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审人教版4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

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找出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5.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难点: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恐龙图片。

2.师:看来大家对恐龙很感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字:笨钝谈鸽毫末描隧态吨斤膨肢翼辟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斤”读“jīn”,不读“jīng”;“末”的第一横长,第二横短。

三、读文质疑1.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班级汇报,释疑解难。

四、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2.小组讨论,交流理解。

教师补充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教师读,学生圈画相关语句。

抓住动作,演示变化。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完成表格。

3.理解词句,概括阶段,复述演化过程。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学习飞行二、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1.自读理解,圈画批注。

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3.具体分析,领悟语言。

(结合课后小练笔,学习运用)对比朗读,理解“一支”“漫长”表达的准确性。

理解“点睛之笔”,明白辽西的发现对恐龙研究的重要作用。

结合句子,分析“大约、其中、一些、可能、推测”的词语表达的准确和严谨。

4.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讲述了科学家在研究恐龙化石的过程中,发现恐龙中的一小部分可能具有飞行的能力,进而提出了恐龙可能是鸟类的祖先的假设。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本文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同时也需要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类文章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科学概念和术语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感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朗读和感悟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以及朗读和感悟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朗读感悟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恐龙和鸟类有什么共同之处?进而引出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跟随视频朗读课文。

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向蓝天的恐龙》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并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经过阅读理解,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1.较长篇幅的课文内容对学生理解的挑战。

2.要求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过程开场导入教师可适当引入关于恐龙的趣闻,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打开话题。

学习活动1.前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整体内容。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关注。

2.阅读理解: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注重理解细节和情感表达。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每组汇报总结。

4.个人表达: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个人感想和想象,培养表达能力。

5.概括归纳:通过讨论和写作,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总结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

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中的乐趣和启迪。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爱和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之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课文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以上是《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徐星写作的⼀篇科普⽂章,⽂章主要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种⼩型恐龙的后裔。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原⽂ 说到恐龙,⼈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然会浮现轻灵的鸽⼦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者似乎毫不相⼲,但近年来发现的⼤量化⽯显⽰:在中⽣代时期,恐龙的⼀⽀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量恐龙和鸟类化⽯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且很可能就是⼀种⼩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假说,⼀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但相关化⽯⼀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次发现了保存有⽻⽑印痕的恐龙化⽯,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展⽰了恐龙长⽻⽑的证据,给这幅古⽣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代的地球,看看这⼀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种恐龙⼤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般⼤⼩,两条后腿粗壮有⼒,能够⽀撑起整个⾝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个形态各异的庞⼤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样两⾜奔跑,有些恐龙则⽤四⾜⾏⾛;有些恐龙⾝长⼏⼗⽶,重达数⼗吨,有些恐龙则⾝材⼩巧,体重不⾜⼏公⽄;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饮⾎的⾷⾁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

其中,⼀些猎⾷性恐龙的⾝体逐渐变⼩,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骼中空,⾝体轻盈;脑颅膨⼤,⾏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不再披着鳞⽚或鳞甲。

它们中的⼀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物⽽转移到树上⽣存。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并最终能够主动飞⾏。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
您问的可能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课文整组》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课文整组》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课文整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2. 研究并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词组;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准确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 研究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教学准备1. 《第六课课文整组》课本;2. 课文录音;3.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4. 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可能涉及的话题。

预1. 让学生浏览课文标题和插图,并预测文章内容。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提出问题。

讲解新词1. 利用黑板、课件等教具呈现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2. 请学生跟读并复词汇。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 问题可以和课文的内容、情节和人物相关。

- 逐段指导学生阅读,解答问题。

2. 分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问题的答案。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朗读和模仿1. 教师更正学生的发音,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分段让学生跟读,并指导学生模仿语音语调和语速。

拓展活动1. 组成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添加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增强表演效果。

总结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题;2. 在课外积极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2. 批改和评分学生的课后作业;3. 留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适时巩固和复。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课文整组》教案》的简要教学安排,供参考。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案的内容和步骤。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要求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提升阅读能力。

2.过程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掌握关键词汇,提高阅读效果。

三、教学难点1.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细节,提高理解能力;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教学PPT、图片、视频等;2.教材:配套的教材、课本;3.材料:纸张、笔、红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想象力,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15分钟)1.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2.教授关键词汇,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以及他们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互动游戏(15分钟)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激励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互动游戏环节非常积极,但在学习新课程时有些理解力不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八、扩展阅读推荐给学生类似主题的故事,让他们继续拓展阅读范围,提升阅读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详细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共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共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谁顶照顾大姐妹》并理解其中的情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于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

2.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相关讨论。

教学过程
1.师生互动:提问导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分段解析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结构。

4.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展示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背诵诗歌《乌鸦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乌鸦故事》。

2.理解诗歌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

2.运用诗歌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表达和欣赏。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及其背景。

2.学生跟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分组背诵诗歌,并展示背诵成果。

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语文园地六》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六》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六》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六》教案作六》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在本组课文中研究积累的丰富语言,运用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达出来。

2、注意在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3、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的惯。

4、组织评议作,修改作。

5、让学生逐渐养成修改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2、组织评议作,修改作。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研究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当中去。

2、组织评议作,修改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在本单元里,我们一起访问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到了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沉醉于雍容华贵的郁金香;漫步在乡下田野,聆听到高兴、柔美的麦哨……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意境傍边,被优美的山川田园风光深深吸收时,我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乡村生活产生无尽的神往……这节课,我们就在白话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作内容读作提示明确内容:1、在白话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能够写自己履历的,也能够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能够是景物、人或事,也能够是感触感染或体会。

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

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复写法,积累构思在写作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几篇课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1、本单元《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是属于写景的文章,《麦哨》是写事的文章,同时也有对乡村风光的描写。

2、谈一谈你想写的内容。

能够写一写故乡的风光,也能够写生活中的趣事,如:钓鱼、捉小蝌蚪等。

3、如何将课文写具体,将内容表达清楚呢?咱们来看看这两篇课文是怎么来写的。

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乡下人家》运用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6课教案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6课教案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6课教案4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6课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及体会教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字词卡片、搜集赞美教师的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际,您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板书课题:1、老师,您好!2、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

二、初读全诗1、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5、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1、指名读: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2、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尚,崇敬)3、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4、交流:(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说说意思。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全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信息,并能够进行意义的理解。

3.通过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信息,形成一定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学生在理解课本中如何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思考的能力。

2.如何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解读。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对本课进行简单的导入,让学生能够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了解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文(10分钟)教师将本课文进行分段,然后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每一段内容。

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信息,并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课文。

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本上进行标注,或是将自己的理解声音化,举起自己的手发言。

学习理解课文(15分钟)在学生对本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主动介绍学习对象词汇,让学生有一个词汇概念的认识。

并通过课文配合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对象一定的了解。

同时,教师自行编排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例如在课文中加加号。

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强。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本次课程中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扮演其他人物,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想的表达能力。

同时,在小组扮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以学生的思路为主轴,开展小组讨论,梳理学生的思路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文进行一定的梳理,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更系统的认知。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下册6篇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下册6篇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下册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一、教材整体介绍今天向大家介绍第八册教材的内容和使用建议,第八册是中年段的学习内容之一,共有12个单元,单元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

”1、教材的阅读量每个主体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语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

同时为教师使用教材给出了弹性的空间。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课文。

2、选文的质量(1)单元主题的选择趋于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引导。

如,《规则》、《回归》、《快与慢》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对社会现象,对国家荣辱,对人生的价值,对时间的把握等产生思考。

(2)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生价值的引导。

如,《乡村大道》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钓鱼的启示》《《挑山工》等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光辉的闪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视角,产生上进的力量。

3、语文天地语文天地仍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五部分。

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应将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与主体课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

金钥匙系列的编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点,一般是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给以指导。

因为到了四年级,阅读和写4、特殊的位置本套教材从整体进行规划,第一、二、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

是一、二、三年级重在积累,五、六年级重在提高、综合、整合、运用。

在第7、8册教材的学习中,就要在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等诸方面形成一些东西,有一个收束的问题,由现象逐步形成一些规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将一些散的东西进行整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选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以叙事为主,语言优美,情节感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叙事类文章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文章传递的正能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强调情感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的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表达的情感,布置家庭作业。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朗读课文,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集体备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 集体备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理解诗歌《植树》的含义,朗读流畅。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植树》的含义。

2.朗读流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植树》的抽象含义。

教学准备
1.诗歌《植树》教材。

2.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教师先播放《植树》的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学生进行分组朗读《植树》,并进行互相评价。

课堂小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诗歌《植树》,理解了植树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
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和理解寓言《青蛙和小鱼》的寓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团结友爱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青蛙和小鱼》的寓意。

2.对文中角色情感态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教学准备
1.寓言《青蛙和小鱼》教材。

2.PPT。

教学过程
1.教师呈现PPT,简要介绍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故事《青蛙和小鱼》,让学生理解团结友爱的重要性。

3.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展示讨论结果。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团结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学会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以上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积极践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揭示了恐龙可能是现代飞机的祖先的奥秘。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想象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恐龙和飞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专业科学知识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可能是现代飞机的祖先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可能是现代飞机的祖先的奥秘。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专业科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精神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相关科学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恐龙和飞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科学奥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恐龙可能是现代飞机的祖先的奥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本课以恐龙为主题,通过描绘恐龙在天空中的翱翔,激发学生对恐龙的想象和探索欲望。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句的理解、情感的体会以及恐龙知识的拓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恐龙这一主题也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和情感抒发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读写“翼龙、始祖鸟、恐龙”等词语,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文章中关于恐龙的描述,以及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学习资料:收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恐龙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恐龙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恐龙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恐龙在天空中的样子。

人教语文四年级第6课教案.doc

人教语文四年级第6课教案.doc

教学课题 6 爬山虎的脚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人自然无限热爱的主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F1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血,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亨会,请你展示白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这节课老师婆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曲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木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乂是怎样爬的?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人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

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価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牛•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

(爬:触一巴+ 拉+贴)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教案《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轻盈、敏捷、毫不相干、形态各异、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尝试解决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PPT出示恐龙图片2.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请到了我们的课堂?谁来说说你对这种生物的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预设:你参观了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看到恐龙塑像,让你受益匪浅。

你看了动画片《恐龙世界》,了解了恐龙掌控地球达1亿6千万年之久。

你很会学习呀!你给大家推荐的是《DK儿童恐龙百科全书》,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进步非常大!3.提问:有谁知道恐龙名字的来历?老师出示资料,简介。

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1804-1892),研究化石,发现其中的禽龙,巨齿龙和林龙,体形巨大,腿呈柱状,只是行走时腹部贴着地面,一副匍匐前进的样子,于是,就给它们取了一个新名字“恐怖的蜥蜴”。

我国科学家则把它简捷地翻译为“恐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写出它的名字。

4.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我从你的朗读出听出了疑问;我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惊奇。

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学习吧!二、检查自学1.PPT出示两组词语:轻灵敏捷五彩斑斓身体轻盈凌空翱翔天之骄子笨重迟钝茹毛饮血庞大家族形态各异凶猛异常2.谈话:这首课文中的两组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名读,全班交流。

读了第一组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哪类生物?读了第二组词语呢?4.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生物有着什么密切联系呢?三、概括全文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作者介绍】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恐龙: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出示,引入课题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读课题质疑读课题,并板书课题。

(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1)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

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说说。

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3.初步释疑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

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给一定的时间读书)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师讲解。

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作者简介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生字新词。

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笨重谈起鸽子毫不相关描绘末期形态各异前肢鸟翼2.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

教师巡视,对差生加以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注意读准平舌音“隧”,翘舌音“崭肢”等。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隧翼”的书写。

“隧”左窄右宽,注意左边的“阝”两笔写成:横撇斜勾、竖;右边的部分“遂”是个半包围结构,先写上边的部分,再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

“翼”注意是有三部分组成:羽、田、共。

其中“羽”不带勾。

这个字写扁一些。

三、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1.自读课文,读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色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

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毋庸置疑:无需怀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过渡:下面让我们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自由读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精读重点,领悟写法1.字词、句子都能读准确了,现在可以来解决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第四自然段)2.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1)先自己读。

(2)再讨论。

(3)汇报: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④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六、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读懂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脉络层次,究竟恐龙的一支是如何变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的这一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出示词语: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笨重谈起鸽子毫不相关描绘末期形态各异前肢鸟翼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预设:(事实证明笨重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跟着科学家走进恐龙的演变世界。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2)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

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

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3)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读出欣喜若狂的心情)(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师:是啊,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全班交流:(先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1)第一种恐龙的特点:“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退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A、去掉“大约”行吗?B、比较读(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C、指名读(板书:第一代恐龙→庞大家族→(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2)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有些恐龙像它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体......,有些恐龙身材小巧.....,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动物,有些恐龙温顺可爱....,是茹毛饮血的食肉以植物为食.....。

”A、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B、(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恐龙的认识。

C、注意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段话。

预设:蚂蚁经过进化,有些蚂蚁还保持着原有的黑色,有些蚂蚁则变成了黑红色,有些蚂蚁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几倍,有些蚂蚁则小巧玲珑,十分招人喜爱,有些蚂蚁变成了掠夺者,成为了人类的敌人,有些蚂蚁则变成了益虫,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D.大家对这形态各异的恐龙都充满了喜爱之情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男女对比读、齐读。

教师: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生:不是)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一读(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A、齐读。

出示恐龙不断进化的图片(教师适时解释:恐龙长的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鸟类了。

骨骼中空,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敏捷了,又长出了像鸟翼一样的前肢,体表还有羽毛。

)B、“其中”是在什么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在习作时应注意恰当地用词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板书: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C、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1)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2)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D、齐读。

教师:这些都是恐龙飞向蓝天的前提,那么它们是怎么飞向蓝天的?(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师:科学家们都认为是这样吗?生:不是,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师:由于生活习性的改变,使恐龙飞向了天空。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但是,毋庸置疑是什么?师板书齐读。

生:齐读句子。

师:是的,恐龙的一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直观感受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种类的恐龙吧!(出示其他类型的恐龙图片)5、学生复述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出示演化过程的图片)教师: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毋庸置疑”怎么样理解?(无须怀疑)带着这种语气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五段教师:无论如何这只是科学家们根据种种证据的推论,它们有更美好的心愿。

齐读第五段。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师: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他们多么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啊,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请同学们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你们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预设:科学家们推测出恐龙演变成鸟类是有事实依据的,化石是最后的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