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8 人类的家园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讲解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讲解

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 最主要原因。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大陆板块
巨大的山脉
与大陆板块
(喜马拉雅山)
碰撞
海沟-岛弧
大陆板块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与大洋板块
海沟-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1、我们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 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你认为地壳运动(如火山、地震 的形成)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 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形复杂多样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山地 盆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山高坡陡
四周高、中间低平 海拔高、边缘陡峭, 地面起伏和缓 地势低平、面积广阔 坡度平缓,山顶浑圆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地带
4、板块相撞挤压地区常形成山脉,板块移动张裂地区
形成裂谷或海洋,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基本面貌。
11、板、印说块度出构洋各造板大学板块块说和的太名平字洋
板块有什么不同?

D B

F
板块3、之仔间细互观相察碰,撞生形长成边巨界大与山消脉亡 板块边之界间有彼何此区分别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火山喷出的 岩浆主要来自 哪里?
软流层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























读图: 世界上哪些地区火山比较集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第一节: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 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 千米;赤道长约 4 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等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 千米;地核最厚,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3.经度和纬度:3.东半球包括:0°——160° E 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 和20° W——180° W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 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浙江省宁波市2021中考科学复习: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宁波市2021中考科学复习: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宁波市2021中考科学复习: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梳理专题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概念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拟定探究计划过程制定计划准备材料用具选出控制变量(注意排除干扰因素)设计对照实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观察、收集、评价数据描述现象,处理数据撰写探究报告,交流过程结论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结构和功细胞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分裂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分化结构名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功能保护和支持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加快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流内有遗传物质光合作用含一些可溶性物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组成根茎神经系统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组成生殖系统植物体组成注:“√”即为有,“×”为没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组成器官动物组织动物体组织组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叶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专题三、生物与环境阳光 1、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空气水包括土壤注意:探究酸雨的危害非生物因素等包括影响依赖、影响、适应环境生物注意: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包括影响生物因素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 CO2 O2 )等包括需要需要需要需要是生产者植物生态系统被吃包括被吃最形成食物链形成包括草食动物包括大的是动物被吃生物部分消费者包括生物圈包括被分解产生肉食动物被分解是是分解者细菌、真菌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食物链蕴含生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胚是完整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专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不处于休眠期结构单子叶植物种子适宜的水分种子功能萌发成新植物体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果实花梗探究活动花托花萼花药精子花瓣花丝雄蕊传粉受精发育结构柱头珠被珠被种皮花雌蕊花柱胚珠卵细胞受精卵胚种子子房极核受精极核胚乳果实子房壁果皮传粉受精功能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生表皮物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一般背面多圈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中结构叶肉主要场所的海绵组织绿叶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色叶脉筛管运输有机物植以上表达式包含了光合作物光照光合作用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浙教版科学7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精美版】

浙教版科学7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精美版】

《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四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初中部科学研究组2019年7月10日修订版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赤道_______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_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__________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顶部(________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_______,也称为纬线圈,长度______,与赤道平行。

_______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纬度:_______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______,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___,用“S”作代号。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浙江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浙江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浙江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2. 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

3. 植物细胞除了含有动物细胞的结构外,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二、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浙江地区常见的生物分类包括植物界的松柏类、被子植物类,动物界的昆虫类、鱼类、鸟类等。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并能通过生殖传递给后代。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3. 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逐渐演化而来。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浙江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3. 环境保护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治污染等。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光合作用1. 植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2. 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种子形成等。

3.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六、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由多种组织和器官构成复杂的系统。

2. 人体的主要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3. 浙江地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七、健康的生活常识1.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态是维护健康的基本要素。

2.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 浙江地区的特色食品如绿茶、竹笋等对促进健康有积极作用。

八、生物科技与伦理1. 生物科技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对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浙江中考 初中科学同步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江中考 初中科学同步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课目录【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一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考点二地图考点三岩石考点四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考点五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重难点突破1:地球仪和地图】难点解读:本部分主要包括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等。

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对综合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例1】(四川广元中考)读图,如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 )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答案】C【解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④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

【例2】(重庆云阳)读某地区简略图(单位:米),按要求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图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答案】(1)A (2)C【解析】(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都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图中山顶的经纬度(35°N,139°E)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是山地,其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图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由南向北。

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识别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举例说明种群的特征及群落的结构.(1)种群①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②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③种群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④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⑤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⑥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⑦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2)生物群落①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②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③群落之间的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④生物分布特点:水平分布、垂直分布。

(3)植被①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②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③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2。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举例说明)(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温度(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水分3.结合实例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半径 6357 千米,仅差 0.33% 。

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1.地平线2.月食3.登高望远4.帆船5.天涯海角6.时差7.北极星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W)。

0°经线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E)。

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

北纬 90°就是北极。

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

南纬 90°就是南极。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纬度从赤道算起,把 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二、地图1.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2.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3.比例尺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即 1 厘米表示 1 千米以下。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点复习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

浙江省中考科学考点复习 第4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课件

2.地图 (1)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 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个语言:_比__例__尺___、_方__向___、_图__例__与__注__记___。 3.地形图 (1)概念: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2)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 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2)日本处在_环__太__平__洋__火山地震带内。 (3)板块的__碰__撞___和__张__裂___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址 勘 探 局 认 为 , 此 次 发 生 在 日 本 东 海 岸 的 东 北 —— 关 东太大平地洋震板由块 __________和北美洲板块的运动所致。 【分析】 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跃,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据 图可知,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内。
【例5】 (2016,广安)下列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C.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纬度30°~60°称为低纬度 【分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故选项 A不符合题意。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故选项B符合题意;所有经线的 长度都相等,所有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是赤道,故C不符合 题意;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3.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D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 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 又包括海洋,故A不符合题意;B.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是地震和火山, 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C.地质学家经 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 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东非大裂谷受非洲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D符合题意。故 选D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_地球3-2地球仪和地图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_地球3-2地球仪和地图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知识点1 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是地球的__模型__,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2.地球仪的组成:地轴与水平面成66.5°角并非垂直,66.5°角也表示地轴与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地球仪的主要用途:①可直观地表现地球的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

②能演示地球的运动等自然现象。

知识点2 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__南北两极__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__赤道__,与它__平行__的线叫做纬线。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__格林尼治__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以东、160°E以西的区域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3.北纬、南纬各有90°。

说明分在两个半球上,所以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如0°~20°W;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如160°~180°E。

知识点5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成经纬网,除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都处在一定的经纬度位置上。

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理位置。

知识点6 地图地图的概念: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常用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知识点7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__缩小程度__,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M。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1/M的比值越大,则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详细__,精确度越高。

2021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6 生物与环境

2021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6 生物与环境

专题06生物与环境模块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分布、形态和生理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阳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作用;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②生物之间的关系(1)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如蚂蚁、蜜蜂等)和种内斗争(如农田中相邻的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

(2)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相似)警戒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鲜明对比)拟态:生物形状、色泽→背景(模拟)②生物适应化境的相对性(1)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2)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模块二种群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1)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生物种群中增加(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性别比(%)=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出生率= 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死亡率= 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

模块三生物群落1.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1)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2)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

人类的家园-地球解析: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鸡蛋般大小,地壳的厚度比鸡蛋壳还薄得多。

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答案:C变式巩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是有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答案:B例题3:下图中甲地的经、纬度应是()A. 120°E,20°NB. 120°E,20°SC. 120°W,20°ND. 120°W,20°S解析:本题中虽然给出了经、纬度的度数,但并没有标出南、北纬和东、西经,因此,首先要判断哪些线条是纬线,哪些线条是经线。

由于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图中纵线是经线,横线是纬线;对于纬度,可再根据南北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上)北纬度度数增大,南纬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所有纬线都是南纬度。

对于经度,可根据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即向东(右)东经度度数增大,西经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经线都是东经度。

两者结合起来,便可找出正确答案。

答案:C变式巩固3:写出图中A、B二地的经纬度。

A B 从东、西半球看:A地属于半球;B地属于半球。

例题11:下列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依据的是()A. 大西洋两岸地形沿各自海岸线有近似的拼合关系B. 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C.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和环太平洋地区地震分布集中D.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解析: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地球上的六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属于地壳比较脆弱的地带。

大西洋两岸地形沿各自海岸线有近似的拼合关系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只能说明该处地壳发生过升降运动,而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与本题题干内容无关。

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2021学年)

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9讲 人类的家园 地球 浙教版(2021学年)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第9讲人类的家园地球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第9讲人类的家园地球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第9讲人类的家园地球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类的家园—地球答案:A例题2:由外到内地球内部结构可分为( )A。

岩石圈-地幔—地心B。

岩石圈—软流层-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D.地核—地幔-地壳解析: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鸡蛋般大小,地壳的厚度比鸡蛋壳还薄得多。

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答案:C变式巩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是有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B。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D。

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答案:B例题3:下图中甲地的经、纬度应是( )A。

120°E,20°NﻩﻩﻩB。

120°E,20°SC。

120°W,20°N ﻩ D. 120°W,20°S解析:本题中虽然给出了经、纬度的度数,但并没有标出南、北纬和东、西经,因此,首先要判断哪些线条是纬线,哪些线条是经线。

由于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图中纵线是经线,横线是纬线;对于纬度,可再根据南北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上)北纬度度数增大,南纬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所有纬线都是南纬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8人类的家园
模块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
(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外地核呈液
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模块二地球仪和地图
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
3.经度和纬度:
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
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
①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②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③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7、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内容越简略。

模块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1、根据岩石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

2、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3、沉积岩是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

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和化石。

有些沉积岩内组
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沙砾或砾石。

4、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
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常有片状结构。

5、常见岩石分类:
属于岩浆岩的是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属于沉积岩的是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
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来)。

6、岩石的应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
良好的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
7、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物资产,如铁矿、铜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

模块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变动是地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
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2、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不是所有的火山都有火山锥,如冰岛很多正在喷发的火山没有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3、火山喷发物由气态(水蒸气、有毒的二氧化硫)、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组成。

4、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5、地震、火山主要集中分布:
(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6.(1)地震是由于地壳里的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和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包括震源、震中、震中距。

(2)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会表现出异常行为(如马不进圈、猪不吃食、鸡飞狗叫等)和惊人的自然现象(如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7.中国古代在研究地震方面曾经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又叫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模块五泥石流
1、泥石流(外力作用):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模块六地球表面的板块
1、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

2、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观点,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
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3、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它
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分割而成的。

4、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5、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

6、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7、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8、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9、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的。

珠穆朗玛峰的升高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造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一个山脉,珠穆朗玛峰是其主峰,也是世界最高峰)
我国台湾、日本地震频繁是因为台湾、日本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的缩小是因为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红海的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造成的。

模块七地形和地形图
1、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它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

外力的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神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的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如高山、深海)
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
壑纵横;也会使石灰岩溶蚀而形成许多溶洞;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三角洲和平原;
3、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会形成风蚀城堡;沙的沉积会形成沙丘
4、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的移动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5、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6、五种地形:(1)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起伏较大,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2)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相对高度小.(3)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地表起伏和坡度较缓,相对高度100米以下.(4)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相对高度小;(5)盆地周围为山脉、高原环绕,中间相对低平(四周高中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