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分析
奉行好人主义反面典型案例
![奉行好人主义反面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32cf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b.png)
奉行好人主义反面典型案例在社会生活中,好人主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强调善良、友善和共情能力。
然而,有时候过度追求好人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个反面典型案例,探讨好人主义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小红一直以来都是个善良而乐于助人的人。
她对每个人都保持友善的态度,热心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红渐渐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种“好人主义”的代表。
她的行为开始变得盲目而缺乏理性。
首先,小红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因为她总是以帮助他人为首要任务,很多时候她自己的权益被忽视了。
比如,一次她借给朋友大量钱款,帮助朋友度过难关。
然而,朋友并没有还钱的意思,反而以各种借口回避。
尽管小红已经被伤害了,但她对朋友的好感并没有改变,依然继续关心帮助对方。
其次,小红经常在道义和法律面前犹豫不决。
因为她过于追求好人主义,她忽视了事情的本质和法律的约束。
比如,她的邻居小明是一个酒鬼,每天喝得醉醺醺的。
小红看在眼里,觉得小明需要帮助。
于是她登门拜访,试图说服小明戒酒。
然而,小明并不领情,反而对小红产生了误解和敌意。
小红在无法改变小明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矛盾之中,为了帮助小明,她不惜与其他邻居产生摩擦。
最重要的是,小红无法认清人性的复杂性。
她总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她一样善良友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她的好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她曾经遇到一个人道主义组织,他们声称要帮助救助灾区的孩子。
小红深信对方的真诚,毫不犹豫地捐赠了大量的钱款。
然而,事后她才发现这个组织其实是一个诈骗团伙,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牟取私利。
小红因为自己的好心而成为了受害者。
通过这个反面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好人主义在一些情况下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好人主义容易让人陷入损失自我权益的境地,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过度追求好人主义可能导致无法理性地判别事情的本质和法律的约束。
最后,好人主义也会让人对人性的复杂性缺乏认知,容易受骗上当。
明哲保身老好人思想的典型案例
![明哲保身老好人思想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ea9f0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8.png)
明哲保身老好人思想的典型案例明成还了之前借舅舅的3万元,舅舅不同意,还想要10万。
明哲老好人,还单独给了一万元的红包,说是给孩子,舅舅依然咬牙坚持:说当初姐姐在世的时候答应了,孩子的一切费用她管,不能说现在去世了,你们苏家就不认账了。
场面一度失控,甚至打起来了,明成的方法一直是以硬刚,明哲是拉架。
这时明玉来了,她采取的方式,就是先认同,不管对方是多么无赖,先认同他,都能让他坐下来,咱们好好谈。
她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问清事情的原尾舅妈把事情都说明白了。
舅舅让给钱,也先认同,还说自己会出这个钱,先来稳住对方。
确认好了金额之后,让别人相信,这个事她认同。
接下来才是神操作,一顿清算下来,把舅舅花苏家的钱都翻了出来,最后提出相关法律程序,吓得舅舅和舅妈落荒而逃。
明玉刚进屋时,看到屋里乱成一片,当大家都坐下来之后,她的做法就是对上门耍无赖的舅舅,进行『认同』的。
这时的认同,目的是来缓冲大家的情绪,避免再次起哄,这样不光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明玉可以说是久经商场,掌控力很在线呀。
说话不经过大脑,这是在沟通上最严重最严重事情,我们经常会对我们夺口而出的话后悔不已。
如果你把认同的话说出去,不仅能放缓对方情绪。
真正关键,在于自己也会冷静一下。
只要情绪冷静,冲动事件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缩小。
平静下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下急需解决的事情,而不会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事态恶化。
第二个场景:是苏爸要跟保姆结婚,明玉上门谈判的过程。
明成的做法是提刀上门,大家在看的时候都知道,威胁和恐吓只会让事态更严重,其实没有一件事是沟通解决不了的事情。
明玉:我爸说你们是真心相爱?是吧?保姆:是的。
明玉:那我支持你们!等你们结婚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首先认同保姆和苏爸的关系,认可保姆这个人,并承认以后每个月除了生活开销,还会给保姆1000元零花钱。
明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对方能够卸下防备,开始对明玉产生了一丝信任,信任感上升,那么她说的话,在保姆的心里就有一定的可信度。
争做“老实人”不当“老好人”
![争做“老实人”不当“老好人”](https://img.taocdn.com/s3/m/5cfbbbd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9.png)
争做“老实人”不当“老好人”
争做“老实人”不当“老好人”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时间:2013-12-05 星期四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些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时,不是老老实实地说真话、说实话,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却避重就轻,乐于当“老好人”,批评时说些无关紧要、不疼不痒的话,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让民主生活会大打折扣、失去成效。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扫除“四风”的一剂良药,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就应争当老实人,不做“老好人”,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要有老实人的耿直,主动揭短亮丑、直言不讳,针对自身的“四风”之垢坦诚交流,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针对其他同志的问题,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绝不能“看来头”、看风向,而坚持有一说一、动真碰硬,诚心帮助其他同志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真正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真正增强班子团结、提高素质,领导干部就应重原则、守规矩,发挥好老实人的示范带头作用。
要有老实人的“韧劲”,敢于较真、唱“黑脸”,把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找深、找透,把客观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对,决不能大而化之;对待其他同志的批评,要有老实人的诚恳朴,认真接受、心存感激,老老实实改,决不能“给小鞋穿”,真正营造畅所欲言、以诚相见不唱黑脸的氛围,让那些“一团和气”的“老好人”没舞台,真正把民主生活会开好、开严、开实。
我们要做好人,但不能做老好人
![我们要做好人,但不能做老好人](https://img.taocdn.com/s3/m/320aa5773186bceb18e8bb75.png)
我们要做好人,但不能做老好人有一种人叫“老好人”。
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让那些精明的人利用。
但别人只是在需要利用他的时候,才会和他显得热情,显得重视他,不需要根本不会正眼看他。
他以为讨好别人是人缘好的一种方式,但不知道人家只是利用他,而不是真瞧得起他。
老好人总给人一种窝囊、无能、好说话的形象。
当别人叫他帮忙的时候,他不敢拒绝别人,害怕得罪人。
他内心有道德感,觉得不帮别人对不起别人。
有时候付出自我帮别人后,痛恨自己,但往往又接着干。
他其实很孤独,害怕被人排斥。
在这里要说一下,老好人不是好好先生,好好先生是装的,但老好人是心理动物。
两者是形似神不似,是不同的心理物种。
让我们走进一下老好人的内心世界,问一下:他为什么害怕得罪人?为什么要留给别人好印象?为什么有不帮人就觉得对不起别人的道德感?就是说,他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在乎别人有求于自己?答案是:他潜意识里感觉到自我的卑微,无价值感,一直在麻木,逃避自我。
那么,如果有人主动找他帮忙,让他觉得自己有点价值,受人重视的机会也就来了。
别人请他帮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他治疗自我无价值感的药方。
所以,如果老好人一直期待和某些人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重视,那么,当这些人开口,而且帮的忙也是举手之劳,他就会很欣喜地去干。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是他帮别人,而是别人在心理上帮他!人的心理,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唏嘘慨叹。
但如果找他帮忙的人不是他一直期待搞好关系的,或者帮的忙也不是举手之劳,他内心就陷入了挣扎。
之所以挣扎,是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别人帮他找到自我价值感了,而是他要付出自我去为别人。
那么,内心里就隐隐有一种要为别人付出甚至被别人利用的感觉。
他是想拒绝的。
但是,他害怕。
因为如果他拒绝别人,也就埋下了有可能别人会恨他、伤害他的隐患。
但如果还仅仅是这样,他就不是老好人了,而是其它人了。
他之所以是老好人,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道德感在说话!对于一个老好人来说,道德感有两个功能,一是他确实是好人,不帮别人,他无法对自己交代;二是他要进行心理保护,即用道德感来偷换概念,掩盖掉他得罪别人的恐惧,不是去想我如果拒绝别人有什么后果,而是审视自己:我不帮别人明显是不会做人,对不起别人啊!于是,道德感双管齐下,他终于在心理上压服自己,要去帮。
善做好人 不做老好人 论文
![善做好人 不做老好人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e434650b1c59eef8c7b4d5.png)
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通信一班31111190105 段宁在我们的小圈子里经常遇到这样的一类人。
我们叫他们为“老好人”,他们把“多栽花,少栽刺”、“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吉祥”作为当好人的唯一准则,“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是诚心诚意地提出来,而是很圆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捂则捂,能盖则盖,谁也不得罪。
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把大家的关系搞亲密了、搞和谐了,但仔细回味却发现把人际关系搞庸俗了,把为人处事的风气搞坏了。
“老好人”的脾气随和,待人厚道无争,这些是值得肯定得。
但是如果遇到需要他们发表意见的时候就会变得一无是处。
因为我们需要什么意见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的是知道自己或其他的不好的一面,这样才有利于进步和发展。
而且这样消极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态度则说明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荣辱的界限,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说道这个问题,突然想起来军训时候的那些教官。
如果人人都当“老好人”,条令条例绝对落不到实处,部队绝对不会养成“令即行,禁必止”的思想作风。
见到部下有些错误,则避重就轻的说两句,想必部下是不会改正的,有了带头的,剩下的人就会效仿,最后一个方队乱成一锅粥,这样是绝对带不出一个好的方队的。
而且军训本来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意志,教官的“老好人”让学生们的训练变成了休假,完全起不到训练的作用了,这样的思想也是不负责的思想。
所以“老好人”思想是错误的。
诚然,大多数“老好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总想从道德评价的角度上当个好人,总觉得不打小报告、不说别人坏话、容人容事,宽以待人就是好人,而没有考虑到应该胸怀全局,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
所以,发现问题不是积极反映,而是奉行“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这样做不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了“老好人”,而且,也违背了自己做好人的初衷。
那么,何为好人呢?在我看来好人定义是三条:第一条:好的目的。
就是说,无论我们做什么,目的必须是好的。
老好人案例
![老好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f3629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6.png)
在我国的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张师傅的居民,他以其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邻里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师傅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好人”的真正含义。
一、张师傅的为人之道张师傅性格温和,待人真诚,总是关心身边的人。
在邻里之间,他就像一位和事佬,总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他的这种品质,源于他小时候的经历。
张师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教导他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这也让他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二、张师傅的邻里情1.调解邻里纠纷在小镇上,张师傅的邻居们经常会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纠纷。
每当这时,张师傅总是主动站出来,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有一次,邻居王大爷和李大妈因为两家孩子的玩耍问题产生了纠纷。
王大爷认为李大妈的孩子太顽皮,经常破坏他的花草;而李大妈则认为王大爷过于小气,不允许孩子们玩耍。
张师傅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分别与王大爷和李大妈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
最后,张师傅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两家共同商量出一个适合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并在玩耍时互相监督,避免破坏花草。
在张师傅的调解下,王大爷和李大妈的矛盾得到了圆满解决。
2.关心邻里生活张师傅不仅关心邻里之间的纠纷,还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邻居们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邻居李大妈的儿子因为工作原因需要调到外地,家中只剩下李大妈一人。
李大妈年事已高,生活难以自理。
张师傅得知此事后,主动承担起照顾李大妈的责任。
每天早上,张师傅都会帮李大妈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晚上,他还会陪李大妈聊天,让她感受到关爱。
3.无私奉献张师傅的乐于助人精神,也体现在他对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上。
他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有一次,社区组织了一次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
张师傅主动报名参加,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老人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不做“老好人”,从勇敢说“不”开始
![不做“老好人”,从勇敢说“不”开始](https://img.taocdn.com/s3/m/7ab5784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c.png)
健康生活·性与心理不做“老好人”,从勇敢说“不”开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脑与神志病临床医学中心(神志病科)主治医师 李志敏讨好型人格有5个特征心理学家认为,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以“满足他人期望”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但并不属于人格障碍的范畴。
讨好型人格的人常常表现出如下特征:总是为他人着想 此类人群内心十分敏感,擅长察言观色,能敏锐察觉他人的需要,然后第一时间满足他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极强。
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讨好别人的代价是严重忽略自己,他们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担心一旦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会被孤立,或不被他人接纳,所以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在心里,从不敢表达出来。
喜欢主动道歉 这类人非常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持彼此和谐,擅用道歉或认错来快速结束冲突,这是他们处理事情的主要方式。
不懂得拒绝 他们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担心一旦拒绝他人,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不拒绝他人,则是他们自认为维持良好关系、维护良好形象的方法,但同时也因此而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活得很累。
没有原则和底线 在人际交往中,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忽略自己,一味地忍让。
所以,在交往中有时会变得没有原则和底线,一味讨好他人。
在这种相处模式中,反而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
糟糕的是,讨好别人却往往并不讨巧,或许讨好者能够因此得到对方的认可,而拥有一时的满足,但他们会更加畏惧失去,于是他们往往会采取不断地让步而苦苦支撑一段关系,最终只会将自己束缚住。
4个方法走出“自我束缚”的泥潭那讨好型人格的人应该如何克制这种不良的情感倾向呢?建议你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尝试:生活中,你是不是这样的“老好人”,面对同事提出每日帮忙带早餐的请求,虽然你不甚苦恼、多次想拒绝,但害怕会被同事讨厌,影响双方的关系,“不”字到嘴边时又泄了气,最后还是陪着笑脸、假装大度地说“小事而已,没关系,不要客气”等违心的话?如果你总是这样,无论谁找你帮忙,哪怕内心非常不愿意,但还是不好意思说“不”,并且会付出全力来帮助,那就属于“讨好型人格”。
存在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
![存在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9fd5e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f.png)
人际关系问题
老好人可能会因为过度满足他 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感受和 需求,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
组织发展受阻
在组织层面,老好人思想可能 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工作流程 不畅等问题,影响组织的发展
和竞争力。
02
老好人思想的成因分析
个人性格因素
缺乏自信
由于自卑或自我怀疑,导 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过于 谨慎,不敢拒绝别人的要 求,以免被孤立或排斥。
过于善良
有些人天生具有强烈的同 情心和善良品质,不愿意 伤害他人,因此在面对请 求时往往难以拒绝。
害怕冲突
有些人为了避免与人发生 冲突或争执,宁愿委屈自 己以满足他人的需求,以 维持表面的和谐。
组织文化因素
缺乏明确界限
在某些组织中,由于缺乏明确的 职责和权力界限,个体可能感到 难以拒绝他人的请求,以免造成
工作上的困扰。
强调团队精神
过分强调团队精神可能导致个体为 了维护团队和谐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表现出老好人的一面。
缺乏有效沟通
组织内部沟通不畅可能导致个体无 法准确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范围 ,从而在面对请求时难以拒绝。
客户反馈
收集客户对员工服务态度的反馈意见,了解员工在整改后的服务水平 和工作态度是否得到提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估方法
员工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整改措施的看法和感受,以及 在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变化。
工作绩效评估
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评估,观察员工在任务完成率、工作质量 、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整改措施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
![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7a55b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8.png)
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标题: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引言概述:老好人思想是指在工作、生活中过于宽容、软弱、懦弱,缺乏原则和底线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组织管理中,老好人思想会导致领导者难以果断决策、难以管理团队,影响工作效率和绩效。
因此,对于存在老好人思想的个体,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一、认识自身问题1.1 深入分析老好人思想的表现形式老好人思想通常表现为过度宽容、过度善良、过度软弱,容易被他人利用,难以做出果断的决策,缺乏原则和底线。
1.2 反思自身行为和决策反思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是否存在过度宽容、过度软弱的情况,是否容易被他人影响和利用,是否缺乏原则和底线。
1.3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老好人思想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团队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从而认识到自身需要进行整改。
二、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2.1 学习管理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明确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责任。
2.2 坚持原则和底线建立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轻易妥协,不被他人影响和利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保持决策的果断和坚定。
2.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平衡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自身能力提升3.1 提升沟通能力加强与团队成员和上级的沟通能力,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沟通意见,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冲突和误解。
3.2 提高决策能力加强决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会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做出决策,保持决策的果断和准确,避免因犹豫不决导致问题的恶化。
3.3 学会批评和表扬学会正确地批评和表扬团队成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建立健康的工作机制4.1 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避免因工作混乱导致管理困难。
职场上不宜做老好人的三件事
![职场上不宜做老好人的三件事](https://img.taocdn.com/s3/m/4fd0b62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c.png)
职场上不宜做老好人的三件事一、借钱职场上,少不了会有同事向你借钱的时候,这到底要不要借呢?我的建议是不借。
听听我的案例:阿珍是我多年的同事,我们关系很好。
有次,她找到我哭诉,说家里买房,老公要求她拿出10万来供首期,但她一下子没那么多钱,想问我借5万周转,到时每个月在工资里还给我。
我开始还犹豫了一下,想了想,同事之间走不了的,于是就借了给她。
刚开始,她还真的每个月从工资拿出4000元还给我。
但坚持2个月还钱后,到了第三个月,她就不还了,每次发工资后,我都去问她什么时候还钱,她不是说孩子要交学费,就是说婆婆生病住院,要延误一个月。
到了最后,她还被公司调到了分店上班,我追讨欠款时更加困难了。
自从这件事后,让我明白到,同事之前即使关系多好,在借钱的事情上不能掉以轻心,借钱时是恩人,讨债时是仇人。
因为借钱的事,我们还撕破了脸,在公司里众所皆知。
因此,在职场上,不要跟同事有金钱的瓜葛纠纷。
二、代签名职场上,我们难免会遇到签字确认的时候。
如果有同事走不开,或者不方便时,让你帮忙代签字,这件事一定要注意,不能讲义气地胡乱帮同事代签名。
小李就是因为帮同事代签字而招惹麻烦的。
有次,同事阿明请假了,但有一份文件需要他签字,比较急用。
阿明就打电话让小李帮忙代签,说一切后果由他承担。
结果,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那份文件出现了遗漏,领导找到阿明谈话,没想到阿明反口不承认自己的字迹,说是小李代签的,自己不知道内容条款,所以不负责任。
此时的小李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活生生地被阿明坑了一把。
要知道,职场的工作是责任到人的,不是你的工作一定要区分好,不要为了做老好人而帮同事背锅,让自己受惩罚。
对于代签字的事,我们不能帮!三、圆谎当同事的工作出了问题,作为同事的你要不要帮忙圆谎?我的建议是:不能帮!阿伟是一个热心肠的小伙子,但他就被同事坑了一把,差点把工作都丢了。
同事A因为忘记交接班,把重要的事情遗漏了,导致上班的同事对此事不知情,错过了最佳的挽救时间。
好人主义案例
![好人主义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edb13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2.png)
好人主义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一讲好人主义的案例,你可别小瞧了这事儿,它在生活中可不少见呢!
就说小李吧,在公司里那可是老好人一个。
每次同事让他帮忙做这个做那个,他从来都不拒绝,哪怕自己手头还有一堆工作。
有一次,小王让他帮忙做一份报告,他明明自己的工作都快忙不过来了,但还是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呢,自己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完成,累得够呛。
你说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这就是典型的好人主义啊!
还有那次,领导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不太合理的方案,大家都看得出有问题,可就是没人吭声!为啥?不就是怕得罪领导嘛!只有小张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了问题所在。
可其他那些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呢,就坐在那里装傻。
这就好像一艘船要跑偏了,大家明明看到了却都不喊不纠正,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船撞上冰山吗?这多可怕呀!
好人主义有时候就像是一个温柔的陷阱,看似无害,实则会慢慢让你失去自我。
它让你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不敢坚持正确的立场,最后只能随波逐流。
这多可悲呀!我们不能总是做老好人,该说“不”的时候就得说“不”,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呀!
好人主义不是什么好事,它会让正义得不到伸张,让错误得以横行。
难道我们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不,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抵制好人主义,做一个真正有担当、有原则的人!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看清好人主义的真面目,别再被它迷惑了!。
职场老好人的案例有哪些故事和感悟
![职场老好人的案例有哪些故事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cee09b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1.png)
职场老好人的案例有哪些故事和感悟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被称为“老好人”。
他们往往具有热心助人、乐于奉献的特点,但也常常面临被人利用或被忽视的困境。
下面将列举一些职场老好人的案例故事,并分享其中的感悟。
案例一:忍让与包容小明是一家知名公司的财务主管,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友善。
他的同事小红经常向他请教工作中的问题,而小明总是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
然而,小红却频繁地迟到、早退,并将自己的工作推给了小明。
小明并没有对小红抱怨或责备,而是充满耐心地帮助她解决问题。
尽管小红的行为给小明带来了许多额外的负担,但他选择了忍让与包容。
最终,小红被公司发现了她的懒散态度,而小明因为在团队中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
感悟一:忍让和包容并不意味着软弱和无能,而是一种智慧和胸怀。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学会退让,不计较小利益,而注重大局,关注整个团队的发展。
案例二:无私奉献小李是一个销售团队中的一员,他总是以无私奉献的态度为客户提供帮助。
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小李总是主动伸出援手。
无论是处理客户的投诉,还是为客户解决疑问,小李总是尽力去做。
然而,小李的善良往往被某些同事利用。
那些同事将自己的工作推给小李,并且把销售业绩的成果归属于自己。
虽然小李深感委屈,却从未对此抱怨过。
感悟二:无私奉献是一个职场老好人的典型特征,但也需要有所选择和界定。
我们不能被别人的利用所动摇,应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明确边界,避免被人利用。
案例三:给予帮助的乐趣小王是一个技术部门的员工,他善于解决技术难题。
每当有同事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小王总会主动提供帮助。
无论是为同事解决崩溃的电脑问题,还是解决复杂的编程难题,小王总是从中感受到乐趣。
尽管小王每次都帮助同事解决问题,但他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赞誉和奖励。
然而,小王并不在意这些,他觉得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感悟三:职场中,给予帮助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是一种无形的回报。
不一定要追求外在的奖赏,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内心的丰盈。
纪委 老好人 整改措施
![纪委 老好人 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a0d7bb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a.png)
纪委:老好人整改措施引言纪委是党内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党员干部的廉洁行为和纪律遵守。
然而,有时候在纪委中会出现一些人,他们过于好心、善良,容易对违纪问题采取宽容态度,甚至被称为“老好人”。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分析1. 老好人现象的成因老好人现象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缺乏专业知识:一些纪委成员可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知识储备,在处理违纪问题时容易被误导或产生偏差。
•心理压力:一些纪委成员可能面临来自上级、同事或社会舆论的压力,在处理违纪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或放任。
•个人情感因素:一些纪委成员可能与涉案人员有亲戚、朋友关系,或者出于同情心而对其采取宽容态度。
2. 老好人现象的危害老好人现象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惩治力度不足:老好人倾向导致纪委在处理违纪问题时缺乏坚决果断的态度,无法对违纪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惩戒,给违纪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纪律松散:老好人倾向容易被其他纪委成员模仿,逐渐形成一种不严肃、不严格的工作氛围,导致纪委纪律松散。
•影响公信力:老好人倾向让社会对纪委工作产生质疑,失去了公信力。
这不仅会损害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形象,还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整改措施1. 加强专业培训针对纪委成员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党纪国法知识:加强对党纪国法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违纪行为的辨识能力和处理能力。
•专题研讨会: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提升纪委成员的专业水平。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纪委成员正确判断违纪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为了解决老好人问题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和个人情感因素,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纪委成员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党内规定履行职责。
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分析(精选多篇)
![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分析(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07c5e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9.png)
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分析(精选多篇)第一篇: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分析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一:一位员工上班经常迟到,做事也不认真,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开始时部门经理经常给这个人暗示,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一直没有什么作用。
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提醒部门经理说,你应该找他认真谈谈,也许要给他一次严厉的批评,实在不行了,你就换个人吧。
部门经理按老板的指示找他谈话。
但真正到了谈话的时候,经理绕来绕去就是无法说出批评的话,因为他不愿意“伤害人”。
时间久了,大家对这个人做的事情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了。
但他要完成的工作还得有人做,不得已部门经理就自己承担起来,做了越来越多本来该这个员工做的事情。
部门经理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要求公司加人。
公司为这个部门就加了人,但新来的员工看到前面的“榜样”,也不认真工作。
虽然连续加了几个人,这个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起色,而部门经理也比原来更累了。
除了他要兼做本来该这些员工做的事情,还要管这些越来越难管的人。
后来,1这个经理再要人时,不但被老板辞退了,而且原来的部门精简到了比原来还少的人数。
1、这个部门经理的问题出在哪里?2、原因是什么?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你分管的部门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二:一个陶瓷厂的部门经理养了一头驴,每当这个厂出一批产品时总要踢破几个。
每踢破一次,这个部门经理就向总经理陈述理由:这头驴平时表现很温顺,出点问题都是偶然的,以后要严加看管。
总经理就原谅了他。
有一次,出产了一批好瓷,被这头驴都给踢了。
这个经理又给总经理说,以后要狠狠的管理这头驴。
1、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是什么?2、为什么?3、如果你是总经理怎么处理这件事?第二篇: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分析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案例一:一位员工上班经常迟到,做事也不认真,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开始时部门经理经常给这个人暗示,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一直没有什么作用。
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提醒部门经理说,你应该找他认真谈谈,也许要给他一次严厉的批评,实在不行了,你就换个人吧。
管理者要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管理者要做“好人”不做老好人](https://img.taocdn.com/s3/m/c5f5e41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6.png)
管理者要做“好人”不做老好人先给“老好人”画个像:怕坚持原则得罪老板,影响自己升职加薪;怕得罪各部门负责人,被疏远孤立,伤了和气;怕得罪下属,影响人缘,不拥护自己。
他们在推进部门的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总是避重就轻,对不良现象睁只眼闭只眼,明知不对,还袒护下属。
他们总是明哲保身,不讲原则,缺乏正气。
在他们的眼里,谁也不得罪,就是最好的处世之道,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一个不讲原则,谁也说好的人,很难得到企业的重用,即使受到重用,也是暂时的。
无独有偶,我到一家企业调研,老板布置工作任务后,由于一个部门负责人喜欢做“老好人”,下属犯错误后,不仅不批评,反而偏袒,下属工作没按时完成,也不按规定处罚,平时工作中,别部门同事提出意见时,总是“护犊子”,导致该部门工作进度、工作质量都大打折扣,部门业绩也处于下滑状态,老板告诉我,近期内准备将该部门负责人调离岗位。
管理者如果做“老好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对企业的不负责,是对下属的不负责。
作为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做“老好人”就是推卸责任,一个没有责任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不负责任,迟早会被淘汰。
对老板做“老好人”,老板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对各部门负责人做“老好人”,虽然表面一团和气,但暗地里却风起云涌,对下属做“老好人”,虽然让下属开心了,但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负责。
“老好人”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很多时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作为企业老板,应广开言路,坚持正义,自己首先不做“老好人”,对“老好人”不予重用,方可杜绝“老好人”的存在。
作为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坚持原则,上对老板负责,下对下属负责。
最后,我想说,管理者应做“好人”,而不是做“老好人”,当然,做“好人”应有勇有谋,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想说就说,不然,有可能你想做“好人”,最后别人误解为“坏人”。
扬善戒恶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扬善戒恶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21ae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e.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案。
被告人李某与被害人王某因邻里纠纷产生矛盾,在一次争吵中,李某持刀将王某刺伤。
案发后,李某逃离现场,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此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法律如何扬善戒恶的思考。
二、案件分析1. 法律事实根据案件事实,李某因邻里纠纷持刀将王某刺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 法律适用(1)故意伤害罪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邻里纠纷的法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在邻里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法律、尊重社会公德,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
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暴力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 扬善戒恶的法律意义(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依法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让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赔偿,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同时,对李某的惩罚,也警示了其他潜在的犯罪分子,让他们明白法律的红线不可逾越。
(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案的发生,让邻里纠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此案,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和谐相处。
同时,也让相关部门加强对邻里纠纷的调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
(3)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此案的发生,让公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
案例一:
一位员工上班经常迟到,做事也不认真,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开始时部门经理经常给这个人暗示,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一直没有什么作用。
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提醒部门经理说,你应该找他认真谈谈,也许要给他一次严厉的批评,实在不行了,你就换个人吧。
部门经理按老板的指示找他谈话。
但真正到了谈话的时候,经理绕来绕去就是无法说出批评的话,因为他不愿意“伤害人”。
时间久了,大家对这个人做的事情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了。
但他要完成的工作还得有人做,不得已部门经理就自己承担起来,做了越来越多本来该这个员工做的事情。
部门经理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要求公司加人。
公司为这个部门就加了人,但新来的员工看到前面的“榜样”,也不认真工作。
虽然连续加了几个人,这个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起色,而部门经理也比原来更累了。
除了他要兼做本来该这些员工做的事情,还要管这些越来越难管的人。
后来,
这个经理再要人时,不但被老板辞退了,而且原来的部门精简到了比原来还少的人数。
1、这个部门经理的问题出在哪里?
作为经理对属下的错误应该明确的指出,不应该暗
示。
与属下交谈的时候不直截了当的说出要点。
对属下的要求过于松懈。
2、原因是什么?
是他的“老好人心态”让他无法做一个经理有时应该做
和必须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
指出员工的错误,批评员工不合理的行为,甚至在对
方不改变的情况下,辞退这个员工。
这里的老好人心态就是对公司的不负责任,就是说明
经理对待公司不负责任,对待员工不负责任。
经理如
同园丁,属下如同那些花花草草,在浇水施肥的时候
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修剪。
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做好人,不应该做老好人。
好人会真正地负
起责任,不怕得罪人,这样才能帮助自己的公司,帮
助自己的员工,最后真正地帮助自己。
老好人会用表
面的一团和气害了自己的公司,害了自己的员工,最
后是害了自己。
4、你分管的部门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处
理?
我会大胆的指出属下的问题,并且督促其改正,如果
多次管教以后还是犯同样的错误,我就会将其辞退。
善做好人,不当老好人
案例二:
一个陶瓷厂的部门经理养了一头驴,每当这个厂出一批产品时总要踢破几个。
每踢破一次,这个部门经理就向总经理陈述理由:这头驴平时表现很温顺,出点问题都是偶然的,以后要严加看管。
总经理就原谅了他。
有一次,出产了一批好瓷,被这头驴都给踢了。
这个经理又给总经理说,以后要狠狠的管理这头驴。
1、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最后这个驴肯定还会再次踢坏陶瓷。
并且最后总经理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驴子杀死。
2、为什么?
因为经理每次都会说严加管教,但是不给与驴一些实
质上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需要给驴一些真正的惩罚。
3、如果你是总经理怎么处理这件事?
如果驴仅仅出现一次这种情况那说明是偶然,就告诉
经理让他平时对待驴子多多管教,训练,不能再次出
现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再二再三的出现那就是经理的
问题。
是经理对待驴子太过“仁慈”,不对驴子进行实
质的惩罚。
我会杀死驴子,并且告诉经理驴子的死是
由经理一手造成的。
希望以此能够唤起经理负责人的
心。
如果以后经理表现好了就继续聘用,如果对待其
他事上面还跟对待驴子一样就会将经理辞退。
通信一班段宁 31111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