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40个必记高频考点
精心整理※考点1※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精心整理※考点4※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 怀庆牛山一一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一一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一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一一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归纳:第八章常见药材鉴别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归纳:第八章常见药材鉴别分值:35分考点一:术语题(每年必考,2-3分)“菊花心”:甘草、黄芪、防风(蚯蚓头)“星点”:大黄“云锦花纹”:何首乌“朱砂点”、“起霜”:苍术(茅苍术)“罗盘纹”:商陆“车轮纹、猪大肠”:防己“砂眼、珍珠盘”:银柴胡“金包头”:知母“怀中抱月”:松贝“乌金衣、挂甲”:牛黄“翘鼻头、佛指甲、方胜纹、连珠斑”:蕲蛇“剑脊”:乌梢蛇“合把”、“血丝”、“通天眼”:羚羊角【2015年真题】【97-98】A.全蝎B.牛黄C.蟾酥D.羚羊角E.海螵蛸97.具有“乌金衣”的是98.具有“通天眼”的是【答案】B D考点二、气味题1.穿心莲、黄连、山豆根、胡黄连、苦参:味极苦2.细辛:气辛香,味辛辣麻舌3.肉桂:气香浓烈,味甜、辣。
4.远志:嚼之微有刺喉感5.川芎:有特异浓郁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味回甜。
6.辛夷:味辛凉7.豆蔻:有樟脑味8.薄荷:特殊清凉香气9.丁香:香气浓郁,味辣麻舌考点三、药用部位题帶叶茎枝:槲寄生、桑寄生茎髓:通草花蕾入药:辛夷、丁香、金银花、槐米、款冬菌核入药:茯苓、猪苓子座入药:冬虫夏草地衣体入药:松萝【2014年真题】【47-48】A.花蕾B.花粉粒C.柱头D.雄蕊E.花柱47.莲须的药用部位48.丁香的药用部位【答案】D A【2014年真题】【59-60】A.冬虫夏草B.茯苓C.海藻D.灵芝E.松萝59.药用部位为干燥菌核的药材是60.药用部位为干燥地衣体的药材是【答案】B EA类药材(超高频,试卷中必然出现,作为答案的频率>30%,看图识药)数量:分值:20分一、狗脊考点:药材表面金黄色绒毛,饮片横切面近外皮处有一条明显突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2014年真题】A.炮制片B.绵马贯众C.地榆D.狗脊E.白芷28.呈不规则长条形,切面近边缘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环纹【答案】D二.大黄考点1:加工题:忌用铁器考点2:术语题:髓部具有“星点”考点3:气味题:气清香,嚼之黏牙,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延胡索乙素
防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糖和苷
苷的水解
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记忆:NO!死开(SC))
含氰苷的药材
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
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
记忆:何首乌拿着虎杖打翻了大紫明宫的丹炉
菲醌类
丹参
萘醌
紫草
理化性质
酸性:含COOH>含二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二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常温
贮藏温度为10℃~30℃
散剂
不宜制成散剂
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刺激性大、腐蚀性强,含挥发性成分较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有关规定
内服散剂(细粉),儿科用及局部(最细粉),眼用(极细粉)
质量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含水分不得超过9.0%,化学药局部用散剂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散剂及儿科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香豆素和木脂素
含香豆素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记忆:前秦的胭脂总是香)
含木脂素
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记忆:五根细木头连起来比较厚)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光化学毒性
光敏作用
黄酮类
含黄酮类
异黄酮类(葛根)、黄酮类(黄芩、银杏叶、槐花)、二氢黄酮类(陈皮、满山红)
(记忆:红橙黄,银槐哥)
百合科
川贝母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炉贝: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常见考点汇总
更多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常见考点汇总点击这里(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常见考点汇总考点一:中药的性能寒凉药物: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
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药物: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有伤阴助火之害。
1.辛:发散、行气、活血。
2.甘: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中满忌甘”。
3.酸:收敛固涩,多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
有实邪者勿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
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肠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能多食咸6.涩:能收、能敛,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邪气未尽者勿用。
7.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考点二:道地药材1.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
2.贵药:天冬、天麻、黄精、杜仲。
3.怀药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
4.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5.关药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刺五加、升麻。
其他:西宁大黄;宁夏枸杞;秦艽、辽五味,关防风;福建泽泻;山东阿胶;安徽宣城木瓜;江西枳壳。
考点三:含生物碱的中药的有效成分苦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双稠哌啶(喹诺里西啶基本结构)山豆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喹诺里西啶类麻黄--为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有机胺类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四环或五环二萜类生物碱。
黄连--小檗碱--季铵型洋金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莨菪碱延胡索--延胡索乙素--苄基异喹啉类防己--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天仙子--东莨菪碱和莨菪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千里光--以阿多尼弗林碱--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马钱子--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吲哚类生物碱雷公藤--雷公藤甲素--二萜类化合物考点四:苷的分类及典型化合物1.氧苷:(1)醇苷:代表性的红景天苷,毛茛苷、獐牙菜苦苷。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
第一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考点一历代本草代表作著作作者年代载药数学术贡献《神农本草经》汉代365种(1)上、中、下三品(2)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3)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剂型选择)《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730种(1)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2)初步确定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新修本草》-《唐本草》隋唐时期850种(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药典性质,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药典(2)开创图文并照先例《证类本草》唐慎微宋代1746种图文对照,方药并收《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1892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清代921种(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中华本草》当代全面总结了传统药学成就本草代表作。
考点二中药的性能1.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平),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确定依据(人体反应)效用不良反应代表药物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寒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伤阳助寒石膏、知母凉温减轻或消除寒证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伤阴助火煨姜,附子,干姜热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2.五味五味作用特点治疗作用举例不良作用应用注意辛能散发散荆芥、薄荷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能行行气,活血香附、川芎甘能补补虚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腻膈碍胃,令人中满,(闭门留寇)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能缓缓急饴糖,甘草能和和中,调和药性解药,食毒甘草、蜂蜜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猪苓、茯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五味子,五倍子(久泻久利),乌梅,山茱萸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生津,安蛔木瓜,乌梅涩收敛固涩龙骨(脱证),赤石脂(久痢脱肛)苦泄通泄大黄苦寒,泻热通便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降泄苦杏仁:降泄肺气;代赭石:降逆,治呃逆呕喘清泄黄连、栀子燥燥湿苍术、厚朴:治寒湿黄柏、苦参:治湿热坚坚阴黄柏、知母:泻火存阴坚厚肠胃少量黄连止泻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咸能软软坚散结昆布、海藻:治疗瘰疬、痰核鳖甲:治癥瘕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慎用,脾虚便溏者慎用能下泻下通便芒硝:热结便秘3.升降浮沉白前↓,桔梗↑;二向性:胖大海、前胡举例功效白前↓降气祛痰止咳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胖大海↑↓清肠通便↓,清宣肺气↑升降浮沉-所示效用功效升浮类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沉降类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考点三功效的分类1.按照中医辨证学分类针对八纲辨证表里解表、温里寒热散表热、清里热虚实补虚、泻实阴阳补阴、滋阴、敛阴、补阳针对病因辨证六淫与疫疠散风、祛寒、清暑七情镇惊、定惊、解郁(七情)饮食劳伤消食、消积、强身外伤生肌、敛疮针对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病补气、行气;养血;生津、利水针对脏腑辨证心脏养心,清心,泻心火肺宣肺、温肺、清肺、润肺大肠通肠(便)、润肠、滑肠、涩肠脾脏补脾、健脾、温脾、运脾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相对应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针对卫气营血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针对三焦辨证三焦辨证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利下焦湿热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对因功效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对症功效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病证功效营血辨证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对现代病症功效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考点四中药主治病证—简称主治分类特点实例病名类以疾病的名称表述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证名类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使用最多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症状名类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使用最少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借用西医学的病症胃下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考点五液体辅料及作用辅料作用代表药材酒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黄连、大黄、当归、白芍、续断、丹参、川芎、蕲蛇、黄芩醋引药入肝,理气、止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促进有效成分煎出延胡索、甘遂、商陆、大蓟、芫花、三棱、乳香、没药、香附、柴胡蜂蜜补中润燥止咳,解毒,矫味矫臭,调和药性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黄芪、枇杷叶盐水引药入肾,引药下行、强筋骨,软坚散结,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泽泻、车前子、乳香、沙苑子姜汁发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开痰,减毒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麻油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粉碎蛤蚧、三七、淫羊藿、马钱子米泔水、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白矾溶液、胆汁、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考点六固体辅料作用和代表药材辅料作用代表药材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党参、斑蝥、红娘子麦麸和中益脾、缓和药物的燥性、除去不良气味枳壳、苍术、僵蚕、白术、山药、泽泻、六神曲灶心土入脾,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白术、山药、当归、白芍蛤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阿胶河砂作为中间传热体,使坚韧的药物便于粉碎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狗脊滑石粉利尿,清热,解暑解毒水蛭、刺猬皮、鱼鳔胶考点七七情配伍七情定义举例应用原则单行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独参汤据情酌选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石膏+知母;麻黄+桂枝增效,充分利用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黄芪+茯苓、枸杞子+菊花;黄连+木香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畏生姜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生姜杀半夏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人参恶莱菔子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考点八方剂与治法-组方原则君药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不可缺少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治疗兼病或兼证佐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使药引经药使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药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考点梳理考点九中药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方法名称优点缺点浸渍法(冷)(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1)提取率低(2)提取时间长(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渗漉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1)溶剂消耗量大(2)费时长煎煮法适合对热稳定物质提取溶剂只能用水回流提取法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后者用到索氏提取器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不改变成分的化学结构超临界流体萃取CO2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尤其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挥发油升华法用于提取具有升华性的成分樟脑,咖啡因考点十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结构研究方法作用1.质谱(MS)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2.红外光谱(IR)确定官能团的种类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确定共轭体系4.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化学位移+耦合常数氢核磁共振碳谱(13C-NMR,DEPT)化学位移碳考点十一影响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②胃排空速率③其他药物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和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②药物的溶出速度剂型因素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②剂型: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鉴定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鉴定学常考知识点汇总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一门科目,它主要内容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毒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整理了中药鉴定学中常考的知识点,供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1.中药的鉴别方法中药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别、显微鉴别、生药鉴别和炮制鉴别等。
其中外观鉴别是中药的基本鉴别方法,包括外貌、大小、形状、组织结构等方面。
显微鉴别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微观结构,包括细胞、纤维束、细胞外结构等方面。
生药鉴别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产地、外貌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是否为正品。
炮制鉴别是通过对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特性、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判断是否按规定炮制。
2.中药材的性味与归经中药材的性味包括寒、凉、平、温、热等,是中药材的特性之一、其中寒性药材具有清热、凉血、利湿等作用;凉性药材具有清热、滋阴、解毒等作用;平性药材具有调和阴阳、益气血、健脾胃等作用;温性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活血等作用;热性药材具有热病、散寒、活血等作用。
中药材的归经是指其作用的主要功效和作用部位,如归肝经、归心经等。
3.中药的功效与适应症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效果,包括清热、祛风、活血、化痰等多种作用。
适应症是指中药用于治疗的疾病和症状,如感冒、咳嗽、腹痛等。
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考生需要掌握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
4.中药的毒性与禁忌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禁忌是指中药在一些人或一些情况下禁止使用的情况,如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禁用一些中药;同时,一些中药与一些药物有相互作用时也可能会禁用。
5.中药的贮藏与鉴别中药的贮藏是指中药材的保存和保鲜方法,包括干燥贮存、通风保鲜、防潮防蛀等。
中药的鉴别是指对中药材的真伪进行鉴定和评价,包括外观鉴别、药材组织结构鉴别、显微鉴别等。
以上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鉴定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药的炮制》①基本定义:中药炮制啊,简单说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就好比你做菜,不同的菜(药材)得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炮制方法)才能做出可口(达到药用功效)的菜。
②重要程度: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毒性、归经等各个方面。
不经过炮制的中药就像没加工的食材,不好用来治病。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了解一些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像什么是寒性、热性药材啊,药材的形状、气味大概是怎样的。
就跟你学炒菜得先认识菜长啥样是一个道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炮制后的中药更安全有效。
比如说生地黄性寒,主要是清热凉血,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就变成了滋阴补血的药。
这在中医临床治病时非常关键,如果用错了炮制后的药材或者没炮制,可能就达不到治病效果甚至会有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当中,中药炮制处于中间重要位置呢。
它前面需要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等知识做基础,后面又和中药药剂学等密切相关。
要是把整个中药学知识体系比作一个大厦,炮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建设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这些知识点联系紧密。
因为炮制会改变药材的这些性质。
比如有些药材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味归经的表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关键点在于要记住不同药材适用的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后药材的性质变化。
就像头疼每种食材哪种烹饪方式最好用,还得搞清楚做出来啥味。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出现呢。
大多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考查方式。
像直接问某药材常用的炮制方法,或者炮制后药材的功效有何改变这样的问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药炮制就是对原药材进行加工的全部过程。
这加工可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就是除去杂质啊,就像挑菜得把烂叶子去掉一样。
切制就是把药材切成合适的形状大小便于加工或者煎服。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
1. 中药的药物学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化学成分、药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的制药学知识:包括中药的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制剂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包括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毒副作用、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
4. 中药的临床应用知识:包括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治疗方法、剂量等方面的知识。
5. 中药的化学分析知识:包括中药的常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6. 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知识:包括中药与化学药物、食品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7. 中药资源与保护知识:包括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开发、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第一章中药与方剂考点历代本草著作:《神农本草正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考点中药性能理论。
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叫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考点四气: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所示效用: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燥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考点五味(1)确定依据。
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①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药物有荆芥、薄荷和川芎。
气虚阴亏者慎用。
②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药物有黄芪、熟地、核桃仁、甘草等。
凡温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③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药物有木瓜、乌梅等。
凡邪未尽之证均慎用。
④苦:能泄、能燥、能坚。
药物有黄连、黄柏、知母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⑤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药物有昆布、海藻等。
脾虚便溏者慎用。
⑥涩: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药物有猪苓、茯苓等。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3)气味配合的原则: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有二;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黄金必考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黄金必考点※中药质量标准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历代本草黄金考点二:中药性能-五味黄金考点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黄金考点四:中药剂型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物起效快慢顺序: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风险的高低顺序: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外用给药。
黄金考点五:中药药材的性状鉴定黄金考点六: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中药材生产和炮制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道地药材黄金考点二:植物药和动物药的采收黄金考点三:炒法黄金考点四:炙法黄金考点五:煮法※中药化学成分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生物碱黄金考点二:麻黄的药理作用1.发汗 (麻黄水煎剂、麻黄挥发油、麻黄碱;兴奋外周α 1 受体)。
2.镇咳平喘 (麻黄水煎液、麻黄醇提取物、麻黄生物碱、麻黄碱)、祛痰 (麻黄挥发油)。
3.利尿 (D-伪麻黄碱)。
4.解热 (麻黄水煎液、麻黄挥发油、萜松醇)、镇痛 (麻黄挥发油、麻黄水煎液)、抗炎 (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黄金考点三:醌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黄金考点四: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牛膝与川牛膝黄金考点二:南沙参与北沙参黄金考点三:红花与西红花※中药制剂与剂型知识点总结※黄金考点一:明胶空心胶囊和软胶囊的囊材组成黄金考点二:丸剂的质量要求黄金考点三:片剂的质量要求黄金考点四: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及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分层、絮凝、转相、破裂、酸败。
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的性质、用量、分散相的浓度、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其他(如微生物污染)黄金考点五:混悬剂的常用附加剂黄金考点六:热原黄金考点七:注射剂的附加剂黄金考点八:栓剂的质量检测1.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0min融化;水溶性基质的栓剂60min溶解。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知识点
84.流浸膏剂系指每1ml相当于饮片1g;浸膏剂分为稠浸膏和干浸膏两种,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85.酊剂:①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②其他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20g。
86.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87.纯化水可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和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和稀释。
88.注射剂的抗氧剂有维生素C(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89.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有氯化钠、葡萄糖。
90.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的可见异物、混悬型滴眼剂和混悬型眼用半固体制剂的粒度、眼用半固体制剂的金属性异物等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眼用制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91.软膏剂与乳膏剂油脂性基质有:羊毛脂、蜂蜡、凡士林、硅酮类。
92.软膏剂与乳膏剂水溶性基质有: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
93.明胶空心胶囊常用的遮光剂有二氧化钛,常用的增光剂有十二烷基磺酸钠。
94.栓剂融变时限检查要求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芯;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
95.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液、刺激性较强的易溶性药物、易风化的药物、吸湿性强的药物。
96.片剂的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97.可溶片的崩解时限为3min。
98.栓剂的吸收途径有:经直肠上静脉吸收,由肝脏进入大循环;经直肠下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经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影响因素有:生理因素(栓剂塞入距肛门口2cm处时,其给药量的50%~70%可不经过门肝系统);药物因素(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与解离度及粒径大小等均可影响药物的直肠吸收);基质因素(水溶性药物分散在油脂性基质中,药物能较快释放或分散至分泌液中,故吸收快)。
99.绝对生物利用度:实验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比率。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020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大全
2020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大全2020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药一》学霸备考必看高分知识点34条
♦1.钩藤鉴别:单钩或双钩茎枝段。
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具细纵纹,光滑无毛。
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
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
♦2.鲜石斛:茎圆柱或扁圆柱形。
表面光滑或有纵纹,黄绿色,节明显,有膜质叶鞘。
肉质多汁易折断,断面绿色且平坦。
嚼之带粘性。
♦3.干石斛:扁圆柱形或圆柱形段。
表面金黄、绿黄或棕黄色,有光泽,具深纵沟或纵棱,有的可见棕褐色的节。
切面黄白色至黄褐色,有多数散在筋脉点。
气微,眛淡或微苦,嚼之有黏性。
♦4.铁皮石斛鉴别: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6 个旋纹,表面黄绿或略带金黄色。
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叶鞘,一端可见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
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灰白色至灰绿色,略角质状。
嚼之有黏性。
♦5.桑白皮鉴别: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
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质韧,纤维性强,撕裂时有粉末飞扬。
♦6.连丹皮:筒状或半筒状,向内卷曲或张开。
外表面灰褐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
内表面淡灰黄或浅棕色,有明显细棕纹,常见发亮结晶。
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7.干皮:筒朴、靴筒朴。
外表粗糙,灰棕或灰褐色,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
内表平滑,紫棕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或棕色,有油性,可见多数小亮星。
♦8.肉桂鉴别:槽状或卷筒状。
外表面灰棕色,或可见灰白色斑纹。
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外侧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 1 条黄棕色线纹。
♦9.杜仲鉴定: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皱纹或纵裂槽纹,未去粗皮者可见斜方形皮孔。
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
断面具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10.合欢皮饮片鉴别:丝或块片状。
外表面灰棕至灰褐色,密生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
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能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
昆布海藻治瘰疬,芒硝软坚泻下治便秘。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
常将淡附于甘。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
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五味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升降沉浮(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
(二)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
病位在下在里类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
治疗病势上逆病症,常选用药性沉降的药。
五、归经(一)含义: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
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二)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三)确立依据:1.药物特性: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味辛,故归肺经。
2.药物疗效: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至,故归肺经。
六、有毒与无毒一、毒的特性:1.狭义的毒:药物不良反应。
2.广义的“毒”:(1)药物的总称;(2)药物的偏性。
二、确立依据:1.是否含有毒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使用剂量是否适当。
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有品种、来源、采集时间、加工炮制、制剂工艺、给药途径等。
四、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品种混乱2.误服毒药3.用量过大4.炮制失度5.剂型失宜6.疗程过长7.配伍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 10.个体差异 11.离经悖法第三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一、功效(一)含义: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
又称功能、功效、效能、效用、作用。
(二)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表里——发表、温里寒热——散表寒、清里热(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六淫——祛风、解暑疫疠——解毒七情——安神、镇惊饮食劳伤——消食、补虚外伤——生肌、敛疮(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气——补气、行气。
血——补血、活血。
津液——化痰、利水(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心——养心、清心。
肝——清肝、柔肝等,以及奇恒之府——利胆、泻三焦火、醒神(脑)。
(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经络——舒筋活络、和解少阳。
六经——散太阳经风邪。
(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卫——疏散风热。
气——清气分热。
营——清营。
血——凉血。
(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清中焦湿热、温中散寒。
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因指病因,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宣肺、和中、理气、安神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排石、排脓等(2)对症功效:如止汗、平喘、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3)对病证功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条虫。
(4)对现代病症功效:如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
二、主治病证1.病名类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
2.证名类主治病证,如热淋、风寒表证。
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
当代使用最多是证名,其次是病名,症状名最少。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二、单味药配伍(一)七情配伍(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如人参治脱证,黄连治痢疾。
(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如黄芪与茯苓,增强黄芪利水的作用。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
如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等。
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相须、相使表示增效;相畏、相杀表示减毒,相恶表示减效,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三、中成药配伍(新增内容)注意实例(二)内容(注意病例)1. 功似配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以增强药效。
病证单一,症状较重多用功似配伍。
(1)同为内服的:如治中风后遗症,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颗粒+活血通脉的愈风宁心片或银杏叶片等.又如治高血压,天麻钩藤颗粒+脑立清丸或平肝清肝息风的羚羊角胶囊等,(2).同为外用的:如治混合痔,复方荆芥熏洗剂,或痔疮外洗药熏洗;然后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入或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涂。
(3).内服与外用并施的如治不孕,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或妇科万应膏。
治瘰疬痰核,内服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西黄丸和夏枯草膏;外贴化核膏。
治痔疮肿痛,内服槐角丸;局部外敷九华软膏。
治筋骨折伤,内服跌打丸;外敷七厘散或正骨水。
治咽喉肿痛,内服六神丸或喉症丸;外用冰硼散2. 功异配伍:功效相异的中成药同用。
多种病证,病情复杂多用功异配伍。
(1)同为内服:如某男,年过不惑,既溏泻、脱肛,又阳瘘、肢冷,证属中气下陷兼肾阳虚,可将补中益气丸与金匮肾气丸同用,以收补气升阳与温助肾阳之效。
又如某女,年过天命,既面色萎黄、乏力多汗,又带下黄臭,证属气血双亏兼湿热下注,可将八珍益母颗粒与白带丸同用,以收补气养血、清热燥湿止带之效。
再如某男,四十有五,平素便秘,近日又因交通事故致左腿骨折、瘀肿疼痛,且口干、口渴、尿黄、大便两日未行,.脉弦滑有力,舌红苔黄,证属跌打伤损、瘀肿骨折,兼肠热便秘,可选用跌打丸与三黄片或麻仁润肠丸同用,以收活血散瘀止痛、清热通便之效。
(2)同为外用:如某女,年过不惑,既患外痔肿痛瘙痒,又患冻疮,可嘱患者每日用能祛毒止痒、消肿止痛的痔疮外洗药熏洗肛门30分钟,再取能消肿止瘁的治冻灵软膏,按其使用说明涂抹冻疮。
又如某女,年过而立,脚气红肿疼痛数日,当日又不慎被开水烫伤手背,可嘱患者每曰外用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獾油,按其使用说明涂抹手背的烫伤处;再取能杀虫止痒的复方土槿皮酊,按其使用说明涂搽脚气。
(3)内服与外用并施:如治脚气肿痛,证属湿热下注者,可嘱患者内服能清热燥湿的二妙丸或三妙丸,或能清热利湿的四妙丸;选配外用药时,患处未溃烂者可外涂能杀虫止痒的复方土槿皮酊,已溃烂者可外涂能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的脚气散。
治妇女带下黄臭,证属湿热下注者,可嘱患者内服能清湿热、止带下的白带丸:外用能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治糜灵栓或治糜灵泡腾片,或能清热解毒、燥湿杀虫、去腐生肌、化瘀止痛的妇宁栓,等等。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
二、常用的治法(新增内容)(一)汗法: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二)吐法:多用于实邪壅塞,病情急剧的病人。
若病情虽急,却有体虚气弱,尤其是孕妇,都必须慎用。
(三)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血,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
如: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分消上下。
(五)温法: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
(六)清法: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
(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治法。
(八)补法:常用的治法分类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阴阳并补、气血双补为主。
三、方剂的组成1.君药: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中不可缺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