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论文
音乐剧毕业论文
音乐剧毕业论文音乐剧毕业论文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它以歌曲和对白的形式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本篇论文将探讨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音乐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那个时代,音乐剧是一种受到上流社会欢迎的娱乐形式,它结合了古典音乐、戏剧和舞蹈。
最早的音乐剧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歌剧,如吉尔伯特与沙利文的作品《彼得·潘》和《哈姆雷特》。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包含流行音乐元素的艺术形式,如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和英国西区音乐剧。
其次,音乐剧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在20世纪,音乐剧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
例如,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以ABBA的歌曲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单亲妈妈和她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强调了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
这样的音乐剧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另外,音乐剧还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
音乐剧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
它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情感。
此外,音乐剧还为音乐和舞蹈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音乐剧的演出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最后,音乐剧对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方式。
它可以通过故事情节、音乐和舞蹈来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音乐剧《狮子王》以非洲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责任和成长的故事,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样的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综上所述,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更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第一篇:歌剧赏析论文--猫音乐剧《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
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为期十二周的课即将结束,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看了包括《音乐之声》在内的一共五部音乐剧。
虽然每一部都各有特色,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音乐之声》,它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
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
在这一部音乐剧中,22岁的玛利亚是一个修女,但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惹上麻烦。
修女院的女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
于是,她决定让玛利亚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生活的目的。
玛利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上校要求玛利亚也像他一样,但是玛利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被音乐和笑声取代。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
当他听到孩子们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玛利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
出乎意料的是,舞会中上校走过来和玛利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于是男爵夫人劝玛利亚回修道院。
玛利亚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她悄悄地离开了。
后来在孩子们和女院长的努力下,玛利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利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
音乐剧欣赏结课论文
简析音乐剧与歌舞类电影之区别——主要谈谈歌舞类电影相对于音乐剧的特点论文纲要: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音乐剧与歌舞类电影之间的区别。
偏重对歌舞类电影的分析,和与音乐剧的比较。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一些例子,我将主要从概念、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后感受来谈谈我的见解。
音乐剧的灵魂是音乐,而歌舞类电影则重在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二者之间的区别最终被我概括为三方面:中心主题、借助手段、发展形势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论文中的例子都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音乐剧和电影,所以个人观点比较浓重。
关键词:音乐绝、歌舞类电影、异同、芝加哥、歌剧魅影、黑暗中的舞者、理发师陶德正文:作为两种不同却又相似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和歌舞类电影近年来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
正如在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休杰克曼所呼喊的:The musical is back! 作为一名音乐和电影爱好者,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多部音乐剧和歌舞类电影,从中发现了二者之间的一些共同点和区别。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一些例子,我将主要从概念、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后感受来谈谈我的见解。
首先说一说音乐剧的。
说到给音乐剧定义,首先必须提到著名音乐剧作词人奥斯卡?小哈姆斯坦的一句话,他说:“It can be anything it wants to be.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a musical absolutely must have - music.”(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
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这就是音乐!)每部音乐剧尽管对戏剧、音乐和舞蹈侧重点不同,比如《悲惨世界》是以唱为主的,《爱的接触》是以跳为主的,《屋顶上的提琴手》是以戏剧为主的,但音乐才是它的灵魂。
至于歌舞类电影,目前尚没有比较严格的定义。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歌舞类电影仍然属于电影的一种,又将音乐歌舞融入其中,所以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它既有电影的特点,又有音乐剧的影子。
歌剧欣赏的论文
歌剧欣赏的论文第一篇:歌剧欣赏的论文歌剧《贝隆夫人》观后感电影的开篇是在两组葬礼中交叉着进行的。
一边是举国上下为EVITA夫人的哀悼,最豪华的葬礼,最隆重的仪式,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街道上阳台里站满来自四面八方的前来送行同时为了瞻仰他们精神领袖最后的遗容的恸哭着的人民,每一个地方都摆放着她高贵的遗像和那张自信的笑容。
而另一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葬礼,人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个小姑娘突然闯进来的,为死者献上了鲜花,轻轻的亲吻死者的额头,被粗暴的拒绝在父亲葬礼教堂的门外,因为她是父亲和下等女人生下来的私生子!只配远远的看着父亲的灵车离去,“肮脏的东西”不容许靠近家族的荣誉!艾薇塔,这位传奇的女士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时代,为此她付出许多代价。
在她年仅十五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有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但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
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其悲剧性的早逝(年仅33岁),令人惋惜。
她曾哀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的缅怀是很深的,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如果她处的时代是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象她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而做不愿做的事,而能选择她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 整个曲调宛如调情,狡黠魅惑,而且,萨克斯管真是性感入骨的一种乐器啊。
的确适合被称为“冷音乐”和“最佳调情音乐”。
这首歌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写的是麦当娜饰演的伊娃在宴会邂逅贝隆,以身相许。
在一次慈善晚会上,Eva邂逅了炙手可热的胡安.贝隆上校。
音乐剧论文
浅谈音乐剧摘要:1、起源:起源于20世纪初,流行于纽约和伦敦。
2、特点:就是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
3、神话与标题性:神话所对应的是人性化,将剧中来的角色而非主角赋予神的特点,以他为线索贯穿全片。
——————4、《歌剧魅影》:魅影的人物特点以及我对影片的感受。
5、《发胶星梦》:创作的背景以及我的感受。
关键字:音乐剧、起源、特点、神话、标题性、韦伯音乐剧、《歌剧魅影》、《发胶星梦》正文:一、音乐剧的起源音乐剧起源于20世纪初。
最初,音乐剧是由一种简单的轻歌剧加上简要的故事情节和舞蹈而形成的表演形式,流行于纽约和伦敦。
这个时期的音乐剧创作主要源自美国。
《表演之船》、《俄科拉荷马》以及《音乐之声》等剧目演出经久不衰,被视为音乐剧经典。
这些作品逐渐赋予音乐剧更完美的舞蹈成分、更完整并戏剧性更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音乐和唱段以及富丽堂皇的道具和服装。
英国最具影响的音乐剧《超级明星基督》、《猫》、《歌剧院幽灵》、<<Evita>〉以及《日落大道》均在全球成了最受欢迎的音乐剧精品。
到了80年代,法国艺术家创作了《悲惨世界》、《西贡小姐》这两部深受欢迎的剧目。
音乐剧兼有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特点,同时又赢得广泛、长期而又稳定的观众市场的宠儿。
不少人对音乐剧还是比较陌生,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音乐剧是以片场的现场演出为主,富有美感、轻松、幽默,音乐剧具有标题性、推动性。
歌剧由我们熟知的《图兰朵》、《蝴蝶夫人》,非常的严谨、古典。
音乐电影主要以胶片为主,音乐不具备情节性,少量承担讲述任务。
二、音乐剧的特点简单说,就是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
1、综合性:指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
2、现代性:在音乐方面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3、多元性。
指的是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
音乐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
4、灵活性。
即不拘一格,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
音乐剧论文
目录前言,内容摘要 (2)关键词 (3)一.民歌难于以音乐剧形式传承的原因 (3)1.1民歌本身传承的阻碍 (3)1.2音乐剧在中国的普及度不高 (3)1.3 音乐剧之于民歌的“不兼容” (4)二.民歌加入音乐剧之可行性分析 (4)2.1民歌和音乐剧起源 (4)2.2民歌与音乐剧的可塑性 (4)三.中国式民歌音乐剧构想 (5)3.1.中国民歌式音乐剧需要的元素 (5)3.1.1优秀的创作人 (5)3.1.2对民歌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进 (6)3.2 中国民歌式音乐剧的不足 (6)3.2.1 市场化不够 (6)3.2.2 民族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 (6)参考文献 (7)从农村到博物馆的坟墓传承——民歌对音乐剧之影响前言也许以前我一直觉得音乐剧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东西,从未主动了解过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
大一下半年我选修了这门音乐剧欣赏的课程,从此让我慢慢走近了音乐剧这种看似遥远却那么靠近我们生活的艺术,也让我慢慢认识了幽默风趣又博学多识的宋赛老师。
记得《雨中曲》那忘情的雨中之舞和唯美的一见钟情,沉醉于《小王子》那个小男孩的纯净的声音,还有印度的音乐剧那样的搞笑神奇,还见识了中国花费高价从迪斯尼买来版权翻拍却实在不敢让人恭维的中国版High School Musical,《妈妈咪呀》还有各种各种音乐剧,引起我很多共鸣……由老师带着我们看音乐剧到自己也会找些音乐剧来看,我想说,这门课是我了解音乐剧的一扇门,走进了,让我了解到一个诉说自己思想的另一种方式,了解到一种倾听别人内心想法的另一途径。
课将近而思不止,不敢说喜欢,但我也许会更愿意在空闲十分想起一首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想起雨中曲中的浪漫的爱情,想起音乐剧这种表达自己心声的途径。
内容摘要传承指的是传递,接续,承接,沿袭创新。
是上一代把技艺或是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这应是一种有生命力,不断改进并具有可持续性的过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兴艺术品种,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对音乐剧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陶冶情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剧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剧赏析论文篇一:《试谈中国原创音乐剧》[摘要]当前,国内音乐剧的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无论是国外引进剧,还是中文版的外国音乐剧,亦或本土原创音乐剧,都在努力掠夺新兴的音乐剧市场。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从制作模式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分析这一模式的利弊:它的利在于推动了音乐剧在现阶段的发展,而它的弊端在于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音乐剧制作模式本土化说起音乐剧,美国百老汇是世界戏剧界的奇葩。
百老汇是音乐剧产业的发源地,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剧场聚集区。
它的制作与运营模式在一百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己经形成非常完备与经典的制作体系。
它在商业上的成功运作方式给许多国家的音乐剧发展都带来了启迪。
在中国,音乐剧从近几年开始频繁走入大众的视野,身贴“舶来品”的标签,以其丰富多彩的舞台呈现方式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当前,国内音乐剧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但笔者意识到,目前的音乐剧发展状态仍处于本土化探索和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试图探索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之路。
一、基本概念界定(一)什么叫原创音乐剧?对于“原创音乐剧”的概念,目前学界未能给出准确的概念。
“原创”指的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或系列创作的衍生作品。
“原创是独一的,是母本不是幕本”。
而又因为音乐剧属于舶来品,属于外来文化,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是指在西方音乐剧元素的基础上,能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表现当地文化、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音乐剧,并在其组织、制作、演出过程中按照本国的运行规律产生的全新作品。
介于以上的定义,关于“海外引进的原版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这两个音乐剧类型暂不作讨论。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音乐剧鉴赏——猫管理系 130701班李睿 130734020这学期,我的选修了音乐剧赏析这门课程,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中外音乐剧,并且在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演唱了很多的音乐剧。
当音乐响起,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猫》。
音乐剧《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
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10几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
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
《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歌剧。
而剧中《记忆》一曲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主要讲的是一年一度的杰克利猫的聚会的故事,在故事中,许多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詹尼安点点、剧院猫、厨师猫、摇滚猫、英雄猫、铁路锚、剧院猫等等令人觉得新奇却又觉得亲切的形象让人十分喜欢,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摇滚猫与铁路猫的故事,摇滚猫的形象张扬有个性,桀骜不驯十分活灵活现,而铁路锚这一形象,让猫穿上马甲,作为铁路秩序的维持员,很有意思,当中的音乐也很好听。
当然,这其中的所有故事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格里泽贝拉的故事,这只早先混迹于人类世界的猫已不受杰里科猫们的欢迎,被排挤被唾弃,但年迈的她仍想回到杰里科猫们之中,先后两次闯入聚会,而这两次的闯入,为我们带来了剧中最经典的曲目——回忆,两次的演唱相似但绝不相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对于往日时光的回忆,当时的美丽已不复存在,而第二次的演唱更加有力,像是对回忆声嘶力竭的控诉,对错误选择的严肃忏悔,我更喜欢第二次的演唱,在演唱之中,她终于像一只猫一样躬下身去,趴在地上,不再像人类一样行走,而趴下之后的再次站起把歌曲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这动情的演唱感动了所有的猫,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最终格里泽贝拉被选上进入杰里科之月,重新来过这一生,这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事情也让人十分欣慰。
音乐剧[优秀范文五篇]
音乐剧[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音乐剧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音乐剧特点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
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乐剧与歌舞片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像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
音乐剧毕业论文
音乐剧毕业论文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和戏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迅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和追捧。
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音乐剧的发展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首先,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它将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戏剧来讲述故事和传递信息。
音乐剧的剧本和歌曲都是经过精心创作的,既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又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和享受。
音乐剧的演出方式独特,通过演员的唱、跳、演来表达情感,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其次,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教育意义。
音乐剧通常会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题材,通过音乐和戏剧来讲述这些故事,传递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在音乐剧《狮子王》中,主人公辛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后最终成长为勇敢和负责任的国王,这个故事告诉观众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逃避责任。
音乐剧的教育意义不仅限于儿童,也适用于成年观众,它可以帮助观众思考人生、价值观和未来的发展。
再次,音乐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音乐剧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可以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音乐剧的演出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更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繁荣。
例如,百老汇音乐剧在美国就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娱乐性、教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它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同时传递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音乐剧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与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有关,也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有关。
音乐剧欣赏论文
卡麦隆·麦金托什——音乐剧欣赏论文本学期我选修了音乐剧欣赏这门课,让我觉得真的很值得。
原本是随意的选择,但却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让我接触到了音乐剧·这个美妙的殿堂。
在阐述卡麦隆·麦金托什生平之前,我想先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猫》是我第一部接触的音乐剧,正是老师用这部音乐剧将我带入到音乐剧这个奇妙的世界。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太棒了。
整场音乐剧有2个多小时,却一点也不让了厌烦。
嘹亮的音乐声震撼着我的耳膜,优雅的舞蹈动作也令我瞠目。
同学们也都看得很认真,气氛非常的和谐。
回去之后,我就向我的同学们推荐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程,因为我觉得如果不上这门课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当然之后的音乐剧也很精彩。
再来谈谈《悲惨世界》,众所周知,《悲惨世界》原著是由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写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作者是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
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他是一名祖籍匈牙利的法国人,据说还是20世纪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创始人之一阿诺德·勋伯格的侄子。
早年的勋伯格酷爱音乐,但未能如愿进入专业音乐学校学习的他,靠着聪颖的天资和敏锐的乐感,倒是在酒吧、歌舞厅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流行音乐基本功,掌握了一般听众的欣赏习惯和音乐口味。
在厌倦了流行音乐后,他开始想向音乐剧领域发展。
因缘际会下他结识了阿兰·鲍伯利,共同的志向使两人一拍即合,于1973年创作了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法国大革命》。
但真正使他们一举成名的还要算是这部《悲惨世界》了但那时《悲惨世界》还是法语的,法国以外几乎无人知晓。
这里就要引入今天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音乐剧界大名鼎鼎、号称音乐剧"沙皇"的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
正是因为他的介入《悲惨世界》才得以声名远扬、闻名世界。
如果喜欢音乐剧的人还不知道这名字,那就太不够格了!事实上,这位精明的英国人从未读过小说原着,脑子里仅有一个电影的模糊记忆。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其原文为musical,它在美国五、六十年代成为继爵士乐之后盛行于美国乃至欧洲的主流音乐。
与歌剧(Opera)不同的是,音乐剧是一种大众化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服装和灯光布景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让人们耳目并举,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
音乐剧起源于美国的百老汇,并先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和艺术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也有很多音乐剧以其独特的风韵迅速风靡了世界音乐的舞台。
目前音乐剧艺术渐趋成熟,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为兴旺的音乐文化形式,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音乐剧迷。
尤其是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们来说,音乐剧更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音乐剧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时代性、综合性、思想性等方面欣赏音乐剧,从欣赏名剧开始音乐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且生命力很强的剧种。
然而成功经验的积累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几千部在百老汇登台过的音乐剧大多已经难觅踪迹,而有幸被历史记录的也只是其中的几百部,堪称经典、经久不衰的著名剧目不过几十部。
这些音乐剧因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音乐剧历史的某个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的音乐剧被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多次复排,有的音乐剧一演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音乐剧被搬上了银幕,有的音乐剧则向世界延伸……通过欣赏某个时代的代表作,我们就可以最近距离地了解它。
从反对美国种族歧视现实的《演艺船》到讽刺美国总统竞选制度的《引吭高歌》,从弘扬美国民族精神的《俄克拉荷马》到反映东欧犹太移民生活的《屋顶上的提琴手》,再到对童话进行现实社会心理剖析的《拜访森林》,从揭示60年代美国反战文化的《毛发》,到刻划百老汇龙套演员、群舞演员真实生活的《合唱班》,再到深入剖析当代美国青年人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房租》等……美国历史上还有六部获得过普里策戏剧奖的音乐剧作品。
这些音乐剧都不是简单的“好听、好看、好玩”。
而正是这些有着积极现实意义的音乐剧才使得美国音乐剧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欣赏音乐剧,了解音乐剧的特点娱乐:作为一种娱乐型文化的音乐剧,其诞生就与娱乐有着不解之缘。
音乐剧欣赏论文
(一)音乐剧的诞生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欧洲在那些进步思想活跃的国家里,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
意大利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国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哲理和刻画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国和英国也发展了富丽堂皇的音乐剧和英雄气概的清唱剧。
这是进步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发,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最富于戏剧力量的表现方法的结果。
歌剧在艺术上的用意是把崇高的情绪贯注给观众,使他们变得丰富而高贵。
然而这种华丽的意大利式歌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兴趣和情感,于是一种被称之为“居于杂要和歌剧两端当中地带”的艺术形式得以产生。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演于1728年的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统治者和华丽的意大利式歌剧。
1750年,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
之后英国喜歌剧、法国歌剧和维也纳轻歌剧也进行了一些类型尝试,可谓旱期音乐剧的雏形。
但是直到1866年,由于音乐剧《黑魔鬼》的冲击才使纽约的观众真正为音乐剧的魅力所折服。
《黑魔鬼》也因此被公认为第一部美国的音乐剧。
那壮丽的场面及一群赤膊的美丽少女给观众圈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那时候起欣赏用歌曲进行润饰的剧目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娱乐方式。
(二)音乐剧的发展经过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多方位的探索期,音乐剧逐步融合了音乐、舞蹈。
戏剧的结合,到二十世纪中期它已成为一种独具魁力的戏剧演出形式。
概括他说,它是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同一体的艺术。
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音乐剧的界定所示:它乃是能“激发情感而又给人娱乐”的“戏剧表演的作品”。
如果说,戏剧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那么与话剧相比,音乐剧则是“综合性”充分发挥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赏析课论文--我与歌剧的第一次接触在以前的生活中,“音乐剧”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陌生的词汇。
对音乐剧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个词的表面含义,而非它的内容形式。
通过这半学期的选修课,加深了我对音乐剧的认识,同时也让我被这种大型、真切、震撼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住了。
以前曾无知的认为音乐剧之所以被称为“高雅”,是因为多数人对其不感兴趣,所以用“高雅”自居的。
而当我走进这门选修课的课堂,随着老师的带领在歌剧的领域逐步深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庸俗。
这门课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用电影和视频吸引我们的眼球。
通过放碟,让我们自己去欣赏领会歌剧的魅力。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闷,只是会把这门课程当作一次享受的体验,没有负担。
对于这门课程,我很是喜欢。
在听过几部经典作品后,我突然感觉这种表现手法才真正称得上是艺术,而这种艺术才当之无愧被称作高雅。
每一部音乐剧都深刻的表达了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主题,每当一部作品结束时,我都会有很多感慨,浮想联翩:会想到编剧,在深夜的宁静中奋笔疾书,把自己置身于脑海里的场景中,揣摩每一个人物的心灵,设计每一句饱含深意的对白;会想到音乐制作人,根据剧情的发展、高潮谱写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字一句,一音一符对应的丝毫不差;还会想到导演,不仅要有文字的理解能力去体会编剧的写作思想,还要有音乐鉴赏力去把持整个音乐剧的进程。
除此之外,挑选演员、现场表演、后期制作等都离不开这位灵魂人物;当然,让我想的最多的还是演员,我想音乐剧的演员个个都是顶级艺术家,他们不仅要演的好,还要唱的好,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歌唱家。
还有现场的合唱团,交响乐团,指挥家……总之,我似乎清楚的认识到音乐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一个词能形容,那就是——高雅。
与其他变现形式相比,音乐剧要比电影的台词和人物更加精炼,比小说的内容和手法更加丰富,比单纯音乐的内涵更加深刻,比任何形式的演员要求更高。
它是多种艺术交织融合,最后提炼出的作品。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欣赏论文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和魅影等。
歌剧魅影是一部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
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
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
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一段爱情故事,因情节曲折、充满离奇而恐怖的色彩,因此吸引了大批读者,并相继衍生出一些根据原作改编的电影和戏剧作品。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故事一开始是一场拍卖会,其中一只八音盒使老年的拉包尔回到了过去:当时青年拉包尔是歌剧院的出资人,新女歌剧演员克里斯汀与他相爱,一个神秘的声音将克里斯汀带到剧院下面地下湖的幽灵的巢穴,幽灵爱上了她,他开始教她声乐,并为了让剧院使用克里斯汀上演主角,他甚至用恐怖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但当它发现拉包尔和克里斯汀的相爱时,它试图阻止这一切,当他失败时,他在最后的演出后,劫持了克里斯汀,但拉乌尔紧紧追赶到地下湖,但幽灵擒获了拉包尔,用他的生命来要挟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勇敢面对了幽灵提出的可怕选择。
幽灵终于绝望了,他放他俩离去,自己却柔声地对着八音盒唱起了歌,八音盒开始神奇地转动起来......,最后当人们追来时,他已经消失,只在座位上留下下一个白色的面具。
早在电影的默片时代,著名恐怖片导演夏奈就曾经以此为题材拍过电影。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欣赏摘要:音乐剧是什么音乐剧就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的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音乐剧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要求都比较高;音乐剧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很流行,特别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通过对音乐剧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音乐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世界经典音乐剧作品的艺术内涵,充分体验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是,音乐剧表演揭示了生活的本源,让我们在里面探寻悲喜人生,感受各种各样的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品味音乐剧人物情感下的大师人生;近些年来,音乐剧凭借其悦耳动听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情节和夺人眼球的舞蹈美吸引着越来越多音乐剧爱好者;总而言之,当我们对音乐剧进行欣赏时,我们要有深层次的的觉悟,因为音乐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反映的生活本源和悲喜人生;关键词:生活本源、情感、大师人生、艺术风格、主角、线索人物引言:随着近年来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日益繁荣,音乐剧已进入了相当数量的中国观众的日常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热衷于音乐剧,例如,令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等;对音乐剧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体验并感受别样的人生的经历,感受丰富的情感;1.美国音乐剧之细枝末节纵观美国百老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音乐剧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并且生命力强大的剧种,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艺术;概括的说,它的发展有四大特点: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商业化;艺术具有娱乐、消遣的功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纵观美国音乐剧的发展史,娱乐是它的首要目的,这也是都市观众的心理需求;喜剧化这是美国音乐剧的另一特点,体现了美国式幽默和人文精神,十分的幽默,也打动了每一个观众;音乐剧,作为一个真正面对大众的审美艺术,是为大众而生的,为大众而存在的,大众化是音乐剧发展的原有动力,为了在这一点和大众口吻符合,美国百老汇就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猫不仅用了现代舞、流行舞、摇滚舞,在演出中处处讨好观众,逗观众开心,感动,猫们于是出现在了观众席上,特别的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在美国,音乐剧的商业化伴随着音乐剧的成长发展与成熟,娱乐业引进了规模经营的工业机制;一方面,各剧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应运而生了一批集合于剧院周围的专职剧作家;美国音乐剧的运营机制是,在美国的音乐剧界有很成熟音乐剧专业机构,每个相关协会、公会、联盟都有特殊的职能和功用;比如:美国戏剧之翼America Theatre Wing、演员工会Actors’Equity Association、剧作家协会the Dramatists Guild、舞台剧导演和舞蹈编导协会the Society of Stage Directors andChoreographers、戏剧艺术家联合会United Scenic Artists、舞台剧制作人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Theatrical Press Agents and Managers、美国戏剧演员理事会the Theatrical Council of the Casting Society of America和美国剧场制作人联盟the League of American Theatres and Producers;12.音乐剧表演内涵及其生活本源音乐剧表演不单单给我们展示故事的生动情节,更重要的是,作家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音乐剧表演内涵及其生活本源;每一部音乐剧都有一个独特的内涵,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歌唱、对白、舞蹈、各种肢体动作传达出主人公生活的一个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折射出这个社会或者这一时代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展示给我们生活的本源,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例如:在悲惨世界这个作品中,表演内涵就是贫穷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嬴弱;生活本源就是: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因此说,在欣赏音乐剧时,感悟音乐剧表演内涵及其生活本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3.探寻悲喜人生观看音乐剧之后,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探寻人物的悲喜人生;在音乐剧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落落,徜徉在音乐剧里,我们仿佛就和作者一样身临其境,真真正正的感受到音乐剧的真正美,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各种角色人物的生活履历;例如:在猫里面,它象征的是社会世相的缩影;猫看似是一场特别时尚的party,但是有精神升华层面的东西,它是用人类的社会来写猫族的,从音乐一开始就是族群仪式的场面,而到最后格雷兹·贝拉升入九重天,每一只猫都接纳了它,这也是和人类社会相通的很像早期的宗教仪式,很神圣,可能感觉比人类社会的宗教感还强烈,但又夹杂着一种令人愉悦又令人感到神秘的东西,它来自于人们长期对猫的认识,观察,和研究,看的时候很真实,因此说,一场戏剧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猫群就是一群人类的缩影;在猫群中,“领袖猫”,猫族的首领,充满着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它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决定哪只猫最终可以升天重获新生;“迷人猫”成熟女性的代表;“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还有“富贵猫”“犯罪猫”“摇滚猫”等等;不胜枚举的猫们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猫类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在猫中,播放着回忆这首金曲,开始是音乐表达了孤独,凄凉的情境,再后来变成了温馨、宽容的场面,猫们的同情与宽容唤起了魅力猫对生活的自信,这也就折射出人生中的悲喜情境;我们可以从猫们的学到好多东西,给人太多触动,可以从中体验到人生的悲欢离合,爱和宽容;因此,在我们以后赏析音乐剧时,要积极探寻悲喜人生;4.何情为要在音乐剧中,会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会表达出爱情,会表达出亲情,会表达出友情,激情以及对家、对人生、对天下的情感;在我个人看来,激情最重要;在音乐剧中,有许许多多的摇滚类的音乐,这些摇滚乐传达着激情的音符,正是这种激情,这种振奋的调子,可以让一个失败的人重获信心,可让一个跋涉者充满斗志,在人生路上加快步伐,冲向成功彼岸;这全都是音乐剧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是这种激情,给人力量,让人振奋;记得在上课时看过一个音乐剧,一个小女孩的朋友特别喜欢摇滚,在他的摇滚世界,他是自由的,带动着这个女孩也去北京寻找自己心中的摇滚,这种音乐剧中的激情驱使着她想自己的梦想靠近;因此,对于音乐剧,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情感是激情;5.中华文化视角下的音乐剧音乐剧自产生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深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其登陆中国以来,已在中国的演艺市场上扮演着夺目的角色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日益活跃和频繁,音乐剧创作和演出人员的不断成长壮大,中国音乐剧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走了两条路,一条是艺术家先出国学习,后回国创作本土音乐剧;另一条是教学线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率先在国内开设音乐剧专业,进行音乐剧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在实践中,现代史上两次歌剧的创作成果对于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第一次,是黎锦辉先生开拓的儿童歌舞剧他的这些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题材之新"形式之新"文化概念之新都是绝对的创新第二次,则是始于白毛女的新民族歌剧的创作这批成果在创造中国风格“时代风格”而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艺术样式上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诸如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现代生活题材的选择"戏剧冲突的简明与情感情绪表现的细腻丰富等多方面完全可运用在音乐剧的创作中事实证明,中国音乐剧的出路不在纯粹的照搬上,创造才是真正的时代需要和大众需要26.隐藏在音乐剧人物情感下的大师人生所谓的隐藏在音乐剧人物情感下的大师,就是那些百老汇大师、宝莱坞大师;探索他们的人生是别有一番风趣的,因为音乐剧是在他们的人生、情感下的产物,跟他们的情感,人生履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音乐剧猫中,韦伯非常注重题材选取;韦伯不愧是一位音乐剧的革新者和大师,他为音乐剧开辟了宽广的艺术表现道路,并以自己的巨大成就开创了“现代派”的音乐剧流派;为当时处于低靡状态的音乐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成功崛起使英国音乐剧走向国际,和百老汇音乐剧分庭抗礼;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使自己的艺术有了不断发展的动力;这种不断推陈出新的精神和努力成为如今繁荣的英国音乐剧市场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韦伯的人生体验,他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情感也就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因此,大师的人生情感经历对于音乐剧的创造就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是音乐剧创作的关键; 7.论音乐剧艺术的张力8.时代发展下的音乐剧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剧进行着翻天覆地发展与改变;每一时代,它的政治,文化,经济,人民的文化素质都不相同,对于音乐剧的发展也就不一样;1、音乐剧源起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的轻歌剧“可以说轻歌剧是传统歌剧与音乐剧承上启下的桥梁”是音乐剧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2、音乐剧成熟时期以轻歌剧风格为主的爵士、乡村风格的融入,音乐剧在自身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既传承了了歌剧的精髓又吸纳了多种艺术的表现因素;3、音乐剧革新时期的摇滚演唱风格,随着五十年代摇滚乐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六十年代"摇滚乐也作为一个时代的主流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以莱昂内尔-巴特为首的音乐人掀起了强劲的音乐剧摇滚风;4、欧洲大制作音乐剧时代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演唱风格,随着韦伯的现代派音乐剧风靡世界标志着大制作音乐剧在5、全球化、多元化音乐剧时代的音乐剧唱法;随着世界各地新生音乐剧力量如英国、法国音乐剧势力的崛起和加入“各种音乐元素的融入”使90年代后的音乐剧更趋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态势而音乐剧这一艺术元素由于它自身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的特点也使得它向通俗性、时代性、流行性发展;比如以巴黎圣母院为典型的法国音乐剧“摇滚的音乐配上极富亲和力的流行乐的嗓音”这种最时尚的搭配,对传统的音乐剧形式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9.论音乐剧中的女主角们。
音乐剧欣赏 论文
浅谈音乐剧摘要: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它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本文通过音乐剧的观后感,分析音乐剧的魅力所在,对比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的迥异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音乐剧的理解。
关键词:音乐剧观后感舞台效果肢体语言音乐风格一、观后感从仅仅是被《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的名字所吸引,到补退选幸运地选中这门选修课,再到课堂上的学习。
“音乐剧”这三个字对我的吸引已经从单纯的文字上的吸引转变为内容上的吸引。
第一次上课就被宋赛老师轻松幽默的授课方式感染,并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记住了韦伯、麦金托什、杰罗姆•科恩、勋伯格等大师级“同志”的名字。
对于音乐剧,之前只看过大名鼎鼎的《猫》,惊叹于它极好的舞台效果和杰出的音乐。
虽然《猫》没有曲折的剧情,但是融合了不同的音乐元素,通过音乐形象地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猫。
演员们的表演生动,十分逼真,富有感染力。
其中“流浪猫”唱的那首《memory》,十分动人心弦,不禁让人伤怀感叹。
在课堂上观看的音乐剧中,我比较喜欢的是《雨中曲》和《屋顶上的提琴手》。
《屋顶上的提琴手》《屋顶上的提琴手》最令我感动,影片并没有用沉重的笔墨来描绘犹太民族的悲剧命运,相反,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幽默时常让观众会心一笑。
驾驭这种“笑中带泪”的风格是非常需要艺术功力的,观众在笑过之后深入思考,笑着流泪,所感受到的犹太民族的痛会比影片直接的渲染更为深刻。
片中主角特维的表演被托普拿捏得极其准确到位,一方面,他正直善良,传统保守,有深刻的宗教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另一方面,他乐观幽默,善于变通,充满了对年轻一代的包容和理解。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欣赏论文浅谈音乐剧欣赏摘要:艺术分为摹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两类。
音乐剧起源于20世纪,流行于纽约和伦敦。
音乐剧是音乐和戏曲的综合体,是一种独立的大众表演体系。
音乐剧具有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在音乐剧欣赏课上,宋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几部音乐剧的经典之作,如《发胶星梦》,《歌剧魅影》,《妈妈咪呀》等等。
在文中我阐述了一下印象较深的几部音乐剧的感受。
关键字:艺术音乐剧起源发展特点观后感一、音乐剧的起源于发展阶段在先谈音乐剧之前,我先简单地说一下艺术。
艺术分为两类,摹像艺术和意象艺术。
摹像艺术注重模仿生活,重客观的再现,是再现性的艺术。
比如,影视剧、油画、小说等等。
而意象艺术则重主观表现,创作者以形传神使观众产生传神的幻觉感,是表现性艺术。
比如戏曲、国画、诗歌、舞蹈、音乐。
音乐剧是商业化的音乐、戏剧、情境的综合体,起源于偶然的历史事件,刚开始是短小、吸引人眼球的“姑娘剧”。
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以音乐、歌舞、滑稽小丑和女人大腿为主,以踢踏舞或踢踏舞风格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不愿被人歧视为市民艺术,其以古典芭蕾舞风格为代表,成为音乐剧发展的全盛时期。
(3)20世纪50-60年代,以电影《西区故事》所开创的民族舞和爵士舞风格为代表的音乐剧风格。
(4)80年代以后,以《歌剧魅影》、《西贡小姐》为代表开创了多样化情节、华丽多变的舞台背景和人物角色灵活的音乐剧,其中以韦伯为代表。
二、音乐剧的特点与分类音乐剧的特点是艺术的一种。
它具有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
综合性是指音乐剧将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现代性是说音乐剧在音乐和表演都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而多元性指的是创作者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灵活性是指音乐剧不拘一格可以大胆的想象,用各种方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商业性是指它非常注意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化运作的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
2021音乐剧论文(精选10篇)范文1
2021音乐剧论文(精选10篇)范文 音乐剧是由“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通俗易懂,富于喜剧色彩,由于其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因此很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本文整理了10篇专业的“音乐剧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对音乐剧有更深刻的认识。
音乐剧论文(精选10篇)之第一篇:浅析中国音乐剧的现状 摘要:本文在研究音乐艺术与音乐产业的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音乐剧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鼓励音乐剧中小型产业的发展,为中小型音乐剧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创新,使我国音乐剧得到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剧,产业化,现实,振兴之道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走上了一条以原创为基础,辅以红色的道路。
一些专业院校和教学单位在播放欧美经典音乐剧时更加关注中国和中国原创作品,音乐作品的不断增多也促进这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
一、中国音乐剧产业的现状 中国当前音乐剧行业比较低迷,只有少部分音乐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
而大部分音乐剧产业发展低迷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在于本身音乐剧作品并不出众,而且大部分音乐剧没有好的选题,没有好的立意,而且相关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导致创作不出经典的作品,国家对音乐剧行业的支持不足够音乐剧产业没有好的政策引导,没有国家政策的指领,相关音乐剧投资领域不够活跃,音乐剧成本较高,音乐剧收益较低等这些问题在我国音乐剧行业比较严重,因此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可以促使音乐剧行业改善相关问题,并在自身创作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专业型人才不足 我国音乐剧行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在演出过程中,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
比如导演参与演出等现象。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但是却有着极为严重的弊端。
专业型人才的不足也制约了我国音乐剧行业的发展,限制了我国创作出经典作品的数量,。
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明晰音乐剧创作过程中各个细小的问题,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区域性音乐剧差异摘要: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而不同地区的音乐剧在艺术风格、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上也表现出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音乐剧区域性艺术对比音乐剧是一门舞台艺术,它的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不同地区的音乐剧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音乐剧形式更是提升人的修养的很好途径。
从音乐剧的差异出发,对于深层次地理解它是非常有用的。
一、中外音乐剧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提起中国的音乐剧,不少人都会想:中国有什么音乐剧啊?的确,比起西方国家来说中国的音乐剧传播的并不深入。
而很多情况下,国人都会选择欣赏国外的音乐剧。
近期的国产音乐剧《茉莉花》、《妈妈咪呀!》倒也引起了一些关注。
音乐剧并不只是由音乐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剧、喜歌剧或是轻音乐剧,也不是歌舞杂耍、音乐荒诞剧或是夜总会的歌舞表演,这其中音乐在音乐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的发声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声音,中国演员处在唱法与表演的误区中,这正是中国音乐剧与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差异。
什么因素构成了音乐剧?奥斯卡.哈姆斯坦曾回答:“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音乐。
”的确,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音乐剧的存在了。
在音乐剧这一戏剧形式中实行的是作曲中心制,一部音乐剧的成功往往最先捧红的是作曲家,而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也往往取决于作曲家对其中音乐的创作。
由此可见,音乐不仅仅只是帮助完成或完善音乐剧,而是构成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从主打曲来看,外国音乐剧的这些“主打曲”都是歌曲,不是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或咏叙调,而中国音乐剧中的60首“主打曲”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笔者无意对咏叹调、宣叙调或咏叙调各有什么特色进行论述,而只对这些“主打曲”是歌曲并有何特色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就中国音乐剧中“主打曲”与之对比,得出中外音乐剧“主打曲”之异同。
外国音乐剧“主打曲”有以下几种特色:(一)这些“主打曲”90%几都是歌曲,只有个别的介于歌曲与歌剧咏叙调之间。
说其是歌曲,有以下歌曲写法特色:(1)曲式结构简单、严谨、清晰,多为AB材料的单二部曲式或变奏式的写法。
也有ABA单三部曲式,或变化写法,像20世纪20年代音乐剧里程碑式的音乐剧《演出船》中的《老人河》,可以说是从歌剧到音乐剧过渡时期的作品,其结构是复三部曲式,A:a+b+a+B+A1+b+尾声(B的材料)。
后来音乐剧的“主打曲”,在结构上越来越简单清晰。
(2)一再重复,与乐句重复或变化重复的,这正是民间歌曲的写法。
(二)音乐剧“主打曲”另一特色是其旋律“好听、易唱、易记、易流传”。
音乐剧的作曲家追求其“旋律单纯朴素、优美流畅、上口好唱”;追求歌曲“有听觉冲击力,有心灵震憾力,和旋律美”。
这些主打曲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听演员演唱或是观众自己哼唱,都感觉像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撩拨自己的心弦,使人产生“心动”、“心悦”或是“心痛”、“心醉”。
总之,就是产生“一种共鸣”。
(三)音乐剧是以现代流行音乐为其基调,其“主打曲”基本上就是流行音乐的写法,流行音乐是当代最具有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品格的现代艺术。
音乐剧在欧美久演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基本品格是考虑到受众的喜爱。
(四)音乐剧“主打曲”的动作性、表演性强,使其满台充满活力,“载歌载舞”成为其特色。
这与歌剧中程式化的舞蹈不一样,比如格什温的《波吉和贝丝》,音乐用黑人爵士乐的风格与节奏,演唱起来动作性很强。
大家都熟悉的《音乐之声》,其音乐的可动性很强,每首歌就像一首表演唱。
(五)音乐剧“主打曲”的剧情多为欢乐、诙谐、喜剧性的。
因此,欢乐、诙谐情绪是这42部音乐剧的基调,并且多数为爱情题材。
(六)音乐剧“主打曲”的伴奏乐队是不具一格的多样化的编制,特别是现代电声乐队的加入,使音乐剧成为“时代”的产物。
电声MIDI的音响有无穷尽的音色,这使音乐剧的音乐,无比丰富,音响神秘莫测。
中国音乐剧特点:(一)中国音乐剧“主打曲”中,多数唱段介于歌剧中的宣叙调或咏叹性质的唱段。
例如《日出》中的《你是谁?美丽的女人!》。
当然,是歌曲或咏叹调并无好坏之说。
而像《芳草心》中的《小草》是一首绝妙的好歌。
外国音乐剧大多数唱段是歌曲不是歌剧唱段,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几个特点。
对于这一点,中国音乐剧的唱词写法,过于散文化,过于强调抒发性情绪,缺少规整的词格,作曲家谱曲时就只好写成散文式的唱段,说是歌曲,又过于散,说是宣叙调又不像,说是咏叹调又不成。
(二)中国音乐剧“主打曲”中很少有一再重复的。
(三)说到音乐剧旋律的“好听、易唱、易记、易流传”这一特点,中国音乐剧中很少有。
(四)中国音乐剧作家们似乎注意到了通俗性与向流行音乐靠近这一特点。
但是不少旋律是散文式的通俗歌曲,而伴奏却是严肃音乐的织体,或严肃歌剧的写法,不少唱段的难度也超出通俗这一范畴。
(五)欠缺音乐的动作性、表演性。
(六)剧情多为欢乐、诙谐、喜剧性的,这一点中国音乐剧是做到了,不单是爱情题材,而且多写的是现代生活题材。
中国音乐剧中的唱腔不讲中国语音规律,不讲四声,倒词现象严重这一事实,有的唱段像翻释过来的歌曲。
威尔弟、普契尼的歌剧是按意大利语行腔的,用意大利语演唱非常顺畅舒服,欧美音乐剧以流行歌曲为基调,也是讲究语言规律的,中国音乐剧倒词的唱腔,让人听来总是别扭的。
(七)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时间很短,赶上电声乐器时代,靠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伴奏音响,是过去时代所无法可比的,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声响艳丽。
但是再好的声响,没有精彩的旋律唱段,依然无济于事。
纵然中国音乐剧存在众多问题,但它还是在不断发展的。
二、对于虽在欧洲的法语音乐剧来说,也有它独一无二之处。
(一.)题材法语音乐剧以改编为多,取材自名著、传说或其他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例如《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十诫》(Les dix commandements)、《辛迪》(Cindy)、《柳媚花娇》(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等等,因此法语音乐剧又被称为"传奇音乐剧"。
英美音乐剧中常见一种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由固定旋律对应某一人物或某一冲突,然后按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排列组合。
这种手法使得旋律与剧情相互渗透,戏剧结构因此极为紧凑,环环相扣。
但法语音乐剧的流行取向必须以"动听"为第一追求,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手法无法消化法语音乐剧中庞大的音乐容量,因此只能努力去达到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但由于所选题材本身便家喻户晓,舞台上的法语音乐剧往往只需演绎传奇,而不必亦步亦趋地去叙述情节,法语音乐剧在戏剧性上的薄弱环节相对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淡化。
(二).表现手法浪漫大于写实,这是法语音乐剧带给观众的最深刻印象之一。
像《星幻》、《巴黎圣母院》等名剧,都具备了一种"抛开形式,直逼精神"的浪漫实质,这里所谓的"浪漫",并不是那些花前月下的"小浪漫",而是指将感情的表现置于一切之上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法语音乐剧中也不乏精致豪华之作,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十诫》、《小王子》等等,但这些剧目中情感的驰骋,其无拘无束突破了一般认知的常识,这种写意的精神也正是浪漫的精髓。
由此我们可以见到未来乌托邦中的恐怖分子穿着犹如莫希干人(星幻)、工字钢和柏油桶成为1482年巴黎街景(巴黎圣母院)以及死神与罗密欧相拥起舞(罗密欧与朱丽叶)。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拘小节的浪漫大局观,法语音乐剧秉承着一种"凡事无不可为我所用"的开放态度,为了要表达炽热的激情,在法语音乐剧的舞台上可以没有规则,摇滚、耳麦、蒙太奇、大屏幕投影……这些现代感十足的产物在古代题材的音乐剧中都能觅到踪影。
(三).流行歌手阵容由法语音乐剧流行取向所导致的这一必然结果既有利亦有弊。
法语音乐剧的词曲作者向来都是流行音乐人身份,他们的创作本来就是为流行歌手度身订做,流行歌手强烈的表现欲以及现场煽动能力为法语音乐剧的奔放个性锦上添花,他们的号召力也能帮助音乐剧的概念被迅速推广。
但因此法语音乐剧就不像英美音乐剧那样拥有专业音乐剧演员储备,歌手们在音乐剧表演上并无规范可循,自我发挥的成分居多,于是剧中角色塑造成功与否便与歌手的个人魅力紧紧相关,这样固然能够造就一个无与伦比的梦幻现场,却也很有可能令音乐剧的完美印象难以为继,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巴黎圣母院》的"燃烧一瞬间"了。
但看《星幻》25年间长盛不衰,个性化的诠释在历年版本中被不断更新,也许我们应该对法语音乐剧经典剧目的生命力保有信心。
(四).概念操作原则"概念碟"并不是法语音乐剧首创的推广手法。
1975年,尚未公演的韦伯新剧《埃维塔》发行了一张收录有主打歌曲的录音室唱片,这张唱片还有其中的单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在许多国家都成了销路最好的唱片,为正式的公演积累了足够的人气以及巨大的票房潜力。
1978年,吕克·普拉蒙东和米歇尔·贝尔吉创作《星幻》时,便借鉴了《埃维塔》操作上的成功经验,邀请几位当时在流行歌坛已颇具知名度的歌手加盟概念碟的录制,概念碟于1978年10月发行后在法国及加拿大两地都创造了销量记录,《星幻》尚未公演,剧中主打曲目已红极一时,登上了流行歌曲排行榜冠军宝座,《星幻》的概念也借此被迅速推广,这为吕克·普拉蒙东和米歇尔·贝尔吉带来了极大信心,也促成了《星幻》在第二年被正式搬上舞台。
概念碟的商业成功正是法语音乐剧诞生的关键之一,而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法语音乐剧的发展中被一直保留以致成为了一种原则。
大众媒体是将法语音乐剧推上今日地位的一股重要力量。
1998年初,单曲《大教堂时代》的推出令整个法国媒体都在为《巴黎圣母院》而疯狂,然后单曲《美人》的销量创纪录地一举突破两百万,同时发行的《巴黎圣母院》概念单CD令这种对现场演出的期待更加如火如荼,所有的电视台和电台都在连篇累牍地播放与这出即将上演的音乐剧相关的种种访谈、花絮和MV。
媒体的推波助澜使音乐剧前期推广的效率惊人,只要概念或单曲一经推出,票房的酝酿便开始快速启动。
继《星幻》及《巴黎圣母院》之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十诫》、《小王子》等音乐剧也成了这种概念操作手法的得益者。
可以说,法语音乐剧中概念操作手法的最初运用是基于一种投石问路的谨慎态度,但发展至今日早已成了一种熟练的商业炒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