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花窗的眺望》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木格花窗的眺望》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实用word文档 (3页)

【精品文档】《木格花窗的眺望》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木格花窗的眺望》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共13分)木格花窗的眺望李汉荣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

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

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

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②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我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③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④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务作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⑤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

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

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⑥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

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模拟试题3 苏教版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模拟试题3 苏教版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模拟试题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由“积累与运用”“理解与感悟”“表达与交流”三部分组成。

试题卷6页,全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应用(30分)1.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塞下曲六首>其一》)_______《恵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关关雎鸠,。

(《诗经》)(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___________》)(7)衣带渐宽终不悔,。

(8)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他在领导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同事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有理。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3.修改语段。

(3分)①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②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

③在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

④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照耀,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1)②句语序不当,应将调整到前面。

(2)③句缺少成分,应在后增加。

(3)④句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行百里者半九十。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dài,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

某省某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开年第一考试卷及答案

某省某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开年第一考试卷及答案

某省某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开年第一考试卷及答案摘要: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届高三开年第一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印刷应该可以算得上是被互联网彻底改变的传统行业。

如果我们从古登堡时代的铅活字算起,铅与火统治印刷达600余年;而自上世纪7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届高三开年第一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印刷应该可以算得上是被互联网彻底改变的传统行业。

如果我们从古登堡时代的铅活字算起,“铅与火”统治印刷达600余年;而自上世纪70年代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照相排字机上,“光与电”取代“铅与火”大概也就维持了30年;现在,印刷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中国宋代的毕升发明了泥活字或木活字,韩国人发明了铜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

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

③其实毕升的活字印刷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考古学家认为,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肯定有启示作用,活字就相当于印章。

最近在中国安阳的殷墟发现了几枚印章,表明印章文化在商代时已经存在。

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大约在隋朝,雕版印刷术开始流行。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画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出版业,现存的大量宋版书都是雕版印刷的。

但这种办法费时费工费料,日渐不适应大规模的印刷需求,而且大批书版存放不便,发现错误也不容易更正,毕升的发明可谓应运而生。

④毕升发明泥活字这一事实在中国的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仅见于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

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质量分析

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质量分析
一、文本解读
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木格花窗的眺望》是一篇想象奇特,意境深邃,韵律幽雅,语言 精美的散文。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木格花窗的一些特征,将一个普通的窗置于乡村气息、民间气息乃 至古老中国气息的大背景下,并赋予她以植物的魂灵,为后文展开做好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表述将窗和母亲联系起来,窗成了天空、远山、月光、银河与 母亲的媒介,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2﹑不因为外物或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本土气息,千年的礼仪肃 静﹑活泼;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单纯﹑沁人心脾的情义; 具有民间味道的古老脾气,是人们最单纯﹑朴实的心(3分)
3﹑“天地生命的颜色”是指世间最原始﹑不受污染的颜色,他 应该有一种地道的民间味,有不因世俗和人心的扰乱的原生 态的颜色.(2分)
4﹑他是千年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的民间味道的传承,让人内心有 那种不因世道人心而改变的单纯的﹑善良的色彩.(2分)
第五、六自然段其实是作者眺望后的一种联想,设想母亲站在窗前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欣喜愉悦 心情,年轻失眠时眺望窗外,将透过窗格的月光想象成一封封信,可以推知母亲对生活满怀期待,有着 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两段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
第七自然段介绍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这些图案取自自然里美的生灵,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人与自 然、天地关系的思考,文章境界更上一层。
第17题
(一)试题评价
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用自 己的话阐释”,也涉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二)评分细则
1、得分者须有: 鲜活﹙肃静与活泼﹚、质朴﹙ 平民美貌﹚、浓烈 (鲜美的麻)﹑生命意识这 些词语的出现.
2﹑答案中有“自然的颜色”、“充满生 机”﹑“生机勃勃”﹑“纯朴”﹑“民间” 等类似上述意义的词也给分.

2022-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2-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卷面书写(4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

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即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二、积累与运用(22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宿.愿(shù)留滞.(zhì)喑.哑(yīng)强聒.不舍(gu ō)B、颤.动(zhàn)凝.望(níng)伶.仃(lín)心无旁骛.(wù)C、骈.进(pián)凌.驾(líng)曙.光(shǔ)恪.尽职守(kè)D、廓.然(kuò)创.痛(chuàng)一抔.(póu)气吞斗.牛(do ù)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2分)A.物竞天择养精畜锐冥思苦想B.按部就班翻来覆去如座针毡C.声色俱厉险象迭生恃才放旷D.段章取义大相径庭敷衍塞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

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开朗....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赴汤蹈火....杀,消灭于黑暗中。

,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C、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寻章摘句....料。

D、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造出来的。

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深入、不会演变、不会进步。

B、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C、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它路径和新的方法,都有赖于创造性。

D、有没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一个人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初三散文阅读带答案

初三散文阅读带答案

且吟春踪丁立梅①一直很喜欢古筝,觉得这种乐器真是奇特,轻轻一拨,就有空山路远的感觉。

更何况,它配了优美的音乐来弹呢?那简直,是在人的心上装了弦,每弹拨一下,心,就跟着婉转一回。

完全的不由自主。

②听"且吟春踪"时,我就是这样的不能自抑。

这是初春,阳光晒得人想打瞌睡。

远方的朋友突然打来,他说,春天呢。

我笑回,是的,春天呢。

他说,给你首有关春的乐曲听。

于是,他发来这首"且吟春踪"。

在我翻开之前,他介绍,这是一首佛乐。

③翻开的手,就有些迟疑。

因为佛乐在我的感觉里,不好听,是重重复复地念叨,念得人的心,很萧瑟。

朋友却强调,这首不一样,绝对不一样,它把古筝的清丽幽远和佛的禅意完美结合在一起了。

④我将信将疑地翻开,立时就被吸引住了。

空灵的音乐,加上古筝的绝响,恰似一股清泉,曲折而下,渐渐淹没了我的人,淹没了我的屋子。

又似原野里一捧夜色,把人温柔地沦.陷.,是地老天荒哪。

有一刹那,我不能言语,世上怎会有如此美妙的音乐?它美得让人想落泪。

⑤整首曲子,舒缓潺湲,纤尘不染,铺展了一幅清新的春的画卷……⑥乐曲不疾不徐,轻轻流淌。

似清风,翻开一页一页的书,一页有流水丁冬,一页有窗前好春色。

佛前的青莲,在轻弹慢拨之中开了花。

那些长夜的祷求,为的什么呢?六根未净,苦海无边,但,终有一天,心,会净化得一尘不染。

再厚的重帷,亦挡不住春光。

⑦突然想起有一年在**的锡山,在山上的凉亭里,看到有女子着古装,低眉敛目,在那儿续续弹。

弹的就是古筝,丁丁冬冬。

她的背后,一抹青山,静谧而安详,仿佛永生永世。

那景,美得像梦,让人瞬即忘了,山脚下,原还有个尘世的。

⑧亦想起,英国诗人蓝德写的诗来:"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人世中的纷争,原是轻假设烟尘的,能够永恒的,只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辉。

乐曲继续舒扬,阳光正好。

空气中,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恬淡。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模拟试题3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模拟试题3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中模拟试题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由“积累与运用”“理解与感悟”“表达与交流”三部分组成。

试题卷6页,全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应用(30分)1.在下列个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2),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恵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关关雎鸠,。

(《诗经》)(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___________》)(7)衣带渐宽终不悔,。

(8)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他在领导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同事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有理。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3.修改语段。

(3分)①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

②即使在睁眼的刹那间,一百个不情愿起床,过着打仗一样节奏的生活,我们还得以飞一般的速度刷牙洗脸。

③在连续没有休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眼皮在打架,身体在无声地抗议。

④而一旦获得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阳光和雨露的照耀,年轻的心又迅速地恢复弹性,一扫消极的情绪,再次投入到风风火火的生活中。

(1)②句语序不当,应将调整到前面。

(2)③句缺少成分,应在后增加。

(3)④句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行百里者半九十。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dài,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2012中考语文模拟卷溧阳

2012中考语文模拟卷溧阳

溧阳市2012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12、默写(7分)(1) (2) (3)(4)(5)(6) , 。

3、(2分)………………………………()5、(2分)上联:下联:马兰育桃李甘处深山二、阅读理解(共 40分)(一)阅读短文,完成7~8题。

(4分)7、(2分)………………………………()8、(2分)………………………………()(二)阅读《另一种珍爱》,完成9~12题。

(共10分)9、(2分)10、(3分)11、(2分)12、(3分)(三)阅读《木格花窗的眺望》一文,回答13~17题。

(共14分)13、(3分)………………………………()14、(3分)15、(2分)16、(2分)17、(4分)(四)阅读《岳阳楼记》、《黄冈新建小竹楼记》完成18~21题。

(共12分)18、(2分)①微斯人:___________ ②庙堂:___________ ③然则:____________④不可具状:⑤被:___________19、(5分)①②20、(2分)………………………………()21、(3分)三、作文(60分)语文参考答案1、秉hóng 盈邃cuì2、略。

3、 B4、(1)删除第5句(2)“辟”改为“僻”;“鼓动”改为“激发”;“水平”改为“基础”;“为他后来”前面加上“这”;‘想入非非。

”’中‘。

”’改为‘”。

’如有其他正确改法也可以。

5、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6、能公平公正地待他人,清正廉洁;不怕困难,默默奉献;用心工作,敢于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答对三点得满分)7、B [解题思路]“它(肽)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的意思是“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A项把因果关系倒转了。

是肽“维护人体健康”,而不是“在健康状态下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C项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应是“有肽在,人体才会健康”,而不是相反。

D项是从肽分子的功能方面说的,不是对题目中那句话的直接的解释。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精品精品模拟巡展试题六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精品精品模拟巡展试题六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精品精品模拟巡展试题六(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0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2年9月27日,我们看到,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他行走的姿势宛若在太空中曼妙地起舞。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

”古人借登山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拼音组成的短语用汉字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2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2分)A.抗震救灾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作风要深入。

B.2022年10月,一场从美国发端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世界各地,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C.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百花园。

D.海协会主席陈云林率团抵达台湾后,受到了台湾同胞的亲近欢迎。

4.国家质检总局继公布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结果后,于2022年9月18日又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

下面是根据检查数据而制成的表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至少写出两点)(2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蓝天中学初三(2)班举行“好读书,读好书”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题目。

安徽省凤阳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三)

安徽省凤阳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三)

2012年凤阳县语文中考模拟题(三)温馨提示:①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相信你能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②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③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④考试结束后,别忘了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6分)①,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之五)②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④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⑥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名句。

(4分)①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相连的两句:,。

②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经济严重衰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呈现出一派萧条景象,但中国GDP却实现了9.6%的高增长率,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因为“,”啊!(用《孟子》中的语句作答)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qiàn 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薄薄..地() xiè()在 qiàn ()影②文中加点词语“和谐”的意思是:。

(1分)③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段横线空缺处的两个叠音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浓浓依依B.厚厚柔柔C.黑黑弯弯D.淡淡弯弯④请品味画横线的句子,用上加框的比喻词,再写一个描写夏天美景的句子。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最新范文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最新范文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篇一:上海市2015年静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静安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5.41. 注意:本试卷共25题。

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树木丛生,。

(《观沧海》)2.,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晴》)3.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4.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5.莲之爱,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

(2分)7.“孤蓬”和“浮云”既描绘了友人漂泊无依的游子形象,又传递出诗人的与之情。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公输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②③④而诣城决之。

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城固辞,使者委⑤而去,城臵之未尝发。

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减)【注释】①迹接于道,络绎不绝。

②缣(jiān),细绢,可用作货币。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肥一中2013—2014第一学期段二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文化创意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

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

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

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

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

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

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

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我们为何给人送花?赠人以花可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

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他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独特影响来不断进化。

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

但是这种理论提出,植物——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

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

他们认为,人类至少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

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

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其他礼物的妇女要兴奋得多,而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数日。

再者,得到鲜花的妇女比之前更积极地回答问题。

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

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完全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释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类要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

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从感情上”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

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生息。

然而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超级刺激物”,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迅速出现深度变化。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李汉荣知识精讲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李汉荣知识精讲

201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李汉荣作者印象李汉荣,1958年生,笔名牧童、林中河。

陕西勉县人。

历任中学教师、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主任编辑。

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该文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散文《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并有多篇文章被作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材料。

李汉荣主张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即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达。

语言非常富于韵致,清新、鲜活,很有张力,他用精妙的语言呈现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里,读者能充分感受汉语的无穷诗性魅力。

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作品充满哲理,抒情意味很浓,钟情于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意境深邃,韵律幽雅,语言精美,将悟性和思考融合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享受。

他长于想象。

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而流露于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与思想,更是李汉荣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精神泉源。

李汉荣的散文,诗意,哲思,意境,完美地交融,把人带进内心的深处和时间的深处,他那情思和语言的魅力真是奇妙,诗意的感悟,意境单纯而深邃。

他的淡淡的散发着清香的文章,常常让读者对那些最平常的景观获得一种焕然一新的认识和体味。

链接中考1.《月光下的探访》(2006年浙江绍兴市、2007年四川乐山市);2.《山中访友》(2006年湖北黄冈市);3.《对孩子说》(2007年宁夏自治区);4.《一生的戒指》(2008年广东深圳市);5.《牛的写意》(2008年湖北宜昌市)。

品读演练雪界李汉荣一夜大雪重新塑造了天地万物。

世界变成了一座洁白的宫殿。

乌鸦是白色的,狗也是白色的,乌黑的煤也变成白色的。

坟墓也变成白色的了,那隆起的一堆不再让人感到苍凉,倒是显得美丽而别具深意。

太原市万柏林三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太原市万柏林三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1.中国书法经历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 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 分)2.读经典散文、古诗,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 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2) 遥怜故乡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春》朱自清) (5) 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6) 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上受降闻笛》李益)(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融情入景, 景中见情,写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虽不着悲痛之语, 但悲痛之意自见。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景 抒情, 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一)书是心灵的窗户。

学校组织了“阅读经典, 滋润心灵”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并完成下列各项 任务。

【解说经典】图二图 一3.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

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 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图一“解说”中“________”改成“________”。

(2)图二“解说”中“________”改成“________” (2分)【读文赏句】经典,是我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有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三)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三)

中考语文模拟题(三)温馨提示:①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相信你能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②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③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④考试结束后,别忘了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6分)①,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之五)②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④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⑤,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⑥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名句。

(4分)①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相连的两句:,。

②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经济严重衰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呈现出一派萧条景象,但中国GDP却实现了9.6%的高增长率,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因为“,”啊!(用《孟子》中的语句作答)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qiàn 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①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薄薄..地() xiâ()在 qiàn ()影②文中加点词语“和谐”的意思是:。

(1分)③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段横线空缺处的两个叠音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浓浓依依B.厚厚柔柔C.黑黑弯弯D.淡淡弯弯④请品味画横线的句子,用上加框的比喻词,再写一个描写夏天美景的句子。

九上卷下(份

九上卷下(份

09-10学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检测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0分)1.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扶掖(yè)谮害(jiàn) 强聒不舍(guō) B.拮据(jū) 诘难(jié)味同嚼蜡(jiáo) C.腼腆(diǎn)诓骗(kuāng)吹毛求疵(cī)D.怄气(òu) 抽噎(yē) 恪尽职守(g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D.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

3.下列句子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时代需要。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阔绰怀古伤今根深蒂固优胜劣汰B.鄙夷吹毛求疵怒不可遏心无旁鹜C.拮据咬文嚼字孜孜不倦无与伦比D.聒噪味同嚼蜡十拿九稳一抔黄土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变色龙》――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家B.《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C.《邹忌讽齐王纳谏》――《左传》――战国D.《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雨巷诗人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6分)①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②,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③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④,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诸葛亮集》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南江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南江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南江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

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

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期末模拟试题

期末模拟试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7分)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洒困路长惟欲睡,-------------------------------------3、------------------------------,只有香如故。

4、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的一句诗是:------------------------------5、在苏轼的《江城子》中,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的诗句是:------------------------------6、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的一句诗是:------------------------------------------------------------7、古人写愁,多有新意。

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住许多愁”就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堪称绝妙好词。

你还知道写“愁”有新意的诗词吗?请写出一句。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6分)8、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宿愿(shù)留滞(zhì)喑哑(yīng)强聒不舍(guō)B、颤动(zhàn)凝望(níng)伶仃(lín)心无旁骛(wù)C、骈进(pián)凌驾(líng)曙光(shǔ)恪尽职守(kâ)D、廓然(kuî)创痛(chuàng)一抔(pïu)气吞斗牛(doù)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格花窗的眺望》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共13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

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

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

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②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我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③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④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务作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⑤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

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

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⑥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

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

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

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⑦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

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

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⑧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权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⑨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

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个山脊上。

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
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⑩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在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描写了众多生动活泼的植物和动物,写了雕有简单的图案的窗框渲染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

B.第二段中的韭菜.白菜.葱和花椒四种寻常植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温情与浪漫,这是因为母亲的视角看窗外的万物都是有情的。

C.母亲将一封封信比作透过窗格的月光,想象这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等她收阅,表明了母亲对幸福的渴望。

D.“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我”在夜里浮想联翩,用想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阔大悠远的画面。

E.第五段暗示了母亲也许是寡居的,或是可能经历过爱情的挫折,即便如此,她依然用想象安慰自己,安静而安详地生活。

2.第三段画线的“天地生命的颜色”的内涵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3.关于本文的主题有“精神返乡”、“怀想母亲”、“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等不同理解,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答案:
1.AE。

2.(1)指扎根于民间的鲜活、质朴、浓烈的生命意识。

(2)指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内心的美好的品质。

(每点2分,共4分)
3.【观点一】: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

第一段“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第四段母亲与植物在劳动和交流中建立起来的美好关系,第六段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为朋友,以及“人世悠远、天道永恒”的结尾,全面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情感互哺,彼此尊重的主题。

【观点二】:精神返乡。

第一段“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提示我们“气息”是“我”精神返乡的阳光通道。

文中多次描写“我”站在母亲的木格窗前,透过我的眼睛而非透过母亲的眼睛看乡间的泥土及各种动植物。

第九段再次点出“我”的返乡者的身份。

眼前的一幅山村夜色图景,美丽而且精致。

若不是返乡者如何在深夜时分依然伫立窗口,“涨潮的声音”是“我”内心情感的波涛。

【观点三】:怀念母亲。

开篇第一段就点题,松木成了窗,窗则成了母亲瞭望世界的眼睛。

第三.四.五段集中叙写了木格窗前母亲的生活.母亲的内心的愁苦。

第七段写菜园之外热闹而充实的美丽交响,恰与母亲的“寂寞”形成了反差。

第九段写我深夜在窗前伫立,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爱怜与感恩。

(共5分,观点明确,给1分。

论述合理,理由充分,4分)答案解析:1.试题分析:B“母亲的视角”错,是以“我”的视角写的,而不是从母亲的视角;C“母亲一封封信比作透过窗格的月光”错,应是将“透过窗格的月光”比作“一封封信”;D “宁静安详”不准确,应该是“波浪壮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试题分析:文章第三段说:“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天地生命的颜色”应指“这”前面所指代的内容。

“菜园”是“地道的民间味道”,“内心就有了春色”,意即就充满了生机。

“心的底色”,指内心美好的品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探究性的,较为开放的题目,但应该在题干所给的三个理解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考点: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