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析及临床研究
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口腔溃疡散,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作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疗效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为8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
结论: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锉口腔粘贴片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中有着显著效果,能有效消除口腔溃疡病症,促进患者的健康。
标签:口腔溃疡散;甲硝唑口腔粘贴片;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口腔反复发生粘膜疾病,该病与患者自身免疫有着很大关系,当患者免疫缺陷时,很容易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而言,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会表现出消化不良、唇内侧、舌缘、舌尖等部位出现小红斑或丘疹、口腔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给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治疗。
有研究表明[1-2],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有着显著疗效,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本文就口腔溃疡散联合甲硝唑口腔粘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作了相关探究,现将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4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
在随机分配原则基础上,1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区间19~45岁,平均(32±0.35)岁;对照组:70例(男50例,女20例),年龄区间19~49岁,平均(34±0.35)岁.两组患者经诊断,均属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
综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期疗效 ( 治疗 期疗效 ) 或远 期疗效 ( 疗后疗 效 ) 治 。②局部 治
疗: 经本次治疗 , 溃疡愈合后 即可评价疗效。 1 统计学分析 I 4 应用 S S 1 . P S1 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 采用方差分析与 检 验 ,<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2 结 果
局部治疗[。 1 ] 1 治疗方法 . 2 将9 0例 R U患者 随机分 为 3 : O 组 试验组 (0例 ) 3 即局部 治疗 联合微波 照射组 ; 对照组 13 (0例 ) 即局 部治疗 组 ; 对照
1 . 疗 效评 价时段 : 全身治疗 : .4 3 ① 治疗 6个 月以上 , 价短 评
溃疡周 围黏膜充血 消退 , 溃疡 面有新生 上皮覆 盖 。 溃疡基本
愈合。有效( 。0 DP)治疗 3 4d后溃疡疼痛 明显减轻 , DP 或 o :  ̄ 溃疡周 围充血消退 , 溃疡面有新生上皮覆盖 。无效 ( oo: D P)治
疗 5次 以 上 无 任何 改 变 。
0 ) ; 照组 2 全身 用药组 ) 男性 6例 , .d对 4 ( : 女性 2 4例 , 龄 年
1— 9岁 , 均 ( 5 5 , 程 1— 8d 平 均 (5  ̄ .) 。3组 45 平 3  ̄ )病 4 1 , 1. 0 d 7 5
患者在年 龄 、 性别 、 病程等 方面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 . ) P 00 , 5
具有可 比性 。入选标准 : 全身治疗 : ① 至少两次 R U发病史 , O 且病史 1 年以上; 溃疡每 月发病 1 以上 。②局部治疗 : 次 溃疡 发病时间不超过 4 N。排除标准 : 8h ] ①局部治疗 : 排除全身系 统疾病引起 的口腔 溃疡 ;近 3个月 内未使 用皮质类 固醇 、 免 疫抑制剂 , 1 近 个月 内未使用抗生素 、4h未使用镇痛药 ; 2 ② 全身治疗 : 排除妊 娠妇女 、 肿痛 患者 、 精神 障碍患者 等 , 同 余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①即符合中医诊断诊断的标准也符合西医诊断的标准。也就是西医符合《口腔内科学》所提到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学》口疮证候诊断标准:分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种,实火型(包含脾胃伏火,心火上炎,肝郁蕴热等),主实火型的表现:起病急骤,溃疡速度快,并且伴有充血和发红状态,可见黄色渗出假膜覆盖及轻度水中,疼痛感显著。虚火型主要变现:(包含阴虚火旺,脾虚湿困,脾气虚弱等)阴虚火旺盛是在虚火型中比较常见的肾阴虚是主要原因,也有一些肝肾阴虚和心阴虚等情况,②患病时间大于6个月,病情反复,患者最少每三个月发作一次。③在患病三天之内进行诊治,并且诊治之前没有经受过药物治疗。④患者除了此类疾病,没有其他严重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研究。采用我院136例此类疾病患者,主要方式是把这类病例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一方面是治疗组,一方面是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将肿痛安胶囊药末贴敷在口腔溃疡处,同时每天口服复合维生素B这种药物,每天三次,一次两片,康复新液含漱,每天使用三次。治疗组在对上述药物进行使用的同时加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治愈率57.5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治愈率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治疗时,运用中西药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可以对这类病症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引言
口腔黏膜疾病当中,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患病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复发性口腔溃疡拥有一定的自限性和反复性在口腔粘膜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病病情发生时痛苦不堪,难以忍耐,对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等有严重的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学当中被称为“口疮”,“口疡”,“口疳”等范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十分复杂,大多数都是因为内外交织而引发的疾病。现如今,运用西药对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可以溃疡的愈合,但是不能阻止让溃疡继续发生。本文根据这种情况,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治疗,并观察效果,进行总结。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概述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概述【摘要】口腔溃疡,虽是口腔黏膜的表面的病变,但反应了人的机体症状。
复发性口腔溃疡致病因素较多,目前虽然还没有特效治疗药,但是中医药临床治疗,注重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抗复发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58-01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且患病率最高的口腔粘膜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组数据显示,每5人中至少有1人发生过口腔溃疡。
1主要特征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口腔黏膜各部位溃疡反复发作、周期性、自限性、溃疡灼痛明显,无其他疾病体征。
一般出现在唇、舌、颊、软腭等角化差的部位。
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较大,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反复发作。
该病为人体内分泌障碍、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目前无特效疗药。
本文主要从中医药临床治疗,注重局部与全身相结合的抗复发治疗。
2致病因素复发性口腔溃疡,根据历代中医名家都对此病的一些描述来看,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一下几点:21遗传因素80%以上患者,其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史。
50%患者,双亲之一患有此病。
22内分泌变化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
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还会出现,口腔溃疡疼痛难忍,伴有口干、易怒和大便干结等症状。
23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经常熬夜,睡眠不佳,也会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精神因素有关。
24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一般也容易患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等系统性疾病,造成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较大影响而致病。
经本院临床病例研究:30%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有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疾病,9%以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溃疡。
25中医病因机制外感六淫,多侵犯肌表,多在秋季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复发;饮食不节,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一书,明确指出:“饮食之咪以养生,食时有妨,反能为害。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

的一种复发性 疾病。溃疡反 复发作 的频率 、 溃疡大小 以及数 目根据人体质 的不 同而呈 现较 为明显 的差 异性 , 溃疡部位 愈
合期一般都在 6~1 0 d之间 , 若是 溃疡 发作 较为严重 , 可持续
一
显变化 , 甚 至有 增多 趋势 。总治疗 有效率 为痊 愈率 、 显效 率
溃疡轻重 以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 具有可 比性 。
明显高 于对 照 组 , 对 比有 显 著 性 差 异 和 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5) 0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 均未发生明显不 良反应 。
3 讨论
临床上 , R O U属于最为 常见 的一 种 口腔 黏膜疾 病 , 其对 患者生活质量影 响较大 。 目前 , 医学上还未 完全 明确 复发性 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 , 有 研究文献 表 明 , R O U具 备一定 的遗 传倾 向, 也 有学者认 为 R O U属于一种 自身免疫性 疾病 , 其与 人体 内分泌功 能 紊乱 、 肠 胃功 能紊 乱 以及免 疫 功能 紊乱 有 关, 同时也 与病 毒或细菌感染有紧密 的联 系 J 。本文 通采取 中西药 相结合 方式对 选取 的 5 6例 患者进行 治疗 , 发现 总治 疗有效率明显优于采取单纯西 药治疗 的对 照组患者 , 两组对 比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使用 中医辨 证疗法 , 根据 口疮 引发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1 3年 1 1月 第 7卷 第 2 1期
C h i n J Mo d Dr u g A p p l 。 N o v 2 0 1 3, V o 1 . 7, N o . 2 1
・9 5・
参 考 文 献
[ 1 ] 邱德凯 . 慢性 肝病 临床并 发症 现代 诊治概 念. 上海: 上 海科技
复发性口腔溃疡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5 3 3( 2 0 1 3)1 0 . 0 0 3 4 . 0 4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i n t he dr ug t r e a t me nt o f r e c u r r e n t o r a l ul c e r
复发 性 口腔 溃疡 ( r e c u r r e n t o r a l u l c e r ,R O U ) 是 口腔黏
快愈合 速度和提高疗效 。曾光 明 p 对4 1 9例 口腔 溃疡患
者应 用 口疮 宁膜 进行治疗 ,结果取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刘
膜病 中最常见 的溃疡类疾病 ,同义名有 复发性 口疮 ,复
第3 4 卷
第1 0 期 ( 5 月下 )
・
全 科 医 疗 和 社 区 护 理
・
作 用 ,故 活性大 ,杀菌力 强。含碘 喉症 片是 以碘 离子形 式 作用于 细菌 ,因而杀菌 作用极 弱。有 碘过敏史 的患者
疗组 ) 和安慰片 ( 对照组 ) 验证其治疗复发性 口腔溃疡 的 有效率 ,结果治 疗组 总有效 率为 9 6 . 1 %,与对 照组 比较
有极 显著 性差 异 ,临床疗效 明显 ,并 且未 见不 良反 应 。
高达 2 0 . 0 % 左右 J ,居 口腔 黏膜病 的首位 。本 病周期 性
作用 于局部患处 。双层膜 的出现使溃疡膜 材料 的黏 附性
明显 提高 ,不 易被唾液湿 润后脱膜 。 口疮 宁膜为新 型双
1 . 3 口腔 溃疡 片剂 ① 西地 碘 ( 华 素 片 ) 当有效 碘 浓度 仅为 1 0 l a g时 , 对 乙型溶 血性链 球菌 、厌氧 消化 链球 菌作 用 8 mi n ,其 杀菌率就 可达 1 0 0 . 0 %; 若浓度 提高为 2 5 g时 ,仅作用 2 mi n ,即可将细菌全部杀灭 。本 品是 以碘分子 的形式起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患者在对照组 的治疗基础上 , 均根据患者情 况采用 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 的临床效果 。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 率
9 5 . 7 4 %, 对 照组总有效率 8 5 . 1 l % , 两组 临床 治疗有 效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治疗 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经 1 — 2 年 的随访
后, 经t 检验和 x : 检验后发现 , 两组 随访后 的临床 总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治疗组 的有效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结论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复发性 口 腔溃疡疗效可靠 , 能促进溃疡面愈合 , 减少溃疡的复发程度和次数 , 且无 明显不 良反应 , 值得
临床推广。
【 关键词1 复发 性 口腔溃疡; 中西 医结合 ; 疗效
【 中图分类号1 R 7 8 1 . 5
【 文献标 识码 1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0 2 ( c ) 一 0 1 3 6 — 0 2
1 . 3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1 . 4 统计 方 法
迁延 难愈 、 潜在癌变 等特点 。目前认为 , 复发性 口腔溃 疡与免疫
遗 传感染 、 系统性 疾病 、 个体差 异及 环境 因素等密切相 关【 - 2 1 。复 发性 口腔溃疡一般采用常 规的西 医治疗 ,如 口服 维生素 、叶酸 等, 局部 注射消炎制剂 , 这种治疗方法能在短期 内有效 促进部分 溃疡灶愈合 , 但在阻断新溃疡发生方面疗效 尚不理想 。该研 究 旨 在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复发性 口腔溃疡 ,对 2 0 0 7年 3 月一2 O l 0年 1 月期间的患者的临床疗 效进行 分析 , 现报告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12 重 型 .
性 结肠 炎 、 限性 肠炎 等 。 因此 消 化道 疾病 和 复发 性 口腔 溃 局 疡 的发 病 之间可 能有 一 定 的关联 。
26微 量 元 素 缺 乏 .
又称 腺 周 口疮 , 疡 大 而 深 , 弹坑 状 , 溃 呈 溃疡 面积 可 达
l m 以 上 , 孤 立发 生 , 可 同时发 生 数个 , 缘 高 起 明显 , e 常 亦 边 充血 不著 或显 暗红 , 程 长愈 合缓 慢 , 达 1个 月至 数 月 , 病 可 愈 合 后留有 瘢痕 。
一
期 不仅 有免 疫活 性 细胞 的数 量不 足 , 且还 有 细胞 间 的不 平 而 衡 及功 能缺 陷 , 质和 量两 方 面均存 在 异 常 。分泌 型免 疫球 在 蛋 白(IA 参 予 机 体 的局 部 免 疫 , 1腔 免 疫 防御 中起 重 要 Sg ) 在 : 3
作用 , R 而 OU患 者 唾液 Sg IA的 含量 低 于正 常水 平 。但 这 些
口腔 溃 疡 患 者 有 消 化 道 疾 病 如 胃 溃 疡 、 二 指 肠 溃 疡 、 疡 十 溃
溃 疡 小 而 浅 , 目 少 ,~ 数 1 3个 , 2mm 大 小 , 肿 不 著 , l ~ 红 边 缘 整 齐 有 红 晕 , 底 稍 凹 平 坦 , 般 7 1 基 一 ~ 0d愈 合 , 合 不 愈
腔溃疡 。
24 内 分 泌 异 常 .
最 小 2岁 , 大 7 最 2岁 , 发 于 青 壮 年 , 性 多 于 男性 , 女 好 女 男 发病 之 比约 为 23l :I 】 。本文 将该 病 的病 因病 机 和治疗方 法综 述
如下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病,常见于年轻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其症状为口腔黏膜的疼痛、瘙痒、灼热感和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言语功能,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包括口腔清洁、口腔保健、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光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其中,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药物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常用的药物有类固醇、口服抗生素、局部麻醉药、维生素B12等。
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冲洗、擦剂及涂抹制剂等。
然而,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不明,治疗难度较大,疗效也不太稳定。
因此,目前仍需要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研究一、口腔溃疡的基本概念口腔溃疡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的局部组织坏死和糜烂,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
口腔溃疡的流行病学表明,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数人都有过口腔溃疡的经历,而且多见于青壮年。
口腔溃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指反复出现在口腔黏膜表面的小溃疡,通常为1-5个,口腔内多处发生,无特定部位和规律,是最常见的一种口腔溃疡。
(2)单纯性口腔溃疡:也称为阿弗他溃疡,通常为一个,口腔内可发生在唇、颊黏膜或舌部,表现为灰白色的浅表性溃疡。
(3)药物性口腔溃疡:因某些药物过敏引起,通常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一侧,一般不会导致多个溃疡同时出现。
(4)病毒性口腔溃疡: 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单纯疱疹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调节、感染、炎症、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sudden onset 的同侧或异侧口腔内连续出现多个大小不一、呈婴儿手指头状灰白色浅表性溃疡,溃疡位于舌、颊、唇、牙龈等部位,疼痛程度不同。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但又具自限性的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性损伤。
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癌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内能同事检测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有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提示口腔为Hp重要的聚集地之一,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复发性;溃疡;微生态材料和方法一、唾液菌群涂片观察收集临床唾液标本共62例。
将其分为溃疡组、愈合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
溃疡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溃疡期的20例ROU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4.7±3.13岁;愈合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愈合期的21例ROU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5.9±6.67岁;对照组为无ROU病史的21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3.3±2.27岁。
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所有受检查者取样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铋剂、抗酸剂及H_2受体拮抗剂,1月内未服用类固醇药物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无其他系统疾病;无其他口腔黏膜病:无中、重度牙周病。
方法:唾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10×100油镜下,选取分布均匀的5个视野,分别计数各视野下细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简称G~+c)、革兰氏阴性球菌(简称G~-c)、革兰氏阳性杆菌(简称G~+b)、革兰氏阴性杆菌(简称G~-b)所占的构成比,然后求其均值。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1062018.03临床经验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王 辉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摘 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病变,据不完全统计,临床发病率高达20%左右,病因复杂且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具体治疗多以减少复发次数、缓解疼痛、促进恢复为主。
现阶段医学界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治疗研究不断增加,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复发性口腔溃疡较为常见,具有局部发病、复发率高等特点,发作时患者口腔黏膜灼痛难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并且长期反复发作会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代谢紊乱,很多患者出现咽炎、口臭或便秘情况,而患者免疫力低下会增加口腔溃疡复发率,由此出现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1-3]。
因此必须明确具体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现阶段临床相关研究不断增加,现详述如下:1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1.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病因中医理论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范畴,《内经》中记载其病因有三:分;社会功能(96.87±1.35)分;物质生活(97.08±1.30)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如表2。
3 讨论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受精卵在人体子宫体腔外或其他部分发生着床现象,其中包括卵巢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输卵管妊娠、子宫残角妊娠、腹腔妊娠等,以输卵管妊娠较为多见。
而导致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神经系统紊乱、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所致的生理改变等。
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在中医学中,异位妊娠属于少腹血瘀实证范畴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所致的血行瘀滞、胞脉不畅、运血无力,其一为正气郁结或不足;其二为体内阴阳偏盛;其三为邪气入侵,妨碍正气运行。
中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的疗效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中西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的疗效分析张维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青云中西医结合门诊,吉林长春130061【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记录及分析;结果:本方法治疗痊愈率达46.2%,总有效率高达为96.2%;结论:本院所采用的西药外敷、中药内服法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有效且重要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口腔溃疡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76.8;R7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0052-02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同义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等[1],指具有周期复发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害、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征,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
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不明,且病因复杂多样、个体差异等因素,致使根治比较困难,至今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它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认为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见。
它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可以自愈,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
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饮食和说话。
2002年7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西药外敷、中药内服的中西医结合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20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临床医学复发性口腔溃疡(R O U )亦称为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或复发性阿弗它口炎,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又称复发性口疮,可单发或多发,反复发作又有自限性,常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伴有剧烈灼痛。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约为5%~25%,而在特定人群中可高达50%~60%。
本病发生不受年龄、性别限制,但以青壮年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部位以非角化粘膜如唇、颊、舌、口底、软腭等为主。
溃疡发生频率、大小、数目有较大差异,溃疡愈合期一般为7~10d 左右,重者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甚至数月之久[1]。
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我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3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2月到2008年3月我队共收治11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其中轻型65例,重型50例。
①轻型:溃疡不大,直径2~4m m ,呈圆形或椭圆形,数目每次1~5个,好发于非角化区如唇、颊等黏膜,角化程度高的齿龈、硬腭部较少发生。
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边有约1m m 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
②重型:其发病特点是溃疡较大而深,直径达10~30m m ,深及黏膜下层至肌层,周边红肿隆起,扪之基底较硬。
溃疡好发于口腔后部、颊、咽旁、硬腭或软腭交界处。
把上述115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2.5±9.3)岁;病程1~15年。
对照组53例,男20例,女3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33.2±9.5)岁;病程1~15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溃疡类疾病,会引发人体产生恶心、乏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我国古代医学中对其就有一定的解释,并将它划在“口疮”类中,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可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很高,已经大约占据溃疡类病症中的20%,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根据其命名就可知,它会周期性复发,但具有自限性,在一段时间内会不药而愈,溃疡最为严重的期间,人体的口腔会感受到强烈的烧灼感,遇到外部环境的刺激,病症会加重,青少年、月经期女性发病最为频繁。
本文通过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结合中、西有关药物的治疗方法,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29-020 引言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在他的口腔内会出现一个或多个溃疡,常见的类别有轻型、重型以及疱疹,其中轻型溃疡最为多见,大概占据了总发病的80%。
这种疾病在第一次发病时,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病发的时间会渐渐减少,具有自愈的特点,但是在疾病的发作时间段中,患者说话、进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极为不便,为患者带来各种疼痛,影响患者的心情,尤其是发病十分频繁的患者他的生活质量十分糟糕,但是这种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不是较为明确,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只能做到一定的抑制。
1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进展①免疫功能的异常。
经多次的过临床试验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发病期间,免疫功能会出现异常,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所以,很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人员大量的进行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
他们发现以下几种现象:通过Ca进行检测,发现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T细胞与IL-2水平与正常的人群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降低,这个现象证明,复发性口腔溃疡与T细胞导致的免疫反应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腔免疫预防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有效的降低,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期,并且给患者服用左旋咪哩、谷维素等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的方式,都取得了十分有效的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50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激素含量测定、ACTH 兴奋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安体舒通试验明确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疾病,其中明确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21例,男性9例,女12例,年龄19至52岁,平均年龄(37.32±3.50)岁,病程时间1至5年,平均病程(2.6±0.9)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1至50岁,平均年龄(36.98±3.14)岁,病程时间1至5年,平均病程(2.4±0.6)年。
另选取同期体检无肾上腺皮质疾病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8至58岁,平均年龄(37.12±5.69)岁。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组研究均完全知情并自愿参加,对照组与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24 h 尿醛固酮(ALD)、皮质醇(COR)、17-羟皮质类固醇(17-OH)、17-酮皮质类固醇(17-KS)、香草扁桃酸(VMA),其中ALD 、COR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7-OH 、17-KS 、VMA 采用均相酶免疫法检测。
对比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阴性对照组研究对象各指标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三组研究对象ALD 、17-OH 、17-KS 、VMA 、COR 检测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ALD 、17-OH 、17-KS 、VMA 、COR 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ALD 、17-OH 、17-KS 、VMA 、COR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同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ALD 、17-OH 、17-KS 、VMA 、CO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1)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作者:姜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选取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30例,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完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工作。
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4%,显著优于对照组84.6%,P【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治疗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在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1]。
其发病部位较多,主要集中在舌尖、唇边、颊和舌边缘,少数患者在牙龈与硬腭上也会出现溃疡。
因其具有复发性的特点,多数患者如果不接受有效的临床治疗,就会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影响其饮食、说话,进而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2]。
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13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结合其临床诊治资料,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3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男性62例,女性68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1.5±12.6)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7.8±1.2)年,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唇内侧与颊舌区,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事先告知其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分析方法:结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诊断结果,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好统计和分类工作。
不同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在众多 口腔 疾病 中,复 发性 口腔 溃疡 作为最常见 的 口腔黏膜病 ,
在治疗的过程中至今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复发性 1腔溃疡在形成 3
的过 程 中 ,没 有 明确 的原 因。经过 多年 的观察 、研 究 ,不难 发现 , 在复 发性 I腔溃疡疾病 中,女性患病 率在很大程度上 大于男性 ,且症 l l 状不受 年龄、时 间的限制 ,但多 以青壮 年为主 。我 院在治疗复 发性 口 腔溃疡 的过程 中,通过对 贝复济与 自拟清心消疮汤两 种治疗方 案的研 究 ,取得 了理想 的治疗 效果 。现对其做如下报道 。 1 资料 与方法
身感染 。
胸 心血 管外科 I床 杂志 , 0 , 1 1—0 临 2 07 ) 8 . 0 (: 2 【] 王 其 彰, 德 , 群 , . 管癌 切 除后 重建 食 管 的测压 观 察 2 张毓 杜喜 等 食 [. J 中华外 科杂 志, 8, () 0 - 7 】 1 8 65: 53 . 9 2 3 0
o r tvee e a utii n on b y c m po ii n, pea i ntr ln rto od o sto mus l uci n c e r to
肠的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数小时即可恢复 。肠内营养符合 】
代谢生理 , 利于蛋 白质合 成和代谢调节 , 肝功能 影响小 ,促进 胃 有 对 肠功能恢 复 ,有 利于 防止 菌群移 位 ,且 较肠外营养 更安全 【] N 7。E 在
上E N组明显低于P 组 。 N
[】 李 宁, 寿肠 道营养 重要 注的再认 识【 . 内与 肠外营养 , 9, 7 黎介 J性 口腔溃疡 的临床效果对 比分析
张 旭
( 盐城市第三人 民医院 口腔科 ,江苏 盐城 2 4 0 ) 2 0 1
中西药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5例临床分析

腹 胀 、 泻 或便 秘 有 关 ,3内分 泌 变 化 : 腹 () 部分 女 性 病人 发病 与月 经 周 期 、 娠 及 哺乳 期有 关 ; ) 神 、 经 因素 : 妊 (精 4 神 在精 神 紧张 , 绪 波 情 动, 睡眠 不 佳 等情 况下 , 植物 神 经 失调 , 易于 发 病 ; ) 传 因 素 : (遗 5 的
1 3 治 疗方 法 .
对 照组患 者单 用西 药治 疗 : 素B 1mg 维生 素E Omg 黄 维生 .0 lO 、 连 素3 0 , 日3 口服 。 0 mg 每 次 治疗 组 患 者 在 此基 础 上 加 用六 味 地 黄
显 间隔 时 间 l 例 , 隔时 间 在0 5 个 月 者 3 例 , 隔时 间在 1 8 间 . ~1 O 间 个 月以上 者 2 。 变发 生 在 唇部 9 , 粘膜 8 , 部 1 例 , 例 病 例 颊 例 舌 O 口底粘 膜 1例 , 部 l例 。 8 女性 在 月经 来 临的 前期 出现 溃 疡 , 1例 O 腭 2 有 例 有 l 溃 疡 发 作 时 伴 有 胃肠 道 消 化 不 良 、 秘 、 经衰 弱 , 6 与 某 些 便 神 有 例 食物 、 创伤 有 关 。 上 述 5 例 患 者 随 机 平分 为2 一 疗 组 与对 照 把 O 组 治 组 ,组 的 一 般资 料 对 比 无显 著性 差异 , 有 可 比性 ( 0 0 ) 2 具 . 5。
现 毛 细血 管纤 细 痉 挛 、 流 速度 减 慢 、 流量 减 少 等现 象 。 味 地 血 血 六
患者 口腔 粘膜 一 处 或 多 处溃 疡 , 圆形 或椭 圆形 、 面 略 凹陷 、 表
灰 白色 或 灰 黄 色 、 缘 整 齐 , 部 烧 灼样 疼 痛 , 液 增 多 , 咽时 边 局 唾 吞 疼 痛 加 剧 , 周期 性 , 复 发 。 有 易
维生素C_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验交流90维生素C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李生婷,赵扬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目的 分析维生素C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C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进食情况和溃疡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进食情况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溃疡面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维生素C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进食情况和缩小溃疡面,加快康复进程。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维生素C;硫酸庆大霉素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部红肿、病灶部位灼痛感,会对患者进食产生严重影响[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短期效果显著。
但是长期来看,该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
复发性溃疡的发生通常与血清微量元素变化密切相关,其中以维生素匮乏为主要致病机制。
当患者维生素匮乏时,即便经过合理的治疗,口腔溃疡仍然会反复发作,所以给予患者补充外源性维生素C是当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案[3]。
维生素C联合广谱类抗生素应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治疗[4]。
本研究分析维生素C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
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0~58岁,平均(39.64±5.97)岁。
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21~57岁,平均(39.62±5.1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析及临床研究
对复发牲口腔溃疡进行探究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对各组临床疗效作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复杂,故采取对症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女性,其以口腔黏膜局限性损伤为特征,可见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好发于唇、颊、舌侧缘等,其若不经治疗常于1周左右自行愈合,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又自行复发,且间隔时间不定,此起彼伏。
R A u其可分为轻型、疱疹型、重型三种不同临床类型,但都具有疼痛剧烈、自愈性、周期性、复发性的特点,使患者饮食、说话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的同时,目前对其治疗方法也很棘手。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10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一2012年6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并确诊为RA U且病史超过1年,至少发病2次及以上,无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并以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的患者5O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的患者5O例作为观察组,对各组临床疗效作统计分析。
观察组男l 8例,女32例,年龄1O 一5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1—5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取对照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主要采取含漱剂、含片、散剂、药膜、局部封闭、止痛剂、激光治疗等局部治疗并视情况辅以免疫抑制剂、调节剂、增强剂等全身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用中药千草堂咽爽含漱液,治疗1疗程后开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观察1年。
1.3疗效判定: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指定的R A U评价试行标准。
显效:治疗2内溃疡愈合,疼痛消失。
有效:溃疡于治疗4 d内基本消失,疼痛减轻,自身溃疡复发间隔延长。
无效:治疗1疗程后无任何改变。
要求所有观察对象正在观察期间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要求心情愉悦,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劳累过度。
2结果
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9例,无效1例。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而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上皮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局部血流量减少,溃疡
形成,并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
溃疡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中心凹陷,表面可有一层淡黄色假膜,疼痛剧烈,甚至会并发发热、头痛、头晕、恶心、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复发性口腔溃疡作为一种常见性口腔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还逐年递增。
其病因非常复杂,从早期的单纯疱疹病毒从溃疡病灶中的分离,到神经内分泌、遗传、免疫低下、胃肠道疾病、叶酸维生素B:的缺乏等因素的发现,再到后来的自免疫因素,因而目前治疗方法众多,临床上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为主要手段并根据情况辅以免疫抑制剂、增强剂、调节剂等全身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
然而,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中药治疗使用千草堂咽爽含漱液,咽爽含漱液精选多种名贵动植物原料,采用古法秘制工艺,将多种名贵原料浸泡提炼,结合现代先进技术配制而成,使用方便,放心,以分子态直接作用于患处,吸收快,对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显著。
可显著减少复发,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