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结合国际形势,谈谈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的认识
结合国际形势,谈谈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策略的认识。
zkl形势与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让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
在他的讲课中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
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
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
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
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
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
理性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及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大国,其战略选择对于国际战略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以及中国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呈现出多极化、全球化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一方面,多国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复杂,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交织在一起。
全球化浪潮不断推动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国际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态势。
各种不确定因素也在加剧国际战略形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各种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活动的频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中国的战略选择面对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战略选择,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的战略选择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推动国际多边合作中国应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中国要积极参与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为国际事务的解决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3. 加强区域合作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要积极参与上合组织、东盟等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地区内各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要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的良好环境。
5. 促进民心相通中国要加强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应当通过文化交流、教育交流、人文交流等各种方式,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结语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大国,其战略选择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加强区域合作,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心相通,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摘要:进入新时期,国际格局发生沧海桑田之多重变化。
中国和平崛起,革旧寻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
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在大战略视角下展开外交战略的新布局,给世人展现出清新而强有力的外交新貌。
当代大学生作为日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理解、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加全面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大战略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涵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积累,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从而为拓展外交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需要研究如何扮演大国角色,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实现有效的相互转化,构筑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既要有延续性,又要开拓新思路。
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外交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外交工作更加精细, 外交活动所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更加复杂。
[1]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强化对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1、“大战略”及“中国大战略”的概念定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狭隘的战略观念不能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人们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军队日益机械化,战争的前方和后方联系日益紧密,战略家对战争的思考在空间和范畴上更加扩大,战略研究开始进入经济、政治等领域, 大战略的概念应运而生。
“大战略”来源已不可考, 但最早系统阐述的学者是利德尔·哈特,他将大战略定义为“协调和集中国家的全部资源用于实现由国家政策规定的在战争中的政治目标”⋯。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xx的国际战略(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如何看待中国的当前国际地位
如何看待中国的当前国际地位.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
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
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竟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蔡 拓摘 要:随着国际体系转型的加速与加剧,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结构性压力与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的实力也在发生迅速变化,中国自身国际定位也随之产生了某些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国际定位,需要立足于以下四个维度:中国实力的现状与评估、中国与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关系、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追求、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可挖掘的优势与着力点。
在对这四个方面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定位应该确定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是国际共同体中理性且负责任的成员,它应成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合作者、现存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塑造者;中国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注重并拥有软实力的文明古国,提高软实力、发挥软实力作用,应成为21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的着力点。
关键词:当代中国 国际定位 国际体系 国际社会 软实力作者蔡拓,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北京 100088)。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性作用研究(批准号08A G J0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正处于社会全方位改革与转型的又一历史时刻。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也明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压力、困惑也接踵而至。
当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受到更多的关注,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质疑时,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定位中国与世界之关系的历史性课题就尖锐地提上日程。
我们重视的程度和研究的深度都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因此,在笔者看来,深入思考和探讨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对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定位的概念定位 (positioning)原本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商品销售中如何宣介、塑造自己的商品,使其与其他商品区别开来,从而获得品牌效应。
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
2002级北京班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战略学》讲稿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一)时代,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在《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至少有26次使用了“时代”一词。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讲到“时代前列”、“时代精神”、“时代发展”、“时代特点”、“时代的主题”、“时代的潮流”等等的,共有15处之多。
时代问题从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我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
因此,认识和把握国际战略形势,首先就要对时代问题有一个清醒和科学的认识。
从什么角度界定和把握时代主题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地分析形势、确定任务、划分营垒、制定战略、拟定政策、规定部署的客观依据和必要前提。
在时代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作出过一些重要的论断。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称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列宁对时代问题作了专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划分过时代,提出过“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等等重要的概念。
所有这些,对于当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形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80年代中期,邓小平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从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出发,邓小平进而提出了解决国际问题的一系列大思路、大政策,对于我们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那时以来,理论界对时代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讨论。
绝大多数同志都赞同邓小平的论断。
但也有些同志提出疑问:界定时代为什么不从阶级矛盾和社会制度入手?为什么不坚持帝国主义崩溃和社会主义胜利这样的论断?对此,需要从思维方法和世界实际两个方面加以澄清。
第十讲 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4)“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 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 ---由我国的战略定位所决定。 ---由我国的战略定位所决定。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邓“棉里藏针”风格的体现。 ---也是邓“棉里藏针” (5)“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 ---即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即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6)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3 邓的二十八字方针:是中国外交战 略的指导方针
(1)“冷静观察”: 冷静观察” ===要全面地观察,放眼大局 ===要全面地观察,放眼大局 ===要联系地观察 ===要联系地观察 ===要发展地,辨证地观察 ===要发展地,辨证地观察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 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 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 事”。 -----邓小平 -----邓小平
(2)不结盟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结成同盟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结成同盟 关系。 邓:“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 邓:“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 ===中国自己也不罗致中小国家在周围,自 ===中国自己也不罗致中小国家在周围,自 己当盟主。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坚持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坚持 同所有国家都交往
五
讨论
谈谈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四
战略策略的制定
1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1)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是什么? ---是什么? ---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如何维护? ----如何维护? ===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要坚持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爱国主义和国 ===要坚持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爱国主义和国 际主义的统一。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500字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
500字1. 引言1.1 概述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的大国,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安全挑战和需要采取应对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和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章将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
其次,我们将关注中国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会考察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并探究中国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策略。
1.3 目的通过对中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中地位和关系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复杂而多样化的互动关系,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求平衡,并共同塑造和维护国际秩序。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并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的中国:2.1 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庞大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制造基地。
此外,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并与许多主要海上贸易通道相连,使得中国具备重要的地缘优势。
2.2 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合作。
此外,中国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3 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安全挑战,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网络安全等。
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分析与中国智慧
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分析与中国智慧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的崛起,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各国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冲突和分歧层出不穷。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成为中国国际战略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博弈分析的角度,探讨当代国际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一、博弈分析的基本理论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人类决策交互的学科。
博弈分析则是将博弈论的理论应用到国际政治领域,用来解读和预测国家间的行为。
在博弈分析中,一般将参与者称为“双方”或“多方”,而博弈的结果则可以是“合作”,“对抗”或“矛盾”。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博弈,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当代国际战略中的博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愈发复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从气候变化到贸易战,从恐怖主义到国际金融危机,都在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问题上,各国的利益和立场往往不同,导致博弈的出现。
以下是一些当前存在的博弈情况。
1、贸易战自2018年起,美国多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此后,其他国家也加入了贸易争端的行列。
贸易战不仅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国际政治气氛愈发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需要利用博弈分析来解决争端,并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2、地区冲突在一些地区,各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主权纠纷导致冲突和不稳定。
例如,南海争端,朝鲜半岛问题和印巴边境冲突等等。
在这些问题上,各国应该采取博弈分析,寻找共同点并协调立场,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
在一些全球议题上,各国也存在分歧和博弈。
例如,气候变化和难民危机等。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应该充分利用博弈分析来沟通和合作,达成共识并推进全球治理进程。
三、中国智慧在博弈中的应用在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中国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危机。
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盛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摘要:对中国外交而言,国际关系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中国自身及其与外部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开创中国模式,日益与世界融合,并被视为变化着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变量。
身处这一历史转折期的中国外交战略,需要在自我角色定位、战略姿态和中长期目标等方面实现重大转进和提升。
中国未来国际战略要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宏大战略视野、超越性思维,实现具有创立中国和平发展范式意义的战略转进。
未来十年中国的国际战略可以说就是实现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不久前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和政策。
从国际战略角度讲,未来十年中国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大体可以概括为: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趋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我为主,扬长避短,用开创性思维破解难题。
一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拐点:国际关系正在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
一是世界力量格局演变进入多极时代。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美欧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主导地位大大削弱,世界上出现了更多的力量中心、决策中心和行动中心;世界经济、政治重心东移,权力重新分配。
二是主要国家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益深化的相互依赖,它们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竞争与合作交织,形成一种竞合(co -opetition)关系。
三是世界发展严重失衡,这在全球、地区和国家等三个层面皆有表现,而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看,则表现为新旧矛盾叠加、交织、加剧,局部动荡此起彼伏,热点问题频出。
国际战略的名词解释
国际战略的名词解释导言当谈及国际事务时,"国际战略"这个名词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议论和讨论中。
然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这个名词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难以理解。
本文将对国际战略的概念进行解释,介绍其重要性和相关概念,同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国际战略的定义国际战略是指国家、国际组织或其他国际行为者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计划、政策和行动,旨在增强和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与其他国家或国际行为者合作或对抗,以达到政治、经济、军事等目的。
国际战略是一种综合性的、长期性的行动计划,涉及多个领域和利益。
国际战略的重要性国际战略在全球化时代尤为重要。
它帮助国家理解自身的地位、利益和责任,为国家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路线提供指导。
国际战略还有助于预测和解决国际关系中的潜在冲突和危机,增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国际战略还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国际战略的组成要素国际战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目标:国际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和确定国家的核心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保护国家的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等。
2. 手段:实现战略目标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
这些手段可以包括外交政策、经济制裁、军事行动等。
选择合适的手段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的实力和资源。
3. 竞争环境:国际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国际竞争环境。
这包括其他国家的战略意图、行动以及全球及地区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对国家利益的威胁。
4. 合作机制:国际战略不仅涉及对抗,也包含一定的合作成分。
建立合作机制可以增加国家的影响力和实现共同目标。
国际战略的应用案例实际世界中有许多例子可以用来展示国际战略在国家级别上的应用。
其中一个例子是美国的大国战略。
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国际战略旨在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积极的国际秩序。
通过多边合作和军事干预,美国试图保持全球稳定,遏制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并促进自由贸易和民主价值观。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
前言:当今国际形式复杂多变一、中国的崛起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1月22日版封面——中国:一个新的王朝已经降临1、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当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而欧洲和日本忙于结构调整时,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率今年再度超越10%。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
2、48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首脑峰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见各国元首时提出了八项援非措施。
3、“中国威胁论”反衬了中国的崛起(1)梁启超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中国威胁论”是正常现象,它与中国作为强国崛起的整个过程长期共存。
一定意义上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相猜忌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不应当期望任何其他国家像自己一样与人为善。
(2)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
中国所做的只是基于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不是人均消费25桶石油的“美国梦”,不是近代以来曾经有6000多万人向海外移民、到处建立殖民地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欧洲梦”,也不是搞军备竞赛、输出革命的“苏联梦”。
(3)中国的崛起还处在“初级阶段”,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是和世界其他国家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
心态膨胀、民族主义要不得。
(五)中国的崛起遇到挑战:某些国家“中国威胁论”的叫嚣、印度的竞争、周边国家的领土要求(二)美国的超强1、美国的强大超出我们的想象:经济力、军事力、外交力(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二)比较健全的民主和法律保障制度(三)富有活力的经济运行制度(四)充分自由的创新精神和勤奋精神(五)良好的道德凝聚力三、俄罗斯的复兴罗斯虽然暂时力量衰弱,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它的重新崛起只是个时间问题。
俄罗斯已经结束了持续10年衰落的尴尬和噩梦,进入一个稳定的复苏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摘要: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战略应有什么样的新思路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战略国际机制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经济活动被纳入一个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重组。
经济全球化是以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以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为核心,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为形式,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优化组合,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置身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改革开放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已达到极限,而是尚未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尚未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对外开放中的迟疑、摇摆,更加自觉地融人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仍然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特别是对外关系的主要议题。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各国综合国力的制约和国际地位差异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经历更多的磨难与痛苦,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只有坚持积极参与、融入的立场,从国际社会中汲取营养,提高综合国力,同时又据理力争,坚韧不拔地改变全球化进程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境况,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我们应充分估计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面临的复杂环境。
当代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
当代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一、中国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中国沦为列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此后,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国际主义高度崇尚,积极支援全球革命,深入推动南南合作,树立了广泛的国际形象。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从强调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的模式转为强调经济利益、合作共赢的模式。
二、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其中包括:1、建国初期:自力更生的外交手段;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主动推广全球革命;3、改革开放以后:以“和平崛起”为基本战略;4、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的国家,它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现已成为国际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全球稳定与和平,同时也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中国国际关系的特点1、主权平等中国主张国家主权平等,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干预他国内政。
2、和平发展中国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倡导和平与发展的统一。
3、合作共赢中国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4、开放包容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欢迎各方参与中国的发展。
五、中国国际关系的挑战1、外部挑战现今世界上的大国关系日益复杂,经济、安全等领域竞争激烈,如何应对外部挑战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议题。
2、内部挑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如何管理好国内事务,并协调好内外关系,仍是一个重大挑战。
3、压力测试随着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国在技术、贸易等领域的前景受到了压力测试,如何化解压力成为当下关键。
六、总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向中国提出了挑战。
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摘要本文浅析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了“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国、欧盟、日本、中国在世界格局之中的地位与影响,并通过对其关系的分析得出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
作为众多三角关系之中的支撑者,中国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针对当今国际形势,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采取的国际战略.中国围绕“和平崛起”这一核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总体外交布局.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之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这一国际战略的实施定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造福于世界!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三角关系国际战略中华复兴和平崛起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所谓世界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的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1。
1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自独立至战后初期,美国仅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美国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通过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逐渐确立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霸权地位。
1.1.1美国综合国力最强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工农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不仅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均属世界一流。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1. 引言1.1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概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不断加深。
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加频繁。
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主要国际挑战和风险方面,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治理不平衡等问题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面临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致力于构建和平、安全、繁荣、开放、包容的国际关系格局。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需要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制定合适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发展路径,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国际社会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正逐渐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正在成为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参与者。
各国的力量对比逐渐趋于平衡,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使得世界上不再有单一霸权国家,而是出现了多个拥有影响力的国家共同承担国际责任的局面。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包容和平衡的国际秩序。
中国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只有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各国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2.2 主要国际挑战和风险主要国际挑战和风险包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情势升温,经济全球化受挑战;部分发达国家对移民和难民问题持保守态度,引发社会紧张和文化冲突;恐怖主义活动频发,安全形势严峻;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区冲突和战争难以缓解,中东乱局持续;网络安全威胁逐渐加剧,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传统国际安全观念仍然存在,军备竞赛呈现新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各国纷纷制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规划,并把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引起了国际分工和经济高度国际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连接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间的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和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世界经济已经全球化并呈加速发展之势。
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深刻地考察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概括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内容,从而对战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他在20世纪80年中期就多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现在虽然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
我们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整个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相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通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困差距扩大。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人类才有可能集中力量求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只有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加有力地反对霸权主义,消除诱发战争的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
和平离不开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就是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
经济全球化不是主观人为推动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
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即将奉行的国际战略政策。
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作了明确规定,基于上述总政策和基本原则,以及国内外形势的特点,新中国决定实施三大具体方针和政策措施,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各种努力的实力对比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家形势作了一系列的新判断。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美国扩大对越南的侵略战原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增加,我们一度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这是他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这是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反映了世界形势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还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第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东欧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改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
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第四,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就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
邓小平提出,对于国际局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经过冷静观察和分析,他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在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正如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新的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处理彼此间关系的原则、手段和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
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般来说,特定的国际秩序是以特定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
由于国际格局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具有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特点。
现行的国际秩序即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世界格局相适应的。
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严重危害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剥削,这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南北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端不公正、不合理,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便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世界各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纷纷提出了各自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和斗争,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早在1974年,邓小平同志就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讲到国际新秩序问题。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同斯里兰卡总统谈话时,首次提出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