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成药课件

合集下载

中成药学ppt课件

中成药学ppt课件
*
调和肝脾类
功用:调和肝脾,用于肝脾不和证 逍遥丸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各100g,甘草(炙)80g,薄荷20g 性状:棕褐色大蜜丸,味甜。 功能:疏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肝脾不和,郁而化热证 应用:功能性子宫出血,肝炎,肝硬化,高脂血症,抑郁等 药理研究:解热抗炎,抗菌,降转氨酶,利胆,抗溃疡,降血压血脂,调节子宫 功能 (白术)
*
用法:内服,外用 用量:以年龄,药效等为影响要素 禁忌:1、饮食禁忌 2、妊娠禁忌 3、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1、毒副作用 2、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原因:1、剂量过大 2、用药时间过长 3、炮制或工艺不当 4、剂型不当 5、配伍不当 6、辨证不当 7、误用成药合理 4、讲究工艺 5、加强监管 6、注意过敏史 7、严密观察用药反应 (八角茴香) (阿胶)
知识改变命运 技能造就人生
*
中成药学 ——总论
中成药学定义: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以一定的 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买的 一类药物。 中成药学发展:《肘后备急方》,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草纲目》 , 《普济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处方来源:1、历代医籍文献中研制 2 、流传验方中研制 3、优选传统古方中创制 4、已知中药成分中研制新药 5、改造已知生物活性成分结构研制新药 6、市售中成药改变剂型 7、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处方开发新药 8、医院研制,内部验方中开发新药 命名:1、以组成药物 2、以处方的主要功用 3、以成药的主治 4、以用法,制剂特点 5、取类比象法 6、处方来源 分类:1、功用 2、剂型 3、笔画多少顺序 储存保管特点:受剂型影响 有效期、保存期等:受气候地域等多因素影响,无统一标准。 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意义 治法:沿用中医理论 (斑蝥)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中成药课件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中成药课件
津液滑脱证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
作用的中药制剂。

适 分
用:具有收敛固涩之功,兼有补气、益肾、温肾、健脾等作用。
用:适用于表虚卫外不固、肾气亏虚、脾肾阳虚等引发的病证。 类
(1)益气固表。 (2)固脬缩尿。 (3)固精止遗。 (4)涩肠止泻。 禁 忌
本类中成药大多酸敛甘补,适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故火热、血瘀、气滞、
【注意事项】阴虚或实热证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 面色换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注意事项】热病汗出、阴虚盗汗者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玉屏风散有黄芪,白术防风共成剂。
或: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温肾散寒,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 涩肠止泻。 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慢性腹痛绵 健脾温肾, 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或黏液血便、食少腹 涩肠止泻。 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 慢性肠炎见上述证侯者。
涩肠止泻剂 固本益肠片
1.益气固表剂
5.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
当归补血口服液、四物合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八珍颗粒、人参归
脾丸、生脉饮、龟鹿二仙膏
分类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四君子丸(合剂) 益气健脾。
补中益气丸(口 服液、合剂) 补 气 剂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十)补虚剂
1. 补虚剂的功能与主治 2. 补虚剂的分类及各类的功能、主治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执业药师常用中药考点课件

执业药师常用中药考点课件
生物碱
苦参 麻黄 黄连 川乌 洋金花 马钱子
共性
质量控制成分 结构类型 理化性质 鉴别 提取分离 生物活性
个性
苦参——结构、提取分离 麻黄——结构、鉴别 黄连——理化、提取分离 川乌——毒性、炮制 洋金花——结构、理化鉴别 马钱子——毒性、理化鉴别
麻黄
化学成分
苯本胺系、有机胺类生物碱 、仲胺、立体
提取分离 酸水、石灰乳
质量控制 4个以上斑点 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小檗碱 单独计算
苦参
化学成分
赖氨酸系、喹咯里西啶类 、
理化性质 碱性(N1:叔胺、NO16:酰胺)
溶解性
N
氧化》羟基》苦参
水解 N
鉴别
生物碱沉淀反应 苦 参 碱
O N
N O
氧化苦参碱
苦参
提取分离 酸水、阳离子交换树脂
针状结晶 溶解性(难溶于水) 中性 碱性不稳定(甲醇钠) 活性 不良反应
穿心莲
化学成分 二萜内酯类
代表性化合物 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脱 水穿心莲内酯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
溶剂法,结晶法或硅胶法 质量控制
定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 定量:总量>0.80%,
代表性化合物 五味子甲素
质量控制 定性:五味子甲素 TLC,荧光 定量:五味子醇甲>0.40%
黄芩
化学成分 黄酮类
代表性化合物 黄芩苷(镁盐)、黄芩素 提取
水提酸沉法 质量控制
定性: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聚酰胺
定量:黄芩苷>9.0%
葛根
化学成分 异黄酮类
代表性化合物 大豆苷、葛根素、大豆素(解痉) 提取 溶剂法 氧化铝柱分离(洗脱顺序: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 质量控制

执业药师--中药公开课PPT课件

执业药师--中药公开课PPT课件

清热燥湿药 三黄苦胆 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 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归纳记忆法举例 “夏月麻黄”:香薷
“将军”:大黄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 延胡索
• 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内容包括: • A火 B气 C水 D土 E木
推测
• 今年新增加内容推测举例:
• 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
• 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内容包括: • A火 B气 C水 D土 E木
命题人思路4
• 相邻年份出题点相似不相同 • 一般情况下
例如
成功通过的学习攻略
一、形成知识题举例
• 2008 2012.蒙药的传统剂型有 A.汤散 C.酒剂 E.灰剂 B.膏剂 D.油剂
命题人思路3
不忽略新增加知识点
例如
2013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 片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并写入考纲要求
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
推测
• 今年新增加内容推测举例:
• 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
二.药事管理法规(82-85分) 药品管理法(10-12分)★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4-6分)★ 刑法(节选)(2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 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0-1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4-6分)★ 关于公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的通知(1.5分)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1分)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2分)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分)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1-2分)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2-3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2分)

中药学最完整的PPT课件

中药学最完整的PPT课件
中药学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表实证 用于咳喘实证 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 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1、用于外感风寒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食鱼蟹中毒
1、用于风湿痹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
五加皮 辛、苦,温 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3、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桑寄生
苦、甘,平 肝肾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
安胎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苍术 辛苦温 脾胃 燥湿健脾 祛风湿 发表 1、用于湿滞中焦证 2、用于风湿痹痛 3.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肺肝
发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 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清胆截疟
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 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
发散风热 宣肺透疹
利咽散结 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
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2024版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2024版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中药学概述•中草药资源及分类•中药基础理论体系目录•常见方剂与治法解析•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未来发展与挑战中药学概述中药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中药学历史渊源及发展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中药学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地位作用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意义方法中草药资源及分类中草药资源概述中草药资源的定义01中草药资源的特点02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03常见中草药种类及功效如麻黄、桂枝、紫苏等,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痛等功效。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具有补肾强腰、清热燥湿等功效。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藤等,具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等功效。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等功效。

草药木本植物药藤本植物药矿物药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采集方法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加工方法包括清洗、切片、晒干、炒制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效。

贮藏方法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防止受潮、霉变和虫蛀。

中草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保护措施可持续利用策略中药基础理论体系阴阳平衡中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如寒凉药治热证、温热药治寒证等。

五行养生法根据五行养生法,调和阴阳平衡。

金木水火土,代表不同的体质、脏腑和中药属性。

药物分类中药按阴阳属性分类,如阳性药物多具有发散、上升、温热等作用,阴性药物多具有收敛、下降、寒凉等作用。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药学中应用经络系统中药归经原理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药物归经根据药物归经原理,将中药分为不同的归经类别,如肝经药、心经药、脾经药等。

脏腑功能可治疗肺虚证、清心药可治疗心火亢盛等。

脏腑经络理论与药物归经原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中药的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如升阳药可提升阳气、降火药可降火下行等。

执业药师中药一完整版PPT

执业药师中药一完整版PPT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最佳选择题】
1. 附图中,图11的道地药材的产地是( )
()
A.新疆
B.江西
C.广西
D.河北
E.辽宁
答案:B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配伍选择题】
A.天麻
B.阿胶
C.玄参
D.山药
E.泽泻
2.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是( )( )
答案:A
3.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是( )
答案:C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B.苦凉
C.苦寒
D.苦平
E.苦微温
答案:C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最佳选择题】 2.寒凉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A.助火 B.耗气 C.伤阳 D.敛阴 E.伤津 答案:C
)( )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最佳选择题】 3.沉降性所示的作用是( )( ) A.潜阳 B.发表 C.祛风 D.涌吐 E.开窍 答案:A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知识点3:升降沉浮
1.含义:顺病位,逆病势。
6.植物药的采收原则有( )( )
2.效用: C.减缓君臣药烈性的药
5.花类: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
2.茎木类:秋、冬两季。
A.辛 B升.苦浮类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104.)宜相用畏沉:降一性沉种药药的降物病毒证类烈是之(药性,能被)另泻一种下药物、减轻清或消热除。、利水渗湿、潜阳息风。
(4)相畏:一种药物毒烈之性,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3.影响: 4.依据中药药性理论,辛味所示的作用是(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 )
3.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等。
中药炮制—酒升、姜散、醋收敛、盐下行。 5.当归的主产地是( )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ppt课件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ppt课件

3.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 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 ~ 6g,一日 2 ~ 3 次。 【注意事项】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肠炎脱水严重者应配合适当补液。 十滴水(软胶囊)
双清口服液 【功能主治】疏透表邪,清热解毒。风温肺热,卫气同病,症见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 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0ml,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用。服药期间,忌烟 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润下剂 麻仁胶囊
【药物组成】火麻仁、大黄、苦杏仁、炒白芍、枳实(炒)、姜厚朴。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 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配伍意义】君药:火麻仁;臣药:大黄、苦杏仁、炒白芍,可增君药润肠通便之功; 佐药:炒枳实、姜厚朴,善行胃肠滞气,促进津液输布,以增润肠通便之力。 【用法用量】口服。胶囊剂:每次2~4粒,早、晚各一次,或睡前服用。软胶囊:一次 3~4粒,早、晚各一次;小儿服用减半,并搅拌溶解在开水中加适量蜂蜜后服用。丸剂: 水蜜丸一次 6g,小蜜丸一次 9g,大蜜丸一次 1 丸,一日 1 ~ 2 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虚寒性便秘慎用。忌食辛辣香燥刺激性食物。
1. 寒下剂 通便宁片
【功能主治】宽中理气,泻下通便。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症见大 便秘结、腹痛拒按、腹胀纳呆、口干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 滑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 片,一日 1 次;如服药 8 小时后不排便再 服一次,或遵医嘱。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
注意中药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注意中药的妊娠禁忌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某些中药,以免对胎儿造 成不良影响。
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时间
不同的中药煎服方法和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正确煎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 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 泻。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神曲
消食和胃。
鸡内金
君臣佐使
中药处方中药物分为君、臣、佐、使 四种角色,君药为主药,臣药为辅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使药为 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用药禁忌
注意中药的用药禁忌,如孕妇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与处方举例
胃痛
胃寒痛可用良附丸治疗,胃热痛 可用清中汤治疗,气滞胃痛可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服用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如补药空腹服, 驱虫药睡前服等。
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温服,丸剂、散剂等固体剂型可温开水 送服。
服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定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的配伍 使用。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之经典中成药概述PPT课件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之经典中成药概述PPT课件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 4 实火证类中成药
• 11)牛黄解毒片 • 牛黄解毒丸方改制品,为著名清热泻火药。 • 明·王肯堂(1549—1613)《证治准绳·幼科》集三“牛
黄解毒丸”加减。 • 1990年北京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李时珍”牌产品获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 • 【处方】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 6)人参再造丸 • 经验方“再造丸”的加减方。 • 1987年苏州雷允上制药厂“九芝图”牌产品获国家医药管
理局优质产品奖。
• 【处方】人参、藿香、檀香、母丁香、细辛、玄参、香附、 地龙、熟地黄、三七、乳香、青皮、豆蔻等56味药物。其 中还有牛黄、麝香(人工麝香)、犀角(水牛角浓缩粉) 等稀有贵重药材。
•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开窍镇惊。用于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 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 散剂,瓶装,每瓶2克或袋装,每袋2克。
• 小药结名:三药均寒可凉用性于热作闭用证偏,重但
适应证
安宫牛黄丸 最大 清热解毒
热盛之证
紫雪
次之 熄风止痉
热极动风痉厥者
至宝丹
最小 化痰开窍
“精制饮片”字样。 • 3)优质的成药——经典成药略
• 6.经典成药的概念 • 一般是指: 生产历史悠久、处方配伍得当、选用道地药
材、制作工艺成熟、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人们公认的著名 品牌。 • 称为经典成药的理由在于,中医药是传统医学,含有经典 元素。经典成药在岁月中选择,而形成一种厚重之感。并 有模糊的概念而产生更大的包容性。 • 所以用“经典成药”一名较“名优成药”更为贴切。 • 7.方剂与成药的关系 • 方剂是成药的基础,成药是方剂的精选。

中成药学ppt课件

中成药学ppt课件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淡豆豉)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应用: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肺炎,流脑, 乙脑,腮腺炎等
药理研究:发汗解热,抗炎,抗过敏,镇痛,提高免疫力
.
11
双黄连口服液
处方:金银花375g,黄芩375g,连翘750g 性状:棕红色澄明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应用: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带状疱疹等 药理研究:抗炎抗病毒,抑菌。
四肢四肢沉重,面色灰暗,舌苔白滑,脉浮。
方中麻、桂相须为君,发汗解表散寒,且麻黄宣肺平喘,桂枝温经通阳。
注: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不宜使用,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之虚传喘
亦不宜使用。
(白芍)
.
6
清眩丸
处方:川芎200g 白芷200g 薄荷100g 荆芥穗100g 石膏10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而后辛、凉。 功能:疏风散寒,清热止痛。 (薄荷)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蕴热之头痛症。
性状:为棕黄色颗粒,味甜、味苦;或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
功能 :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证。证见恶寒风热,头痛身痛,鼻流清
涕,咳嗽咽干,舌苔淡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热,解热清表一之功。 本品用于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证。外感风热或体质弱者 不宜使用。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大蒜)
主治:风温初起。 应用: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
角膜炎 药理研究:解热抗炎,杀菌发汗,抑制肠蠕动亢进
,薄荷,桔梗,炒牛蒡子各120g,荆芥,淡竹 叶各80g,淡豆豉,甘草各10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 业 药 师 中 成 药
一、内科常 用中成药
解表剂
辛温解表 剂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症状
药物组成
注意事项
桂枝合剂
表实感冒 颗粒
感冒清热 颗粒
解肌发 表,调和
发汗解 表,祛风
散寒
疏风散 寒,解表
清热
感冒风寒表虚 证
表实感冒表实 证
风寒感冒
症见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鼻塞 症见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头 项降痛,鼻流清 涕,咳嗽,痰白
注意事项 孕妇及风寒感冒
慎用 风寒外感者慎用 风寒感冒慎用 风寒外感者慎用
风寒感冒者慎用
解表胜湿 剂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症状
九味羌活 丸
疏风解 表,散寒
除湿
外感风寒夹湿 所致的感冒
症见:恶寒,发 热,无汗,头重 而痛,肢体痠痛
荆防颗粒
解表散 寒,祛风
胜湿
外感风寒挟湿 所致的感冒
症见:头身疼 痛,恶寒无汗, 鼻塞流涕,咳嗽
午时茶颗 粒
祛风解 表,化湿
和中
外感风寒/内 伤食积证
症见:恶寒发 热,头痛身楚, 胸脘满闷,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
祛暑解表 剂
药物组成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黄芩 甘草 地黄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柴胡 前胡 桔梗 茯苓
枳壳 甘草 广藿香 紫苏叶 苍术 陈皮 厚朴 白芷 川芎 羌活 防风 山楂 炒麦 芽 六神曲 枳实 柴胡 连翘 桔梗 前胡 红茶 甘草
疏透表 邪,清热
解毒
主治
症状
湿热藴结
风温肺热,卫 气同病
泄泻腹痛,便黄 而黏,肛门灼 热,以及风热感 冒所致的发热恶 风,头痛身痛 症见:发热,微 恶风寒,咳嗽, 咳痰,痰黄,头 痛,口渴,舌红 苔黄或黄白苔相 兼,脉浮滑或浮 数,急性支气管 炎见上述证候者
中暑
症见:头晕,恶 心,腹痛,胃肠
不适
清暑益气

广藿香 香薷 陈 皮 姜厚朴 枳壳 木香 檀香 炒山 楂 六神曲 炒麦 芽 炒稻芽 茯苓 木瓜 炒白扁豆 紫苏叶 桔梗 甘 樟脑 干姜 桉油 小茴香 肉桂 辣
椒 大黄
湿热谢谢,实热 积滞胃痛者慎用
孕妇禁用,驾驶 员及高空作业者
慎用
中成药
清暑益气 丸
功能
功能
清暑利湿
芳香化 湿,清热
解毒
主治
症状
药物组成
感受暑湿所致 的暑湿证
症见:发热身倦 口渴 泄泻 小便 黄少 外用治痱子
滑石粉 甘草
暑湿藴结所致 的湿温
症见:身热肢 痠,胸闷腹胀,
尿赤黄疸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豆蔻 藿 香 薄荷 射干 川 贝母 木通 连翘
注意事项
孕妇及小便清长 者慎用
孕妇禁用,寒湿 内阻者慎用
朱砂
注意事项
因含雄黄,朱砂 等峻烈有毒之品 故 不宜过量,久 用,孕妇忌用, 气血虚弱及肝肾 功能不全者慎用
功能
主治
症状
药物组成
注意事项
第3页
六合定中 丸
祛暑除 湿,和中
消食
夏伤暑湿,宿 食停滞,寒热 头痛,胸闷恶 心,呕吐腹痛
夏伤暑湿,宿食 停滞,寒热头 痛,胸闷恶心,
呕吐腹痛
十滴水
健胃,祛 暑
头痛发热,恶汗 身痛,鼻流清 涕,咳嗽,咽干
桂枝 白芍 大枣 表实无汗或温病
生姜 甘草
内热口渴者慎用
麻黄 桂枝 防风 风热感冒及寒郁
白芷 紫苏叶 葛 化热明显者忌
根 生姜 陈皮 桔 服,高血压,心
梗 苦杏仁 甘草 脏病者慎服。
荆芥穗 防风 紫 苏叶 白芷 柴胡 薄荷 葛根 芦根 苦地丁 桔梗 苦
与环孢素A同用, 可以引起环孢素A
身体虚弱,感 受风寒手指的
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鼻塞 咳嗽痰 多 胸闷呕吐 乏
力气短
紫苏叶 葛根 前 胡 半夏 桔梗 陈 皮 枳壳 党参 茯 苓 木香 甘草 生
姜 大枣
祛暑剂
注意事项
孕妇及风热感冒 慎用
孕妇禁用,外感 燥热者不宜服用
注意事项 风热感冒者及孕
妇慎用
祛暑除湿 剂
中成药 六一散
甘露消毒 丸
祛暑利 湿,补气
生津
主治
中暑受热,气 津两伤
症状
症见:头晕身 热,四肢倦怠, 自汗心烦,咽干
口渴
表里双解剂
药物组成
黄芪 人参 炒白 术 葛根 苍术 升 麻 麦冬 五味子 泽泻 黄柏 陈皮 醋青皮 六神曲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解表清里 剂
中成药 葛根芩连

双清口服 液
功能
解肌透 表,清热 解毒,利 湿止泻
功能
疏风解 表,清热
解毒 疏风清 热,宣肺 止咳 疏风解 表,清热
清热解表
清瘟解 毒,宣肺
泄热
主治 风热感冒
症状
症见:发热,头 痛,咳嗽,口 感,咽喉疼痛
风热感冒初起
症见:头痛,咳 嗽,口干,咽痛
外感风热所致 的感冒
流行性感冒属 风热证
流行性感冒属 热毒滞肺证
症见:发热,咳 嗽,咽痛
症见:发热恶 风,头痛头晕, 咳嗽,胸闷,咽
中成药 紫金锭
中成药
祛暑避秽 剂
功能
主治
辟瘟解 毒,消肿
止痛
中暑,脘腹胀 痛,恶心呕 吐,痢疾泄 泻,小儿痰 厥,外治疔疮 疖肿,痄腮, 丹毒,喉风
祛暑和中 剂
症状
中暑,脘腹胀 痛,恶心呕吐, 痢疾泄泻,小儿 痰厥,外治疔疮 疖肿,痄腮,丹
毒,喉风
药物组成
人工麝香 山慈菇 雄黄 红大戟 千 金子霜 五倍子
喉肿痛 症见:发热,恶 寒,肌肉酸痛, 鼻塞流涕,咳 嗽,头痛,咽干 咽痛,舌偏红,
苔黄或黄腻
药物组成
金银花 连翘 薄 荷 荆芥 淡豆豉 牛蒡子 淡竹叶
桔梗 甘草 桑叶 菊花 薄荷 素油 苦杏仁 桔 梗 连翘 芦根 甘 金银花 黄芩 连
翘 金银花 连翘 羚 羊角 牛蒡子 荆 芥 淡豆豉 桔梗 淡竹叶 薄荷素油 连翘 金银花 炙 麻黄 炒苦杏仁 石膏 板蓝根 绵 马贯众 鱼腥草 薄荷脑 广藿香 大黄 红景天 甘
注意事项 风热感冒或湿热
证慎用
风热感冒或湿热 证慎用
孕妇及风热感冒 慎用
第2页
中成药
功能
藿香正气 水
解表化 湿,理气
和中
保济丸
解表,祛 湿,和中
中成药
扶正解表 剂
功能
参苏丸
益气解 表,疏风 散寒,祛 痰止咳
主治
外感风寒,内 伤湿滞/夏伤 暑湿所致的感

暑湿感冒
症状
症见:头痛昏 重,胸膈浓度升高
第1页
正柴胡饮 颗粒
发散风 寒,解热
止痛
辛凉解表 剂
外感风寒所致 感冒
症见:发热恶 寒,无汗,头 痛,鼻塞,喷 嚏,咽痒咳嗽, 四肢痠痛,流感 初起,轻度上呼 吸道感冒见上述
柴胡 防风 生姜 赤芍 陈皮 甘草
风热感冒慎用
中成药
银翘解毒 丸
桑菊感冒 片
双黄连口 服液
羚羊感冒 胶囊
连花清瘟 胶囊
症见:发热头 痛,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肠胃 不适,亦可用于
晕车晕船
药物组成
广藿香油 苍术 陈皮 厚朴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生 半夏 甘草浸膏 紫苏叶油 藿香正 气水又含乙醇 广藿香 苍术 白 芷 化橘红 厚朴 菊花 蒺藜 钩藤 薄荷 茯苓 薏苡 仁 广东神曲 稻 芽 木香 葛根 天
主治
症状
药物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