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 (2)

一、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产物:是指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3.二次代谢产物:指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如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物质。
4.生物合成:是指生物体内进行的同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合成研究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天然产物(这里主要指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利用现代细胞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知识以及各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而开展的生产某些感兴趣的、特别是有潜在医药价值的化合物的过程。
5.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
6.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 是硅胶的一种型号,硅胶H:不含黏合剂的硅胶;硅胶G:含黏合剂的硅胶;硅胶GF254:含荧光剂和联合剂的硅胶,置紫外光灯(254nm)下显荧光。
7.RP-2、RP-8、RP-18:常用反相硅胶薄层色谱及柱色谱的填料系将普通硅胶进行化学修饰,键合上长度不同的烃基(R)形成亲脂性表面而成。
根据烃基(—R)长度为乙基(—C2H5)还是辛基(—C8H17)或十八烷基(—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及RP-18。
8.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手段,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9.纸色谱:是指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的吸附在液体上,用于固定液不溶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试样滴在纸一端,在展开槽中展开,由于各组分在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法。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资源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药物和先导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3、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4、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5、无效成分(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6、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7、有效部位(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8、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9、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10、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11、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
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2、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核磁共振波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另一射频磁场的照射,当照射场的频率等于原子核在外磁场的回旋频率时,有磁距的原子核就会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能级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以吸收峰的频率对吸收强度作图所得到的图谱。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3、二次代谢及二次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波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层桥上展开,其 R f值随 PH 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1、不同的甾醇混合,熔点往往下降特别多2、苦味素就是植物中一类味苦的成分。
3、天然的甾醇都有光学活性。
4、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5、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6、利用13C-NMR 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 的偶合数。
7、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用聚酰胺柱层分离下述化合物,以稀甲醇—甲醇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 ()→ ()O OOH OHHO OOOHOHHOOHOHO OO OOglu O Rha OOOHOHOOCH3A BC D四、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能发挥生物活性的成分。
3,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汽,遇冷又凝固成固体。
4,水蒸气蒸馏法:利用两组分共存时其挥发性的不同而采用的一种提取分离方法。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物质接触,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的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SFE)
6,水/醇法,醇/水法:用水提取醇沉淀,用以出去水溶性杂质。
先用醇提取水沉淀法出去脂溶性杂质。
7,酸/碱法,碱/酸法:用算提取碱性生物碱,再用碱沉淀析出。
(同理)
8,分配系数,分离因子: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浓度的比值。
9,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不同而制成色谱。
10,凝胶过滤色谱:
11,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从而制成色谱。
12,CCD:逆流分溶法。
DCCC:液滴逆流色谱法。
HSCCC:高速逆流色谱。
H-NMR,C-NMR:氢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
DEPT:13C核磁共振谱中的一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区分13C谱图中的伯碳、仲碳、叔碳和季碳。
呵呵。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有效成分是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群体物质。
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酶解:苷类物质在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次生苷的一种水解方法。
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
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大黄素型蒽醌:大黄素型蒽醌指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
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其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从天然来源中提取药物,并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这需要运用不同的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萃取、蒸馏等,以及色谱、电泳等分离技术。
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可以确定药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3. 天然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包括对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这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熔点等)和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等)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4. 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涉及对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
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理解,可以合成类似结构的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物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修饰,改变其药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活性和药效,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参考。
此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河科大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含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2,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生物合成,构效关系。
3,天然药物的来源:植物(主要的),动物,矿物和微生物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4,生物活性成分:经过药效实验或生物活性,证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5,有效部位: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叫做有效部位6,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位7,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生物合成1,一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反应过程称之为一次代谢。
(名词解释)(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2,二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而且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的反应过程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名词解释)3,生物合成的结构单元:(名称和结构式是重点)C1单元C2单元C5单元C6C3单元C6C2N单元吲哚C2N单元C4N单元C5N单元4,生物合成的途径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途径莽草酸桂皮酸途径氨基酸途径复合途径第四节提取分离方法1,提取(1)提取的概念:利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将所要成分尽可能从原料中完全提取的过程(名词解释)(2)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相似相溶)、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填空题)(3)溶剂提取法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
(填空题)(4)选择溶剂的原则: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沸点适中容易回收;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温州医学院天然药物化学考试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1.正相/反相分配色谱:当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正相分配色谱,在正相色谱中极性小的化合物先流出柱,若因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反相分配色谱或简称反相色谱2.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3.二次代谢产物: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中不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如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
4.分配系数:K=Cu/Cl,K越大则被分离的在上相居多,反之则下相居多5.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6.诊断试剂:通过加入某些试剂,使化合物中的-OH 全部或部分解离,或形成络合物,使光谱发生规律性变化,用以判断化合物的结构。
因为这些试剂对化合物结构具有诊断意义,故称之为诊断试剂。
7.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第一章总论1、简述聚酰胺的吸附能力强弱取决于什么,有何规律可循?聚酰胺的吸附能力强弱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
规律:1)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2)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3)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减弱。
4)溶剂也会参加吸附剂表面的争夺,或通过改变聚酰胺对溶质的氢键结合能力而影响吸附过程。
2、常用溶剂的极性排比顺序: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第二章糖和苷2 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哪种生物合成途径生成答:甲戊二羟酸(MVA)途径3 什么叫做提取,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是什么?溶剂提取法的原理:相似者相溶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天然药物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界中提取或直接获得的药物。
天然药物主要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三萜类、鞣质、挥发油等。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天然药物因其活性成分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
天然药物是研发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比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天然来源:天然药物取材于自然界,相比合成药物更接近人体的自然环境。
这些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通常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发挥着特定的生理作用。
2. 多样性: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这意味着天然药物具有更多的药理作用方式。
相比之下,合成药物通常只依靠一个或几个活性成分来发挥作用。
3. 综合作用:天然药物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协同效应,从而增强疗效。
这种综合作用使得天然药物在治疗一些复杂疾病时效果更好。
4. 安全性:由于天然药物不经过化学合成,因此药物中的化学物质相对较少,并且与人体内的生理物质更为相似,使用过程中更为安全可靠。
然而,天然药物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天然药物来源有限,产量少,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稳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难以保证药效一致;天然药物由于复杂性和多样性,研发过程困难,疗效评价相对较难。
为了更好地利用天然药物的药理活性,目前有一些研究方向得到了广泛关注,包括:天然药物成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天然药物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和作用机制解析;天然药物的疗效评价和毒副作用评估;天然药物的合成和改造等。
综上所述,天然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资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天然药物的发现、开发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其在人类健康中的潜力。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
3.HR-MS:高分辨质谱,可以预测分子量
4.UV:红外光谱,可以预测分子结构
5.盐析:向含有待测组分的粗提取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是待测组分沉淀析出的过程
6.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7.透析:是膜分离的一种,用于分离大小不同的分子,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通过的一种技术
8.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苷化位移
9.NMR:紫外光谱,可以预测分子结构
10.。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必做:1、天然药物化学是指(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2. 天然药物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品种繁多。
3、大孔树脂法分离皂苷,以乙醇-水为洗脱剂时,随着醇浓度的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4、凝胶过滤色谱又称排阻色谱、(分子筛色谱),其分离原理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5、正常1H-NMR谱技术能提供的结构信息参数,主要是质子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及(质子数目)。
选作: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控制遵照的典范,记载有关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控制的是(一)部?2、大孔树脂是一类具有(多孔结构),但没有(可解离基团)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常见的(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脂类)等属于一次代谢(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产物,而天然药物化学中最常见的(苯丙素类)、(醌类)、(甾体类)、(生物碱类)等几类化合物一般均属于二次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来源于(乙酸-丙二酸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和复合途径等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4. 具有C6-C3骨架的()、()和()以及C6-C3- C6骨架的(),在生源途径上均来源于()途径。
5、涡流色谱是一种在线(萃取)技术,可以实现生物样品的在线(处理)并直接用于(分析检验),可大大缩短处理过程,是当前处理生物样品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
其处理的原理是利用(大粒径)的填料使流动相在(高流速)下产生的涡流状态,从而对生物样品进行(净化)和(富集)。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2)

1、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资源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药物和先导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3、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4、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5、无效成分(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6、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7、有效部位(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8、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9、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10、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11、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
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2、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核磁共振波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另一射频磁场的照射,当照射场的频率等于原子核在外磁场的回旋频率时,有磁距的原子核就会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能级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以吸收峰的频率对吸收强度作图所得到的图谱。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Rf值:样品中某成分在纸层析或薄层层析特定溶剂系统中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前沿的距离之比。
酸价:在化学中,酸价(或称中和值、酸值、酸度)表示中和1克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碘价:碘价就是在油脂上加成的卤素的质量(以碘计)又作碘值,即每100g 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克计)。
皂化价:皂化1克的油脂所需要之碱(即做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的克数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反相层析: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层析技术。
分子在此系统中的移动速度依其极性排列,极性大者移动快。
有效成分:一般具有一定生理活性,能用一定的分子式或结构式表述,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无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
单体:单体(monomer;momer)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
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
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
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可扩散穿过膜,高于膜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则被保留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梯度洗脱:梯度性地改变洗脱液的组分(成分、离子强度等)或pH,以期将层析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的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1952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指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现在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
挥发油:挥发油又称精油,英文为 essential oils,是一类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交叉共轭体系:共轭体系中,两个共轭系统分别与另一π键体系共轭,但这两个共轭系统互不共轭,称为交叉共轭体系。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简答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1、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植物化学分类:植物生物化学,中成药成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植物药品化学。
植物生物化学研究一次代谢产物。
中成药成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植物药品化学研究二次代谢产物。
3、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前体),经不同途径进一步合成的过程叫二次代谢4、次级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生的结构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绚丽多姿的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萜类等化学物质。
作用是维持植物的特性与特征,是重要的药物资源5、pH梯度萃取法: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与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的方法,使酸性、碱性、中性及两性物质得以分离。
6、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糖苷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7、苷的双相水解:对于那些苷元对酸不稳定的苷,为了获得原苷元可采取双相水解的方法,即在水解溶液中加入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如苯等,使水解后的苷元立即进入有机相,避免苷元长时间与酸接触。
8、原生苷与次生苷:原生苷指未经水解的苷;次生苷指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降解时所生成的苷9、苯丙素化合物:苯环与三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元(C6~C3)构成的化合物。
分为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10、萜类化合物:凡由甲戊二羟酸(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1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最关键前体,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及DMAPP数生物体内的“活性的异戊二烯”,在生物合成中起延长碳链的作用12、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萜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则。
13、三萜皂苷: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常见的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14、甾体皂苷:具有螺甾烷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一类皂苷15、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浓度16、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17、生物碱:生物碱是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18、两性生物碱:具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溶液,但在pH8~9时溶解性最差,易产生沉淀。
天然药物化学的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的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结构、活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名词解释:
1. 天然药物:指从自然界中采集或栽培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天然物质,其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未被完全阐明的药物。
2. 药物分子: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化合物组成的分子。
3. 天然来源的化合物:指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可能与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有所不同。
4. 生物活性位点: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关键位点,通常是具有多态性、立体异构体或官能团的位点。
5. 生物反应途径: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途径,包括离子通道、代谢途径、神经传递途径等。
6. 作用机制: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靶点、干扰信号通路、改变细胞周期等。
7. 半衰期: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清除的速率。
8. 毒性:指药物对人体或动物造成损害的能力,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神经毒性等。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等。
通过深入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开发新的药物,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绪论(天然药化)课件

动物药
动物药是指从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如蛇毒、鹿茸、 麝香等。
动物药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如中医、藏医等。动物药具有独特的治 疗效果,如鹿茸可以补肾壮阳、增强免疫力;蛇毒可以治疗脑血栓等。
动物药的采集和使用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 环境。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的药用研究是 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
化合物。
这些天然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保护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溶剂提取法
原理
利用溶剂将天然药物中 的可溶性成分溶解出来
的方法。
分类
应用
注意事项
根据溶剂性质不同,可 分为水提取法和有机溶
应用
适用于大分子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 和纯化,如蛋白质、多糖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以 保证分离效率和纯度。
CHAPTER
生物碱 类
具有氮原子的复杂环状化合物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并含有 氮原子。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 抗菌、抗炎和抗疟等。常见的生物碱包括麻黄碱、黄连素、长春碱等。
化学成分
是指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 活性或功能的化合物。
天然药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天然药物的使用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 并开始使用天然药物,如草药、植物 和动物等。
近代天然药物的研究
现代天然药物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天然药物的 研究更加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 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了人工合成和 改造。
天然药物化学总复

《天然药物化学》总复习
三、填空题 1. 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皂苷可分为两大类, 即 和 。 2. 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可将溶剂分 为 、 、 。 3. 常用的亲水性的有机溶剂 有: 、 、 。 4. 苷类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 糖 物质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非糖物质 为 ,连接两者的化学键为 。 5. 苷类的结构按照苷键原子的不同可以分 为 、 、 、 四类。
12. 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 ) A. 分离化合物 B. 鉴定化合物 C. 制备化合物 D. 提取化合物 E. 分离和鉴定化合物 13. 硅胶薄层板活化最适宜温度和时间是( A. 100℃/ 60min B. 100~150℃/ 60min C. 100~110℃/ 30min D. 120~150℃/ 30min E. 100~150℃/ 30min 14. 下列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 A. 羧基 B. 胺基 C. 烷基 D. 醚基 E. 酚羟基 )
《天然药物化学》总复习
16. 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种类 有关,溶剂可分为 、 和 三种。 17. 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 有: 、 、 、 、 和超 声提取法等。 18. 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 单位数目 进行分类。二萜由 个碳原子组成。 19. 黄酮类化合物在200-400nm紫外区域有两个主要吸收 带,带Ⅰ在 区间,由B环桂皮酰基系统所引起; 带Ⅱ在 之间,起因于A环苯甲酰基系统引起的吸 收。 20. 羟基蒽醌在UV吸收光谱中主要有 个吸收峰。
《天然药物化学》总复习
21.( )有效单体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具有生理活性或疗效的化合物。 22.( )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 23.( )硅胶含水量越高,则其活性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24.( )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色谱,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 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25.( )羟基蒽醌衍生物遇性溶液显红色,是检识中药中羟基蒽醌成分存 在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6.( )所有的蒽醌类化合物都能和0.5%乙酸镁甲醇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27.( )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酚羟基的数目、位置有关。 28.( )化合物的极性常与介电常数有关,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介 电常数越小,极性越小。 29.( )黄类化合物的甲醇溶液在200~400nm的区域内存在三个主要的吸 收带。 30.( )皂苷按照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类。 31.( )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 一门科学。 32.( )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它的水溶液经振摇后能 产生大量持久性、似肥皂样的泡沫。 33.( )香豆素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 构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7.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形成的化学键。
8.单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9.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成为端基碳,生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
28.诱导剂;因其诱导的化合物。 29,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9.萜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来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
42.乙型强心苷元;位侧链为不饱和内脂,为六元环的αβ-γ内脂,-δ-内脂,称为乙型强心苷元。
43.甾体皂苷;是一类有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44.呋甾烷醇皂苷;由F环裂环而衍生的皂苷称为呋甾烷醇皂苷。
45.强心苷;是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46.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的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30.萸类化合物;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都称为萸类化合物。
31.二倍半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合物;是由5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32.吉拉德试剂;是一类带有季氨基团的酰肼,常用的是GirardT和GirarrdP。
33.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8.次皂苷;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
39.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40.α—型;天然甾类C3—OH和C10—CH3和反式,称为α-型或epi--(表--)型。
41.甲型强心苷元;位侧链为不饱和内脂,为五元环的内脂αβ-γ,称为甲型强心苷元
22.环合反应;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
23.醌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一类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种结构的天然化合物。
24.第一相反应;引入官能团的反应过程,大多是脂溶性药物经氧化,还原,水解生成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母核化合物的极性基团,或由于第一相反应生成极性基团与机体成分结合。
15.硫苷;糖端基-OH与苷元上硫基缩合而成的苷。
16.过碘酸裂解法;又称为Smith 降解法,是一个反映条件温和,易得到原苷元,通过反应产物可以推测糖的种类,糖和糖的连接方式以及氧环大小的一种苷键裂解方法。
17.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a –C. b –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2.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则称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则称为二次代谢产物。
4.物理吸附;也称为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与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10.氨基糖;当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置换成氨基,则称做氨基糖。
11.糖醛酸;单糖分子中的伯羟基氧化成羧基的化合物。
12.糖醇;单糖中的羰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的多元醇。
13.Schardignger 糊精;由Bacillus macerans 等菌产生的一种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一种由6—8个葡萄糖以-1,14.环状结合的结晶低聚糖,称schardignger 糊精。
18.呋喃香豆素;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临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19.线型;C6-异戊烯基C7-羟基成环,三个处在一折角线上,称角型。
20.角型;由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成环,三个处在一折角线上,称角型。
21.吡喃香豆素;香豆素C6或C8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34.酸值;以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35.脂值;以水解1克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36.皂化值;以电化1克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37.三萜皂苷;三萜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该类皂萜多具有羟基,所以有时又称为酸性皂苷。
47.次级环合反应;是指具备N-杂环生物碱的再环和。
48.乙酸原化合物;只从乙酸乙脂或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的一类化合物。
49先导化合物;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因其活性不够明显或毒副作用较大,无法开发成新药的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25.第三相反应;即在丹之中排泄的代谢物经肠内细菌的代谢,从肠道吸收到达肝脏的过程。
26.结合反应;从外部进入体内的药物于身体内特定成分(结合剂)结合,在多数情况下,均能增加其水溶性而利于向体外排泄,这种反应称结合反应。
27.诱导剂;给于某种化合物使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强,尤其是与氧化有关的酶活性增强,因而促进药物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