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详细版

合集下载

矿山安全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

矿山安全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引言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而行为又受心理所支配。

我们在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时,必须重视矿工的心理因素。

本文试从认知、情绪与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引发事故的矿工心理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对矿工的行为加以预见、影响和控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矿工安全生产的认知因素分析1.1矿工认知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记忆、分析、综合,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

其中,感知的准确与注意的集中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研究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

同时,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

因此,井下矿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准确获取和识别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1.2矿工不安全认知的成因作业环境恶劣:在井下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等工作,设备来往频繁,管线设置多同时,井下的黑暗和单一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不适和错觉;长时的噪声能使人神经系统疲劳,反应能力2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循环作业,井下是24h;不适宜的工作环境,极易发生误动作。

劳动时间长:降低必然使一部分人员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活动,导致矿工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感官不灵,反应迟钝,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

据有关资料分析,一昼夜点之间。

这与24点之间和晚上22一内,有两个事故高峰时间段,即凌晨3一6由于井下工人还没有完全脱离笨重的体:人体昼夜变化规律完全符合。

劳动强度大力劳动,高强度的井下作业极易使人身体疲劳,对简单信号或警示标志的反应时间延长,造成操作不及时引发事故。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业行业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矿业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危险,不仅需要确保生产的安全性,还需要关注矿工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的角度探讨矿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 矿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矿工的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经常面临着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长期处于高压、高风险的环境中,矿工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而矿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

首先,心理健康是矿工工作效率的关键。

心理健康的矿工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相比之下,心理健康问题的矿工可能缺乏工作动力,情绪波动大,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发生工作事故。

其次,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矿工对工作环境和风险的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投机心理,忽视安全生产规定,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概率。

因此,关注矿工的心理健康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2. 矿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矿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工作环境的压力是主要因素之一。

矿工面对的是危险和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需要高度的警觉和应对能力。

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和不明确的工作目标可能导致矿工产生心理焦虑和压力。

其次,工作强度和节奏的不平衡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矿工的工作要求高强度的体力和心理能力,而长时间重复的危险工作容易使矿工感到枯燥和厌倦,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此外,对于矿工而言,工作家庭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工作环境中,矿工可能面临着孤独、思乡和家庭责任的问题。

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会影响矿工的心理健康。

3. 改善矿工心理健康的措施为了保障矿工的心理健康,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以下措施可以采取: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矿业企业可以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辅导活动,帮助矿工应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困扰。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三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三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涉及到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和安全生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煤矿工人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首先,煤矿工作环境复杂、危险,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常常导致工人体力和精神消耗过大,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煤矿工人的工作压力也较大。

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工人需要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任务,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要求给工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再者,煤矿工人的工资待遇也不尽人意,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也会增加工人的心理负担。

二、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压力给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工人的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人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人的工作质量下降,影响安全生产。

其次,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下工作也容易导致工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加工人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因此,关注和维护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三、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的核心任务。

首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设备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为工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平台。

同时,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紧急事态处理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安全监管。

政府和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制度,确保煤矿工人的安全权益。

再者,要重视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工人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工作热情。

煤矿安全生产中矿工的心理和激励

煤矿安全生产中矿工的心理和激励

煤矿安全生产中矿工的心理和激励1矿工在安全工作中的心理分析1.1情绪低落的几种原因(1)家庭因素。

一家人在生活中少不了有争吵闹别扭的时候,特别是夫妻之间,吵架伴嘴时常发生,可有的男同志往往吵了架以后,心里不痛快,带着情绪就下了井。

(2)外界条件造成的客观因素。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有不顺心的事,诸如亲人病亡、重病等,也会造成矿工井下工作情绪低落。

(3)工友之间的因素。

有时候工友之间吵嘴生气也会影响井下工作,也会造成情绪低落。

如某矿1972年7月发生的一起死亡事故,就是因为二名矿工编在一个回柱组,不知何故二人发生了口角,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最后二人便各干各的。

这样是违范作业规定的,再加上情绪不好,其中一位工人在冒顶的情况下心慌意乱,来不及躲避,结果惨遭不幸。

(4)队干和班长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因素。

有些队干、班长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口出秽言秽语,伤害了矿工的自尊心,也会造成矿工心情不好。

1.2情绪高涨的原因情绪高涨的原因很多。

大凡矿工遇到了高兴的事,心情特别兴奋,就想早点上井。

因此,当矿工情绪高涨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自我克制,牢牢记住“安全第一。

永远第一”这句话。

队干和班长要正确引导矿工稳定情绪,在班前会上“察言观色”或个别谈话嘱咐其注意安全。

2对职工的心理激励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激励是管理上一个异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激励可以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心理激励应该强调情商与智商的统一;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统一;环境商数、团队商数和个人商数的统一。

其根本就是培育职工博大的胸怀、崇高境界和培育企业的浩然正气,超越安全抓安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2.1形成三个层次(1)工作氛围层。

强调要造就矿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公开、公正、公平的良好风气或者是职工的思维局限于你长我短等纠缠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就不会安心于安全生产,抓安全也只能在乱的思维环境中抓,安全可靠性就会大幅度降低,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进一步培育企业良好风气、浩然正气,提高环境商数是搞好安全的大思维环境基础。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紧密相连,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煤矿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压力的高强度,煤矿工人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沮丧等,这些问题有时会对工人的工作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工作安全产生潜在的危险。

首先,煤矿工人常常处于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煤矿工人需要在矿井中长时间工作,并且要面对爆炸、坍塌、透水等各种突发状况的风险。

这些风险使得他们在工作时时刻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这种长期的高风险工作环境会对煤矿工人的心理产生压力,使得他们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

其次,煤矿工人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生命安全的考验,这给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无疑给煤矿工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一方面,工人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感到担心和恐惧,这会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当他们目睹或亲身经历事故后,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和恐慌情绪,对工作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煤矿工人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长时间的工作强度,这会给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困扰。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高强度的工作往往会导致工人体力透支和精神疲劳,使得他们无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压力会相互作用,使得工人容易产生抑郁、疲倦、不耐烦等情绪,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煤矿工人管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首先,要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通过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帮助工人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存在,并且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同时,煤矿企业可以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工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倾诉的渠道。

其次,要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安全教育和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工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意识,更可以增强他们在危险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模本

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模本

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1.“三违”人员的心理分析“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依据煤矿安全工作的实际阅历以及安全心理分析和讨论,“三违”人员的心理状态极易导致违章行为,是造成煤矿事故的重要隐患。

(1)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产生的缘由是错误的阅历主义和小概率大事的误导,多数表现为“明知故犯”。

(2)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削减人力劳动,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懒散行为的心理依据。

(3)麻痹心理。

麻痹心理在行为上多表现为马马虎虎,操作时缺乏仔细精神,明知安全工作重要,但在心理上缺乏应有的警惕性。

(4)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允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逆反心理受奇怪心、好胜心、思想偏见、虚荣心、对抗心情等心理活动的驱使。

(5)逞能心理。

逞能心理是争强好胜心理和炫耀心理的混合表现。

在逞能心理的支配下,一些职工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往往会头脑发热,干出冒险甚至愚蠢的事情来。

(6)凑趣心理。

凑趣心理是社会群体成员人际关系融洽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

一些安全意识不强、安全阅历不足的职工凑在一起相互取笑,甚至在工作时存在打闹玩耍、乱掷东西、相互设赌、鼓舞冒险违章等行为,经常成为引发事故的隐患。

(7)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的表现特征是:好胜心强,处处逞能;爱打赌,不计后果;曾有过违章行为而未酿成事故的经受;为争取时间和抢施工进度,对安全生产置若罔闻。

(8)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在知觉、推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成员大多数全都的现象。

(9)无所谓心理。

无所谓心理常表现为遵章或违章时心不在焉、满不在乎,在行为上常表现为频繁违章。

(10)奇怪心理。

奇怪心是人体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

有的人违章,就是奇怪心所致。

.(11)厌倦心理。

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

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

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摘要: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从安全的内在本质与一般规律,可以知道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安全工程。

据统计,全国工伤事故最多的是煤炭工业,煤炭工业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致因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而煤矿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根源,所以提高职工的安全心理素质是尤为重要的。

更进一步讲,我们不应该把煤矿系统安全仅仅局限于依附在某种生产准也技术理论的应用层次,而是从思维方式和认识的源头解决对安全的认识所以,研究矿工的安全心理素质,寻找出一套强化心理素质的方法,防止和减少事故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情绪 挫折 侥幸 麻痹 对策1、引发事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分析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的最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六个大方面,即情绪不稳、心理挫折、生活事件、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生理心理疲劳。

它们是导致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与引发事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1.1情绪不稳与事故的关系从引发事故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情绪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三种状态。

积极型情绪,表现为欢快、激动,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在工作上出现轻浮、散漫。

中间型情绪就是情绪稳定,它不易受外界刺激而波动。

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情绪变化不显著,能保持平静、正常,所以,不易出事故。

这是安全生产所要求的。

消极型情绪,当受外部刺激时,表现为忧郁、恐惧、压抑,打乱正常的动作。

因此,积极型情绪和消极型情绪就是情绪不稳的两极状态。

即大喜过度、悲愤交集、怨恨交加、大起大落、心不在焉、魂不守舍、郁郁寡欢、千悉百结等等。

例如:某矿近几年三十多起工伤事故中没有一起是自然事故,完全是责任事故,经事故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如没有分得住房,先进没评上,对奖金分配有意见,引起了不满情绪而导致事故的占20%。

第二,因家庭夫妻关系不和,与邻里之间闹纠纷,生活有困难等原因产生消极情绪而造成的事故占18%。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范文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范文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范文一、引言矿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矿工是矿业生产的主力军。

然而,矿工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危险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矿工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本文将探讨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矿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自身认知、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保持良好状态的能力。

对于矿工来说,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个人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安全和生命安全。

1. 心理健康与事故率心理健康状态不良的矿工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不稳定等情绪,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注力,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反之,心理健康良好的矿工在工作中更能保持冷静和专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矿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工作动力。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矿工更容易对工作产生兴趣和热情,更有动力去从事艰苦的矿业工作。

相反,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矿工对工作的投入和责任感会降低,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心理健康与团队合作心理健康良好的矿工更能够积极融入团队,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团队合作对于矿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无障碍、信任和合作才能真正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三、矿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尽管心理健康对于矿工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矿工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矿业工作常常需要进行艰苦的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

矿工要应对高温、高压、高湿、高噪音等恶劣工作环境,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矿业工作常常存在爆炸、坍塌、有毒气体泄漏等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矿工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工作环境中的突发状况作出正确反应,心理压力很大。

3. 缺乏个人发展空间矿工大多数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工作,缺乏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这使得矿工感到对工作的不满和不安全感,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三篇)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三篇)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煤矿的井下开采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

长期以来,多数煤炭矿区的现场作业条件较差,井下工作面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

即使在井上矿区和生活区,也多是条件简陋,投入不足。

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会对矿工、家属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有80%以上的矿区TSP(总悬浮颗粒物)超标,35%的矿区大气SO2超标。

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如果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矿工容易因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心理负担增加,进而导致对所处环境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

同时,这样的环境还会对人产生不良的感官刺激,造成对心理潜在的危害,出现焦虑、压抑、心理失衡,日积月累,形成心理疾病。

根据国家煤炭环境监测总站对山东、河南等省矿区职工的调查,矿工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状况不满意的占62%。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环境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会使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轻者生产效率降低,重者造成生产事故,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些惨痛的教训在矿区屡见不鲜。

良好的心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对工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人类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自己生存环境的质量,生活在矿区的广大矿工及家属也开始关心自己的生产及生活环境了。

例如,某矿务局由于原煤的开采,地下水流失,很多矿区存在生活用水不足,发生水慌。

而当矿务局请来科研部门,通过设计、现场施工,在矿区建成水处理厂,将矿井水进行处理,变成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时,很多矿工及家属却宁可舍近求远,到远处去取水,也不喝经过处理的这种水。

他们认为这是从矿井下抽上来的水,不干净,喝了容易得病,其对环境污染的恐惧心理可见一斑。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分析,心境与人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好的心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反之则令人抑郁寡欢。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范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范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范文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引言】煤矿工人承担着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煤矿工人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出发,探讨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

【正文】一、煤矿工人心理压力的来源1. 高风险工作环境:煤矿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工人面临着火灾、瓦斯爆炸、矿井坍塌等多种安全风险。

这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会给工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时刻感受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2. 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煤矿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高度的集中力,工人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和勤奋工作,这给工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3. 经济压力:煤矿工人多为农村劳动者,他们离家远,在城市煤矿工作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并支持家庭和子女的生活费用。

然而,由于工资水平不高,他们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

二、煤矿工人心理压力的影响1. 安全意识淡薄:由于长期面临安全风险,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容易出现淡化,他们可能会忽视一些潜在的危险,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情绪波动:工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时而情绪低落、焦虑,时而情绪激动、易怒。

这种情绪波动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3. 工作态度的转变: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煤矿工人可能会逐渐产生怠工情绪或者麻痹态度,对工作不再积极主动,这会对安全生产造成隐患。

三、提高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的措施1. 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紧急逃生知识等,使工人能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定期心理辅导:组织定期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工人释放压力,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倾听、引导等方式,帮助工人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3. 提供多元化的福利: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如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助等,减轻工人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模版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模版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模版在煤矿行业中,工人的心理状态和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而安全生产模版则是保障工人的安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围绕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和安全生产模版展开探讨。

一、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煤矿工人面临着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工人的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煤矿工人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和紧张:由于煤矿工作的重大危险性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人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紧张感,这种焦虑和紧张感可能会干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2.恐惧:煤矿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工人时刻都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这种恐惧感常常困扰着工人,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信心和勇气。

3.疲劳和厌倦: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要求工人进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枯燥重复的操作,这种疲劳和厌倦感会使工人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工作中出现事故的概率。

4.缺乏归属感:煤矿工人在工作中经常要与同事和上级密切合作,然而由于工作密集和高压的特点,工人常常缺乏机会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缺乏对工作的归属感。

二、提高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为了提高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心理辅导和培训:煤矿企业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工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危险情境。

2.改善工作环境:改善煤矿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改善设施、提供良好的休息区域和保证合理的工作强度,减轻工人的工作压力。

3.加强交流与沟通:煤矿企业应加强与工人的交流与沟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从而增强工人的归属感和安全意识。

4.鼓励参与决策和奖励激励:煤矿企业可以鼓励工人参与决策和提出建议,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同时,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工人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人的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人的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人的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论文第一篇:人的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论文人的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心理学全面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本文从人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变化,人的个性和安全管理中的亲情管理方面分析人的心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揭示了运用安全心理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心理特征心理变化不安全行为亲情管理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而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

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与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

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

矿工需有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2篇)

矿工需有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2篇)

矿工需有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对200多个基层班组调查,总结安全心理素质包含知觉运用、动机激励、个性培养和心理培训四方面的内容。

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在调查时发现,超过90%的矿工喜欢接受视角效应,即采取强度性、对比性、协同性,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感观刺激。

运用强度性,增强刺激感。

在井下安全管理中,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特征,多搞一些安全标志,搞一些相对强度如静与动、白与黑等,提示矿工们注意,增强知觉效果,能够极大限度地引起矿工的注意和警觉。

运用对比性,增强印象感。

在管理中要自觉地运用不同事物的对比,以增强人的知觉印象。

不同的颜色对比、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安全知觉印象,达到观察安全隐患的能力。

运用协同性,增强有效感。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的东西只能记住15%,而看的东西则可以记住25%。

所以,搞安全教育应做到形式多样化,达到耳听、眼看、手到,特别是对新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的掌握,要进行必要的试操作以及岗前培训。

安全行为中的动机激励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通过预测矿工的动机来培养提高矿工安全动机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强化目标的吸引力。

在实际工作中,重庆石壕煤矿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整顿、无事故季、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按工种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如对机械工种类开展安全运转1000天,对个人提出安全标兵、十佳安全能手、安全红旗手等等,在矿工中影响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的目标一定要有强度,对员工要产生吸引力,使人产生积极、强烈的反应和情感。

二是增强安全动机的外界压力。

开展安全家庭、安全帮教活动,家属对矿工要做到敲安全钟、吹安全风、亲友提安全希望等,对矿工安全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效应。

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培养在安全管理上应发挥人的个性,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根据矿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矿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性格的作用,做好各项工作。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矿工工作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是密切相关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工作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讨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矿工心理健康的建议。

首先,矿工的工作环境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工作中的任何一丝轻视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对矿工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下的工作,容易导致矿工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

矿工还面临着长期离家在外的工作状态,与家人的联系有限,这也增加了矿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其次,矿工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

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矿工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失误等,从而增加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矿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危险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护矿工心理健康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改善矿工心理健康呢?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矿工在入职前应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同时,企业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师,帮助矿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其次,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风险。

企业应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设施和安全装备,减少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同时,加强工作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减少由于工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此外,鼓励矿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以缓解工作压力和解放心情。

企业可以组织健康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

企业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矿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并鼓励矿工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及时处理心理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保障矿工心理健康,才能提高工作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矿工心理卫生与煤矿安全生产_尹贻勤

矿工心理卫生与煤矿安全生产_尹贻勤

#安全管理#中国煤炭工业环保安全培训中心 尹贻勤矿工心理卫生与煤矿安全生产摘 要 通过对煤矿事故致因的心理因素分析,探讨了矿工的心理卫生问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煤矿事故致因 矿工心理卫生实现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天字号0工程。

由于煤矿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矿井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不良环境因素和灾害性因素,这些因素严重地威胁着矿工的劳动安全和身心健康,并使他们产生许多特殊的心理卫生问题(异常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卫生问题又会反过来成为煤矿事故致因中的心理因素,影响着安全生产的实现。

据多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引起煤矿事故的人与物两大因素中,人的因素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达到80%~90%。

这里,/人的因素0主要是指人的各种不安全行为,而行为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则多是一些异常的心理因素。

可以说,矿工的心理卫生与煤矿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1 煤矿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矿工心理的影响我国现有煤矿职工已达约70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职业群体,他们常年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生产作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我国煤矿96%是地下开采,受自然条件所限,作业环境狭窄、黑暗、高温、高湿,又存在较多的污染性因素(如强噪声、粉尘、有害有毒气体等)和危险性因素(如5大自然灾害、机械伤害等)。

矿工常年工作在这样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而且劳动强度比较大,再加上受社会偏见所致的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比一般社会群体的人们所受的心理压力要大得多,这必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工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心理障碍和神经症等)显著高于其他一般人群,如忧郁、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等,还有很多一时性的心理反常状态,如感知及记忆与思维判断障碍、情绪低落和过度高涨、过度紧张以及故意违章冒险心理、侥幸心理和迷信心理等。

浅谈矿工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

浅谈矿工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
2 . 2 客 观 因 素
2 . 2 . 1 矿工 自身素 质对安全心理状态的影响 矿工 自身素质可以划分 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大类 。 身体素质 包括人的体质 、 体力和精力 ; 心理 素质包括智 能素质 ( 知识 : 智力 、 技能 与才能等1 、 品德素质( 政治品质 、 思想 品质、 创新意识 、 道德品质与其他 个性 品质等) 、 文化 素质f 文化 的广度与深度 以及工 作生活 的经 验等) 、
【 摘 要】 煤矿 工人 井下作业 , 时刻 面临水 、 火、 瓦斯、 煤尘、 顶板 等 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地层 深处艰苦 、 枯燥 、 单调的环境下开采作业 , 加之 劳 动强度 大, 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矿工面临着超 常的心理压力 负担。在煤矿 安全生产中, 安全事故的发生是 由人的行 为引起 的. 而行为 又是 由人
2 导致矿工心理失调 的主要原因
2 . 1 主观 因黍
2 . 1 . 1 心 理 机 能 失 调
情绪不稳 , 从引发事故的角度分析 . 可 以把情绪分 为激进 型 、 中间 型、 消极 型三种状态 激进型情绪易受外界刺激 的影响 : 中间型情 绪受 到外界刺激时 . 变化不显著 , 能保 持平静 、 正常 , 一般不易 出现事故 ; 消 极型情绪受外部刺激时 , 表现为忧郁 、 恐惧 、 压抑 , 正 常的动作 被打乱。 因此 . 激进型情绪和消极 型情 绪就是情绪不稳 的两种状态 . 很容 易导 致事故 的发生 而是 心理疲劳 心理疲 劳是人体一种复杂的暂时性心
1 矿工心理 因素的分析
1 . 1 矿工对安全的需求 在行为科学需 要理论 中说 明人 总是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后 . 才会谋 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煤矿一线采掘 工人大部分来 自贫 困地 区 . 对基 本 生活 的保 障因素要 求较多 . 大 多数 经济负担重 , 有 的来矿上干活 主要 目的是尽快脱贫 . 挣钱 意识强 , 物 质需 要多 . 高层 次的追求少 . 而井 下 特殊 的作业 环境 使矿工对安全 的需求表现十分强 烈 井下劳动 空间 窄, 地质状况 复杂 , 水、 火、 煤尘 、 瓦斯 、 地区等灾 害多 , 矿井老化 , 工作 面较远 , 工作 时间长 , 生产机械 等重 . 劳动强度 大 , 使得影 响心理 行为 过程 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不 良因素无所不在 . 导致矿 工对安 全的需求表 现 比其他行业更加强烈 1 . 2 工作 中的“ 逃避现象” 煤矿工 资收入一般 以计件 分配 . 为 了多增 加收入 . 矿 工中普 遍存 在赶任务多挣钱 的倾 向 同时 由于井下作业环境 较差 . 矿工在井下工 作 时又都想提前上井 这种潜意识 . 在转化成 动机后表现为 “ 想避开某 事” . 在 心理学上称 之为“ 逃 避现象 ” . 这种心 理被矿 工团体 因化为

关注矿工心理健康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关注矿工心理健康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关注矿工心理健康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工人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以及煤矿企业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目前仍然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这些人为违章行为,比如瓦斯超限不及时处理、超能力开采等,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多发性特征。

对1980—2000年间发生的1203起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在所有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7.67%,同时,这种不安全行为分布极为分散,遍布生产指挥、一线作业等各环节以及采煤、掘进等各工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关注矿工心理健康,适时引入和运用心理学,培养训练职工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一、煤矿职工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煤矿井下开采工作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煤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井下作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性仍然不可避免。

而由于井下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差别极大,井下煤矿工人长期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下工作,生产方式、运输条件、地理条件、煤层顶板的牢固性以及井下的通风、照明、煤尘、湿度、炮烟、机械声、噪声等都会影响矿工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

据调查,井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显著低于一般人,且在强迫、恐怖、偏执等因素上显著差异于地面作业人员,其中存在心理障碍者约占三成,主要表现为:不愿长期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在工作过程中,靠磨时间应付工作,缺乏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对好学上进、工作有创造性、成绩骄人的同事心存妒忌;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评价下降,丧失工作热情,消极怠工,功利思想严重,想少干活多得利益;自以为是,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冷嘲热讽,贬损周围的人和事;嫌苦怕难,对“三违”现象无动于衷;出了问题迁怒于他人,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无处泄愤时会采取散布谣言等方式诬陷他人;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只自保,不互保、联保的自私行为,甚至会自杀或伤害他人。

1矿工心里品质与煤矿安全生产

1矿工心里品质与煤矿安全生产

第二章人的一般心理现象与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节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征与煤矿安全生产一、生产作业中的主要生理与心理活动在生产劳动中,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

而生产劳动中的操作行为则是一个开放的,即与外界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理心理系统。

这里,生理心理系统是指人体自身是由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这两个子系统所构成的完整系统。

心理系统包括操作者的工作态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感知觉和思维能力、知识水平与经验基础、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的类型等一系列心理因素;生理系统包括操作者的年龄、性别、体力条件、神经系统特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因素。

对一个劳动者而言,这两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如果劳动者生理状态不佳,例如生病、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就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导致兴趣降低、意志减退、注意不易集中等;反之,如果心理状态不佳,则易造成生理系统的紊乱和失调。

因此,生理心理系统的整体状态如何将影响人的操作活动效率和作业的可靠性。

劳动者在操作活动时,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和生理系统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是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个体的操作煤矿安全心理学活动过程本身并不是一个内部闭合的系统,而是一个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式系统。

这里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物理环境与社会组织环境两大部分,其中,自然物理环境是指操作活动中的各种客观条件,如工作空间的大小、机器设备的布局、机器设计和操作工具的合理性、噪音强度、照明与色彩、有害气体或粉尘、温度和湿度等,社会组织环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群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上级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人际关系等。

所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劳动者的生理心理系统的状态,从而最终对操作行为和作业可靠性产生影响。

二、人在作业活动中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人机系统的特定操作过程中,人的信息加工模型如图2-1所示,该模型中的每个框图代表信息加工的一种机能,简称机能模块,带箭头的线则表示信息的流动方向。

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详细版

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527(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引言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而行为又受心理所支配。

我们在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时,必须重视矿工的心理因素。

本文试从认知、情绪与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引发事故的矿工心理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对矿工的行为加以预见、影响和控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 矿工安全生产的认知因素分析1.1 矿工认知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记忆、分析、综合,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

其中,感知的准确与注意的集中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研究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

同时,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

因此,井下矿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准确获取和识别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7053(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矿工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矿工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而行为又是由人的思想来支配的。

在我们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时候,引入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内容,结合事故案例,对矿工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深入分析事故发生时矿工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社会因素,从而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客观事物引起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怎样进行和发展的,人的个性特征是如何形成发展的,人的心理活动同人的社会实践有何关系等等。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科。

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关系,满足需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科学的基础,是管理效能化,政策研究科学化与科学预测现代化的基础。

2 影响矿工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2.1 矿工的需要在行为科学需要理论中,最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图1)。

两个理论都说明,人总是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后,才会谋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1)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大部分来自穷困地区,对基本生活的保健因素要求较多。

大多数经济负担较重,有的来矿上干活的主要目的是尽快脱贫,挣钱意识强,物质需要多,高层次的追求较少。

(2)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使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十分强烈。

井下劳动空间狭窄,地质状况复杂,水、火、煤尘、瓦斯、地压等灾害较多,矿井老化,工作面较远,工作时间长,生产机械笨重,劳动强度大,使得影响心理行为过程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不良因素无所不在,导致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

2.2 优势动机当人们萌发了某种欲望或需求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寻找目标,开始行动,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

一个人的行为均由其全部动机结构中最有力的动机所决定,这种动机就是优势动机。

矿工群体普遍存在以下优势动机:(1)赶任务倾向。

煤矿一般以计件分配,受低层次的保健因素影响,矿工中普遍存在赶任务的倾向。

在阳煤集团的百例死亡事故调查中,因赶任务而工亡的占总数的55%。

(2)强烈的早上井潜意识。

井下作业环境的不安全感,加上不良社会教化作用,使大部分矿工在入矿之初,对自身安全的忧虑就进入潜意识,在转化成动机后表现为“想避开某一事”,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逃避现象”。

这种心理被矿工团体固化为“早上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追求省力减时,求轻避重,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职业的临时思想、侥幸心理。

煤矿开采是一系列放弃环节构成的特殊生产过程。

永远是相对的,放弃才是绝对的。

这种职业特点形成矿工特有的临时心理,长期的井下工作经验与违章并不等于事故的概率因素,助长了侥幸心理。

如果未发生事故,会加强不良心理,形成错误积累,进一步放松警惕,发展为胆子更大,频率更高的违章,最终酿成大事故。

2.3 注意力水平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种。

事故的起因可归结为主观“不注意”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尤其在煤矿井下这种特殊的客观环境下,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

如表1所示。

A类:睡眠、昏厥、无注意可言。

B类:在疲劳、酒醉的情况下下井工作,注意力水平迟钝,易失误。

阳煤集团的百例事故中有22%是在疲劳状态下发生的。

C类:在生理状态正常松驰状态下,注意力水平为被动注意,对事故缺乏预警能力,也会失误。

煤矿工人常常出现的习惯了,见惯了的麻痹心理是典型的被动注意行为。

D类:生理状态良好,活动积极,意识和思维最佳状态,注意力水平最好,信息处理能力强,属主动注意。

E类:因社会生理因素造成情绪激动、精神兴奋或心理压力抑郁,虽然大脑活动能力极高,但注意力过于专注,无暇旁顾,不能进行信息的准确处理,也易出现失误。

在阳煤集团百例事故中此类事故占34%。

2.4 个性特征同注意力水平一样同属心理范畴。

个性心理结构由4个部分组成:一是它的倾向性(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平等);二是能力(是指人们完成各种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三是性格(个性特征的综合表现);四是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

从倾向性看,矿工的兴趣少,抱负水准不高,由于有强烈的物质需要,价值观以经济型为主。

从能力上看,由于缺少培训,与安全相关的操作反应能力和突发应变能力不强。

从阳煤集团的百例调查看,此类事故占40%~51%。

从性格上看,煤矿工人憨厚朴实,不拘小节。

煤矿生产中“愣头青”发生的惨祸比例也很高。

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3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3.1 作业环境人们劳动始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煤炭生产特殊的开采方式和恶劣的作业环境造就了煤矿工人这个特殊的群体。

煤炭生产的第一现场是在井下,表2所示的井下环境与一般劳动环境有很大区别。

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给作业带来的负担和危害,构成了煤矿矿工劳动的特殊性:劳动强度大、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和环境艰苦。

3.2 人机系统在生产活动中,人是劳动的主体,环境是条件,机器则是劳动工具。

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与机器的关系在发生变化。

井下机械系统比较复杂,空间小,设备多且笨重,工作地点变换频繁。

煤矿人机系统的特殊性,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其中劳动强度大,人机匹配不当,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阳煤集团百例调查中,此项占56%。

3.3 家庭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起点,以其中成员间人际关系为纽带,以生育、消费、赡养、教育等为基本社会职能,在一定条件下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所承认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

矿工是社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有以下特点:夫妻两地分居多,农民工的家属一般均留在农村务农,在矿上住单身宿舍;家庭负担重,子女多;年轻人多,处在婚恋期的人多;夫妻感情纠葛、住房、经济等问题突出,易导致影响安全的心理情绪。

3.4 团体控制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社会行为,煤矿事故心理行为酝酿于团体之中。

煤矿区队作为基本团体,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了这个群体的正式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约定俗成的,包括安全意识等非正式规定。

群体在相互作用下,会发生一种类化过程,即由于相互影响模仿,使个体受到暗示,形成一种公认的非正式行为规范,表现为从众行为倾向。

我们要看到大众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容易出现在团体的“压力”下随大流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将使团体安全思想行为失控,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4 相应对策心理学服务于生产劳动。

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组织和生产操作过程的不断合理化。

心理学提供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意志、动机、情感和形成技能等方面的规律性知识,促进劳动者掌握劳动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健全劳动组织、防止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人、机器、环境的关系中,如何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

4.1 应激的作用应激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负担过重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1)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适当的应激对人的发展以及维持人的正常活动是必要的。

适度的安全需要,有利于提高警惕,避免事故。

(2)消极的影响。

长期的超过人的适应的应对能力的应激,可引起生理上的焦虑反应,对工作环境的过于担心,产生“早上井”等潜意识,工作中可能偷工减料,埋下事故隐患。

4.2 缓冲压力(1)可知和可控。

心理学上“可知和可控”的应激事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要低于“不可知和不可控”的应激事件。

对矿工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事故发生的起因,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坏事变好事。

心理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防御机制的启用”。

在众多的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做法叫“转化”,即把坏事变好事。

在对矿工的安全教育中,可以把已发生的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原因,起到警示作用,督促检查自己的行为,以便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4.3 调整知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就是认知治疗。

通过对人们知觉对象各部分强度的调整,训练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变人们对环境刺激的错误认知。

4.4 疏导疏导是疏通思想,诱导人们调整行为方式,避免事故,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疏导符合矿工的潜在需要。

安全需要是矿工的重点需要之一,管理者抓安全教育与矿工的需要是一致的。

在操作中,要尊重矿工的人格特点,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寻找矿工个性特征与安全目标之间的联接点,启发安全需要的原始动机,为安全生产服务。

在需求动机强烈、工作环境恶劣、职工队伍素质较低的煤矿搞好安全教育,疏导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4.5 渗透渗透是思想工作的基本规律,它在煤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全过程渗透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

从新工人入矿就开始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要充分发挥各个团体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凡是有矿工生活工作的地方,就要进行安全教育,实现多领域渗透。

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安全教育形式,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培养职工的劳动兴趣,明确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不安全的危害,并使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

同时,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安全规程,掌握安全规律,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质,努力改变旧的心理定势。

基层党团和工会组织要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掌握事故规律,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