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永久涂片。

2、调节显微镜,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转换到高倍镜观察。

3、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排列方式。

4、记录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学生能够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排列方式,进一步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中最多的成分是(),其功能是()。

2、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其功能是()。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步骤1、让被试者坐在椅子上,腿放松下垂,双脚不要碰地面。

2、用锤子敲击膝盖下方的肌腱,刺激肌肉,引起膝关节的屈曲运动。

3、观察被试者的膝关节运动情况,记录下来。

4、重复多次实验,观察反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解释膝跳反射的生理机制。

膝跳反射是一种本能反射,当肌肉受到刺激时,会引起神经冲动传递到脊髓,再通过脊髓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从而使膝关节发生屈曲运动。

3、分析膝跳反射实验的意义。

膝跳反射实验可以用来检查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反射存在异常,可能是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此外,膝跳反射实验还可以用来评估肌肉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4、改进实验方法。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可以在实验中加入对比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型等因素对反射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肌肉电活动,更加客观地评估反射的强度和稳定性。

1、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神经纤维和它们发出的神经末梢组成的。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方法步骤:1、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放在地上。

2、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或小木棰,迅速叩击一下受试者上面那条腿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是否迅速向上弹起。

3、重复实验几次,记录结果。

小结:自然状态下的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因为膝跳反射来不及思考。

1、叩击韧带时,小腿会以膝盖为轴向上弹起。

2、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

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自动反应,叫做反射。

初一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初一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初一生物下册实验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1、能量——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第四周)实验目标:会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情感目标:1、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2、初步学会测定方法。

实验重、难点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课前准备:实验材料用具:花生、火柴、解剖针、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自制装置、量筒、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士力架的广告,让学生谈感受,从而得出食物中含有能量,但是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能量吗?我们学过的六大营养物质,哪些能够提供能量?哪些不能?那么这些营养物质中究竟含有多少能量呢?我们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来获得。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板书)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根据步骤我们必须先提出问题,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哪些问题?提示:探究的食物必须是容易燃烧的。

一·根据本组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第一步骤——提出问题1.学生小组讨论写出本组所要探究的问题,展示问题。

2.根据提出问题,能否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提示: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作出假设的。

二、制定计划并完善实验计划1、提示:(1)、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释放的热能多少来完成。

(2)、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焦是能量的单位)由此可得计算公式:(学生写在学案上,教师板书)1克食物释放的能量=水的毫升数×(加热后水温—加热前水温)×4.2焦水的质量2、根据公式提问:公式中哪些数值是已知的,哪些需要测量?(学生回答)测量需要工具,展示实验材料和工具,对照自己实验台上的工具检查是否一致,3、介绍自制的燃烧装置以及酒精灯和量筒的使用。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把步骤写在学案上指导方法:看课本23-24页“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5、小组展示计划,其他组提出建议给予完善。

三、实施计划分组实验:全班4人一组,共15个小组,其中一人是组长,负责本组员的学习及器材管理。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能力目标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它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是学习根的水分代谢的必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

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

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

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经了解,对于这些概念,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有过一定的接触,只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手段:观察、分析、讨论与讲解相结合设计思想:本节课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

2、成熟区的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的细胞特点。

二、讲授新课:(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萝卜片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并撒上食盐。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

初中生物七下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下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下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白菜叶片中叶绿素的分布位置,加深学生对叶绿素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主要分布在叶片的叶绿体中。

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利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叶绿素的分布位置。

实验材料:白菜叶片、酒精、盖玻片、显微镜、滴管、手套、刀具
实验步骤:
1.取一片新鲜的白菜叶片,用刀具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将白菜叶片块放入玻璃杯中,浸泡在酒精中,盖上盖玻片,放置数小时,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用滴管将酒精中的叶绿素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再用显微镜观察叶绿素的分布位置。

实验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叶绿素颗粒在叶片中的分布位置,并且可以观察到不同部位叶绿素的数量和密度不同。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深入了解叶绿素的分布位置和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

注意事项:酒精具有刺激性气味,实验过程中需注意通风。

操作刀具时要小心,切勿割伤手指。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妥善保存。

初一七下生物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案

初一七下生物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案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测量食物中有能量,明确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进一步地比较实验测量数据,明确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使用温度计、酒精灯,还了解到实验会有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这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并且对本实验中的“能量”有科学的认知,即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但是如何感受到化学能的存在,他们可能并没有思考过。

同时,能量的多少怎样测定更是难点。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使用过一些实验器具,但没用过温度计、酒精灯,在本实验中要培训学生使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课下培训。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步骤的知识,对于本实验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认同食物中含有能量,能够通过燃烧食物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理性思维:通过开放性的实验问题设计,能够说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能得出科学测量、减小实验误差的有效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实验活动的过程,体验、尝试,总结出科学实验探究中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在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学会关心、互助、合作、创新的去解决问题。

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实验误差产生原因,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验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种简易测定能量的方法,了解不同食物所含能量是不同的。

2.学会对探究数据的处理,解决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难点:1.对所测得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2.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启发式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型课时探究性实验课1课时七、教学过程附:板书提纲测定某些食物中的能量一、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化学能燃烧光能、热能二、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计算公式:1g食物释放的能量=4.2*清水体积*(实验后温度-实验前温度)/食物质量三、减小热能散失的方法附:《生物学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评分要点。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白话文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篇一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实验指导: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实验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积极探究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根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根底。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1一、教学目的:【知识】初步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p 分析^p 资料的才能。

【情感与态度】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的;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辛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拟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才能,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方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构造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方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根底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构造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方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出色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七年级下册生物老师实验教案3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老师实验教案3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老师实验教案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1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总结种子的成分: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3、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共5则)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共5则)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共5则)第一篇: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实验四实验五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侯美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心脏的结构实验四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目的要求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药品)馒头、清水、棉絮、碘液、与体温相近的温水三、方法步骤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

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2.思考分析,提出假设。

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4.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

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

(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

)(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持一段。

(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小组合作,主动探究。

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

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

(2)6试管与1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知道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人体的呼吸器官;
2. 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1. 呼吸气体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2.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模型或实验器材;
3. 学生实验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模型,向学生介绍呼吸器官及其功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1. 讲解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包括吸气、氧气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等,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正常呼吸和深呼吸的区别,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过程。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 介绍呼吸气体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包括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等。

2. 进行实验,通过观察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让学生了解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四、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 讲解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各系统之间
的协调作用。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五、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内容和完成实
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以上为初中7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

实验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

实验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标题:实验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目标: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尖头镊子、染色剂(如碘液)、洋红溶液、酒精棉球、显微镜玻璃片。

2. 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

3. 实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实验工具,注意实验室卫生和安全。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细胞的基本概念,并提问学生关于细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步骤:1. 将一片洋葱切成薄片,用尖头镊子将洋葱片放在载玻片上。

2. 在洋葱片上滴上一滴碘液,覆盖一片玻璃片。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

4.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让学生尝试用洋红溶液染色,观察细胞的核和细胞质。

6. 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基本功能,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实验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材料,如鳞片、蚕豆等,重复实验步骤,观察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让他们发现不同细胞的异同。

评估方式:1. 实验记录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拓展到生物的层次结构。

2. 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的分裂和遗传等相关内容。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实验工具,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2. 确保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环境的整洁。

3.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教案

实验一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实验目的1、探索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2、通过唾液淀粉酶的实验,理解酶的特性。

3、探索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馒头、碘液、烧杯、量筒、试管、滴管、火柴、温度计三、知识链接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2、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四、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

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碎屑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不搅拌。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都有关系。

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将淀粉分解为遇碘不变蓝的麦芽糖。

实验二你会测量胸围吗?一、实验目的1、练习测量胸围差的方法;2、理解呼吸时胸廓的变化;3、了解自己的胸围差。

二、实验用具软尺三、实验步骤1、测量前的准备:分好小组(男女生分开)。

测量胸围差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

2、测量方法:测量者需要2人。

一测量者面对受测者,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胸前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另一测量者在受测者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1.鲜嫩的洋葱片2.盐水3.甘油4.显微镜5.盖玻片6.移液管实验步骤1.将鲜嫩的洋葱片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使细胞膨胀。

2.用移液管将洋葱片取出,放在盖玻片上。

3.在洋葱片上滴上一滴甘油,用盖玻片轻轻压紧,使洋葱片变薄且均匀。

4.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盖片架上。

5.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将洋葱片放入镜下观察。

结果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能清晰看到洋葱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坚硬支架,为细胞提供了保护和支持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界面,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控制和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内含着遗传物质DNA。

细胞器有许多种类,如叶绿体、线粒体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实验注意事项1.在处理洋葱片时要小心,避免划伤自己。

2.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合适的倍数,以获得清晰的观察图像。

3.手持显微镜时要稳定,避免摇晃造成观察困难。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结构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1.鲜嫩的口腔黏膜细胞2.生理盐水3.盖玻片4.移液管5.显微镜实验步骤1.用生理盐水润湿盖玻片。

2.用移液管将口腔黏膜细胞取出,滴在盖玻片上。

3.用另一片盖玻片轻轻压紧样本,使细胞均匀分布。

4.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盖片架上。

5.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将样本放入镜下观察。

结果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口腔黏膜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细胞较植物细胞简单,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界面,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控制和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内含着遗传物质DNA。

实验注意事项1.在处理口腔黏膜细胞时要小心,避免划伤自己。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1.准备30盆绿豆芽幼苗。
2、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值控制在4。




3.第一次将10盆幼苗分成甲乙两组, 每组各5盆, 其中甲组喷“酸雨”, 乙组不喷。过几天观察实验现象。
4、第二次用另外10盆幼苗重复第三步实验过程, 并观察实验现象。
5、第三次再用最后的10盆幼苗重复第三步实验过程, 并观察实验现象。
管壁
薄、弹性小
管腔

最慢
血流速度

分布部位
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个别较浅(如桡动脉)
血流方向
从动脉端流向静脉端
膝跳反射实验
课题
膝跳反射实验
类别
探究
目的要求
1.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知道什么是反射。
2.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2、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材料用具
小木棰或手掌
知识链接
1.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主靠___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是由__、__和它们发出的__组成的。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
3、神经纤维末


1、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_____,另一条腿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或小木棰, 迅速叩击一下受试者上面那条腿________, 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3、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3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3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1重点: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手段:以学生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本课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各个学校都很容易得到,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店都可以买到,至于放大镜前面已经介绍了自制的方法,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绝大多数学校应该是可行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2、强调: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3、提出问题:大家收集的种子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1、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1)首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结构都很娇嫩,所以在观察时一定要避免损伤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仔细观察。

2、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比较小,纵切后不能对其全面的了解,所以除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完成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把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可观察完整的胚。

3、组织学生完成实验:(1)菜豆种子结构的观察: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4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2)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5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3)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比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二者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可与学生共同通过列表进行总结)三、总结;出示多种植物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实验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范文

实验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范文

实验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范文实验教案七年级下册生物1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是没有味道的、甜的或是刚开始没味道后来变甜;接着我会提问学生馒头味道变化的原因,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出,馒头进入口中由淀粉变成麦芽糖,淀粉没有味道,而麦芽糖是甜的,所以味道会变化;最后抛出一个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呢?由此引入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吃馒头的过程和口腔的结构进行猜想。

学生能根据牙齿猜测与牙齿咀嚼有关,根据舌头猜测与舌头搅拌有关,根据唾液猜测与唾液分泌有关,根据体温猜测与温度有关或是根据吃馒头时间的长短猜测与时间有关,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出影响因素是哪个或者哪些。

(三)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并上台书写。

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

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实验方案可能如下:
1.与咀嚼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2.与舌头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3.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4.与时间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15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5.与温度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20℃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四)实施计划
实验开始前,教师强调实验室安全与规范;实验过
【关键字】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