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1.3 《庖丁解牛》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 教案

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 教案

统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一单元《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的重点实词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2、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听过庄周梦蝶吗?谁能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呢?话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被庄周称之为物我合一。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是跟庄周有关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庄子出生在先秦时代,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

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

这个枯瘦的老人家像一只下蛋的鸡,趴在大自然的巢穴里勤勉地生产思想的鸡蛋,然后咯咯地叫着“天道自然,养生全身”八个字,向人们传播自己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教授新课1、揭示主题我们今日学习的主题是《庖丁解牛》。

谁能从字面意义上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去研究。

2、翻译原文【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能够流畅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艺,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案例分析,提炼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艺。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庖丁解牛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对庖丁解牛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对本课的学习。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艺。

3.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思考与感悟:第五章:课后作业5.1 阅读延伸:要求学生阅读与庖丁解牛相关的其他文献或故事,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5.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体验“庖丁解牛”的过程,并将体验写成报告。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讲解:教师对《庖丁解牛》的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艺等。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课文文本:提供《庖丁解牛》的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1-3《庖丁解牛》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1-3《庖丁解牛》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
庄子思想
7、批判社会现实。庄子极端蔑视礼法权贵,常对此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
向往生命自由。庄子不满现实,却无力改变,内心非常苦闷,消极厌世。
3.提出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
赏析:
这则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儒家崇尚厚葬的思想,表现了庄子在生死观上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寓言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文学体裁。它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其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寓言作品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者物品。它的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言总是通过夸张、比喻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给人们以智慧、启发训诫,给丑恶者以无情的讽刺。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
《庖丁解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
一、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白然规律的道理。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庖丁为 wèi 文惠君解①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yǐ,足之所履 1ǎ②,膝之所錡 yǐ③,砉 xū④然向 xiǎng➄然奏⑥刀驣 huō⑦然,莫不中 zhòng⑧音。合于《桑林》之舞,乃⑨中 zhòng《经首》之会⑩。解①:分割动物的肢体。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诵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故事寓意,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

【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对本文“庄子之道”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进一步走入庄子的世界。

二、知人论世。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三、背景介绍。

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历史上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沧桑巨变,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迷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危险,疲困不堪)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接近,贪图)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顺从自然之中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保全天性),可以养亲(修炼精神),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四、梳理文意。

(课前预习,自主翻译)预习检测1.字词正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xū(象声词)謋huò(象声词)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2.一词多义“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庖丁解牛》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够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庖丁解牛过程中所展现的敬业精神。

(2)理解顺应自然规律、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庖丁解牛》中的重点字词。

2. 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庖丁解牛过程中哲学思想的阐述。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和哲学思想。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庖丁解牛》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和哲学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和哲学思想。

5. 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所学知识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庖丁解牛》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庖丁解牛过程及其哲学思想的分析能力。

(3)学生对敬业精神和顺应自然规律的认识。

2. 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

(3)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文言文翻译和论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庖丁解牛》的文化背景、哲学解读等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1.3《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的技术一下就如此高超了吗?显然不是,它也是需要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庖丁解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年内)“所见无非全牛也”
不懂规律。庖丁学解中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然而,却只能见到整头牛而不能见到牛之“理”。(只见物而不见理----滞于物)
第二阶段:(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 庖丁动手解牛时而又“未尝见全牛也”,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类似积木之类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即牛之“理”。(视物而明理----观其间理)
第三阶段:“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运用规律。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郤、导窾,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軱,从容来往于彼节者之间,游刃有余,把又脏、又累、又笨重、又麻烦的解牛活计,干得漂亮极了、飘逸极了。(冥会物理-----游刃有余)
小结:这是从“解牛之技”到“解牛之道”过渡的过程,也是从不懂规律到认识规律再到运用规律的过程。
板书:
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在庖丁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样东西也见证着他的成长,那就是——刀。
族庖——月更刀——割也;
良庖——岁更刀——折也;
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与硎——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4、解牛方法(手段)
原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赏析:神:精神,主宰行为的精神活动。“神”既说明超出目视的层面,又说明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有了好的方法才能有好的结果。
庖丁表面是在解牛,却不用眼睛看牛。实际上是在用直觉和牛对话,是用精神和牛的生理结构交汇在一起。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教学背景】《庖丁解牛》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语言生动传神,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文言阅读方法,能在预习时整体把握文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难点处进行点拨,学生便可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鉴赏。

【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重要文言字、词、句。

2.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探究“养生之道”的内涵与启示意义【教学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一、预习检测,疏通重点字词句1.与“解”动作有关的词。

②臣以神遇.:会合、接触③因.其固然:依照④批.大郤:击⑤导.大窾:顺着、循着2. 与“牛”身体结构有关的词。

①依乎天理..: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②.批大郤.:空隙③导大窾.:空④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⑤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3.翻译下面与“解牛”有关的两个句子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我用精神接触牛而不用眼睛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每当到了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见它难以解开,就谨慎地为之戒备,视力因为它集中在那里,动作因为它缓慢下来。

二、研读课文,识“解牛之法”1.在课文中,庖丁的这把刀神奇在哪里?(用原文的话回答)答案: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庖丁在解牛时有什么方法诀窍,使得他的刀能“十九年,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①依乎天理,因其固然②未尝技经肯綮、大軱③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④每至于族,动刀甚微⑤踌躇满志时善刀而藏三、文本探究,悟“养生之道”庖丁呈现的是解牛之道,文惠君却悟到了养生之道。

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请用句式:解牛要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

①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应规律,顺其自然,不强求②未尝技经肯綮、大軱————避开有害的地方③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发挥自己的优势④每至于族,动刀甚微————遇到困难,小心谨慎⑤踌躇满志,善刀而藏—————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四、拓展延伸,通启示之义五、布置作业谈谈你从《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启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3《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庖丁解牛
第三段:揭示道理。

第四段:总结全文。

☐掌握字词
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教师可适当提示下列重点字、词、句(在课文注释基础上补充)。

☐细读课文
1.第一段
先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手按,肩靠,脚踩,膝抵,动作何其自如;皮肉筋骨,轻快分离,拟声词的使用形象生动,节奏何其美妙。

整个解牛的过程没有挣扎、惨叫、血腥,却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

“解牛”在庖丁那里,可以说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项艺术。

正如清人龚自珍《明良论四》所言:“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2.第二段
这一段写文惠君的赞叹(同时也是询问),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也引出了庖丁对“所以然”的解释。

3.第三段
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

接着依次讲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即仅能看见牛的外部形态,与一般人无二;第二阶段是“未尝见全牛”,即认识到牛的内部及结构并能将其视为可以拆解的东西;第三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下刀、运刀都可以避实就虚,得心应手。

达于“道”境的外在表现就是一把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的刀,“刀刃若发于硎”,特别是与良庖、族庖的用刀情况一比,高下立判;其本质原因则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尽管已经达于“道”,但每次。

1-3《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案庄子【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常见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体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及说理艺术,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庄子道家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常见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通过诵读体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语言及说理艺术,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庄子寓言引入新课:井底之蛙“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二、知人论世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一说为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一说为山东省菏泽市东明,一说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诸子学说及古代史籍的著名篇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庖丁解牛》从选修课文变为必修课文,且提前至高一年级,体现出新课标对中华文化重要思想及理念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庖丁解牛》是庄子寓言杰作之一,虽然删改后篇幅不长,注释详尽,但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道家思想,感受庄子散文之美,并体味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意,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意,把握本文的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庖丁解牛的场面。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处事态度,结合当下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了解庄子散文特色及课文寓意。

难点: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能够结合实际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时代。

在群星璀璨的夜空,庄子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

他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一一邯郸学步、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又会生发出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呢?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主要思想:(1)哲学上: 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2) 政治上:无为而治(3)生存方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2、了解《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庖丁解牛》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特点,把握其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庖丁解牛》。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庄子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庖丁解牛》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翻译。

2. 庖丁解牛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3. 庄子及其作品的特点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庄子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3. 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1. 导入新课:介绍庄子及其作品《庄子》的特点,引出《庖丁解牛》这篇文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深入剖析文本。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庄子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庖丁解牛》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庖丁解牛过程及其所蕴含的道理的把握。

3. 学生对庄子及其作品特点和思想内涵的掌握。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对庄子作品现实生活启示的思考,如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庖丁解牛》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庖丁解牛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人生哲理。

高一语文(统编版)-庖丁解牛-教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庖丁解牛-教案
解牛态度:“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迟,行为止。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解牛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解牛诀窍:“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牛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二)文惠君的赞叹
提问:作者写文惠君的赞叹,用意何在?
一是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二是“技盖至此乎”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
(三)解牛经验
提问:从解牛理念、解牛态度、解牛方法、解牛诀窍、解牛境界的角度,归纳庖丁解牛的经验。(用原文回答)
解牛理念:“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寓言的魅力。
结合前两节课内容做总结,引导学生感悟儒道思想内涵。
课下探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庄子》全书或选本,感受《庄子》一书中寓言的魅力。
教师总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阐明儒道的不同理想追求。
补充:“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
“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第四段:文惠君“得养生焉”。
(一)解牛场面
提问:文中是如何描绘庖丁的解牛场景的?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些动作描写,细致生动,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手肩足膝和谐并用,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其次作者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手法。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庖丁解牛》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视频和文章,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答案:《庖丁解牛》中的道家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学习庖丁顺应自然,不强求他人,以和谐相处;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学习庖丁顺应自然,不强求自己,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庖丁顺应自然,不强求结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例题5:请根据《庖丁解牛》,谈谈你对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解。
4. 文学鉴赏:
① 艺术手法:分析《庖丁解牛》中的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② 语言风格: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如简练、含蓄、生动等,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5. 文化素养:
① 传统文化:了解《庖丁解牛》所反映的古代文化背景,如道家思想、养生观念等,增强文化自信。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新产生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清单等提交至在线平台,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多媒体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 知识层面: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词汇、句式、语法等,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一定难度的文言文。然而,对于《庖丁解牛》这样具有深厚哲学内涵的文言文,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1.3庖丁解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19版)教案

1.3庖丁解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19版)教案

1.3 庖丁解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背景及含义;2.探究庖丁解牛寓言与人生哲理的联系;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2.分析庖丁解牛与人生哲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庖丁解牛》寓言意义的多层含义;2.探究庖丁解牛寓言与人生哲理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及手段1. 理解寓言故事(1)抛砖引玉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应用。

(2)认识庖丁解牛介绍庖丁解牛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寓言出现的语篇背景等。

(3)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自觉读懂《庖丁解牛》的故事脉络。

2. 探究庖丁解牛学术内涵(1)名词解释精读课文中关于庖丁、牛、解及声等涉及的名词,分析其学术含义。

(2)学术思辨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寓言的各种含义,包括文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和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3. 与人生哲理对话(1)语境理解结合寓言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尝试理解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2)思考探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思考庖丁解牛寓言对个人的启示和对社会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寓言故事初探。

介绍庖丁解牛的一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和特点。

2.寓言语境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庖丁解牛》一节,材料较长,带有较多的难词和学术性语言。

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理解庖丁解牛的情节和内涵。

3.学术内涵解读。

结合课文内容和寓言语境,学习并讲解有关庖丁、牛、解及声等名词的学术含义,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寓言的真正含义。

4.探究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聚焦庖丁解牛故事中的人生哲理,深入探讨故事中的感悟和思考,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人生道路的把握。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

针对寓言故事及人生哲理主题,提出与情节线索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作文练手。

1-3《庖丁解牛》(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第三段学习
探究庖丁的“成长之道”:庖丁是怎样炼成一代名庖的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 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 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 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 见其难为,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细读庖丁“解牛经”,理解庄子“养生道”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文言文的结枃、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庄子把握规律、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
法,会庄子的养生之道。
审美鉴赏与创造: 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顺应规律 生存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养生之道: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 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成语积累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目无全牛 切中肯綮 批郤导窾
④“谨行”。虽掌握了解牛之 “道”,但解牛之时仍然小心谨慎。
⑤“藏锋”。虽踌躇满志,却不露 锋芒。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

1.3 《庖丁解牛》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1.3 《庖丁解牛》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三)古今异义
1、因其固然
古:本来的结构。
今:a、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2、虽然,每至于族。
古:虽然这样。
今: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四)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2)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都是介词,第一个是“替、给”,第二个是“因为”。
2、而
(1)提刀而立
(2)善刀而藏之
两个都是连词,第一个表修饰,第二个表承接。
补充:“而”表修饰,其前后都是动词,但要满足条件:
第一,前后两个动作必须同时发生。例:“善刀而藏之”,先“善”后“藏”,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就不能是修饰关系。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相关文化常识。
2.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理解并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准确理解并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庄子及其主要思想
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优质课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教案设计两篇

【优质课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教案设计两篇

篇一《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二、字词正音: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砉huā(象声词)謋huò(象声词)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向 xiǎng 通“响”盖 hé通“盍”三、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四、梳理课文结构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课时六、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七、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解牛之道2、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对比突出“道”之重要对比: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八、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寻“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遵循”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尊重事物的规律。

其三,谨慎的态度。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二、字词正音: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huā(象声词)謋huò(象声词)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向xiǎng 通“响”盖hé通“盍”三、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四、梳理课文结构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课时六、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七、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解牛之道2、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对比突出“道”之重要对比: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八、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寻“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遵循”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尊重事物的规律。

其三,谨慎的态度。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九、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作者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十、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参考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文本基础整合】知识要点虚词:“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乎”字的用法和意义•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然”字的用法和意义•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通假字砉然向然通“响”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古今异义奏刀騞然奏:古—进今—演奏奏乐乃中《经首》之会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进乎技矣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依乎天理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因其固然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吾见其难为难为: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特殊句式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精彩成语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肯綮: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关键。

【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参考答案:1.D(盖通“盍”,何,怎么。

)2.B(“以”作介词“凭、用”解;A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作介词“替、给”解,“为之踌躇满志”作介词“因为”解;C项“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而”表转折,“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D项“进乎技矣”作介词“比”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作介词“对”解。

)3. C(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高考对接】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

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其学务躬行实践②其公廉乎③亦讲学于其乡④至其知古今⑤端亦高其行谊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