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思政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P34-37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和研究都很陌生,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研究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一、歌曲《让爱住我家》___给学生带来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听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二、深入探究,理清家庭关系___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并通过播放《家族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称呼。
接着,___引导学生完成家庭树的梳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三、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家人在讲述家人故事的环节中,___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每个人的特点和贡献,并学会关心家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和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学生们将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并学会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
___: Every day in our lives。
we feel the love of our family。
It could be a hug from our mother。
a look from our father。
or a us dinner。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9.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责任意识: 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2.道德修养: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3.健全人格: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4.政治认同: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2.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3.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开端猜一猜:3月12号,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老师的生日)1.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2.播放视频《我出生的那一天》3.小思考: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4.问问你的家人:(1)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欢迎我的宝贝:(1)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2)奶奶乐呵呵地说:“瞧这孩子的机灵劲儿,长大一定跟妈妈一样聪明!”(3)因为我的出生,全家都乐呵呵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呢!6.小结:每一个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的,每一位家人都因为你的出生而充满喜悦。
活动二:学习探究1.过渡语:就这样,我正式来到我的家,成为了我家的一份子,看,这些都是我的家人。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家庭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对于家庭中的亲情关系有强烈的感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分享家庭生活的过程中,感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工具,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课文《我和我的家》,让学生了解主人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 教案
我和我的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3.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亲人的爱,并学会关爱自己的家人。
教学难点: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厘清亲属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来到我家导语:同学们好,我是实验小学的冯老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学习小伙伴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他叫聪聪,今年跟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请你也和聪聪打个招呼吧,告诉他你的名字!1.听一听:今天老师来上课的路上啊,听到聪聪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谈论得特别开心。
你们想知道他们在交流什么吗?他们在讲自己出生时的故事呢,我们也一起听一听吧!最先开始讲的是那个穿紫色衣服的小女孩,她叫峥峥。
(播放音频)2000年的冬季,我出生了。
听妈妈说,我出生时,是1月13日9时50分,护士阿姨给我量了身高体重后,就用小被子把我包好,放在妈妈的身边,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十分开心。
她说,我特别乖,瞪着小眼睛,一边吃着自己的小手,一边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得知我出生的消息,亲戚们都来到了医院,围在摇篮边看我,祝福我茁壮成长,爸爸妈妈也因为我的到来非常高兴,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美滋滋的。
爸爸妈妈说,他们在我还没出生之前,就给我起好了名字。
因为知道我是正月出生的,“正”和“峥”是同音,所以就有了我名字里的“峥”字。
这就是我普通而又难忘的出生的故事。
我要感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我付出了很多的爱。
听了峥峥的出生故事,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小伙伴聪聪也迫不及待地开始讲自己的出生故事了。
(播放音频)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好伙伴聪聪,我要给你们讲我的出生故事喽!我出生后,爸爸非常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旨在让学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家庭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亲情的感受很直接,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亲情,懂得珍惜家庭。
3.引导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亲情。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更好地投入。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让学生对家庭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主人公的经历,感受家庭的温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体会亲情。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进一步理解家庭关系。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关爱家人,如何在家庭中履行自己的责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我的家》(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我和我的家》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两个栏目,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因此,第2课时应该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演、画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2.借助课前调查单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间的联系。
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产生家庭认同感。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第二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展开。
本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与理解。
2.认识家庭文化,了解家庭传统,传承家族美德。
3.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人有基本的了解。
但在家庭关系处理、家庭成员沟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此外,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识,了解家庭传统,传承家族美德。
3.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了解家庭文化,传承家族美德。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家庭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3.案例分析:分析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矛盾,提高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参与,增进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2.课件:相关家庭场景图片、案例分析、亲子活动方案等。
3.道具:家庭角色卡片、亲情树等。
4.视频资料:有关家庭关系处理的短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短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人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家庭场景图片,让学生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与理解。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并能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与关怀。
4.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能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与关怀。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尊重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片卡片。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讲解与讨论:1. 向学生介绍家庭规则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家庭需要规则。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规则可以帮助家庭成员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秩序。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家庭规则,例如:尊重长辈、爱护家庭环境、按时完成作业等。
活动设计:1. 分发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绘画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合影,并在画面上标注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完成绘画后,鼓励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爱与关怀。
巩固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家庭活动,例如:一起做家务、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等,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活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一些家庭活动,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评价与总结: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3.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家庭活动,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规则,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家庭规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己在家里法律上的身份,懂得与家人之间有血脉的联系。
(2)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能正确的称呼家人。
2情感与态度(1)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
(2)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父母长辈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养成为家付出,做力所能及的事的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讲述亲情故事,体会我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父母长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感知家的涵义。
(2)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
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 查找音频资料(如《婴儿的啼哭声》、《我出生了》、《介绍家人》、《让爱住进我的家》,学生的成长相册等)。
2 制作幻灯片、学生准备 1 课前采访自己出生时的温馨故事;2 和家人查看自家的户口本,了解自己的身份。
3 搜集自己的照片、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一、情感体验,谈话揭题1、播放婴儿的啼哭师:同学们,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2 播放一个学生的成长视频,(1)师: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家庭。
家人欣喜地等待它的到来。
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在慢慢的长大。
长出了第一颗牙齿,叫了第一声妈妈。
迈开腿走的第一步。
第一次上幼儿园 ,第一次和家长外出旅游。
第一次成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孩子的每一点变化都在家人的关爱下,他们幸福地成长着。
(2)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视频,你的感受是什么呀?(3)学生说感受。
3 揭示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今天呀,就让我们以家为话题,来说一说《我和我的家》。
4 贴课题《我和我的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二、我来到我家。
1、播放动画《我出生了》(1)谈话:同学们,在家人的期待中,我们来到可爱的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教材分析】1.解读教材:本课选自“道德与法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
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
因为一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
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
1、“感知家人之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
(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1.探索名字的意义----初识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听故事,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思路】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二、深入探究——家人之间血脉相连(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三、讲述家人故事——夸夸我的家人【教学流程】一、初步了解——家人之间血脉相连1、板书“我”,出示名字“但玉”,因为我爸爸姓但,所以我也姓但,“玉”有宝贝的意思,爸爸认为我是家里的宝贝,所以给我取名但玉,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教学设计
9《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和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称呼家人。
2.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自己和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称呼家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刚才的歌好听吗?老师这里不仅有好听的歌,还有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师:同学们,听!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了我们的家庭。
家人欣喜的迎接他的到来。
看,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在慢慢的长大。
长了第一颗牙齿,叫了第一声妈妈。
在家人的关爱下,孩子幸福的成长着,从一个小婴儿变成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认真呀!那么,听了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呀?生:师——板书(二)新授过程活动一:七嘴八舌话出生师:就像刚才故事中说的,在家人的期待中,我们来到我们可爱的家。
同学们,昨天老师已经让你们回家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你出生时的故事,你们了解了吗?伴乐,小组介绍指名生介绍师:我们从一出生就来到了一个温暖的家,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在这个家的户口本中,就有了我们的位置。
同学们看,这就是---户口本。
户主,户主是什么意思呢?那这里的子是什么意思呢?是的,子就是户主的儿子。
那如果是女儿,这里会写什么呢?活动二:枝繁叶茂家庭树1.师:在我们的家里不仅有可爱的我们,亲爱的妈妈,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员,你的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生:我家里有爸爸、爷爷、姥姥、姑姑。
师贴在黑板上2.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家庭关系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帮这些成员找到相应的位置吗?小组合作师小结:祖辈。
父辈。
孙辈。
3.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奖励给你们一首好听的家庭称谓歌吧!我们一起唱。
活动三、动手动脑找“影子”1、师:睁大你的小眼睛来看一看,你能从照片中找到他们相像的地方吗?师:同学们再来看这张照片,这是一张祖孙三代的照片。
照片中小宝贝儿,除了和爸爸妈妈长得相像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像谁呀?2、师:你听别人说过你和家人长相很像吗?3、师:看来呀,通过长相,可以判断出是一家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和我的家”。
二、我来到我家1.你有没有听你的爸爸妈妈提起过,你刚出生时是什么样的?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其他的亲戚朋友是什么样的反映?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出示几位小朋友和父母的合照,并请小朋友自己给全班同学介绍他的家人们。
提问:看了这么多同学和他的家人的合照,你发现了什么?他们在一起开心吗?三、我和我的家人1、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有几口人?他们都是谁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追问。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他们都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有血缘关系,是一家人。
我们的家庭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还有姥姥姥爷、叔叔、舅舅、姑姑、姨妈等等。
我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的家庭就像树一样枝繁叶茂。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分类、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家庭成员的分类,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分类,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2.教学难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家庭案例资料。
2.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家庭成员的分类,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并总结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形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庭责任与规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还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我将进一步强调家庭美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家庭中实践尊重、理解和关爱。
-家庭沟通:教授学生有效的家庭沟通方法,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遵守家庭规则: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家庭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家庭责任:培养学生具备家庭责任感,学会分担家务,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举例解释:
-家庭重要性:通过讲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如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引导等,使学生理解家庭的不可或缺性。
2.教学难点
-家庭矛盾的处理:教授学生面对家庭矛盾时如何保持冷静,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
-家庭规则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规则的意义,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家庭责任的分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责任,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与家庭建设。
-沟通技巧的运用:指导学生将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提高沟通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家庭沟通和家庭责任的话题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在家庭中遇到的沟通难题和责任分担的经验。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是一篇以家庭关系为主题的文章。
本课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尚不明确,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相支持缺乏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促进亲子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2.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准备家庭故事视频,用于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3.准备作业素材,便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庭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互相启发。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庭责任、亲情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体会。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3
《我和我的家》(第3课时)“家人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进而激发起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够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提高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3.学生能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家人,在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下,自己才渐渐长大。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一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亲情的哺育,他们爱家里每一个成员,但还不太懂得家的含义。
他们乐于跟家人交流沟通,但还不知道用适当的方式与家庭成员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农村大家庭的结构关系,使得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家庭成员间的称呼、相互关系相比城市孩子,可能认识要好,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良好生活基础。
同时,农村孩子的家长往往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与孩子们交流沟通的时间与精力可能要少得多,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善,致使部分孩子对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等了解较少,感受家庭生活温馨的机会也较少。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有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使得农村出现留守儿童。
针对这些对家庭亲情需要更多的一年级留守儿童,教师要关注这些孩子对家庭亲情的需求,保护他们的脆弱心灵,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引导升华为敬爱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家人,在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下,自己才渐渐长大。
教学难点是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进而激发起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就要从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感悟。
通过讲述“家人的故事”,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家人,在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下,自己才渐渐长大。
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通过活动“远离父母的日子”,保护留守儿童那颗稚嫩的心,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远离也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从而学会体谅父母、感谢父母。
道法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 教案
生汇报,集体纠正。
5、一家人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家庭的根基,是祖辈。爸爸妈妈这一辈是父辈。我们这一辈是孙辈。
【设计意图】: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理清亲属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一般只是感性的认识,从未进行过理性的分析过,教学中通过“家庭关系树状图”帮助学生理清关系,直观生动,学生很快就熟悉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教师播放《婴儿的啼哭》,学生听。
2、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家庭,家人欣喜等待他的到来,在家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长了第一颗牙,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迈开腿走的第一步,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参加旅游,第一次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你们的一次次变化都是在家长的关爱下幸福地成长着。
3、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汇报。
板 书 设 计
9.我和我的家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妈妈姨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教 学 反 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称呼直系亲属,但他们对亲属关系及称呼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我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出生故事等的过程,逐步梳理上升到理性的关系网。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4、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以家为题,说说《我和我的家》。
【设计意图】:为了走进学生生活,导入环节设计了《婴儿的啼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第一课时)》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展开,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不同家庭关系中的相处之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和尊重家人,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知识,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可能存在差异,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家庭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家人的意识,学会在与家人相处中承担相应责任。
3.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处理方式。
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体现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家庭中的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家庭关系。
3.案例分析法: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安排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3.准备与家庭关系相关的小礼品,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家庭有哪些成员?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家庭情境,如父母照顾孩子、兄弟姐妹相互帮助等,引导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在家庭中是如何与家人相处的?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家庭关系。
品德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品德: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学术知识外,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方式。
然而,很多家长在品德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家教学设计,以帮助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
良好的品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品德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因此,品德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家庭环境对品德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孩子的品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们应该重视自身的行为和言论,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制定适合家庭的品德教育计划1.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品德教育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们应该明确希望培养孩子具备哪些品德素养,例如诚实、守信、友善等。
这有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品德教育活动。
2.制定家庭规则:制定家庭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则,例如守时、尊重他人、帮助家庭成员等,并约定好相应的奖惩机制。
3.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品德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家长也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4.培养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家庭价值观,并将其传承给孩子。
例如,注重诚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品德形成。
5.创设品德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展示板或角落,例如展示孩子的善行、品德故事等,来提醒孩子们要关注品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和我的家人》主讲稿
【教材分析】
《我和我的家人》是第二单元“温暖的家”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一家庭为主题,围绕家人展开一系列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应到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认识到家的温馨和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对父母、亲人产生感恩之情,促进学生与家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
2.能准确、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能认真体会到家人的爱
4.能感受到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家人给与自己的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介绍家庭成员,更全面的了解家庭成员
2.能感受到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家人给与自己的爱
【教法建议】
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最好准备好自己的全家福、难忘时光的照片等有关家人的材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研讨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精品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是在哪里吃饭、睡觉、写作业?(学生回答:家)
2.师:是的,除了在学校的时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请问大家,你们的家里都有那些成员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3.师:每位学生的家庭成员都各不相同,现在向你的小伙伴介绍你的家庭成员。
4.请部分同学进行家庭成员的介绍
二、晒晒照片,深入发现
1.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让大家带来了自己的全家福,还有一些记录你们和家人难忘时光的照片。
2.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和照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难忘时光,认识到每位家人都是组成家庭的重要一员,说说为什么要选这张照片,这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三、观看案例,学学会感恩
1.向同学们展示危险时刻父母保护孩子的报道
2.引发话题:妲己是否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没有被这些故事所震撼?
3.学生描述自己听过的故事,发表各自的言论。
4.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