至右下角的方向大体表示由低矿化水转变为高矿化水。

淡水或微咸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咸水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于灌溉,盐水和卤水不能用作灌溉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质专家。

_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_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三、主要特征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河 流
河 流
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 以下实际问题:

(1)确定潜水流向 (2流)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3)判断地表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4)确定潜水埋藏深度 (5)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河变化 (6)确定引水工程的位置

➢潜水面的形状
岩石颗粒由细变粗 含水层厚度增大
潜水下沉带
33/65
裂隙水
按成因:
•风化裂隙水 •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按埋藏条件:
•面状裂隙水 •层间裂隙水 •脉状裂隙水
34/65
岩溶水
特点:空间分布 极不均匀,动态 变化强烈,流动 迅速,排泄集中 。
35/65
地下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由于地下水是在土壤、岩石裂隙中流动,流速极 慢,因此搬运力极弱,沉积作用也极弱,一般仅形成 小规模的洞穴碎屑沉积。
我国广西、贵州、 云南等地是喀斯特十 分发育的地区。
3.岩溶发育的条件
①有可溶性岩石的存在,特别是产状平缓、裂隙发育的厚层石灰岩是岩溶发 育的有利条件。
②湿热的气候条件(水量丰富、具有流动性),尤其是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 的CO2时,有较强的溶蚀能力。
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按水头性质分: 1. 上升泉 2. 下降泉 按出露原因分: 1. 侵蚀泉 2. 接触泉 3. 断层泉
(1)判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的变 化 (2)确定测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 承压水的水头 (3)确定潜水与承压水间的相互 关系
地形等高线(m) 等测压水位线
含水层顶板等高线(m)
三、承压含水层的储水与释水
问题: 承压含水层的变化:在储水与释水时,含水层厚度是不变的,承压含水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

【知识分享】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等地下水常识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了解地下水来源、分类、特点、隔层水和含水层!读完肯定有所收获!
目录:
一、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1. 地下水的来源
2.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3. 岩石中水存在的形式
4. 与水分的储存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二、地下水及其分类
1. 基本概念
2. 地下水分类
三、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与隔水层
1. 基本概念
2. 含水层类型划分
3. 上层滞水和潜水
4. 层间水(承压水)
5. 潜水和承压水(层间水)比较
1 / 17

地下水的来源和赋存形式
| 一、地下水的来源
1. 渗入水
2. 沉积水
3. 再生水
4. 初生水
5. 有机成因水
|二、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
1. 岩石中的孔隙:孔隙、裂隙和溶孔
2. 有关孔隙度的几个基本概念
孔隙:组成松散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间隙;
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

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2 / 17。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丰度:地下水储量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指标。

地下水储量按照其中可利用水量及地下水与土壤、岩石等的比例分为富水层、中等水层和贫水层。

2.地下水水质:地下水的水质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水质通常按照水的化学组成、微生物污染、物理污染等方面进行分类。

3.地下水利用价值: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反映了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根据地下水利用价值的高低可以将地下水资源分为优质地下水区、一般地下水区和劣质地下水区。

4.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程度与地下水资源的恢复能力密切相关。

根据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强度可以将地下水资源分为开发中的地下水区、开发完毕的地下水区和未开发的地下水区。

地下水的分类及物理化学性质

地下水的分类及物理化学性质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1.2基本要素(专业术语)

潜水面 潜水位 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厚度蒸发 大气降水入渗 潜水埋深 泉 潜水面 流向 潜水位 潜水含水层 H 含水层厚度
h1
潜水埋深-
h
隔水层
基准面
1.3主要特征
A)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比它水位高的地表水的渗入补给; B)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 C)潜水的埋深因地而异,与水位、水量变化有关; D)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底流动,称潜水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 力的地下水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潜水补给承压水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
露出地表成泉或直接补给地表水或蒸发
补给潜水或补给地表水或露出地表成泉 1.受隔水层顶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静水压力 3.分布区、补给区、排泄区基本不在同一 地区 4.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影响较小,流量 稳定 5.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孔隙水 包气带 潜水 承压水 上层滞水 孔隙潜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水 上层滞水 裂隙潜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水 上层滞水 岩溶潜水 岩溶承压水
煤矿水文地质最关心
地下水分类表
上层滞水
a 潜水 b
c
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部分;4—潜水位;5—承压水测压水位; 6—泉(上升泉);7—水井,实线表示井壁不进水; 承压水
潜水面的形状
岩石颗粒由细变粗
含水层厚度增大
等水位线由密变疏
2 承压水与承压含水层
2.1基本要素与特征
充满于2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之承压水 。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对地下水资源评价进行评价。

因此,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分类。

地下水资源分类不仅仅是为了弄清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分类能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资源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它的经济意义,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

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地下水资源的分类进行研究,提出各种分类方案,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分类方法。

1.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1)普洛特尼柯夫分类法由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提出, 50年代初期在我国曾广泛采用。

这种分类方法把地下水资源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4类。

①静储量(永久储量)指天然条件下,储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因为该体积仅随地质年代发生变化,故称静储量或永久储量。

②动储量指通过含水层横断面的天然径流量。

③调节储量指地下水位变动带(多年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内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

这3种储量代表天然条件下,含水层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地下水的量,故称天然储量。

④开采储量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用合理的取水工程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的开采期内,不会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现象。

普氏分类法只反映了地下水资源在天然条件下的各种数量组成,没有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数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尤其是没有明确的指出在开采条件下,结合开采方案,开采量的组成成分是什么,以及天然储量成分对开采资源起什么样的作用。

因此,过去按上述分类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往往只能按照天然条件计算出各种储量,而提不出可靠的开采资源数量,相应也就难以解决开采资源的正确评价问题。

(2)宾德曼分类法前苏联宾德曼等人1973年将地下水储量和资源划分为天然的、人工的、诱导的、开采的4大类。

①天然储量指天然条件下,含水层中所储存的重力水体积,在承压含水层中由于弹性释放而获得的那一部分水量又称为弹性储量。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类型
分类:根据岩土中水的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地下水分为:气
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以及结晶水和 结构水。其中毛细水和重力水对地下水的工程特性有很 大的作用。
2. 毛细水
受毛细作用控制的地下水称为毛细水
对于土体来说,毛细水上升的快慢及高度决定于 土颗粒的大小。
• 土颗粒愈细,毛细水上升高度愈大,上升速度 愈慢。
不一致。 • 渗透性常常显示各向异性。
五、岩溶水
1.定义: 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
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
2.分类(埋藏条件):
(1)岩溶上层滞水: (2)岩溶潜水: (3)岩溶承压水:
3.特征:
岩溶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溶发育规律控制。
六、泉
1. 定义: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主要
2. 特征:
(1)承压水具有一定压力 (2)承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 (3)不易受污染 (4)承压水的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构造及沉积条件 有密切关系。
3.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
向斜构造盆地,称为自流盆地
单斜构造,亦称为自流斜地
4. 补给:
大气降水 地面水体 潜水
5. 排泄方式
• 承压含水层在地形适宜处露出地表时,可 以泉或溢流的形式排向地表或地面水体;
上海康乐路十二层大楼,采用箱基,开 挖深度为5.5m,采用钢板桩外加井点降水, 抽水6天后,各沉降沉测点的沉降量如表所 示。
降水与地面沉降 表5-5
离降水井点距(m) 3 5 10 20 31 41
地面沉降量(mm) 10 4.5 2.5 2 1 0
降水期间,距基坑6~10m处旧民房有裂 缝。在上海地区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一般 为84m。
• 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及按埋藏条件分类特征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及按埋藏条件分类特征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及按埋藏条件分类特征Class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rialconditions of groundwate姓名:张耀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专业:地质学学号:03209639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

关键词:地下水埋藏条件abstract: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supply in the northern China city is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rve resources in China, so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people.Keyword:Groundwater Burial conditions一、什么叫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二、简易分类三、分类方法1、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岩溶水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凝结水: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凝结水。

当地面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分类我的家乡处于美丽富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但是在这块土地上,由于各种原因,还有许多沙漠和戈壁。

为了缓解这些恶劣的环境,开发出可再生资源,我们当地政府引进了第二类地下水,因此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分成三大地下水类型。

第一类地下水就是生活用水。

它主要包括生活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和环境补充用水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分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地。

现在已经有几十万人直接或间接的依赖地下水生存。

这一部分水质较好,有的甚至达到了国家标准。

比如新疆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为每日1万吨。

一般用于居民的洗涤和冲厕,少数用作工业用水和消防。

在新疆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差,需要安装净化设备。

有一些还建有两个大型地下水储水罐,其余则通过管道输送给城市居民,但每天只能供应800至900立方米。

据统计,我国城市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10%,这个数字表明,大多数城市缺乏足够的饮用水源。

根据2010年7月28日的报告,我国400多个县中有252个严重缺水, 31个省市都是贫水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人均用水量世界最高,其中地下水的占比更大,而且大多都被利用起来了。

据统计,新疆平均每人每天使用12.8立方米的水,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均1000毫升”的警戒线。

其中生活用水占98%,工业用水占2%,农业用水仅占0.02%。

这里的工业主要指石油化工业、电力工业和其他产品。

新疆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所以需要补充地下水。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目前,有的地方已经非常干涸,即将面临缺水问题。

第二类地下水是农田灌溉用水。

其中包括井灌用水和渠道用水。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工业生产用水量迅速增加,使得地下水逐渐受到破坏。

而第三类地下水用途很广泛,但含有很多危险的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饮用。

那么你可能会问:“那以后怎样办呢?”其实不必担心。

我国目前主要从国外进口纯净水,在保证地下水供应的同时,也避免了污染。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一、包气带水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上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粘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是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

包气带水对农业有很大意义,对建筑工程有一定影响。

二、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各种岩、土里,多数存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坚硬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裂隙及洞穴中也有潜水分布。

潜水面随时间而变化,其形状则随地形的不同而异,可用类似于地形图的方法表示潜水面的形状,即潜水等水位线图。

此外,潜水面的形状也和含水层的透水性及隔水层底板形状有关。

在潜水流动的方向上,含水层的透水性增强;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方,潜水面就变得平缓,隔水底板隆起处,潜水厚度减小。

潜水面接近地表,可形成泉。

当地表河流的河床与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河水可以补给潜水,潜水也可以补给河流。

潜水的流量。

水位、水温、化学成分等经常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潜水的动态。

潜水的动态有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及多年变化。

潜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

人为因素主要有兴修水利。

修建水库。

大面积灌溉和疏干等。

这些因素都会改变潜水的动态,我们掌握潜水动态变化规律就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大气降水是补给潜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补给潜水的数量多少,取决于降水的特点及程度、包气带上层的透水性及地表的覆盖情况等。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分类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①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②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

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潜水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

③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

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①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

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

沉积物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对于沉积物的特征影响很大,使其空间几何形态、物质成分、粒度以及分选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孔隙水存在于岩土孔隙中的地下水,如松散的砂层、砾石层和砂岩层中的地下水。

裂隙水是存在于坚硬岩石和某些粘土层裂隙中的水。

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指存在于可溶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洞隙中的地下水。

②裂隙水: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

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明显受地质构造的因素的控制;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③岩溶水: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

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有具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具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 按含水介质分类
孔隙水:储存于松 散层中的地下水。 裂隙水:储存于基 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储存于可溶性 岩石溶穴中的地下水
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分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存在于包 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 弱透水层上具有自由 水面的重力水。
包气带
局部透镜体状隔水层 潜水水位 承压水测压水位 潜水含水层
潜水的分布区域补给区基本一致, 补给来源主要有:
大气降水
大气凝结水
地表水 深层地下水
大气降水是补给潜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补给潜水的数量多少, 取决于降水的特点及程度、包气 带土层的透水性及地表的覆盖情 况等。一般来说,时间短的暴雨, 对补给地下水不利,而连绵细雨 能大量的补给潜水。
在干旱地区,大气降雨很少
潜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高 程称为潜水位,地表至潜水面的垂直距离 称为潜水的埋深。浅水层以下的隔水层称 为隔水底板,潜水面至隔水层的垂直距离 称为含水层的厚度.
埋 深
潜水水位 潜水含水层
含 水 层 厚 度
隔水层
潜水特点
潜水与大气直接相通,具有自由表面,承受大气 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 多雨,水位上升,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 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面随时间而变化,其形状则随地形的不同而 异,也和含水层的透水性及隔水层底板形状有关。含 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方。潜水面就变得平缓,隔水底板 隆起处,潜水厚度减小。
由于受隔水层的覆盖,所以受气候及其它水文因素的影响也 较小,水量变化不大,且不易蒸发。
地下水的动态也是比较稳定的。
由于承压水具有水头压力,所以它不仅可以由补给区流向自 流盆地或自流斜地的低处,而且可以由低处向上流至排泄区, 并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或者通过补给该区的潜水和地 表水而得到排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一、上层滞水 指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水。 形成条件 包气带中有局部的隔水层 岩层的倾角不宜太大,分布范围不能太小 特点:直接依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受季 节性变化;矿化度低,水质容易受到污染。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 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 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类 型。 • 所谓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 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 情况。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 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区 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 b、含水层发生变相或 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
c、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
斜地 d、倾入体阻截承压斜地
隔水顶板是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隔水底板是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为隔水顶板、底板之间的距离。 测压水位是井孔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承压高度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承压水位到承压含 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亦为作用于隔水顶板的以水柱高 度表示的附加压强。从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垂 直距离。 自流区是测压水位高于地表面的范围,又称为承压水的 自溢区。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潜水等水位线图:是由同一时间潜水位相同的各点连线而 成 作用: 1.决定流向 2.水力梯度 潜水面坡度 3.埋深 4.取水位置(取水点在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 5.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变化(透水性越好,等水位线 越密;含水层厚度越大,等水位线越疏) 6.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7.确定泉水出漏点和沼泽化的范围(出现在潜水位和地形 等高线相等处)
4.2按埋藏条隔水层,具有自由表面。但有 时潜水上面有局部隔水层,使得潜水出现局部承压 现象。 b、在重力作用下,潜水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 c、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同,大气降水、凝结水、 地表水直接补给潜水 d、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随地区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两种地质构造
1、向斜盆地 2、单斜地层 a、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的承压斜地 b、含水层发生变相或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 c、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斜地 d、侵入体阻截承压斜地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 单斜地层 • a、透水层和隔水层相 间分布的承压斜地
第四章 地下水的分类
•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 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地 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 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属 之。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 中的水。 • 长期以来,水文地质学着重于研究饱水带岩土 空隙中的重力水。随着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 到饱水带的水与包气带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不研究包气带水,许多重大的水文地质问题是 无法解决的。因此,本书从广义地下水角度进 行分类。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特点: a、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和底板,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 水压力。 b、与外界联系较差,水位、水量、水质等受气候因素的影 响较小,富水性好的承压含水层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c、具有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 形成的条件 a、不透水层覆盖在透水性好的岩层上,并且透水层的下部 有稳定的隔水底板 b、地下水体充满整个含水层,否则是潜水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二、潜水 指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注意以下几个概念: 潜水面、潜水位埋深,潜水位(潜水位标高),潜水含水层 厚度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3.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潜水含水层厚度是指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隔水底板是含水层底部的隔水层。 潜水面是指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 潜水位是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潜水埋藏深度(水位埋深)是指潜水面到地面的 距离。 潜水面坡度指相邻两条等水位线的水位差除以其 水平距离。当其值很小时,可视为水力梯度。
3.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三、承 压 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作承压 水。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顶板,下部 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底板。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为 承压含水层厚度。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