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合集下载

《旧制度与大革命》pdf

《旧制度与大革命》pdf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旧制度与大革命》pdf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

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处在中国反腐浪潮风口浪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想推荐的,虽然是一名工科研究生,我却明显的感受到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特别是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背景和旧制度的分析有其独到的视角,改变了我对革命的看法。

为什么法国的封建权利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令人民感到厌恶?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是在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最轻的地方发生的?关于大革命的重新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我看来并不是一本历史书。

显然,托克维尔并没有采用大量的史料堆积,同样无意于去详细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与具体进程。

然而,这本书的影响是如此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能够激起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这样一本经典之作固然体现在全书中随处可见的精辟的论断与华丽的词句,然而却不仅于此。

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是在特定历史结构下,旧制度长期演化的结果,甚至这场革命本身都只是旧制度演化的一个过程。

同样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新的机制只不过是旧有的萌芽的发展,而那些骤然建立起的制度却依然脆弱。

虽然对于革命的宏大意义保持审慎地怀疑,托克维尔却并非简托克维尔(1805-1859)单地主张“告别革命”。

相反,对于民情的冷静地考察使他敏锐地看到平等化的观念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浪潮,并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广泛地传播开来。

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剧了法国阶级的分离,法国人们变得彼此相似,但却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

最后,法国的旧制度被一群相似的人推翻。

造成社会阶层分化因此,尽管我们可能通过史料的不同挖掘与解释,对于托克维尔的某些论断提出质疑,然而,这种超越历史的核心的命题是无法被消解的。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选权标榜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选择;它又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默认吹嘘为表决捐税权,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国民的自治权,取消了权利的种种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还以这个伟大的名义自诩。

”——这是托克维尔当年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的初衷,也是解读其“法国大革命启示录”的切入点。

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了一个“悖论”: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如此解释这一“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

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只有伟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着手救济长期受压迫的臣民的君主。

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当时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于是人们的情绪便更激烈;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

封建制度在盛期并不比行将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

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错误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错误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错误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错误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错误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

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错误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错误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17-1818-1919-20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宗教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工农阶级中产阶级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雅克卢梭涂尔干托克维尔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2500字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2500字

从某高校内狭窄的书店角落里,穿越到烟台某县某院冷清的自习室内;从爽快清澈的南方七月夏日,到喑咽无言的十一月北国寒秋。

从第一页的翻阅前行,历经多少页的步履蹒跚,却也终于到了这最后一页——《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终于在今天,被此阶段的我给吃干抹净了。

书是死物,书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许只能表达传递出万一,此刻合上尾页,想问问自己学到了多少,又进步了多少?没有直观的经验值与进度条让我去探寻——也许真的探寻量化了起来,会发现那进程不过竟也不过涨了毫末。

但书本身承载的时光已经足够动人,由一本书延伸而来的,那些千千万万新的思考,哪怕我能抓住一点点,就已经很满足了。

东拉西扯这么多,一篇读后感的初衷隐隐有酿成杂文的趋势,我还是太啰嗦了,那个不舍得放弃什么都想要的坏习惯,从生活延续到笔端,浸润的是一整个偏执又虚弱的自我——写作是和自我对抗的过程,而表演一个试图写作的人,则让这件事变得丰厚。

这句话之于我,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

言归正传言归正传,让我好好想想。

在看这本书之前,法国大革命,留给我的是怎样的印象呢?他是巴黎公社的先导,是群众性的暴力反抗运动;是封建统治没落时期朝代兴衰的必然。

而历经这一场彻底的、从下至上以全盘推翻的流血革命,资产阶级该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良币驱逐劣币,过往分利集团彻底毁灭,也总该让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那通往近现代国家治理之路的旅途上走的快一点,该比那些王朝或是改良后的王朝走的更快一点。

钱穆讲:历史的事有发生在桌上的,也有藏在台子下的。

我们多注意发生在卓子上的事,却总忽视了藏在台下的事一样有力量。

”而祸患多积于忽微,要探究什么真相、真理,就该从这些细微处发力,以小见大。

放到一寸一寸的见分晓。

托克维尔也说过,判断一个历史事件。

与其用远距离的视角观察,还不如用近距离的,视角来得准确。

哦,这本书也就是从零碎微末的各方面细节,为我展示了,这个法国大革命也正从。

多个角度的管中窥豹中,渐渐显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0930******* 校雯旅游管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当前的历史。

”十九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傅里曼的这句名言虽然不够全面,但也确实道出了历史与政治的关系。

西方有许多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往往就是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因《旧制度与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这两本杰作留名汗青。

这次我所读的就是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

1789 年法国爆发了一场改变人类历史的大革命。

革命何以爆发?出身贵族家庭的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此展开了研究。

作为其研究的成果,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得到出版。

这部著作运用严谨而又幽默的语言,系统地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成为研究法国18 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一部名著。

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是如此的引人注目,以至于人们往往只看到大革命将以往的一切都打倒在地,而忽视了大革命与旧制度的内在联系。

于是托克维尔决定另劈蹊径,对大革命进行了一番冷静而扎实的研究。

我认为《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揭示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异同,评判这场巨变的得失与成败,进而弄清大革命、帝制和复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首先作者用事实说明,大革命合情合理,其来临有着必然性,尽管凶暴,唯有法国大革命才能扫除流弊,解放人民,解放农民。

因此他在谈本书的主旨时说到:“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1789年的最初时期,那时对平等与自由的热爱共同占据着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仅想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特权,而且要确认各种权利,使之神圣化: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1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他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

”我觉得这是作者对大革命的肯定与赞扬。

读完这本书后,我同时也感觉到:作者认为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关系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革命完全是对旧制度的否定,大革命与旧制度之间完全存在着割裂的关系。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下)考试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上)1. 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D)。

A.马克吐温B.雅克卢梭C.涂尔干D.托克维尔3. 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工农阶级D.中产阶级4.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A.社会因素B.宗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B.封建专制C.民主精神D.民本思想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B.《论美国的民主》C.《理想国》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2.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3. 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4. 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下)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C)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B.军事领袖C.专制政府D.民主政府2.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A)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讲诉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讲诉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错误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错误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错误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错误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错误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

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错误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错误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17-1818-1919-20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宗教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工农阶级中产阶级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雅克卢梭涂尔干托克维尔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计划去法国旅行,想读一些与法国历史有关的书籍预热一下。

打开Amazon 网上书店搜索,不料展示出来的法国史书籍大部分都与法国大革命有关,可见这个事件在法国史上的地位,于是想到了这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法] 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商务印书馆1997)。

在iPad上找到了自己保存的电子版,上面有一些红线涂痕,以前浏览过,但印象不深了,索性重新阅读。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欧洲进而世界格局的冲击,类似于苏维埃革命对二十世纪的冲击。

这本书以近距离观察和分析而闻名于世。

这本书出版于1856年,距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大半个世纪,其过程和影响已经充分展现,但仍在持续之中。

这本书的写作正值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复辟时期。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风格介于时事评论、学术研究与政论之间,读来仍然发人深省,浮想联翩。

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就接触过,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似乎更有生命力了。

不知是作者远见卓识,还是我们的今天距离作者的时代相去不远?一如作者言,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旧制度,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视角,“关于社会地位和民事、政治法律准则的崭新观念,如人类生来平等,因此应废除种姓、阶级、职业的一切特权,人们享有主权,社会权力至高无上,同一规章制度…”,“它们是大革命最经久最实在的功绩。

”(P 46)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是,其精神超越国界,引起欧洲各国的响应和传播,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者提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具有一般意义,如同宗教教义那样。

“法国革命在社会与政府问题上始终追溯到更具普遍性的,也可以说更自然的东西,正因如此,法国革命既能为一切人所理解,又能到处为人仿效。

”(52)“伟大的新事物在于,那样众多的民族竟达到这样的水平,使他们能有效地使用这些手段,并轻而易举地接受这些准则。

”(53)我想,这是今天阅读这本书仍感其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即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和见解,具有一般性意义,超越了一时一地文化背景的特定界限。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1◎西南民族大学吴术驰我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在网上太受欢迎了,它随波逐流。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单位举办读书活动,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但是真的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惊喜,感到了快乐,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本让人心旷神怡的书了。

整本书论述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国革命狂暴性质的原因。

网上对这本著作的评价很多,博文也很多。

但奇怪的是不少人认为中国社会与此书中提的各种现象极其相似,预示中国大革命即将到来,讽刺中国社会的动荡腐败问题。

我想说,这些人要么没读过,要么没读懂。

在前言中就明确表示:“我始终认为,在这项独特的事业中,他们的成就远较外人所想象的和他们自己最初所想象的要小”。

这种革命性是所批判的。

况且历史从来不是预言书,它可以被借鉴,作为警示,但无论两段历史外表有多么相似,也终究是两段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被不同因素所影响的独立事件。

经典著作往往是穿越时空,亘古流传的。

它的流传是因为揭示着普遍真理。

而普遍真理必须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指明今天的行动方向。

因此我更倾向于如阅读其他学术著作那般,去细读书中文字,了解那段历史,品味一家之言,进行独立思考。

但正如本身声称自己做不到绝对客观一样,我的感受也不免加入自己的意识形态。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时常能听到全面进入90后的校园充斥的各种讨论,这些讨论的主题,许多与该书中的关键词不谋而合,如民主,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收入分配,腐败问题等。

有这种谈论是好事,作为老师,就能在青年人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之时,正确引导他们看待、认识并最终认同、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

从小来说决定了个人的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指数,从大来说,决定了整个“中国梦”的实现。

安居乐业是每个社会和个人都追求的幸福状态。

上到国家民族,只有人民幸福,社会才能安定;下到家庭个人,只有自身幸福,才能体现生命价值。

人民之所以革命,根本还是因为在一个社会形态中无法找到幸福感。

旧制度母体中的启蒙——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母体中的启蒙——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母体中的启蒙——兼作心态史的分析一.旧制度下人们的心态分析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这是托克维尔在他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出的问题。

我们不妨顺着他的思路继续前行。

马克思看到,法国在政治上具有典型性①。

在这个国家的一些地区,农奴制早在13世纪就已经被废除了,而在俄国,直到1861年,亚历山大一世才下定决心废除农奴制。

相对来说,法国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无论怎么样衡量,在全欧洲都不会是最深重的。

中、东欧随便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民、农奴,其遭遇更值得我们同情,无论是在波希米亚、西里西亚,还是在巴伐利亚,抑或在沙俄。

山雨欲来前夕所积累的怨诽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经济权利预期的失望②,具体的分析详见后文,此处暂不赘述。

而从影响的区域来看,大革命主要是发生在巴黎及其附近地区,并未深入广阔的农村尤其是南部的边远省份。

至少,说农民是革命的主力或者说是群众基础,都是值得商榷和再思考的。

革命主要是市民发动的,这样的说法或许更能让人信服。

大革命其波澜之壮阔,自然是有法国农民的推波助澜,但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沉默的大多数”,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就是“非历史的主体③”。

既然这样,那么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托克维尔在他惜墨如金的名著里以一种泼墨式的手法去再现农民当时的状况和心态?而法国农民又是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革命的进程以及它的成果?那些“普罗米修斯式的使命”到底与“散文化(prosaic)”的农民有多大的关涉?正面回答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在下面的几段文字中,学生试图通过对当时各阶层心态的揣摩以期接近问题的答案。

法国农民的不满,我想,主要是来自于一种隐性的“走投无路”的担忧,毋宁说是一种“合理预期的失落”。

在一个典型的大陆民族封建国家里,农业是主要的社会生产部门,物质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制度的生产。

商业贸易的客体仅仅限于贵族阶层享用的奢侈品——香料、来自东方的珍奇等等。

传统、生计使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安土重迁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的祖辈、父辈、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后代都不得不重复和继承着这一产业。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下)考试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上)1. 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A.16-17B.17-18C.18-19D.19-20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D)。

A.马克吐温B.雅克卢梭C.涂尔干D.托克维尔3. 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工农阶级D.中产阶级4.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A.社会因素B.宗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B.封建专制C.民主精神D.民本思想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B.《论美国的民主》C.《理想国》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2.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3. 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4. 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下)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C)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B.军事领袖C.专制政府D.民主政府2.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A)的。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上)参考资料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上)参考资料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试卷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A)正确错误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B)正确错误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A)正确错误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B)正确错误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A)正确错误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A)正确错误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A)正确错误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B)正确错误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A)正确错误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

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A)正确错误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A)正确错误12、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17-1818-1919-20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社会因素宗教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笔记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笔记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笔记《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笔记2012-08-11 00:20:3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笔记同时下的一些解读相反,这本书大概并不是一本要“告别革命”的保守主义著作,在前言中,有这么一个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它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

”(p32)此外,对托克维尔而言,革命也不是你能告别就能告别的了的,因为大革命有其结构性原因。

一言以蔽之:旧制度塑造大革命、大革命继承旧制度。

《旧制度与大革命》三编,大体按照对革命的抽象(宏观)判断、中观社会结构、微观诱因(政治、社会行动)来撰写,对大革命做一病理学的分析。

抽象层次:对托克维尔而言,过去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反(教会)迷信、反暴政的说法,都只看到了这场革命的表象。

从政治结构的角度讲,革命不是削弱了政府权力,而是极度加强了政府权力。

“它在实质上是一场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托克维尔特意强调,它是对古老封建制遗迹的摧毁。

中观社会结构:大革命所诞生于其中的“政治社会”结构是托克维尔特别关注的。

他观察到了几个令人惊异的现象,比如说“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最无法忍受。

”(p64)他对比了德意志与法国,得出的结论是在德意志,农奴制的痕迹更重,桎梏更深。

但发生革命的场所却是在法国而不是德意志。

这个观察不但让托克维尔惊讶,也让其他人感到有必要解答。

其中一个解答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欺软怕硬的”。

当然,一场革命通常是以一场社会与政治运动的面目出现的,而对于一场成功的社会与政治运动来说,资源、舆论准备、组织、政治机会是必不可少。

而只有在一个较宽松的社会条件下,才具备这些条件。

从这个角度上讲,革命确实欺软怕硬。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现实意义托克维尔告诉我们,对于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

法国大革命后雅各宾专政时期实行的“激进的人民民主”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已有过充分的表现。

反腐败也是一项与国情紧密相关的长期艰苦细致工作,要靠有力的制度建设,仅靠单纯的激情与简单的愤怒是不能奏效的。

□宁桂飞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意见和建议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1856年出版。

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和巩固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之悲观失望,成为“国内流亡者”。

《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浸透作者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

专家表示,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虽然语言很平实,但微言大义,内涵极深,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该书表达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情绪《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讨论的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国革命那种特殊的暴烈性或狂暴性的原因。

实际上托克维尔想说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实践,体现了一种为追求社会平等而不惜牺牲个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这种政治文化恰恰是从革命前的“旧制度”政治文化中蜕变出来的。

由此,他首次揭露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托克维尔开宗明义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重写一部梯也尔式的帝国史,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

他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通过阅读大量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述自己的论点。

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了将近一半,但通过本书叙言和其他评论文章已对“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观点有了整体的了解。

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其实只限于高中课本上所讲内容,只知道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攻陷象征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狱,只知道革命后资产阶级制定了追求自由、平等、法制的《人权宣言》,但对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却一无所知。

因此本书为我立体化的品读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素材。

我的本篇读书笔记除了简要介绍这些观点之外,将着重谈一下我对其中“大革命为什么爆发在法国”以及“中央集权制在大革命之前已经产生”两种现象的看法,固然,我是将其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与政治体制相比较的。

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1789 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

这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就需要同时进攻所有现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

2、法国革命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造同样也会崩塌,法国革命的业绩是以蓦地方式完成为了需要长时期才干一点一滴完成的事情。

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当封建制度的某些部份在法国已经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份往往抱有百倍的仇恨,更加不能忍受,农民和领主、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的矛盾越加尖锐。

这就是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家更早爆发的主要原因。

3、法国革命既呈现出决裂性,又呈现出连续性和反复性。

托克维尔不允许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加强是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创造这个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政府权力集中趋势的继续。

同时,他注意到法国革命初期废除的一些法律和习惯,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在若干年后重新浮现。

《旧制度与大革命》与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思想

《旧制度与大革命》与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思想

图呈 现 出 旧 体 制 比 较 美 好 、 比较 值 得 怀 念 的 一 面 。 贵 族 在
的 自 由 下 , 人 可 能 保 有 很 大 的 权 利 、 立 性 和 空 间 活 动 个 独
上 倾 向 自由 主 义 . 自 由情 有 独 钟 。 这 并 未 妨 碍 他 保 留 对 但 着 贵 族 般 的 情 感 克 维 尔 的 政 治 自由 思 想 正 是 透 过 在 旧 托
国处在拿 破 仑三世 发动 政 变建立 和巩 固第二 帝 国的时代 。
书 中 浸 透 着 对 法 国命 运 、 命 、 由 和 民 主 的 深 沉 思 考 和 革 自
对拿 破仑 三世 专制政 权 的 强烈仇 恨 . 闪烁 智慧 光芒 的观 其 点 依 然 值 得 学 习政 治 学 的 晚 辈 深 思 管 托 克 维 尔在 政 治 尽
关 键 词 : 旧制度 与 大革 命 》 托 克 维 尔 《

政 治 自由 思想
却 仍 然 保持 着 祖 先 传 下 来 的 骄傲 气质 ,既仇 视 奴 役 , “ 也 仇 视 法 规 。 们 毫 不 关 心 公 民 的 普 遍 自 由 , 政 府 在 公 民 他 对
周 围 加 强 控 制 心 安 理 得 :但 是 他 们 不 能 容 忍 政 府 的 控 制 落 在 他 们 自 己 头 上 , 达 到 这 一 目 的 , 们 必 要 时 甘 冒 种 为 他 种 危 险 ” 。 果 , 族 在 王 权 面 前 反 而 展 现 了 某 种 崇 高 的 ①结 贵 分 . 且 为 了造 就 至善 至 美 的优 秀治 国人 才 , 还 第 一个 而 他 提 出了人 工 作 后 还 需要 继 续 受 教 育 的思 想 。 柏 拉 图将
习辩证 法 做 准备 。 0 至 3 岁这 一 阶段 主要 学 习辩 证 法 。 3岁 5 3 岁 至 5 岁这 一 阶段 主要 担 任 指 挥 战 争 和 其他 公 务 , 5 0 在 实 践 中 获 得 丰 富 的 实 践 经 验 并 接 受 各 种 考 验 。这 时 柏 拉 图 的哲 学王 培 养完 毕 , 理 和权 力合 二 为一 。 真 终 身教 育理 念 尤其 适 合知 识爆 炸 和信 息 多元 化 的今 天 , 今 知识 的 老化 现象 极 其严 重 , 们 要 及 时更 新 知 识 当 我 储 备 . 能 在 竞 争 中 获 得 发 展 。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本 身 而 才 对 言 也 需 借 鉴 柏 拉 图 终 身 教 育 的 理 念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可 以 分 为 不 同 的 阶 段 如 在 小 学 阶 段 主 要 学 习 思 想 品 德 的 知 识 、 习 习 惯 的 养 成 。 学 阶 段 就 应 该 是 是 非 判 断 能 力 的 学 中 形 成 和 行 为 习惯 的巩 固 . 学 阶段 就是 人 生观 、 值 观 、 大 价 人 生理 念 的形 成 。 既 是对 思 想政 治 教 育本 身 的完 善 , 这 又 是 对 人 成 为 合 格 公 民 的锻 造 。 柏 拉 图 的 《 想 国》 人 类 智 慧 的奇 葩 , 该 有 选 择 理 是 应 性 地 接 受 其 教 育 思想 并 汲 取 精 华 , 到 “ 为 今 用 ” “ 做 古 、洋 为 中 用 ” 在 培 育 “ 有 ” 人 、 展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同 时 , 四 新 发 构 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革命是一种温柔的症结-----------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革命的前奏需要思想的引导。

就像法国大革命那样,它的发生在通常意义上都被归属为启蒙运动的实际成果。

在书中第三篇第一章中就讲到了这个问题,思想界的文人如何使自己这个安于纯粹思想圣地而与现实政治无涉的群体成为法国的政治领袖,又如何用自己的思想来塑造了法国。

他们从同一个起源出发,共同探讨适合人类的最优的政治制度,这个起源便是“应该用最简单而基础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上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

”他们讨论的结果是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是最优的。

于是在法国各阶层人民为了使自己摆脱革命之前的孤立贫苦状况而发动一场革命之时,他们选择了这些文学政治领袖倡导已久并且深入人心的政治思想来改造了革命后的法国制度和历史进程。

社会的思想并不是一个革命产生的动力因,但它却构成了革命产生的形式因的一部分。

革命一哪一种方式进行,取决于社会上已存在的思想的指引,而不是取决于哪一个群体的阶级属性。

一个革命群体的阶级属性只能为革命的产生提供一个动力因,但这个动力从孤立的角度看,它是毫无方向毫无目的的,这就像是一个身体强壮的大汉生闷气而无处发泄一样,到最后也会看开妥协而慢慢消逝。

而一个社会思想,尤其是涉及政治的思想会给各个社会群体提供一条发泄闷气的途径,于是他们各自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方法来试图改变社会,革命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的选择而已。

以上这种论述有些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法的意思在里面,但一个个体的行为和一个高度抽象化的人群的行为大致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革命本是温柔的。

谈到革命,很多人便会想起腥风血雨的厮杀,一个摧毁人类文明积淀的魔鬼。

这便是世人的无知造成的对革命的误解,真正的革命一定是温柔的,它在悄无声息之中便完成了一切需要改造的事物的革新。

热烈的大革命看似是值得尊敬的法国人民的胜利,其实它是让人遗憾的法国人民的失败。

在书中有章节分析过革命前法国各阶层的状况,都显得不容乐观,都迫切需要改变,而不知一切正在改变。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三一文库()〔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错误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错误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错误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错误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错误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

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错误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错误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17-1818-1919-20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宗教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工农阶级中产阶级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雅克卢梭涂尔干托克维尔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使革命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 建筑或迟或早同样也会坍塌,不会 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 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 斧、毫无顾忌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 一点一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业 。”(1编5章)
这样一来,托克维尔就颠覆了当时的 法国革命研究中,把大革命看做是法 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唯一门槛的成见。
攻占巴士底狱
5、政治自由的缺失与革命话语的引导
“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 家,其后果如何?”(3编1章)
法国革命是一场人类历史 上最激进的社会革命。每 一派革命者毫不犹豫地把 其前辈推上断头台,然后 实行更激进的措施,把革 命推向前进。
这一特征与旧制度下法 国特有的政治文化的指 引有关。
文人引导的结果:
阅读陈情书我惊恐地发现:“人们要求的是 同时系统地废除所有现行的法律和惯例;我 立即看到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危险的一 次革命。那些明天就要成为牺牲品的人们对 此全然不知;他们以为借助理性,光靠理性 的效力就可以毫无震撼地对如此复杂,如此 陈旧的社会进行一场全面而突然的改革”。
1760—1788年间君主国家一次次改革尝试—— 税收、官职、高等法院被废除、行政运作机制 等等,改革的目的是挽狂澜于即倒,但失败了 。人们要求更多的政治自由。“法国人不再要 求政府改良,他们要亲自来改革,一场全面酝 酿的革命即将爆发”。“使旧制度所包含的好 和坏的东西同归于尽”(3编3章)
主要原因是国家的发展逻辑与君主制 的贵族阶级性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以前,“人们耐心地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 天经地义,但一旦有人出主意可以消除苦难 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被消除的所有流 弊似乎更容易使人感到其他流弊的存在,于 是人们的情绪更激烈。痛苦已经减轻,但感 觉更加敏锐。封建制度盛行时并不比其行将 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路易十六 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整个专制 制度更难以忍受”。(3编4章)
在这里,托克维尔所强调的, 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 是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反复性 。正是这种超越阶级,超越时 代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给后 人以思想启迪,使得《旧制度 与大革命》不朽 。
文人引导民众的原因
1)、“贵族的信誉随 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 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 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 ,因此作家在那里能尽 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 位置。”
2)、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 ,“每一种公众激情都乔装成哲学;政 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作家控 制了舆论的领导,一时间占据了在自由 国家里通常由政党领袖占据的位置。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环境中焦虑兴 奋,努力改变处境,追求更好的东 西。但这是一种使人焦虑的追求, 引人诅咒过去,梦想与现在完全相 反的情况”。
“繁荣的发展,精神却更不稳定,更惶惑不安。 公众不满在加剧,对一切旧的规章制度的仇恨 在增长,民族明显地正走向革命”。(3编4章)
引发革命的民众心理因素
在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那些没有 从政经验的文人“更热爱普遍的思想和 体系”,他们认为应该用“从理性与自 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社会的 传统习惯。
他们的思想主导了革命前的公众。 “凡是受到不平等军役税摊派损害 的纳税人,无一不被人人均应平等 的思想感到振奋”,“听说一切特 权概应受到理性的谴责,无不为之 雀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不 仅在于旧制度的社会不公平,还在 于旧制度言论自由的缺失。“政府 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 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开场合表现出 来,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 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 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 “伟大人民的政治教育完全由作家 来进行”。
关键的问题在于,旧制度对于 它所包含的现代性成分来说太 过于陈旧了,而对于它本身那 种古老过时的东西来说又是太 新了。这个制度对立的两极— —即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难以 相容了。
法国历史的两大遗产,即等级社会和 专制主义,已经陷入没有退路的冲突。 于是,贵族率先发起的反抗为未来的 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
“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 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 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 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历史的经验证明,被革命摧毁的政权 几乎总是优于其前任政权,对一个坏政 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 改革的时刻”。(3编4章)
4、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
大革命的最深根源存在于以往的历史中。
“我深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 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 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 他们利用旧制度的瓦砾来建设新社会的大
厦。”
“只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个时代,才能找到 照亮大革命的灯火。对旧社会、对它的法律 、它的弊病、它的偏见、它的苦难、它的伟 大,若无清晰的透视,就绝对不能理解旧社 会衰亡以来60年间法国人的所作所为;但是 人们若不深入到我们民族性格中去,这种透 视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革命“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 洲绝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 制度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人人地 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基础。 (1编5。 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 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批 判
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 ,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 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 找新的主人的时候,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 立的极好机会。那位天才人物轻而易举地发 现这个机会,他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 革命的摧毁者。(3编8章)
与美国革命的比较——法国革命极具破 坏性,但平等社会的建立举步维艰。
而美国革命适时终止,没有吞噬“革命的 儿子”,革命者从战场转向会场,用一部 宪法终止了革命,也维护了革命。
他向人们证明,不能期望一次轰轰烈烈的革 命就能够荡涤以往的一切,完成社会的转型 ,走进一个全新的天地。他写道;“旧制度 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 在几年之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 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 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 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他不仅 分析大革命对旧制度的断裂和改造,而且关 注大革命对旧制度的继承和延续;不仅发现 旧制度下已经存在着革命者所希望建立的东 西的端倪,而且关注革命后随处可见的根植 于法国历史中的传统。
他在替革命申辩,在另一 意义上,他也批判革命。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许 平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3、经济繁荣时期人们的欲望
为什么革命会爆发在经济繁荣之 时,而非经济危机之时?
“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 到来”?
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 ,经济发展,公 共财富增加,“整个民族动了起来。请 注意!这不是旧生命的复活;推动着巨 大躯体精神的是新精神,它使躯体复苏 片刻,无非是为了使之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