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课件
18
心肌细胞的早后除极和迟后除极
Two forms of abnormal activity, early and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s
整理课件
19
(二)冲动传导异常——折返形成(reentry)
折返 (reentry) 指一个冲动下传后,又顺着另一环型 通路折回,并可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
少量Na+内流, K+外流 3相: K+外流 4相: 静息电位
整理课件
8
非自律细胞的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自律性细胞则 为舒张期自动去极,由 Na+、Ca2+ 缓慢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0相至3相的时程
整理课件
9
心肌细胞的类型: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房室结,去极由Ca++内流 所致,电位小,去极及传导慢。
整理课件
17
2、后除极——自律性↑ 指心肌细胞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
早后除极:
发生在复极第2,3期,APD过度延长易发生。 以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常见。
迟后除极:
发生在复极4期,细胞内Ca2+超载而引起Na+短 暂内流所致(1:3)。强心苷中毒,心肌缺氧,细胞 外高钙是诱发因素。
整理课件
23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一、基本作用机制 1. 降低自律性
①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 抑制4相Na+、Ca++内流, 自律性↓ ②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促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 远离阈电位 ③提高阈电位:钠、钙通道阻滞药
2.减少后除极
整理课件
24
3. 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
第22章 抗心律失常药
李利生 副教授
整理课件
1
教学要求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掌握: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掌握:常用药物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 洛尔、维拉帕米等的临床应用。
熟悉: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了解:心脏的电生理基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15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三)基因缺陷 (四)离子靶点假说
整理课件
16
(一)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
1、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 决定因素: 4相去极速度加快 膜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缩小
-85
阈电位
4
病因:电解质紊乱(高血钙、低血钾)、药物中毒、交 感神经活性增加等→异常自律性增高向周围组织扩布发 生心律失常。
整理课件
12
三、心肌兴奋性(myocardiac excitability)
1、与阈值的关系:
兴奋性高低与兴奋阈值成反比;
2、影响因素:
膜静息电位的大小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阈电位的水平
影响4相除极的Na+、 Ca2+ 内流通道的性状
整理课件
13
四、膜反应性(membrane responsiveness)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① 4相自动除极速度 — 除极速度快 →自律性↑ ②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整理课件
11
心肌细胞按照自律性分为两类: 1、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细胞
(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2、非自律细胞(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① 增强膜反应性,改善传导,取消单向阻滞,消除 折返。(如:苯妥英钠、利多卡因促K+外流,增强膜 反应性,传导加快,消除单向阻滞)
② 减弱膜反应性,传导减慢,单向阻滞→双向阻滞, 终止折返。(如:奎尼丁抑制Na+ 内流,传导减慢, 消除折返)
③延长ERP,终止折返(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 )
整理课件
快反应细胞:心房、心室肌、浦氏纤维,去极由 Na+内流所致,膜电位大,去极及传导快。
0
0
0
mv mv mv
-80mv 窦房结
-80mv心房
整理课件
-80mv 心室
10
二、心肌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自律性:细胞自动发放节律性兴奋性的特性,取决4相 去极速度, 去极速度快(坡度大)——自律性高 去极速度慢(坡度小)——自律性低
2
2013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整理课件
3
正常心率: 窦性心率 频率:60-100 次/分 心律失常: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整理课件
4
心律失常分类:
缓慢型心律失常 (M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激动药) <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快速型心律失常 (本章主要介绍的内容)
>100次/分
▲功能性环路:单向传导阻滞,缓慢传导。
此外,相邻心肌的ERP不一致也会形成折返。
整理课件
21
折返形成机制
(Unidirectional block and reentry)
整理课件
22
预激综合征中房室折返环路的形成
Atrioventricular reentry in the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指膜电位水平wenku.baidu.com其激发的0相最大上升速率之间的关 系。是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膜电位绝对值越大, 0相上升速度愈快,动作电位振幅愈大,传导愈快
膜反整理应课件曲线(S状)
14
五、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在APD中,从0相—3相(-60mV)期间,心肌细胞对 任何刺激不产生扩布性兴奋(Na+通道失活),此期称 ERP。APD延长,ERP亦延长。一个动作电位时程中有 效不应期值大,不易产生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早搏
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和颤动
整理课件
5
正常传导:窦房结→结区→房室结→希-普氏纤维。
整理课件
6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正常心肌细胞膜电位
膜电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极化状态)
静息膜电位的形成
整理课件
7
动作电位: 0相: Na+内流(去极) 1相: K+外流及Cl-内流
(快速复极相) 2相: 缓慢Ca2+内流,
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单次折返——早搏 多次折返——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等)
整理课件
20
折返可分为:
▲解剖性折返: ① 心房肌(窦房结附近)—形成房颤、房扑。 ② 房室结附近,存在房室旁路,侧支返回心房,
顽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 ③ 房室和房室结之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