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合集下载

资料分析名词定义

资料分析名词定义

同比英文:year-on-year同比就是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环比环比就是现在的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比较。

百分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3.8%下降到1993年的21.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2.6个百分点(21.2-23.8=-2.6),但不能说下降2.6%。

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GDP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百分数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倍数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

则人均收入为3 00×4.6 =1380元。

◆翻番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 500×2×3=15000亿元。

◆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期望值=基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增速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增幅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表达的含义不同,增速表达速度,增幅表达大和小增长了百分之几,相对;增长了几个百分点,绝对。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题重要术语汇总.

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题重要术语汇总.

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题重要术语汇总一、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 =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其严格含义为增量与基期量之比。

从数学计算式上看,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增幅:即增长的幅度,一般即理解为增长的相对幅度(即增速。

在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也可理解为增长的绝对幅度(也即增量。

【例】某地区去年的人口为45万人,而今年的人口为54万人。

则今年该地区人口的增长量为9万人(=54-45,增长率为20%[=(54-45÷45×100%]。

类似的,可以定义减少量、减少率、减幅等概念。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例】某地区前年的人口为50万人,而去年的人口为45万人。

则去年该地区人口的减少量为5万人(=50-45,减少率为10%[=(50-45÷50×100%]。

从减少量和减少率的定义容易发现,所谓减少了5万人,即增加了(-5万人;减少率为1 0%,即增长率为(-10%。

二、同比与环比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例】如现期为2008年8月,则同比指相对于2007年8月的变化,环比指相对于2008年7月的变化。

特别强调一点,相对于2008年1月,其环比指相对于2007年12月的变化。

三、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n%,即n/100。

【例】某国去年粮食产量为150万吨,今年粮食增产了30万吨,则今年粮食增产20%(=3 0÷150×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例】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20-12=8。

【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名词解释资料分析

名词解释资料分析

名词解释1.质剂:周朝时的买卖契约,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包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4.《法经》: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

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6.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隐匿。

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7.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措施。

《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

明、清律无此规定。

8.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中华法系的代表。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

9.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资料分析必备术语及公式

资料分析必备术语及公式

资料分析必备术语及公式风暴羚羊1. 增长率①增长率=(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②年增长率=(今年数值-去年数值)÷去年数值③年均增长率=—1≈(B/A-1)/n 估算结果会略大于实际值(选小一点的)。

(B是最终年份,A是初始年份,n是间隔年份数)④拉动……增长……=部分的增加值÷整体的原来值2. 倍数与番数倍数:两个数字做商,得到两个数间的倍数。

番数:翻几番,就是变成2的几次方倍。

3. 百分比与百分点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点: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二者关系:百分数去掉百分比后加减得到百分点.4. 同比与环比同比:同比就是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

同比增长速度=(同比增长量÷去年同期量)×100%同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100%环比:今年第n月与第n-1月或第n+1月比.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量÷上期量)×100%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100%5.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进口额小于出口额贸易顺差=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逆差: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贸易逆差=进口额—出口额6。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7. 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资料分析——国考中你应该知晓的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国考中你应该知晓的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国考中你应该知晓的统计术语资料分析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分值重、题型复杂,是 考试中考生比较棘手的一个模块。

但其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行测 要想考高分, 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好。

而在实际考试中很多同学都是因为对统计术 语的不熟悉导致题目看不懂或者列错式子, 那么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在国家公务员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统计术语, 以方便同学们在备考时快速了解掌握,从而在做资 料分析题目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期与基期资料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时期称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注:基期是个广义概念,不仅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范围。

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 在数学中用“%”来表示, 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 少”。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增速、指数等)的变动幅度。

【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 1992 年的 21.8%下降到 1993 年的 18.2%。

1993 年比 1992 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 3.6%(来 源于国家统计局)。

同比与环比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六月与去年六月相比较;十二五期间前两年与十一五期间前两年相比较。

环比:指“与紧紧相邻的上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等。

如:今年六月与今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较。

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例】2012 年 3 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10000 亿美元,4 月份为 11500 亿美元。

则 2012 年 4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环比增长_1500_亿美元。

增长率(减少率)增长率是指现期值与基期值之间进行比较的一种相对指标。

资料分析常考概念汇总(全超考公,助你成“公”)

资料分析常考概念汇总(全超考公,助你成“公”)

资料分析常考概念汇总资料分析材料主要来源于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告,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术语和经济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往往成为考生快速准确和分析资料的重要障碍。

一、同比和环比概念: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

二、百分数与百分点概念: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题: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3.1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2%。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67.3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76.8亿元,增长14.2%。

2006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比例和2005年相比()。

A.减少了1.5个百分点B.减少了2.8个百分点C.增加了1.5个百分点D.增加了2.8个百分点【解析】2006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比例为2134.5÷3003.1=71.1%,2005年比例为[2134.5÷(1+27.5%)]÷(3003.1-553.1)=68.3%,增加了71.1-68.3=2.8个百分点。

三、比重概念: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四、倍数和翻番概念: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

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用专业术语说明汇总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用专业术语说明汇总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用专业术语说明汇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最后一部分为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转换和综合分析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图表和文字资料的基础上直接观察,或者通过指标换算、分析、比较或综合判断等过程,作出符合资料实际情况的结论来。

具体包括:一、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判断;二、对被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因此,在解答资料分析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对此,学一手教育在这里对此类术语进行一下介绍:1.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百分数问题是资料分析最重要的内容,所以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变化,是必须掌握的。

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今年为多少?今年产量=a×(1+20%)=1.2a。

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去年为多少?去年产量=b÷(1+20%)=5/6b。

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为多少?今年比去年增长量=b-a。

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b-a)a×100%(和谁比,谁就在分母位置)。

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只完成了(只占)计划的80%,则计划为多少?计划产量=b÷80%=54b。

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超额完成计划的20%,则计划为多少?计划产量=b÷(1+20%)=56b。

2.百分点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题:工业增加值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2%,今年增长速度为17%,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6%,去年物价上升了9%,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

3.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资料分析(二)常用资料术语

资料分析(二)常用资料术语
(六)
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增长率=(现期/(1+增长率)
)*增长率=(现期/(增长量百化分+1)
增长量可以将百化分:
(七)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现期、基期及年份差的确定和年均增长率相同
(八)
常用百化分:
1/2=50% 1/4=25% 1/8=12.5% 1/16=6.25%
1/3≈33.3% 1/6≈16.7% 1/12≈8.3%
1/5=20%1/10=10%1/20=5%
1/7≈14.3%1/14≈7.1%1/9≈11.1%1/11≈9.1%
1/13≈7.7%1/15≈6.7%1/17≈5.9%
1/18≈5.6%1/19≈5.3%
(九)
已知现期量、增长率比较增长量大小:
1、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2、一大一下:化为百化分
资料分析(二)
(一)
百分数:表示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用除法计算
百分点:表示百分数的变化,用加减法计算
(二)
增长率:比基数多出的比例
倍数:两个数的直接比值
倍数=增长率+1
(三)
成数:1成=10%
翻番:翻一番是原来的两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则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四)Βιβλιοθήκη 一般增长率:计算:1、出现%,百分点用加减
2、增长率=增长量/基期
(五)
增长率比较方法: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现期-基期)/基期=现期/基期-1
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用现期除以基期比较
1、当现期/基期=2倍的关系使用(现期量/基期量)比较
2、当现期/基期=1倍的关系使用(增长量/基期)比较
3、只给了增长量和现期可以用(增长量/现期)比较(数值越大的增长率越大:增长越快)

资料分析必背19个专业术语

资料分析必背19个专业术语

资料分析必背19个专业术语资料分析,除了材料一大堆,数据一箩筐,最让人头大的,其实是光看着就两眼发懵的专业术语。

有时,一字之差意思却千差万别。

一、相近词语,词意大不同1、基期量与现期量我们常见到这种描述: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基期:被用作参照物的时期称为基期,描述基期的量即为基期量。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描述现期的量即为现期量。

2、增量、增速、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量与基期量之比增幅:即增长的幅度,也可理解为增量3、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n%,即n/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4、同比与环比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二、常见经济学名词1、GDP和GNP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顺差和逆差贸易顺差:一个时期内通常是1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有时也称为“贸易赤字”),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3、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趋向于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

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资料分析重要概念整理汇总

资料分析重要概念整理汇总

资料分析一.重要概念1系数恩格尔系数——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生活必需品占支出的百分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地区的收入差距(介于0—1之间,系数为0是绝对平均,系数越大,不平等程度越高)2利率利率=利息/本金3百分数和百分点百分数(占,超,为,增)百分点(提高了,下降了×个百分点)4倍数和翻番翻n番就是原来的(2的n次方)倍5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增长率),增长幅度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增长速度(增长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基期数值=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发展速度-1△增长幅度(增幅)与增长速度(增速)的关系:1计算方法一样:(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基期数值。

2含义不用:增长幅度表示增加的幅度大小,增长速度表示增加的频率快慢。

6同比和环比同比是与上一年的同时期相比较环比是与上一个统计段相比较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

同比发展速度=本期数/同期数环比增长速度(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环比发展速度-1同比增长速度(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本期数/同期数-1=同比发展速度-17比重比重是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如果A和B构成了总体的两个部分,比重必有一增一减8年均增长率期望值(计划值)=基期数×【(1+年均增长率)的n次方】年均增长率=【(期望值/基期数)的n次方根】-1注:n是相差年数(2002和1999相差3年)二.速算方法1.取整估算法适用范围:选项的数值差别较大,且计算过程的数值都不是整数,取整一般是取到整万,整千,整百,得出的结果虽然不是精确值,但足以将选项区别开来,得出正确答案。

例1:(639.9/8.6%):(335.6/1.9%)=600/8%:300/2%=1:2 选C.1:2.37例2:8434×9/16=8434×(8/16+1/16)=8400×1/2+8000×1/16=4700.选A.47442.首数尾数法首数法:选项的第一位(前两位)的数字各不相同,计算过程中的数字截取的前几位来选择正确选项。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超全汇总版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超全汇总版

资料分析专业术语超全汇总一、必须掌握的常规术语1.增长率VS增长量增长率(也叫增幅、增长速度):一定时期内某一数据指标的增长量与基期数据的比值。

增长量:一定时期内所增减的绝对量。

总结:“增长率”是个相对量,单位是%;“增长量”是个绝对量,有具体单位,可以是万元、亿吨等。

例如:2017年数值是100万元,2018年是120万元,则2018年的增长量是20万元,增长率是20%。

2.基期VS期量基期: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总结:跟谁比谁就是基期。

例如:2018年比2017年……,则2017年是基期,2018年是现期;中国比日本……,则日本是基期,中国是现期。

3.同比VS环比同比:与上年同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统计周期相比。

总结:同比看大,环比看小。

(“大”指的是大的时间概念,“小”指的是小的时间概念)例如:考试常考的4种形式分别见下表①年份+月份;②年份+季度;③年份+半年;④年份。

4.百分数VS百分点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用百分号(%)表示。

百分点: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比重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由2017年的40.5%增长到2018年的41.0%。

则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2018年比2017年上升0.5个百分点(41-40.5=0.5),不能说上升0.5%。

5.顺差VS逆差顺差: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又称“出超”,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

逆差: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又称“入超”,逆差额=进口额-出口额。

资料分析基本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基本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基本统计术语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资料、图表资料和统计资料的能力。

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对被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加以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

我们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只要抓住和理解一些关键词后很多问题就会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掌握一些关键词语,下面我向大家列出一些平时出现的、不好理解的、容易出错的关键词。

(一)增长量、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1.(绝对)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2.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例1:某产品2009年产量为A(基期量),2010年产量为B(末期量)则:2010年增长量为:B—A,增长率为:(B-A)/A=B/A-1例2:某产品2009年产量为A(基期量),2010年产量比2009年增长p%(增长率)则该产品2010年产量为:B=A(1+p%),增长量为:B-A=A*P%例3:某产品2010年产量为B(基期量),2010年产量比2009年增长p%(增长率)则该产品2009年产量为:A=B/(1+p%),增长量为:B-A= B*P%/(1+p%)(二)百分数、百分点、成数和折数1.百分数(百分比)是形容比重增长率或比重(比例)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例1:现在比过去增长20%(正增长率),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100×(1+20%)=120。

例2:现在比过去降低20%(负增长率),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100×(1-20%)=80。

例3:降低到原来的20%(比重),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例4:2010年某产品总量为A,其中一个分量为B则分量占总量的比重(比例)为B/A*100%例5:2010年某产品总量为A,其中一个分量为B,则分量占总量的比重(比例)为:p%=B/A*100%,若已知分量B及比重p%,则总量A=B/(p%),若已知总量A及比重p%,则分量B=A*p%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当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比较时,一般用百分点来表示,直接相减即可。

XX省行测资料分析专术语常用式汇总.doc

XX省行测资料分析专术语常用式汇总.doc

2019福建省考行测资料分析专业术语及常用公式汇总-公
务员考试
今天的资料分析考点梳理给大家盘点了专业术语及常用公式,掌握这些术语的概念,有利于我们更快更准确地的解出资料分析题。

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增长量ﻭ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ﻭ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
概念: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公式: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ﻭ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上面的统计术语:
2、年均增长率ﻭ
初期值为A,经过n个周期变为B,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ﻭ

,B(实际值)略大于A×(1n×r)(估算值);
②。

资料分析十对专用术语

资料分析十对专用术语

行测资料分析十对专用术语(一)百分数与百分点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二)倍数与翻番1.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

2.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统计术语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

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

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

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

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

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

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

两者的差别在于:(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

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2.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

资料分析必背内容一、统计术语 (1)二、速算技巧 (2)1.图形法 (2)2.估算法 (3)3.直除法 (3)4.放缩法 (3)5.插值法 (4)6.截位法 (5)7.复变法 (5)8.化同法 (7)9.差分法 (7)三、其他重要方法及公式 (8)一、统计术语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基期量:是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现期量:是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增长量: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值2.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3.增长率——增长率是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值。

增长率等同于增幅、增速、增长速度。

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4.平均增长率——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A+x ×N=B ——推出x=NAB- 5.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

6.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末期量-基期量=1+增长速度7.拉动增长如果B 是A 的一部分,B 拉动A 增长了x%,那么x%=B 的增长量÷A 的基期量8增长贡献率某部分增长贡献率=该部分的增量÷总量的增量9.比重与比值——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比值是指两个同类量相比所得的值。

10.倍数与翻番——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计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远大于基数的场合。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

翻n 番:即变为原来的2n 倍。

11.指数——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表示的是相对变化情况,而非其绝对值大小,例如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房地产平均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等。

在指数定义中,通常先将基期的指数定位100,然后将其他时期的量除以基期量,所得比值再乘以100即为其对应的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百分数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倍数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

则人均收入为3 00×4.6 =1380元。

◆翻番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 500×2×3=15000亿元。

◆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期望值=基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增速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增幅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表达的含义不同,增速表达速度,增幅表达大和小增长了百分之几,相对;增长了几个百分点,绝对。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

某地区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平均价格4000元为基准指数100。

到2005年,平均价格为8400元,则当年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8400÷4000×100=210。

◆基尼系数用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

一般来说: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 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平均数:一组数的和,和它们的个数之间相除;即位数字总和¸数字个数。

◆最大、最小值◆中位数:将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若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若个数为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

其中,3月份4799亿元,增长13.9%。

分地域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022亿元,增长11.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063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8%、18.9%和16.5%。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1%,洗涤用品类增长1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化妆品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19.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4.8%,儿童玩具类增长12.8%,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增长16.8%,肉禽蛋类增长25.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5%。

指数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指数按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物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指数,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

另一类是无名数,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

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

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

其中某代表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全部有出售该产品行为的调查单位的个体指数进行几何平均求得的,大、中、小类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其所属的类(或代表品)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的。

季度累计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与分季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第一手(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

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提高意味着农民从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增加,反之,则农民获得的收入减少。

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级数月工资、薪金收入(a) 税率应交税 0 不超过800元不缴税 1 超过800元至1300元 5 a×5%-402 超过1300元至2800元10 a×10%-1053 超过2800元至5800元 15a×15%-245 4 超过5800元至20800元20 a×20%-535 5 超过20800元至40800元25 a×25%-1575 6 超过40800元至60800元30 a×30%-3615 7 超过60800元至80800元35 a×35%-6655 8 超过80800元至100800元40 a×40%-10695 9 超过100800元45 a×45%-15735“番”与“倍”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

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

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

“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n=[lg(报告期数÷基数)]÷lg2n表示翻番数lg是常用对数符号“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

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

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在表述两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有时用增减百分比,有时用提高或下降几个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方法和意义上有何不同?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计算公式为:增(减)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或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比,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一个量词。

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

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再如,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

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