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内部控制要素解读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处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

内部环境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1.治理结构(是源头的问题,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1条明确了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克服或减少代理成本。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我国相关法规反映出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其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邻层级之间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3.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5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

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

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偷税费: 轻骑集团光速分公司为了少交税,向张家岭汇报并经张同意后,
采取伪造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不列、少列收入的手段,偷逃税102
内控缺失, 效益下滑, 问题暴露!
4万余元。
收受贿赂: 先后四次收受吕某某人民币10万元,并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
其在企业经营、职务安排上谋取利益。
侵占国有财产: 轻骑集团下属置业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进行审计评估时,
企业各管理层内控职责、内控设计原则与实施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影响与内控局限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一: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 与执行和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 部控制的基础;
公司治理 正直与道德价值观 机构设置 权责分配 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 人力资源政策
通、内外勾结的严重结果, 所以法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外部审计同时做出了严格
的要求。
一、加大公司董事会 的财务报告责任:
PCAOB (政府监管)
1、加大管理层对内控 的负责; 2、审计委员会 必须有财务专家; 3、审计委员会负责选 择和监督会计师事务
上市公司
增强CPA的 独立性
5年轮换
向公司审计 委员会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 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1、战略目标 2、营运目标 3、报告目标 4、资产目标 5、合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五大目标(战略目标)
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 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战略要求、 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选 择。
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一、关于总则(一)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依据《基本规范》第一条阐明了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

一是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二十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根据《基本规范》第一条规定,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基本规范》第二条明确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三是的公司施行,自2021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对非上市公司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鼓励提前执行。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内部空盒子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对于其他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财务部将待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有序推开后,择机推进非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研究制定工作。

(三)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基本规范》第三条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首先,它强调了企业领导者尤其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其次,它明确了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最后,它指明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基本规范》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了颞部控制的目标为五个方面:一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是维护资产安全;三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四)内部控制的原则《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 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 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 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 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 受度之内的策略。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要素2——风险评估要素 风险评估采用的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 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 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 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 果的准确性。
控制环境之五——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责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 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 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 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 会、监事会报告。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控制环境之一----治理结构的规范运行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 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 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 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一、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一、内部操纵概念二、内部操纵规范的建设现状三、内控的内容四、内控建设方法第一节内控的概念内部操纵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

内部操纵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

(2009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治理》)COSO委员会对内部操纵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治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操纵差不多规范》中指出,内部操纵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职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操纵目标的过程。

内部操纵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治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成效,促进企业实现进展战略。

(一)操纵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

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操纵。

现在,不是会计操纵,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操纵,强调的是企业的治理层角度的治理操纵,而会计操纵是内部操纵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治理1.企业方面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

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确实是获得利润。

因此在加强企业治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内部操纵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

内部操纵是一种治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能够遵守规章制度。

内控是一种治理,是对风险的治理。

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

关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操纵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2.事业方面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治理,预算治理。

(三)流程内控是操纵的一个过程,那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治理层、监事会,下到各级职员,都需要参与进来。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有效制度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财产及利益,提高经营效率,减少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规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规范的原则、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解析,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内部控制规范。

一、内部控制规范的原则1. 管理层责任原则: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建立、实施和持续有效运作负有最终责任。

管理层需要明确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评价和监督。

2. 分工负责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内部控制中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做到职责明确、权责一致,形成分工协作的内部控制体系。

3. 信息沟通原则:内部控制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畅通,使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挥作用。

4. 监督和检查原则:内部控制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失效。

5. 适度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规模,既要有足够的完备性,又要避免过度冗杂和成本过高。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容内部控制规范包括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范围、原则和要求等内容。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规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包括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权限制度、责任制度和职能分工等内容,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2. 风险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控等内容,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经营风险。

3. 资产保护制度:企业需要建立资产保护制度,包括对资产的保护和利用、资产的使用审批和监管、资产的清查和盘点等内容,有效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的前景和展望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法规要求的提高,内部控制规范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为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本演示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性、原则、实施流程、常见 问题与解决方案、评估与完善,以及前景和展望。
内部控制规范概述
内部控制规范包括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在企业内部确保资源合理使用、风险可控、诚信经营、保护资 产和实现目标。
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并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1 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
2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完善审批 流程。
定期评估制度有效性,及时修订和完善制 度。
3 信息系统漏洞
4 外部环境变化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及 时修复漏洞。
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策略,适应外部环境的 变化。
内部控制规范的评估与完善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内部控制规范, 以确保其持续适应企业的需求和环境。
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流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定内部控制策略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策略,制定内部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2
控制方案。
建立制度、流程和规范,明确各岗位
的内部控制职责和权限。
3
实施内部控制措施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各项内部控
监督和评估
4
制措施。
建立监督体系,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 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完善。
内部控制规范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之一。
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 现和纠正执行不力的情况。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奖惩机 制,对执行良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部 门和个人进行惩罚,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 度。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员工对 内部控制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人力资源政策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和职 业能力。
风险评估
目标设定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 根据内外部环境设定风险 承受范围。
风险识别
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内外 部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
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控制活动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 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机遇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 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 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反舞弊机制
建立反舞弊机制,鼓励员工举报舞 弊行为,加强监督和制约。
监控
日常监督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进行 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缺陷。
专项监督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环 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确保其 有效性和合规性。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
03

案例一:某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总结词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引 入 了信息 机制 和声 誉机 制 、 强化 检 查监督 法规 制 度 效执 行 的配套 制度 安排 , 同时也
机制, 落实内控责任丰体和严格问责和实施 是推 动企 、 l部 各项规 章制度 令 ,禁 I的重 IJ 、 】 _ 卜 亍
严厉 的 奖 惩机 制 的特点 。 要机 制保 障 。近 来 发, 的 巴林 银行 倒 闭 案 、安 然事件 、毗通 公刊 财 务欺 诈案 以及我 困 些 企、控 制 失 灵事件 , 重视 企业 内部 l 使 控制与风险管理 ¨益成为全球化趋势。 研究 结 果表 明 , 内部拧 制仔 在 缺陷 足 导致 企业 经 营 失败 并最 终铤 而走 险 、 欺骗投 资 者和社 会 公 众的 重要 原 冈。为 此 ,许 多吲家通 过 法 强化 企 业 内部控 制 , 内部控 制 R益成 为企 业 进 入资 本市 场的 “ 门证 ” “ 入 和 通行 i , 正” 我 国境 外 E 市 、纷 纷花 口资聘 请海 外机构 设 计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 以适 应 地 的 监管 要 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 化, 单纯 依赖 会计 控 制 已难 以应对 企业 面对 的市场风险 ,会计控制必须 向 险控 制发 展 ;同时 ,各部 之 间 的 内控 要求 也 有待 0 : 进 步协调 , 以使为进行 内部控制 自我评估 和 外 部评 价提 供 统一‘ 准 。 标
二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强化了 种 内控理 念

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坚持立 足我 国国。 睛、借 鉴国际惯例 ,确立 了


我 国企业建立和 实施 内部控制 的基础 框 架
《 业 内部控 制基 本规 范 》 统筹 构建 内 企 部控制的要素 , 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 强 内部 控 制的做 法 经验 , 构建 了 以内音 境 不 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 、以控 制活动 为 重 要手段 、以信息 与 沟通 为重要 条 件 、以内部监 督 为重 要保 证 ,相 互联 系 、相 瓦促进 的 要 素 内部榨 制框 架 。 框架 在形 该 式 和 内容 } 鉴 l国 际 上较 为成 熟 的做 法 , 借 r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D五是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六项工作在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和若干配套指引的公开征求意见,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正式颁布和顺利实施之后,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基本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

他强调,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实施成本,稳步扩大基本规范实施范围;二是着力加强宣传培训,为贯彻实施基本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着力健全内控规范体系,逐步建立一套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内控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的内控实施体系;四是着力巩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高质量的内控标准体系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五是着力推进内控国际趋同,通过促成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与国际内部控制框架的趋同乃至等效,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积极支持;六是着力发挥体系联动效应,研究分析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教育与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之间的联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联动效应,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专家热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新发布的基本规范为中国企业首次构建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有效解决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解读?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标准?制定背景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第1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那么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标准——根本标准?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XX、XX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开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防止和管理风险、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对目前国际上各国企业内控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在根本标准发布前,尽管我国一些海外上市的企业已经开场按照国际准那么进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标准。

近年来,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陆续建立并实施各具特色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根本标准,存在内控监管要求政出多门、企业无所适从的状况。

在国内资本市场中,由于没有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加上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此外,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标准而使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7月15日发起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立问题。

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根本标准?和17项具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28日,根本标准正式发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下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概述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

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

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下列风险:1.缺乏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经营;2.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二)应对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2.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评估与披露等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关键内部控制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编制预算的人员与审批人员是不相容的。

审批人应当根据预算工作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预算工作。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预算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审批与执行工作也是不相容的,执行这两个工作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具有明确的界限,跨过了这个界限,就属于违背了内部控制关于预算控制的基本规范。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预算执行人员与对预算进行考核的人员不能由一个人同时担任,这两者属于不相容岗位。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 会。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 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 依据:会计法、公司法、证劵法、财务报告 条例、现金管理条例、固定资产折旧条例等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 (二)、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境内的大 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 益的企业。中小企业参考。
• (三)、基本规范的基本目标是指内部控制 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所要完成的控制任务 。
10 天香集团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6板00225
入Hale Waihona Puke 理由相关处罚影响深远,德勤因长期为科龙提供服 务而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资本家玩造系工程如演戏,资本游戏 何时休? 审计署04年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头号 案件,造假团队庞大名目多金额大 造假金额超过亿元,追溯后双连亏
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没有国资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业界 称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二、实务工作的情况
美国的安然、世通、朗讯等公司相继爆出丑闻
美国立即出台《萨班斯法案》最重要的,404条款 1.公司的CEO/CFO应当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保证,并向股东出示披露 2.审计师要确保审计的真实有效 我国上市公司(含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相继爆出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管理不善、内控缺 失直接相关。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为企业设立、
实施及持续改进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

一、规范的遵守企业应当遵守这些规范,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
系的一环,贯彻到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中。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当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予以改进和完善,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组织架构: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用以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有效确保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层层分
工和责任。

2、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用以做出正确、及时的
管理决策,有效控制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的风险。

3、资源管理:采
取充分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4、审计系统: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定期考核管理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排除潜在风险,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与改进企业应当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及时进行改进,保证内部控
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增强企业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企业内部
控制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社区
贸易协会
技术因素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2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技 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 素等。
企业的任务环境包括直接影响企业和受企
业影响的要素或者组织,如政府、地方社
区、供应商、竞争者、客户、信贷者、雇
员与工会、特殊利益群体以及商业联盟等。
18
(2)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目标、职能划分和管理 要求,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 内部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 及基层作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 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 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企业设置内部机构和 岗位时,要实现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制 衡。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19
① 董事会。
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 承担的责任,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 施,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 导和监督。
第一,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
董事会应核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 督其在企业的传达贯彻。如果企业缺乏战略目标 或指引性的价值准则,其经营活动将难以进行。
21
第三,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
董事会应确保高级管理层按照董事会制定 的政策实施,进行适当的监督。
第四,薪酬政策
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企业的 公司文化、长期目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 一致。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22
② 监事会
监事会主要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2024/6/1
张继德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培训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背景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第1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防止和管理风险、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对目前国际上各国企业内控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在基本规范发布前,尽管我国一些海外上市的企业已经开始按照国际准则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规范。

近年来,在境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陆续建立并实施各具特色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基本规范,存在内控监管要求政出多门、企业无所适从的状况。

在国内资本市场中,由于没有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加上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此外,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而使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7月15日发起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问题。

2007年3月2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28日,基本规范正式发布。

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突破基本规范共7章50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

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是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

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二是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三是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

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四是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五是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专家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基本规范制定和出台的背景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

为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如美国的《萨班斯一奥克利法案》等,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经济的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所以,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二、基本规范内容及特点解析基本规范至少有如下四个特点:(一)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全员控制”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内部控制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职责,以及制定各种交易规则,保护距离企业较远一方的正当利益,同时对交易另一方进行监督,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内部交易的公正和公平,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对组织内部的资产专用性交易制定日常交易管理制度,减少博弈数量和频率,大大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所有要素投入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

基本规范认为,企业的每个管理主体就是控制主体,经营者对企业的管理是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管理者对其所负责部门的管理也是资源配置,员工则是在其岗位上直接操持一定的资源并实现对资源的控制,员工是最基本的管理者,是直接对资源进行控制的主体,而且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落脚点。

所以员工也就成为控制主体之一,每一个员工必须最大善意地使用自己直接控制的资源,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如实报告各种相关信息。

从组织的全体来看,至下而上的全员控制有助于改善内部信息不对称,由此受益的不仅仅是一般员工;对管理者的不同层次来说,同样也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控制困难。

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控制者”。

(二)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基本规范从组织最根本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的要求,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和自我引导能力为目的,判断现有的内部控制方法、控制对象与控制目标是否相容,及其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这些目标的不同层面,每个层面作用的特定控制要素,相应的配套措施;考虑了哪些目标层面的可控性更强,哪些目标层面受其他系统的影响更多等;具有循序渐进、适合国情的特点。

基本规范目标最终定位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进行战略思维,这就需要考虑:企业对其前景做了哪些瞻望;使命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怎样运用新技术加强竞争力;需要考虑哪些相关的经济因素;从竞争中能期望什么;从监管环境中能获取哪些好处;能否通过合并、合资及合作等方式取得战略优势等。

(三)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基本规范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这个框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1、该框架有效整合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将三者归结为风险控制基本规范也凸显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密切联系,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所以,内部控制本质上是解决组织内部代理问题、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当然,内部控制不同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风险计划,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计划既定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各种控制活动;风险控制除了包括内部风险控制之外,还包括外部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无论是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还是风险管理,都是为了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产生的,伴随企业由自然人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过渡,企业的组织层次发生变化,相应的风险控制也由员工层次向经理层、董事会以至股东大会转换,风险控制也由内部控制发展为公司治理;在企业较高层次,其主要的职责是经营决策,所以公司治理更多地关注决策理性,也就是决策非理性的风险;早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物侵吞和信息欺诈风险,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财产安全和信息真实,而现代企业财物的安全控制体系和信息体系不断地建立健全,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转变为市场竞争风险,所以风险控制就更加关注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

从这个意义出发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都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都是为了进行风险控制。

2、基本规范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体现了“价值创造导向”(1)风险识别与应对作为价值驱动因素被纳入框架,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概念在价值导向型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意义重大。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风险偏好是企业在向相关者提供价值的过程中所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通常与企业战略相关联,是与企业经营目标(增长)和财务目标(报酬)相平衡的可接受风险。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时,应该确定和选择一个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

风险承受是相对于目标的实现而言所能接受的偏离程度,风险承受能够被计量,为了捕捉商业机会,需要管理者积极地面对风险,愿意并有技巧地接受风险。

这其中涵盖了与价值创造活动有关的政策、程序和方法。

(2)信息与沟通要素被价值导向框架继续沿用了,信息范围的界定与控制目标是一致的,从价值创造的视角看,信息的范围包括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与管理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并且都是建立在对之有效分析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