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介绍(定稿)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目 录】 1、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 2、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 3、总结与展望
【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
1.1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地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排污量不 断增加,再加之城市水体自身环境容量小等原因,许多城市水体已受到严 重污染,黑臭问题现象突出。
阻
断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污染物,其控制技
面源控制 术主要包括各种城市低影响开发(如海绵城市)技术、初期雨水
控制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等。农村的面源主要来自农业、养殖、
农村生活等。
技术缺陷与不足: 工程量大,工程系统性强,周期长,实施难度大等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 2.3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2)内源控制技术
清淤疏浚一般有两种方式:干湖疏浚和带水疏浚 ◆干湖疏浚 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排干疏浚设备,如推土机和刮泥机等。该法应
用有限。 ◆带水疏浚 用挖泥船直接从水中清除淤泥,清淤过程要根据污染物特征采取相
应措施,尽量减少开挖时污染物在水中扩散形成二次污染。该法应用广泛。
技术缺陷与不足: 治理费用昂贵,疏浚精度和准确度要求较高, 淤泥处理问题等
水生植物的根际吸附等作用可吸收去除一些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物质。植物净化 技术中常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由于黑臭 水体的透明度较低,不适宜沉水植物生长,因此,用于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的水生植物主要 是后三类。
★微生物强化技术 在受污染水体中,人为投加高效微生物/酶制剂或其它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物质
【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
1.1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形势严峻
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在全部黑臭水体中,河流数量占比最高,达85.7%; 重度污染水体数量占比达到33.5%。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经济 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 区域合计占比达71.0%。
黑臭水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黑臭水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黑臭水体治理篇(一):黑臭水体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明确要求。
城镇区域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
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消除黑臭。
1黑臭水体是感官性污染常见现象20世纪中期,英国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黑臭问题的河流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莱茵河由于流经重工业区,工业污水排入莱茵河,其污染也达到了顶峰。
同时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常年黑臭。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
所谓“黑臭”,主要属于环境景观、物理指标范畴。
是指在视觉上河流水体呈现因污染而产生的明显异常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泛黑色),同时产生在嗅觉上引起人们感觉不适甚至厌恶的气味,是水体感官性污染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国河流黑臭现象最早出现在上海苏州河,随后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外城河、武汉的黄孝河和宁波的内河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
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更加突出,且劣化程度逐年提高。
如淮河,2014年国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表明,干流水质全年都在Ⅳ类水以上,但主要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超过23%;在各大水系中海河的劣Ⅴ类水质程度最高,国控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干流劣Ⅴ类达37%、支流劣Ⅴ类达44%。
2缺氧与富营养为水体黑臭主因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黑臭水体是指由于污水排放、垃圾堆积等原因导致水体污染并产生臭味的现象。
为了改善黑臭水体环境,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个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的建议,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与评估1. 进行黑臭水体辨识与调查,确定黑臭水体所在区域范围、污染源情况和污染程度。
2. 开展水质、底泥和气味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分析污染物种类与浓度。
3. 对黑臭水体周边环境进行评估,了解与黑臭水体相关的人员居住、产业结构等情况。
4. 制定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和指标,确立整治方案的应达标准。
第二阶段:防控措施1. 实施工业和农业源头的污染控制,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建设,提高处理效果,确保排放水质达标。
3. 完善城市雨水管网和雨污分流系统,减少污水对水体的直接排放。
4. 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加大对非法垃圾倾倒和污水直排的执法力度。
5. 引进污水治理技术和设备,加强黑臭水体周边的河道清浚和沉淀池的构建,减少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6. 加强农田排洪水体系建设,提高农田养分利用率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7. 完善水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的法律保障。
第三阶段:综合治理1. 实施水域整治工程,包括湖泊清淤、河道治理、湿地恢复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2. 修建人工湿地和植物滞留带,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净化水体。
3. 加强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控制河岸违法建设和乱占水域现象。
4. 鼓励市民参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加强媒体宣传和公众教育。
5. 强化黑臭水体整治过程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整治效果。
6.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第四阶段:长期维护与管理1. 建立黑臭水体监测和预警体系,定期进行水质、底泥和气味等的监测工作。
2. 加强黑臭水体的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水域清淤和维护工作。
3. 组织开展黑臭水体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包括绿化、景观提升等。
4.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技术进步。
20190305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介绍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介绍1、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查摆问题——分析成因——提出目标——制定方案——组织实施——长效管护,这一系列步骤是黑臭水体治理应遵循的技术路线。
缺一不可。
调查问题要做到“全”,分析成因要做到“透”,这是保证黑臭水体整治有效开展的前提。
造成水体黑臭的原因,大多是共性的,如工业和生活污染,有的还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影响。
但对不同水体来讲,更有个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河道上,往往会有一些隐性问题(垃圾入河、非法偷排、初期雨水入河),需要特别关注。
只有全面调察了解黑臭成因(水文条件、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才能切中要点,治理成功。
提出目标要“准”,制定方案要“细”,这是确保黑臭水体整治有效开展的关键。
在污染源与污染负荷的定量分析基础之上提出治理目标。
方案的编制,必须围绕目标,从问题导向入手抓重点,逐项提出治理措施,找出从问题解决到目标实现的路径。
组织实施要“实”,长效管护要“久”,这是确保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预期绩效的保障。
两者并重,不可偏废。
确保控污治源、调控水力、改善水动力、修复与恢复生态等措施落实到位。
整治完成后,加强水体的长效综合管理、运行与维护,将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确保稳步持续常态开展。
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工作流程(引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主要技术控源截污与治污、水体疏浚、调水冲污、人工浮床、人工增氧、生物膜、人工湿地、稳定塘、水体生态恢复这九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是目前国内常采用的措施。
1)☆☆☆☆☆非常重要控源截污与治污:主要是控制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主要用于农业面源污染、地表固体废弃物、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等。
是最有效的治理措施,也是其他措施施用的前提。
缺点是在施工过程中管道的铺设难度大、工程量和投资均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
控源截污后需采取补水措施以避免水体流量变小的现象发生。
2)☆☆☆非常重要水体疏浚:外源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决定水体水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内源污染,内污染源主要是外界输入与水体自身携带的污染物与泥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污染底泥。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申报地区(政府公章):年月日为指导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实施,各申报城市应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基本情况城市以及项目所在县(市、区)自然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
农村黑臭水体及相关工作基础情况,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水系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农业污染治理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农村黑臭水体分布情况、水质情况、目前治理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黑臭水体治理分析论证,包括可行性、必要性、代表性,治理模式、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性和示范性。
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一)现状调查。
水文条件调查,包括水体边界范围、水面大小、岸线情况以及水体与周边水系的连通关系等;水质现状调查,包括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等。
(二)成因分析。
对农村黑臭水体的污染来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主要污染来源,识别出导致水体黑臭的突出问题。
三、治理范围和目标(一)治理范围。
拟治理黑臭水体涉及的县(市、区)名称、乡镇数量、行政村数量、受益人口数量等。
其中,为避免试点工作对部分地区财政造成负担,试点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的地区申报。
(二)治理目标。
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提出合理的治理目标和指标,包括黑臭水体消除数量及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等量化指标。
(三)实施期限。
明确实施期限、年度目标任务等,原则上项目实施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四、治理措施和技术路径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遵循适用性、经济性、综合性和长效性等原则,根据污染成因因地制宜明确技术路线,确定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实现“标本兼治”。
(一)控源截污措施。
与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有效衔接、统筹推进,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畜禽粪污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生活污水等直排入河问题。
(二)清淤疏浚措施。
确定合理的清淤范围和深度,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
黑臭水体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与案例介绍
黑臭水体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与案例介绍水体治理思路及工艺路线水体综合整治技术路线总体可以概括五步骤:分析现状——寻找原因——确定目标——调控治理——实施保障。
具体可解释为:1、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水资源及各种污染源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对流域水体进行生态健康评估。
基于对现状问题的认识和评估结果的分析,寻找流域水体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黑臭产生的主要原因。
2、在对现状、问题、原因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明确水体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确定考核指标与要求。
3、基于确定的治理目标,分析水系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土资源调控、污染源治理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4、综合以上分析确定流域内源整治方案,论证治理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保证治理目标的达成。
5、最后对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实施工程顺利、稳步实施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水系综合治理路线图治理技术对比目前,国内已在使用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三大类。
其中主要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态调水、化学除藻、絮凝沉淀、重金属化学固定、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生物膜技术等。
生态治理技术对比表清淤疏浚能够彻底解决内源污染,使黑臭水体得到极大的改善。
其他几种技术只能将水域内的水质一定程度的净化,但不能对底泥起到有效的处理效果。
随着底泥污染的持续释放,治理后的水体还会出现黑臭现象,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淤泥处理工艺路线淤泥脱水处置技术主要是采用机械脱水技术,利用机械力将泥浆里的颗粒表面毛细水和重力水分离开来。
这其中又分为传统机械脱水(离心脱水、压滤脱水等)、真空预压技术、土工管袋技术和一体化机械脱水技术。
上述几种淤泥脱水工艺的对比情况见下表:淤泥脱水工艺对比表处理河道淤泥往往工期紧,工程量大,需要进行快速的减量化处理。
综合上表的对比结果,推荐选择机械固结一体化工艺。
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含水率,减少泥饼体积,对缓解工程压力和后端处置问题,都有很大的好处。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第1篇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地表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黑臭现象频发。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还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本项目旨在针对某城市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二、治理目标1. 消除黑臭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态功能。
2. 保障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体长治久清。
三、治理原则1.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2.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3. 防治结合,注重实效。
4. 社会参与,共同治理。
四、治理措施1. 污染源控制(1)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企业监管,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达标(2)生活污染源治理: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水体生态修复(1)清淤疏浚:对黑臭水体进行清淤,减少内源污染。
(2)生态补水: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体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
(3)生态修复:采用生物技术、植物修复等技术,恢复水体生态系统。
3. 长效管理机制(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定期监测水体水质,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2)落实河长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黑臭水体治理。
五、实施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治理效果。
4. 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六、项目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理措施。
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4篇)
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4篇)第一篇:整治黑臭水体的必要性和目标黑臭水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亟待进行整治。
为了建设示范城市,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整治黑臭水体的必要性和目标。
整治黑臭水体既是对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治,使得城市水体环境恢复清洁、健康和宜居。
第二篇:整治黑臭水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实现整治黑臭水体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市区内的雨水和污水得到合理排放。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对水体污染源的监测和整治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河道和湖泊的清淤、清污工作,确保水体的通畅和清洁。
第三篇:整治黑臭水体的组织与管理为了保障整治黑臭水体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将设立专门的水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整治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挥部,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并进行日常的调度和管理。
此外,还将加强宣传和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整治黑臭水体的时间表和经费保障为了确保整治黑臭水体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经费保障计划。
时间表将确切规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以保证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经费保障计划将明确整治所需要的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整治工作的资金供应。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多种筹款渠道,争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和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篇中,我们强调了整治黑臭水体的必要性和目标。
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治,使得城市水体环境恢复清洁、健康和宜居。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在黑臭水体治理中,技术选择应当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
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
城市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因此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同时,需要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黑臭水体通常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
在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时,需要审慎考虑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时,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
在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是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
截污纳管技术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
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
但是,该技术存在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等限制因素。
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
截污纳管后污水如果进入污水处理厂,将对现有城市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造成较大运行压力,否则需要设置旁路处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面源控制是另一种常用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畜禽养殖污水、地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但是,该技术的实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技术措施,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用生态护岸与隔离技术,修复岸带植被,增加河岸的自然保护力,减少内源污染物的输入。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概述城市黑臭水体是指由于污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和堆积引起的河流、湖泊和城市水体的恶臭和黑色变化现象。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还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案和措施。
水体污染源控制水体污染源控制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工作。
以下是几个关键措施:1. 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是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重要步骤。
改造包括增加处理能力、提高处理效率和提升排放水质标准等。
同时,应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2. 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废水是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
要治理城市黑臭水体,需要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和监管。
采用适当的工艺进行废水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确保工业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3. 垃圾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处理也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方面。
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对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采用合适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和堆肥等方式,减少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修复措施:1. 植被修复适当的植被修复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质。
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和水生植物,能够吸收和储存污染物,净化水体。
同时,植被的根系还能够稳定土壤,防止水体污染物外溢。
2. 河岸整治对城市黑臭水体周围的河岸进行整治,可以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堆积。
修复河岸的植被,建立护岸绿色带,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够防止水体沉积物的二次污染。
3. 水体通氧通过增加水体氧气供应,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可以采用注氧设备、增设喷泉等方式,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促进水质的改善。
综合管理与监测综合管理与监测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几个关键措施:1. 治理方案制定和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并进行全面的实施。
治理方案应考虑到水体的实际情况和治理目标,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等多个因素。
关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及技术措施的探讨
关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及技术措施的探讨黑臭水体是指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和臭味的情况。
黑臭水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治理黑臭水体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黑臭水体治理的思路和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治理黑臭水体的思路应该是综合施策,兼顾水源、水质和水环境。
在治理过程中,应该采取源头控制、分层次处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源头控制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步骤,主要是通过减少或清除污染物的排放来改善水体质量。
这包括加强对产业和农业等污染源的管控,减少废水和污水的排放,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分层次处理是指在治理过程中,根据水体污染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工艺。
对于比较严重的黑臭水体,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如曝气、污泥回流和生物膜等技术,来提高水体的氧化和净化效果。
对于一般的黑臭水体,可以采用湿地生态技术、溶解气浮技术等方法进行处理。
综合治理是指在分层次处理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来达到水体整体改善的效果。
包括加大工程项目建设和投入力度,如修建卫生间、改善下水道和渠道等,来减少直接排放的废物和污水。
同时还可以进行水体修复,如引入湖泊水源等方法来改善水体环境。
除了源头控制、分层次处理和综合治理,还应该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治理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同时还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治理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从源头控制、分层次处理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以提高黑臭水体的水质和环境。
除了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实现水体的彻底治理。
黑臭水体产生及治理方法
黑臭水体产生及治理
1、产生机理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大部分水体黑臭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分级标准
2、治理措施
2.1物理修复
目前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河道曝气。
2.2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方法如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虽
然见效快、效率高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2.3生物修复
现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比较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己经成为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光合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和乳酸菌类。
目前最常用的是,截流、清淤、加絮凝剂、曝气。
浅析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
浅析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发布时间:2021-06-24T15:15:00.07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7期作者:孔祥日[导读] 近些年,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带动了我国各个领域的进步孔祥日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 518000摘要:近些年,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带动了我国各个领域的进步。
黑臭水体出现作为城市发展中水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十分严重,且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使用先进技术治理黑臭水体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故此,本文以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现下应用频率较高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及不同类别黑臭水体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了未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区以及城市周边区域内的河道水体,散发出异味或者水体颜色异常,致使水体周边环境受到影响的水体总称。
随着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黑臭水体治理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通过管网排入河道水体,以及城镇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丢入排入河道的污染物超过了河道水体生态自净能力,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河道水体现有的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处理污染物。
大块污染物质在水中腐败发酵,由于缺氧的原因,大量厌氧微生物繁殖增多,厌氧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气体并使河水散发出臭味。
1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建成的整体区域内,水体呈现出令人不适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悦气味的现象。
从理化方面分析是因为河道自身净化的能力不满足内部的水体负荷,导致理化指标出现超标的现象。
水体之所以黑化是因为含有铁、锰等重金属元素的不溶于水物质,发出恶臭的原因则是因为有以硫化氢、氮化物为主的各类腐殖质。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划方案
$number {01} 汇报人:xx
2024-01-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 黑臭水体现状分析 •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方案 •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与优化 •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 • 结论与建议
01
黑臭水体现状分析
黑臭水体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黑臭水体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黑臭水体是指水体中由于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排放,导致水体溶解氧不足 ,水质恶化,水体颜色变黑,并产生难闻气味的水体。黑臭水体具有致癌、致 畸、致突变的作用,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投资估算
对治理工程所需资金进行估算, 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工程顺 利实施。
治理工程的施工与监测
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 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施 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进度控制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 理安排工期,确保工程按 时完成。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对治 理前后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记录,为后续评估 提供依据。
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中添加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沉淀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手段去除。
化学吸附法
利用化学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生物法治理技术
01
02
03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降解有机物,同时通过沉 淀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重 金属离子。
生物膜法
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 解有机物,同时通过生物 膜的过滤作用去除悬浮物 和重金属离子。
治理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 ,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黑臭水体治理有哪些新的技术路径
黑臭水体治理有哪些新的技术路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黑臭水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路径来治理黑臭水体。
一、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的治理方法,旨在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
其中,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通过在水体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等,它们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和附着的场所,促进水体的净化。
此外,人工湿地技术也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构建由土壤、沙石和水生植物组成的湿地床,让污水在流经湿地时得到净化。
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同时还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
生态浮床技术则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浮床上,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浮床上的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同时其根系还能分泌一些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一步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
例如,投加高效降解菌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另外,生物膜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方法。
通过在水体中设置载体,如纤维束、塑料填料等,微生物会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能够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进行吸附、降解和转化等作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三、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疏浚和曝气增氧。
底泥是水体污染物的重要蓄积库,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通过底泥疏浚,可以将富含污染物的底泥清除,减少内源污染的释放,从而改善水体质量。
曝气增氧则是通过向水体中注入空气或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总体方案1.1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原则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黑臭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
(2)综合性:城市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其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需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3)经济性: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长效性:黑臭水体通常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
(5)安全性:审慎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
1.2黑臭水体治理常用技术及其特点1.2.1控源截污1.2.1.1截污纳管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
技术要点: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
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
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等工程措施。
严禁将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
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限制因素: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
黑臭水体治理工艺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工艺方案黑臭水体一直是水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水体灰黑恶臭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大量工业废水汇入河流,导致水体发生黑臭现象,水生态系统也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前,黑臭水体的治理主要有3种方式,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利用材料物理特性的方法,例如利用碳吸附的物理特性,以及用网来吸附某些固体物质,最终达到净化的效果。
化学法是指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例如酸碱中和,酸性物质过高,可以通过添加碱性制剂来平衡水体酸碱度。
当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可以通过添加另一反应物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或无害物。
例如硫酸铜CuSO就可以用氢氧化钡Ba(OH)2来反应,生成物都为不溶物,即达到了处理的效果。
生物法,许多植物、藻类本身带有净化水体的能力,通过自身微生物的降解,可以和黑臭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最终达到治理黑臭水体的效果。
物理法和化学法对黑臭水体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治理。
生物法治理黑臭水体周期较长,对一些特定的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不能有效降解。
因此单一的方法治理黑臭水体,都不能达到长时间有效的治理,其效果也存在缺陷。
因此,应当根据河流水质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多种治理工艺相结合,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大沽排水河为天津市西青区代管二级排水河道,起于三孔闸,止于西青津南交界,全长24.02km,堤顶高程3.5~6.0m,河底高程-0.2~-0.53m,上口宽20~25m,下口宽8m,边坡比1:河底坡降1/20000,设计水位2.7m,设计体积流量8m3/s。
河道来流水体水质指标较低,入境后,指标升高再降低,但仍为GB3838-2002劣V类,氨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COD较高。
周边养殖废水排放问题较严重,且存在雨污合流和管网盲区问题。
采取分级处理黑臭水体。
一级采用孔板式细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进行初步栅渣、沉砂和污泥处理;二级采用生物膜-膜反应器(复合MBR)装置处理。
河塘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
河塘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塘黑臭水体成为城市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严重难题。
河塘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对河塘黑臭水体的治理成为城市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主要采取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护措施等方式。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提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河塘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
二、治理目标1.改善水体水质:针对河塘黑臭水体的臭味和污染问题,着力提升水体水质,保障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恢复水体生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水中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3.提升水体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和规划,打造优美的水岸环境,提升水体的观赏性和休闲价值。
4.改善周边环境:河塘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应兼顾周边环境的改善,促进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
三、治理工程方案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于河塘黑臭水体的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河塘周边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2.水质监测和管理建设水质监测系统,对河塘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水质数据的准确性。
建立水质管理机制,制定水质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和保护。
3.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恢复和湿地修复等方式,恢复河塘的生态系统。
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恢复水域生态平衡。
4.污染物清除工程对于河塘中的污染物,需要进行清除和治理。
通过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和物理清除等方式,清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
5.景观设计和规划对于河塘周边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水体的特点和环境需求。
通过设计岸边步道、观景平台和花园景观等,提升水体周边的景观价值。
6.公共设施建设在河塘周边建设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和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提升水域的休闲功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臭河涌治理技术路线介绍引言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
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
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1、河道黑臭原因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当河道所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引起河道黑臭河道黑臭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
消除城市河道黑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起河道黑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大量污染源进入河道大量外源性污染物的进入河道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
生活污水是导致城市河道黑臭的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他污染源还有:生活垃圾、有机工业废水、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水、污水厂尾水、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等。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溶解氧几乎为零,导致河道出现黑臭现象。
不利的水动力条件,在感潮河网地区,每天两潮的潮起潮落,使污水受潮流顶托,长时间回荡、停留在河道中无法顺利排出,容易发酵造成反复污染,同时从上游挟带的泥砂及各种垃圾就在内河床中沉淀下来,经过日积月累较易产生淤积黑臭现象。
上游水源条件差,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的上游来水加剧了河道的黑臭程度。
一方面,受污染的河道无法通过引用清水来进行恢复;另一方面,已经治理好的河道可能会再次被上游来水所污染。
水系结构不合理,由于城市发展、市政建设或其它历史原因,目前城市内还存在许多断头涌和淤塞河段,水系尚不能完全沟通,另外许多排污口和下水沟的存在使相当多的河道水系结构更复杂,治理难度更大。
河道功能被异化,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老化严重,雨污混接,加之城市人口增速太快,市政地下排水管网建设跟不上等原因,致使城市部分河道的功能被异化为接纳污水雨水的排水管道,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从而产生黑臭。
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由于污染严重和环境条件恶劣,以致水体食物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即底端腐食群落食物链)极度缺失,造成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消失殆尽,导致进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分解,加剧水质恶化。
2、治理方法:为了恢复河流的景观功能,对黑臭河流的治理应实行外源污染控制技术加内源污染控制技术与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进行治理。
外源污染控制技术:外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截污措施与源头污水处理措施,作用为减少河流外源污染负荷。
截污措施根据排入河流的污水量大小建立管网,利用现有城市市政污水管网,将流向河流的污水截流引出。
源头污水处理措施在河流中某些地段因市政管网不健全,无法将流向河流的污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可在河流旁建污水处理站将流向河流的污水收集集中处理,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涌作为其补水源。
根据污水处理站使用面积大小,可采用一体化设施处理污水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两种方式。
①一体化设施系统本系统是对污水进行快速生化处理的水处理系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初沉池、I、II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I、II级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具备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缺点,使污水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具有高效去除COD、氨氮、总氮及总磷,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和脱氮除磷等作用,具有不受场地大小所限的影响,可移动、可固定安装,投资成本小等特点。
在各种难生化降解的污水处理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②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技术是在自然或半自然净化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技术,它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生态净化技术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对于人工湿地,分解者的养分来自湖水中的污染物,生产者是人工种植的各种作物,通过作物收割完成对生产者的消费和将污染物质移出生态系统的过程。
人工湿地生态水净化系统主要是针对有机污染负荷较高的水体,因水流方式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三类。
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效益高、污染物去除率高等特点,与传统工艺相比,无需药耗、电耗、设备维修保养,纯天源原位净化,极大的减少前期投入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但用地面积要较其他工艺大;通过原位构建,本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具体极好的景观效果,不需要任何建筑设施,使原本的景观设计锦上添花;人工湿地生态水净化系统方案对水体中COD、BOD、氮磷、SS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90%以上,水质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内源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含底泥疏浚、河道底质改良、水力改善、曝气复氧等,作用为消除控制内源污染改善微生物系统。
底泥疏浚措施“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河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河湖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底泥疏浚方式为干床疏浚和带水疏浚两种类型:干床疏浚是疏浚前把水抽干,用人力清挖、机械清挖;带水疏浚是采用设备挖泥船清挖。
河道底质改良措施底质改良技术可在基本不破坏水体底泥自然环境条件下,对受污染的底泥进行修复。
一般采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激活原有底泥环境中土著微生物的同时,引入多种特效微生物及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来提高生物活性,因而可在原地快速分解黑臭污泥中的多种污染物质,减少底泥内源污染物,消除黑臭,改善水质。
水力改善措施根据水往低处流的水力学原理,利用水头差来控制水体定向、定量和有序流动(如控制内河水位、控制引排水流速流向、引排时间等),使水体转向有利于削减污染负荷的技术。
主要包括引清调水、水力造流和建坝造流等技术手段和措施。
①引清调水水力造流应当因地制宜地沟通水系,盘活水体,才可有效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加快水体循环,遵循自然状况、实施水体定向有序流动着手,充分利用潮汐动力优势,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联合调度运行,实现水体的定向、定量和有序流动,以达到引清冲污、科学利用水资源、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②建坝造流封闭、静止水体的造流技术体现了“流水不腐”的自然法则。
连通后河涌水体流动可大大加速河涌水质交换,加速曝气充氧的水中传输,提高充氧效率,降低能耗。
水体造流可快速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效果立竿见影。
曝气复氧措施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
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
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对于污染情况严重,污染长期排入的水体需配合生物方法及生态措施,因此,可做为辅助生物—生态修复的方法之一。
河道曝气复氧的主要方式有水体推流曝气、水面景观曝气、水下微孔曝气等。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以生态平衡为原则,人为合理搭配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实现植物净水、以鱼保水、微生物调控,构建一个有较强生命力的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最后实现自动调节,具备高效水体净化能力,真正做到水清、鱼游、景美的生动场景,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体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系统修复、水生植物系统修复、水生动物修复、河道驳岸景观改造等。
作用为恢复自然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提高人和自然的和谐。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制剂技术是采用先进、高效的分离、筛选技术从自然界不同生境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解、转化水体污染物的微生物,并优化其培养条件而制成的净水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底泥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在河道投加微生物菌剂和其他措施相结合,改变水体特别是底泥和底部水层的厌氧生态环境,发挥微生物迅速分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消除河涌外源和内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涌正常的生态平衡,消除河涌的黑臭,达到治理河涌水质的目的。
水生植物系统修复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包括阳光、水、营养盐和底质(土壤)。
其中生产者以沉水植物为主,根据需要搭配部分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与水生藻类“抢食”而达到彻底遏制其生长,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释放氧气,使水体富含溶解氧,产生气泡,使氮磷等有机物附和着去除。
还可为水生动物提供特殊生态环境,创造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是河流水体自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光合作用为植物净化作用提供能量来源;植物庞大的根系为微生物和其它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植物能直接吸收吸附水体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富集重金属及一些毒害物质;根际效应,包括泌氧功能、根际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等。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包含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人工水草布设、生态浮岛安装等。
①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水生植物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原理主要分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根际过滤、植物挥发、植物降解和植物促进。
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叶植物、沉水植物。
1)挺水植物是水生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能给许多其他生物提供生境,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挺水植物根系发达、通过根系向沉积物输送氧气,改善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减少磷等营养盐的释放,同时挺水植物固定湖泊的沉积物,减少沉积物再悬浮,吸收营养盐,增加水体的净化能力,因此,挺水植物在控制水土流失的面源污染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