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自评报告

合集下载

xx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报告

xx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报告

附件1:xx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报告学科名称:学科门类:所属高校(盖章):xx理工大学学科负责人:学科类型:理科类填报日期:辽宁省教育厅制二零一九年一月评价报告编写说明:1.“学科名称”和“学科门类”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

2.“学科类型”指《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辽教发〔2017〕75号)中对应的理科类、文科类和单科类。

3.评价报告主要内容需按照模板要求编写,各项成果取得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4.绩效考核评价报告封面需盖校章,正文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基础性成果数据表》作为报告附件一并打印胶钉成一册。

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和编写说明不编页码。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报告模板一、学科现状简述(300字)包括学科目标定位、方向凝练、建设基础与环境、特色与优势等。

二、学科建设管理情况(200字)包括学校领导重视情况、相关制度建设情况、项目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情况等。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500字)(一)资金筹集情况包括总投入、省财政投入、建设单位自筹配套等情况。

(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建议参考模式如下,也可自行描述)四、学科建设成效(3500字)(一)建设措施和成果2018年,学科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和条件建设等方面采取的建设措施,获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至少2-3个,每个500-800字)、一般成果以及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等。

(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汇总出典型案例(3-4个),字数每个500-800字。

)五、经验总结(500字)学科建设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简述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7(000)015
【摘要】<正>桂政发[2017]2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17年5月27日自治区十二届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6月26日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统筹推
进广西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根据《国务
【总页数】9页(P2-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5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J], ;
2.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 ;
3.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4.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J], ;
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2018 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及评估数据表学校名称:南宁学院学院名称: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市场营销专业2018年8月1目录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1)(一)专业办学思想与专业定位 (1)(二)专业建设规划 (2)(三)专业建设成果 (3)二、师资队伍 (4)(一)专业教师队伍具体情况 (4)(二)主讲教师情况 (5)(三)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9)三、教学资源 (9)(一)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 (9)(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情况 (10)(三)教学实验用房情况 (15)(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5)(五)图书资料情况 (16)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17)(一)人才培养方案 (17)(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成果 (20)五、教学质量保障 (24)2(一)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有效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24)(二)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机制 (25)(三)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 (26)(四)专业评估情况 (26)六、人才培养质量 (26)(一)人才培养质量基本情况 (26)(二)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情况 (28)七、专业特色与优势 (30)(一)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0)(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释放教学活力 (31)(三)创新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1)(四)突出地方院校特色,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32)(五)鼓励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等科研以及各类竞赛 (33)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34)(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34)(二)改进措施 (36)九、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数据表 (40)3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专业名称: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隶属我校管理学院)设置于2013年,自2014年开始招生,截止2017年9月,共招生4届,在校生525人。

2017年,本专业被南宁学院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积累,在专业建设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质量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

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
二、师资队伍...........................................................................................................................................6 (一)师资数量结构及教学情况 ................................................................................................... 6 (二)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情况 ....................................................................................................... 9 (三)专任教师的科研状况 ........................................................................................................... 9 (四)专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10 (五)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 10
2
2018 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2005 年,我校开始设置药学高职专业。2006 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首次招生。 2014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药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授理学学士学位。四年来,在 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教学投入不断增大,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实验设施进一步 完善,本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 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同时,由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卓有成效, 药学专业 2012 年获得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2015 年获广西教育厅高等学校优 势特色专业(医药与化工群)建设项目(联合化学工艺及制药工程申报)。2017 年, 冯学珍老师荣获广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7 年,2014 级本科生颜晓婷、 杨丽先两位同学获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三等 奖。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是指在广西高校中,具备学科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学科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等。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的建设是广西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推进课程国际化和创新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的建设还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定位,充分发挥广西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
关注。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一流学科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高校一流学科课程建设,为高校提供专业经验和资源支持,帮助高校提高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广西高校一流学科课程的建设是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广西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希望广西高校能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一流学科课程建设,为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2018年双一流建设发展专项项目绩效目标表

2018年双一流建设发展专项项目绩效目标表
项目绩效 总目标
项目绩效 总目标
2018 年“双一流”建设发展专项项目绩效目标表
长期目标
年度目标
1.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本科
1.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
教学国际化工程、个性化工程、信息化 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本科教学国际
工程,推进教师共同提高计划、共同关 化工程、个性化工程、信息化工程,推进教
台 促进湖北省科研国际
化进展
促进学校国际化水平
计划标准(“楚天学 者”、“楚天学子”、 特聘“讲座教授”)
计划标准 历史标准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开展学生 问卷调查)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外籍教师数量
7人
计划标准
长期目标 5:
长期绩效 指标
长期目标 6:
6.办学条件:满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平提升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以及行政办公的设备需求,改善教职工、学
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英才开 生的基本办公、学习类发展。
5.文化传承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品牌活动建设,
数量指标 数量指标 数量指标
学术交流 开放课题/经
费 发明专利
20 次 50 个/100 万
50 项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
长期目标 3: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学术论文
80 篇
计划标准
经济效益
效益指标
科技奖励
8项
指标
计划标准
学科建设:实施学科分层提升机制,着力做强工学、做实理学、做特人文,形成一 个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体系;建立学科建设管理责任体系,推行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广西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广西

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广西一、背景分析广西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广西需要制定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 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3.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三、实施方案1. 完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覆盖面和适应性;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激发教师教学热情;3.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对教学设施和实验室的投入,提高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6.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四、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专业建设的资金支持,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2.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3. 完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对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激励。

五、预期效果1. 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 学科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学科竞争力进一步增强;3. 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支持。

六、结语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为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双一流建设自评报告

双一流建设自评报告

双一流建设自评报告尊敬的领导、评审专家:我校自创建以来,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

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动双一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就我校在双一流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自评,以期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办学定位明确,学科布局合理我校将本科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国际化视野,优化学科结构,形成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特别是在工程、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我们的学科实力已经达到一流水平,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升作为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我校一直致力于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目前,我们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师资团队,其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占比较高。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吸引了一批有潜力的学者加入我们的团队。

三、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研究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双一流建设中,我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实力。

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性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过去几年中,我校教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论文。

同时,我们还积极申请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所在。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通过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一所高水平大学,我们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学科建设亮点、主要成效怎么写

学科建设亮点、主要成效怎么写

学科建设亮点、主要成效怎么写专业建设成效与特色总结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要求,按照音乐舞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整体安排,在学院“大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之下,2018年度,本专业在贯彻构建以“就业课程专业化、理论课程应用化、技能课程职业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实践中,经过系统、科学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凝练了专业特色与创新。

音乐学专业本年度目前取得如下成果:一、课程建设(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拓展专业方向课程依托“大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执行3个学年,并修订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上述两版人才培养方案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大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以“教师教育”、“音乐理论研究”2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特色,构建以“就业课程专业化、理论课程应用化、技能课程职业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执行过程中,2017年9月,本专业首次全面推行“二年级定方向”实践环节。

在此基础上,音乐学专业在本年度重点进行方向课程的教学材料整理及教学实践工作,截止到2019年3月,第一轮方向课程的教学材料整理工作基本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已经进行3/5。

本专业课程体系以实际项目为导向,按职业岗位的需求,全面开展“教、学、讲”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师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与学生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实现课堂教学到讲台实践的无障碍对接与融合。

(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改革同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继续完善“就业课程专业化、理论课程应用化、技能课程职业化”专业课程群;凸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榜样作用,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共同发展;加大教材改革力度,注重教学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探索开发特色教材和专业校本教材。

例如:将就业指导类课程扩展为音乐产业导读1门专业必修课以及多门选修课,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特色化;打通基础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作曲等音乐理论课程,有效整合重复的知识点,着重应用能力培养;实践类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专业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职业需求导向,适当增减、调整课程内容。

“两性一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

“两性一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

DISCIPLINES EXPLORATION “两性一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李习艺陆彩玲农清清邹云锋(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宁•广西530021)摘要高质量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振兴本科教育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中的探索。

在课程建设中,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特点及教学大纲,采用导读-讨论-总结式模块化学习方式,利用已有的优质网络资源及自行开发的虚拟仿真线上资 源,结合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有机联系起来。

该课程体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及探究精神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一流本科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两性一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s.2021.02.033E xp loration and A p p lication onF irst C lass U n d ergrad u ateC ourses C on stru ction------Take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as an example LI Xiyi, LU Cailing, NONG Qingqing, ZOU Yunfeng(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Abstract High quality undergraduate courses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revitaliz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Here we introduced the works we did in construction high-level,innovative challenging course of"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subject,a teaching model of introduction-discussion-summary in our classes was carried out.Excellent existed web sources and self-developed virtual simulation online teaching software were also used as an extension.Practices on the class and off class were needed.Therefore,it is a teach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on class and off class;while online and offline.This teaching system will help to stimulate both studying interest and teaching enthusiasm,and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find and solve questions,innovative thinking,and the spirit of inquiry for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fields.Keywords first 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high-level,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2018年6月,在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全面振兴中国本科教育的计划。

广西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

广西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医学期刊发表论著(8分/篇)
(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医学核心期刊(以《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为准)发表论著(5分/篇)
(4)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普通期刊发表论著(3分/篇)
(5)出版专著主编(15分/部),副主编(8分/部)
学术交流
在大型学术交流会上作专题发言:国际性会议(5分/次),全国性会议(3分/次)
(2)国内领先(6分/项);国内先进(4分/项)
每项三级指标内的得分可以累计,但整个二级指标累计不超过上限
获得科技
成果奖励
(1)学科人员主持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二等以上:15分/项
(2)学科人员参加其他学科主持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二等以上:5分/项(以本学科人员获得荣誉证书为准)
(3)学科人员主持项目获得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三等以上:10分/项
(3)获省级十百人才工程或省级优秀专家(10分)
(4)获市级优秀专家(5分)
指标
评估标准
备注
一级
二级
三级





(二)
100






50

职称
正高(5分),副高(2分)




























50

②每个研究方向考核一个学术带头人,以所考核的人均分值为该项最后得分

新办本科专业自评报告书

新办本科专业自评报告书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自评报告书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广西大学教务处制表
年月日
目录
1.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自评结果汇总
2.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教学工作基本状况统计表
3.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各二级指标自评情况
3. 1 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
3. 2 师资队伍
3. 3 教学条件
3. 4 教学管理
3. 5 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3. 6 社会声誉
4.特色项目
5. 附件
1.教师毕业学校、专业及授课情况
2.专业教师近三年教学、科研及获奖情况
3.其它附件
1.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自评结果汇总
2.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教学工作基本状况统计表
注:招生未满三届的,按实际情况填写。

3. 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各二级指标自评情况
注:以一个二级指标(或观测点)为单位进行自评叙述和说明。

按此表格样式自行加页至评完所有二级指标或观测点。

4.广西大学新办本科专业特色项目
附件
师资队伍-教师毕业学校、专业及授课情况
专业教师近三年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区内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公布

区内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公布
教 育 部 等 四部 门近 日联 合 印 发《关于切实减轻 中小学生课外负 担 开 展 校 外培 训 机 构 专 项 治 理 行 动 的通知》(以下 简称《通知 》),对 校 外培 训 机 构 开展 拉 网式摸 底 排 查。《通知》指 出,坚决纠正校 外培 训机 构 开展 学科 类培 训 (主要 指 语 文 、数 学等 )出现 的“超 纲 教 学”“提 前 教 学 ”“强化 应试 ”等 不 良行 为 。 校 外培 训 机 构 开 展 学 科 类培 训 的 班 次 、内容 、招 生对 象 、上课 时间 等 要 向所 在 地 教 育 行 政 部 门进 行 审 核 备 案 并 向社 会 公 布 。《通 知 》要 求 ,严禁校 外培训机构组织开展 中 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 ,坚决查处
级 办 学 机 构 ,联 合 举 办本 科 及 以
上 学 历 合 作 办 学项 目,进 一 步 发
挥 区域 特 色 优 势 ,大 力 推 进 职 业
教 育 协 同企 业 走 出去 ,不 断 提 升
教 育服 务“一 带 一路 ”建 设 水 平 。
(欧 金 昌 )
: j 0 ?t 二墨 ≥ 替 ≯ ∥ ;
职 业 院校 的 资 源 配 置 更 加 科 学 、
校 均 规 模 进 一 步扩 大 、专 业 设 置
更贴 近 区域 产 业需 求 ,办学 特 色 更
加鲜 明。
(桂 文 )
区内高校一流 学科 建设名单公 布
本刊 讯 近 日,区 内高校 一 流
学科和 一流 学科 (培 育 )名 单公 布 ,
【教育时政】· 目 一 一 -- l1. .
一 线
本 刊 讯 未来 三年 ,广 西将 实
施教 育 开放 发展 工 程 ,不 断深 化 与

广西一流学科申报书

广西一流学科申报书

广西一流学科申报书
依托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
学科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年月
填写说明
、申报一级学科名称和所属学科门类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年)》填写。

、统计数字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各高校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如无特别说明,相关项目及成果数据统计起止时间为年月日至今。

、本表统计数据应确属以本学科为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以及本学科所支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标志性平台和成果等数据。

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科、专业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填写。

、本表请用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所有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学科基本情况
中国限二、学科简况
(主要介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对我区创新发展“九张名片”
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宏观经济运行发展等某一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情况。

本页)
三、支撑材料
(提供复印件即可)。

本科项目2018年年自评报告

本科项目2018年年自评报告

南宁师范大学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项目2018年年度自评报告一、办学基本情况南宁师范大学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项目学生由我校物理与电子学院(简称物电学院)进行培养。

物电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8人,博士、博士后、在读博士19人。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000多人。

设有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

有省级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下设32个专业实验室。

2018年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2018—2020年度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拨款1000万用于该专业建设。

近几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厅级项目20多项。

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00多篇。

我院青年教师徐艳华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6年十大激光技术进展之一,2017再度在SCI一区期刊发表两篇封面文章,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均获得过全国一等奖,反映出较高的培养水平。

2018年,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赛区组委会委托,我校承办我院组织的“2018年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会”于2018年12月22日在我校明秀校区成功举办。

二、教学运行管理1.科学制订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

在总结2017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了完善,对相关教学文件重新进行了审核。

2.严格教材选用。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国内外权威教材使用情况、合作双方师资的教学实践要求进行教材选用与征订,外文版教材上报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

3.加强了合作双方专业教师的管理。

我方教师的配置贯彻高于其他普通专业的师资原则,为合作方教师配备教学助理,随时反馈学生要求和教师的意见,定期召开教学例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自评报告(公章)2018年12月21日—1—一、总体情况(一)党委统筹推进建设情况。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情况。

学校成立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发展规划处,由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一流学科的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规划处由党委书记直接管理,亲自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各项工作。

各一流学科所在学院成立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小组,由院长和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

负责组织落实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制定本学科建设资金使用方案并负责实施,确保完成建设目标。

(二)学科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健全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优化一流学科运行方式,完善一流学科建设保障体系,构建一流学科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一流学科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构建学科特区以及一流学科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以项目化目标管理为主,加强对“一流学科”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对建设进程、任务、措施、目标等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考核。

一流学科建设实行“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教授专家委员会”负责建设运行的评估、论证、验收的模式。

一流学科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学校党政领导为—2—学校主体责任人,一流学科建设学院党政领导为建设学科主体责任人,学科带头人为建设学科直接责任人。

出台《右江民族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及管理暂行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三)目标完成与经费使用情况。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任务完成总体情况、资金到位与配套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任务完成总体情况良好,对标广西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书的主要建设指标,我校在学科方向与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一级指标都完成了既定的建设目标任务,其中,高层次人才有突破,获广西高层次人才D层次1人;人才培养质量有提高,如国家级规划教材完成率260%、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完成率为800%、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比例完成率为340%。

经费到位情况。

学校2018年一流学科建设总经费283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经费1400万元,学校配套143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

经费使用情况。

学校2018年一流学科建设总支出2130万元,总体支出进度为75%。

其中,财政专项经费1400万元已全部使用完毕,专项经费支出进度为100%;学校配套经费支出730万元,配套经费支出进度为51%。

—3—经费总体支出情况。

经费总支出2130万元,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支出435万元,科学研究354万元,人才培养273万元,学科平台36万元,公共服务体系970万元,学术交流60万元,社会服务2万元。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一)学科方向与水平。

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

临床医学集中精力建设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内分泌科、肾脏病学、临床病理学、骨外科学、肝胆外科、妇产科学等8个重点学科和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儿科学、神经外科、急诊医学、麻醉学、重症医学、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新生儿科等12个重点建设学科,实施重点学科优先发展战略。

二是推动泌尿外科、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胸血管外科、中医科、眼科、康复医学科、肛肠科、腺体外科、胃肠外科、血液风湿科等11个重点培育学科协同发展,全部参照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标准进行建设。

三是扶持风湿免疫科、小儿外科、输血科、药剂科等4个重点关注学科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凝练出3-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重点培育学科凝练出2-3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学科力争凝练出1-2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4—基础医学的学科方向有: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广西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研究;(2)广西少数民族环境人类学与地方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3)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人类学与医药文化研究;(4)骨发育与骨健康研究。

2.病原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有:(1)耐药性微生物(幽门螺杆菌等)及其相关疾病防治研究;(2)疱疹病毒感染相关肿瘤发病机制研究;(3)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干细胞研究。

3.免疫学,主要研究方向有:(1)DNA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骨细胞生长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免疫分子机制研究;(3)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4)分子免疫学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有:(1)生殖系统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2)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3)中草药抗肝癌机制研究。

5.医学神经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有:(1)铝暴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2)广西道地中草药防治老年性痴呆分子机制研究;(3)骨关节炎痛机制研究。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突出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优化人才规模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自治区品牌专业,推进研究生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到自治区重点行业领域就业情况等。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及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我校本科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青年英才。

学校开启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通过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南,注重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教改班。

将专业学科交叉、知识渗透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试点,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摸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

通过教改班的实践,以点带面,指导全院教改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不断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从专业群建设、广西双一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出发,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进专业集群发展。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助产学(拟申报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集群发展的初步格局。

在本科专业总数维持在14个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布局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紧缺的专业。

其中,儿科学、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已申报,等待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批。

学校获得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6项,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6—术、药学项目建设瞄准“双一流”,从专业特色培育、专业群建设、实验实训教学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力,着力把相关专业建设广西区域一流专业和行业的标杆专业。

学校团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激发我校学生创业热情。

获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1项(华南赛区);获自治区级优秀硕士毕业生1人,在校学生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CSCD论文26篇。

(三)学科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改革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学科团队和梯队建设,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物、中青年力量的培育等。

学校党委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育、用、管、服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于2018年5月23日,学校召开了《右江民族医学院人才工作大会》,强力实施“112369130工程”,下大力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推进“人才建设工程”,实现领军人才的重点突破和青年英才的有效集聚。

通过实施引凤项目、提升项目和育苗项目,加大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右江民族医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激励实施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资助教师出国(境)外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科学术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右江民族医学—7—院学科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23个人才工作相关制度和配套文件。

在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计划未来3年投入近2亿元经费到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中。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激励机制。

探索实行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统筹考虑引进高层次人才与现有高层次人才工资待遇,建立符合实际、水平适当、发展均衡、管理规范的薪酬分配体系。

实行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职务直聘制度。

对于引进人才支持措施实行一人一议,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

设立人才工作贡献奖和“伯乐奖”。

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加快推进危旧房改住房改造二期项目,修建改造人才公寓,争取落实新校区教师公寓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科研平台、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情况,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协同创新,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改革创新等。

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科研平台的投入,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整合教学、科研资源,优化和配置现有教学、科研资源,建设临床科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获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1个、组织申报了第二批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神经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添置一批先进仪器设备,价值约1000万元。

—8—通过加强科研项目申报、论文撰写和科技申报等环节指导,截至目前,2018年度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2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3项,共获得资助经费1303万元。

;省级成果奖3项,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三等奖1项;新增国家专利22项;共发表论文514篇,其中SCI、EI、ISTP 等收录论文21篇;CSCD论文105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科研项目结题73项;决策咨询报告被当地政府采纳3件。

举办学术讲座41场。

(五)国际合作交流。

重点包含但不限于: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师资、留学生规模及层次、吸引国际生源,提升办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等。

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计划。

完善教师出国留学选拔、审批和管理制度,拓展教师出国留学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