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地下室外墙计算【连续梁】

合集下载

地下室外墙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
为了满足抗渗要求,地下室外墙(以下简称外墙)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20~C30。
1. 荷载: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各层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和外墙自重;水平荷载有室外地坪活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
(1) 室外地坪活荷载:一般民用建筑的室外地面(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可取5kN/m2。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京院技措2.0.6)
a》 水平筋:外墙按连续梁计算时,水平筋为构造。但当外墙较长时,考虑到混凝土硬化过程及温度影响产生收缩裂缝的现象极为普遍,水平筋配筋率宜适当加大,宜采用变形钢筋,直径宜小间距宜密,最大间距不宜大于200mm。
b》 外墙根部节点:一般外墙厚度远小于基础底板,底板计算时在外墙端常按铰支座考虑,外墙计算时在底板端常按固端考虑,所以底板上下钢筋伸至外墙外侧即可,端头不必设弯钩。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在底板底部弯后直段长度满足与底板下筋搭接要求,即可形成对外墙的嵌固。
地面活荷载对外墙产生的压力为沿墙高度方向的均布荷载Px,
Px=qx.Ka= qx/3, qx为地面活荷载
(2)水压力: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确定,不包括上层滞水。(京院技措3.1.8)
(3)土压力:a. 当地下室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土压力系数K0,对一般固结土可取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般情况可取0.5。(京院技措2.0.16)
6. 外墙保护层厚度: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0108-2001-4.1.6条,“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为强制性条文。但实际操作有困难之处。一方面外墙截面有效厚度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外墙一般较厚,且拆模早,养护困难。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开裂,在50mm厚保护层内附加Φ8@200构造筋,与外墙受力筋间距很小,垂直浇捣混凝土困难。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外墙外侧环境类别为“二b”,内侧“二a”,据此,外侧保护层厚度25mm,内侧20mm。也是强制性条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

【精品】地下室外墙的计算书(理正工具箱,连续梁)

【精品】地下室外墙的计算书(理正工具箱,连续梁)

地下车库外墙WQ1计算书============================================一.配筋计算1 计算简图:2 计算条件:荷载条件: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配筋条件: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最大裂缝限值: 0.0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3 计算结果:单位说明:弯矩:kN.m 剪力:kN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裂缝:mm 挠度:mm----------------------------------------------------------------------- 梁号 1: 跨长 = 4100 B×H = 1000 × 300左中右弯矩(-) : 0.000 0.000 -97.487弯矩(+) : 0.000 47.163 0.000剪力: 48.639 -14.322 -134.016上部as: 50 50 50下部as: 35 35 35上部纵筋: 600 600 1184下部纵筋: 600 608 600箍筋Asv: 953 953 953----------------------------------------------------------------------- 4 所有简图:二.裂缝验算1 计算简图:2 计算条件:荷载条件: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配筋条件: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最大裂缝限值: 0.2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3 计算结果:单位说明:弯矩:kN.m 剪力:kN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裂缝:mm 挠度:mm----------------------------------------------------------------------- 梁号 1: 跨长 = 4100 B×H = 1000 × 300左中右弯矩(-) : 0.000 0.000 -81.886弯矩(+) : 0.000 41.136 0.000剪力: 45.526 -13.976 -109.455上部as: 50 50 50下部as: 35 35 35上部纵筋: 600 600 1002下部纵筋: 600 600 600箍筋Asv: 953 953 953上纵实配: 6E12(679) 6E12(679) 12E12(1357)下纵实配: 6E12(679) 6E12(679) 6E12(679)箍筋实配: 4E12@200(2262) 4E12@200(2262) 4E12@200(2262)腰筋实配: ----(0) ----(0) ----(0) 上实配筋率: 0.23% 0.23% 0.45%下实配筋率: 0.23% 0.23% 0.23%箍筋配筋率: 0.23% 0.23% 0.23% 裂缝: 0.000 0.126 0.172挠度: 0.000 3.615 0.000最大裂缝:0.172mm<0.200mm最大挠度:3.615mm<20.500mm(4100/200)----------------------------------------------------------------------- 4 所有简图:汽车坡道挡土墙计算书一、PDQ1/PWQ3计算书============================================1 计算简图:2 计算条件:荷载条件: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配筋条件: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最大裂缝限值: 0.2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3 计算结果:单位说明:弯矩:kN.m 剪力:kN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裂缝:mm 挠度:mm----------------------------------------------------------------------- 梁号 1: 跨长 = 2800 B×H = 1000 × 250左中右弯矩(-) : 0.000 0.000 -19.757弯矩(+) : 0.000 8.823 0.000剪力: 10.584 -2.646 -42.336上部as: 50 50 50下部as: 35 35 35上部纵筋: 500 500 500下部纵筋: 500 500 500箍筋Asv: 953 953 953上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下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 上实配筋率: 0.23% 0.23% 0.23%下实配筋率: 0.23% 0.23% 0.23%箍筋配筋率: 0.23% 0.23% 0.23% 裂缝: 0.000 0.019 0.060挠度: 0.000 0.672 0.000最大裂缝:0.060mm<0.200mm最大挠度:0.672mm<14.000mm(2800/200)----------------------------------------------------------------------- 4 所有简图:二、PDQ2计算书============================================1 计算简图:2 计算条件:荷载条件: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配筋条件: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最大裂缝限值: 0.2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3 计算结果:单位说明:弯矩:kN.m 剪力:kN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裂缝:mm 挠度:mm----------------------------------------------------------------------- 梁号 1: 跨长 = 1300 B×H = 1000 × 250左中右弯矩(-) : -0.000 -3.051 -6.101弯矩(+) : 0.000 0.000 0.000剪力: -4.693 -4.693 -4.693上部as: 50 50 50下部as: 35 35 35上部纵筋: 500 500 500下部纵筋: 500 500 500箍筋Asv: 953 953 953上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下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箍筋实配: 4E12@200(2262) 4E12@200(2262) 4E12@200(2262)腰筋实配: ----(0) ----(0) ----(0) 上实配筋率: 0.23% 0.23% 0.23%下实配筋率: 0.23% 0.23% 0.23%箍筋配筋率: 0.23% 0.23% 0.23% 裂缝: 0.000 0.008 0.017挠度: 0.000 -0.088 0.000最大裂缝:0.017mm<0.200mm最大挠度:0.000mm<6.500mm(1300/200)----------------------------------------------------------------------- 梁号 2: 跨长 = 2800 B×H = 1000 × 250左中右弯矩(-) : -6.101 0.000 -16.706弯矩(+) : 0.000 7.118 0.000剪力: 13.853 0.623 -39.068上部as: 50 50 50下部as: 35 35 35上部纵筋: 500 500 500下部纵筋: 500 500 500箍筋Asv: 953 953 953上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下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箍筋实配: 4E12@200(2262) 4E12@200(2262) 4E12@200(2262)腰筋实配: ----(0) ----(0) ----(0) 上实配筋率: 0.23% 0.23% 0.23%下实配筋率: 0.23% 0.23% 0.23%箍筋配筋率: 0.23% 0.23% 0.23% 裂缝: 0.017 0.015 0.045挠度: 0.000 0.491 0.000最大裂缝:0.045mm<0.200mm最大挠度:0.491mm<14.000mm(2800/200)----------------------------------------------------------------------- 4 所有简图:三、PDQ4计算书============================================1 计算简图:2 计算条件:荷载条件: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配筋条件: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最大裂缝限值: 0.2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3 计算结果:单位说明:弯矩:kN.m 剪力:kN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裂缝:mm 挠度:mm----------------------------------------------------------------------- 梁号 1: 跨长 = 1100 B×H = 1000 × 250左中右弯矩(-) : 0.000 0.000 -1.198弯矩(+) : 0.000 0.535 0.000剪力: 1.634 -0.408 -6.534上部as: 50 50 50下部as: 35 35 35上部纵筋: 500 500 500下部纵筋: 500 500 500箍筋Asv: 953 953 953上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下纵实配: 5E12(565) 5E12(565) 5E12(565)箍筋实配: 4E12@200(2262) 4E12@200(2262) 4E12@200(2262)腰筋实配: ----(0) ----(0) ----(0) 上实配筋率: 0.23% 0.23% 0.23%下实配筋率: 0.23% 0.23% 0.23%箍筋配筋率: 0.23% 0.23% 0.23% 裂缝: 0.000 0.001 0.003挠度: 0.000 0.006 0.000最大裂缝:0.003mm<0.200mm最大挠度:0.006mm<5.500mm(1100/200)----------------------------------------------------------------------- 4 所有简图:。

连续梁计算

连续梁计算

连续梁计算一、几何数据及计算参数构件编号: LL-1混凝土: C25 主筋: HRB335 箍筋: HPB235保护层厚度as(mm): 25.00 指定主筋强度:无跨中弯矩调整系数: 1.00 支座弯矩调整系数: 1.00(说明:弯矩调整系数只影响配筋)自动计算梁自重:是恒载系数: 1.20 活载系数: 1.40二、荷载数据荷载工况1 (恒载):三、内力及配筋1. 弯矩图2. 剪力图3. 截面内力及配筋0支座: 正弯矩 0.00 kN*m,负弯矩 0.00 kN*m,剪力 0.00 kN,上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下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1跨中: 正弯矩 0.00 kN*m,负弯矩 15.48 kN*m,剪力-70.03 kN,挠度1.13mm(↓),位置:左端裂缝 0.00mm上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下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箍筋: d6@180, 实际面积: 314.16 mm2/m, 计算面积: 283.33 mm2/m 1支座: 正弯矩 0.00 kN*m, 位置: 0.00m负弯矩 35.02 kN*m, 位置: 0.00m剪力左 -70.03 kN, 位置: 1.00m剪力右 211.09 kN, 位置: 0.00m上钢筋: 3D12, 实际面积: 339.29 mm2, 计算面积: 300.00 mm2下钢筋: 3D12, 实际面积: 339.29 mm2, 计算面积: 300.00 mm22跨中: 正弯矩 272.01 kN*m, 位置: 2.91m负弯矩 0.00 kN*m, 位置: 0.00m剪力-333.13 kN, 位置: 7.50m挠度6.65mm(↓),位置:跨中裂缝 0.31mm上钢筋: 4D14, 实际面积: 615.75 mm2, 计算面积: 567.04 mm2下钢筋: 5D22, 实际面积: 1900.66 mm2, 计算面积: 1890.13 mm2箍筋: d6@30, 实际面积: 1884.96 mm2/m, 计算面积: 1452.83 mm2/m 2支座: 正弯矩 0.00 kN*m,负弯矩 492.70 kN*m,剪力左 -333.13 kN,剪力右 333.13 kN,上钢筋: 3D40, 实际面积: 3769.91 mm2, 计算面积: 3727.31 mm2下钢筋: 5D18, 实际面积: 1272.35 mm2, 计算面积: 1118.19 mm23跨中: 正弯矩 272.01 kN*m,负弯矩 0.00 kN*m,剪力333.13 kN,挠度6.65mm(↓),位置:跨中裂缝 0.31mm上钢筋: 4D14, 实际面积: 615.75 mm2, 计算面积: 567.04 mm2下钢筋: 5D22, 实际面积: 1900.66 mm2, 计算面积: 1890.13 mm2箍筋: d6@30, 实际面积: 1884.96 mm2/m, 计算面积: 1452.83 mm2/m 3支座: 正弯矩 0.00 kN*m, 位置: 0.00m负弯矩 35.02 kN*m, 位置: 0.00m剪力左 -211.09 kN, 位置: 7.50m剪力右 70.03 kN, 位置: 0.00m上钢筋: 2D18, 实际面积: 508.94 mm2, 计算面积: 463.89 mm2下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4跨中: 正弯矩 0.00 kN*m, 位置: 0.00m负弯矩 15.56 kN*m, 位置: 0.33m剪力70.03 kN, 位置: 0.00m挠度1.12mm(↓),位置:右端裂缝 0.00mm上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下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箍筋: d6@180, 实际面积: 314.16 mm2/m, 计算面积: 283.33 mm2/m 4支座: 正弯矩 0.00 kN*m,负弯矩 0.00 kN*m,剪力 0.00 kN,上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下钢筋: 2D12, 实际面积: 226.19 mm2, 计算面积: 150.00 mm2。

地下室外墙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地下室外墙的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下室外墙不仅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还要承受土压力、水压力以及地面活荷载等水平荷载的作用。

因此,准确地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内力和变形,对于保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通常包括地下室顶板传来的恒载和活载,以及外墙自身的自重。

水平荷载则主要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和地面活荷载。

土压力的计算是地下室外墙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与土体的性质、墙体的位移模式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种。

在地下室外墙的计算中,通常采用静止土压力进行计算。

静止土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理论公式来确定。

水压力的计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果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外墙将受到水压力的作用。

水压力的大小等于水的重度乘以水头高度。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防水措施的有效性等因素。

地面活荷载通常按照规范规定的取值进行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荷载的分布和作用方向。

在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内力时,需要根据墙体的支撑条件和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悬臂式、单跨简支式和多跨连续式等。

悬臂式地下室外墙通常用于地下室较浅且周边没有可靠支撑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外墙可以看作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臂梁,其内力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单跨简支式地下室外墙适用于外墙两端有可靠支撑的情况。

此时,外墙可以看作是单跨简支梁,通过结构力学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内力。

多跨连续式地下室外墙在实际工程中较为常见。

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相邻跨之间的内力传递和变形协调,通常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或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

除了内力计算,地下室外墙的裂缝控制也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在较大的拉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1. 引言地下室外墙是建造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承担着保护建造物免受地下水侵蚀和提供结构稳定性等重要功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地下室外墙计算书模板,以供参考和使用。

2. 基本信息在开始进行地下室外墙计算之前,需要先了解以下基本信息:- 建造物的总重和地下室外墙所需承受的荷载- 地下室墙的材料性质和尺寸- 相关地质勘察数据和地下水位信息3. 水压力计算地下室外墙面临的主要荷载是来自地下水的水压力。

水压力的计算可基于以下公式:P = γ × H × K × B其中,P为水压力,γ为水的单位分量,H为有效水深,K为地下室墙面的系数,B为墙面宽度。

4. 土压力计算除了水压力外,地下室外墙还需要承受土压力。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墙体几何形状,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进行土压力计算,如库楔法、摩尔—库伦法等。

5. 配筋设计地下室外墙普通需要配置钢筋以增加其抗压和抗弯强度。

钢筋的选择和布置需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并根据地下室外墙所需的抗风、抗震等能力进行合理设计。

6. 梁柱设计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的梁柱连接处需要设计合理的结构来传递荷载和提供稳定性。

梁柱设计需要考虑弯矩、剪力等力学特性,并通过合适的尺寸和材料选择来满足设计要求。

7. 施工要求地下室外墙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要满足相关标准- 钢筋的质量和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需考虑防水和防渗的措施- 墙体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处需进行合理的处理8. 安全考虑在地下室外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人员需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施工现场需要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确保周边人员的安全- 进行必要的施工质量监控和检测,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建造物总重和地下室外墙荷载计算表- 地下室外墙水压力计算表和图示- 土压力计算表和图示- 配筋设计图纸和计算表- 梁柱设计图纸和计算表- 地下室外墙施工要求和检验记录表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造结构设计规范:国家建造标准,包括建造物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相关规范- 土木工程:用于解决土地和水的工程技术,包括建造物、桥梁、隧道等的设计和建造- 结构稳定性:结构反抗荷载时保持原有形状和性能的能力,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弯矩:产生于物体上的一个力对剪切力产生垂直的扭转力矩。

关于地下室外墙应如何计算

关于地下室外墙应如何计算

关于地下室外墙应如何计算地下室外墙的计算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关系到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和建筑的安全性。

计算地下室外墙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地下室外墙的承重、抗水、保温和防潮性能。

首先,地下室外墙的计算要考虑到承重的要求。

地下室外墙的承重主要是指地下室的重力荷载和外部荷载对其的作用。

地下室的重力荷载包括地面压力、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地下水压力等。

而外部荷载主要包括土压力、地震力、风力等。

地下室外墙的承重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区的设计规范进行。

其次,地下室外墙的计算要考虑到抗水的要求。

地下室外墙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水性能,以避免地下室内水浸和漏水等问题。

抗水性能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层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材料包括防水涂料、挡水板、防水胶等。

计算防水层的厚度和材料的使用量需要根据规范和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

再次,地下室外墙的计算要考虑到保温的要求。

地下室外墙的保温主要是指对地下室内外的温度差异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保温性能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常用的地下室外墙保温材料包括聚苯板、聚氨酯泡沫板、岩棉板等。

计算保温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方法需要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最后,地下室外墙的计算要考虑到防潮的要求。

地下室外墙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潮性能,以避免地下室内湿度过高和潮气渗入等问题。

防潮性能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地下室外墙的防潮层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地下室外墙防潮材料包括防潮膜、防潮涂料等。

计算防潮层的厚度和材料的使用量需要根据规范和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

综上所述,地下室外墙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承重、抗水、保温和防潮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确保地下室外墙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建筑安全性。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以确保地下室外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地下室外墙的计算

地下室外墙的计算

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的计算1 计算方法1、1计算简图①根据墙板长边与短边支承长度的比例关系,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窗井外墙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

②对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当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底边固结于基础、顶边铰接于地下室顶板的单跨或连续板计算。

当基础底板厚度小于墙厚时,底边按铰接计算。

窗井外墙顶边按自由计算。

墙板两侧根据实际情况按固结或铰接考虑。

③墙板的支承条件应符合实际受力状态,作为墙板支座的基础与内墙(或扶壁柱),其内力与变形应满足设计要求。

1、2计算荷载图一地下室外墙压力分布地下室外墙承受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地下室外墙自重、上部建筑(结构构件与围护构件)竖向荷载、地下室各层楼板传递的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包括土压力(地下水位以下为土水混合压力)、地下水压力、室外地面活荷载引起的侧压力、人防外墙等效静荷载。

2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2.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1]第5、8、11条与《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05版)[2]第2、1、6条对室外地面活荷载,建议取5kN/m2(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

该规定适用于有上部结构的地下室外墙,且当考虑消防车时消防车重不超过30吨。

其出发点就是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总就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一般情况下汽车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行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室外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有明确规定),消防车更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进行消防扑救(因消防云梯车在工作时受云梯高度与仰角的制约必须与建筑物外墙保持一定距离)。

但就是,对于没有上部结构的纯地下车库,或处于上部结构范围之外的地下室外墙,以及消防车重超过30吨的,笼统地按5kN/m2计算就是有问题的,应当根据车道与地下室外墙的位置关系、地下室顶板覆盖层厚度及其应力扩散角、车辆轮压按实际情况计算。

2.2文[1]第5、8、5条计算水压力时,当勘察报告提供了地下室外墙水压力分布时,按勘察报告计算;当勘察报告未提供时,可取历史最高水位与近3~5年的最高水位的平均值(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水压力按静止压力直线分布计算。

(整理)玉---地下室外墙计算

(整理)玉---地下室外墙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设计校对审核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本文简称《人防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1 基本资料2 计算(1)荷载计算(2)内力计算(3)配筋计算(4)裂缝验算荷载说明:永久荷载:土压力荷载,上部恒载-平时,可变荷载:地下水压力,地面活载,上部活载-平时平时组合:平时荷载基本组合战时组合:战时荷载基本组合准永久组合:平时荷载咱•组合(用于裂缝计算)2.1 荷载计算2.1.1 墙上竖向压力平时组合(kN/m):1.200×50.000+1.400×50.000=130.000 准永久组合(kN/m):50.000+0.500×50.000=75.0002.1.2 侧压荷载计算(1) 土压力标准值(kPa)水土分算,土侧压按静止土压力计算,静止土压力系数k = 0.500 地下室顶面,标高0.000,在地面(-0.300)以上 =p 0=p w 0土压力起算位置,标高-0.300 =p 0=p w 0-1层底,标高-3.320,总埋深3.020,地下水位以上0.500,地下水位以下2.520=+=+=p k h 1k ( )-s a t w h 2⨯⨯0.5180.5⨯⨯0.5( )-2010 2.52 17.1 ===p w w h ⨯10 2.52 25.2-2层底,标高-6.320,总埋深6.020,地下水位以上0.500,地下水位以下5.520=+=+=p k h 1k ( )-s a t w h 2⨯⨯0.5180.5⨯⨯0.5( )-2010 5.52 32.1 ===p w w h ⨯10 5.52 55.2 地下水位处, 标高-0.800,埋深0.500===p kh ⨯⨯0.5180.5 4.5 =p w 0 式中:p --------土压力(kN/m 2) p w --------水压力(kN/m 2) k --------土压力系数r --------土的天然容重(kN/m 3) r sat --------土的饱和容重(kN/m 3) r w --------水的重度(kN/m 3)h 1 --------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厚度(m) h 2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厚度(m)(2)地面上活载等效土压力(标准值,kPa ): p=kG k =0.500×20.000=10.000-1层顶高出外地坪面,为了简化内力计算,使用插值法修正了顶面处的侧压荷载值2.2 内力计算按连续梁计算竖向弯矩按连续梁模型计算,水平向弯矩仍按板块模型计算结果不进行调幅平时组合弯矩图准永久组合弯矩图2.3 配筋及配筋成果表2.3.1 配筋说明:(1)配筋方法水平按纯弯配筋,竖向取压弯与纯弯配筋的大值(2)单位说明:以下各表格中单位除说明外,配筋面积单位:mm2/m,裂缝宽度单位:mm,弯矩单位kN.m/m,轴力单位kN/m,配筋率:%2.4 裂缝验算按实际配筋,及相应于准永久组合的弹性内力进行计算实际配筋简图-----------------------------------------------------------------------【理正结构设计工具箱软件 6.5】计算日期: 2012-05-17 15:49:51地下室外墙计算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设计校对审核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本文简称《人防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1 基本资料2 计算(1)荷载计算 (2)内力计算 (3)配筋计算 (4)裂缝验算荷载说明:永久荷载:土压力荷载,上部恒载-平时,可变荷载:地下水压力,地面活载,上部活载-平时 平时组合:平时荷载基本组合 战时组合:战时荷载基本组合准永久组合:平时荷载咱•组合(用于裂缝计算)2.1 荷载计算2.1.1 墙上竖向压力平时组合(kN/m ):1.200×50.000+1.400×50.000=130.000 准永久组合(kN/m ):50.000+0.500×50.000=75.000 2.1.2 侧压荷载计算 (1) 土压力标准值(kPa)水土分算,土侧压按静止土压力计算,静止土压力系数k = 0.500 地下室顶面,标高0.000,在地面(-0.300)以上 =p 0=p w 0土压力起算位置,标高-0.300 =p 0=p w 0-1层底,标高-3.320,总埋深3.020,地下水位以上0.500,地下水位以下2.520=+=+=p k h 1k ( )-s a t w h 2⨯⨯0.5180.5⨯⨯0.5( )-2010 2.52 17.1 ===p w w h ⨯10 2.52 25.2-2层底,标高-6.320,总埋深6.020,地下水位以上0.500,地下水位以下5.520=+=+=p k h 1k ( )-s a t w h 2⨯⨯0.5180.5⨯⨯0.5( )-2010 5.52 32.1 ===p ww h ⨯10 5.52 55.2 地下水位处, 标高-0.800,埋深0.500===p kh ⨯⨯0.5180.5 4.5 =p w 0 式中:p --------土压力(kN/m 2) p w --------水压力(kN/m 2) k --------土压力系数r --------土的天然容重(kN/m 3) r sat --------土的饱和容重(kN/m 3) r w --------水的重度(kN/m 3)h 1 --------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厚度(m) h 2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厚度(m)(2)地面上活载等效土压力(标准值,kPa ): p=kG k =0.500×20.000=10.000-1层顶高出外地坪面,为了简化内力计算,使用插值法修正了顶面处的侧压荷载值2.2 内力计算平时组合:按弹性板计算准永久组合:按弹性板计算2.2.1 竖向压力(设计值,kN/m)平时组合:130.000准永久组合:75.0002.2.2 弯矩(1) 弯矩正负号规定内侧受拉为正,外侧受拉为负算。

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的计算

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的计算

精心整理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的计算1计算方法1.1计算简图①根据墙板长边与短边支承长度的比例关系,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窗井外墙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

②对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当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底边固结于基础、顶边铰接于地下室顶板的单跨或连续板计算。

当基础底板厚度小于墙厚时,底边按铰接计算。

1.222.12(包(《城,重超过2.2告未提供时,可取历史最高水位和近3~5年的最高水位的平均值(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水压力按静止压力直线分布计算。

则相对更为简化,要求验算地下室外墙承载力时,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

如果勘察报告提供了抗浮设计水位,在计算地下室外墙承载力时应按抗浮设计水位计算。

2.3 计算地下室外墙土压力时,对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的地下室,当没有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土压力取静止土压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静止土压力系数宜通过试验测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对正常固结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可按表24估算。

静止土压力系数K=1-sin φ(φ为土的内摩擦角)。

当基坑支护采用护坡桩或连续墙时,除考虑支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共同作用的情况外,地下室外墙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系数K 乘以折减系数0.66计算(文[1]第5.8.11条,文[2]第2.1.16条)。

例如,北京地区静止土压力系数K 一般取0.5,乘以折减系数0.66后即为0.33。

2.4计算地下水位以下土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压力时,土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

有效重度=饱和重度-水重度(取10kN/m3),不应用天然重度减去水重度计算有效重度。

当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只提供了土的天然重度而没有提供饱和重度时,可根据报告提供的土粒比重(土粒相对密度)和孔隙比求出饱和重度,即:饱和重度=[(土粒比重-1)/(1+孔隙比)]×水重度有效重度一般在8~13kN/m3。

北京地区一般第四纪土的有效重度可取11kN/m3。

地下室外墙计算(新规范)

地下室外墙计算(新规范)

截面参数计算下层1.刚度I(mm4)53333333332.线刚度相对值(E值相同)12121213.转动刚度S BAS BC4.中间支座弯距分配系数μBAμBC强度计算一.计算内力:1.堆载qd(kn/m)=a.固端弯距(kn*m)M AB(kn*m),标准值=8.07b.分配后支座弯距值(kn*m)8.67c.调幅后支座弯距值(kn*m)8.67取支座弯距(kn*m)8.67d.简支梁跨中弯距值(kn*m)12.10e.调幅后跨中弯距值(kn*m) 4.332.水压(取最不利情况,即水位最高)qwA(kn/m)75.00a.固端弯距(kn*m)M AB(kn*m),标准值=92.61b.分配后支座弯距值(kn*m)109.69取支座弯距(kn*m)109.69c.调幅后支座弯距值(kn*m)109.69d.简支梁跨中弯距值(kn*m)128.26e.调幅后跨中弯距值(kn*m)51.303.土压(γ'=8kn/m*m*m)qtA(kn/m)30.00a.固端弯距(kn*m)M AB(kn*m),标准值=37.04b.分配后支座弯距值(kn*m)43.88取支座弯距(kn*m)43.88c.调幅后支座弯距值(kn*m)43.88d.简支梁跨中弯距值(kn*m)51.30e.调幅后跨中弯距值(kn*m)20.52A支座支座弯距设计值(kn*m)=196.42跨中弯距设计值(kn*m)=92.25支座弯距准永久值(kn*m)=157.90跨中弯距准永久值(kn*m)=73.98二.配筋计算1.支座处配筋a.A支座支座处as(mm)=αs=M/α1*fc*B*(H-as)2ε=1-(1-2*αs)1/20.090 As=α1*fc*B*(H-as)*ε/fy(mm2)1853 b.B支座αs=M/α1*fc*B*(H-as)20.05ε=1-(1-2*αs)1/20.050 As=α1*fc*B*(H-as)*ε/fy(mm2)8972.跨中处配筋a.AB跨支座处as(mm)=αs=M/α1*fc*B*(H-as)20.040ε=1-(1-2*αs)1/20.041 As=α1*fc*B*(H-as)*ε/fy(mm2)849 b.BC跨αs=M/α1*fc*B*(H-as)20.00ε=1-(1-2*αs)1/2-0.001 As=α1*fc*B*(H-as)*ε/fy(mm2)-24三.裂缝计算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2.1钢筋模量Es取2x1051.A支座处输入钢筋面积As(m2)σsk(n/m*m)=Mk/0.87/(H-as)/AsAte=0.5*B*H(mm2)200000ρte=As/Ate0.013ψ=1.1-0.65*ftk/ρte/σsk0.517ωmax(mm)=1.9*ψ*σsk/Es*(1.9*c+0.08*dep/ρte)0.1432.B下支座处输入钢筋面积As (m 2)σsk(n/m*m)=Mk/0.87/(H-as)/As Ate=0.5*B*H(mm 2)200000ρte=As/Ate0.013ψ=1.1-0.65*ftk/ρte/σsk-0.309ωmax(mm)=1.9*ψ*σsk/Es*(1.9*c+0.08*dep/ρte)0.0233.B上支座处输入钢筋面积As (m 2)σsk(n/m*m)=Mk/0.87/(H-as)/As Ate=0.5*B*H(mm 2)175000ρte=As/Ate0.011ψ=1.1-0.65*ftk/ρte/σsk0.034ωmax(mm)=1.9*ψ*σsk/Es*(1.9*c+0.08*dep/ρte)0.0334.AB跨中处输入钢筋面积As (m 2)σsk(n/m*m)=Mk/0.87/(H-as)/As Ate=0.5*B*H(mm 2)200000ρte=As/Ate0.005ψ=1.1-0.65*ftk/ρte/σsk0.462ωmax(mm)=1.9*ψ*σsk/Es*(1.9*c+0.08*dep/ρte)0.1485.BC跨中处输入钢筋面积As (m 2)σsk(n/m*m)=Mk/0.87/(H-as)/As Ate=0.5*B*H(mm 2)175000ρte=As/Ate0.004ψ=1.1-0.65*ftk/ρte/σsk9.407ωmax(mm)=1.9*ψ*σsk/Es*(1.9*c+0.08*dep/ρte)-0.022裂缝满足裂缝满足裂缝满足裂缝满足裂缝满足上层3572916667115255448484853457661.290.5840.4165M BA(kn*m),标准值=M BC(kn*m),标准值=8.07 6.016.86 6.866.86 6.866.866.012.57qwB(kn/m)qwC(kn/m)31.000.00 M BA(kn*m),标准值=M BC(kn*m),标准值=78.4119.8644.2344.2344.2344.2318.62-3.50qtB(kn/m)qtC(kn/m)12.400.00M BA(kn*m),标准值=M BC(kn*m),标准值=31.367.9417.6917.6917.6917.697.45-1.40B支座83.92-2.2765.36-3.61实取ρte=0.013实取ψ=0.517满足要求实取ρte=0.013实取ψ=0.200满足要求实取ρte=0.011实取ψ=0.200满足要求`实取ρte=0.010实取ψ=0.462满足要求`实取ρte=0.010实取ψ= 1.000满足要求。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一:设计要求1.1 墙体高度:5米1.2 墙体长度:20米1.3 墙体厚度:0.5米1.4 墙体材料:砖混结构二:风载荷计算2.1 风压标准值:0.8kN/m²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852.3 风荷载计算公式:F = 0.5 × C × P × A其中,F为风荷载,C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P为风压标准值,A为墙体面积三:水压力计算3.1 地下水位高度:2.5米3.2 地下水压力计算公式:P = γ × H × A其中,P为水压力,γ为水的密度,H为水位高度,A为墙体面积四:自重计算4.1 砖的单位体积重量:20kN/m³4.2 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25kN/m³4.3 墙体自重计算公式:G = A × [(t1 × γ1) + (t2 × γ2)]其中,G为墙体自重,A为墙体面积,t1、t2分别为砖和混凝土的厚度,γ1、γ2分别为砖和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附录:计算表格、技术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风载荷:指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力量2. 风压标准值:根据地区气象条件和建筑物高度确定的一定值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考虑建筑物风压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系数4. 水压力:指地下水对建筑物墙体施加的力量5. 砖混结构:指由砖和混凝土组成的建筑结构体系6. 自重:指建筑物结构本身所产生的重力地下室外墙计算书(纯手算)一:设计要求1.1 墙体高度:4米1.2 墙体长度:15米1.3 墙体厚度:0.4米1.4 墙体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风载荷计算2.1 风压标准值:1.2kN/m²2.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92.3 风荷载计算公式:F = 0.5 × C × P × A其中,F为风荷载,C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P为风压标准值,A为墙体面积三:水压力计算3.1 地下水位高度:3.5米3.2 地下水压力计算公式:P = γ × H × A其中,P为水压力,γ为水的密度,H为水位高度,A为墙体面积四:自重计算4.1 钢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24kN/m³4.2 墙体自重计算公式:G = A × t × γ其中,G为墙体自重,A为墙体面积,t为墙体厚度,γ为钢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附录:计算表格、技术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风载荷:指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力量2. 风压标准值:根据地区气象条件和建筑物高度确定的一定值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考虑建筑物风压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系数4. 水压力:指地下水对建筑物墙体施加的力量5. 钢筋混凝土结构:指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建筑结构体系6. 自重:指建筑物结构本身所产生的重力。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

地下室外墙计算书

WQ1计算书条件:1、土质参数:容重γ=18kN/mm,浮容重γ` = 11kN/mm,静止土压力系数K=0.50,地下水位设防高度为4400mm;2、地下室参数:覆土层厚h1=800mm,地下室侧墙计算跨度Lo=3400mm,临水面保护层为50mm;地面堆载q=10kN/mm,侧壁厚度d=285mm,截面有效高度ho=235mm3、材料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c=16.7 N/mm,钢筋抗拉强度为fy=360N/mm;挡土墙荷载工况示意图计算:1、荷载计算,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 堆载折算为土压力q1=K×q=0.50×10=5.00kN/mm地下水位以上土压力q2=K×γ×h1=0.50×18×0.80=7.20kN/mm地下水位以下土压力q3=K×γ`×(h2 + h3)=0.50×11×(1.00+3.40)=24.20kN/mm水压力q4=γw×(h2 + h3)=10×(1.00+3.40)=44.00kN/mm2、支座弯距计算,按单向板底端固定顶端简支计算,查静力计算手册m1=q1×Lo/8=5.00×3.4/8=7.23kN.mm2=q2×Lo/15=7.20×3.4/15=5.55kN.mm3=q1×Lo/15=24.20×3.4/15=18.65kN.mm4=q1×Lo/8=44.00×3.4/15=33.91kN.m3、强度计算:土压力及水压力均按恒载考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6.2],按支座调幅0.8计算m=0.8×1.35×(m1+m2+m3+m4)=70.56kN.mξb=0.8÷{1+360÷[20000×(0.0033-<30-50>×0.00001)]}=0.5283 《砼》规公式7.1.4x=ho-√(ho-2×m/α1/fc/b)=235-√(235-2×70.559928×1000000/1/14.3/1000)=22.03mm<ξb×ho=124.15mmAs=α1×fc×b×x/fy=1×14.3×1000×22.03/360=875mm,根部实配12@75,As=1508,承载力满足要求。

新外墙计算(两层)

新外墙计算(两层)

WQ8墙底与地下二层墙顶截面宽度b=1000(mm)地下一层截面高度h w1=300(mm)地下二层截面高度h w2=350(mm)40mm (外侧) C=20mm (内侧)混凝土强度等级 C 30则f c=14.3N/mm 2f tk = 2.01N/mm 2360N/mm 2墙侧填土重度γ=18KN/m 3土的饱和重度γsat 取γ+1.5=19.5KN/m 3土的浮重度γ’=19.5-10=9.5KN/m 3水的重度γw =10KN/m 3静止土压力系数K 00.50地面堆载q 地面10KN/m 3墙的计算简图如右图,其中:室外地坪标高H1=-4m 地下水位标高H2=-4.5m (地下水位取最高洪涝水位)地下一层顶板标高H3=-3.5m 地下一层墙底标高H4=-7m 地下二层墙底标高H5=-11.2m3、计算模型选取:由于H3>H1,则采用计算模型(十一)其中室外地坪至地下水h 1=H1-H2=0.5m 室外地坪至顶板距离h 2=H3-H1=0.5m 地下一层层高L 1=H3-H4= 3.5m 地下二层层高L 2=H4-H5=4.2m外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钢筋采用 Ⅲ级钢(HRB400或RRB400) fy=沿竖向为单向板,沿纵向取1m 宽作为计算单元。

地下一层墙顶为铰接,地下一层人防地下室外墙计算1、计算假定:(两层地下室)24、荷载计算:a).土压力引起:4.5kN/m 16.38kN/m 36.325kN/mb).水压力引起:q s2=γw (L 1-h 2-h 1)=25kN/m q s3=q s2+γw L 2=67kN/m c).堆载引起:qd=K 0*q 地面=5.0kN/m d).核爆炸等效静荷载:q e =55kN/m5、控制截面弯矩标准值计算:(1). 支座B 处弯矩分配系数μBA =(3h w13/L 1)/(3h w13/L 1+4h w23/L 2)=0.362μAB =1-μBA =0.638(2). 弯矩标准值计算a).由土压力引起的(标准值)固端弯矩计算α=(h 1+h 2)/L 0=0.286β=1-α=0.714a=h 2+2h 1/3=0.833m b=L 1-a=2.667mM BA =-q t3h 1(18b 2L 1-6b 3+ah 12-2h 13/45)/24/L 12+q t3h 1b/2+q t3(L1-h1-h2)2(2-β)2/8+(q t2-q t3)(L 0-h 1-h 2)2(4-3β+3β2/5)/24=12.94kN.mM BC =q t2L 22/12+(q t4-q t2)L 22/30=35.80kN.m M CB =q t2L 22/12+(q t4-q t2)L 22/20=41.67kN.m 支座B 处的不平衡弯矩M BB =M BC -M BA =22.86kN.m ·地下室外侧支座截面处的弯矩M B1=M BA +μBA *M BB =21.21kN.m M c1=M CB +μBC *M BB/2=48.96kN.m·地下室内侧跨中截面处的弯矩地下一层:M 11=q t2[L 12-2(h 1+h 2)L 1+(h 1+h 2)2]/12+q t3L 12/24+q t3L 1(h 1+h 2)/6-5q t3h 1h 2/12-q t3h 12/3q t3h 22/6-(q t2-q t3)(L 1-2h 1-2h 2)3/48/(L 1-h 1-h 2)-M B1/2=1.48kN.m地下二层:M 21=(q t2+q t4)L 22/16-M B1/2-M c1/2=23.01kN.mb).由水压力引起的(标准值)固端弯矩计算M BA =q s2(L 1-h 1-h 2)2(4-3β+3β2/5)/24=14.08kN.m M BC =q s2L 22/12+(q s3-q s2)L 22/30=61.45kN.m M CB =q s2L 22/12+(q s3-q s2)L 22/20=73.79kN.m 支座B 处的不平衡弯矩M BB =M BC -M BA =47.36kN.m ·地下室外侧支座截面处的弯矩M B2=M BA +μBA *M BB =31.22kN.m M c2=M CB +μBC *M BB/2=88.91kN.m·地下室内侧跨中截面处的弯矩地下一层:M 12=q s2(L 1-h 1-h 2)2/12-q s3(L 1-2h 1-2h 2)3/48/(L 1-h 1-h 2)-M B2/2=-3.29kN.mq t4=q t2+K 0γ’L 2=q t2=qt 3+K 0γ'(L 0-h 1-h 2)=qt3=K0γh1=地下二层:M22=(q s2+q s3)L22/16-M B2/2-M c2/2=41.37kN.mc).由堆载引起的(标准值)固端弯矩计算M BA=q d(L1-h2)2(2-(L1-h2)/L1)2/8=7.35kN.mM BC=q d L22/12=7.35kN.m支座B处的不平衡弯矩M BB=M BC-M BA=0.00kN.m·地下室外侧支座截面处的弯矩M B3=M BA+μBA*M BB=7.35kN.mM c3=M BC+μBC*M BB/2=7.35kN.m·地下室内侧跨中截面处的弯矩地下一层:M13=q d*(L1-h2)2*[2-(L1-h2)/L1]2/8-M B3/2= 3.67kN.m地下二层:M23=q d*L22/8-M B3/2-M c3/2= 3.68kN.md).由核爆炸等效静荷载引起的(标准值)固端弯矩计算M BA=0.00kN.mM BC=q e L22/12=80.85kN.m支座B处的不平衡弯矩M BB=M BC-M BA=80.85kN.m·地下室外侧支座截面处的弯矩M B4=M BA+μBA*M BB=29.25kN.mM c4=M BC+μBC*M BB/2=106.65kN.m·地下室内侧跨中截面处的弯矩地下一层:M14=0-M B4/2=-14.62kN.m地下二层:M24=q e*L22/8-M B4/2-M c4/2=53.33kN.m6、承载力计算-计算竖向钢筋:·地下一层墙底(地下室外侧):平时状态下总弯矩设计值M B=1.2M B1+1.4M B2+1.4M B3=79.44kN.m/m核爆作用下总弯矩设计值M B=1.2M B1+1.2M B2+1.2M B3+M B4=100.98kN.m/m配筋计算h0=h w1-c-10=250a).平时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 B/b/f c)1/2=23.31mmAs=bxf c/f y=925.88mm2b).核爆状态下fcd=1.5fc=21.45N/mm2fyd=1.2fy=432.00N/mm2受压区高度x=h0-(h02-2M B/b/f cd)1/2=19.60mmAs=bxf cd/f yd=973mm2实际配筋为:Ф16间距100As1=2011mm2大于ρmin bh w1=600mm2其中ρmin=0.20%·地下一层跨中(地下室内侧):平时状态下总弯矩设计值M中=1.2M11+1.4M12+1.4M13= 2.31kN.m/m配筋计算h0=h w1-c-10=270受压区高度x=h0-(h02-2M1/b/f c)1/2=0.60mmAs=bxf c/f y=23.8mm2实际配筋为:Ф16间距200As2=1005mm2大于ρmin bh w1=600mm2其中ρmin=0.20%·地下二层墙顶(地下室外侧):平时状态下总弯矩设计值M B=1.2M B1+1.4M B2+1.4M B3=79.44kN.m/m核爆作用下总弯矩设计值M B=1.2M B1+1.2M B2+1.2M B3+M B4=100.98kN.m/m配筋计算h0=h w2-c-10=300a).平时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 B/b/f c)1/2=19.13mmAs=bxf c/f y=759.82mm2b).核爆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 B/b/f cd)1/2=16.13mmAs=bxf cd/f yd=801mm2实际配筋为:Ф20间距100As3=3142mm2大于ρmin bh w2=700mm2其中ρmin=0.20%·地下二层墙底(地下室外侧):平时状态下总弯矩设计值M C=1.2M C1+1.4M C2+1.4M C3=193.52kN.m/m核爆作用下总弯矩设计值MC=1.2M C1+1.2M C2+1.2M C3+M C4=280.92kN.m/m配筋计算h0=h w2-c-10=300a).平时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 c/b/f c)1/2=49.13mmAs=bxf c/f y=1951.7mm2b).核爆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 C/b/f cd)1/2=47.40mmAs=bxf cd/f yd=2354mm2实际配筋为:Ф22间距100As4=3801mm2大于ρmin bh w2=700mm2其中ρmin=0.20%·地下二层跨中(地下室内侧):平时状态下总弯矩设计值M中=1.2M21+1.4M22+1.4M23=90.68kN.m/m核爆作用下总弯矩设计值M中=1.2M21+1.2M22+1.2M23+M24=135.00kN.m/m配筋计算h0=h w2-c-10=320a).平时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1/b/f c)1/2=20.47mmAs=bxf c/f y=813.14mm2b).核爆状态下受压区高度x=h0-(h02-2M中/b/f cd)1/2=20.31mmAs=bxf cd/f yd=1009mm2实际配筋为:Ф20间距200As5=1571mm2大于ρmin bh w1=700mm2其中ρmin=0.20%7.裂缝宽度验算:(1).地下一层墙底(地下室外侧):①基本资料: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2.1截面宽度b= 1000mm截面高度h w1=30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40mm 纵筋根数、直径第一种10Ф16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υ=16mm受拉区纵向钢筋的面积As=2011mm2钢筋弹性模量Es= 200000N/mm截面有效高度h0=h w1-c-d/2=252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01N/mm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 Bk=M B1+M B2+M B3=59.78kN.m ②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有效受拉截面面积:Ate = 0.5 * b * h w1 =150000mm2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ρte = As / Ate = 0.013( 注:当ρte<0.01时,取ρte =0.01) 取ρte=0.013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σsk = Mk / (0.87 * ho * As) σsk =135.6N/mm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 1.1 - 0.65ftk / ρte / σskψ = 0.381取0.381 ( 注:当ψ<0.2时,取ρte =0.2;当ψ>1时,取ρte =1 )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ωmax = αcr * ψ * σsk * (1.9 * c + 0.08 * d eq / ρte ) / Es= 0.093mm(小于0.2mm,满足要求)(2).地下一层跨中(地下室内侧):①基本资料: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2.1截面宽度b= 1000mm截面高度h=30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20mm 纵筋根数、直径第一种5Ф16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υ=16mm受拉区纵向钢筋的面积As=1005mm2钢筋弹性模量Es= 200000N/mm截面有效高度h0=h-c-d/2=272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01N/mm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1k=M11+M12+M13= 1.86kN.m ②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有效受拉截面面积:Ate = 0.5 * b * h w1 =150000mm2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ρte = As / Ate = 0.007( 注:当ρte<0.01时,取ρte =0.01) 取ρte=0.010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σsk = Mk / (0.87 * ho * As) σsk =7.8N/mm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 1.1 - 0.65ftk / ρte / σskψ = -15.593取0.200 ( 注:当ψ<0.2时,取ρte =0.2;当ψ>1时,取ρte =1 )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ωmax = αcr * ψ * σsk * (1.9 * c + 0.08 * d eq / ρte ) / Es= 0.003mm(小于0.3mm,满足要求)(3).地下二层墙顶(地下室外侧):①基本资料: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2.1截面宽度b= 1000mm截面高度h w2=35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40mm 纵筋根数、直径第一种10Ф20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υ=20mm受拉区纵向钢筋的面积As=3142mm2钢筋弹性模量Es= 200000N/mm截面有效高度h0=h w2-c-d/2=300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01N/mm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 Bk=M B1+M B2+M B3=59.78kN.m ②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有效受拉截面面积:Ate = 0.5 * b * h w1 =175000mm2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ρte = As / Ate = 0.018( 注:当ρte<0.01时,取ρte =0.01) 取ρte=0.018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σsk = M Bk / (0.87 * ho * As)σsk =72.9N/mm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 1.1 - 0.65ftk / ρte / σskψ = 0.102取0.200 ( 注:当ψ<0.2时,取ρte =0.2;当ψ>1时,取ρte =1 )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ωmax = αcr * ψ * σsk * (1.9 * c + 0.08 * d eq / ρte ) / Es= 0.025mm(小于0.2mm,满足要求)(4).地下二层墙底(地下室外侧):①基本资料: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2.1截面宽度b= 1000mm截面高度h w2=35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40mm 纵筋根数、直径第一种10Ф22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υ=22mm受拉区纵向钢筋的面积As=3801mm2钢筋弹性模量Es= 200000N/mm截面有效高度h0=h w2-c-d/2=300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01N/mm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 Ck=M C1+M C2+M C3=145.22kN.m②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有效受拉截面面积:Ate = 0.5 * b * h w2 =175000mm2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ρte = As / Ate = 0.022( 注:当ρte<0.01时,取ρte =0.01) 取ρte=0.022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σsk = M Bk / (0.87 * ho * As)σsk =146.4N/mm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 1.1 - 0.65ftk / ρte / σskψ = 0.689取0.689 ( 注:当ψ<0.2时,取ρte =0.2;当ψ>1时,取ρte =1 )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ωmax = αcr * ψ * σsk * (1.9 * c + 0.08 * d eq / ρte ) / Es= 0.166mm(小于0.2mm,满足要求)(5).地下二层跨中(地下室内侧):①基本资料: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2.1截面宽度b= 1000mm截面高度h w2=35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20mm 纵筋根数、直径第一种5Ф20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d/υ=20mm受拉区纵向钢筋的面积As=1571mm2钢筋弹性模量Es= 200000N/mm截面有效高度h0=h-c-d/2=320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01N/mm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2k=M21+M22+M23=68.06kN.m ②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有效受拉截面面积:Ate = 0.5 * b * h w2 =175000mm2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ρte = As / Ate = 0.009( 注:当ρte<0.01时,取ρte =0.01) 取ρte=0.010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σsk = Mk / (0.87 * ho * As) σsk =155.6N/mm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 1.1 - 0.65ftk / ρte / σskψ = 0.260取0.260 ( 注:当ψ<0.2时,取ρte =0.2;当ψ>1时,取ρte =1 )最大裂缝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ωmax = αcr * ψ * σsk * (1.9 * c + 0.08 * d eq / ρte ) / Es= 0.084mm(小于0.3mm,满足要求)。

地下室外墙的计算

地下室外墙的计算

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的计算1 计算方法1、1计算简图①根据墙板长边与短边支承长度的比例关系,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窗井外墙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

②对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当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底边固结于基础、顶边铰接于地下室顶板的单跨或连续板计算。

当基础底板厚度小于墙厚时,底边按铰接计算。

窗井外墙顶边按自由计算。

墙板两侧根据实际情况按固结或铰接考虑。

③墙板的支承条件应符合实际受力状态,作为墙板支座的基础与内墙(或扶壁柱),其内力与变形应满足设计要求。

1、2计算荷载图一地下室外墙压力分布地下室外墙承受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地下室外墙自重、上部建筑(结构构件与围护构件)竖向荷载、地下室各层楼板传递的竖向荷载。

水平荷载包括土压力(地下水位以下为土水混合压力)、地下水压力、室外地面活荷载引起的侧压力、人防外墙等效静荷载。

2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2.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1]第5、8、11条与《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05版)[2]第2、1、6条对室外地面活荷载,建议取5kN/m2(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

该规定适用于有上部结构的地下室外墙,且当考虑消防车时消防车重不超过30吨。

其出发点就是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总就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一般情况下汽车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行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室外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有明确规定),消防车更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进行消防扑救(因消防云梯车在工作时受云梯高度与仰角的制约必须与建筑物外墙保持一定距离)。

但就是,对于没有上部结构的纯地下车库,或处于上部结构范围之外的地下室外墙,以及消防车重超过30吨的,笼统地按5kN/m2计算就是有问题的,应当根据车道与地下室外墙的位置关系、地下室顶板覆盖层厚度及其应力扩散角、车辆轮压按实际情况计算。

2.2文[1]第5、8、5条计算水压力时,当勘察报告提供了地下室外墙水压力分布时,按勘察报告计算;当勘察报告未提供时,可取历史最高水位与近3~5年的最高水位的平均值(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水压力按静止压力直线分布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绝对经典)

地下室外墙计算(绝对经典)

地下室外墙计算(绝对经典)地下室外墙计算1.引言地下室外墙计算是在建造设计与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份,它涉及到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和保温性能。

本文将通过细致的章节分解和详细的内容描述,为您提供一份最新最全的地下室外墙计算模板。

2.设计要求在地下室外墙的计算中,需要考虑以下设计要求:2.1 承载力要求:地下室外墙需要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下室内外的差异温度引起的应力。

2.2 抗渗透性要求:地下室外墙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渗透性能,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地下室内部。

2.3 保温隔热要求:地下室外墙需要提供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以减少能量损失和提高室内舒适度。

3.设计步骤在进行地下室外墙计算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地下水压力计算:根据地下水位和土壤力学参数,计算出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地下水压力。

3.2 墙体受力分析:根据地下水压力和墙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墙体的受力状态。

3.3 墙体尺寸设计:根据墙体受力分析结果,设计出合适的墙体尺寸,包括墙体厚度、高度等。

3.4 材料选型:根据设计要求和墙体受力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材料,包括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

3.5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外墙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

4.附件本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一:地下室外墙施工图纸附件二:地下室外墙结构计算表格附件三:地下室外墙施工工艺说明书5.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5.1 土建工程设计规范:国家出版的建造设计规范,包括土建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

5.2 地下室设计规范:国家出版的地下室设计规范,包括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等。

5.3 施工工艺规范:国家发布的建造施工工艺规范,包括施工流程、安全要求等。

6.结语通过本,我们详细介绍了地下室外墙计算的设计要求、步骤和附件内容。

相信这份将对您在地下室外墙计算中提供。

如果还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连系我们。

二层地下室外墙计算

二层地下室外墙计算

1880.50337.3240240253003013.5计算1.8KN/m 28.8KN/m 55.8KN/m23.9KN·m36.6KN·m6.2418.1532.2949.398.4224.510.55207mm地下室侧墙 WQ2顶板埋深h1(m):地下一层高度H1(m):地下二层高度H2(m)抗浮水位h 2(m):一层侧墙厚度t1(mm):二层侧墙厚度t2(mm 参数输入土容重r(KN/m^3):土浮容重r1(KN/m^3):静止土压力系数K: 计算书1.荷载计算(按静止土压力水土分算,取1m长度计算)qA=1∙(K ∙q+K ∙r ∙h1)=qB=1∙(K ∙q+K ∙r ∙(h1+H1))=支座弯矩调幅系数a:堆载q(KN/m^2):保护层厚度a0(mm):钢筋强度fy(N/mm^2)混凝土等级:qC=1∙(K ∙q+K ∙r ∙(h1+H1+H2))=2.弯矩计算(弯矩分配法)混凝土界限受压区高度:AB段截面有效高度:弯矩标准值: 跨中弯矩最大点弯矩标准值(利用静力计算手册中的公式推导根据叠加原则求解):弯矩设计值:3.配筋计算0B M =0C M =231001010123b aM cx x x =---=232002020223B b aM M cx x x =----=11/b y s cuf E βξε==+0108B h t a =--=01.35B B M a M ==11001.35[0.5(1)]B M M a M =+-=01.35C C M a M ==220001.35[0.5(1)()]B C M M a M M =+-+=207mm11.21≤113.852.86≤17.42≤113.858.45≤5341378304031200001200000.0047取值0.01000.0044取值0.01000.0094取值0.0100BC段截面有效高度:BC段受拉区钢筋面积:AB段混凝土受压区高度:BC段混凝土受压区高度:AB段受拉区钢筋面积:有效砼受拉截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0108B ht a =--=0208C h t a =--=0B B x h ==10B x h =0C C x h ==20C x h =0b B h ξ⨯=mm mm mm mm 0b Bh ξ⨯0b Ch ξ⨯mm0b C h ξ⨯=mm10c BsB yf bx A f α==2mm 1110c s yf bx A f α==2mm 10c CsC yf bx A f α==1220c s yf bx A f α==2mm 2mm cr 2mm 10.5ABte A bt ==20.5BCte A bt ==2mm /Bte sB ABte A A ρ==11/te s ABte A A ρ==/Cte sC BCte A A ρ==22/te s BCte A A ρ==0.0044取值0.0100234.966.1179.7192.60.5440.2000.3730.4210.174mm 0.016mm0.091mm 0.098mm满足0.3要求满足0.2要求满足0.3要求计算日期:2013-4-7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最大裂缝宽度:满足0.2要求/Cte sC BCte A A ρ==22/te s BCte A A ρ==000.87B sB B sBM h A σ==2/N mm 1010010.87s B s M h A σ==2/N mm 0000.87C sC C sCM h A σ==2/N mm 2020020.87s C s M h A σ==2/N mm 01.10.65tkB Bte sB f ψρσ=-=11101.10.65tk te s fψρσ=-=01.10.65tkC Cte sC f ψρσ=-=22201.10.65tk te s fψρσ=-=max (1.90.08)eq sB B cr Bs Bted c E σωαψρ-=+=0max(1.90.08)eq sC C cr C s Cted c E σωαψρ-=+=202max22(1.90.08)eq s cr s ted c E σωαψρ-=+=101max 11(1.90.08)eq s cr s ted c E σωαψρ-=+=。

关于地下室外墙应如何计算

关于地下室外墙应如何计算

关于地下室外墙应如何计算1计算方法1.1计算简图(1)根据墙板长边与短边支承长度的比例关系,地下室外墙(挡土墙)、窗井外墙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2)对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当基础底板厚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底边固结于基础、顶边铰接于地下室顶板的单跨或连续板计算;当基础底板厚度小于墙厚时,底边可按铰接计算或按弯矩平衡计算.不论采用何种计算简图,均应采用适宜的构造做法.窗井外墙顶边按自由计算.墙板两侧根据实际情况按固结或铰接考虑.(3)墙板的支承条件应符合实际受力状态,作为墙板支座的基础和内墙(或扶壁柱),其内力和变形应满足设计要求.1.2计算荷载地下室外墙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包括地下室外墙自重、上部建筑(结构构件和围护构件)竖向荷载、地下室各层楼板传递的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包括土压力(地下水位以下为土水混合压力)、地下水压力、室外地面活荷载引起的侧压力、人防外墙等效静荷载.2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第5.8.11条和《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05版)第2.1.6条对室外地面活荷载,均建议取5kN/m2(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该规定对于有上部结构的地下室外墙是适用的,且当考虑消防车时消防车重不超过30吨.其出发点是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一般情况下汽车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行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室外行车道距离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有明确规定),消防车更不可能紧贴上部建筑外墙进行消防扑救(因消防云梯车在工作时受云梯高度和仰角的制约必须与建筑物外墙保持一定距离).对于没有上部结构的地下车库外墙,或处于上部结构范围之外的地下室外墙,以及消防车重超过30吨的,若笼统地按5kN/m2计算就可能因地面荷载取值偏小而引起结构安全问题.这时候应当根据车道与地下室外墙的位置关系、地下室顶板覆盖层厚度及其应力扩散角、车辆轮压分布按实际情况计算.(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第5.8.5条计算水压力时,当勘察报告提供了地下室外墙水压力分布时,按勘察报告计算;当勘察报告未提供时,可取历史最高水位和近3~5年的最高水位的平均值(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水压力按静止压力直线分布计算.《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05版)第3.1.8条则相对更为简化,要求验算地下室外墙承载力时,水位高度可按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当勘察报告缺少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描述,或勘察报告依据的场地标高与设计目标的差别可能影响设计结果时,应请勘察单位补充说明.如果勘察报告提供了抗浮设计水位,在计算地下室外墙承载力时应按抗浮设计水位计算.(3)计算地下室外墙土压力时,对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的地下室,当没有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土压力取静止土压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9.3.2条的条文说明指出,静止土压力系数宜通过试验测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对正常固结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可按表24估算.静止土压力系数K=1-sinφ(φ为土的内摩擦角).当基坑支护采用护坡桩或连续墙时,除考虑支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共同作用的情况外,地下室外墙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系数K乘以折减系数0.66计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第5.8.11条,《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2005版)第2.1.16条).例如,北京地区静止土压力系数K一般取0.5,乘以折减系数0.66后即为0.33.(4)计算地下水位以下土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压力时,土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有效重度=饱和重度-水重度(水的重度取10kN/m3).注意,不能用天然重度减去水重度来计算有效重度,这是错误的概念.当勘查报告只提供了土的天然重度而没有提供饱和重度时,可根据报告提供的土粒比重(土粒相对密度)和孔隙比求出饱和重度,即:饱和重度=[(土粒比重-1)/(1+孔隙比)]×水重度,或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其他参数计算有效重度,必要时应请勘察单位补充.有效重度一般在8~13kN/m3,北京地区一般第四纪土的有效重度可取11kN/m3.(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009年版)第5.8.11条提出,配筋计算时,地下室外墙的侧向压力分项系数取1.3.这是指在完成荷载组合之后,对其荷载效应乘以该分项系数,适用于仅考虑水平荷载的情况.从受力状态上讲,地下室外墙属于压弯构件,同时存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可以忽略竖向荷载作用,是因为竖向荷载引起的效应在荷载效应组合中所占比例很低,对配筋结果的影响很小.但是对于地下室外墙上部有较大荷载的情况,例如地下室外墙与上部结构剪力墙相连的情况,当竖向荷载较大已经不可忽略时,仍应按恒、活荷载效应的比例确定具体分项系数,按压弯构件计算,并与按纯弯计算的结果比较,选较大值作为配筋设计的依据.(6)计算地下室外墙配筋时,如果考虑地下室外墙扶壁柱的支承作用,就必须考虑按外墙传递的荷载计算扶壁柱的内力和变形.当扶壁柱与上部结构框架柱相连时,扶壁柱的内力要考虑上部结构的整体作用.当上部结构的柱距较大时,可在地下室外墙加设扶壁柱,用以减小墙板的跨度,进而减小扶壁柱承担的水平荷载.当扶壁柱承担较大的上部结构传递的竖向荷载时,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当扶壁柱承担的竖向荷载较小时,例如仅地下室设置的扶壁柱,可按底端固结、顶端连续的竖向单跨梁(或连续梁)计算.(7)对剪力墙结构的地下室挡土墙,应尽可能利用垂直于外墙方向的剪力墙作为外墙板的支座,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对框架结构的地下室挡土墙,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较为稳妥.挡土墙配筋可以采用通长钢筋+附加短筋(竖向、水平或两者兼有)的方式,而不必一律通长,可以节约钢材.对平面长度较大的窗井墙,可在其中部设置内隔墙作为窗井墙的支座,根据窗间墙长度确定工字形截面,按底部嵌固于基础、顶部铰接于地下室顶板的竖向梁计算其承载力和变形.图2设有内隔墙的窗井墙(8)根据一般民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外墙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30mm已经足够,如无特殊需要,不必加厚.对《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7条的规定应慎重对待.设有防水层的人防外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30mm.(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9)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当有防水要求时不小于250mm,具体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当为多层地下室时,其外墙可根据侧向压力、层高的大小,自下而上逐层减小墙厚,以节约混凝土和钢材.如果层高较大且室内有回填土及刚性地坪时,可以利用刚性地坪减小外墙的计算高度.此时,应要求施工时先回填室内,后回填室外,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当有条件时,可在外墙根部设置加腋或地梁,用以减小外墙的计算高度.加腋或地梁的刚度应能约束外墙使之符合计算简图.当地下室外墙计算时确定底部为固结支座(即外墙固结于基础),侧壁底部与相连的基础底板应满足弯矩平衡条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尤其对窗井外墙、地下车道外墙敞口段,车道侧壁等悬臂构件,要特别注意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同时,对于地下室顶板开洞部位(如楼梯间、地下车道),地下室外墙顶部没有楼板支撑,应注意计算模型的支座条件和配筋构造要与实际情况相符.(10)由于一般地下室外墙所受弯矩是底部最大,因此一般竖向钢筋置于外层,水平钢筋置于内层,使挡土墙在承受水平荷载时有效高度最大,抗弯能力最高.《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规定地下室外墙的水平筋在内层,但当设计有不同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当大多数墙板的两侧弯矩相较于底端为大时,就应改变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内外位置,保障最大的有效高度.(11)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尽量采用较低等级,以不超过C30为宜.因为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越大,就越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当地下室外墙(或扶壁柱)与上部结构剪力墙(或框架柱)相连时,若上部结构剪力墙(或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通过计算确定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此时,不应简单地将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与上部结构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环境类别.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根据相关规范,地下室外墙的抗渗等级应由最大水头与墙厚之比确定,且不应低于P6.3结论地下室外墙(挡土墙)既承担竖向荷载,亦承担水平荷载,经济、合理地设计地下室外墙,对结构安全、投资优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简单地讨论了地下室外墙(挡土墙)计算的相关问题,期待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两层地下室外墙计算【连续梁】

两层地下室外墙计算【连续梁】

地下室外墙计算(DXWM-2)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设计校对审核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本文简称《人防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1 基本资料1.1 几何信息地下室层数2地下室顶标高(m)-1.500墙宽 L(m) 1.000外地坪标高(m)-0.300层高表层层高(m)外墙厚(mm)-1层 4.000300-2层 3.900300板边支撑条件表板边顶边底边侧边支承方式简支固定自由1.2 荷载信息土压力计算方法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0.500水土侧压计算水土分算地下水压是否调整ㄨ地下水埋深(m)0.000土天然容重(kN/m3)18.00土饱和容重(kN/m3)20.00上部恒载-平时(kN/m)0.00上部活载-平时(kN/m)0.00上部恒载-战时(kN/m)---地面活载-平时(kPa)10.001.3 配筋信息砼强度等级C40配筋调整系数 1.0钢筋级别HRB400竖向配筋方法纯弯压弯取大外纵筋保护层(mm)40竖向配筋方式对称内纵筋保护层(mm)20裂缝限值(mm)0.20泊松比0.20裂缝控制配筋√考虑p-δ效应ㄨ1.4 计算选项信息竖向弯矩计算方法连续梁板计算类型·平时组合弹性板支座弯矩调幅幅度(%)0.0塑性板β---活载准永久值系数0.50水压准永久值系数0.50活载调整系数 1.002 计算(1)荷载计算(2)内力计算(3)配筋计算(4)裂缝验算荷载说明:永久荷载:土压力荷载,上部恒载-平时,可变荷载:地下水压力,地面活载,上部活载-平时平时组合:平时荷载基本组合战时组合:战时荷载基本组合准永久组合:平时荷载准永久组合(用于裂缝计算)2.1 荷载计算2.1.1 墙上竖向压力平时组合(kN/m ):1.200×0.000+1.400×0.000=0.000准永久组合(kN/m ):0.000+0.500×0.000=0.0002.1.2 侧压荷载计算(1) 土压力标准值(kPa)水土分算,土侧压按静止土压力计算,静止土压力系数k = 0.500地下室顶面,标高-1.500, 总埋深1.200,地下水位以上0.000, 地下水位以下1.200=+=+=p k γh 1k ()-γsa t γw h 2⨯⨯0.5180⨯⨯0.5()-2010 1.26 ===p w γw h ⨯10 1.212土压力起算位置,标高-0.300=p 0=p w 0-1层底,标高-5.500,总埋深5.200,地下水位以上0.000,地下水位以下5.200=+=+=p k γh 1k ()-γsa t γw h 2⨯⨯0.5180⨯⨯0.5()-2010 5.226 ===p w γw h ⨯10 5.252-2层底,标高-9.400,总埋深9.100,地下水位以上0.000,地下水位以下9.100=+=+=p k γh 1k()-γsa t γw h 2⨯⨯0.5180⨯⨯0.5()-20109.145.5 ===p w γw h ⨯109.191式中:p --------土压力(kN/m 2)p w --------水压力(kN/m 2)k --------土压力系数r --------土的天然容重(kN/m 3)r sat --------土的饱和容重(kN/m 3)r w --------水的重度(kN/m 3)h 1 --------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厚度(m)h 2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厚度(m)(2)地面上活载等效土压力(标准值,kPa ):p=kG k =0.500×10.000=5.000(3) 荷载组合系数表组合 土压力 水压力 平时地面活载 上部恒载 上部活载平时组合 1.20 1.40 1.40 1.20 1.40(4) 侧压力荷载组合计算(kPa):位置标高土压力水压力地面活载等效平时组合准永久组合-1层顶-1.50 6.0012.00 5.0031.0014.50-1层底-5.5026.0052.00 5.00111.0054.50-2层顶-5.5026.0052.00 5.00111.0054.50-2层底-9.4045.5091.00 5.00189.0093.50(5) 侧压荷载分解结果表(kPa):平时组合准永久组合地下室层号均布荷载三角荷载均布荷载三角荷载-131.00080.00014.50040.000-2111.00078.00054.50039.000注:表中所列三角荷载值是对应于各层底的荷载值(最大)2.2 内力计算按连续梁计算竖向弯矩按连续梁模型计算,水平向弯矩仍按板块模型计算调幅前(kN.m/m)层部位平时组合准永久组合水平向-1层左边0.000.00跨中0.000.00右边0.000.00-2层左边0.000.00跨中0.000.00右边0.000.00竖向-1层顶边0.000.00跨中66.7132.11底边-161.23-78.93-2层顶边-161.23-78.93跨中99.8149.38底边-209.51-103.70结果不进行调幅平时组合弯矩图准永久组合弯矩图2.3 配筋及配筋成果表2.3.1 配筋说明:(1)配筋方法水平按纯弯配筋,竖向取压弯与纯弯配筋的大值(2)单位说明:以下各表格中单位除说明外,配筋面积单位:mm2/m,裂缝宽度单位:mm,弯矩单位kN.m/m,轴力单位kN/m,配筋率:%2.3.2 平时组合计算配筋表部位M(kN.m/m)N(kN/m)As(mm2/m)配筋率% -1层左边-内侧0.00-----6410.21水平向左边-外侧0.00-----6000.20跨中-内侧0.00-----6410.21跨中-外侧0.00-----6000.20右边-内侧0.00-----6410.21右边-外侧0.00-----6000.20竖向顶边-内侧0.000.06410.21顶边-外侧0.000.06000.20跨中-内侧66.710.07040.23跨中-外侧66.710.06000.20底边-内侧-161.230.06000.20底边-外侧-161.230.019320.64-2层左边-内侧0.00-----6410.21水平向左边-外侧0.00-----6000.20跨中-内侧0.00-----6410.21跨中-外侧0.00-----6000.20右边-内侧0.00-----6410.21右边-外侧0.00-----6000.20竖向顶边-内侧-161.230.06000.20顶边-外侧-161.230.019320.64跨中-内侧99.810.010670.36跨中-外侧99.810.06000.20底边-内侧-209.510.06000.20底边-外侧-209.510.025790.862.3.3 控制情况计算配筋表层部位计算As选筋实配As实配筋率控制组合-1层左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水平向左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跨中-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右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右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竖向顶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顶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跨中-内侧704E14@2107330.24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内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外侧1932E14@7021990.73平时组合-2层左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水平向左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跨中-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右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右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竖向顶边-内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顶边-外侧1932E14@7021990.73平时组合跨中-内侧1067E14@14011000.37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内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外侧2579E16@7028720.96平时组合注:表中"计算As"取平时组合与战时组合计算配筋的较大值2.4 裂缝验算按实际配筋,及相应于准永久组合的弹性内力进行计算裂缝宽度限值:0.200mm结论层部位M q N q选筋实配As裂缝(mm)-1层左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水平向左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跨中-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跨中-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右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右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竖向顶边-内侧0.00.0E14@2406410.000满足顶边-外侧0.00.0E14@2506160.000满足跨中-内侧32.10.0E14@2107330.071满足跨中-外侧32.1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内侧-78.9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外侧-78.90.0E14@7021990.109满足-2层左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水平向左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跨中-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跨中-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右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右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竖向顶边-内侧-78.90.0E14@2506160.000满足顶边-外侧-78.90.0E14@7021990.109满足跨中-内侧49.40.0E14@14011000.078满足跨中-外侧49.4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内侧-103.7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外侧-103.70.0E16@7028720.138满足最大裂缝宽度:0.138<=0.200,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外墙计算(DXWM-2)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设计校对审核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本文简称《人防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1 基本资料1.1 几何信息地下室层数2地下室顶标高(m)-1.500墙宽 L(m) 1.000外地坪标高(m)-0.300层高表层层高(m)外墙厚(mm)-1层 4.000300-2层 3.900300板边支撑条件表板边顶边底边侧边支承方式简支固定自由1.2 荷载信息土压力计算方法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0.500水土侧压计算水土分算地下水压是否调整ㄨ地下水埋深(m)0.000土天然容重(kN/m3)18.00土饱和容重(kN/m3)20.00上部恒载-平时(kN/m)0.00上部活载-平时(kN/m)0.00上部恒载-战时(kN/m)---地面活载-平时(kPa)10.001.3 配筋信息砼强度等级C40配筋调整系数 1.0钢筋级别HRB400竖向配筋方法纯弯压弯取大外纵筋保护层(mm)40竖向配筋方式对称内纵筋保护层(mm)20裂缝限值(mm)0.20泊松比0.20裂缝控制配筋√考虑p-δ效应ㄨ1.4 计算选项信息竖向弯矩计算方法连续梁板计算类型·平时组合弹性板支座弯矩调幅幅度(%)0.0塑性板β---活载准永久值系数0.50水压准永久值系数0.50活载调整系数 1.002 计算(1)荷载计算(2)内力计算(3)配筋计算(4)裂缝验算荷载说明:永久荷载:土压力荷载,上部恒载-平时,可变荷载:地下水压力,地面活载,上部活载-平时平时组合:平时荷载基本组合战时组合:战时荷载基本组合准永久组合:平时荷载准永久组合(用于裂缝计算)2.1 荷载计算2.1.1 墙上竖向压力平时组合(kN/m ):1.200×0.000+1.400×0.000=0.000准永久组合(kN/m ):0.000+0.500×0.000=0.0002.1.2 侧压荷载计算(1) 土压力标准值(kPa)水土分算,土侧压按静止土压力计算,静止土压力系数k = 0.500地下室顶面,标高-1.500, 总埋深1.200,地下水位以上0.000, 地下水位以下1.200=+=+=p k γh 1k ()-γsa t γw h 2⨯⨯0.5180⨯⨯0.5()-2010 1.26 ===p w γw h ⨯10 1.212土压力起算位置,标高-0.300=p 0=p w 0-1层底,标高-5.500,总埋深5.200,地下水位以上0.000,地下水位以下5.200=+=+=p k γh 1k ()-γsa t γw h 2⨯⨯0.5180⨯⨯0.5()-2010 5.226 ===p w γw h ⨯10 5.252-2层底,标高-9.400,总埋深9.100,地下水位以上0.000,地下水位以下9.100=+=+=p k γh 1k()-γsa t γw h 2⨯⨯0.5180⨯⨯0.5()-20109.145.5 ===p w γw h ⨯109.191式中:p --------土压力(kN/m 2)p w --------水压力(kN/m 2)k --------土压力系数r --------土的天然容重(kN/m 3)r sat --------土的饱和容重(kN/m 3)r w --------水的重度(kN/m 3)h 1 --------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厚度(m)h 2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厚度(m)(2)地面上活载等效土压力(标准值,kPa ):p=kG k =0.500×10.000=5.000(3) 荷载组合系数表组合 土压力 水压力 平时地面活载 上部恒载 上部活载平时组合 1.20 1.40 1.40 1.20 1.40(4) 侧压力荷载组合计算(kPa):位置标高土压力水压力地面活载等效平时组合准永久组合-1层顶-1.50 6.0012.00 5.0031.0014.50-1层底-5.5026.0052.00 5.00111.0054.50-2层顶-5.5026.0052.00 5.00111.0054.50-2层底-9.4045.5091.00 5.00189.0093.50(5) 侧压荷载分解结果表(kPa):平时组合准永久组合地下室层号均布荷载三角荷载均布荷载三角荷载-131.00080.00014.50040.000-2111.00078.00054.50039.000注:表中所列三角荷载值是对应于各层底的荷载值(最大)2.2 内力计算按连续梁计算竖向弯矩按连续梁模型计算,水平向弯矩仍按板块模型计算调幅前(kN.m/m)层部位平时组合准永久组合水平向-1层左边0.000.00跨中0.000.00右边0.000.00-2层左边0.000.00跨中0.000.00右边0.000.00竖向-1层顶边0.000.00跨中66.7132.11底边-161.23-78.93-2层顶边-161.23-78.93跨中99.8149.38底边-209.51-103.70结果不进行调幅平时组合弯矩图准永久组合弯矩图2.3 配筋及配筋成果表2.3.1 配筋说明:(1)配筋方法水平按纯弯配筋,竖向取压弯与纯弯配筋的大值(2)单位说明:以下各表格中单位除说明外,配筋面积单位:mm2/m,裂缝宽度单位:mm,弯矩单位kN.m/m,轴力单位kN/m,配筋率:%2.3.2 平时组合计算配筋表部位M(kN.m/m)N(kN/m)As(mm2/m)配筋率% -1层左边-内侧0.00-----6410.21水平向左边-外侧0.00-----6000.20跨中-内侧0.00-----6410.21跨中-外侧0.00-----6000.20右边-内侧0.00-----6410.21右边-外侧0.00-----6000.20竖向顶边-内侧0.000.06410.21顶边-外侧0.000.06000.20跨中-内侧66.710.07040.23跨中-外侧66.710.06000.20底边-内侧-161.230.06000.20底边-外侧-161.230.019320.64-2层左边-内侧0.00-----6410.21水平向左边-外侧0.00-----6000.20跨中-内侧0.00-----6410.21跨中-外侧0.00-----6000.20右边-内侧0.00-----6410.21右边-外侧0.00-----6000.20竖向顶边-内侧-161.230.06000.20顶边-外侧-161.230.019320.64跨中-内侧99.810.010670.36跨中-外侧99.810.06000.20底边-内侧-209.510.06000.20底边-外侧-209.510.025790.862.3.3 控制情况计算配筋表层部位计算As选筋实配As实配筋率控制组合-1层左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水平向左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跨中-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右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右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竖向顶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顶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跨中-内侧704E14@2107330.24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内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外侧1932E14@7021990.73平时组合-2层左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水平向左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跨中-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右边-内侧641E14@2406410.21平时组合右边-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竖向顶边-内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顶边-外侧1932E14@7021990.73平时组合跨中-内侧1067E14@14011000.37平时组合跨中-外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内侧600E14@2506160.21平时组合底边-外侧2579E16@7028720.96平时组合注:表中"计算As"取平时组合与战时组合计算配筋的较大值2.4 裂缝验算按实际配筋,及相应于准永久组合的弹性内力进行计算裂缝宽度限值:0.200mm结论层部位M q N q选筋实配As裂缝(mm)-1层左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水平向左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跨中-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跨中-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右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右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竖向顶边-内侧0.00.0E14@2406410.000满足顶边-外侧0.00.0E14@2506160.000满足跨中-内侧32.10.0E14@2107330.071满足跨中-外侧32.1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内侧-78.9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外侧-78.90.0E14@7021990.109满足-2层左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水平向左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跨中-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跨中-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右边-内侧0.0-----E14@2406410.000满足右边-外侧0.0-----E14@2506160.000满足竖向顶边-内侧-78.90.0E14@2506160.000满足顶边-外侧-78.90.0E14@7021990.109满足跨中-内侧49.40.0E14@14011000.078满足跨中-外侧49.4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内侧-103.70.0E14@2506160.000满足底边-外侧-103.70.0E16@7028720.138满足最大裂缝宽度:0.138<=0.200,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