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合集下载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服务水平F:交通处于强制流状态,车辆经常排成队,跟着前面的车
辆停停走走,极不稳定。在此服务水平下,交通量与速度同时由大变小,直到 零为止,而交通密度随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大。 以上六级服务水平的描述是针对非中断性交通流的公路设施的 。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现分为四级,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二、 三级分别相当于美国的C级及D级,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
高速公路交通量与车速及交通密度关系图分别见图5-1和图5-2。
图5—1 理想条件下交通量—车速的关系图
图5—2 理想条件下交通量—密度的关系图
美国将服务水平分为A至F六级:
服务水平A:交通量很小,交通为自由流,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
其他车辆的影响,有非常高的自由度来选择所期望的速度,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的 舒适和便利程度极高。 服务水平B:交通量较前增加,交通处在稳定流 范围内的较好部分。在交通流中,开始易受其他车辆的干扰,但选择速度的自由度 相对来说还未受影响,只是驾驶自由度比服务水平A稍有下降:由于其他车辆开始 对少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所提供的舒适和便利程度较服务水平A低 一些。 服务水平C:交通量大于服务水平B,交通处在稳定流范围的中 间部分,车辆间的相互作用变得大起来.选择速度受到其他车辆的制约,驾驶时需 特别注意其他车辆的动态,舒适和便利程度有明显下降。
三、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
1 用于道路设计 根据设计通行能力与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对比,可分析得出所设计公路的技术等 级及多车道公路的车道数,以及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亦可在道路设计阶段,进 行公路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瓶颈路段予以改进,从 而在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将来可能形成的瓶颈路段。 2 用于道路规划 在分析当前交通流的质量水平.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的适应程度的基础上, 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的评估,提出改善相提高公路网的规模和建 设项目及其实施步骤。 3 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根据预测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和运行条件的分析,制定各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

交通工程学——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学——道路通行能力
轴的平均值;
K2 —系数:三路交叉口K2=150 (pcu/h), 四路交叉口K2=140 (pcu/h)。
34
四、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概述 交叉口信号是由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组成的,用以指挥车辆
的通行、停止和左右转弯,随信号灯色的变换使车辆通行权由一个方 向转移给另一个方向,根据信号周期长度及每个信号相所占时间的长 短,可以计算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行能力,即:
C规划(设计) =Co× v/c
19
第三节 交叉口通行能力
20
一、概述
定义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称为平面交叉。两条
不同方向的车流通过平交路口时产生车流的转向、交汇与交叉,在平 交路口可能通过此相交车流的最大交通量就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分类:
无控制交叉口 环行交叉口 信号控制交叉口
7
管制条件:是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 号的位置、种类、配时等影响通行能力的关键性管制条件,其它还有 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禁限等措施。 其它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因素。但其中直接影 响通行能力数值的主要因素有:车行道宽度及侧向净空,车行道数量、 交通组成、驾驶员特性、道路纵坡、横向干扰与视距等。
18
三、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概念: 设计通行能力或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
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 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计算:
只要确定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 Co),再乘以预先给定服务 水平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就得到规划(设计)通
23
二、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
十字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当出现可插间隙时间α时,次要方 向的车流可以相继通过的随车时距为β,推导出下列计算公式: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包括车道的宽度修正、侧向净空修正、纵坡度 修正系数、视距不足以及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纵坡度修正系数:
f HV
1
1 P(T E T-1)
P(R E R-1)
式中:PT、P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所占百分比。 ET、E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换算为小客车的当量值。
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 不同设计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最 大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01 基本通行能力 02 实际通行能力 03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和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 的最大交通量。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车道宽度大于3.75m, 路旁的侧向余宽大于 1.75m。纵坡平缓,并 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 平面线性和路面状况。
单一的标准汽车、运行 的速度一致、相互干扰 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分析过程:
1)确定基本通行能力:C值。 2)确定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根据地形、道路和交通状况。 3)确定实际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C乘以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主要是由于车辆组成的影响,特别是混合 交通情况下,车辆类型众多、大小不一、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 同、速度不同,相互干扰大,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2.车头间距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
在高处进行摄影观测时,要预先在路面上按一定距 离间隔设置标记(例如粘贴白色纸带),供分析时 量测距离用。有时亦可通过量测现场实物来决定 距离(如车道线虚线、护栏柱或电杆的间距等)。 观测时摄象机的位置越高越好,最好高于三层楼 房,其画面速度应视现场车辆行驶速度和摄象范 围大小决定。对于市区道路一般取4画面/s;对 于高速公路要取8画面/s。通常使用16mm录象 带,如欲提高观测精度则需用35mm录象带。
第一种是专门组织一批汽车按一定速度、一定流向进出交 叉口使其达到饱和,同时进行观测。这一方式的主要缺点 在于需要调动大量汽车、大量人力,耗用许多汽油且难于 组织实施,此外,行驶路线和运行状况也不同于原交叉口 的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真,所以用得不多。 第二种方式是阻车观测,它利用原有钱路上的车辆,使 其在一段较短时间内暂停通行,当各进口引道上积累了一 定数量的车辆之后再开始放行,于是便可使环行交叉口在 一个短时间内处于饱和状态。第二种方式的实施尽管也有 不少困难,尤其是如果准备不充分又缺乏经验时,可能会 造成短时间的阻塞,影响正常交通。国内几个城市的阻车 试验表明: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当的阻车时间, 适当缩短阻车持续时间,仔细分析可能发生的阻塞情况并 准备好相应的疏导方案,那么采用阻车观测较为方便而且 观测结果的真实性也较强。
3.车道利用率的观测
车道利用率是指一个车道的交通量与全部车道 交通量的比率。观测者只需分别测出每一车 道的交通量即可算出。
4.超车次数的观测
分别在调查区间的前后断面记录每辆车的通过 时间与车牌号,对照两断面的记录,再根据 车辆的通过顺序即可求得超车次数。另外, 还可从高处直接观测一定路段内的超车次数。

交通调查与分析试题集

交通调查与分析试题集

院重点课程项目《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交通工程专业适用)习题集交通工程教研室卢兰萍编写2004年2月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3.交通调查分哪些种类?各自的调查内容是什么?4.简述交通调查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

5.简述交通调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是什么?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和各类调查的内容是什么?4.解释以下概念: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④第30位交通量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

5.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6.交通量调查时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情况?7.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图表示。

8.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及如何选取?10.简述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1.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建设。

经调查预测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5。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试问该公路该修几车道?12.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表2-1,试分别计算向东行和向西行驶的交通量、行程时间和车速。

表2-1 试验车测试数据13.表2-2为某观测站交通量调查结果,已知高峰小时在8:30~9:30,填写完表格并分别求出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及15min的PHF(5)和PHF的数值。

(15)表2-2 分时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数值表14.请分析比较城市中心道路和城郊道路的高峰小时系数的大小?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如何提高精度减少误差?3.如何确定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的最小样本容量?4.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介绍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五章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主要反映道路服务数量的多少或能力的大小 服务水平主要反映道路服务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行能力主要用于:
道路设计 确定车道数、服务水平评估、发现瓶颈路段
道路规划 根据交通量预测、投资效益评估、环境效益评估, 确定路网改进办法与实施步骤 道路交通管理 根据交通量增长情况,制定各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
一级自由流或较为自由;二级处于稳定流中间范围,自由受到限制;三级 处于稳定流的下限,接近饱和流;四级处于不稳定的强制流状态。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E 级
F 级
我国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LOS I
LOS II
LOS III
LOS IV
速 度
A
B
C
D
E
自由流


流 不稳定流
F
强制流
0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 公里停车次数等;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经济性(行驶费用)
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
(7) 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8) 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9) 市区及近郊干线道路。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得 到的服务程度,即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服务质量。美国 HCM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规定为: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以及影响驾驶员 和乘客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

交通工程学课件第5章56-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学课件第5章56-道路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 P155 表5-14
计算思路 双车道公路中任何一方向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不仅受到同向车辆的制约,还受到反向车流的 影响。因此,对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计算要 采用双向同时分析的思路。
1
1、车行道最大服务交通量
M SVi CB (V / C)i
Msv i ——在理想条件下第i级服务水平的车行道双向最大服 务交通量(pcu/h); CB ——基本通行能力,理想条件下车行道每小时双向合 理的期望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CB=2500pcu/h; (V/C)i——第i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
50(W0 1.5) 54 188W0
/
3
(%) 16W02
/
3
(%)
W0 3.5m W0 3.5m
W0 : 一条机动车道宽度(m)
当车道宽为标准宽度3.5m时,η=100%,车道宽
度与影响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如表5-24所示
9
Hale Waihona Puke 3.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β的确定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 叉口间距。 当交叉口间距较小时,交叉口的停车延误在车辆行 驶时间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不利于道路空间的利用 、路段通行能力的发挥及路段车速的提高。 交叉口间距的增大,有利于提高路段通行能力及路 段车速,有利于充分利用道路空间
5
最小车头时距ht计算示意
6
二、城市道路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CD CB n'
式中:CD 单向路线设计通行能力(pcu/h); CB 单向路线理想通行能力(pcu/h);
γ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η 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 n′ 车道数修正系数;
β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7
1.自行车影响折减系数γ的确定 ①机、非机动车道之间有分隔带γ =1 ②机、非机动车道间无分隔带,但自行车道不饱和γ =0.8 ③机、非机动车道间无分隔带,自行车道超饱和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手册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城市道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承载交通流量的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成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问题。

1.2 目的和意义本手册的目的是为城市交通规划者、设计师和管理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挑战,从而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概述2.1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2.2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2.3 道路通行能力的评估指标第三章: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策略3.1 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 实施合理的巡逻和执法措施- 优化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设置-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方式3.2 道路设计及改造措施- 根据交通量和速度要求合理设置车道数和宽度- 设备合理的辅助设施,如转弯辅助车道、出入口匝道等- 合理规划和布局交叉口和主要道路- 修建或拓宽道路,缓解交通拥堵瓶颈第四章:交通拥堵管理与应急预案4.1 交通拥堵管理措施- 建立交通流量监测和信息发布系统- 提供交通拥堵信息,引导驾驶员选择合适的路线- 实施高峰时段交通管制措施4.2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快速清理事故现场,恢复道路通行能力- 加强交通事故预防和安全教育第五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管理的推进机制5.1 政府部门的角色和职责- 加强对道路通行能力管理的组织和领导- 审核和批准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方案- 监督和评估道路通行能力的改善效果5.2 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和评估- 推动道路通行能力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5.3 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公众参与道路通行能力管理- 建立城市交通管理志愿者队伍,共同维护交通秩序第六章:案例分析6.1 城市A的道路通行能力管理实践- 管理措施:交通信号优化、道路标线优化、公共交通推广- 效果评估:交通拥堵情况改善、交通事故减少、出行时间缩短6.2 城市B的道路通行能力管理实践- 管理措施:道路改造、交通拥堵管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效果评估:道路通行能力提升、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本手册的主要贡献与限制7.2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7.3 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参考文献注:以上章节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章节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交通调查与分析试题集

交通调查与分析试题集

院重点课程项目《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交通工程专业适用)习题集交通工程教研室卢兰萍编写2004年2月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3.交通调查分哪些种类?各自的调查内容是什么?4.简述交通调查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

5.简述交通调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是什么?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和各类调查的内容是什么?4.解释以下概念: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④第30位交通量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

5.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6.交通量调查时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情况?7.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图表示。

8.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及如何选取?10.简述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1.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建设。

经调查预测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5。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试问该公路该修几车道?12.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表2-1,试分别计算向东行和向西行驶的交通量、行程时间和车速。

表2-1 试验车测试数据13.表2-2为某观测站交通量调查结果,已知高峰小时在8:30~9:30,填写完表格并分别求出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及15min的PHF(5)和PHF的数值。

(15)表2-2 分时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数值表14.请分析比较城市中心道路和城郊道路的高峰小时系数的大小?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如何提高精度减少误差?3.如何确定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的最小样本容量?4.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介绍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通行能力分析》课件

《通行能力分析》课件
通行能力分析 PPT 课件
通行能力分析是交通规划和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本课程将介绍通行 能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与相关理论,并探讨通行能力对交通安全和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理Hale Waihona Puke 通行能力的概念和意义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交叉口或交通网络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能力。了解 通行能力的概念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城市交通系统。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行能力分析,以评估公 路项目的通行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行能力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通行能力分析的结果对于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了解如何解读和应用通行能力分析结果 是交通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通行能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通行能力分析基于交通流理论和实测数据,通过计算交通流量和交通密度等 参数,来评估道路、交叉口或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和公 式
车道通行能力是评估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计算车道的车辆通 过率、车头时距和车道宽度等参数来进行。
红绿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方法和公式
红绿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量,可以通 过计算交叉口的吞吐能力、通行能力系数和绿灯时间等参数来评估。
十字路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分析十字路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需要考虑交通 流的转向、车辆交互作用和容纳能力。
公路项目通行能力分析的实例 和案例分析

第5章__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学基础).

第5章__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学基础).

(2)直右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sr=Cs 式中:Csr—一条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uc/h)。
(3)直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s1 Cs (1 1' / 2)
式中:Cs1——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1
(4)直左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Cs1r=Cs1 式中:Cs1r—一条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1800veh/h的V/C在(2)中已求出为0.91。查图5-1、2得 平均行程速度为63km/h,平均交通密度为 30pcu/(km· ln),观测到的速度56km/h小于理想条件下的 速度63km/h,这由于有大型车及非平原的重丘地形所 致。

有一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20Km/h,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Vp=2600veh/h,大型车占 35%,车道宽3.75m,车道边障碍物距离为 0.3m,重丘地形,分析其服务水平,达到可能 通行能力之前还可增加多少交通量?实测其平 均速度为60Km/h。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的定义及组成
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 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 其组成为: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Basic Segments) 交织区(Weaving) 匝道(Ramp),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连 接处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 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
单位
基本通行能力 理想的
不论服务水 车道或车道的均 标准车辆 平如何 匀段或横断面 不论服务水 车道或车道上对 平如何 上述条件有代表 性的均匀段或横 所选用的设 断面 计服务水平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资料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资料
统一对表,约定调查开始时刻 设置调查结束闹钟,各自就位 盯住时间,开始时刻一到,立即开始计数 听到闹钟响,结束计数,基本本段流量,准备下段
流量、车速、密度调查实验安排
二、地点车速调查
方法:秒表测速法
工具:秒表、卷尺或其他丈量工具
地点:平直路段,长度25米
样本容量:>=60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调查方法 一、调查注意事项
1、调查地点(交通量大、易于发生拥挤处) “瓶颈”、爬坡路段、主要交叉口、合流区间
2、调查时间(易发生拥挤的日期、时间) 3、观测时间长度
一般应持续1h 拥挤阻塞持续时间较长时,连续观测;否则多次调查累计1h 以上 4、分段处理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海光寺站)
天津日报大厦前五叉路口(175(831)佟楼;95(47,855) 天
津日报大厦 )
车牌号记录员:
两端各3人,分别在T1时刻按下秒表; 起点3人,记录一辆车牌号(后三位)的同时按下秒表,并打电话通
知终点某人(提前定好),然后记录车牌号和时刻(调查结束后输入 电脑); 终点某人见到通知的车牌号后按下秒表,然后记录车牌号和时刻 (调查结束后输入电脑)
听到闹钟响,结束调查
流量、车速、密度调查实验安排
三、密度调查 区间长度L计:
步行法、GPS+电子地图法
组织方法:
统一对表,约定调查开始时刻T1 设置调查结束闹钟T2 ,两端各6人各自就位
流量、车速、密度调查实验安排
三、密度调查
组织方法:
盯住时间, T1一到,调查立即开始
软件操作员:两端各三人;每过一辆车点击按钮一次(或按 回车键),10分钟左右趁车流间隙换下一人

交通调查与分析试题集

交通调查与分析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的含义、研究对象各是什么?2.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3.交通调查分哪些种类?各自的调查内容是什么?4.简述交通调查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

5.简述交通调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意义是什么?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和各类调查的内容是什么?4.解释以下概念: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③高峰小时流量比、④第30位交通量系数、⑤方向分布系数。

5.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6.交通量调查时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情况?7.交通量调查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图表示。

8.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9.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及如何选取?10.简述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1.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建设。

经调查预测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5。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试问该公路该修几车道?12.测试车在一条东西长2km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表2-1,试分别计算向东行和向西行驶的交通量、行程时间和车速。

表2-1 试验车测试数据行驶时间t(min)与测试车对向行驶的来车数x(辆)测试车被超越车辆数减去测试车超越车辆数y(辆)东行6次,2.00 29.0 1.5西行6次,2.00 28.6 1.013.表2-2为某观测站交通量调查结果,已知高峰小时在8:30~9:30,填写完表格并分别求出高峰小时交通量、5min及15min的PHF(5)和PHF(15)的数值。

表2-2 分时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数值表时间向东车辆数(辆)向西车辆数(辆)双向合计(辆)8:30~8:35 8:35~8:40 8:40~8:45 8:45~8:50 8:50~8:55 8:55~9:00 9:00~9:05 9:05~9:10 9:10~9:15 9:15~9:20 9:20~9:25 9:25~9:30 808060809085859075858075656570707070757580706060合计14.请分析比较城市中心道路和城郊道路的高峰小时系数的大小?第三章车速调查1.地点车速调查时,作为代表性的样本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如何提高精度减少误差?3.如何确定地点车速和区间车速的最小样本容量?4.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介绍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延误与通行能力调查报告)

延误与通行能力调查报告)

8.8
624
即由东向西行驶过程中,最小车速为5km/h,
所对应的车流量为432辆/h,故此方向的车道 通行能力为432辆/h;由西向东行驶过程中,最 小车速为8.7km/h,所对应的车流量分别为720 辆/h和792辆/h,取其平均值作为道路的通行能 力,即756辆/h。
距离:150m
天气:晴
调查方法:选择测量路段交叉口,将交叉口入口引道停车 线作为出口断面,记为断面Ⅱ,断面Ⅰ为入口断面,位于 引道上游,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50米。测量时,将人员 分配在不同的断面,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分别记录通过两 断面车辆的特征、车号、时间,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获得引道延误的数值。
即为36.5-5.0 s~ 36.5+5.0s,且置信度为95%。
5、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知,该交叉口的引道延误最大值为41.5s, 最小值31.5s,为这将对车辆的通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为 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小,可以改善道路的基础设施和一 些控制设施,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路口的信号灯周 期;或者将通过此路口的车流进行分流,从而减缓道路 的压力。
车流量统计
辆/5min 34 36 26 37 36 36
东 截面Ⅰ
车流量统计整理表
西 截面Ⅱ
辆/h
辆/5min
辆/h
408
60
720
432
38
456
312
76
912
444
667Βιβλιοθήκη 243268816
432
52
624
即由东向西的行驶过程中,车道的通行能力近似为 444辆/h;由西向东的行驶过程中,车道的通行能力 近似为912辆/h;同时,在测量过程中,由于一些人 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时间段对调查的影响,使l 两车道的计算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故近似将车道

第五章 通行讲义能力调查

第五章 通行讲义能力调查
调查方法 四、环形交叉口调查
2、交通条件调查 (1)车辆组成 (2)小区情况 (3)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状况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通行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连续通行路段通行能力测算
1、计算同类车辆车头时距均值与方差 2、致信水平95%,车头时距取值范围
(h _ t0 .02S N 5,h _ t0 .02S N 5) (h _ 2S N ,h _ 2S N ) 3、若上述区间较小,则视为饱和车流 4、计算加权平均车头时距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调查方法 二、连续通行路段调查
2、交通条件调查 (1)车辆组成 (2)小区情况 (3)人流密集程度 (4)人行道数量 (5)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调查方法 二、连续通行路段调查
3、交通流调查 (1)交通量 (2)车速 (3)车流密度 (4)车头时距 ➢ 摄影测量法 ➢ 人工测量法 ➢ 推算法(车速、跟车驾驶反应时间)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调查方法 二、连续通行路段调查
3、交通流调查 (5)车头间距 ➢ 摄影测量法(路面上连续设置标记) (6)车道利用率 (7)超车次数 ➢ 车辆牌照法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调查方法 三、信号交叉口调查
1、道路条件调查 (1)车道数及车道参数 (2)车道渠化程度 (3)坡度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 车牌号记录员:
▪ 两端各3人,分别在T1时刻按下秒表; ▪ 起点3人,记录一辆车牌号(后三位)的同时按下秒表,并打电话通
知终点某人(提前定好),然后记录车牌号和时刻(调查结束后输入 电脑); ▪ 终点某人见到通知的车牌号后按下秒表,然后记录车牌号和时刻 (调查结束后输入电脑)
听到闹钟响,结束调查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资料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资料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资料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现象。

2、交通调查的类别:①以查明全国性或全省等大范围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为目的的交通调查;②以确立相当具体的道路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城市建设项目为目的和以制定综合交通管制等交通工程措施为目的,以较大范围的地区和道路路线为对象的交通调查;③为改善不良路段和个别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而进行的交通实况调查;④其他的交通调查。

第二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1、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或Kw: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又称日不均匀系数,日换算系数2、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5min或15min 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即位高峰小时系数。

3、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年的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4、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把高峰区间的累计交通量扩大推算为1小时时间内的交通量即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5、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一般简称为第30h交通量。

将一年中所有8760h 的小时交通通量按顺序由大到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6、高峰区间:某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计交通量最大的区间称为该高峰小时内的高峰区间。

7、第30为交通量系数(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

8、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d: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P99、交通量调查的种类:①特定地点的交通量调查;②区域交通量调查;③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④分隔核查线交通量调查。

口岸通行能力调研报告

口岸通行能力调研报告

口岸通行能力调研报告口岸通行能力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范围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口岸通行能力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和货物进出口需求。

调研范围包括人员通行和货物通行两个方面。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用户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口岸通行能力的评价和意见。

2.实地考察:参观和考察了几个口岸通行压力比较大的地区,深入了解现场运营情况,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案例分析:对几个成功解决通行压力问题的口岸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其经验和不足。

三、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1. 人员通行能力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口岸已经采用了自助通关和电子护照等先进技术手段来提高通行效率,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系统故障:有的自助通关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导致通关速度变慢,同时也增加了人工办理的压力。

(2)通行程序繁琐:在人员通关时,涉及到的程序和手续较为繁琐,使得通行时间较长。

2. 货物通行能力(1)口岸设施不足:很多口岸的货物仓储设施不够完备,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货物处理需求,导致物流拥堵。

(2)通关速度慢:部分口岸的通关流程较长,通关时间过长会影响货物的及时供应,造成经济损失。

四、提出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口岸通行能力:1. 人员通行能力改进(1)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自助通关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系统故障的发生。

(2)优化通行程序:简化人员通关的程序和手续,提高办理效率,缩短通行时间。

2. 货物通行能力改进(1)增加设施投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口岸的仓储设施建设中,提升货物处理能力,缓解物流拥堵问题。

(2)优化通关流程:通过优化通关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简化手续,加快通关速度。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口岸通行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优化口岸通行流程和加强设施建设,口岸通行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为日益增长的人员和货物进出口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交通工程学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学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

E级:此服务水平的交通常处于不稳定流范围,接近或达到水平最大交通量
时,交通量有小的增加,或交通流内部有小的扰动就将产生大的运行问题, 甚至发生交通中断。此水平内所有车速降到一个低的但相对均匀的值,驾驶 自由度极低,舒适和便利程度也非常低,驾驶员受到的挫折通常是大的。此 服务水平下限时的最大交通量即为基本通行能力(理想条件下)或可能通行 能力(具体公路)。
(1)通行能力计算 ① 基本通行能力
3600 CB t
式中
CB —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 pcu/hln; t —最小安全车头时距,s。 设计速度为120km/h、100 km/h、80 km/h、60 km/h的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CB分别为2000pcu/(h· ln)、 2000pcu/(h· ln)、1900pcu/(h· ln)及1800pcu/(h· ln)。
。 解 : 为求服务水平要计算V/C: (1) 查表(5-2、5-4)得诸修正系数 fW=0.79,ELHV=1.5, fHV=1/[1+0.40×(1.5-1)]=0.833, 取 fP=1.0 (2) 计算V/C
V / C VP / [CB N fW f HV f P ] 1800 / [2000 2 0.79 0.833 0.9] 0.68
§5-4 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
本节内容
• 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 • 多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5.4.1 概述
1.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干线及非干线公路均为双车道公 路,同时双车道公路也是我国公路网中最长、最普 遍的一种公路形式。由于双车道公路交通特性的独 特,车辆只能在对向车道有足够超车视距,必须进 入对向车道行驶若干距离后回到本向车道,才能完 成超车过程。因而此类交通流又不同于其他的非间 断流,一个方向上的正常车流会受另一方向上的车 流影响,因此双车道公路的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 向的车流运行都受到对向交通的制约。故不能对单 个方向而必须对车行道双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 行总的分析计算。

交通口通行能力调查与综合计算

交通口通行能力调查与综合计算

曹安公路一绿苑路交叉口通行能力调査1.交通调査调査目的调查计算聊安公路■绿苑路这一类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基础数据,分析这些基础数据支持交义通行能力计算与模型的建立。

1・2调査时间和地点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口期和时刻。

通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 观测的时间一般要持续lh。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9号7时调査地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正门处轉安公路与绿苑路相交的交义口。

图是交叉口位置概略图。

图1-1 安公路一绿苑路交叉口1・3调査内容本次调查内容由:交义口信号周期和相位配时、各入口道的车道划分、东进口乍道在有效绿灯的饱和车流最、东进口道通过的车辆类型、交义口及周边交通设施等。

表东进口道饱和流率调查饱和流率调查表观测地点:曹安公路一绿苑路交叉「1进口道:东-观测时间:2014年2 •调査信息分析及处理2.1曹安公路一绿苑路交叉口基本信息该交叉口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正门处,是曹安公路与绿苑路的交汇处。

此交叉口为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东西方向为曹安公路,北方向为同济大学正门,南方向为绿苑路,其中曹•安公路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城镇段。

该交义口渠化方式,车道划分等如图2-1 安公路一绿苑路交义口半而示意图所示。

本调査主要选取东进口道进行研究,该进口道共有六条车道,其中三条直行 车道,一条左转车道和一条右转车道。

经初步观察,该交义口为三相位单点定时信号控制,信号灯周期为三相位, 如图2-2曹安公路一绿苑路交义口信号灯相位图所示。

图2・2凹安公路一绿苑路交叉口信号灯相位图为得出准确的交义口信号灯配时情况,本小组进一步实测。

连续测五个周期, 一人负责观察相位变化,一人负责记录对应时间。

第一相位东西向直行右转绿灯 55s 、黄灯3s 、红灯62s,第二相位东西向左转绿灯25s 、黄灯3s 、红灯92s, 第三相位南北向绿灯28s 、黄灯3s 、红灯89s°最后绘成的交叉口信号配吋图如 图2-3所示。

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公路的通行能力一、概述公路的通行能力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公路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公路"咽喉"处(一般在隧道、桥涵、交叉口、交汇处、匝道与口、山下坡、急拐弯等)的通行能力是决定运输车辆行驶径路的决定因素,因此它在运输组织中非常重要。

公路通行能力是公路的一种性能,是一项重要指标。

研究它的目的在于:估算公路设施在规定的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以便设计时确定满足预期交通需求和服务水平要求所需要的道路等级、性质和设计道路的几何尺寸,同时可以评价现有道路设施。

关于通行能力的研究,最早是以美国为中心进行的,并于1950年将其算法标准化编入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HCM)中。

之后,几经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2000年版。

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很多国家作为计算通行能力的规范书使用着。

在日本,于1960年制定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采用了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的观点。

之后,于1982年趁修改日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机会,将日本的研究成果编入《道路交通容量》一书中,而使日本的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标准化。

《道路交通容量》中论述了路段、平面交叉路口、匝道、交织区间等公路各组成部分通行能力的算法。

二、影响公路通行能力的因素公路条件:①车道应有充足的宽度以不影响通行能力(3.5m以上)。

②路旁障碍物(挡土墙、电线杆、护轨、路标等)的距离(侧向净空)应在即使与通行能力相等的交通量时也不给行驶车速带来影响(侧向净空应为1.75m以上)。

③纵向坡度、曲率半径、视距及其它线形条件不应给通行能力交通量时的车速带来影响。

交通条件:①交通量中不应含有影响通行能力的卡车等大型车辆、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即仅由小客车构成。

②不应有给通行能力交通量时的车速带来影响的速度限制。

根据公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不同,将通行能力分"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通行能力调查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及分类(掌握) 二、调查的必要性(了解) 三、调查注意事项(理解、掌握)
第二节 调查方法( ) 第三节 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一节 概述
一、通行能力 1、道路通行能力(Highway Capacity):在一定的道路、
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 过的最大车辆数。(辆/h) 2、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道路的几何线形组成。车道宽度、线形、坡度等 交通条件:交通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交通量变 化、交通管制等。 度量标准:计算通行能力的前提条件。本章探讨的一般 是指可能通行能力(发生阻塞时的C——尾随同速车流) 3、分类:路段(连续车流);信号交叉口(间断车流);
一般采取人工观测法
二、信号交叉口的调查
信号交叉口某入口的通行能力等于每绿灯小时通行能力 乘绿信比,可近似认为是一个绿灯小时可能通过的车辆 数。
调查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时差放行法(左转车 流大的信号交叉口各向停车线位置的协调设计)
1、停车线法 基本思路:以车辆停车线作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 力修正后得到设计通行能力。 故对通过某一交叉口进 口道的饱和车流进行观测。 地点: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入口车道、交通量大,各种转 向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引道。
观测内容: (1)调查交叉口的几何组成,各入口引道车道数、停 车线位置及各车道功能划分情况: (2)观测信号灯周期时长及各相位时长; 将结果填入交叉口调查记录表P112表5-1。 (3)观测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分布; 将结果填入交叉口调查统计表P113表5-2。
观测方法: 方法一:统计定周期交叉口入口引道的饱和流量。 (6S为观测间隔,分别记录通过的车型、车辆数和方向,
2、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日期和时刻。通 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观测的时间—般要持续1h;
3、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应延长观测时间。 4、为了解阻塞的动态情况或分析阻塞前后交通流的各种特
性,需要把观测时间分为若干时段加以处理。
第二节 调查方法
一、连续通行路段的调查
1、调查内容
交通量;车速;车流密度;车头时距;车头间距;车道 利用率;超车次数;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 2、观测方法:摄影观测和非摄影观测。 (1)车头时距的观测: 定义: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 车头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地点:平直且受干扰程度小的路段。 对象:连续行驶的车队。分车型,与地点车速同时测量。
(4)用于交通管理,根据预测交通量增长情况和分析运 行质量变化情况,计划好各阶段交通管理措施。
二、调查的必要性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通行能力调查: 1、了解目前发生拥挤和阻塞的道路、交叉口,研究发生阻
塞的原因并分析各种不同条件对阻塞所产生的影响时; 地点:同停车线法
内容:除包含停车线法调查内容外,还有冲突点位置; 绿灯亮时左转车到冲突点的时间或直行车到冲突点时间, 先到先测;绿灯初期和中期左转车的流量数;黄灯亮后, 左转车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直行车道的周期流量;各 类车辆连续通过冲突点的车头时距;车辆中可穿越空当 和不饱和周期出现的空当次数。
匝道(分、合流);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4、作用
(1)公路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公路等级和规模;
(2)用于交通运行分析,评估现有公路网承受交通需求 的适应程度,并通过交通量预测及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 等的评估,规划公路网改善的规模,建设项目和实施步 骤;
(3)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瓶颈路段进行服务水平分析和交 通量预测,提出改善交通运行质量的公路工程和交通管 理措施;
(2)车头间距观测 事先在路段上做好标记,量测一定距离,将摄像机置于 高处摄影观测,一般高度高于3层楼高,其画面速度应 视车辆行驶速度和摄像范围而定。 市区道路: 每秒4画面; 高速公路: 每秒8画面; 通常使用16mm录像带,精度要求高时用35mm。
(3)车道利用率:一个车道的交通量与全部车道的交通量 之比。 观测时观测者只需分别测不同车道的交通量即可。
(4)超车次数 人工:车牌照和断面通过顺序。 摄像法:高处观测。
(5)公共汽车停靠站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见P110式5-1 和5-2)调查
调查内容: 停靠站的长度和同一时间可停靠的车辆数: 相应于各种候车人数时不同大小公共汽车的停靠时间: 相继公交车辆进出站的最短时间间隔; 道路上不同车道的交通量;
观测方法:
摄像法:通过高处摄影获得通过原定标记路段的车辆间 的时距。
人工法:2人配合,先在15-20m的2个断面设置标志, 1人用秒表读连续车流中的首车经过两个断面的时间求 得车队的地点车速。然后,他连续读其余各车辆经过第 二断面的时间和车型,另一人记录。
如果有示波器和记录仪,只需1人观测,分车型按不同 键钮由仪器记录,直接读数。
方法四:摄影观测 每秒1-4画面拍摄停车线前10m到出口区间内车流的动向 (车头时距)和信号显示。
2、冲突点法调查
基本思路:以车辆通过”冲突点” 作为通过路口。
此法得到的饱和通行能力是以车 辆通过冲突点的各平均饱和车头 时距为基础的,故要着重观测在 冲突点车辆穿插流动的规律。
研究表明,若直行车流车辆到达 分布属泊松分布时,直行车流中 出现的可供左转车穿越的空档分 布符合负指数分布。
注意最后一个间隔一般小于6s,故要记录时长)
方法二:非定周期饱和流量的观测
第一间隔为绿灯最初的10S, 第二间隔为10s以后余下的绿灯时间, 第三间隔为黄灯时间; 方法三:用测量车头时距的方法计算饱和流量。
观测饱和车流各车辆经过入口停车线的时间、车型和色 灯变换时间。最前面的第3-5辆车开始和最后一辆车结 束,对右转车则以连续运行车流不少于5辆作为统汁对 象为宜;
的改造、完善和建立信号标志以及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前 后效果对比时; 3、对现有道路网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 4、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拟定的交通管制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检验新建和改建道路及交通设施与目前交通需求是否适 应时;
三、调查的注意事项
1、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拥挤阻塞的 地方。例如道路上的“瓶颈”,爬坡路段;城市道路的 主要交叉口、道路合流区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