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浙科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8北师大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8北师大PPT课件

增殖
T细胞
B细胞 分化
记忆B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
沉淀或细胞集团 吞噬细胞
再次
记忆T细胞 增殖
增殖分化 分化
效应T细胞
抗体 裂解死亡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主要免疫细胞
B细胞
T细胞
发挥作用的 物质或细胞
特异性抗体
效应T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中的抗原 细胞(即靶细胞)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同伴患了甲流,但我没有患病,是
因为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防卫功能
接触流感病毒后机体怎么防卫?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怎样对流感病毒 发挥作用?
联系生活,总结回顾 小伙伴患了甲流,但我没有患病, 是因为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防卫功能
接触甲流病毒后机体怎么防卫?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怎样对甲流病毒 发挥作用注射疫苗
我注射甲流疫苗数天后,同桌 患了甲流,我会传染上吗?
二次免疫
考点三:免疫异常情况
因为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防卫功能
接触流感病毒后机体怎么防卫?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怎样对流感病毒 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
少数种类
再次
摄取 处理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案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1、课程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落实三个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关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疫苗接种问题,提升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出示相关配套的图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采用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防御机制,关注自身和他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与健康。

3、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时间较长,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并为下一课时解释艾滋病的病因做准备。

4、设计思路:(1)理清脉络,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三道防线---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释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观念。

必修3 稳态与环境2.4免疫调节(第二课时)

必修3 稳态与环境2.4免疫调节(第二课时)
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D)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27
3、为什么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 却不能抵御爱滋病病毒?
答:因为爱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 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 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爱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 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 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 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 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TIP3: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为啥总是听懂了, 但不会做,做不好?
高效学习模型-内外脑 模型
2
内脑- 思考内化
思维导图& 超级记忆法& 费曼学习法
1
外脑- 体系优化
知识体系& 笔记体系
内外脑高效学习模型
超级记忆法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后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因为接受了新的内容,而把前 面看过的忘记了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 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 临的所有问题吗?
不能。例如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 献器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 2.4 免疫调节 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  2.4 免疫调节 第2课时
③阶段Ⅲ:浆细胞分泌产生 _抗__体__,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 制病原体的_繁__殖__或者对人体细 胞的__黏__附__。
3.细胞免疫的过程
(1)阶段Ⅰ:抗原要经过_吞__噬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
递给__T_细胞。 (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 ___增__殖__、__分__化___,大部分形成__效__应__T_细胞,小部分形 成__记__忆__细胞。
吞噬细胞既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又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二次免疫反应
抗原
吞噬 细胞
T细胞
淋巴 因子
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靶 细 胞 破 裂
抗体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浆细胞
产生效应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 方式 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
(3)阶段Ⅲ:__效__应__T__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 ___裂__解_死__亡____,释放内部的抗原。
列举两例引起细胞免疫的胞内寄生菌: _________结__核__杆__菌__、__麻__风__杆__菌____。
根据已有知识推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可能与 ________溶__酶__体__释__放__溶__酶__体__酶__________有关。
过敏反应发生机理
再次刺激

过激 敏

产 生

吸 附
某 些





释放物质 (组织胺等)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导致免 疫反应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

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本专题以抗体为出发点,联系了高中教材中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如免疫、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膜系统及细胞工程、动物代谢知识等。

以该知识点为专题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于培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体系:二、知识解析:(一)抗体的定义:●产生: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性: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具有免疫功能●化学本质:球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紫色反应)(二)抗体的结构: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肽链,抗体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4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再折叠、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就是抗体。

(三)抗体的合成与分泌:1.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是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进行的,合成部位是在效应B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分布到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如唾液、泪、尿、乳汁等)中;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抗体的合成要受到相应基因的控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3.基因控制抗体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场所、原料、条件、过程等)1.定义:由单个B细胞经多次无性繁殖(即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特点)。

2.相关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制备过程:详见本文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注: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要涉及到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不同的:(1)第一次筛选:B淋巴细胞在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即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第一步筛选的目的是从三种融合细胞中把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导意见素材 浙科版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导意见素材 浙科版

《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导意见[浙科版]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标内容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植物激素第二节环境信号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3课时〕2.教法建议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难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各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学会对照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是如何处理〞、“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等问题,按照科学家的实验和发现过程,逐步深入探索,最后找到“生长素〞。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如果单纯让学生记忆表1的内容,学生是不易掌握的,应该让学生总体了解前三种是促进植物生长,后两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反应有关,然后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掌握各种激素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协调作用。

“植物激素的应用〞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具体表达,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如果运用适当,就可以总结、梳理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活动建议“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是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的。

这是一个探究实验,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实验材料可以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2,4-D浓度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配制,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

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用具,指导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做好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及时观察与记录、尽量消除实验误差、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等,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共享。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标内容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7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7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目录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节种群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编辑ppt84正常免疫应答异常免疫应答正应答负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自身耐受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免疫缺陷免疫耐受免疫应答类型编辑ppt85ap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识别阶段lyc活化分化和增殖分化增殖阶段效应tb细胞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阶段编辑ppt86特异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tdagapcth效应t细胞免疫胸腺依赖性ag抗原递呈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ab体液免疫tiag浆细胞igm非胸腺依赖性ag编辑ppt87编辑ppt88外源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T细胞决定簇: T细 胞决定簇位于抗原 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将抗原加工处理 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分子结合,然 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决定簇: BCR 能与未经APC加工的 抗原发生反应,其 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的决定簇。
三、抗体(Antibody,Ab)
抗体(Ab):指由B细胞受Ag刺激后所产生的、具有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过Ig受体介导细 胞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和NK 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介导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答,主要表现为B细胞的功能。
5、抗原类别
( 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菌及天 然的生物产物。
①细胞、细菌和病毒 ②蛋白质类抗原 ③糖类抗原 ④脂类抗原 ⑤核酸抗原
(2)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 划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类:
①自身抗原(autoantigen):是机体的自身成分,只 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 疫应答,导致自身疾病的发生(autoimmune disease)。 ②同种型抗原(isoantigen):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 个体。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红细胞)抗原: ABO系统和Rh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②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 , 这 种 特 异 性 免 疫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①分组: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猪分为两 组,每组多头且数量相等。 ②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 接种物,一段时间后 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 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互动探究 (1)同一个体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 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内含的基因相同吗? (2)T细胞缺陷的小鼠还存在特异性免疫吗? 【提示】 (1)相同。 (2)只有部分体液免疫。
视角3 突破易错终点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易于混淆 初次免疫 体内记忆细胞 免疫前无 二次免疫 免疫前有 B(T)记忆细胞 的增殖分化
【解析】 (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 为 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 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形成 T 淋巴细胞。 (2) 图中 E 和 F 均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会产生效 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 (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 别嵌有抗原 —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 素。 (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 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分泌 的蛋白质的刺激。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 的物 ①含义:引起机体产生 _________________ 质。 ②结构物质:蛋白质 ______、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2)抗体 效应B细胞 病原体 蛋白质 毒素
4.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

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一、免疫概念指人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二、人体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

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前者有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后者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及泪液、唾液等2.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主要是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付突破体表屏障的病原体。

这些白细胞主要有中心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心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

3.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一、第二道防线是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一、抗原和抗体1.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异物、同种生物异体间的物质。

2.抗体(3)特点: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二、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三、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成分:糖蛋白2.特点: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3. 抗原-MHC复合体: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四、细胞免疫1.作用对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作用过程:!五、体液免疫1.作用对象: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2.作用过程:六、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比较,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七、免疫接种1.疫苗类型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2.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比较八、记忆下表中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表格内的免疫细胞均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但巨噬细胞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 宿主细胞 )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酶被激活,使其通 透性改变,渗透压 变化,最终裂解死 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 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 效应。如诱导产生更 多的效应T细胞,增 强其杀伤力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效应阶段: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合, 抗体与病毒结 抑制其繁殖或对 合,使其失去 宿主细胞的黏附 侵染和破坏宿
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吞噬细胞
抗原

液 免
T细胞 淋巴因子
抗原和抗体
(一)抗原
1、概念: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 2、性质: ⑴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⑵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
物质 ⑶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 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二)抗体
1、概念:
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 能和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刺激
呈递抗原
T细胞
B细胞
(识别)
淋巴因子
使抗原隐 藏的抗原 决定簇暴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反应阶段:
B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免疫调节(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免疫调节(第二课时)



天花病毒 侵入 人 体
产生
抵抗天花病 毒的物质
消灭
花 病 毒
(病原体)
(特殊蛋白质)
抗原
抗体
1 体液免


Hale Waihona Puke 抗体体与抗原



浆细胞

T细胞
B细胞
吞噬细胞
记忆细胞
大多数病原体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使病原体所特有的抗 原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 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体液免疫
分 类
细胞免疫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属哪种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属哪种免疫?
特异性免疫
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等。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 泌液中,
B细胞 T细胞
B细胞接受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 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 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 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抗原
B细胞
抗原
浆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细胞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 T细胞
抗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PPT课件
第4节 免疫调节
完整编辑ppt
1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 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 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 未感到不适。
讨论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 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为新生儿提供抗体)
3、抗体的种类:
1)抗毒素: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
2)凝集素: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
完整编辑ppt
24
抗体发现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细菌 产能防生御的这外种毒细素菌注的射物动质物,。该动抗物体的血清中会出现一些
吞噬细胞
抗原
T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 抗
胞紧密接触
原暴露
淋巴因子
完整编辑ppt(如白细胞介素、
34
干扰素等)
直接刺激
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摄取
吞噬 细胞
呈递 处理
T细胞殖分

记忆T细胞
二次免疫
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 结合
淋巴因子
裂解 靶细胞
释放 抗原
11
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 如:泪腺—乳酸;皮脂腺—脂肪酸;胃腺—胃酸等。
皮肤பைடு நூலகம்泌物的杀菌作用
完整编辑ppt
12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

2019-2020年浙科版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

2019-2020年浙科版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

2019-2020年浙科版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复习特训第七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各种疾病和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讲话和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讲话D、当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骨骼肌得不到血糖供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 )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 )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 )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尿液检出葡萄糖的人就是糖尿病患者B、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缺陷病D、对花粉过敏者避免再次过敏的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自身免疫( )A、因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的鼻炎B、因接触花粉而引起的皮肤荨麻疹C、系统性红斑狼疮D、因室内尘土而引起的哮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属于正常免疫反应的是( )A、注射青霉素过敏B、吃海虾后浑身起红色疹子C、风湿性关节炎D、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入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痛痒等症状,离开老屋不久后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B细胞首次遇到灰尘中的过敏原后,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抗体B、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虽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损伤C、在进入该屋前,此人体内没有与该过敏原对应的抗体D、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过敏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第2课时)》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第2课时)》课件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 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讨论: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 并分析为什么? • 1 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 2 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 3 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 4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 5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 6 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 7 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1、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 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 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进攻
抗体
进攻
酿脓链球菌 表面的一种 抗原决定簇
相似
心脏瓣膜 上的一种 物质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2、过敏反应
• 8 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 9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 10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2、5、7、10 以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 1、 3、 4、 6、 8、 9 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河南文娄村的爱滋病孤儿
在20多年前,因大规模卖血的交叉感染,文楼村成为我国艾 滋病感染人数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艾滋病第一村”。
二次免疫更快,更强。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
抗 体 的 浓 度
(虚线为患病程度)
时间
1、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 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 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 么办呢? 2、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 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
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感 应 阶 段
T细胞
•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机体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 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细胞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 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和抗体相结合, 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学问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整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组织液 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液 (内环境)(3)调整途径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殊提示】①稳态不是肯定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起协助作用,另外,免疫调整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实力是有肯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二、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二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二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区 别 作用方式 侵入细胞内 的病原体 效应T细胞与 靶细胞结合使 靶细胞裂解
体液免疫 细胞外的病原 体及外毒素
免疫细胞
联 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区 别 作用方式 侵入细胞内 的病原体
体液免疫 细胞外的病原 体及外毒素
效应T细胞与 效应B细胞产生 靶细胞结合使 抗体与抗原特 靶细胞裂解 异性结合
体液免疫 细胞外的病原 体及外毒素
效应T细胞与 效应B细胞产生 靶细胞结合使 抗体与抗原特 靶细胞裂解 异性结合
免疫细胞
联 系
吞噬细胞 T细胞
吞噬细胞、T细 胞、B细胞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区 别 作用方式 侵入细胞内 的病原体
体液免疫 细胞外的病原 体及外毒素
效应T细胞与 效应B细胞产生 靶细胞结合使 抗体与抗原特 靶细胞裂解 异性结合
免疫细胞
联 系
吞噬细胞 T细胞
吞噬细胞、T细 胞、B细胞
体液免疫需要细胞免疫的辅助(主要在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也离不开体液免疫(主要在效应阶段)
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比较
细胞名称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来源 功能
记忆细胞
细胞名称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来源 造血干细胞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区 别 作用方式
体液免疫
免疫细胞
联 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区 别 作用方式 侵入细胞内 的病原体

体液免疫
免疫细胞
联 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区 别 作用方式 侵入细胞内 的病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浙科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以下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
下列有关此表达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在适宜的温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B、b为葡萄糖酸
C、c为题干中所述的无色化合物
D、e为有色化合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
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具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B、模拟尿糖的检测
C、低温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D、土壤中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尿糖检测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B、科学家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糖尿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
C、步骤③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
D、为确诊患者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已知用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那么,在医学上,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检验尿液从而分别对哪两种疾病进行诊断?根据血常规中的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否超标来判断病人患哪种病?上述三种病依次是( )
A、糖尿病、肠炎、白内障
B、胃炎、肾炎、脑膜炎
C、糖尿病、肾炎、癌症
D、胃炎、肠炎、肺气肿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某些物质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蔗糖等还原性糖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
B、在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会影响结果的观察
C、鉴定细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时,可用50%的酒精对脂肪细胞解离
D、葡萄糖试纸上含有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目前认为血液中高浓度的甘油三酯是心脏病的高危险因子,Y受体的致效剂S被观察到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浓度。

请问哪个证明“S的作用是专一性地通过Y受体达成”的设计方案是正确的( )
A、可以通过敲除Y受体基因来使小鼠不表达Y受体
B、可以活化Y受体的基因来使小鼠大量表达Y受体
C、利用人工注射大量的致效剂S从而增强Y受体的作用
D、在老鼠体内注射针对S的抗体从而把血液中的S移除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在自己腹部上“打针”,他们注射的药物是( )
A、胰岛素
B、葡萄糖液
C、含多种维生素的营养液
D、胰高血糖素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
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葡萄糖b+c c+d→e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达式中,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B、表达式中,b为无色化合物
C、表达式中,c为过氧化氢
D、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所用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1g/mL的CuSO4溶液
②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④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蔗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则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检测病人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如何通过一定的检测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写出设计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及结论.
(1)设计原理:
1.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有______可用______进行鉴定;
2.肾炎病患者尿液中有______可用______进行鉴定.
(2)操作步骤:
1.各取2mL尿液加入甲、乙两个试管中;
2.在甲试管中加入1mL______和______的混合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在乙试管中加入1mL,震荡,再滴入几滴______,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3)现象及结论:
1.若甲试管中出现______ ,说明小李患糖尿病;
2.若乙试管中出现______ ,说明小李患肾炎.
3.若甲、乙两试管中均无上述现象,说明小李既无糖尿病又无肾炎.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健康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会出现糖尿,而空腹一般不会出现糖尿,糖尿病患者空腹也会出现糖尿.某同学想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还原糖,请帮助完成下面的实验:
(1)部分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健康人饮食后1h的尿液和空腹时的尿液,糖尿病患者饮食后1h 的尿液和空腹时的尿液,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
(2)实验原理: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向A中加入2ml糖尿病患者______尿液,向B中入______尿液.
②取另一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______.
③再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
④对比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A试管中______;B试管中______
(5)另一位同学想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却无双缩脲试剂,则应在步骤②中进行如下操作:______,步骤③中改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填写①﹣⑧内容)
一.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二.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①______试剂,淀粉可用②______来检测.
三.实验器材: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沙布、漏斗、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
(1)用研钵将一种茅草根磨碎,过滤,取其滤液.
(2)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mL滤液.
(3)往A试管中加入③______,摇匀,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往B试管中加入④______,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如果A试管出现⑤______,说明这种茅草的根含有⑥______.
Ⅱ.如果B试管出现⑦______,说明这种茅草的根含有⑧______ .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某人近来感觉时常口渴多尿,疲乏无力,且体重下降,医生怀疑他得了糖尿病.现有该病人的尿液样品,请你利用所学知识确定该人是否患糖尿病.
(1)材料用具: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馏水,被鉴定人的尿液,以及新配制的鉴定试剂.
(2)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试管并编号A、B,向两试管中各注入______2mL.
②取新配制的______试剂1mL注入A试管内,向B试管内注入1mL蒸馏水.
③将试管进行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果分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①A试管内出现______现象,B试管内没有出现A试管的现象.说明尿液中有还原性糖(葡萄糖)存在,则推测此人患有糖尿病.
②A试管内呈现的是______色,说明尿液中无还原性糖(葡萄糖)存在,则推测此人不患糖尿病.
【答案】:
【解析】: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