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课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共同点。
●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位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吗?明确: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手持显微镜。
2、放大镜用来放大物体的图像且清晰。
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
3、显微镜用来放大微小物体图像。
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和手持显微镜两种。
手持显微镜既可观察透明物体,也可观察不透明物体。
怎样正确使用手持显微镜?播放视频。
4、今天,你想用这两种工具来观察什么呢?预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回答观看视频回顾观看视频回顾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回顾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借助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1、观察手背皮肤温馨提示:观察前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皮肤较粗糙,能看到大毛孔;显微镜下皮肤呈不规则的形状,类似鳞片。
2、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温馨提示:●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观察后要洗手,以免沾在手上的洋葱汁刺激眼睛。
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放大镜下表皮较粗糙,显微镜下呈长方格形,有较清晰的界线。
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记录观察结果。
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记录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借助不同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图像特点,为寻找它们异同点做准备。
二、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异同点1、实验材料:人皮肤表皮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细胞切片、传统显微镜、笔、活动手册等。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五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验探究的乐趣。
从让学生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到显微镜下看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长方形格子(细胞),再到看多个生命体的细胞,我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始终是高涨的,眼里有惊喜。
有了很多不同生物体细胞的感知,我再让他们比较它们的异同,自然水到渠成。
再从我们的生长发育与细胞有没有关系,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整个过程是学生发现的过程、探究的的过程。
3、课外拓展、学以致用为了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我补充了一些资料,例如,大多数细胞很微小,在10微米一100微米之间,让学生了解微米;我们人体一些部分的细胞新陈代谢时间;如果化脸单上显示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意味着什么等。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只让学生用显微镜视察洋葱表皮的结构,初步感知细胞,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植物的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又是怎样的,包括我们人的,这些都是学生想进一步通过自己的现察认识的,但这部分我仅用图片代替。
这是本课中最大的遗憾。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能够通过模型搭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2. 掌握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细胞模型材料3.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细胞模型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就像积木一样。
二、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模型的结构,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细胞模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三、了解细胞的功能(5分钟)1. 教师讲解细胞的功能,重点讲解细胞膜的作用。
2.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四、动手搭建细胞模型(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细胞模型材料。
2.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细胞模型,过程中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思考:细胞还能有哪些功能?如何保护我们的细胞?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模型,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动手搭建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细胞膜的作用,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与生命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探索细胞的能量转换(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与《微小的生命体》、《发霉与防霉》、《微生物的“功”6)年级与“过”》三课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
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课重点在于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
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大多是从书本中间接学习所得、认识肤浅不系统,非亲眼所见不直观、本课教学内容有趣、贴近生活。
学生能直接动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热情高。
【设计理念】1.利用网络资源:本课中的细胞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遇的少,看不见,摸不着,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知识的传授主要以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本课我将利用网络渠道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解难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通过科学网站的介绍,将学生的探究不断延伸。
2.凸显人文精神:在了解细胞的发展史时,花大量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科学名人的事迹,感受科学家的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
3.倡导实用科学: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科学的实用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有成就感,课中抗生素是否能治疗感冒的问题就是一个极为普通实用的科学知识。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搭建生命体的“积木”》2. 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3)班3. 授课时间:2022年4月15日上午第二节4. 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掌握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生命体“积木”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3)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命科学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生物学概念,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素质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基本概念,但可能对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分析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行为习惯:五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性不强等。
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影响课堂纪律、降低学习效果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小学科学第1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第1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小学科学第1课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强,主动探索的欲望也较高。
因此,在教学科学的同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从观察、实验、探索中积累知识。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初步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组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体由细胞组成的基本概念。
2. 能够在实际中搭建简单的生命体模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细胞结构的简介和搭建生命体的示范。
- 实验材料:塑料积木、颜色纸片、胶水等。
- 班级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盖玻璃等。
- 图书或资料:介绍生命体结构的图书或资料。
2. 学生准备:- 课本和学习用品。
- 学生自行携带的塑料积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 通过一段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入主题。
例如,有一位科学家用塑料积木搭建了一个生命体模型,你们知道生命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生命体构成的猜想和问题。
第二步: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1. 呈现PPT演示文稿,简单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包括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2.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并对比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步:搭建生命体模型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塑料积木和其他材料。
2.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生命体模型,比如一个植物细胞。
3. 学生根据示范和自己的理解,自由搭建生命体模型。
鼓励他们尽量模拟真实的细胞结构,例如核、细胞膜、细胞质等。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1. 各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生命体模型,同时解释模型的构造和功能。
2. 学生们观察其他小组的模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引言:《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本课程是小学科学1的一堂重要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以及为什么这些结构和作用至关重要。
一、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
每个细胞都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它具有调控细胞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二、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生命体能够正常工作。
例如,胃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的胃能够将食物消化,肌肉能够运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生命体的不同部分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生命体的“积木”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些“积木”,这些“积木”是细胞。
正如我们在搭建积木时一样,每个积木都有特定的形状和功能,但只有当它们按照正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时,才能形成完整的结构。
对于生命体来说,细胞也是相同的原理。
每个细胞都有特定的功能,但只有当它们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四、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心脏细胞负责泵血,肌肉细胞负责运动,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号等等。
这些细胞之间的合作使得生命体能够正常运作。
如果有任何一个细胞功能失常,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运作。
五、细胞分化为了能够执行不同的功能,细胞会经历分化过程。
分化是指细胞根据自己的功能需求,转变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例如,一个未分化的胚胎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脏细胞、肌肉细胞等。
分化过程中,细胞会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六、结论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了解到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五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10.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根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将以下生物归类到正确的分类单位中。
A. 蚂蚁 B. 玫瑰 C. 苹果 D. 细菌 E. 鲤鱼
例题5:请根据生物分类的原则,将以下生物归类到正确的分类单位中。
A. 狮子 B. 竹子 C. 蝙蝠 D. 蕨类植物 E. 猫头鹰
答案:A. 狮子属于哺乳动物,属于动物界;B. 竹子属于被子植物,属于植物界;C.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属于动物界;D. 蕨类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属于植物界;E. 猫头鹰属于鸟类,属于动物界。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分类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为生物分类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生物分类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生物分类内容,强调生物分类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生物分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单位。
解决办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单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课件
胡克的显微镜
现代光学显微镜
细胞的形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
血 细 胞
经 细 胞
叶 表 皮 细 胞
骨 骼 肌 细 胞
软木细胞
树木、洋葱表皮和神经的细胞
认识细胞的结构
小学生需要知道的细胞结构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膜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的结构
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色素的高低就是意味 着红细胞的多少。
白细胞是人体的卫 士,当人体遇到兵军入 侵时,白细胞就会与之 展开激战,“脓”就是 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答案: 一、1.细胞 2.草履虫 细菌 3.英 胡克 二、1.√ 2.× 3.× 三、1.B 2.C 3.B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资料: 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
木”。
(了解细胞概况)
活动:
1.观察细胞的形状与结构特点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
(细胞 的形状 与特点)
资料:
1.胡克与细胞 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 的探索及 发现)
洋葱表皮细胞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细胞
一、填空题 1. 细胞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草履虫 和 细菌 是单细胞生物。 3. 英 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胡克 发现了细胞。 二、判断题 1.生命体大都由细胞构成。( ) 2.自来水中不含微生物。( ) 3.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三、选择题 1.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 )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细胞 2.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 A.细菌 B.病毒 C.细胞 3.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 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 C.只有 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
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器官,系统,最后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教材以实际的搭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对于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的理解还有待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器官,系统,最后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生命,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器官,系统,最后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难点:对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积木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生命体结构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积木模型,呈现生命体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生命体,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层次。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生命体的结构层次,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的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生命体结构层次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生命体结构层次的调查报告。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小学科学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引言】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着我们生活中最基本、最神奇的事物——生命。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构成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我设计了一堂针对小学四年级的生命科学课程。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探索生命的奥秘,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体的组成和特点,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挖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 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板书:生命体的组成——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材料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一些物体,提问:“生命是什么?我们身边有哪些生命体?”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 介绍细胞的概念(10分钟)教师利用板书将生命体的组成——细胞写出,并简要介绍细胞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Step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互相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Step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40分钟)4.1 教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说明学生需要用这些材料来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即模拟细胞的结构。
4.2 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分配一张纸板作为搭建平台。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剪切、折叠、组合彩纸等方式搭建细胞的各个部分。
4.3 每组成员根据分工合作,完成细胞的不同部分。
例如,一个同学负责搭建细胞膜,另一个同学负责搭建细胞核等。
4.4 学生根据自己组装的细胞模型,讨论并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在搭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小学科学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这一教案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模型来探索生命体的构造和特征,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 掌握使用积木搭建模型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积木,并按所需组装好一套模型作为示范;2. 准备生命体结构示意图和相关参考资料;3. 整理相关实验的步骤和记录表格,以便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问,在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你知道生命体都有哪些特征?你喜欢搭积木吗?为什么?2. 实践活动(30分钟)a) 教师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已经搭好的生命体模型,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向学生介绍主要的积木搭建技巧和方法。
b) 学生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积木。
学生按照示意图和教师的解释,亲自动手搭建模型。
教师可以在搭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观察和讨论(30分钟)完成模型的搭建后,学生观察模型的结构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生命体需要这些结构?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回答,并在记录表格中记录下来。
4. 检查和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搭建过程和讨论的问题及答案。
教师可以提供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体的构造和特征。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体会到的经验和收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例1: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表皮样子,它们相同之处是?答: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重点知识)例1:动物.植物等都是由___________ 组成的。
答案:细胞例2:大多数细胞非常小,需要借助____________ 才能看清。
答案:显微镜例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这里的积木是指()A.动物B.细胞C.细菌答案:B3.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上面有许多小孔,看上去像一个个规则的小室。
他把这些小孔画下来,并把它们称为细胞。
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例1:()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A.胡克B.麦哲伦C.牛顿答案:A4.随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和科学家的长期观察研究,证明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5.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却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易错点知识)例1:判断题,鱼卵和蛋黄不是细胞。
()答案:X6.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例L红细胞形状是()红细胞Λ.无固定形态 B.杆状 C.双凹面圆盘形答案:C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相同之处?(P2)答: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观察下面的人体细胞,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通过上图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细胞的形态 ____________ o神经细胞是,肝脏细胞是,骨细胞是细胞是 _________ ,红细胞是_白细胞—【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一 .填空题1、动物、植物等都是由 组成的。
2、大多数细胞非常小,需要借助 才能看清。
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 o4、肌细胞形状是 o二.简答题为什么说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三、综合分析说出下面各种细胞的形状?___ ,皮肤 肌细胞是1、细胞2显微镜3、基本单位4、纺锤形二,简答题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小学科学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2课时)
小学科学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2课时)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小学科学11教案(含2课时)引言: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一节旨在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生命科学课程。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将了解到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案将指导学生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的模型,并通过观察和讨论,深入了解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 学会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的模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深入了解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投影仪;2. 生物积木模型,用于学生搭建;3. 实验材料和示范模型,用于讲解和示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命体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问:- 生命体是什么?有哪些生命体?- 你们想知道生命体是如何组成的吗?2. 讲解生命体的基本构成(10分钟):使用PPT或投影仪,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详细讲解每个层级的定义和功能,并通过图示和动画进行生动演示。
确保学生理解每个层级代表的含义和作用。
3. 分组活动: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模型(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约4-5人;- 分发生物积木模型给每个小组;-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生命体结构和功能,使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生命体模型;- 鼓励学生合作,分享想法并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在搭建完成后,就自己的模型进行观察和讨论。
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你们搭建的生命体模型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这些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 如果缺少某个组成部分,生命体还能正常运作吗?5. 小结(5分钟):由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和重要性。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搭建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搭建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运用到积木搭建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搭建积木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模拟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4.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组成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搭建积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七、教学资源1. 积木搭建材料:各种形状的积木。
2. 生命体结构图示:细胞、组织、器官等图片。
3. 教学视频:有关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视频。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时安排为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体结构模型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邀请生物学科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命科学的了解。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在搭建积木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生命体是地球上最不可思议的存在之一,它们的结构复杂多样,功能繁多。
而生命体的组成单位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由各种细胞和器官组成。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深入了解生命体的组成和功能。
二、目标1. 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和器官。
2. 掌握不同类型生命体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作业步骤1. 分组学生按照班里分好的小组数,每组3-4人。
每个小组将负责搭建一个生命体模型。
2. 准备材料每个小组准备纸板、颜料、剪刀、胶水等材料,用于搭建生命体模型。
3. 确定生命体类型老师提供不同类型生命体的资料,让小组选择他们想要搭建的生命体类型,如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
4. 研究生命体结构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生命体类型,研究该生命体的细胞和器官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5. 设计生命体模型根据研究的结果,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生命体模型。
可以分工合作,一个人负责设计,一个人负责制作,一个人负责装饰等。
6. 展示作品完成生命体模型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生命体类型、结构和功能。
7. 评价和讨论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交流讨论各自模型的特点和亮点,分享搭建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四、评价标准1. 生命体模型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2. 创意和设计的独特性。
3.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五、延伸活动1. 观察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更多细胞器官的形态。
2. 进一步研究各种生命体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3. 到博物馆或科技展览馆参观相关展览,深入了解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奥秘。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在动手实践中增加对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学生在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美丽和奇妙,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生命科学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领域,涉及到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科学是一门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学科,而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我们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体的构成和生物结构。
本次教案的主题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体的构建过程,并理解其中的原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2.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3.掌握细胞的基本构造,例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4.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教学准备】1.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教具;2.制作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彩色橡皮泥等;3.准备一些参考书籍或图片,展示不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生物的图片或生物构件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猜测这些生物是如何构成的,并逐渐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提出问题(10分钟)1.什么是生命体?生命体有哪些基本结构?2.你知道什么是细胞吗?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你能看出细胞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开始对生命体和细胞产生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思考生命体的构造是如何组成的。
三、核心内容讲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通过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的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细胞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特别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将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补充一些额外的知识点。
四、细胞模型制作(45分钟)1.准备工作老师将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制作细胞模型所需的材料。
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生命体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参与到实践中去。
2.制作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透明塑料袋、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细胞模型。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示意图,让学生们尽可能还原细胞的结构。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解释细胞膜的作用和细胞内部的运作机制,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构造。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细胞,并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
2. 了解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学习使用细胞模型搭建简单的生命体。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者投影仪。
2. 细胞模型材料:透明塑料制成的细胞模型、大颗粒的花生粉。
3. 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介绍细胞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说:“同学们,你知道人的身体是如何构成的吗?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细胞的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PPT简要介绍细胞的概念,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帮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生物体的基础。
3. 细胞模型搭建(4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细胞模型,并讲解模型中不同部分的含义和功能。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细胞模型和一些大颗粒的花生粉。
教师提供一个示范图片,并解释搭建细胞模型的步骤:1)在细胞模型的中央部分放置一些花生粉,表示细胞核。
2)在细胞核周围放置一圈花生粉,表示细胞质。
3)在细胞质内随机放置一些花生粉,表示细胞器。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练习,搭建自己的细胞模型。
教师巡视课堂,辅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搭建细胞模型。
4. 小结与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并进行课堂练习。
例如,可以提问:“细胞是什么?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激发积极思考。
5. 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包括细胞模型的搭建和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四、教学延伸1. 生物细胞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细胞不尽相同,并从实际事物中观察和理解多样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重要性:让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如何维持生物体的正常运作。
3. 生物细胞的可视化观察: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并进行简单的细胞结构图的绘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的细胞
人的血红细胞
人的神经细胞
制作洋葱表皮切片
•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
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
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 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 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皮肤细胞
利用人体表皮制造的“类胚干细胞”
胡克发现了细胞
• 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是最早观 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胡克用自制的显 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薄片上有许多 小孔,看上去像长方形的小室,他把它们 命名为“细胞”。
伤口化脓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