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五个字诗、酒、花、月、愁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摘要】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研究了其深刻内涵,最后探讨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酒文化研究的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与发展;内涵;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的饮酒已经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凝结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作,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
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中国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具有很大的精神文化价值。
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而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例如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杜康酿酒,《说文解字·巾部》中也有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行;酿酒始于黄帝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酿酒与天地同时,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现代观点认为酒是谷物自然发酵的产物,晋代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或云杜康。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摘要:古代文人作品常把酒作为媒介,通过诗词将自我精神世界进行展现,久而久之,与酒相伴的中国古典诗词形式构建而成。
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封建社会时期伴随酿酒技术的出现,独特的酒文化也由此产生,同时诗人们基于酒所展现的“天人合一”境界,更是让古典诗词与酒文化有了紧密的联系。
本文便简单叙述中国诗词与酒文化之间的关联,也希望通过这一分析展现出我国古代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酒文化;关系引言: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其文化包罗万象。
酒文化即为众多文化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秀的内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各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正所谓“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
无论是《诗经》,还是当代散文,文字表现形式的差异也不能阻挡扑鼻而来的酒香。
诗酒兼优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的主要特征。
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皆借酒赋诗,以酒叙情。
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除去具体的诗词文化之外,还出现了酒文化。
这一文化的出现标志酒已经脱离了客观的物质束缚,而有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即诗人在借助“酒”这一物质文化麻痹自己的同时,借助酒兴抒发自己当时的胸中块垒,表达喜怒哀乐之情,于是以酒文化为核心的诗词层出不穷。
一、诗酒相伴,以酒宴宾“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社会环境发展与进化的必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被分割殆尽,各诸侯之间的混战时有发生。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文人与学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诸侯统治封地、实施政治策略的推动者。
正是由于此期间文人与学者在政治中周旋,因此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多在诗词中加入酒,以酒烘托氛围,为后人描绘出魏晋南北朝战争、官僚与政治变迁。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少年有名,一身学识让其诗歌成为建安七子之首,其诗词作品多以酒为伴,《从军诗》中的“陈赏越山丘,酒肉踰川坻”便是在战胜时用酒犒劳战士们的场景;应玚其,同样是建安七子之一,在《公宴诗》中便写到“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
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五个字诗、酒、花、月、愁 文档
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五个字诗、酒、花、月、愁我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有代表性的就有先秦文学、汉赋汉乐府、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古代文学共使用汉字多达912 51个。
当然,这91251个汉字中许多字在重复使用。
那么,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个字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据台湾地区学者的有关统计,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前五个字分别是诗、酒、花、月、愁。
国人好诗,我国无愧是诗的国度。
诗是普遍的艺术,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其到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文学及其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的功能很多,有“诗言志”、“诗可以怨”等等。
从《诗经》开始,泱泱大国诗才辈出,所创诗歌更是难计其数。
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写了50000多首,陆游也写了9000多首。
历代文学作品中,“诗”字最活跃,应在情理之中。
“酒”字更不消说,我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源远流长。
刘继兴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以酒而兴的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以农立国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君不见,“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写过《酒德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郑板桥诗云:“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08: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专题08 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俄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 古代酒杯名称多,“觥筹交错”的“觥”、“余饮三大白”的“白”都是酒杯之意。
D.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如《岳阳楼记》“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在古代是表示调动官职的常用字。
右迁表示降职、贬官,左迁表示升职。
B. 杜甫悲悯苍生,心忧家国,被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与李白并称“李杜”。
C.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出自《艾青诗选▪北方》一诗。
D. 《水浒传》刻画了多位打虎英雄,有沂岭杀四虎的李逵,有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武松。
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出自《故乡》的结尾,该段包含着新式知识分子深刻的反省,更代表着作者追求、创造美好未来的心愿。
B. “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但范进中举后却喜极而疯,吴敬梓正是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明清时期的黑暗现实。
的C. 南宋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不凡风光,还偶遇先他而至的赏雪人。
《湖心亭看雪》记述了这亭上遇人之乐,也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悲。
D.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也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等。
七年级我们学过他写的散文诗《金色花》。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B.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五个字的诗句的诗大全
五个字的诗句的诗大全篇一:五字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诗歌)
中国古代⽂学名家名著(诗歌)1.诗经(《关雌》和《七⽉》)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有⼗五国风,有诗160篇。
雅分“⼤雅”“⼩雅”有诗105篇。
颂诗有40篇。
另有六篇“有⽬⽆辞”。
它收集的诗历西周初朔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
⼈们认为,《诗经》从⼆⾔到⼋⾔不等的句式,反映了诗歌从原始⽣产劳动中产⽣出来的状态。
《风》《雅》《颂》各反映不同社会阶层⼈们的⽣活,因⽽也表达了不同⼈们的⼼灵世界与思想感情。
《风》是民歌,所反映的⼈们的⽣活最⼴泛,因⽽⼼灵与情感世界也最丰富多彩。
主要篇⽬有《关雌》和《七⽉》。
2.《楚辞》(屈原与《离骚》)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种诗歌样式。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等⼈的作品辑录成集。
辞为楚地之产,因⽽为“楚辞”。
楚辞为⽂⼈作品,代表诗⼈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前278),他既是⼀个历史政治⼈物,也是⼀个诗⼈。
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其影响最⼤的作品是《离骚》。
《离骚》是带有⾃传性质的⼀篇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多句,近⼆千五百字。
“离骚”解释有两种,⼀种是遭受忧患,⼀种是离别的忧愁闷。
这种理解是符合全篇⽂字所表达的思想的。
诗⼈的忧愁来⾃于⾃⼰对国家的担忧,来⾃于理想不得实现的担忧。
诗⼈把⾃⼰的⼈⽣同国家联系在⼀起,表现出了⾼尚的⼈格追求。
其为实现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境界,融进了中华民族精神。
3.乐府诗(《⽊兰诗》《孔雀东南飞》《短歌⾏》《蒿⾥⾏》)《⽊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它塑造了⽊兰这⼀代⽗从军的艺术形象。
⽊兰勇决、刚毅,她⼥扮男装,其精神光彩耀⼈。
⽽功成之后,不慕官禄,毅然返家,⼜不减⼥⼉之情。
《孔雀东南飞》也是乐府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与《⽊兰诗》不同在于故事反映的是普通⼈的情感⽣活。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不渝爱情,让⼈唏嘘、感叹。
乐府本是民间诗歌,后来⽂⼈也⽤来抒写情怀。
研究生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后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A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夸父逐日”神话最早见于__________一书。
2、“昔我往矣,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
”3、“至人__________,神人__________,圣人__________。
"4、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家是__________。
5、“吾令羲和弭节兮,__________;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
”6、《史记》包括十二_________、十表、八书、三十_________、七十________,共130篇。
7、《盐铁论》的作者是__________.8、《吴越春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
9、标志着汉赋体制正式确立的第一篇赋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10、《两都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二京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
11、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__________一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1、赋比兴2、《春秋》“三传”3、《庄子》“逍遥游”4、《史记》“三家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2、试述乐府的涵义及其演变.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写出《离骚》的前十句,并阐释其“内美”的蕴涵。
2、请各以一首诗为例,比较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不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B卷一、填空(每空 0.5分,共10分):1 、文字产生前,上古的口头文学创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经》按曲调分为风、雅、颂,其音乐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先秦诸子中使用寓言较多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二编 第四章 两汉诗歌
第二编第四章两汉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
A. 杂曲歌辞B. 杂歌谣辞C. 相和歌辞D. 鼓吹曲辞【解析】C 汉乐府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里。
2.西汉掌管民乐的乐府衙署设置于()。
A. 西汉初期B. 西汉末年C. 汉景帝时期D. 不迟于汉武帝时【解析】D 掌管民乐的乐府衙署究竟何时设置,尚无定论,但至迟不晚于武帝时。
3.西汉乐官中掌管雅乐的是()。
A. 太乐令B. 中书令C. 太史令D. 乐府令【解析】A 西汉的乐官有太乐令和乐府令,分别掌管雅乐和民间俗乐。
4.汉代撤销乐府机关的帝王是()。
A. 汉昭帝B. 汉哀帝C. 汉宣帝D. 汉武帝【解析】B 西汉末年,衷帝罢黜乐府,保留其部分职能合并入太乐机关。
5.耳熟能详的(),写采桑女秦罗敷以夸饰夫婿的地位和英姿,巧妙拒绝太守的公开调戏。
A. 《上山采蘼芜》B. 《妇病行》C. 《陌上桑》D. 《东门行》【解析】C 耳熟能详的《陌上桑》,写采桑女秦罗敷以夸饰夫婿的地位和英姿,巧妙拒绝太守的公开调戏。
6.在对汉代乐府诗歌的分类编排中,最受人们推重的是()。
A. 余冠英的《乐府诗选》B. 萧统的《文选•乐府》C. 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D. 东汉蔡邕的《礼乐志》【解析】C 多有学者为乐府歌诗分类,而以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受推重。
7.较早对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A. 沈约B. 蔡邕C. 汉武帝D. 郭茂倩【解析】B 据现存史料,较早给汉乐府分类的是东汉末年的蔡邕。
8.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
A. 四类B. 六类C. 八类D. 十二类【解析】D 郭氏基本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乐府诗为12类。
9.汉乐府诗歌的精华是()。
A. 民歌B. 贵族创作C. 文人创作D. 《古诗十九首》【解析】A 汉乐府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相和歌辞里。
10.汉乐府民歌在形式上,以()为主。
A. 四言B. 五言C. 杂言和五言D. 楚辞体【解析】C 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的“最”和“第一”汇总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最”和“第一”汇总1.《商书·盘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4.《楚辞》中的《离骚》《远游》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
5.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6.《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7.《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
8.诗歌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诗文。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9.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一般公认甲骨文为现在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10.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11.《商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诸篇,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
1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1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这是古今最被认可的分类方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4.《诗经》作品的上限,因对商颂创作年代的不同看法,而有不同理解。
若按古文经学家商颂为商人所作的观点,则商颂为《诗经》中最早的作品,《诗经》中的上限也就可上推到殷商时代;若按今文经学商颂为春秋时宋人所作的观点,则《诗经》最早的作品产生于周初。
15.《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
16.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主要集中于“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17.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的最初成就。
18.《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它记述史实,刻画形象,以极为高超的表现技巧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五言律诗大全]无言律诗
[五言律诗大全]无言律诗无言律诗篇(一):王维精选十首律诗1、《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无言律诗篇(二):李白七言律诗中的名诗名句及出处大全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无言律诗篇(三):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诗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体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1)乐府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置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间歌谣,陪上音乐演唱;三是训练演奏人员和歌手。
以供郊祀、饮宴、游观娱乐的需要。
后来,把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
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
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
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
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
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
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五】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中国文学源远流长Ø《诗经》(《风》《雅》《颂》)Ø“诗教”(六艺之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Ø魏晋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Ø文学——科举制的内容¡2)中国文学作品各类多---“经、史、子、集”Ø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中华民族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ü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ü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福乐智慧》ü傣族《召树屯》ü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ü蒙古族叙事诗《嘎达梅林》¡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诗歌,中国文学中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楚辞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光辉代表,即是伟大的诗人屈原。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创作方法,《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汉魏六朝产生了新诗体——乐府·内容:强烈的现实感——重要特点《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五言、七言诗¡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沈约“永明体”古体诗、近体诗(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词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宋代,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
¡南宋后期,出现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语言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
大学语文_模拟题
《大学语文》模拟题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韵书是().A.《切韵》B.《广韵》C.《声类》D.《韵集》[答案]:A2.我国已知的第一部词典是().A.《尔雅》B.《方言》C.《释名》D.《辞源》[答案]:A3.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属于()字.A.繁简B.异体C.通假D.古今[答案]:B4."江"字是"六书"中的()字.A.象形B.形声C.会意D.指事[答案]:B5.在汉语中,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叫做().A.单义词B.多义词C.单纯词D.合成词[答案]:C6.《麦琪的礼物》在线索布置上的特点是().A.一条明线B.两条明线C.一条暗线D.明暗线交织[答案]:D7.《诗经》在结构上的特点是().A.重章复沓B.一贯到底C.层层递进D.起承转合[答案]:A8.《王风·黍离》的主题是().A.歌颂爱情B.赞美亲情C.歌功颂德D.悲悼故国[答案]:D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的表现手法.A.赋B.比C.兴D.风[答案]:C10.《诗经》中"颂"的内容是().A.民间歌谣B.朝廷官吏的作品C.祭祀.重大典礼的乐歌D.贵族文人的乐歌[答案]:C11.《鄘风·相鼠》中"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运用()的表现手法.A.风B.赋C.比D.兴[答案]:A12.《九歌》中祭祀天上最尊贵的神的篇目是().A.《云中君》B.《大司命》C.《东君》D.《东皇太一》[答案]:D13.《国殇》的主题是().A.赞颂自然神明C.感伤国破家亡D.悼念阵亡将士之魂[答案]:D14.《陌上桑》选自()编集的《乐府诗集》.A.郭茂倩B.左克明C.班固D.乐府机关[答案]:A15.汉乐府被评价为:().A."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B."感于哀乐,缘事而发"C."五言之冠冕"D."唯歌生民病"[答案]:B16.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A.《诗经》B.汉乐府C.《古诗十九首》D.曹植[答案]:C17.《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成熟.A.五言叙事诗B.五言抒情诗C.七言叙事诗D.七言抒情诗[答案]:B1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手法.A.比兴B.夸张C.直抒胸臆D.对比[答案]:A19."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是用来形容()的.A.太康文学B.正始文学C.先秦文学[答案]:D2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的手法是().A.用典B.比喻C.夸张D.借代[答案]:A二、判断题1.我国已知的第一部词源著作是《尔雅》.[答案]:错误2.《诗经》共有三百篇,故称为"诗三百".[答案]:错误3.乐府既可以是官署名称,又可以用作诗体.[答案]:正确4.《古诗十九首》的诗歌是由萧统所创作的.[答案]:错误5.《庄子》的行文特点是平铺直叙,条理清晰,循循善诱,擅于辩论.[答案]:错误6.孟浩然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答案]:错误7.《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答案]:正确8.李白的人生经历中只去过一次长安,在"供奉翰林"后,并无任何实际职任,李白渐感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乃上书请还,玄宗即命赐金放还,再未入长安.[答案]:错误9.《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答案]:正确10."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明黄庭坚已有归隐之意.[答案]:正确11."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效仿苏轼,作词风格以豪放见长.[答案]:错误12.苏轼遭遇三次贬谪,临死前曾《自题金山画像》,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答案]:错误1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继承传统七夕词基调,写牛郎织女相会而又离别的故事,抒发离愁别恨的凄苦.[答案]:错误14.《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了汉赋惯用的"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将其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答案]:正确15.被宋人洪迈评价为"与律诗可称一代之奇"的是绝句.[答案]:错误16.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像汴京.临安一类商业大都市.随着坊市制度的崩溃,市民阶层对于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说话等各种演唱艺术空前繁荣起来.两宋京城,各种勾栏.瓦肆技艺应运而生.勾栏,是宋元时杂戏的演出场所;瓦肆又叫瓦舍,是游艺场所的总称. [答案]:正确17.《金瓶梅》是古代长篇中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显示了中国小说逐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转变的轨迹.[答案]:正确18."北洪南孔"指的是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以《长生殿》和《桃花扇》名震剧坛.[答案]:错误19.《桃花扇》写的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甚至是"以传奇为信史"的历史剧.[答案]:正确20.七月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答案]:错误21.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群众性诗歌运动.这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自身. [答案]:正确2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答案]:正确23.《松堂游记》按时间顺序谋篇布局,文章脉络清楚,布局井然,取材平常事件,虽无波折,但娓娓道来,语言朴素自然,读来通畅流利,引人遐想.[答案]:错误24.《中年》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语言幽默诙谐,描写细腻.[答案]:错误25.《第二次握手》是浩然所著的一本小说,是文革期间流行的手抄本代表作,文革期间列为禁书,1979年作者平反,作品公开出版,引起巨大反响.[答案]:错误26."评书体"小说样式指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语言,在《小二黑结婚》中,这个特点尤为突出.[答案]:正确27.在话剧《雷雨》中,蘩漪,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已经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对冷酷的现实,却没有清醒的认识,把自己的厄运归之于"命".[答案]:错误28.《雷雨》在语言上有一语双关的作用,既突出了人物特点,又深化了戏剧的矛盾冲突.[答案]:正确29.《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发展.[答案]:错误30.《茶馆》语言幽默,具有个性化,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语言.如满清时旗人松二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最后在穷困潦倒中,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答案]:错误三、填空题1.目前我们国家所知最早的文字是(###).[答案]:甲骨文2.最早北方音系的曲韵是(###).[答案]:《中原音韵》3.现存最完整的韵书是(###).[答案]:《广韵》4.意义互相矛盾或对立的词是(###).[答案]:反义词5.读书百遍,(###).[答案]:其义自见6.《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答案]:"风骚"7.帝子降兮北渚,(###).[答案]:目眇眇兮愁予8.《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所编的《文选》.[答案]:萧统9.行行重行行,(###).[答案]:与君生别离10.何以解忧?(###).[答案]:唯有杜康11.被称为"浔阳三隐"的有周续之.刘遗民.(###).[答案]:陶渊明12采菊东篱下,(###).[答案]:悠然见南山13.孔子,名丘,字(###).[答案]:仲尼14.天时不如地利,(###).[答案]:地利不如人和1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出自于庄子的(###).[答案]:《齐物论》16.班固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答案]:《汉书》17.(###)所作的《陈情表》以孝亲之情为依据,感人肺腑.[答案]:李密18.初唐时宫廷诗风的代表作家是(###),他"绮错婉媚"的诗歌广为流传,时人称之为"上官体",并纷纷仿效.[答案]:上官仪19.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的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是(###)的作品. [答案]:张若虚20.空里流霜不觉飞,(###).[答案]:汀上白沙看不见21.《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的作品.[答案]:孟浩然22.《秋登万山寄张五》中的名句是:天边树若荠,(###).[答案]:江畔洲如月23.天生我材必有用,(###).[答案]:千金散尽还复来24.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来25.《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的作品.[答案]:岑参2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答案]:平沙莽莽黄入天2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提出的.[答案]:白居易28.(###),六宫粉黛无颜色.[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29.黄庭坚体又称(###).[答案]:山谷体30.落木千山天远大,(###).[答案]:澄江一道月分明四、问答题1.汉字"六书"包括哪些?[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作文的文体主要有哪些?各文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答案]: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应用文等.一篇文章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不同文体又各有侧重,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议论文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发表作者对某事.某物的看法.态度等;诗歌散文则以抒情为主,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应用文则主要为叙述.说明和议论.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试析下列这段文字:"对于常瑜来说,披上"白色战袍",驰援武汉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她职业生涯新的开始;对于梅才让来说,"不要让大山挡住孩子们的眼睛"的座右铭成为他扎根高原的初心;对于褚沣怡来说,戏曲是一把"穿越"的钥匙,十年苦功只为登台呈现最好的艺术品;对于孙国庆来说,一个拥有三十年历史小摊儿倾注了他半生热血,守住"品质"是他的秘诀;对于曹斌贤来说,直播带货只是自己的又一次挑战,在达到小目标之前不想错过每一个浪潮;对于夏浩洋来说,幼儿园老师这份职业给予了他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在用热爱诠释百变人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还有许多人坚守着自己的"舞台".梦想不灭,光焰不熄,他们正在用切实行动诠释着这片土地上的澎湃活力."(人民网)[答案]:运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对不同角色坚守"战疫"的叙述中,融入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称颂,在议论中升华主题,又兼以抒情,同时排比与比喻的修辞增强文字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语言生动形象,简明有力.4.赏析《安塞腰鼓》选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试论"能量"源自于哪?[答案]:"能量"源出于农民,"红豆角角老南瓜"的比拟写尽农民的沧桑,所以会"惊异",会感叹"居然",却正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原始的面貌,这种力量才是最初的,不经雕琢的,不掺杂质的最质朴的力量,是生命的力量,故而"奇伟磅礴",足以撼动人心.5.赏析《蒹葭》的朦胧意境,体会"在水一方"的意境之美.[答案]:《蒹葭》模糊的意象.环境的描写创造了朦胧美:空间和心理的距离产生朦胧美,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迷迷茫茫,似有若无,在水一方的伊人,在飘忽的水雾之中时隐时现,而追寻伊人的道路艰险遥远,组合而成的氛围自然也恍惚凄迷,飘忽朦胧,构成"在水一方"的独特意境.6.试论《诗经》风雅精神对后世的影响.[答案]:屈原诗歌的兼善风雅.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建安诗歌的"风骨"精神,陈子昂倡导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李白感慨"大雅久不作".杜甫的"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乃至南宋陆游.清末黄遵宪都与《诗经》的写实精神一脉相承.7.屈原的楚辞开创了哪些文学传统?[答案]:香草美人;士大夫的悲秋心理;悲秋主题;士不遇主题;忠怨形象.8.结合例子,试析汉乐府诗歌对叙事传统的影响.[答案]: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数量多,艺术性高,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具体体现在(1)有画面,(2)情节曲折完整,(3)人物形象,(4)详略,(5)叙事与抒情结合,如《东门行》是把握丈夫"拔剑东门去"的这一瞬间的画面.《陌上桑》是写罗敷与使君的斗智斗勇,《孔雀东南飞》则是写兰芝夫妇的爱情悲剧,展开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擅于剪裁,详略得当,在叙事中寄寓对爱情的歌颂与对封建家长制的控诉,而且诗中还出现了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陌上桑》中的罗敷,《妇病行》中的病妇与丈夫,《孤儿行》中的孤儿,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性格特征.9.分析《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具体又是怎么塑造和刻画的?[答案]:罗敷是位年轻美貌的采桑女,被一个巡行郡县的使君看中,欲行非礼,被罗敷严词拒绝.作品一开始就用正面铺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及细节描写,突出罗敷的美,以引出下文使君垂涎的情节,同时用外貌美来陪衬她的心灵美.接着写使君的调戏与罗敷的反抗,通过义正辞严的对话,用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对比反衬罗敷的不畏强暴.蔑视权贵的高贵品质与善于临机应变的机智勇敢.10.以《饮酒·其五》为例,分析陶渊明平淡自然的风格.[答案]:陶诗的平淡风格体现在思想内容贴近自然,富于真情实感,语言平易,不假雕饰,且意境鲜明,耐人寻味,尤其注意对意象的整体把握,注意构图的和谐统一,因而能创造出一种似浅而实深的意境,语言上一切都以他所要表达的意境为目标,而不以雕章丽句为能事.他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眼见耳闻的事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因而用的也是平平常常的生活语言.词汇.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体现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因此这首诗是陶诗平淡风格的典范代表.11.翻译: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答案]: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12.结合《郑伯克段于鄢》的情节,分析郑庄公的人物形象.[答案]: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所以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庄公的阴险,还表现在对待母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如"请京"),也不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如"收贰"等),从不进行教育,有意养成共叔段的恶性.13.根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析孔子四个弟子的不同特征.[答案]: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14.《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一文的论证特点.[答案]:(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15.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构建,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答案]:全诗紧扣题目春.江.花.月.夜五字来写.诗人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树.月下的沙汀,这一切都因为有了迷人的月色,显得更加朦胧.神秘而又和谐美丽.面对这如同梦幻般的光明澄澈的境界,诗人由对宇宙自然的美及其永恒的叹赏进而生发出人生短暂的惆怅;由月下江水的流逝进而联想到驾着扁舟在江中飘泊的游子和思念游子的闺中少妇;在自然与人生相互对比和映衬中抒发对人生的感喟.月夜的美景因这些富于哲理意味的诗句而增添神秘气氛,望月怀人的情绪又因这种对宇宙无穷的思索而变得深沉.幽邃.16.通过李白的《将进酒》,分析李白的自我形象.[答案]: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狂放,纵酒,坦荡,豪放,桀骜不驯(外在);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李白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内心)17.宋人罗大经称"此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试分析这十四字,体会杜甫的语言特征.(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十四个字包含了他此时此刻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绪:"万里"写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悲秋"写萧瑟季节给人的凄凉感受;"常作客"说明这种飘泊异乡的生涯竟是了无期限的;"百年"悲叹人生短暂,年岁迟暮;"多病"指出疾病缠身,形容憔悴衰颓,更添苦恼;"独登台"点明亲朋凋谢,自己孤身流落异乡的孤单寂寞.这种种人生痛苦一齐向诗人袭来,叫诗人怎能不"苦恨繁霜鬓"呢?然而由于有病,诗人不得不"潦倒新停浊酒杯",连销愁的机会都没有了.这首诗以如此概括的语言,抒写如此复杂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从这首诗也可看出杜诗"句无剩字".语言高度概括集中的特点.18.杜甫为何能被称为"诗史"?[答案]:杜甫饱尝兵荒马乱.家人离散的忧患痛苦,做官.陷贼.流亡.遭贬,生活体验异常丰富,创作也较多,今存诗二百四十九首.由于他和人民一起感受到战争的痛苦,从满目疮痍的村落间观察了肃宗的"中兴",因而在作品中能更客观地描述时代的真实,许多诗篇对战火和灾荒中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反映,叙事性强,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也是杜甫的突出特色,因而有着"诗史"的伟大意义.19.试论盛唐边塞诗的特点.[答案]:其一,边塞诗派的诗人们虽然还有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甚至名篇,但大都关心边塞国事.抒发报国豪情.描写边塞生活和绝塞风光.其二,除此之外还刻画边关将士的壮志豪情.其三,他们的创作风格各有特色,但大都意气昂扬,情调豪放,慷慨悲壮,富于阳刚和动感之美.其四,在艺术形式上,边塞诗人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并对这两种体裁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白居易《长恨歌》中体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长恨歌》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悲剧.同时开头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微露婉讽意旨,并在前一部分对李隆基荒淫失政.沉溺于与杨玉环的爱情享乐,以致"渔阳鼙鼓动地来"."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后果进行严肃的批判,明确揭示了"长恨"之因.随后以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想像和渲染马嵬之变后两人"天上人间"的刻骨思念,对爱情悲剧主人公的"长恨"寄予极大同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题库(附答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初级篇一、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国悠悠历史之路上绽放了无数枝文学的奇葩。
纵使朝代更替,乾坤挪移,它们仍穿越历史的尘埃用那最新鲜的香气沁人心脾。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A 、月亮B 、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4.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5.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8.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0.“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 B 、表意字1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12.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A、《桃花扇》 B 、《长生殿》 C、《牡丹亭》四D、《南柯梦》1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A、水能载舟,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14.“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A、齐桓公B、蔡桓公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B)A、杜甫B、李白16.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1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18.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19.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A、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20.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2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22.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C)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A、怀疑精神B、辩证法思想2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A、李白B、杜甫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明月也确乎有情,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国开作业中国古代文学(B)(1)-第二编-第四章 本章测试47练习题(含答案)
题目:最早录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的著作是()。
选项A:《后汉书》选项B:《文选》选项C:《汉书》选项D:《乐府诗集》答案:《汉书》题目:“乐府”的本义是指()。
选项A:歌舞演出团体选项B:音乐官署选项C:音乐选项D:诗歌答案:音乐官署题目:“乐府”成为诗体的名称始于()。
选项A:秦朝选项B:周朝选项C:汉朝选项D:魏晋南北朝答案:汉朝题目:指出乐府“感与哀乐,缘事而发”性质的著作是()。
选项A:《后汉书》选项B:《汉书》选项C:《史记》选项D:《乐府诗集》答案:《汉书》题目:“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
选项A:《九章》选项B:汉乐府民歌选项C:《国风》选项D:《古诗十九首》答案:汉乐府民歌题目:编纂《乐府诗集》的郭茂倩是()朝人。
选项A:汉选项B:唐选项C:宋选项D:元答案:宋选项A:应亨选项B:蔡邕选项C:郭茂倩选项D:夏侯宽答案:郭茂倩题目: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
选项A:五十三类选项B:四类选项C:十二类选项D:八类答案:十二类题目:《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
选项A:《杂曲歌辞》选项B:《鼓吹曲辞》选项C:《相和歌辞》选项D:《杂歌谣辞》答案:《相和歌辞》题目: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
选项B:《子夜四时歌》选项C:《上山采蘼芜》选项D:《陇头流水歌》答案:《上山采蘼芜》题目:汉乐府民歌《妇病行》的内容是()。
选项A:再现百姓苦痛选项B:抒写爱情婚姻选项C:讥刺达官显贵选项D:披露战争残酷答案:再现百姓苦痛题目: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内容是()。
选项A:讥刺达官显贵选项B:披露战争残酷选项C:倾诉漂泊流荡选项D:抒写爱情婚姻答案:讥刺达官显贵题目: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的内容是()。
选项A:倾诉漂泊流荡选项C:披露战争残酷选项D:抒写爱情婚姻答案:披露战争残酷题目:汉乐府民歌《战城南》的内容是()。
选项A:讥刺达官显贵选项B:抒写爱情婚姻选项C:披露战争残酷选项D:倾诉漂泊流荡答案:披露战争残酷题目:汉乐府民歌《上邪》的内容是()。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考点一《诗经》一、成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毛亨传下来的也叫“毛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标录311篇,实际留存305篇,国风160篇,雅诗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外6篇有目无辞,称为“苼诗”3.代表篇目:《蒹葭》《关雎》《七月》《硕鼠》《氓》《生民》《君子子役》《载驰》《伐檀》《黍离》二、体质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一)风、雅、颂——音乐曲调1.《风》即《国风》民间诗歌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2.《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朝廷正乐,贵族官吏的诗歌,《小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共40篇,宗庙祭祀之乐,全部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1.“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直叙。
如《七月》2.“比”是以此物言彼物,即比方。
如《卫风·硕人》中“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郑风·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三、内容(一)祭祀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二)农事诗《七月》《臣工》《丰年》(三)燕飨诗《小雅·鹿鸣》(四)怨刺诗国风中《魏风·伐檀》(不劳而获)《魏风·硕鼠》(控诉剥削者)大雅中《民劳》《板》小雅中《节南山》《正月》(五)战争诗《小雅·采薇》(戍卒、返乡)(六)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男女约会)《郑风·子衿》(对男人思念)《周南·桃夭》(婚嫁)《卫风·氓》(弃妇诗)考点二※《楚辞》一、编纂(单)1.始见于西汉武帝时,这时“楚辞”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屈宋诸骚,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273报 刊 荟 萃wenhuashijiao 文化视角一直以来,酒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其实,经过深入探究之后会发现,酒不仅仅只是一种物质产品,还具有十分典型的文化属性。
其中,比较凸显的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其中除了涵盖有大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内容以外,同时还彰显出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本文对此进行浅谈,也是希望更对人在品酒的时候,也能领悟到其蕴含的“酒文化”。
一、关于“酒文化”的基本定义所谓“酒文化”,主要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严格意义上说,“酒文化”主要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除了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以外,还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研究发现,中国“酒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不少雅士还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酒文化”早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且还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等内容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一)唐诗中的“酒文化”唐是一个极为繁荣的朝代,唐诗中也出现了很多和酒有关的内容,对于诗人而言,饮酒主要就是为了抒情,由此也形成了相应的酒文化。
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客中作》为例,主要就是抒写离别之悲,以及他乡作客之愁,而其中也凸显出了我国悠久的“酒文化”。
比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其中,就说到了著名的兰陵美酒,并暗示这一美酒主要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的,所以带着醇浓的香味,加上是用晶莹润泽的玉碗装的,因此看起来也散发着琥珀般的光艳。
至于“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虽然暗含诗人的离愁别绪,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羁旅之作有很多,但是李白这首诗词的独特之处,则在于把离愁而不愁的委屈情感用更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这无疑也彰显出了唐诗与酒文化结缘融合的美妙之处。
(二)宋词中的“酒文化”酒是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它和唐诗中抒发家国民情怀的酒文化不同,主要在于宋词是围绕词人的个人生活而展现酒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五个字诗、酒、花、月、愁
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五个字诗、酒、花、月、愁
我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有代表性的就有先秦文学、汉赋汉乐府、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古代文学共使用汉字多达91251个。
当然,这91251个汉字中许多字在重复使用。
那么,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个字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据台湾地区学者的有关统计,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前五个字分别是诗、酒、花、月、愁。
国人好诗,我国无愧是诗的国度。
诗是普遍的艺术,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戏剧,其到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文学及其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的功能很多,有“诗言志”、“诗可以怨”等等。
从《诗经》开始,泱泱大国诗才辈出,所创诗歌更是难计其数。
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写了50000多首,陆游也写了9000多首。
历代文学作品中,“诗”字最活跃,应在情理之中。
“酒”字更不消说,我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源远流长。
刘继兴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以酒而兴的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以农立国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君不见,“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写过《酒德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郑板桥诗云:“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
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中俯拾皆是。
在大自然的众多生物中,古人对“花”情有独钟。
他们赋予了花天下最美妙的形容词,如“花中西施”杜鹃,“空谷佳人”兰花,“凌波仙子”水仙,“东篱高士”、“雪里婵娟”菊花,“月下美人”昙花,
“绿色仙子”吊兰,“花中双绝”牡丹、芍药,“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等等。
古诗词中的“花”也比比皆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花”字闪耀在古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为其增色不少。
古代文人在抒发感情时,喜欢拿“月”做文章。
李白在《静夜思》中,20个字就两次提到“月”(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含“月”的诗词很多,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怨歌行》);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多愁善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愁”更是古代文学的永恒主题。
如李白诗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周紫芝:万重凄恨黯如秋,怎生禁得许多愁。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那么,古代文学作品中到底有多少愁绪呢?李煜的词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