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式键盘实验

合集下载

查询按键加减实验报告(3篇)

查询按键加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按键输入的基本原理。

2. 掌握C语言编程中按键扫描和响应的实现方法。

3. 实现基于按键输入的加减功能,并能够查询结果。

二、实验环境1. 开发工具:Keil uVision52. 实验平台:STM32F103系列单片机开发板3. 外设:按键模块三、实验原理1. 按键扫描原理:通过查询或中断方式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并判断是哪个按键被按下。

2. 单片机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按键的扫描和加减功能的实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连接按键模块到单片机开发板上。

2. 编写按键扫描函数,实现按键的检测和识别。

3. 编写加减功能函数,实现加法和减法运算。

4. 编写主函数,实现按键输入和结果显示。

五、实验代码```cinclude "stm32f10x.h"// 按键定义define KEY_ADD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 GPIO_Pin_0) // PA0define KEY_SUB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 GPIO_Pin_1) // PA1// 全局变量volatile int result = 0;// 按键扫描函数void KeyScan(void) {if (KEY_ADD == 0) {while (KEY_ADD == 0); // 防抖动 result += 1;}if (KEY_SUB == 0) {while (KEY_SUB == 0); // 防抖动 result -= 1;}}// 加减功能函数void AddSub(void) {KeyScan();// 显示结果// ... (此处省略显示代码)}// 主函数int main(void) {// 初始化GPIO// ... (此处省略初始化代码)while (1) {AddSub();}}```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按键输入,可以实现对数字的加减操作,并实时显示结果。

15W4K58S4实验11:中断查询式矩阵键盘

15W4K58S4实验11:中断查询式矩阵键盘

15W4K58S4实验11:中断查询式矩阵键盘
实验笔记11:中断查询式矩阵键盘
使用protues仿真,P0口接键盘,P2口接LED显示。

这里要注意一下,只有在P0口接上拉电阻,接键盘的时候列才能被拉低,换了其它口则行被拉高。

原理是这样的:
P0.0 P0.1 P0.2 P0.3 分别接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P0.4 P0.5 P0.6 P0.7 分别接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每列与双四输入与门 74LS21的一个输入管脚相连。

开始时,行为低电平,列为高电平,当有键按下时,行列导通,列被拉低,从而使与门74LS21输出低电平,产生中断。

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判断是哪行,哪列的键被按下。

方法是:
所有行置高电平,再逐一拉低每一行,查询哪一列被拉低,
例如:如果第二行被拉低,那么可能按下的是5、6、7、8这四个键,那么具体是哪一个键被按下了呢?这就要判断哪一列是低电平,因为按键使行和列导通了,也就是说,行为低电平,与它相通的列也是低电平。

如果此时检测到第一列是低电平,那么被按下的键就判断出来了是第二行,第一列,也就是5。

使用这种方法就实现了只有当有键按下的时候,CPU才去做键盘查询的工作,从而可以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做其它处理工作。

实验效果:。

检索式格式及例子

检索式格式及例子

检索式格式及例子【篇一:检索式格式及例子】几大中文数据库专业检索式举例cnki专业检索式可检索字段:su=主题,ti=篇名,ky=关键词,ab=摘要,ft=全文,au=作者,fi=第一作者,af=作者单位,cv=会议名称,cp=论文集名称, rf=参考文献,rt=更新时间,fu=基金,clc=中图分类号,ib=isbn ,cf=被引频次示例:1)ti= 生态 and ky= 生态文明 and (au % 陈 + 王 ) 可以检索到篇名包括“生态”并且关键词包括“生态文明”并且作者为“陈”姓和“王”姓的所有文章;2)su= 北京 * 奥运 and ft= 环境保护可以检索到主题包括“北京”及“奥运”并且全文中包括“环境保护”的信息;3)su=( 经济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转变 - 泡沫可检索“经济发展”或“可持续发展”有关“转变”的信息,并且可以去除与“泡沫”有关的部分内容。

ti= 精益生产 and su=( 持续改善 + 改善 ) and (au % 陈 + 王 )cnki专业检索式:可检索字段:题名(题名),关键词(关键词),摘要(摘要),全文(全文),作者(作者),第一责任人(第一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来源(来源),主题(主题),基金(基金),引文(参考文献)su=( 心跳骤停 + 心搏骤停 ) and su=( 心肺复苏 + 心肺脑复苏 ) and su=( 溶栓治疗 + 尿激酶 + 链激酶 + 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注:su—限定范围为主题ti—题名ky—关键词ab—摘要ft—全文au—作者fi—第一作者af—作者单位jn—期刊名称rf—参考文献rt—更新时间pt—发表时间ye—期刊年fu—基金clc—中图分类号sn—issncn—cn号cf—被引频次si—sci收录刊ei—ei收录刊hx—核心期刊检索项也可直接使用中文名称,如“刊名=”、“题名=”题名= 保健 # 康复 and (作者=张三 not 机构=兽医)万方数据专业检索式:系统使用的检索语言是cql(common query language),含有空格或其他特殊字符的单个检索词用引号( )括起来布尔运算符用“and or not”检索项可为:title、creator、source、keywords、abstract creator=张三 and keywords=危重*作者=张三 and 论文题名=急性中毒论文标题= 中毒 and 论文标题= 洗胃 and 作者单位= 总医院*维普数据专业检索式:k=临床医学*a=张三(k=(cpr+cpcr)+t=复苏)*r=骤停-k=院前注:k—关键词a—作者f—第一作者s—机构m—题名或关键词j—刊名t—题名c—分类号r—文摘u—任意字段布尔运算符:“*”代表“并且”“+”代表“或者”“-”代表“不包含”【篇二:检索式格式及例子】检索式怎么写举个例子范文一:范文六: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原文:全文主题需要:全、新、准学科:工科概念: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把概念转换为检索词:单片机;数据采集表达式:“单片机”与“数据采集”检索目的:数量(30-50)、年限(1~3年)报刊、学位、专利、会议语种:中文数据库:维普检索途径:题名或关键词检索词:单片机;数据采集论文: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xxx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 64300【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是模拟域与数字域之间必不可少的纽带,它的存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D转换实验报告

AD转换实验报告

8292924809基于单片机的AD转换电路专业:班级:学号:组员: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引言A/D转换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在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A/D转换电路有专用A/D集成电路、单片机ADC模块,前者精度高、电路复杂,后者成本低、设计简单。

基于单片机的A/D转换电路在实际电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的A/D转换过程是通过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4个步骤完成的,这些步骤往往是合并进行的.当A/D转换结束时,ADC输出一个转换结束信号数据。

CPU可由多种方法读取转换结果:a查询方式;b中断方式;c DMA方式。

通道8为A/D转换器,ADC0809是带有8为A/D转换器、8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

它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接口。

ADC0809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出,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

三台输出锁存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一个实际系统中需用传感器把各种物理参数测量出来,并转换为电信号,在经过A/D转换器,传送给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加工后,通过D/A转换器去控制各种参数量。

一、实验方案的选择与分析1.1复位电路方案单片机在开机时都需要复位,以便中央处理器CPU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51的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电平是高电平有效持续时间要有24个时钟周期以上。

本系统中单片机时钟频率为6MHz则复位脉冲至少应为4us.方案一:上电复位电路上电瞬间,RST端的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电容的逐步充电,充电电流减小,RST电位逐渐下降。

键盘练习综合实训标准(软件)

键盘练习综合实训标准(软件)

《键盘练习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一、前言《键盘练习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技能课程。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熟练使用Word,excell,PowerPoint,access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专业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培养了学生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文件编译能力,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键盘练习综合实训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编码:0612294.学时:605.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相应用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office操作技能之后,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培养具备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通用型软件技术人员,适合所有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

同时,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为资料收集整理、办公自动化与数据处理能力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设置根据文秘、网站管理与维护、电子录入等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充分贴近软件行业,密切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设计。

以企业高级办公自动化为背景,组织实训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让学习者在实训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必备知识,增强实训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将素质培养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实训内容的知识点划分为若干子任务,以子任务为基本教学单元,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子任务最终达到实训的目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1)以职业岗位和后续课程需求确定课程目标;首先组建专业必修课、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三方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进行课程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岗位面向;进而确定本课程所组成的具体核心内容有哪些?同时结合行业对岗位任职的具体标准,确定实训的具体目标。

(2)依据职业标准,通过对所服务的后续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身分析,以专业基础课与学习领域课程聚合点构建教学内容;通过对职业标准进行剖析和本实训课程所服务的后续课程本身进行分析,得出后续专业课程负载点与专业基础课程支撑点存在聚合,将这些聚合点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实训任务确定的依据。

查询键盘式课程设计

查询键盘式课程设计

查询键盘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键盘的基本布局,了解每个键位的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常用的快捷键,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键盘进行文字输入,达到每分钟30字以上的打字速度。

2. 学生能运用快捷键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如复制、粘贴、撤销等。

3. 学生能通过键盘操作完成简单的计算机任务,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键盘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他们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运用键盘,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键盘布局与功能键介绍:学习键盘的基本布局,包括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如Ctrl、Alt、Shift等)的位置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认识键盘2. 正确打字姿势与指法训练:教授正确的坐姿、手指位置及击键方法,通过练习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打字姿势与指法3. 文字输入训练:进行文字输入练习,包括字母、数字、汉字输入,提高学生打字速度。

教材章节:第三章 文字输入4. 快捷键操作: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快捷键,如复制、粘贴、撤销等,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

教材章节:第四章 快捷键应用5. 键盘操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键盘完成计算机任务。

教材章节:第五章 键盘操作实践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拓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 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键盘操作技能。

键盘 实验报告

键盘 实验报告

键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键盘引言:键盘是计算机输入设备中最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输入字符、数字、命令等等。

键盘以一定的方式将我们按下的按键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信号,从而实现输入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键盘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1. 了解键盘的工作原理;2. 掌握键盘通信协议;3. 掌握键盘的结构和按键布局;4. 学习键盘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键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扫描矩阵的方式实现的,常见的键盘为4x4矩阵结构,也有其他规格的矩阵结构。

按键的每一个位置都与键盘电路中的一个电气开关相连接,当按下某个按键时,会导电并向计算机发送信号。

键盘通过PS/2或USB 接口与计算机相连,传输按键的信息。

键盘结构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 按键:键盘上的每一个按键代表一个字符、数字、命令或功能等。

按键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字母区、数字区、符号区和功能区。

2. 电路板:键盘的电路板上连接着按键开关,实现按键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

3. 导线和线缆:将电路板与接口连接,传递信号。

4. 接口:键盘通过PS/2或USB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实现信号的传输。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计算机和一台键盘,确保键盘的连接正确。

2. 打开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

3. 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一个文档,用来记录实验结果。

4. 将注意力集中在键盘上,按下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观察文档中的输入情况。

5. 重复步骤4,测试其他按键,记录测试结果。

6. 关闭计算机,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键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扫描矩阵的方式实现的,按键通过电路板中的电气开关与计算机相连,实现键盘输入。

键盘的按键布局通常分为四个区域:字母区、数字区、符号区和功能区。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按键输入是可靠的,按下按键时能够正确输入对应的字符或数字。

键盘的使用方法是简单明了的,只需要按下对应的按键即可完成输入。

实验总结:键盘作为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查询时键盘实验报告

查询时键盘实验报告

查询时键盘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计算机领域,查询是一种常见的操作。

键盘作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设备,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键盘,用户可以输入各种指令和数据,包括查询关键词。

键盘的性能和使用体验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操作效率和舒适度。

为了评估键盘的性能,我们进行了查询时键盘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类型键盘在查询操作中的性能表现,包括击键速度、准确性和舒适度等方面。

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出不同类型键盘的优缺点,为用户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键盘A:机械键盘- 键盘B:薄膜键盘- 键盘C:触摸板2. 实验步骤1. 进行键盘A的实验:由实验者使用键盘A进行10次查询操作(先手工输入一段文字再进行查询),记录每次的击键速度和准确性。

2. 进行键盘B的实验:由实验者使用键盘B进行10次查询操作,并记录数据。

3. 进行键盘C的实验:由实验者使用触摸板进行10次查询操作,并记录数据。

4. 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1. 键盘A的实验结果序号击键速度(字/分钟)准确性(百分比)1 120 95%2 130 92%3 115 98%4 125 94%5 110 96%6 135 90%7 121 96%8 114 95%9 118 93%10 112 97%2. 键盘B的实验结果序号击键速度(字/分钟)准确性(百分比)1 95 92%2 100 89%3 90 96%4 105 93%5 92 95%6 97 91%7 100 93%8 91 92%9 98 90%10 93 94%3. 键盘C的实验结果序号击键速度(字/分钟)准确性(百分比)1 80 88%2 85 83%3 90 86%4 75 81%5 88 84%6 82 87%7 85 82%8 79 85%9 84 83%10 81 86%五、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击键速度方面,机械键盘(键盘A)表现出最高的性能,平均每分钟击键速度为120字。

《电子琴毕业设计》word版

《电子琴毕业设计》word版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设计一个电子琴,要求具有以下功能:(1)利用查询式键盘,数字键1、2、3、4、5、6、7、8作为电子琴按键,按键按下时发出1、2、3、4、5、6、7、1的声音。

(2)利用定时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脉冲,不同频率的脉冲经喇叭驱动电路放大滤波后,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参考资料:【1】《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二版主编李全利高等教育出版社【2】《80C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第一版主编吴金戌,沈庆阳,郭庭吉清华大学出版完成期限:2011-12-07指导教师签名:课程负责人签名:年月日郑州华信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简易电子琴设计姓名:尚玉莎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9电气工程一班学号: 0902120110指导教师:宋东亚成绩: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目录摘要 (4)引言 (4)一方案选取 (5)二原理及结构 (6)2.1设计简单原理介绍 (6)2.2设计结构图 (6)2.3单片机的外部引脚简要说明 (7)三硬件设计 (9)3.1键盘控制模块 (9)四软件设计 (10)4.1软件流程图 (10)五软、硬件调试过程 (11)5.1硬件操作步骤 (11)5.2软件操作步骤 (12)六源程序 (12)6.1源程序 (12)参考文献 (14)附录 (15)总结 (16)摘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很多电子产物,其中电子琴就是其一,本报告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电子琴。

电子琴作为科技与音乐的产物,在信息化与电子化的时代,为音乐的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歌曲的制作,很多都需要电子琴来完成,因此它在现代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

它在现代音乐扮演重要的角色,单片机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灵活的编程实现特性,它已经溶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用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电子琴。

查询式输出实验报告

查询式输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查询式输出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查询式输出的基本操作和实现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的熟练运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查询式输出进行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 创建数据库和表2. 插入数据3. 查询数据4. 结果分析四、实验步骤1. 创建数据库和表首先,在MySQL中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的数据库,并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s”的表,表结构如下:```sqlCREATE DATABASE student;US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s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age INT,gender VARCHAR(10));```2. 插入数据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些数据,如下所示:```sql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gender) VALUES ('张三', 20, '男');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gender) VALUES ('李四', 21, '男');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gender) VALUES ('王五', 22, '女');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gender) VALUES ('赵六', 23, '男');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gender) VALUES ('钱七', 24, '女'); ```3. 查询数据(1)查询所有学生信息```sqlSELECT FROM students;```(2)查询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信息```sql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 20;```(3)查询性别为“女”的学生信息```sql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gender = '女';```(4)查询姓名为“张三”的学生年龄```sqlSELECT age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 = '张三';```4. 结果分析(1)查询所有学生信息,可以看到表中的所有数据。

键盘扫描显示实验报告

键盘扫描显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键盘扫描的基本原理,掌握键盘扫描的方法。

2. 掌握数码管显示的基本原理,实现键盘扫描信息的实时显示。

3. 熟悉8255并行接口芯片在键盘扫描和数码管显示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键盘扫描原理:键盘扫描是指通过硬件电路对键盘按键进行检测,并将按键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行列式键盘,通过扫描键盘的行线和列线,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2. 数码管显示原理:数码管是一种用来显示数字和字符的显示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

本实验采用七段数码管,通过控制各个段(A、B、C、D、E、F、G)的亮灭,显示相应的数字或字符。

3. 8255并行接口芯片:8255是一款通用的并行接口芯片,具有三个8位并行I/O口(PA、PB、PC),可用于键盘扫描和数码管显示的控制。

三、实验设备1. 实验平台:PC机、8255并行接口芯片、行列式键盘、七段数码管、面包板、导线等。

2. 软件环境:汇编语言编程软件、仿真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8255并行接口芯片、行列式键盘、七段数码管连接到实验平台上,按照电路图进行连线。

2. 编写程序:使用汇编语言编写键盘扫描和数码管显示的程序。

(1)初始化8255并行接口芯片:设置PA口为输出端口,PB口为输出端口,PC口为输入端口。

(2)扫描键盘:通过PC口读取键盘的行线状态,判断是否有按键被按下。

若检测到按键被按下,读取对应的列线状态,确定按键的位置。

(3)数码管显示:根据按键的位置,控制数码管的段(A、B、C、D、E、F、G)的亮灭,显示相应的数字。

3. 仿真调试:使用仿真软件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扫描键盘和显示数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实现了键盘扫描和数码管显示的功能。

当按下键盘上的任意按键时,数码管上会显示对应的数字。

2. 分析:(1)键盘扫描部分:通过读取PC口的行线状态,判断是否有按键被按下。

当检测到按键被按下时,读取PB口的列线状态,确定按键的位置。

实验五 键盘扫描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 键盘扫描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键盘扫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键盘扫描的工作原理,掌握键盘扫描的编程实现方法,以及提高对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2、实验开发板一套3、下载线一根4、键盘一个三、实验原理键盘扫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逐行或逐列扫描键盘矩阵,检测按键的按下和释放状态。

常见的键盘扫描方式有行列式扫描和编码式扫描。

在行列式扫描中,将键盘的行线和列线分别连接到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

通过依次将行线设置为低电平,同时读取列线的状态,来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

如果在某一行被设置为低电平时,对应的列线检测到低电平,则表示该行和该列交叉处的按键被按下。

编码式扫描则是利用专门的编码芯片对键盘进行扫描和编码,微控制器只需读取编码芯片输出的按键编码即可确定按键的状态。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实验开发板与计算机通过下载线连接好。

将键盘连接到实验开发板的相应接口。

2、软件编程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如 C 语言和 Keil 开发环境。

定义键盘的行线和列线所对应的端口。

编写扫描函数,实现键盘扫描的逻辑。

在主函数中调用扫描函数,并根据返回的按键值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显示按键字符或执行特定的操作。

3、编译下载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编译,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

将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下载到实验开发板中。

4、实验测试按下键盘上的不同按键,观察实验开发板上的显示或输出结果是否正确。

检查是否能够准确检测到按键的按下和释放,以及是否存在按键抖动等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对键盘的扫描,并能够准确检测到按键的按下。

按下不同的按键时,实验开发板能够正确显示相应的按键字符或执行预定的操作。

2、结果分析对于按键的准确检测,说明编写的扫描函数逻辑正确,能够有效地识别键盘矩阵中的按键状态变化。

在检测到按键按下时,没有出现误判或漏判的情况,表明行线和列线的设置以及读取操作正常。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范文]矩阵键盘实验心得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范文]矩阵键盘实验心得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范文]矩阵键盘实验心得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一、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

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

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

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

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某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某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某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某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某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字符查询实验报告

字符查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字符查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字符查询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3. 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字符查询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 字符查询的基本原理2. 字符查询的算法实现3. 字符查询的性能分析四、实验步骤1. 理解字符查询的基本原理字符查询是指从给定的字符串中查找特定的字符或子串。

在计算机科学中,字符查询广泛应用于文本处理、字符串匹配、搜索引擎等领域。

2. 字符查询的算法实现(1)顺序查找法顺序查找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字符查询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逐个字符地与待查询字符进行比较,直到找到匹配的字符或遍历完整个字符串。

下面是顺序查找法的Python代码实现:```pythondef sequential_search(s, target):for i in range(len(s)):if s[i] == target:return ireturn -1```(2)二分查找法二分查找法适用于有序字符串的字符查询。

其基本思想是将待查询的字符串分为两部分,根据中间字符与待查询字符的大小关系,确定查找的范围,然后再对较小的范围进行查找。

下面是二分查找法的Python代码实现:```pythondef binary_search(s, target):left, right = 0, len(s) - 1while left <= right:mid = (left + right) // 2if s[mid] == target:return midelif s[mid] < target:left = mid + 1else:right = mid - 1return -1```3. 字符查询的性能分析(1)时间复杂度- 顺序查找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字符串的长度。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篇一:单片机按键扫描实验报告键盘扫描一.实验目的(1)掌握矩阵键盘接口电路和键盘扫描编程方法。

(2)掌握按键值处理与显示电路设计。

二.实验任务(1)设计4*4键盘,编写各个键的特征码和对应的键值(0~F);(2)编程扫描按键,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值使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方法1.采用动态显示连线方法:电路由2 片74LS573,1 个六字一体的共阴数码管组成。

由U15 输出段选码,U16 做位选码,与单片机的采用I/O 口连接方式,短路片J22 连接P2.0,J23 连接P2.3,做输出信号锁存。

(实际电路连接是d7-d6-d5-d4-d3-d2-d1-d0?h-c-d-e-g-b-a-f)。

PW12 是电源端。

2.键盘电路连线方法:电路由16 个按键组成,用P1 口扩展4×4 行列式键盘。

J20 是键盘连接端,连接到P1 口。

J21 是行列键盘、独立键盘选择端,当J21 的短路片连接2-3脚时,构成4×4 行列式键盘;当J21 的短路片连接2-1 脚时,可形成3×4 行列式键盘,4 个独立式按键S4、S8、S12、S16,这4 个独立按键分别连接P1.4~P1.7;其他12 个键3×4 行列式键盘。

PW15 是电源端。

四.编程思路1.采用反转法识别按键的闭合。

2.采用动态显示将键值显示出来。

五.算法流程图六.资源分配1.用P1口进行查找按键2.用R3做键值指针3.用R1做动态显示为选码指针。

4.R5为延时指针。

七.程序设计KPIN:ORG MOV MOV ANL MOV 0000H P1,#0F0H A,P1 A,#0F0H B,AMOVP1,#0FHMOVA,P1ANLA,#0FHORLA,BCJNE A,#0FFH,KPIN1AJMP EXITKPIN1: MOVB,AMOVDPTR,#TABKPMOVR3,#0KPIN2: MOVA,R3MOVC A,@A+DPTRCJNE A,B,KPIN3MOVA,R3LOOP: MOVR1,#0FEH;键盘动态显示 LOOP1: MOVA,R3ANLA,#0FHMOV DPTR,#TABMOVC A,@A+DPTRCLRP2.0CLRP2.1MOVP0,ASETB P2.0NOPCLRP2.0LOOP2: MOVA,R1;位选码MOVP0,ASETB P2.1MOVR5,#250LOOP3: DJNZ R5,LOOP3CLRP2.1SJMP LOOPKPIN3: INCR3CJNE A,#0FFH,KPIN2EXIT: RETTABKP: DB0EEH,0DEH,0BEH,7EH,0EDH,0DDH,0BDH,7DH,0EBHDB 0DBH,0BBH,7BH,0E7H,0D7H,0B7H,77H,67H,0FFHTAB: DB77H,44H,3EH,6EH,4DH,6BH,7BH,46H,7FH,6FH,5FHDB 79H,33H,7CH,3BH,1BHEND八.调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1:程序正常运行,但按键显示出现乱码解决:动态显示笔形码错误,并改正。

小键盘按键识别实验--实验报告-孔令宇-10284032

小键盘按键识别实验--实验报告-孔令宇-10284032

小键盘按键识别实验--实验报告-孔令宇-10284032小键盘按键识别实验学生:孔令宇班级:计科10级1006班任课教师:吴为民一、实验目的掌握用软件方法识别行列式键盘按键的原理和方法,以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8255并行接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将小键盘的键号(S1-S16)用16进制数0-F在7段数码管上显示。

三、实验原理图四、实验流程五、实验代码.model small.386data segmenti8255_a equ 200hi8255_b equ 201hi8255kz equ 203hled_cs equ 210hledcode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7h,77h,7ch,39h,5eh,79h,71h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mov ds,axmov dx,i8255kz ;8255 命令口mov al,10000010 ;设置8255控制字:0方式A口输出,B口输入out dx,al ;输出8255控制字L1 : call readkey ;判断行线、列线状态mov bh,ah ;AH=行线状态mov bl,al ;AL=列线状态call delay ;延时20-30mscall readkey ;再次判断行线、列线状态是否与第一次相同cmp bl,al ;比较al和bl的值jnz start ;不相等则跳至startcmp bh,ah ;比较bh,ah的值jnz start ;不相等则跳至startcall keyup ;等待键释放后再处理mov ax,bxcall cmpoffset ;调用求键值的子程序cmpoffset call disp ;调用求键值的子程序disp,显示数字call delay ;延时20-30msjmp L1 ;循环进行将小键盘输出到数码管显示readkey procmov ah,11111110scan: mov al,ahmov dx,i8255_a ;8255A口out dx,al ;输出一行线为低mov dx,i8255_b ;8255子程序:B口in al,dx ;输入列线状态or al,0f0h ;高四位置1,低四位为列线状态cmp al,0ffh ;检查是否有按键按下jne exitkey ;有键按下,退出rol ah,1 ;没有键按下则检查下一行jmp scanexitkey: retreadkey endpdelay procpush cx mov cx,8000h ;延时 pop cxretdelay endpkeyup procnoup: mov al,ahmov dx,i8255_a ;8255 A 口out dx,al ;输出行线mov dx,i8255_b ;8255 B 口in al,dx ;读入列线or al,0f0h ;与0f0h 相或,为判断按键是否释放提供数据cmp al,0ffh ;按键子程序:子程序:是否释放je exit ;已释放,退出jmp noup ;未释放,继续检查exit: retkeyup endpcmpoffset proc not ah ;行值取反not al ;列值取反mov bh,00hmov bl,00hkk: shr ah,1jc next1add bh,4h ;一行4列jmp kknext1: shr al,1jc next2 子程序:计算键值add bl,1 ;列号加1jmp next1next2: add bh,bl ;求得键值mov al,bh cmpexit: retcmpoffset endpdisp procpush bxpush dxmov bx,offset ledcode ;将偏移地址放bx 中mov ah,0add bx,axmov al,[bx] mov dx,led_cs ;段选 out dx,almov al,01h ;位选 inc dxout dx,al子程序:将从小键盘pop dxpop bxretdisp endpcode endsend start六、实验现象将实验代码在“386EX微机实验集成开发环境中”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后,在“386EX微机实验集成开发环境中”全速运行程序后,按动试验箱右下方的小键盘中任意一个数字,在数码管中以十进制的方式显示该数字。

电子专业毕业设计

电子专业毕业设计

09届毕业设计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微型计算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单片机(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领域,它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因此一块芯片就构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智能仪器仪表、尖端武器、日常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计算机。

电子智能抢答器分别用两片单片机控制,分别为计分器和抢答器。

计分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最小系统,用4x4键盘来输入是选手需要加减进行分数的加减输入。

主板上的6个数码显示,加几分的数,按确定键后分数值从串口P3.0,P3.1传到计分器显示模块上再通过数码管驱动模块显示。

抢答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用查询式键盘进行抢答。

采用串行静态显示组号。

1、单片机的应用技术单片机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微机系统的实体与装置,通常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接口电路和输入设备、输出接口电路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一般做在一个集成芯片上,统称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微机的核心部件。

CPU配上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接口电路以及外部设备即构成单片机的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微机系统所使用的各种程序的总称,人们通过它对微机进行控制并与微机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使微机按照人的意图完成预定的任务。

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系统设计要点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依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将硬件和软件分开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包括电路原理图、合理选择元器件、绘制线路图,然后对硬件进行调试、测试,以达到设计要求。

软件设计部分,首先在总体设计中完成系统总框图和各模块的功能设计,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然后进行具体设计,包括各模块的流程图,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进行代码设计等;最后是对软件进行调试、测试,达到所需功能要求。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一、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

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

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

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

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x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x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x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任务八查询式键盘实训

任务八查询式键盘实训

五、归纳总结 六、作业 完成查询式键盘实训报告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三、学生实训 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使用要求 2.禁止带电操作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四、考核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考核标准见右图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具体任务:每次按键显示相应的数字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教学目的: 1.熟悉软件的使用方法 2.认识查询式键盘的编程方法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教学重点:查询式键盘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查询式键盘的编程方法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教学内容:1.电路讲解 2.查询式键盘的编程方法讲解 3.学生实训
情境二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扩展
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一、电路讲解 提出问题:电路如何搭建?任务八 查询式键盘实训(一)
二、查询式键盘的编程 提出问题:如何编程? 教师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询式键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和显示器的接口方法和编程方法
2、掌握键盘和八段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3、静态显示的原理和相关程序的编写 二、实验说明
本实验提供了8个按钮的小键盘,可接到单片机的并行口,如果有键按下,则相应输出为低,否则输出为高。

单片机通过识别,判断按下什么键。

有键按下后,要有一定的延时,防止由于键盘抖动而引起误操作。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F1区)、查询式键盘(B2区)、串行静态显示模块(I3区)和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I4区)。

1、用一根扁平数据插头线连接查询式键盘实验模块JD2B 与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JD2I ,无键按下时,键盘输出全为“1”,发光二极管全部熄灭,有键按下,对应发光二极管点亮。

此种电路的程序要判断是否有2个或2个以上的键盘同时按下,以免键盘分析错误。

阵列式键盘的编程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要注意。

2、使用静态串行显示模块显示键值。

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1的 P1口JD1F 接查询式键盘输出口JD2B 。

P3.0接静态数码显示DIN ,P3.1接CLK 。

3、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4、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 TH28_查询KEY.ASM 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5、进行软件设置,选择硬件仿真,选择串行口,设置波特率为38400。

6、打开模块电源和总电源,点击开始调试按钮,点击RUN 按钮运行程序。

在键盘上按下某个键,观察数显是否与按键值一致,键值从右至左为0~7。

四、流程图及源程序 (见光盘中的程序文件夹)
1、流程图
开始
显示缓冲区初始化
LED 显示
读取键值
键值转换为显示数据
有键输入?
N
主程序框
Y
N
初始化地址参数
去抖动
查表读键值
等待键释
得键码
调整表指针调整键码
开始 比较相同?
返回
键入?
五、思考题
1、程序如何确保每按一次键,只处理一次。

六、原理图
R9B
K E Y 0B
K E Y 1B
K E Y 2B
K E Y 3B
K E Y 4B
K E Y 5B
K E Y 6B
K E Y 7B
1
2345678JD2B
K0-7
R10B 10k *8
R11B R12B R13B R14B R15B R16B P 9B
K0P 10B
K1P 11B
K2P 12B
K3P 13B
K4P 14B
K5P 15B
K6P 16B
K7V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