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比较研究共16页文档
读《东方专制主义有感
读《东方专制主义》有感书名:《东方专制主义》作者: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译者:徐式谷、奚瑞森、邹如山等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次:1989年9月第1版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犹太人,是德国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于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曾任共产国际教育宣传委员。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被推上了一个新高潮。
在这种形势下,西方的思想界和学术界出现了新的分化:有些人向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靠拢,而像魏特夫这样的人,则竭力想阻止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影响的扩大。
《东方专制主义》一书就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问世的,所以说本书其实是帝国主义冷战的产物。
看到“东方专制主义”这个书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字面上意思来说“东方专制主义”就是指东方的专制主义制度。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卡尔·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所要讲的是一个“东方专制主义是什么”的故事而不是“东方为什么专制”的故事。
维基百科里面提到,东方专制主义,指在西方传统中,对于亚洲专制主义的一种观点,最早可以被追溯至古希腊,正式形成一个名词来探讨则是德国裔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1957年发表的著作《东方专制主义》。
魏特夫是西方分析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较早作者之一,他的著作《东方专制主义》采用的是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因此,他很早便在西方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但是马克思自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以来并未对此下过明确定义,而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进程时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卡尔·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一书论述了东方社会的性质、国家的起源及其发展道路,把东方的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专制制度”,并且提出所谓“亚细亚复辟”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魏特夫所说的“亚细亚复辟”是不合理的,他仅仅是为了达到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而一味的反对中国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
行政组织学总结复习题.doc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行政组织学复习题行政组织学复习题1961年,(里格斯)出版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系统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公平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组织成员会个人计算个人和他人的投入和收益。
(沙因)对组织文化及其重要性的阐述是从组织中领导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来进行的。
(路易斯)认为组织文化与个人的内心变化是相关的,并把这一方面称为组织文化的心理内容或心理学渊源。
(适才适用原则)是指必须善于任用各种各样的人才,尽可能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行政组织)学习是行政组织发展的首要需求和关键途径。
(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不仅要区分开,而且也可以实现和谐。
20世纪初期的美国行政改革,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人事机关是“(吏治委员会)”。
1982 年,撒切尔首相发动财务管理改革(FMI),旨在将(责、权、利)结合起来,对英国近年行政改革起到奠基作用。
(公共行政组织 )发展是行政发展的核心部分。
1968年,英国(富尔顿)改革侧重管理方法,强调专家治国。
A按照行政组织环境与行政组织的关系密切程度来划分,可把行政组织环境分为 ( 一般社会环境、具体工作环境)按照行政组织法律规范,物质性的激励主要是(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榜样激励)阿吉里斯把学习的方式分为(单环学习、双环学习)。
B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的是? (法约尔)巴纳德将组织激励的诱因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物质的刺激,一种是改变组织成员的动机,也就说服的方法。
巴纳德指出说服的方法有哪些形式( A 压力说服、宣传说服、灌输动机)巴纳德指出组织是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 ?(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交流)C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谁发明的?(泰勒)从过程看,政策执行的动员模式特点包括( ABCDE)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发展)是公共行政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
从狭义上说,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主体文化,它是由(观念要素、实践要素、角色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西方史学著作的推荐
西方史学著作的推荐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扬·阿斯曼:《文化的记忆》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勒华拉杜里:《蒙塔尤>纳塔莉·泽蒙·戴维斯:《马丁·盖尔的归来》罗伯特·达思顿:《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托马斯·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阿尔弗莱德·韦伯:《文化社会学》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色诺芬的《长征记》凯撒的《高卢战记》塔西佗的《编年史》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阿庇安的《罗马史》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格里哥利的《法兰克人史》艾因哈德和佚名僧侣的《查理大带传》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米涅的《法国革命史》基佐的《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兰克的《教皇史》鲁滨孙的《新史学》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希提的《阿拉伯通史》—霍尔的《东南亚史》戴维逊的《古老非洲的再发现》—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泰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纲要》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摩尔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布尔斯廷的《美国人》勒高夫的《新史学》伊格尔斯的《历史研究国际手册》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1 西方历史学的先河——希罗多德的《历史》张和声9 西方政治史的源头——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孙道天19 古希腊史学的要籍——色诺芬的《长征记》杨彪26 以笔代剑的力作——凯撒的《高卢战记》路新生35 古罗马史学的峰巅——塔西佗的《编年史》张和声程郁43 西方传记体史书的嚆矢——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黄宏煦55 西方纪事本末体的端倪——阿庇安的《罗马史》陈凌云64 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金志霖73 中世纪史学的硕果——格里哥利的《法兰克人史》胡果文82 欧洲封建化的见证——艾因哈德和佚名僧侣的《查理大带传》胡国文91 人文主义史学的结晶——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秦颖100 近代文化史学的滥觞——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张宇宏110 理性主义史学的巨著——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张广智120 阶级斗争眼光的洞察——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陈章131 资产阶级革命的剖析——基佐的《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沈汉142 客观主义史学的典范——兰克的《教皇史》张广智152 西方文化史的丰碑——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秦颖164 新史学革命的宣言——鲁滨孙的《新史学》王少如178 经济史观的阐发——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王春来189 西方史学史的翘楚——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张广智200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沈晓红210 历史形态学的思辨——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王健222 生物和人类史的勾勒——韦尔斯的《世界史纲》张家哲232 时势与伟业的交融——勒费弗尔的《拿破仑时代》陈章244 从沙漠走向世界的历程——希提的《阿拉伯通史》陆培勇252 东南亚历史的佳作——霍尔的《东南亚史》袁传伟262 揭开非洲历史的真相——戴维逊的《古老非洲的再发现》刘萍屠尔康272 对历史学的哲学反思——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彭刚282 观古今于一瞬——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张和声程郁295 年鉴学派的先声——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303 修正学派的异端——泰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314 全球史观的创建——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纲要》张广勇326 比较史学的楷模——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王健336 现代化比较的范例——摩尔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张家哲347 总体史学的圭臬——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王建娥358 世界史的新视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张广勇371 社会史的广角镜——布尔斯廷的《美国人》王春来384 年鉴新史学的综合——勒高夫的《新史学》姚蒙397 当代史学成就的总结——伊格尔斯的《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刘文涛411 国际战略格局的递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顾云深。
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行 龙 《读书》 -
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行龙《读书》-书香网» 读书» 列表国家逻辑与农民道义之间/尹晓磊2006-11-19近读王铭铭先生《“水利社会”的类型》(《读书》二○○四年第十一期)一文,即有“有话要说”的感觉。
提起“治水社会”,自然会与那位出生德国、继入美籍的犹太人魏特夫联系在一起,而魏特夫总是与“东方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个三点一串的人和理论影响西方包括日本汉学界半个多世纪,至今余音犹绕。
魏氏早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柏林、法兰克福等大学攻读中国学和社会经济史,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曾来中国,搜集有关社会经济和历史资料,一九三七年二月国内有名的《食货》半月刊曾全文译载其《中国经济史的基础和阶段》。
一九三九年魏特夫入美国籍,又先后在哥伦比亚、华盛顿等大学任教。
魏氏一九二四年开始发表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尤其是一九五七年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对于集权力量的比较研究》(以下简称《东方专制主义》)一书,更使魏氏名声大振,声誉日隆。
西方学界认为,魏特夫的理论“对于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重大贡献”;或认为该书“是所有研究人类社会的严肃学者的一本必读书籍”;甚至有人将《东方专制主义》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相提并论,认为“确高于马克思和韦伯”(《东方专制主义》中译本出版说明)。
日本学界对中国水利史的研究起步较早,其薪火相传、成果迭现更为汉学界称道。
综观日本有关中国水利史的研究,最早即是围绕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而展开,以此扩衍而来的有关明清水利共同体的论争至今仍难说是烟消云散。
2020行政组织学记分作业二2020行政组织学复习资料
记分作业二一、单选题1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提出中国官僚制成为一种早熟的组织形态的原因是()•A)中国古代人最聪明•B)中国古代的王权专制•C)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达•D)中国古代的“治水社会”的需要参考答案: D2 1961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系统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A)里格斯•B)高斯•C)伯恩斯•D)伍德沃德参考答案: A3 ()是指必须善于任用各种各样的人才,尽可能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A)适才适用原则•B)选贤任能原则•C)合理流动原则•D)竞争激励原则参考答案: A4“决策”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大学》•B)《孟子》•C)《韩非子》•D)《论语》参考答案: C5 西蒙曾指出:管理就是决策,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这句话体现了决策的()特征。
•A)目标性•B)选择性•C)预测性•D)普遍性参考答案: D6沙因认为,()只是组织文化的显露与表面层次,而不是文化的基核。
•A)基本假设•B)人造的象征物•C)价值观•D)思维模式参考答案: B7行政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或调整改变行政组织系统()来实现的。
•A)行政效率•B)效率指标•C)运作流程•D)内部构成方式参考答案: D8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要求、树立典型、培训教育等具体做法属于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
•A)选择标准•B)提炼定格•C)巩固落实•D)强化认同参考答案: D9()认为组织文化与个人的内心变化是相关的,并把这一方面称为组织文化的心理内容或心理学渊源。
•A)沙因•B)路易斯•C)威廉·大内•D)鲍曼参考答案: B10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行政思想中的( )。
•A)民本思想•B)德治思想•C)法治思想•D)修身意识参考答案: A二、多选题11西方国家行政组织职能的重构体现为以下哪几个层面?•A)职能范围•B)职能结构C)职能重心•D)职能实现方式•E)职能机构参考答案: A B D12随着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行政机构又开始通过“策略性后退”,建立“小而有效”的政府模式,将职能转移给市场和市民社会。
近代西欧绝对主义思想论纲
近代西欧绝对主义思想论纲郑红2013-2-15 17:39:52 来源:《学术交流》(哈尔滨)2008年4期作者简介:郑红,(1977-),女,沈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北京102249内容提要:“绝对主义(absolutism)”是指16-18世纪西欧君主制国家中,关于绝对王权、主权和国家理由的学说。
这一时期在西方文明的演进史中处于特殊地位——它是中世纪到近代的桥梁,西方政治思想的某些方面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作为当时官方的意识形态,绝对主义具有温和折衷的特征,使王权进一步抽象为政治共同体的权力和意志。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绝对主义思想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的理论成果奠定了现代国家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绝对主义国家理由主权在国内学界,“absolutism”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词汇,尤其是政治学界对它的研究还不充分,这表现为对“absolutism”的翻译至今仍然存在着偏差。
这种偏差反映出我们尚未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本质。
本文以对“absolutism”的中文翻译为基点,对近代西欧的绝对主义思想进行概要介绍。
一、“absolutism”中文翻译辨析1.“absolutism”与“despotism”国内政治学类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和研究近代政治思想的经典著作《现代政治思想基础》中,以及校勘再版的民国时期的译著《西方近代思想史》中,都将“absolutism”以及与之相关的词汇翻译成专制主义、绝对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①。
为辨明“absolutism”翻译成“专制主义”是否恰当,先看另外一个也被翻译成“专制主义”的词“despotism”的涵义。
从词源上看,“despotism”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政体分类的讨论。
他认为变态政体都具有专制的性质,因为它们的当权者不顾及全邦公共利益,只顾谋取自己的私利,违反城邦传统和法律,以主人对待奴隶的方式进行统治。
西方历史语境中的_东方专制主义_
! ∀ ∋ ( )
周宁 : #天朝遥远 ∃ ∃ ∃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 ( 下 ), 第 544 ~ 545页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 年版。 参见亚理士多德 : #政治学 &, 第 158 ~ 161页 , 商务印书馆 , 1997年版。 亚理士多德 : #政治学 &, 第 159 页 ,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 亚里士多德 : #尼各马可伦理学 &, 第 248~ 249页 , 商务印书 馆 , 2003 年版。 参见希罗多德 : #历史 & ( 上 ) , 第 279~ 284 页 , 商务印书馆 , 1997年版。 E rnest Barker , The P olitics of A ristotle , 第 386~ 388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9年版。
西方历史语境中的 东方专制主义
常保国
*
内容提要: 亚里士多德种下了 西方是自由的 , 东方是专制的 种子 。以孟德斯鸠为代 表的法国理论家们严厉批判东方专制主义 , 使得绝对主义君主制与专制主义之间的区 分日益模糊 。黑格尔把东方专制主义纳入其宏大的历史哲学 , 将东方作为绝对精神的 历史起点, 认为东方政治上必然也是落后的专制形态。 魏特夫则以 治水社会 为 核 心 , 系统地剖析了东方社会的专制主义特征, 意在揭示苏联的东方专制主义根源 。东方 专制主义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偏见, 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 : 专制 ; 专制主义; 东方专制主义
∀ 制、 蛮族王制、 民选总裁、 英雄时代的王制和拥有绝对权力的王制。 蛮族王制和拥有绝对权力
的王制是亚里士多德激烈批评的对象。 正是在对蛮族王制的讨论和批评当中 , 亚里士多德流露出骄傲的 希腊 ( 西方 )中心主义 立 场 , 将东方 ( 波斯 ) 与西方 (希腊 ) 在政治、 军事上的对峙上升为学理上的自由与奴役的文化品质。 蛮族王制是一种主人对奴隶的统治, 只有君主一人是自由的, 其他人都是奴隶。而且 , 历史上流 传下来的蛮族成法保证了专制的稳定性。如果说这种来自经验观察的叙述还是相对客观的话 ,
海外汉学研究必读书目
学术训练和作为知识背景的阅读书目《治史三书》,严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
《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The French Historical Revolution: The Annales School, 1929-1989),[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二十世纪历史学》(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美]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超越伟大故事:作为文本和话语的历史》(Beyond the Great Story: History as Text and Discourse),Robert F. Berkhofer, Jr.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文化的阐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 Geertz),译林出版社,2008。
《社会学》(Sociology),[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历史社会学手册》(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英]杰拉德·德兰迪(Gerard Delanty)、恩靳·伊辛(Engin F.Isin),李霞、李恭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张静【内容提要】政治社会学不是使用社会学“方法”处理政治现象的学科,在方法论上,它假定政治现象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现象亦具有政治性意义。
它关注的主题,是权威的社会性来源,即社会势力怎样形成政治权威,以及政治权威怎样集聚和改变社会中的利益组合和势力关系。
因而政治社会学是一个“混合体”,它吸取了大量传统学科(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的不同知识,其主流分析立场是结构的、宏观的、历史的、比较的及定性研究式的。
本文评述了政治社会学中几个传统的研究范型:多元主义、精英主义、极权主义,以及近年有影响的几个研究方向:国家与社会、公民权责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和法团主义。
一政治社会学是一个轮廓不很清楚的笼统称谓,由于政治社会学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联想关系,人们通常很容易在逻辑上将它理解为跨领域学科。
这样的理解并不确切,或者说,这是政治社会学的早期形式。
如今,多数人不再把“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 )等同于对于“政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Sociology of Politics),也不再简单地把它了解为对政治和社会现象“关系”的研究。
他们认为,“政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上:政治行为可以用社会学的变量分析得到证明,因此,对于政治现象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用意,在于用社会学提供的“实证”方法提高分析政治现象的客观性。
这样的“政治社会学”无疑是政治学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跨”学科的,其意义主要是使用社会学方法处理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萨托里(Sartori )在一篇影响广泛的文章中否定了这种理解,他认为这样的理解阻止了学科的进步,妨碍了这个领域未来研究主题的进展。
人们应当认识到,政治社会学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取向,它假定政治现象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现象亦具有政治性意义,也可以说,政治是一种社会性事件,或,社会是一种政治性事件。
在这个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本质上并不是处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因为它并没有同意把它们分开、或理解为两种现象及两个领域。
“水”与中国法律起源
“水”与中国法律起源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从“法”字“水”旁出发,结合古老的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证诸神话传说和文化人类学材料,认为“法”字的“水”最初洋溢着神判的灵光,经过上古先民治水活动,从而使“法”由天上掉到了人间,由超人的神明裁判方式变成了权威统治者强制他人服从的暴力工具。
“法”字“水”旁有关的传说故事悄悄传述着中国法律的来历,让我们发现了中国法律起源的独特道路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水神裁判治水法律起源 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在读过沈兼士《鬼的原始意义试探》后,致函沈氏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1]“法”正是这样一个字,对它的破解,即可作一部关于法律起源的文化史。
本文试图从“法”字“水”旁本身表现的事实出发,结合古老的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证诸神话传说和文化人类学材料,探寻中国远古初民时代法律文化事实和观念,以期有助于理解“水”与中国法律起源的内在关系。
一关于“水”与法律的关系,从文字学的角度切入进行考察,东汉许慎的解释无疑最值得我们注意。
他在《说文解字》十部上“廌”部说:“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
法,今文省。
”“水”旁在“法”中的意义是“平之如水”的象征,这一解释高度凝聚了秦汉时期人们的传统认识,并影响后代中国人的理解。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作了解释,在“水”下注曰:“说从水之意,张释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
”段玉裁是信服和支持许慎的解释。
可见“平之如水”的解释既能长期沿袭流传而不被怀疑,确实是有一定的认识依据。
从造字结构来看,古“灋”字是由“水”、“廌”“去”三部分合成的,对照出土的钟鼎文和秦基竹简可得到证实。
许慎的认识依据可以进一步检索《说文解字》:“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凡水之属皆从水。
”由此可见在许慎生活的时代,“水”的主要指示特征为“准”,参照段玉裁注可知,“水”当时普遍取“平”“准”之意。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
【2】Arrow, K. J., 1970, and 1986: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Social Choice and Multi-criterion Decision Making, MIT Press(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3】Arrow, K. J., 1984):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Basil Blackwell Limited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4】Asimakopulos, A., 1988, Theori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阿西马科洛浦洛斯编:《收入分配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5】Blaug, M., 1980, 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Or How Economists Expl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6】Bottomore, T., Elites and Society(汤姆·巴特摩尔:《平等还是精英》,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7】Bromley, D. W., 1989, Economic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 of Public Policy, Basil Blackwell Inc., New York(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四.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
古代民主的形式
• Assembly democracy: 公民大会式的民主 • 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与,具有最高权 力。 • 具体制度:抽签、短任期、轮流、津贴
古代民主的特征
• 由平民控制的机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门槛足够低、机会开放而均等 • 人民不仅掌握立法权,而且掌握行政权 民主就是轮番为治,同一批人既是统治者 又是被统治者。 • 不仅是形式上的政治平等,而且要矫正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
亨廷顿: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
威权政体的民主化
• 中产阶级 • 经济增长
公元前416年雅典人决定出征西西里的情景公民大会上的多数人都被一种盲目的热情支使着结果使少数实际上反对远征的人害怕别人说他们不爱国如果他们表示反对的话因此就不做声公元前406年左右公民大会将取得阿吉纽西战役胜利但因为风暴而没有能够成功营救濒于危险的水手的八位将军实际是六位有两位没有回雅典受审判处死刑
专制政体
• • • • • • • Dictatorship Tyranny Despotism Autocracy Authoritarianism Totalitarianism (托尔斯泰)
极权政治
• 极权政体是现代产物:现代技术、意识 形态、群众动员。 • 一个政党掌握社会所有权力:政治、经 济、军事、司法;重新组织社会,决定 社会的价值观;干预公民的个人生活。 • 取消国家和社会的分野,消灭公民社会 • 左翼和右翼极权主义:意识形态
现代民主的历程
• 自由主义+民主:两股潮流 贵族和王权的斗争:权利的保障 先有社会潮流的民主,然后反映到政治制 度上:贵族削弱、个人原子化、民族国 家兴起、资本主义、罗马法的复兴 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民主化。
现代民主的三次浪潮
古代东方专制制度
古代东方专制制度考之历史,对于“东方专制主义”这个概念其实也是体现了从建立到演变再到最终定型的过程。
东方专制主义概念源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中经中世纪西欧学者的注释补充,到近代又有法、德、英国学者和思想家加以系统论述(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进入当代,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集前辈之大成,细致系统地发展成为了一个完整和复杂的历史理论概念。
在这个概念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内涵从专制到专制主义,其外延东方或亚细亚所包括的地理范围也逐渐扩展。
虽然不同时代的欧洲学者、思想家对东方专制主义概念的阐述颇多歧义,他们的出发点和角度也不尽相同,但各个时代许多的学者和思想家特别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都接受和采用这一名词或概念,并加以发挥,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使之逐步系统化、完整化。
所以, 东方专制主义概念可以说是在欧洲思想界一脉相承,到近代则成为西欧思想界的一种传统观念,这在实际上代表着欧洲学者和思想家对东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乃至社会和经济制度的思想观点。
可以说,东方专制主义概念在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思想影响。
同时不应否认, 欧洲各个时代的学者和思想家,特别是近代思想家学识广博,思想进步,目光敏锐,他们从西方的角度和以欧洲人的眼光看待东方国家的社会史, 又根据欧洲社会历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较容易观察和发现东方国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有别于西方社会制度的性质特征,提出一些新颖和独特的见解。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有部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而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就泼脏水连孩子一起泼掉,那实在是比窦娥还冤。
况且,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他可不是站在“欧洲中心论”的立场上, 而是以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来审视东方社会。
他认为东方专制主义政治的起因并非在于东方人天生缺乏自由的本性, 而是在于历史演进的道路和文明起源的独特方式。
文明本不存在所谓优劣问题, 所谓西方人优于东方人的说法, 正好是近代殖民-主义的理论前提。
2020 行政组织学 记分作业二2020 行政组织学复习资料
记分作业二一、单选题1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提出中国官僚制成为一种早熟的组织形态的原因就是( )•A)中国古代人最聪明•B)中国古代的王权专制•C)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达•D)中国古代的“治水社会”的需要参考答案: D2 1961年,( )出版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系统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A)里格斯•B)高斯•C)伯恩斯•D)伍德沃德参考答案: A3 ( )就是指必须善于任用各种各样的人才,尽可能把她们安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A)适才适用原则•B)选贤任能原则•C)合理流动原则•D)竞争激励原则参考答案: A4“决策”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大学》•B)《孟子》•C)《韩非子》•D)《论语》参考答案: C5 西蒙曾指出:管理就就是决策,组织管理的过程就就是决策过程。
这句话体现了决策的( )特征。
•A)目标性•B)选择性•C)预测性•D)普遍性参考答案: D6沙因认为,( )只就是组织文化的显露与表面层次,而不就是文化的基核。
•A)基本假设•B)人造的象征物•C)价值观•D)思维模式参考答案: B7行政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主要就是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或调整改变行政组织系统( )来实现的。
•A)行政效率•B)效率指标•C)运作流程•D)内部构成方式参考答案: D8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与要求、树立典型、培训教育等具体做法属于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 )途径。
•A)选择标准•B)提炼定格•C)巩固落实•D)强化认同参考答案: D9( )认为组织文化与个人的内心变化就是相关的,并把这一方面称为组织文化的心理内容或心理学渊源。
•A)沙因•B)路易斯•C)威廉·大内•D)鲍曼参考答案: B10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行政思想中的( )。
•A)民本思想•B)德治思想•C)法治思想•D)修身意识参考答案: A二、多选题11西方国家行政组织职能的重构体现为以下哪几个层面?•A)职能范围•B)职能结构•C)职能重心•D)职能实现方式•E)职能机构参考答案: A B D12随着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行政机构又开始通过“策略性后退”,建立“小而有效”的政府模式,将职能转移给市场与市民社会。
在历史研究中超越“东方主义”-模板
在历史研究中超越“东方主义”【提要】“东方主义”或“欧洲中心论”作为“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在历史研究领域影响甚深。
本文从探讨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一书着手,分析东方主义者的理论和方法困境。
笔者认为,魏特夫的浓厚东方主义情结、“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宏大叙事的理论模式以及静止、片面的眼光使其研究结论难以成立。
要克服“东方主义”,就应当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东方主义”,推动历史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东方主义魏特夫超越大概在美国学者中,像魏特夫这样引起国内外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强烈关注的并不多见。
他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提出的“治水社会”的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促使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其本人及其着作展开了多层面的探讨和研究,他们对该书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拟从探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着手,分析以魏特夫为代表的东方主义者的理论和方法困境,并对史学界目前比较关注的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超越“欧洲中心论”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同行。
一、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命题涉及的问题在美国研究东方学的学者中,魏特夫确实独特,倾其一生研究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历史。
他毕生最重要的着作当属1957年在美国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
综观全书,大体说来,魏特夫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提出了“治水一专制主义社会”理论分析范式,构建了宏大的分析框架。
据此,他把世界分为“治水社会”和“非治水社会”,这是该书的核心理论和灵魂。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纵贯全书的核心概念和主题——“东方专制主义”。
第二,他根据自己对东方社会历史特点的认识,把“东方社会”、“治水社会”、“农业管理者社会”、“亚细亚社会”、“亚细亚式的经济制度”等混同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并把它和“官僚机构”和“东方专制主义”紧密在一起,对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作出了新的解释。
第三,他从宏观世界史的角度,通过东西方社会比较,对东方社会的结构、东方国家的起源、东方社会发展的动力、东方社会的“停滞性质”、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行政组织学
一、单选题1(3分)发展,对于政府组织来说就意味着承担各种职能的公共行政组织首先处于( )状态。
A)经常变革B)求新求异C)条块分明D)整体协调收起解析解析:无2(3分)行政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或调整改变行政组织系统()来实现的。
A)行政效率B)效率指标C)运作流程D)内部构成方式收起解析解析:无3(3分)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棱柱型行政组织模式是()。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收起解析解析:无4(3分)()学习是行政组织发展的首要需求和关键途径。
A)行政组织B)行政人C)行政领导D)社会收起解析解析:无5(3分)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组织学产诞生地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收起解析解析:无6(3分)()认为政治与行政不仅要区分开,而且也可以实现和谐。
A)威尔逊B)古德诺C)泰勒D)法约尔收起解析解析:无7(3分)泰勒认为,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来一个彻底变革。
A)相互关系B)精神上和思想上C)工作流程D)能力收起解析解析:无8(3分)最早提出“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的是()。
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新公共管理理论D)新公共行政理论收起解析解析:无9(3分)以下作品哪部是泰勒所著?A)《计件工资制》B)《法哲学原理》C)《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D)《管理的一般原理》收起解析解析:无10(3分)以下属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时期的行政学家是()。
A)古德诺B)奥斯本C)弗雷德里克森D)法默尔收起解析解析:无二、多选题11(3分)下面属于行政组织激励的必要性的有()有利于调动行政官员的工作积极性B)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的要求C)可以直接实现组织目标D)行政组织激励是增强行政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重要途径E)有助于解决组织成员的需求满足B D收起解析解析:无12(3分)马斯洛关于需求层次论述中,属于基本需求的有()A)生理需求B)安全需求C)归属和爱的需求D)自尊需求E)自我实现的需求D E收起解析解析:无13(3分)公平理论中,对比对象是指员工往往会选择多个参照对象,可以是以下哪几种类型()A)自我-他人型,员工对自己和他人的职位和精神状态进行比较B)自我—内部型,员工在当前组织内部不同职位上的经验C)自我—外部型,员工在当前组织外部的职位或情境中的经验D)他人—内部,员工所在组织内部的其他个人或群体他人—外部型,员工所在组织内外部的其他个人或群体C D E收起解析解析:无14(3分)按照行政组织法律规范,物质性的激励主要是()A)工资B)奖金C)津贴D)福利E)榜样激励D收起解析解析:无15(3分)以下做法可以规范与制约第二财政的是()A)控制收入来源,规划收入总量B)严格管理好预算外支出C)克服失控状态,杜绝相关不规范政府行为D)加强人大监督,提倡司法监督E)杜绝第二财政产生的根源D收起解析解析:无16(3分)以下属于“Y”理论的观点的是()A)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其实与游戏或休息一样是很自然的,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B)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报酬,例如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直接产物。
国内外学者关于_亚细亚生产方式_理论研究观点综述_二_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二)季正矩 (五)苏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的争论 1927年上半年,中国大革命走向失败,共产国际内部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展开了激烈争论。
斯大林认为,中国正经历着既反对封建残余又反对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和内容。
反对派托洛茨基等人认为,在中国,封建残余不是没有就是微乎其微,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主要任务是反对资本主义。
于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被重新提出。
1927年12月2—19日,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联共(布)中央委员、共产国际主席团委员罗明纳兹在大会上作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报告提出,中国农村现存的那种社会关系为封建主义,但这种社会关系与中世纪欧洲的很少有共同之点。
最恰当不过的是把中国这种独特的封建主义称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的马扎亚尔在制定中国共产党土地关系问题的决议时,明确阐述了中国社会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认为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农村经济呈特殊的状态,整顿水利和人工灌溉十分重要,农耕必须耗费多量的徒手劳动。
如此的农业生产方法,再加上商业重利资本的早期发展,防御游牧民族侵犯及水灾的巨大工程,应付天灾又须有种种救济组织,对于游牧民族的侵扰和征服,这些情况综合起来,便造成中国亚细亚生产方式制度。
1928年9月1日,共产国际六大通过的《共产国际纲领》中的《争取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和革命的主要类型》一节中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印度等)以及一些独立国家(阿根廷、巴西等),其中有些国家工业还不发达,另外一些国家则工业相当发达,但大部分都缺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中世纪的封建关系或‘亚细亚生产方式’还在经济政治上层建筑中占着优势。
”在共产国际六大第31次会议上,中共代表瞿秋白作了《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的总结报告》,其中虽然承认中国存在过“亚细亚生产方式”,但中国正在进行的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斗争证明,“在中国,旧式的亚细亚国家,即由集权政府、君主、皇帝统治的国家已经改变了。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资料]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封建制度在西欧大约经历了1300—1400年,在我国则有2300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中,领主所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各个封建领主再逐级分封给各级领主。
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
各级领主的领地可世代相传但不能自由买卖。
各级领主把自己的土地分出一部分作为份地给农奴,其余就是自己的保有地,农奴在份地上耕种以维持生存,但必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保有地,所以劳役地租是领主占有制主要的剥削形式。
由于土地不能买卖,领主和农奴的身份永远也不会改变。
东方封建制国家譬如中国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这种土地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土地买卖就已经十分流行了,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购买而不是封授,地主把土地出租给无地的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以维持生存和享受生活。
由于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生活极为艰难,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仅勉强维持温饱,遇到天灾或战乱就难以生存,他们一旦破产就会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雇农。
当然,如果地主对土地经营不善,破产了也会失去土地成为穷人。
在地主占有制下,封建国家主要是以收取实物地租(也包括赋税、徭役等)的方式进行剥削。
由于东西方封建国家占有土地的形式不同,从而决定了在国家结构形式、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教关系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1.国家结构形式西方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封建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制。
在西方国家,各级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行使几乎全部的国家权力,如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铸币权等,封建割据势力十分强大。
以王室为代表的中央政权十分虚弱,不能对各个封建领地进行干预,因此西欧各国实际上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封建领地所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而已。
中国的情况正相反。
中国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以地主占有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是不固定的,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类似西方领主那样的政治特权。
东方专制主义
在社会科学著作中,经常可以碰到“东方专制主义”(或曰“东方专制制度”)这个名词。
尽管迄今“东方专制主义”一词仍然没有为大家所公认的确切含义①,但大多数使用这一名词的人,是把“专制制度”与“东方”这样一种地理概念联系在一起②。
自从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以来,大多数主张存在特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人,都强调“东方”国家政体的普遍专制性质③。
“专制制度”是否与“东方”结有不解之缘?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据M·萨维尔的研究,“东方专制主义”这个名词最早是在1758年出现于爱尔维修的著作《精神论》中,但是流行起来是在1761年布朗热的《东方专制主义起源之研究》一书出版之后④。
“东方专制主义”这一名词在18世纪的法国出现和流行,只是法国大革命前夜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它是一些思想家借助于外国的某些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政见的产物,并不是对东方各国的历史,其中包括东方各国古代的历史,进行过科学研究的结果⑤。
对于东方古代历史的科学研究开始于埃及学和亚述学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也就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
尽管“东方”、“西方”这样的概念在各种政治倾向和学术流派的著作中用得极其广泛,但是我们认为,把地域概念和一定的政权硬性地连在一起是不科学的。
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千差万别,无不具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归根结蒂,都是遵循着统一的规律即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所制约。
作为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必然产物的国家,总是与私有制、阶级对立、阶级剥削一定程度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总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这就决定了世界各国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所采取的政权形式常有相似之处。
但是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相同——按主要的条件说相同——的经济基础,仍然可以由无数不同的经验上所与的事情,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由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形和等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