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伤科推拿技巧手法(范本)

自学伤科推拿技巧手法(范本)
自学伤科推拿技巧手法(范本)

自学伤科推拿技巧手法(范本)

一、慢性腰部劳损

治疗原则:温经通络、活血散瘀、剥离粘连、舒筋止痛。

施术部位:以伤侧腰骶部为主,下肢为辅。

施术手法:推、揉、?、拿、拨等法。

主要穴位:命门、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及腰、臀部痛点等。

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25分钟左右,以中等刺激量为宜。

(一)手法操作

(1)推揉?挤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双手掌交叉放于脊柱及其两侧,作上下纵行分推5~7遍。继之,用双手大鱼际或掌根部由上而下揉、掌指关节?、两掌根对挤两侧骶棘肌数遍(挤压用力方向,应向脊柱中线)。

(2)分拨推理痛点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用双手拇指由上而下左右分拨腰部骶棘肌3~5遍,再用拇指由上而下推理数遍。然后用拇指重点分拨、推理结索之痛点2分钟左右。

(3)捏拿脊柱两侧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用多指纵、横捏拿脊柱及其两侧背伸肌数遍8(自下而上或由上至下均可)。

(4)晃拨摇摆推理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用双手多指捏拿腰部(掌压紧脊柱)左右晃拨数十次,使腰部有温热感。继之,以双手掌重叠放于腰4、5脊柱背侧,用力左右摇摆,并上下推理2~3分钟。

(5)脊柱背伸?叩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嘱患者将脊柱尽力背伸。医者用一手小鱼际?叩腰骶部及臀部两侧数分钟,以舒松腰臀部筋肉。

(6)按揉腧穴痛点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双手拇指轻力揉压两侧肾俞1分钟,重揉压腰臀部的痛点及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委中等穴各半分钟。

(7)?叩下肢后侧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用一手小鱼际由上而下?下肢后侧3~5遍。用双手空拳或侧掌上下往返交替叩击下肢数遍。

(8)屈伸回旋腰部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右侧,用双手托扶下肢适宜部位,将两侧髋膝关节屈曲,先屈伸再左右回旋活动腰部数次。

(9)直腿屈髋动腰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右侧,用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扶膝部,将下肢保持直立,屈髋(使骶部离开床面),使腰部有一定的弹跳动作,(此法可与屈伸回旋腰部法结合应用)。而后揉拨阳陵泉,压放气冲穴。最后,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多指捏肩井、拿肩部结束。

辨证加减:

如系腰背筋膜损伤,可于患者侧卧位加施“按压痛点顿拉法”数次,并在腰部施推、?手法数分钟。

附:按压痛点顿拉法:

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立其后方,用双手拇指重叠按压腰部痛点,嘱一助手握下肢踝部,先尽力屈曲膝髋关节,而后快速顿拉下肢,重复3~5次。继之,医者用双手拇指由下而上推理伤部数次,单手小鱼际在伤处施?法2分钟。

一、退行性脊柱炎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施术部位:病变段脊柱及其两侧与相关肢体。

主要穴位:中枢、命门、腰阳关、腰俞、夹脊、肝俞、肾俞、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太溪、风市、阳陵泉、解溪及其它相关腧穴。

施术手法:推、揉、按、拨、?、叩、擦、动。

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手法刺激宜重。

(一)手法操作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双手掌或拇指着力由上向下同时或交替推背腰部脊柱及两侧数遍;拇指、大鱼际、手掌或前臂由上向下缓揉、稳拨、重按背腰部的脊柱与两侧各数遍。

(2)?叩压脊扳伸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一手小鱼际?脊柱,双手掌指关节?脊柱两侧数遍;空拳或合掌叩击背腰部脊柱与两侧数遍;一手掌按压背腰部脊柱,另手托扳股部或肩部,尽力将脊柱后伸及扭转数次。同法施于对侧。

(3)按揉相关腧穴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双手拇指由上而下按压相应夹脊穴3遍,揉压肝俞、脾俞、肾俞各30秒,掌侧横擦命门、腰阳关,以热为度,拇指重压环跳、委中、承山,中指揉拨昆仑、太溪穴。

(4)捏拿?叩下肢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双手多指上下往返同时或交替捏拿臀部及下肢后侧数遍,一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下肢后侧数遍,双手空拳或合掌叩击下肢部数遍。

(5)顿压斜扳腰部法

患者侧卧位,医者立其后方。双手拇指重叠8(紧贴棘突根部),由上而下向对侧前方顿挫用力按压棘、横突之间数遍,或用一手握住肩部向后扳,另手拇指或肘部紧贴棘突旁由上而下向前方顿挫推压数遍;医者立其前方,施斜扳手法1次(即推肩扳髋)。同法施于对侧。

(6)动腰按揉腧穴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右侧,双手托扶下肢适宜部位,先做屈曲回旋腰部数次,双拇指再按揉下肢的风市、阳陵泉、绝骨、解溪,大鱼际按压气冲穴。(7)旋扳脊柱推棘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方,用一手从其腋下经胸前握拿对侧肩部,另手拇指抵紧椎骨棘突旁,两手协同用力,将脊柱适度前屈旋转,同时拇指由上而下逐个向对侧顶推胸腰椎棘突。同样手法施术于对侧,以活动脊柱小关节,牵伸椎周筋肉组织。

患者坐于床缘,医者立其后方,用一手固定其肩部,另手掌由上向下推抚背腰部脊柱与两侧数遍;掌擦肾俞穴,温热为度;掌根上下纵擦背腰部脊柱与两侧数遍,温热为度;双手合掌上下往返叩击背腰脊柱数遍,双手空拳或掌侧交替叩击脊柱两侧背肌数遍;双手拇、食指捏肩井,多指拿肩部数次。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治疗原则

(1)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和纵韧带张力,促使突出物回纳。

(2)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消除无菌性炎症,松解粘连,整复后关节错位,解除或减轻对脊神经根的挤压。

(3)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供血,促使受压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2.施术部位

腰臀部及伤侧下肢。

3.主要穴位

大肠俞、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太溪、阳陵泉、绝骨、解溪、扭伤、后溪、人中、风府、风池、腰部痛点等穴。

4.施术手法

揉、推、拨、按、?、叩、抖、拔伸、牵引、动法等。

5.时间与刺激量

应根据具体病情与患者耐受程度,选择适宜的刺激强度及治疗时间。

6.手法操作

(1)推揉按拨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左侧,用单或双手掌由下而上推腰骶部督脉及双侧膀胱经3~5遍;双手大鱼际、拇指或叠掌、前臂缓稳用力揉腰骶部数分钟;前臂或拇指按压脊柱两侧,叠掌按压脊柱数遍;一肘尖缓稳用力小幅度重拨大肠俞(伤侧为主)数次,同时一前臂托同侧下肢股部后伸活动数次。

(2)晃伸按抖?腰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左手掌按压腰部脊柱病变部位,右前臂托双下

肢股部缓缓地由小幅度到大幅度左右晃动下肢,将腰部尽力侧屈数次,在中立位牵引双下肢并后伸腰部,同时按压腰部之手掌配合晃伸动作推扒,按压腰部;双手大鱼际在病变部位两侧向上方、向下方定点推抖数次;而后一手小鱼际?脊柱病变部位,双手掌指关节缓稳地?其两侧2~3分钟。

(3)揉?拨理臀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伤侧,双手叠掌或前臂适度用力揉臀部2~3分钟;掌指关节?臀部2分钟;双手拇指重叠拨臀大肌、臀中肌数次,最后,拇指或肘尖拨梨状肌数次;双手拇指重叠顺梨状肌纤维方向推理、滑按各数遍,并缓稳用力深压其痛点镇定1分钟。

(4)揉按?拿下肢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伤侧,双手拇指重叠缓稳用力揉、拨、按压下肢后侧膀胱经路线各数遍(下肢以疼痛为主者,减去拨法;以麻木为主者,减去按压法);用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腰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太溪各半分钟;小鱼际或掌指关节由上而下?下肢后侧数遍;双手多指自上而下捏拿或空拳及合掌叩击下肢部数遍。

(5)揉按腰髋引伸法

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立其后方,双手拇指重叠或用前臂揉腰部病变部位2~3分钟,再顿挫按压腰部痛点数次;一手拇指抵紧腰部痛点,另手托握下肢适宜部位,将其尽力后伸前屈,当屈髋至一定限度时,改为一手扳住膝部,将髋关节尽力前屈,另手掌抵紧骶髂部定点向下推数秒钟,而后两手托握下肢用力向下拔伸。此手法重复多次,对后突单侧型有复位作用。

(6)推肩扳髋动腰法

患者健侧卧位于床缘,健侧下肢伸直,伤侧髋、膝关节屈曲。医者立于前方,一手固定肩部,另上肢前臂固定大转子后方或髋部,用力向相反方向推扳一次,使后关节复位(滑膜嵌顿者,此手法有一定痛苦)。亦可施术“定点推扳复位法”。(7)揉?拿叩下肢法

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立其后方,双手掌由上而下推下肢外侧数次;叠掌或前臂揉大腿外侧;双拇指揉拨小腿外侧胆经路线各数遍;双手多指由上而下同时或交替捏拿大腿外侧髂胫束数遍;小鱼际?、空拳叩击下肢外侧数遍。

(8)推揉牵抖下肢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伤侧,双手掌由上向下推下肢前侧数次;手掌或拇指由上而下揉下肢前侧,拇指按揉居髎、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绝骨、解溪等穴,以得气感为度;双手托握足部牵抖下肢数次。

(9)屈伸回旋牵腰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右侧,双手托扶两下肢适宜部位,协同用力,缓慢屈伸回旋腰部数次;一手托握其骶部,另手或前臀按压膝部,在膝髋屈曲位缓缓地左右晃动臀部(以牵拉腰部侧方肌肉,并使椎间隙左左发生改变),将腰部尽量前屈数次,于中立位屈髋90°,用力向下牵拉骶部数次(对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有复位作用,大幅度左右晃动及用力向下牵拉可作用于腰4、5椎间盘),缓慢伸直下肢,大鱼际按压气冲穴1分钟;双手握拿足踝部顺势牵提抬高伤肢数次。(10)按揉相关穴区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取坐位,拇指按揉头部督脉的前顶至后顶穴一段及头部其他相关腧穴;食、中、无名指并拢,指间关节微屈,指端适度用力叩击风池至完骨穴一段数次,使下肢有得气感。

其中,(2)(5)(6)(7)这四步手法慎用于中央型突出症。

复位手法操作

(1)腰椎旋转复位法

患者面对椅背端坐位。医者坐其后方椅凳上,一手拇指抵紧患椎偏歪棘突旁,另手经伤侧腋下,经胸前握住健侧肩部,两手协同用力,将腰部适度前屈旋转,同时向对侧顶推患椎棘突,指下有位移感或伴有“咯噔”响声为佳。

(2)悬腹拔伸按抖法

患者俯卧,分别在胸前与髂股部垫高枕,使腹壁悬空约10cm;两助手分别固定其两腋部与下肢两足踝部,作对抗拔伸;医者立其左侧踏板上,双手重叠放于脊柱病变部位,做有节律的顿挫按抖10分钟。手法操作时嘱其张口呼吸,以免引起胸胁迸伤(岔气),手法治疗后,嘱其卧硬板床休息5~7天。此法适用于幼弱型椎间盘突出症。

(3)提腿过伸按压法

患者俯卧位,两膝屈曲90°。助手立于两膝之间,用双手握拿双小腿下段,

将下肢提起(使髂前上棘离开床面);医者立其左侧踏板上,双手拇指重叠(或一手握拳,食指关节顶点施力)缓稳用力按压患椎棘突旁之痛点1~2分钟;令助手放下下肢(使髂前上棘接触床面),医者缓慢放松压力,如此反复10数次。如无好转,第二天再施术1次,但一般不超过3次。此法慎用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4)重牵按压推理法

患者俯卧位。用床单固定被医者胸部与两下肢踝部(亦可固定骨盆),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可用助手数人作缓慢地对抗牵引腰部。医者立其左侧,双手掌重叠放于脊柱病变部位,8或用双手拇指放于脊柱病变部位两侧做顿挫性按压数10秒钟,嘱助手缓慢放松牵引力,同时医者用双拇指由下向上用力推理棘突两侧,此手法一般重复3次。术后患者卧硬板床休息3~5天。此手法适用于较重的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手法效果不佳者。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施术部位:腰臀部及伤侧下肢。

主要穴位:肾俞、压痛点、环跳、委中、冲门等穴。

施术手法:推揉、弹拨、顿拉等。

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20~25分钟。慢性损伤,体质较好者,手法刺激宜重;急性损伤,体质较差者,手法宜轻。

(一)手法操作

(1)推揉?擦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用双手掌由上而下推脊柱两侧(横突部)5~7遍;而后用双手大鱼际分放于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挤揉3~5分钟,以舒松腰肌。然后用双手掌指关节或单手小鱼际由下而上?腰部两侧横突部数10次。大鱼际纵擦腰三横突部至热为度,以疏松腰肌和腰背筋膜。

(2)挤弹推理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左侧。用双手拇、中指重叠分别放于腰三横突尖端,先向脊柱中线相对用力挤压数秒钟,再前后弹拨数10次;而后用拇指抵紧骶棘肌外缘,缓稳地向脊柱中线推拨数遍。继之,用双手拇指由上向下推理腰三横突尖端及骶棘肌3~5遍,双拇指同时按揉两侧肾俞,压腰部痛点,以达活血散瘀、剥

离粘连、解痉止痛的目的。

(3)推拨按压臀肌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健侧。用双手拇指由后向前推拨臀大肌后缘与臀中肌后缘交接处条索状硬物3~5次;而后,双手拇指重叠由上而下推理、滑按该条索状物各3~5遍,以解痉、消肿、止痛。

(4)按压环跳委中法

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立于后方,用肘尖部缓慢用力重压环跳穴或臀部条索物之痛点1分钟左右,双拇指重叠按压委中30秒,以起到镇痛之目的。

(5)拨理大腿内侧法

患者仰卧位,伤肢屈曲外旋、外展位。医者立于伤侧,一手固定大腿外侧上部,另手拇指或掌根放于大腿内侧近腹股沟部紧张的内收肌后缘缓稳用力向前推拨数次;而后,用拇指或手掌顺该肌纤维方向推理、滑按数遍,以解痉祛痛。(6)回旋顿拉下肢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握拿伤肢踝部,另手扶其膝部,两手协同动作,将伤肢髋膝关节屈曲,继之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再突然顿拉拨直下肢(“外展外旋顿拉法”作用于股内收肌,“内收内旋顿拉法”则作用于腰、臀部组织)。而后用大鱼际压冲门、气冲穴,拇指揉拨阳陵泉穴。

五、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消瘀祛痛。

施术部位:腰臀部及受累下肢。

施术手法:推、揉、按、?、叩、擦、拿、搓、抖、动等法。

取穴:肝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腰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太溪、阳陵泉、足三里、绝谷、解溪、气冲与头部的印堂、百会、风府等。

时间及刺激量: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手法刺激量应轻缓柔和,严禁强力施旋转动作及过猛的重手法刺激,以防病情加重。

(一)手法操作

(1)推揉按压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用双手掌由上向下交替推腰骶部督脉路线数次;双手掌同时由上向下推腰骶部脊柱两侧膀胱经路线数次;用双手掌、拇指或多指

揉脊柱督脉与两侧膀胱经路线各数遍;用双手叠掌按压脊柱数遍;用双手拇指同时用力按压脊柱两侧夹脊穴数遍。

(2)?叩揉擦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左侧。用单手小鱼际自上而下?督脉,双手掌指关节?两侧膀胱经路线数分钟;用一手空拳隔掌叩击背腰骶部督脉数遍;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两侧的肝俞、肾俞、大肠俞各半分钟;单手掌根纵擦腰骶部督脉段与两侧膀胱经,掌侧横擦命门、腰阳关、腰俞穴,以热为度。

(3)推?拿叩下肢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侧方。用双手掌由臀部向下推至足部数次;单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臀部与下肢后侧数遍;双手多指交替或同时捏拿下肢数遍;双手空拳或合掌叩击下肢后侧数遍。

(4)按揉下肢腧穴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侧方。用双手拇指重叠按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穴各半分钟,拇或中指揉、拨昆仑、太溪穴。

(5)推肩扳髋动腰法

患者侧卧位,医者立其前方。用一手放其肩前部,另手放其髋后部,两手协同用力推肩扳髋,左右各一次。注意勿用强烈的猛力扭转腰部。

(6)揉按搓抖下肢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侧方。用双手掌由上向下推下肢前侧数次;双手叠掌或双拇指重叠揉按大腿胆经路线与小腿胃经路线数遍;用双手掌由上向下相对用力搓摩下肢数遍;而后用双手托握足踝部,在轻力牵引下抖动下肢数次。(7)屈伸回旋腰部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右侧。用双手分别托扶下肢适宜部位,先屈伸膝髋关节数次,再缓慢地屈伸并左右回旋活动腰部数次。

(8)按揉相关腧穴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位或坐位。用双手拇指重叠按揉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各半分钟,大鱼际按压气冲穴以热为度,用单食指叩拳法按?足部的脊椎反射区数分钟;拇指重叠按揉头部的印堂、神庭、百会,中指按揉风府、风池各半分钟。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 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编者按:按摩时要求按摩师把握的力度需要非常的准确,不然太轻没效果没感觉太重顾客就会感觉有疼痛感,所以按摩时按摩师对力度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判别方式。按摩时把握手法轻重的技巧有哪些 撇开气的概念,推拿的力就是牛顿力学的力。众所周知的牛顿力学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何在推拿中理解应用这三要素呢 力的大小:在推拿中就是施术者所用力气的大小。体会一下下面的操作。用中指按压自己对侧的云门穴,第一次中等或稍弱的力度,停一下再以最大的力量按在同一个点,并保持同样的方向(角度)。 多数人在大力的按压下该侧手臂会有发麻,发热或窜痛的感觉。(其强度与该人经络敏感程度有关); 力的方向:在推拿中就是施力的角度。试以合谷穴为例。将一手拇指完全展开与食指成90度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定好合谷穴。 第一次用另一手拇指中等力度按向手掌侧(即与掌背平面垂直),第二次同一穴点,同样力量但按向第二掌骨的桡侧缘。一般人会在第二次时有酸胀感向食指尖放射; 力的作用点:推拿中多数与定穴有关。以足三里为例。取一侧足三里,按骨度分寸法,一般会定位在胫骨粗隆下端旁开当胫前肌高点处。垂直体表并以中等力度按压然后向外侧稍移开约一厘米,当胫前肌与腓骨长肌间隙处,同样垂直体表并以同样力度按压。 多数人会感觉第二次有更明显的酸胀感,有些还会有向下放射的感觉。[按:个人体会--推拿的定穴有时与不同。以足三里为例,如针灸时自肌腹高点进针更易取得针感. 宝宝和成人的大不同 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其次,宝宝抚摩的方向也与成人迥异。为宝宝按摩时,按摩者的手要从宝宝的头抚摩到躯体,然后从躯体向外抚摩到四肢。这种按摩手法与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

头部按摩手法教程解读

头部按摩手法教程 一.头部保健按摩法的预备 幽静清幽的环境,优良的效力语言,专业的技巧领导,或许加上轻柔的音乐享福,都是保障按摩疗法疗效的根基。 二.头部保健按摩法的操纵环节 中医按摩法是依据经脉在头部的走行方向施术,调经通络起到保健结果,笔者在实践操纵中,将其分解为: 1根基按摩:所有头部病患按摩的大致按摩 (1)额部五道线按摩 ①第一条线:印堂至百合,途经神庭,上星,脉属督脉 ②第二、三条线:鱼腰至头临泣、途经阳白、脉属胆经、三焦经。平行第一条线。 ③第四、五条线:丝竹空至头维,脉属小肠经等.平行第一条线。 (2)头侧面部各三条按摩 ①第一条线:太阳穴至头维穴 ②第二条线:太阳至率古穴 ③第三条线:太阳至听宫穴 (3)面部、顶部、颞部按摩 (4)颈、肩部按摩 (5)按摩手段:灵便利用推、揉、掐、点、抹、切、摇、拔等各种手段. 2辩证按摩:依据病症不同,抉择着重配穴位按摩. (1)太阳位痛在顶颠1、颈项后头部,取昆仑至阴,后取后湮穴 (2)少阳经痛在头部两侧,偏头部,取足少阴、阳临泉穴,后取率古穴

(3)阳明经痛在上额两眉棱骨前头部,取内廷,后取合股. 3松懈保健按摩手段:以扶、抓、拿、敲、梳开为主. 三按摩不骤要决:头部保健按摩法手段演艺 压印堂,抹至顶,分两眉,达太阳,索八线,掐经穴,三位到,全放懈.开天门,推软宫,分合阳阴,清眸明目法,清窍利肺法,运水入土法,麻姑拜寿法,鸣鼓清脑法,啄木取虫法,悬发利骨法,力劈华山法,难逃法网法,双龙摆尾法。 四头部保健按摩法的留神事项 1习惯症:非急危病症惹起的所有头部疾病. 2切忌症:急危病症,面部外伤出血性伤害,急性化脓性疾痛等 头是人体神经操纵中枢的部位,当代医学实践证实:头(即大脑),人类性命行动的神经中枢,身躯神经首要分为中枢神经和方圆神经形成.中枢神经是人接纳、剖析、解决外在感知和应变激动发生的中枢掌控组织,而四周神经体系所含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是感触外在感知(感觉器)并向中枢神经输入号令以及领受中枢神经的实行号令并完结机能反响(效应器)的高等神经组织,固然神经性能盘根错节,可是正常情形下却摆置有序,保持人体各种正常性命运动,当因环境、因素或某种形势波及下,会使人体神经的感知、效应或传导反常即造成病理形势,从而使大脑皮层.髓质以及机体某中机能形势的电位、负荷产生变换产卧病理反响.我国传统医疗学以为,头为诸阳之汇,十四正经络、奇筋八脉交通纽带.在中医致病因素(七情六淫)波及之下,会因肝阳上元、血气虚、痰浊湿淤、肾虚等各种头部病患.在人类常年与疾病做战斗的历程中,经过常年的实践和概括.构成了诸多保健治疗手段来缓和和治疗头部病患,随着疗法的不停深入,在当代保健按摩学中,施术者对受术者头部,联结经穴同源的中医原理和当代医学的神经体液

按摩手法及要领

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踩背 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按摩穴位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推拿手法操作规范

推拿手法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完整版)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一、头面部按摩 1、点按印堂 2、开天门 3、分抹前额 4、环揉前额(内→外) 5、点按头维 6、分抹眉部 7、 点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晴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穴8、分压眼球9、括抹眼眶→环揉太阳穴10、点按迎香11、擦鼻旁12、点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廉泉13、抹下额14、点按翳风、听宫、下关、颊车15、擦耳旁、鸣天鼓16、抓点头部(头正中线→百会→神聪)、梳头法、干洗头法、四指归提法17、分揉环揉脸部18、弹打脸部、拿揉颈部 二、手部按摩 1、推抚手臂 2、拿揉手三阴、手三阳 3、内侧推五指、外侧推四缝、捻五指 4、点劳宫、合谷、 内关、外关、曲地5、抖上肢 三、胸部按摩(缺乳) 1、晨笼解罩法 2、大范围揉乳房、从尖突推到剑突 3、分胸(不能过乳头) 4、点缺、膻中、乳 根 四、腹部按摩 1、摩腹(顺时针、逆时针) 2、分腹阴阳 3、横推腹部(侧掌擦、手掌擦) 4、推脾运、胃 5、 狮子滚绣球6、运运颤颤7、直推任脉、边推边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大横、归来、子宫穴)8、摩腹 五、腰背部按摩 1、对压放松 2、揉压脊背 3、搓运脊背 4、横搓命门 5、搓髂点强 6、侧掌擦腰 7、按揉腰 骶8、揉风门、点肩井、天宗、肺俞(3)、心俞(5)、膈俞(7)、肝俞(9)、胆俞(10)、脾俞(11)、肾俞(腰2)9、推膀胱经 六、下肢按摩 1、仰卧分压 2、推抚内、外侧 3、拿揉 4、点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凌泉、阴凌泉、 血海

1、印堂——在额部、当两肩头之中间主治:头额痛、眩晕、小二惊厥 2、头维——前发际进0.5寸主治:眼痛、头痛、目眩等 3、攒竹——在眉头鱼腰——眉中丝竹空——眉梢处 4、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处主治:偏头痛、额痛、失眠等 5、睛明——目内眦处主治:眼睛疾痛四白—— 6、瞳子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头痛、目赤、目痛 7、迎香——鼻翼旁主治:鼻塞、鼻、口眼歪斜、鼻息肉 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瞳孔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9、颊车——开口取穴、面下面颊端陷者中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等 10、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晕厥、昏迷(急救之一) 11、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唇紧、面肿 12、廉泉 13、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 14、听宫——耳屏前,微张口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失言 15、下关——在面部耳前弓颧弓与下颌切迹阶形成的凹陷处主治:齿痛、耳鸣 16、百会——两耳尖之间中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 17、神聪——共有4穴,在百会穴上、下、左、右、离开0.5寸 18、劳宫——微拟于拳,中指尖处主治:中风、心痛 19、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主治:头痛、头晕、面肿、牙痛、半身不遂、无汗、多汁、腹痛、便秘、小二惊风 20、内关——掌侧腕横纹上二寸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 21、外关——腕后二寸上主治: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肋痛、手颤 22、曲池——曲时横收桡侧凹陷处取穴主治:咽喉痛、上肢不遂、手臂无力、腹痛肚泻、高血压等 23、缺盆——乳中线直上,在锁骨上窝正中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肿痛 24、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中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乳少 25、乳根—— 26、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部的一切病痛 27、下脘——脐上2寸 28、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胀、腹痛 29、关元——脐下3寸主治:腹痛 30、中极——脐下4寸主治:尿闭、痛经 31、曲骨——耻骨联合上方 3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33、大横——脐旁开4寸 34、归来——脐下4寸旁开2寸 35、子宫穴——脐下4寸旁开3寸 3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剑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37、八髎——在骶骨、上、次、中下、四称之主治:腰痛、月经痛、肾虚、腰酸、便秘 38、长强穴——尾端0.5寸处取穴主治:泄泻、便秘 补上:风池——颈后、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颈强痛、中风、感冒 39、风门——第二椎旁开1.5寸主治:咳嗽、目眩等 40、肩井——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主治:手臂不举、中风、难产

按摩的种类和手法

按摩的种类和手法 按摩疗法,大致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图1、图2)。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

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图3),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图4)。 (3)推法: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图5)的姿式,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图6)。 (4)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

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干活时一不小心,身体碰到什么物体上了,感到很痛,然后就会自然用手在疼痛的部位揉一揉,疼痛真的减轻了。这就是无意识的按摩动作。按摩可以说是推拿的一种。所谓推拿,就是指手或肢体部位特定的技巧与动作,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地在患部的一种操作,以达到深透“得气”为目的。在现代理解,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和改善肌肉的僵硬状态。在脑部予以推拿,能够提神醒目,缓解精神的紧张状态,并松弛“绷紧”的神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讲究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是指操作应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使动作和力量连贯;“有力”就是要求手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宜,根据病位而定量;“柔和”指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达到轻而不浮、重而勿滞的境地;“均匀”则应做到动作有节奏、用力平稳。总之以刚柔相济,力匀技精,使深透经络、病位,得气有感,才能见效。下面先介绍推拿的一些基本手法。 1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对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适当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指按法: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端按压。指甲要修圆润,手腕用力,手指垂直按压选定的部位。 掌按法:分单掌按和双掌按。单掌按用掌心或掌根按压选定部位,发力于臂,力深沉。双掌按则将双手重叠,双手用力一致,躯干稍倾,沉肩、伸肘,充分悬腕。

肘按法:手臂弯曲,用肘尖触按,躯干前倾,肩部发力,力缓慢而垂直,由轻到重,动作柔和缓慢,压而不滑,贴紧肤面,收时则应由重而轻,逐步收势。 2 擦法是用指腹或掌面(双手或单手)贴抚人体某一部位皮肤上,急速地擦动,使皮肤红、热为止。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力度均匀而持续连贯,虽使受力面红、热而无痛感。 3摩法用手指或掌面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柔软而节律地抚摩。 指摩法:用一指或数指的指腹,以腕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协调连贯地环形前进。 掌摩法:用掌心或掌根附着一定部位,在腕关节带动下,有节奏地环形前进。 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在肘的带动下,放松而持续连贯,有节奏地呈环形前进,动作要缓而轻,操作时要悬腕,切勿推压用力,应圆滑柔和。 4 滚法是用手背着力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曲,使手背对治疗点产生节律性揉动的手法。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小鱼际掌侧着力要实,指随掌腕外翻自然展伸发力,里转时指随屈握发力,动作节奏连贯,劲力深透,不可磨擦滑动或翻转拍打,操作时肩臂尽可能地放松,小指掌关节固定不移,变换部位时要自然流畅,滚动压力时不可发生跳动。 5 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不间断地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编者按:按摩时要求按摩师把握的力度需要非常的准确,不然太轻没效果没感觉太重顾客就会感觉有疼痛感,所以按摩时按摩师对力度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判别方式。按摩时把握手法轻重的技巧有哪些? 撇开气的概念,推拿的力就是牛顿力学的力。众所周知的牛顿力学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何在推拿中理解应用这三要素呢? 力的大小:在推拿中就是施术者所用力气的大小。体会一下下面的操作。用中指按压自己对侧的云门穴,第一次中等或稍弱的力度,停一下再以最大的力量按在同一个点,并保持同样的方向(角度)。 多数人在大力的按压下该侧手臂会有发麻,发热或窜痛的感觉。(其强度与该人经络敏感程度有关); 力的方向:在推拿中就是施力的角度。试以合谷穴为例。将一手拇指完全展开与食指成90度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定好合谷穴。 第一次用另一手拇指中等力度按向手掌侧(即与掌背平面垂直),第二次同一穴点,同样力量但按向第二掌骨的橈侧缘。一般人会在第二次时有痠胀感向食指尖放射; 力的作用点:推拿中多数与定穴有关。以足三里为例。取一侧足三里,按骨度分寸法,一般会定位在胫骨粗隆下端旁开当胫前肌高点处。垂直体表并以中等力度按压然后向外侧稍移开约一厘米,当胫前肌与腓骨长肌间隙处,同样垂直体表并以同样力度按压。 多数人会感觉第二次有更明显的痠胀感,有些还会有向下放射的感觉。[按:个人体会--推拿的定穴有时与针灸不同。以足三里为例,如针灸时自肌腹高点进针更易取得针感. 宝宝和成人的按摩手法大不同 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推荐下载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按摩什么穴位壮阳?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导读:男人经常按摩什么穴位壮阳补肾?中医专家表示,男人从30岁左右开始,身体机能开始渐渐进入衰 退状态,阳气亏损,各种男性疾病侵袭。中医认为,男人常按摩6大养生穴位可强壮阳气,使正气充足,防治各种男性疾病。中医认为:关元穴、腰眼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太溪穴是男人最重要的6大壮阳穴位,正确按摩这6大养生壮阳穴位,不但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阳补肾,提高男性性能力。 下面就是中医大师总结的按摩6 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经常按摩可以壮阳补肾强壮阳气: 男性壮阳穴位1、按摩关元穴、气海穴可以壮阳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以为元气禀于先天,躲在肾中,又依靠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持续而来,又依靠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削减,人就会呈现朽迈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躲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 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一笔遗产,它的多少是一定的,我们天天都取出一笔使用,时间一长这笔遗产就被使用殆尽了。怎么让这笔遗产的数目不至于削减太快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挣钱,存一些钱供自己使用。刺激关元穴的作用就相当于给自己存钱,自己存的钱多了,对父母遗产的使用才能削减。 关元穴治疗病症: 主要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男科病症,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各种妇科炎症等;下焦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按摩要领和具体手法 按摩基本手法介绍。要学习按摩,首先要了解各个部位的按摩方法手法,以下是较多作为按摩位置的颈椎以及其周围部位所用的按摩手法。 技巧要点: 按摩者姿势:沉肩、坠肘、松腕(扎马步) 按摩技巧:有力度热度渗透 均匀:幅度、频率、力度 持久:有连贯性 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用力方向,自然力收回) 颈部一般套路 ●手掌抚摩或按摩颈,,以后部发热舒适为度,动作由轻及重,由小到大,快慢结合。 ●按揉颈肌,左手扶住受术者头部以固定,右手拇指和食、中两指分别位于颈椎两侧肌肉 隆起之处,自上而下,由轻及重进行按摩揉捏,边按揉,边下移,重复动作5~10次。 ●按揉风池穴,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对准风池穴,轻按重揉,范围由小及大直到有酸胀感●自上而下,大拇指点按脊椎两侧,自风池沿肌肉走向(凹)至肩井 ●自上而下,用手指推脊椎两侧的肌肉 ●拿项肌,拇指和食、中两指拿担其两侧的颈项肌,自上而下均匀用力,动作一张一弛, 反复20~30次 附:挤压---十指交叉,掌跟夹拿(也可用于三角肌、肱二头肌附近) 肩部 具体手法:(肩背部按摩大多适用,肩部:揉拿按击滚;背部:击揉按拨滚) 1.击:锤、拍、劈、扣(有节奏感) 叩击类手法: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掌侧小鱼际、指尖叩打体表。 拍法:虚掌,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注:施术时需询问受术者感受 2.揉:

要点:回旋 指柔、掌根揉、肘揉 掌揉法: ?动作要领: 术者用手掌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略背伸,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以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肌肤一起揉动。 ?动作要求: 操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压力轻柔,动作灵活。附着部要吸定,不能在体表摩擦,也不能向下按压。 指揉法: 拇指揉:用大拇指指腹轻按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腕关节放松,而后作大拇指的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四)前臂揉、肘揉 用于肌肉丰厚处,其作用与掌揉同,刺激量大于掌揉法。 3.拿: 要点:捏、提、松(不要完全松) 针对不部位的肌肉特征分别的技巧:肌肉比较长——四指指腹,肌肉比较短——二指指腹 4.拨:(先用揉法,将表层肌肉揉开。) 技巧:垂直于条状肌肉,用拇指指腹按下去,来回单向运动 肘用力,手腕放松不用力,轻柔、连续,可换揉。 5.滚: 技巧:手腕高度放松 侧滚:一是由前臂的旋转; 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力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直滚:手握空拳,用后四指。 6. 按:(指按、掌按、肘按。) 指按:拇指与食指夹住中指,垂直上下,定点点按穴位或经络部位 按而留之,不要太快松开,留一段时间,以达到持久渗透的效果。 7. 搓:(收尾法)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一共有 6 大类。 一:摆动类手法(1,一指禅推法;2,拇指禅推法;3,滚法;4,揉法)二:摩擦类手法(1,磨法;2,擦法;3,推法;4,搓法;5,抹法)三:挤压类手法(1,按法;2,捏法;3,拿法;4,掐法;5,踩跷法)四:振动类手法(1,抖法;2,牵抖法;3,振法) 五:叩击类手法(1,拍法;2,击法;3,弹法)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2,背法;3,扳法;4,拔伸法)。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理筋整复等 按摩推拿手法总论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之所以称为“法 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

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 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 这称为“透热”。 手法是防病、治病、保健的关键,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及作用层次、手法的特点及手法的注意事项。其次应该细心揣摩练习,达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手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①缓解肌肉痉挛;②放松止痛;③活血祛瘀;④ 消除肿胀;⑤温通经络;⑥疏通狭窄;⑦分解粘连;⑧滑利关节;⑨整复错位。我们又可把①至④概括为放松作用;⑤可以概括为温通作用;⑥至⑧可概括为助动作用;⑨可概括为整复作用。 推拿有什么特点? 推拿是一种治疗范围较广泛地的物理疗法,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之一,它不仅对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科的许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更具有保健强

全身按摩步骤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全身按摩 1.颈部按摩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应自上而下,运拉忌暴力。 (1)推法:双手虎口处或双拇指,沿颈椎两侧及颈椎,自上而下推至肩部,重复3-5遍; (2)拿法:单手或双手拿至肩部,重复3-5遍; (3)揉法:单手拇指自上而下揉颈椎,拇指和四指揉颈椎两侧肌肉,重复3-5遍; (4)叩击:单手切击或双手合击叩至肩部,重复3-5遍; (5)运拉:左手托下颌,右手在后托枕部。 2.腰背部:俯卧位,重点为腰骶部。 (1)推法:先右后左,自腰骶推向肩部,重复3-5 (2)擦法:脊椎处用小鱼际,背部两侧用平掌,重复遍; (3)揉法:单手大面积轻揉-双手重叠掌根加压重点部位,重复3-5遍; (4)按压:腰背部双手并列,上-下,中间-根加压施术; (5)点穴:委中、环跳、大肠俞、(6)磙法:单或双手,背部上- 3、胸腹部:(1)剑突-肋弓- (2)3-5遍; (3)揉法:重点做腹部圆形或螺旋形揉 动; (4)摩法:腹部,以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摩 动; (5)点穴:天突、鸠尾、中脘、天枢、气 海。 4.下肢按摩法:仰卧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1)推法:踝部--大腿根部,先前、后内、外侧,不间断自下而上推,每侧面重复3-5遍; (2)擦法:踝、膝、髋部韧带处,至局部发热; (3)揉捏:膝屈曲,小腿后-股四头肌-股后肌群,每部位做5-8遍; (4)点穴:冲门、风市、阴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悬钟、昆仑(内太溪,外昆仑); (5)叩击:轻锤、切击自上而下,重复3-5遍; (6)运拉:髋、膝、踝顺序。 5.上肢按摩法:仰卧位或坐位。 (1)推法:手部-肩部,先前、后内、外侧及后面,不间断自下而上推,每侧面重复3-5遍; (2)擦法:重点腕、肘、肩部韧带处; (3)揉捏:前臂-肩部,每部位5-8遍; (4)点穴:合谷、内关、外关、曲池、肩井; (5)叩击:自下而上轻拍、切击,重复3-5遍; (6)运拉:肩、肘、腕顺序,幅度大而缓和。

背部按摩手法详细图解

背部按摩手法详细图解 1、把你的右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闭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你的手上,放松。 2、现在,把你的右手移向左臀部的侧面,另一只手还留在她的背上部。用掌根部轻轻地开始摇,把她的身体向外推。 3、继续摇,同时把你的左手带到右手旁边。轻轻地摇。 4、继续摇,把你的左手逐步沿整个背部移动由左向右。缓缓地停止摇。 5、把盖在伙伴身上的毛巾向下折叠到她的臀部。要保证她感到舒服。

6、双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脊柱的两侧,由下而上慢慢向颈底部推行,然后向两肩推,再沿背的两侧推回。 7、回滑到腰部时,向上和向里拉。dd重复步骤6和7,直到背部均匀地抹上油并感到发热为止。 8、从背下部开始,双手用游泳的动作在背的两边划交叠的大圈。向上划到肩部,再从两侧直下。重复几次。 9、把右手放在脊柱的底部,手指朝向头部。左手叠加在右手上,加大力度向颈部推动。 10、移开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脊柱的两边。左右手交替进行,向背下部按压。

11、从臀部开始,手掌交替,沿身体的曲线向上拉身体的两侧。在最高处时,把手指拉过肩膀向颈部移动。然后再回到臀下部。双手应紧密相随,使手与身体的接触不会中断。 12、双手靠拢,平放在臀部。手指伸展指尖略微上翘。向着肩膀的方向,来回搓动,以使肌肉发热。对肩胛骨和位于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部位多加注意。再返回到臀下部。 13、揉捏臀部的肌肉。双手交替抓和挤肌肉,并逐步加大压力。向背上部推进,揉捏到臂的上部。用拇指和食指捻动肩部肌肉。轻捏颈背部。沿脊柱和肩胛骨之间下移。 14、两拇指交替从脊柱向肩胛骨作向外划圈横推。在你加大对肌肉的压力时,让伙伴把感觉反馈给你。这种手法产生一种“舒畅的疼痛”和释放紧张的快感。在肩胛骨上按摩。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 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产后康复按摩手法简要步骤: 一、头面部按摩 1、点按印堂 2、开天门 3、分抹前额 4、环揉前额(内→外) 5、点按头维 6、分 抹眉部 7、点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晴明、四白、瞳子髎、太阳穴 8、分压眼球 9、括抹眼眶→环揉太阳穴 10、点按迎香 11、擦鼻旁 12、点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廉泉 13、抹下额 14、点按翳风、听宫、下关、颊车 15、擦耳旁、鸣天鼓 16、抓点头部(头正中线→百会→神聪)、梳头法、干洗头 法、四指归提法 17、分揉环揉脸部 18、弹打脸部、拿揉颈部 二、手部按摩 1、推抚手臂 2、拿揉手三阴、手三阳 3、内侧推五指、外侧推四缝、捻五指 4、点 劳宫、合谷、内关、外关、曲地 5、抖上肢 三、胸部按摩(缺乳) 1、晨笼解罩法 2、大范围揉乳房、从尖突推到剑突 3、分胸(不能过乳头) 4、点 缺、膻中、乳根 四、腹部按摩 1、摩腹(顺时针、逆时针) 2、分腹阴阳 3、横推腹部(侧掌擦、手掌擦) 4、推 脾运、胃 5、狮子滚绣球 6、运运颤颤 7、直推任脉、边推边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大横、归来、子宫穴) 8、摩腹 五、腰背部按摩 1、对压放松 2、揉压脊背 3、搓运脊背 4、横搓命门 5、搓髂点强 6、侧掌擦腰 7、按揉腰骶 8、揉风门、点肩井、天宗、肺俞(3)、心俞(5)、膈俞(7)、 肝俞(9)、胆俞(10)、脾俞(11)、肾俞(腰2) 9、推膀胱经

六、下肢按摩 1、仰卧分压 2、推抚内、外侧 3、拿揉 4、点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凌 泉、阴凌泉、血海 1、印堂——在额部、当两肩头之中间主治:头额痛、眩晕、小二惊厥 2、头维——前发际进寸主治:眼痛、头痛、目眩等 3、攒竹——在眉头鱼腰——眉中丝竹空——眉梢处 4、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处主治:偏头痛、额痛、失眠等 5、睛明——目内眦处主治:眼睛疾痛四白—— 6、瞳子髎——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头痛、目赤、目痛 7、迎香——鼻翼旁主治:鼻塞、鼻、口眼歪斜、鼻息肉 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瞳孔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9、颊车——开口取穴、面下面颊端陷者中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等 10、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晕厥、昏迷(急救之一) 11、承浆——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唇紧、面肿 12、廉泉 13、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 14、听宫——耳屏前,微张口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失言 15、下关——在面部耳前弓颧弓与下颌切迹阶形成的凹陷处主治:齿痛、耳鸣 16、百会——两耳尖之间中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 17、神聪——共有4穴,在百会穴上、下、左、右、离开寸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

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 一、扌衮法: 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2)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

美容院标准按摩手法流程

肩颈 1、点穴大椎(感冒、颈椎病、癫痫等)肺腧(肺炎、胸膜炎、感冒、肩背痛)心腧(神经衰弱、咳嗽、胸背痛等)膈腧(淤血、贫血、咳嗽、盗汗等)天宗(肩胛痛、肘臂痛、风湿痛、上肢瘫痪)肩井(肩周炎、颈椎病、落枕、高血压、偏瘫等) 2、双手大拇指交替推督脉 3、双手大拇指交替推膀胱经 4、双手大拇指正推反推肩胛骨 5、双手大拇指重叠推单侧疲劳肌 6、双手掌拉磨天宗大拇指推肩堬并点按天宗 7、弹拨肩部膀胱经 8、拳推膀胱经 9、劝退双侧疲劳 脾胃 1、展油、大面积安抚 2、点穴上脘(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中脘(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头痛,失眠等)下脘(胃痛、胃胀、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天枢(距肚脐正中两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便秘、阑尾炎、月经不调、痛经)大横(距脐正中四寸、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腹泻、痢疾、肠道寄生虫病、肠麻痹、癔症) 3、沿肋骨滑人字中指点按命门并拉回 4、双手拿捏脾胃 5、掌推、指推升、横、降、乙状结肠 6、大拇指弹拨胃经 7、双手掌交替拉磨带脉 8、搓热双手掌放于肚脐并打圈 9、排气 腰肾(女) 1、点穴三焦(小便不利、水肿、肾炎、腰背痛)肾俞(遗尿、月经不调、痛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诸虚百损)气海俞(腰痛、月经不调、痔疮、虚证)关元俞(遗尿、尿路感染、腰腿痛、糖尿病、虚证)八髎(月经不调、附件炎、子宫脱垂、阴痒、下腰痛、痔疮) 2、双手交替向上平推督脉、。 3、向上平推腰大肌 4、单侧拇指向外推磨腰大肌至环跳点穴 5、双手单侧弹拨腰大肌各2分钟 6、拉磨带脉过督脉并‘L’型推环跳、 7、腰部打圈、包臀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各类推拿基本手法 概论 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历史。最早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及。 ?秦汉晋时期,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 ?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发展的盛世。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 ?明代是推拿按摩发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发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以及独特体系的形成。 ?清代,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民间也创立了很多了的流派: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擁法推拿等。 19世纪早期,Per Henrik Ling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和按摩法。 (瑞典按摩法) 整骨疗法:通过对关节和软组织施行手法操作来解决健康问题,探索软组织的激发点、敏感点有关的疼痛现象,其可能放射或发散到较远的部位。 ?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采用以下措施:传统西医、整骨疗法、物理或运动疗法、 软组织直接手法治疗。 临床按摩疗法的原理 ?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按摩师应该记住:要看到各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 按摩对各大系统的作用: 1 神经系统 2 对皮肤的作用 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降低大循 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1)调整血液的合理分配,改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内脏活动和肌肉紧张工作的血 药 (2)治疗冠心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 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4 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 (1)经常按摩面部和颈部,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2) 通过机械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促进胃肠部蠕动以及消化吸收能力 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增强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6.按摩还可以使疲劳肌肉中的乳酸尽快得以排除,有助于消除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著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25.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的手法是()。 26.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跪推法是(一指禅推法)手法的衍变手法之一。 28.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 29.拳背击法不用于(屈伸动作)。 30.“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