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及赏析

合集下载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1.D(3分)(“悲愤无奈”和“心灰意冷”错,本诗表现了诗人遇赦的喜悦心情和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2.(6分)①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

(2分)②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

(2分)。

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

(2分)【注释】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苏轼乐观的古诗

苏轼乐观的古诗

苏轼乐观的古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

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 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 句:“九死南荒吾不恨” (1分)。 • 人生态度: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
•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 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 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 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 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 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 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 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 感而放弃诗句。
• ②随遇而安。海南在别人眼中是荒蛮之地,但是 作者认为此地风景奇绝,冠绝天下,正所谓“此 心安处是吾乡"。
• 如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①直抒胸臆。重重打击磨难,作者却 说“不恨”,蛮荒之地,作者却说“奇绝”;
• ②倒因为果(翻因为果)。尾联第一句“九死离荒 吾不恨”为果,第二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为因, 因果倒置,引人思索,意味盎然。
(1分)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2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 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 所不曾有过的。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人生态度?
•是如何表现的?
• 2.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 表现的?
• 人生态度:
• ①乐观豁达。虽遭受重重人生打击,历尽万千坎 河艰险,但总是乐观面对;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苏轼《六⽉⼆⼗⽇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译⽂] 被贬到这南⽅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所不曾有过的。

[出典] 北宋苏轼《六⽉⼆⼗⽇夜渡海》注:1、《六⽉⼆⼗⽇夜渡海》苏轼参横⽃转欲三更,苦⾬终风也解晴。

云散⽉明谁点缀?天容海⾊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2、注释:参(⾳⾝)横⽃转:参、⽃:两星名,⼆⼗⼋星宿中的两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久⾬,下个不停的⾬。

终风:吹个不停的风。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变得更为美好。

《晋书·谢重传》载:重在司马道⼦家作客,正值⽉⾊明净。

道⼦认为极好,谢重却认为不如有点云彩点缀。

道⼦开玩笑说:你⾃⼰⼼地不⼲净,还想将天空也弄得污秽吗?鲁叟:指孔⼦。

乘桴(⾳浮):坐⽊筏。

《论语·公冶长》载:孔于曾慨叹⾃⼰的主张⽆法实现,想坐⽊筏到海外去。

空余鲁叟乘桴意:孔⼦曾经说过:“道不⾏,乘桴浮于海。

”意思说如果政治主张⾏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筏漂到海上去。

粗识轩辕奏乐声:轩辕:即黄帝。

《庄⼦·天地》:“黄帝张(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这句是以轩辕古乐⽐⼤海涛声。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九死:多次⼏乎送命。

冠:居第⼀位。

3、译⽂: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七星的⽃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的阴⾬,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弯明⽉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貌,海⽔的颜⾊,本来就是澄澈清⽩的,不需要外⼒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了,孔⼦的主意对我来说是⽤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所不曾有过的。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参横斗转欲三更②,苦雨终风也解晴③。

云散月明谁点缀④,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⑤,粗识轩辕奏乐声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题一作“过海”。

②参(shen)、斗:参星和斗星,皆属二十八宿。

参横斗转,指参宿横空,斗宿转移。

③苦雨:久雨。

终风:终日吹不停的狂风。

《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暴”一句,毛传解为“终日风为终风。

”苏轼这里用毛传训义。

④点缀:这里是翳蔽、遮盖的意思。

⑤鲁叟:指孔子。

陶渊明《饮酒诗》中称孔子为“汲汲鲁中叟”。

桴(fu):木筏。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⑥轩辕:即黄帝。

《史记·五帝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轩辕奏乐声:见《庄子·天运篇》:“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这里代指大海的的波涛声。

【评析】元符三年的六月二十日,是苏轼一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

在贬谪儋州、渡过了整整三年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之后,现在,他终于绝处逢生、得以渡海北归了,他生还中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是可以想象的。

面对着三年前的六月十一日曾经漂渡过的茫茫大海,他心潮起伏,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著名的诗篇。

此诗的第一句:“参横斗转欲三更”,是写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来表现诗题中的一个“夜”字。

在四顾茫茫、寥廓无际的大海上,夜间渡海,别无所见,只有靠辨认天上的星象,来判断方位和时间。

所以“参横斗转”这个景象,在此诗的画面上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

曹植的《善哉行》中,曾有“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句子,说明在中原,“参横斗转”是天将黎明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看到参横斗转时,却是接近三更的时分。

王文诰就曾指出:“海外测星与中原异……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苏诗编注集成》)所以苏轼在写出了夜空中星光灿烂、参横斗转的景象之后,加上了一个“欲三更”的判断——这漫漫的长夜就要过去,东方即将破晓、曙光就在前头了!这第一句诗,即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明朗、欢快的基调。

赞美海滩美景的诗句

赞美海滩美景的诗句

赞美海滩美景的诗句1、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写了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描写了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作者平生所不曾有过的,虽然被贬到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九死一生,但作者本人并不悔恨,全诗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2、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首句展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尽处是天,天的尽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刻画出如此壮美博大的画面。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诗写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4、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任世间岁月轮回,伴人间万家灯火。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作者写傍晚时分,登楼东望,海天一色,一片苍茫。

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诗中用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树木,月下的霜等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六月二十一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一日夜渡海

◎〔宋〕苏轼参横斗转①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③意,粗识轩辕④奏乐声。

九死南荒⑤吾不恨,兹⑥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夜已深。

参,参星。

斗,北斗星。

②鲁叟:指孔子。

叟,老人。

③桴(fú):小筏子。

④轩辕:指黄帝。

《庄子》里记载,黄帝曾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这首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⑤南荒:偏僻荒芜的南方,这里指今广东到海南一带。

⑥兹:这一次。

[译文]天上参星横斜,北斗转向,此刻已是三更时分。

连日来暴风骤雨,这时候也放晴了。

乌云散尽,月华皎洁,这美丽的景色是谁点缀出来的呢?没有任何人。

天空本来就这样澄明,大海本来就如此浩瀚。

我的心中,仍然保留着孔子乘桴浮于海的志向。

这惊涛骇浪所发出的声响,也许就是黄帝所演奏的音乐吧!尽管这次南行艰险重重,近乎九死一生,但我并不在意。

因为这样的旅程是那样奇幻美妙,生平罕有。

[赏析]这首诗写于1100年。

几年前,苏轼被贬谪到今海南岛。

在岛上度过了几年时光后,才被赦免,准许北归。

诗歌写于他渡海北上途中。

苏轼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不论处境多么艰难,他总是能够从中找到希望,能够领会并享受人生的乐趣。

当时广东与海南一带相对落后,是荒芜的南蛮之地,但苏轼并没有因为被贬到“南荒”而陷于悲观消沉之中。

他相信“苦雨终风也解晴”,他相信自己站得稳行得正。

“天容海色本澄清”,他也相信,人生虽然短暂,但只要在短暂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没有怨悔。

这种乐观豁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

鲁叟,即孔子,他曾慨叹"道不行,乘棵浮于海"。

轩辕,即黄帝。

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既是写诗人在船玉夜行所见,也含三更过后迎来黎明、风而久作亦有晴时之意。

B.颈联中“空余”二字说明诗人虽然一再被贬,但还没有丧失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

C. 以黄帝奏成池之乐比拟大海波浓之声,同时暗写心境,“粗识”是谦逊的说法。

D.全诗回顾了在南方流放的经历,情调高昂,可见苏轼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胸襟。

16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曹操《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2)险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感悟人生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是“,。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两句揭示了人们经受艰苦磨炼的益处。

15.C(不是比拟,是比喻。

不是"谦逊",应该是诙谐。

)16.直抒胸臆。

诗人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九死一生,但并不悔恨,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表达出诗人的豁达。

(2分)借景为喻。

诗歌前四句借"参横斗转""苦雨终风"喻自己所受的种种打击、迫害;"欲三更"也解晴""云散月明"比喻人生的黑暗终于结束;"天容海色"澄澈清明,喻自己风霁月的人格,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练习及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请填涂答题卡第9题)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0分)17.(1)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形象,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在《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中,“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要善于“养气”;在《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作为君子不要心口不一;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虽人生失意依然要潇洒自信。

总之,要想成为谦谦君子,正如《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所言,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2)月亮,亘古不变。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的意思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的意思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的意思“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翻译】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鉴赏】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

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

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这首诗是元符三年(1100)苏轼北归夜渡琼州海峡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真切描绘了渡海夜景:参横斗转、风住雨停、云散月明、海天澄清。

然而,正如纪昀所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引)。

诗人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指物譬喻,有所寄托。

诗中的景物不仅仅是渡海时的具体环境,而且是时局的象征:滓秽太清的章之流被黜,朝廷恢复清明,襟怀澄澈的诗人终于洗脱垢辱。

借景寓意,意与景融,自无痕迹。

末二句的豪壮宣言,掷地有声,表达了诗人对南荒的热爱和赞美,更是充分体现了诗人坚持操守的信念和豪迈旷达的襟怀。

贺裳《载酒园诗话》云:坡诗吾第一服其气概。

后至垂老投荒,夜渡瘴海,犹云: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如此胸襟,真天人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及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 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作品赏析苏轼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这里关于星斗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诗句,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一种比喻。

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

也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

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

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

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六句是议论。

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词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词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shēn)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空余鲁叟乘桴(fú)意,粗识轩辕(yuán)奏乐声。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船。

桴,小筏子。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轩辕,即黄帝。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遗憾。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

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

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

“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赏析一】诗歌从渡海所见开笔。

看似写景,实说自己的命运雨过天晴。

颔联用《晋书谢重传》事。

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

重曰:不如微云点缀。

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作者以此表达自本澄清而陷害者居心不净。

颈联中鲁叟即孔子。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轼也力主改革弊政而道不行。

孔子想去海外行道而没去;苏轼去了也无法行道,因此,空余鲁叟乘桴意罢了。

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苏轼绍圣四年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廉州,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

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赏析三】白的。

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

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

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五六句是议论。

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关于乘桴的主意。

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

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精神。

那天夜里渡海,是东坡终于被朝廷召回,要从海南回到中原了。

所以这里写的天容海色,是政治的天容海色,也是诗人渡海那夜时所见真实的天容海色。

连日的阴雨,终于露出了青天。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者:【宋】苏轼来源:《新教育(下旬)》 2020年第11期【宋】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但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奇绝的经历。

赏析: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上期答案揭晓懒散的富翁答案:因为当时电视机只有声音而没有画面,管家的偷窃行为,全在电视机的屏幕上反映出来。

故富翁看得一清二楚。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第一关:这是从上往下看的电话听筒。

第二关:应为上方一长方形,下方为四个圆的图形。

因为图中图形变化规律是:上排小方块每减少一个,下排的图形就增加一个。

第三关:由两个十位数相加有进位,得出:菱形代表数字1;什么数与4相加的和才出现1呢?这个数是7。

因此,正方形代表数字7,由此进一步得出:三角形代表数字5。

即57+54=111。

第四关:应填入30。

因为每个三角形中间的数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数之和的3倍。

第五关:把机翼上的绳结扩大,穿过机翼下方的另一个孔,并使纽扣和导弹从中穿过,飞机和导弹就分开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诗文欣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诗文欣赏
弄清了“兹游”的内容及其与“九死南荒”的关系,就可品出尾联的韵味。“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 “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 他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因此,“吾不恨”毕竟是诗的语言,不宜呆看。这句既含蓄,又幽默,对政敌的调侃 之意,也见于言外。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 的手法,韵味深远。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 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 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 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 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 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 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创作背景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 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译文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译文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译文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解释: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原文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晴。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遗憾,因为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有人说中含戏侮不可学习呢?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有人说中含戏侮不可学习呢?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有人说中含戏侮不可学习呢?前言2012年,陆毅曾经拍过一部电视剧《苏东坡》,但是只看了几个片段,不知道全集在哪里。

最近据说胡歌的《苏东坡》也要上线了,很值得期待。

前些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苏轼晚年七律中的绝唱,如何赏析?这首诗有些争议,主要就在于结尾的这两句。

有人认为写得好,但是有人却认为苏轼这样写有问题。

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当时苏轼结束了在海南的贬谪生涯,终于可以北上回归了。

在其渡海的时候,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用典比较多,关于最后这两句,有人认为后两句显示了苏轼的度量,有人则认为苏轼不知自省,因此不可效仿。

一、东坡的度量明朝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评价到:初,坡与弟子由相别渡海,既登舟,笑谓曰:“岂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者耶?”元符间,量移广州,由澄迈北渡,赋诗有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人服其量。

当年苏轼从惠州被贬往昌化军(海南儋州),苏轼和弟弟苏辙分手渡海,登舟时笑着说:这不就是孔子所谓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吗?.......可知苏轼这首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颈联其实是前有伏笔的: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苏轼当年跟弟弟开玩笑说,道不行,我就学孔子出海了。

现在接受诏书,让我北归到广州。

我当年”乘桴“之意也可以放下了。

另外,如今我也有点理解《庄子》中轩辕黄帝”奏乐“的含义了。

《庄子·外篇·天运》中轩辕黄帝”奏乐“令人感到惶恐,又转为和缓、迷惑,于是轩辕黄帝说这种无知无识的浑厚心态接近于大道,保持了本真。

.....蒋一葵说,苏轼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令人佩服他的度量。

当年因为”道不行“,被迫”乘桴浮于海“,如今能够安稳的回归,却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应该是领悟了”轩辕奏乐“背后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 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 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 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变得更为美好。《晋书·谢重传》载: 重在司马道子家作客,正值月色明净。道子认为极好,谢重却认为不如有点云彩 点缀。道子开玩笑说: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想将天空也弄得污秽吗? 鲁叟:指孔子。乘桴(音浮):坐木筏。《论语·公冶长》载:孔于曾慨叹 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空余鲁叟乘桴意:孔子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如果政 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粗识轩辕奏乐声:轩辕:即黄帝。《庄子·天地》:“黄帝张(演奏)咸池 之乐于洞庭之野。”这句是以轩辕古乐比大海涛声。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 这个乐曲。 九死:多次几乎送命。 冠:居第一位。 赏析:
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 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也 可能当时确是雨霁云收风平浪静,但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写景,而在比喻,说明 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 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 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这景色主要也是用来作比喻的,意思是 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 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 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评论 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 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 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 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 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 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 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苏轼绍圣四年(一 O 九七)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 元符三年(一一 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贬到远方 的官员,遇赦酌量移到较原地靠京城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广西合浦、灵山 等地),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 上的情景。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及赏析
苏轼 《六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 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1094 年(绍圣元 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 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 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 北还。这首诗,就是 1100 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诗中回顾 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最后两句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古时“九服”中有“荒服”,指 极边远处),虽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正如屈原《离骚
》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可以说是第一遭儿。他对这次被贬到海南岛表示不后悔,认为是一生中挺有意义 的一段经历。“冠平生”应解为“超过平生见到的景色”。全诗情调高昂,表现 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头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 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这里关于星斗的描写是化用古人“月没参横, 北斗阑干”的诗句
,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来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 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 一种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