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考纲指导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2020年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技巧方法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每一个阶梯代表的含义是相应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图中一般不会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分解者D.图中能体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该属于C1B.植食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是B2+C2+D2C.B2是第二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即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00%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5.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A.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9.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CO2,则②表示光合作用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由蓝藻、绿藻(如小球藻)等大量繁殖后发生水华现象的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三年高考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 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2.(2018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3.(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2020高考生物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专题五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2020高考生物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专题五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专题演练·巩固提高]分册装订方便实用一、选择题1.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解析: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如香菇)、腐生动物(如蚯蚓),A错误。

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B错误。

自养生物有光合作用类型和化能合成作用类型,C错误。

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D 正确。

答案:D2.(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B.大气中CO2能随大气环流在全球流动,因此碳循环具全球性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生产者利用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产生化学能,细菌产生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繁殖,不会流向生产者,A错误;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植物个体内部起作用,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错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答案:B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增加生物的数量,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合理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精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

【精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四)1.(2017·永州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C.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存在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 C解析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A项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存在反馈调节,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项错误。

故选C项。

2.(2017·湘潭三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大小能反映出种群在一定时期内数量的变化趋势B.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类型不相同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D.反馈调节在个体内环境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中都普遍存在答案 D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反映出种群在一定时期其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错误;生产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

可能是光能自养型或化能自养型,C项错误;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

D项正确。

3.(2017·衡阳二模)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如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答案 D解析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A项错误;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样方法,B项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与甲的同化量比值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教案

第 14 讲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 考纲要求 ]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 。

2.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b) 。

3.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 。

4. 生物放大 (b) 。

5. 营养级 (a) 。

6. 生态金字塔 (b) 。

7. 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 。

8.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

9.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c) 。

10.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c) 。

11. 生态系统的稳态 (a) 。

12. 稳态的调节 (b) 。

13. 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a) 。

14. 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 。

15.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 。

16.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 。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分析(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非生物环境;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 ( 基石 ) :生产者。

提醒澄清四个误区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真核生物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食物链 ( 网 ) 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 ( 生产者 ) 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

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二、选择题1.(2019福建泉州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高考试卷】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试卷】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课时作业(十四)1.(2017·永州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C.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存在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 C解析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A项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存在反馈调节,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项错误。

故选C项。

2.(2017·湘潭三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大小能反映出种群在一定时期内数量的变化趋势B.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类型不相同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D.反馈调节在个体内环境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中都普遍存在答案 D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反映出种群在一定时期其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错误;生产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

可能是光能自养型或化能自养型,C项错误;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

D项正确。

3.(2017·衡阳二模)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如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答案 D解析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A项错误;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样方法,B项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与甲的同化量比值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

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0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能力训练第28页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2019福建泉州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强化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xx·安徽省××市质检)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反复利用,B 错误;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答案:C2.(20xx·天星教育大联考)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

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解析:题干所述生态系统中C不一定是最高营养级,所以食物链条数不确定,A项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A、B、C、D之间单向传递,B项错误;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ax+10×10a(1-x),整理得y=100a-90a x,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能力训练第28页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2019福建泉州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投放活性淤泥(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泥塑状团块)且持续通入空气有助于净化有机污染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投放活性淤泥可提高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B.活性淤泥的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D.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会流向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答案:D解析:投放活性淤泥有助于净化有机污染物,所以可提高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

活性淤泥在发挥作用时需要持续通入空气,所以其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有氧呼吸,B项正确。

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机污染物,可以将其分解成矿质元素,所以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C 项正确。

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落叶、尸体残骸流向活性淤泥的微生物中,D项错误。

2.右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三级消费者,则a是生产者B.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是生产者C.若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是生产者D.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答案:C解析:若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则食物链的起点可以是a或e,A项错误。

当b或c为生产者时,a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

根据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固定能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C项正确。

根据“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可推出,该食物网的起点一定不是d,其他作为起点时,都只有3条食物链,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调查某环境中某种蝗虫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状况下,每年的λ值保持不变,且λ=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3B.某海滩黄泥螺现存量约为4 000吨,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400吨,若要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4 000吨C.在由草、兔子、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子同化的能量去向应包括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通过狼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流入狼体内的能量D.在由草、兔子、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狼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要消耗草100 kg答案:C解析:理想状况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若起始数量为N0,λ=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3,A项错误。

若要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项错误。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C项正确。

在食物链草→兔子→狼中,狼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按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要消耗草25 kg,D项错误。

4.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答案:D解析:图中Ⅳ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应含有分解者Ⅳ,A项错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错误。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错误。

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细胞呼吸,D项正确。

5.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单位为103 kJ/(m2·a)]。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小C.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答案: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人为补偿输入的能量,A 项错误。

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需要补偿输入的能量越多,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越大,B项错误。

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C项正确。

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其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项错误。

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与乙生态系统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项正确。

若乙生态系统的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项正确。

若甲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项正确。

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7.(2019全国Ⅰ理综)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答案:(1)果树→A→C 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解析:(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是第三营养级。

(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3)性引诱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使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8.(2018全国Ⅲ理综)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 O3-,通常植物根系对N O3-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

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解析:(1)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富含能量,可以被蚯蚓利用。

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利用生物方法处理需注意垃圾的性质、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等。

(3)N O3-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9.(2019广东七校联考)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

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某科研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1)在水库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进行传递。

(2)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

(4)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填“潜在”“间接”或“直接”)价值。

(5)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

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填“入水口”或“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1)光合作用食物链(网)(2)生产者第一营养级(3)分解作用(4)间接(5)入水口解析:(1)在水库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网)进行传递。

(2)浮游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生产者属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中的第一营养级。

(3)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

(4)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