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哲学原理

合集下载

“中国梦”理念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浅述

“中国梦”理念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浅述

“中国梦”理念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浅述作者:张旭超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23期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多位国家领导人的努力下,现在已经今非昔比。

中国共产党每届领导人都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发展实情,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笔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理念,联系实际,深入分析“中国梦”理念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未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如何发扬和继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中国梦”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秀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一直不断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不断在实践中研究、检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政治立场来看,中国在发展、发扬马克思主义时就领略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所有理论和奋斗经验,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

下面就“中国梦”理念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1.“中国梦”理念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的解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当下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来发展中国。

从现在新一届党的领导人身上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贯彻落实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作出重要的讲话,他的讲话为我国经济改革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指引出一条“中国梦”的光明大道。

笔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战略思想总结了八个方面的认识:①改革方法理论:他强调了在改革方法的选择上要结合改革开放相关办法来解决问题。

②经济理论:他提出经济增长要充分协调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政府及市场的问题。

③抓住重点理论:要把发展视作解决目前我国国家一切问题的关键。

④创新理论:强调了发展经济中创新的重要性,用创新来推进经济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经济的必然走向。

⑤量变和质变理论: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要学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这是目前我国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梦我的梦马哲运用马哲原理分析

中国梦我的梦马哲运用马哲原理分析

中国梦我的梦马哲运用马哲原理分析第一篇:中国梦我的梦马哲运用马哲原理分析中国梦,我的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梦想,而我也拥有一个对自己未来的梦想。

现在的我,是通过我十几年来不懈的努力,才成就而成——如今的大学生,但这是经过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质变,未来的我会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我无限地发展下去。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公务员,这就需要当下的我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积累知识,以促成我未来的梦想。

同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所存在的不足,而进行分析并改善。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还可以联系过往。

现在的我还是一个本科在校的大三学生,靠着父母的资助而生活。

他们是我的联系,除此之外,我与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存在着联系,我与周边的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我可以与他们相互协助。

这种联系还包括我与过往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可以说,“昨日的我”和“现在的我”包括“未来的我”是不可分离的,我常常会想起我以前的同学、朋友、老师等,并和他们保持联系。

他们陪伴我走过我的青葱岁月,或是物,亦或是人,他们充实了我的过往。

虽然现在的我们都分割各地,但在我通往梦想的舞台路途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帮助我,与我分享或者传达经验。

而我现在所学的知识,也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关联,他们融会贯通。

这种种联系的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我们彼此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

当然,如果当下的我不够努力,不够坚持,这就定会对我的未来有所影响。

虽然,考上公务员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不懈努力,经过不懈追求,最终我的梦想也会成为现实,我的未来也不只是梦。

第二篇:马哲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中国梦”的哲学阐释

“中国梦”的哲学阐释
实 现 的 愿 望 的 总 和 。 中 国梦 的 内容 列 表 可 以 说 无 穷 无 尽 ,有 无 数 的 中 国梦 等 待 我 们 实 现 。
方 面是 现 实 主 义 者 ,另 一 方 面 自
信人是改 变现状 的能动者 。他们坚
重重 问题 ,各种意识 都有 ,例如 盲 信人类有理性能力 ,能够不 断完善 ,
人 生 哲 学 的 重 新 调 整 ,是 积 极 的 人 过 去 , 不 会满 足 于现 状 。 人类会思想 、 生 观 ,是 希 打 破 无 聊 的 倒 退 或循 环 ,不 断 完 善 自身 和 社 会 。 人 类 心 理 中存 在 两 种 倾 向 。一
任何时候都怀抱积极的理想 和希望 。
中 外 历 史 变 革 无 数 次 昭示 : 希 望 和 梦 想 是 进 步 之 母 。 在 西 方 , 古
第一 层次 的有人 身安全 、生存基 本 阻力 。很 多人在 暂时 的困难 面前裹 保 障 、健 康 、成 功 、生 活 幸福 等 ;
只 要 愈 挫 愈 奋 ,就 会 实 现 梦 想 。第 足 不前 、得 过 且 过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中国梦应 运而生 ,自然成 了鼓起人 希腊人 怀抱真理 和正义 的理想 ,使 古 希腊文 明成 了欧洲乃至整个 西方
的 精 神 家 园 。 中 世 纪 的 基 督 教 认
二层 次的有教育 、就业 、机会平 等 、 们 希 望 风 帆 的劲 风 。 扬 名 载 誉 。第 三层 次 是 人格 尊 严 、
r 专论 M o n o g r a p h I
l 6 、l 7 世纪 科技革命 ,再到启 蒙运 的奋 斗 、创 造 ,更 大 的超 越 。
自强 不 息 、厚 德载 物 、奋 斗 不 止 。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种,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一人梦民族梦,中国崛起。

梦,是一个人头脑中的虚幻;中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

“中国梦”,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既给梦以现实的依存,又赋予中国美好的畅想——不过,每个人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每个人的立足点、着眼点也不同,所以,“中国梦”也因人而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下面就结合我所学的哲学原理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国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切物体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是鲜活的人民性话语,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概念。

中国梦最简易地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深入人心,必定会成为中国前进的基础与动力。

中国梦是一个伞型词,一个开放的集合概念,一个广泛适用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意义阐释空间。

如果一定要定义,可以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所有合理欲求和美好意愿实现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憧憬的可实现的愿望的总和。

中国梦可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次是人身安全、生存基本保障、健康、成功、生活幸福等。

第二层次是教育、就业、机会平等、名望荣誉等。

第三层次是人格尊严、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人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更美好的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等。

中国梦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捍卫梦想、充满希望、保持乐观主义,鼓励为梦想奋斗,同时为实现梦想提供条件和路径。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梦是中国人生哲学的重新调整,是积极的人生观,是希望的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飞跃过程中滋生了新的问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教育失衡、贫富分化、利益固化、拜金主义、严重腐败、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匮乏等,都没有达到人民期望的生活。

面对重重问题,各种意识都有,例如盲目乐观、麻木不仁、悲观失望、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等。

这些思想意识是中国文明前进中无形而巨大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梦”应运而生,成为鼓起人们希望风帆的劲风。

纵观文明史,文明总体上处于上升和进步之中。

因为人类有超越意识和能力。

人类不是被动的动物,而是有目的性、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动物。

人类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受制于既定的环境,不会停留在过去,不会满足于现状。

人类会思想、会实践、会创造,可望打破历史的倒退或循环,不断完善自身和社会。

中国梦的深意体现在“梦”字上。

“梦”是尚未实现的理想,是待实现的希望,是有实现潜力的目标。

它根源于人类的超越能力,其本质是超越精神,包括超越自我,超越匮乏,超越鄙陋,超越现状。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历史任务的角度,中国最现实、最迫切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100年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让人民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过上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由人民群众来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齐心协力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

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才能造福人民。

个人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个人与人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是由于千万个“个人梦”才铸就了“人民梦”。

“中国梦”由“人民梦”来实现,“人民梦”由“个人梦”来实现,而“人民梦”和“个人梦”都是以“中国梦”为基础,理顺这三者的关系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摆正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使两者从根本上相一致。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家的庇佑下,在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要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实现个人理想,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理想目标,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从哲学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台阶,中国梦就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的共产主义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哲理依据梦想之旅 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 一帆风顺。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 还有很长的路 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必须扎扎实实 脚踏实地 用勤劳的双手才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 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 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 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论中国梦的哲学意蕴: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论中国梦的哲学意蕴: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论中国梦的哲学意蕴: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真理与价值统一。

中国梦的真理性即合规律性,具体体现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上;中国梦的价值性即合目的性,则具体体现为中国梦的内涵上。

价值性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真理性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所保障。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梦;真理性;价值性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中国梦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现实问题和现实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把握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体现了我党的理论自觉和哲学素养。

一、真理与价值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在马克思看来,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重要的不是人通过生产劳动去认识什么,而是如何通过消灭私有制来扬弃异化,达到人性的复归。

因此,正是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着人可能会改变哪些对象,而作为人类改造客观物质性活动的实践,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把“观念存在”转化为“现实存在”的手段。

要想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世界图景、观念存在变成客观现实,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必须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首先,中国梦的实践合规律性。

中国梦的实践虽然是人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但是实践的水平、深度、广度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其次,中国梦的实践合目的性。

中国梦的实践就是要听取人民的诉求和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梦的实践必须以不断为人民造福为目的,这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

因此,中国梦的实践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它要求人们必须遵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最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 精品

最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 精品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摘要我国几代领导人在提出政策纲领的过程中,都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合当前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理念。

中国梦首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提出,中国梦的实现方式依靠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中国梦理念为切入点,就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了该理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运用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纷纷在实践中检验该原理的正确性。

对于政治理念而言,我国都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发展方向,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同时这一立场也为中国梦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性的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中国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曾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由此体现出社会具有较强的物质性,是时代的产物,人们可以对其进行利用并加以改造。

我党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创造,能够逐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梦在实施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仅靠主观意识。

人民在历史创造进程中,实践改革是推进其发展的重要元素。

中国梦中,习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即中国梦产生于人民的努力,能够为人民造福。

经济八论属于中国梦的实践方式,涉及到唯物辩证法的理念,体现出来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能够使各个环节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

联系带有客观性质,要求人们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

习总书记提出了农村改革的实践对策,即在建立基本经营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土地责任者的关系。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因此,事物的发展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属于一个过程。

习总书记在制定经济战略的过程中,主要反映于科学发展中,在解读发展观时,强调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

由于事物的联系发展与量变质变密切相关,因此,量变与质变具有辩证关系,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条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的哲学原理
泱泱中华,拥有着近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然而从鸦片战争以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侵略下陷入了血泪斑斑的苦难深渊,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任务迫在眉睫,于是便有了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民而进行的不断实践,例如1908年张伯苓在【天津青年】上用英文提出的著名的“奥运三问”。

从1898年的戊戌变法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来各种资产阶级理论和方案,然而到了中国却都一一破产。

在长夜漫漫的困境与摸索中,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60多年的奋斗,中国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了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事实。

所谓“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

这个梦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也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的不断实践上、必定能够实现的理想。

中国梦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理论、制度、价值自信不断增强之时,而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精髓,深刻揭示如下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发展规律的“秘密”只能到实践中去探求,而不应当与此相反;(2)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变革的实践”,而不能停留于“解释世界”;(3)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民智、聚民力,业广惟勤、实干兴邦。

只有始终不懈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践行到实践过程中,我们才能在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战胜征途中的任何艰难险阻,结合中国实践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达到我们的目的,使伟大的“中国梦”由梦想变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