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以道德教育研究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选择依据乔凯;朱平【摘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建制以来虽然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学者不太重视研究方法,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破除传统研究方法占绝对主导的局面,更多地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并不是完成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途径,二者的特征和逻辑不同,通常都适合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者的哲学立场及其自身条件相契合.【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4)005【总页数】5页(P105-108,112)【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质性研究;选择依据【作者】乔凯;朱平【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药学系,安徽蚌埠233030;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26研究方法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支柱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研究方法的“成熟程度和独特性,是判断学科独立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无论何种学科领域,‘最伟大而艰难的奋斗是关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1]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建制以来虽然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学者不太重视研究方法,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
有学者曾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进行探讨,发现95%左右的研究论文依然停留在哲学思辨、理论建构、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等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而只有5%左右开始尝试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具有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2],能够规范地、合理地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更少之又少。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哪些科学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各有什么特征和逻辑,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就成为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做概要介绍,并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进行简要阐述,以唤醒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研究方法的自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并不局限于对个别的一个个具体方法的描述与阐释,它更多地致力于对方法与方法之间有机联系的探寻,致力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合理结构和科学建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涵1、方法: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关于人的自身活动的法则,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堆客观规律的把握和自觉运用。
作为人的自身活动的法则,方法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认识活动货实践活动)的中介因素,是人们渡河的“船”,过河的“桥”;其次,方法服务于人的目的、活动的目的,总是和任务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方法与理论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还是理论指导、运用于实践,都要靠一定的方法来完成;第四,方法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人们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方法经验一旦上升为思维方式,就变成了可以传承的科学性方法。
2、方法论:就是指有关方法的理论,它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揭示方法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方法的性质、作用、特点、功能等。
方法论研究的层次有三个——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方法学,分别满足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不同层次的需要。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思想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如认识对象、认识环境等)的方法,工作方法就是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形成发展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联结的纽带;第三,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结构层次1、方法论的体系结构,与人的活动(认识的或实践的活动)所提出的任务相关,与人的活动对象相关,也与方法所使用的基本工具相关。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研究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一、研究对象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方法基础主体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考察事物的两种基本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
2、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3、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4、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1、三个层次:(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①哲学方法论,②横断科学方法论,③学科群方法论。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调查法,问卷与访谈,实验法。
(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①选题的方法与技术。
②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
③抽样方法与技术。
④教育测量技术。
⑤教育统计技术。
⑥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2、若干新术语(1)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2)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
(3)田野研究。
(4)草根研究。
(5)实地研究。
(6)生活体验研究。
3、四个层次(2)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1)(3)(4)同上(1)(2)(3)三、教育研究活动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重要动力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教育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2、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源来:教育行政决策——教育科学研究(注解、论证、宣传)现在:教育科学研究(前提、奠基)——教育行政决策。
如:新课改前的调查(评价方式)(二)从教育理论发展来看:基本方式(概念——命题——理论)1、方法的景致程度决定于理论的精致程度。
2、理论成熟的标志:(1)是否拥有严密的概念体系(现有水平)。
(2)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活动与前景)(三)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宁虹: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省教科所,首师大博导。
3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论原则
当代这一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2、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不仅明确提出伦理的考虑,而且按照 系统结构的观点,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 3、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了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 看成单纯知识传递、积累的过程。 五、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1、强调教育实验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探索 教育实验的特点以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 2、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 展。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
着对教育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第二,多种理论 流
派及方法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 深
化过程;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 纳
为两个主要思潮,即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 向
和注重人本身发展的人文主义导向。
三、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自然科学的方法,如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社会科学的
象化的程度提高,并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以当代西方为例) 1、对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 2、对教育的行为主义心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 论方法。 3、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 4、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 方法。 5、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及研究方法。 6、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形成发展 1、形成史:核心问题是历史和逻辑、现实和
概念的统一问题,根本飞跃是把实践纳入辩证法, 理论成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2023-10-28CATALOGUE目录•引言•胡适生平与思想概述•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影响•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学界对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意义通过对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化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思想史的认识,丰富和拓展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的研究领域。
同时,可以为现代道德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现代人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范围与限制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从胡适的生平、教育背景、学术成就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限制由于胡适的道德教育思想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且部分文献资料较为分散,难以搜集,因此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胡适的思想跨越多个领域,其道德教育思想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02胡适生平与思想概述胡适生平简介提倡科学教育倡导实用主义强调学生自治推崇民主教育0102030403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核心,强调实践、经验和实用价值,主张“有用即真理”。
详细描述胡适的道德教育思想深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否实际解决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是否有用。
总结词实用主义哲学VS科学方法论总结词详细描述民主自由观总结词详细描述04胡适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实用主义价值观推崇科学方法注重实践应用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方法引入科学方法01强调观察与实验02培养批判性思维03培养民主自由意识胡适认为,民主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应该在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前者从“学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探讨,注重研究方法的特点、适用性、评估等,是一个方法综合体系;后者注重“实践”层面的方法。
本文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论、研究方法及研究方法论概念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等方面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学科自1984年由我国独创以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学科规模。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方法论的指导,离不开对方法的研究。
该学科迫切需要适应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论的指导。
对思政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学术探讨,能够更好地挖掘思政研究的学理基础,丰富思政教育研究方法体系,提高思政教育的专业水平,对于推进思政教育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一)方法、方法论方法,是人类研究世界并获得发展与进步的手段,而关于方法论的界定不一。
有学者认为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立足点”,[1](P24)是“规范、厘清研究中探询程序的思维方式,是对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手段的反思”。
[2](P24)《韦伯斯特大学词典》则将方法论定义为“一门学科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规则和基本原理……对特定领域中关于探索的原则与程序的一种分析”。
[3](P23~27)我们认为,方法论是对方法进行深层的哲学反思,探讨方法的特点及实用性,并且对方法的性质、作用及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方法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二)思政教育方法与思政教育研究方法1.思政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思政教育方法,有学者认为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工作方法”。
(最新整理)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021/7/26
28
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 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果。因为它是评价一项 实践活动或方案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价值,所以 也有将其归纳到应用研究的。
【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的评 价
2021/7/26
20
【例】一位老师上课发现同学们对他讲的内容不 感兴趣,原因是学生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于是 改变教学方法,果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小学生识字效率不高,是由于教师教的原 因,还是学生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教师 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问题。
2021/7/26
21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这一水平要回答: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同样
2021/7/26
32
三、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阶段
教育研究的进行主要分三个阶段:准备 阶段、实施阶段、总评阶段。
1.准备阶段: 解决“研究什么” 和“怎样研究”的
问题,要完成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即选择 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制订研究计划。
2021/7/26
33
2.实施阶段:
解决“具体研究”的问题 。实施阶段要完成三 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探明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结 论、表述科研成果。
【分析】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学习是如何发生 的认识。
2021/7/26
25
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的特定问题,研究的 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 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例】调查海淀区中学教师,了解他们对几个阅 读方案的看法和意见。 【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购买何种教材提供决策依 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
研究类型
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二类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特点
基础研究 目的 发现规律,建立理论 应用研究 创新技术、新模式
计划
成果形式 成果转化
比较自由
学术论文、著作 间接 周期长 不能预测
比较有弹性
专利或论文、著作 中介 周期短 大致预测
成果价值
研究人员 工作方式
丰富理论,影响科学
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不是意识形态,选择方法的依据是 完成研究任务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但是,选择研究方法的确有正确与否、适当 与否、精致与否、坚实与否的问题。
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 实验法 测量/问卷法 历史法 文献法 研究问题 特定条件下什么/如何 谁/如何/多少 过去事物的五W 他人的认识 条件 控制 被试 史料 文献 优势 复现 概率 稳定性 间知/学科
• 文献综述中的问题 1. 罗列资料,没有分类,没有指出存在问题 2、没有脚注 3、文献综述写成读书笔记,
六、课题设计
研究假设 研究的内容 研究对象 研究的方法 研究步骤 研究保障 成果预测 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经费预算 资料附录
七、方法对创新的意义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方面的成就前 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登 高一个台阶,于是我们就看到许多新事 物,看到更辽阔的远景。”
研究技术
与被试的关系 研究工具
观察、访谈、文献法
朋友关系 笔记本、录音机等
实验、有组织的交谈
工作关系 项目表、问卷
九、申报课题评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的指标体系
评审内容 权重 系数 1.00 0.20 0.15 评 A级(高限100 分) 有重要创新性或 应用性。 已有相关成果丰 富,熟悉研究现 状,所列参考文 献具有代表性。 目标明确,内容 、充实,思路清 晰。 方法适切 完全具备 审 标 准 D级(40分以下) 基本属于重复 性工作 没有相关成 果,不了解研 究现状,所列 参考文献没有 代表性。 目标不够明 确,内容空 泛,思路模糊。 方法不当 不具备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黄志斌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有科学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并遵循规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1.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认识水平; 2. 有助于增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促 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跟时代步伐前进; 3.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研究的技巧:
1.善于总结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基层经验;认真解剖典型;开 展学术交流。)
2.善于把握研究活动中机遇。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机遇特点:短暂性、 突发性、不可重复性。②机遇特定的表现形式:出现在典型身上;出现在人们普 遍关心的热点上;出现在触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上;出现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 大政治事件上。③如何捕捉机遇:充分了解研究对象是捕捉机遇的前提;敏锐观 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是捕捉机遇的关键;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领域宽广,研 究经验丰富是捕捉机遇的基础。
②数学方法:通过数学方程或模型,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研究对象的数量关 系和发展演化状态,以形成对事物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解释、判断和预测的定量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模型方法、公理化方法、数学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数学实验”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学资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本章要点: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的特点,教育研究的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影响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与分类;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点(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关于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学问,是揭示教育科学研究规律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那么,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根据裴娣娜教授的经典定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根据此定义,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这么几个属性:从研究对象来看,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研究目的来看,是以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目的;从研究过程来看,它是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研究的过程;从活动性质来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从活动的本质来看,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就是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等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获得一般化原理、原则或问题解决策略等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因而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由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同样以发现规律、探究新知识或寻求实际问题解决策略等为目标,发挥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创新。
从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研究方法是达成教育科学研究目的的桥梁。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认识活动不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需要依照一定的科研规范。
它以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和改革中的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及方法概述
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
方法。这种分类,有助于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循序掌握。
2.以问题性质为标准分类
课题研究的目的、题目及假设的表述 确定研究对象 设计研究方法、工具、手段
• 制定工作计划
行动规划 时间规划 组织形式规划 经费规划
实施阶段
• 形成科学事实 搜集事实材料
整理事实材料
• 形成科学理论 建立科学概念 作出科学判断
构建理论体系
总结评估阶段
总结研究工作
评价研究工作
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及实施要领
的起点开始你的研究。
四是形成研究方案,通过明确对象总体和分析单位、
选择抽样方法来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手
段;制定行动计划。
在这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领可概括为:选择课题要 慎重,研究设计要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要周密。
2、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搜集
和整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事实或已
己来插上翅膀。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 要求在搜集资料、分析和解释结果时, 不容许带有价值偏见。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被试有 1.有不参加协作权 2.有保持不署名权 3.有保密权 4.有要求实验者承担责任权
内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正例: 【研究问题】研究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6 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的影响 【做法】两个班随机指定28名学生,两 个班都是上午上课,分别采用不同方案,同 一教师教授,历时16周,最后由该教师亲自 测试。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搜集整理资料:
1.意义: ①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 ②避免从事无效的重复劳动和获得毫无价值的成果。
2.搜集资料:资料主要包括经验事实和文献资料。研究者通常运用社会观察、 社会实验、社会调查等方法来搜集经验事实材料,运用文献查阅法来搜集文献 资料。
1.经验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方法 ②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通过有控制地改变某些社会环境, 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关于实验对象发生变化的事实资料,从而探讨、验证社会现 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③自我省察研究方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对自身思 想活动的自我体验和评价获取的直接经验材料,进而推己及人,说明、揭示思想 政治教育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各种记载经验事实和理论成果的 文献资料,摘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的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 的方法主要有: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分段查找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3.理论思维与价值分析方法: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理论思维方法:从分析到综合、从抽象到具体;
第1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包括考情分析)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例题1.1】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这种研究水平属于(
硕全国统一考试2002年真题) A.直觉观察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 B.探究原因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同等学力申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中经验和理论层次的水平分为四个层级,依次是直接观察水平、探究 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直接观察水平回答的是“发生了什么”,探究原 因水平回答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
5.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研究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 (2)探索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中华教育学习网
中华教育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1)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 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 法思想。 在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教育进行解剖分析,他们把教育当做一个整 体进行观察研究。无论唯物论或辩证法思想都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 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教育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复习笔记及典型题详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15.1 复习笔记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始终伴随着的是研究、探索和创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发展理论和方法,提供指导和提高教育水平。
(1)我国社会的开放、快速发展和竞争、创新的推进,要求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
(2)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品格,要求教育者不断认识教育对象的实际与特点。
(3)社会科技化与科技社会化要求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加强和深化,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澄清和纠正一些思想偏见和错误认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能力。
所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出的要求,仅凭人们的简单操作、盲目碰撞和狭隘经验是无法满足的,要求人们不断学习研究,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和环境变动,不断提出新要求,也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都寄希望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丰硕成果。
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有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实现科研目的而必须采用的有效研究途径、程序、手段和技巧。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
2、方法论,简言之,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
它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和功能以与各种方法的联系等问题。
3、所谓思想政治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4、所谓思想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有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第三层次是具体的科学方法。
这些科学方法也是有层次结构的,按照方法适用的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式。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和技巧。
6、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⑴方法的传承性⑵学科方法的多样性⑶教育方式的渗透性⑷选择方法的自由性7、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⑴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
第一,道德讨论法。
第二,公正团体法。
⑵价值澄清方法论。
它强调了四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求承受现实,三是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四是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⑶社会学习方法论8、获取思想信息的途径第一,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
第二,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
第三,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
第四,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
9、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首先,思想信息分析是由收集到处理的必经阶段。
其次,思想信息分析是把握思想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关键环节。
再次,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重要保证。
总结 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强调研究对象的课题名称
此类课题,在进行课题名称表述的时候多以研 究对象为题,而且多在题目上进行限定,以缩小范 围,明确概念,以利课题的研究。
(3)直接以研究的目标作为课题名称
例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 性”,所以课题以此作为名称。至于研究这个课题 究竟依据什么理念、通过何种方式、凭借什么手段 来进行这项研究,研究者都做了省略,没有一一说 明,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人们认识、了解这一 课题。
例2: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如此限定、不仅把研究对象确定得非常清楚, 而且也使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更为典型——这是因 为高职自有它的特殊性,选择这样的学校进行研 究,其现实性、必要性、可能性就十分明显了, 所以该课题研究题目的确定就非常典型,很有研 究价值。
研究内容:“高职学生自发团体的形成”, 正是在这样的特殊地界,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 比较薄弱,学校教育又鞭长莫及,不良团体立足 的土壤比较丰厚,其形成就更方便和容易,这一 研究的现实性、迫切性就不言而喻。
3、进行课题申报→(课题申请书:) 4、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表述、意义、目标、
内容、方法、步骤、人员、经费等 ) 5、实施研究计划→(应用选择的方法搜集研究资料) 6、分析研究资料→(审核、分类、汇总、分析) 7、完成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选题的方法(选择研究课题:选择;表述;明确) 设计的方法(计划研究方案:课题申请报告;研究方
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范围明确、内容具体的教育问题 (5)高职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的研究 (6)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又称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体系。
它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是培养研究者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科学哲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它主要包括科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
科学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和实证性等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要逐步深化认识和把握教育事物的规律,通过实证研究解决教育问题。
2.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对教育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的整体策划安排,它包括问题的选择、研究目的的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的限定、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内容。
常见的研究设计方法有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研究设计需要合理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并注意控制变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式进行。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定性研究则主要通过文字材料的整理、分类和解释等方法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标是揭示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并对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于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积累、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科学哲学的思想,合理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严谨地进行数据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终,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为教育发展和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育研究《论语》中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启示
教育研究《论语》中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进行简要分析,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思想工作”轻“心理工作”;二是重“言传”轻“身教”;三是重“学、考”轻“思、行”,并针对问题的侧重点,借鉴《论语》当中的德育方法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论语》德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58-02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是靠凭空的想象或简单的经验主义就能实现的,国家教委所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纲〈试行〉》就指出:“高等学校教育,要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成果,要适应新的历史,不断改革内容和方法,不断创造新经验。
”这一“大纲”为我们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明了方向。
本文主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研究《论语》中德育方法来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概述当前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上取得了傲人成绩,并且大部分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细节之处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虽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仍然值得我们引起的重视,需要加以解决。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为完成一定思想政治教学任务所实施的方式、手段,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及学科性,它针对的是受教育者思想领域,是一门专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论体系,它的学科性体现在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作为理论基础。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及方法论,进行科学定位,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地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以道德教育研究为例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以道德教育研究为例朱小曼我想以自己的研究经历来说一说教育科学中比较具有人文取向或者更多地关涉人的发育成长的一类研究。
尽管“教育”两个词的内涵已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了,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最后的归宿、最后的落脚还应该是汇集和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的成长上面,因为只有活生生的个体的成长才可能证明了人类需要有教育这种事业。
把个体培育成人,通过人的成长来带动、影响社会的进步。
在这些意义上,教育具有发展个体、推动社会的双重功能。
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两个功能总是被置于两端,或者个人本位,或者社会本位。
实际上,这两者可以共同体现在某个个体身上,从而使一个人成为能够过公共社会生活的人,成为一个在群体中能够自我表达、自我表现、智慧成长的个性饱满的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一个庞大的教育事业、庞大的教育活动、复杂的教育工作,需要多种范式的研究。
每一种范式、类型、风格和旨趣的教育研究,都给教育研究大家庭增添千姿百态、芬芳无比的花朵。
我这里谈的只可能是一孔之见,它不能够普遍化,也很难普遍化。
第一,教育研究多范式时代如何选择一个研究取向和旨趣。
我自己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走上教育研究道路的,在此之前,我是做文学,后来做哲学史的。
由于自己学科、专业的原因,也由于自己长期在教育岗位上工作,直接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所以我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自然主义的研们进入了一个后实证主义时代,前实证主义和实证主义时代的许多思维方式需要改变。
因为今天的世界是复杂的,今天的事物是不确定的,今天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的,这个系统中的因素不是一个一个分割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还是觉得大家要关注后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研究范式。
下面我举三个案例来说。
第一个案例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做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民间实践其实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最早开始于江苏、无锡、上海、南京、北京、可能还有山东的某些学校。
当时国家教委柳斌同志在其中抓了七个“愉快教育”的典型。
我自己是在1990年开始介入到江苏一批所谓实践素质教育的小学中去的,当时并没有定名为素质教育,不过是那些老师们、校长们觉得,我们不能再这样仅仅推崇那种死记硬背的知识而让孩子损失得太多。
所以,1993年江苏省教育厅就正式发文,要在江苏所有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的一点小小的支持性贡献,是1992年在江苏江阴启动了“小学情感与素质教育研究”。
当时我还没有建立素质教育的概念,只不过我认为情感的发展、情感的品质是人的素质中至关重要的品质(或者素质)。
这项研究我们怎么来做呢?我们不间断地到小学去,去的最多的学校大概一所小学去过15次,最少的大约一所学校去过3次。
大约有10多个学校是我自己跑得比较多的,做得比较多的学校。
在这些学校里,我发现,他们都有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针对的具体问题,都有一个研究的切入点。
比如在无锡师范附小,他们提出的切入点是“乐学”,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学习,总是能学好的,于是我就把它叫做“乐学”的一种情感,着重研究学习中兴趣和快乐这两种人类正向的情感。
在无锡的另一个小学,他们的切入点是“和谐”,认为通过和谐的关系,和谐的管理,和谐的教师,和谐的学生,就可以构成很好的一个完整的教育。
于是我们就讨论什么是人与人之间一个和谐的情感,它需要同情、需要恻隐、需要仁爱、需要尊重他人,需要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发育一种关照到他人的一种情感品质。
还有一个小学做的是“小主人教育”,我们侧重的是讨论一个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主体性的孩子,发现当一个孩子主动地、自由地表达的时候,这个孩子是可以创造的。
这里研究的是主体与创造欲、自信、自立、自我尊重、自我悦纳等情感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种研究又为什么是素质教育的模式研究呢?这些经验其实不是我创造的,是老师们和学校创造的。
我认为应当把老师们和学校的经验好好地总结,用我们理论者的眼睛去“观”这个经验,提炼出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并找到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机理。
所以我决定在一批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来反思经验、建构模式,于是便有了“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反思与建构”。
第二个例子,我想介绍一下“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范式”。
我是从1973年开始当大学的老师,一边做大学的行政、一边做大学的团委书记、一边做大学的德育的老师,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被叫做德育老师。
1978年以后,我开始做另一所大学的团委书记和党委宣传部长,我的工作又是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时也不叫做德育)。
在大家的帮助下,于1981年我们建立了全国大学中第一个大学德育教研室。
开始探讨在大学里如何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如何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大学德育课程。
事物常常是悖论的,当我们非常辛勤地建构着大学的德育课程体系的时候,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越来越把大学德育成效的诉求寄希望于德育课程,甚至是德育知识上。
其实,德育知识不等于青年真正懂得了道德的道理,知道了道德的道理也并不意味着那个人会去按道德去做。
个中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我的感觉是,可能缺少一种愿望,来自内在的一种愿望。
作为一种动力系统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始终觉得一定有内在的东西指挥着人该去选择什么价值观、不去选择什么价值观,该去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就在苦苦求索的时候,我读到了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的伦理学教研室主任的一篇著作,说情感是伦理大厦的基石。
这跟我自己当时实践中碰到的难题有了一个碰撞。
于是决定把情感问题作为我的哲学研究课题。
之后再把道德情感的哲学思辨研究转化为一个教育研究课题。
这种转化使我们再也不可能像哲学家、伦理学家那样满足于自我循环论证,那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研究必须落实为教育的操作,它是可以影响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的事情。
这样,我们又必须进入学校。
结合已有研究,我把小学素质教育的模式研究定位于从情感品质研究入手。
请大家看,我是希望把我的研究的切口定得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越实越好。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研究还非常粗疏,今天回想起来也非常惭愧,但当时我怀抱的志向是非常想做小切口的研究。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审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项目的时候,成千的项目来申报,大量被淘汰的项目很多就是没有真问题,大而无当,没有细腻的设计。
而获准的项目在这些方面相对做得好一些。
进入学校以后,我就要具体地开展研究了。
如果说情感是素质中的一类,而这类素质跟道德之间又有什么关联?这里有一个研究的延伸和研究的交叉。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心得,即我们的研究确实不能固守在一个学科上。
迄今为止我自己带出来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有几十位,反思和检视自己的带教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带着这一群人展开想象,当然这个想象力是建立在读文献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的。
如果书读得不多,路走得不多,我们是没有想象力的;没有想象力,我们是不能把看似没有关系的东西嫁接起来变成一个可研究的问题的。
我为什么要提出情感性的道德研究范式呢?它的实践来源是道德教育中情感的缺失,也来源于我们整个教育中情感的缺失。
大家想一下,时到今天,我们还做不到素质教育,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给人愉快、兴趣、成功、快乐、幸福的感受太少了,我们的教育还是饱尝着死记硬背的苦恼、自尊心被泯灭的苦恼、失败的苦恼、生命没有意义的苦恼。
可以这样说,情感缺失至今为止还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真问题。
情感跟道德有没有关系?道德跟什么东西有关系?道德跟知识有关系,道德和人的认知发展有关系,道德更与人的体悟和体验有关系。
只有当人真正把生活中的经历、经验,加进了反思,变成了体悟,它就获得了一个境界的扩展,获得了一个阅历的增长,获得了一个思想、情感的升华。
所以这个时候谈情感,已经根本不是像别人指责我们说:“你这光重视情感,不重视认知。
”我说:“不对,你误解了,我从来就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不能分离的,大情感里一定需要认知。
”为什么中国教育大情感的人培养得太少,为什么培养不出有民族风骨的、人格铮铮的、那种持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境界和胸怀宽广的人呢?我以为这种人是有大情感的,像周恩来、张伯苓这样的人就是大情感的。
所以我要研究的是,情感如何能培育得饱满而支持德性,情感又如何能支持智力和创造?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研究情感和创造、德性的关系。
其实在1994年,我就有一个想法,认为早期的情感发育得好,它可以变为智力,可以变为审美,可以变为德性。
这些年我对“创造”作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没系统化。
情感和德性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头我着重想去破除一些东西。
研究其实就是破除,就是发现。
如果研究不破除原有的一些概念和定义,不跨越原有的东西,就不可能获得原创性的成就。
那么我想破除什么?关于什么是道德和道德情感?迄今为止伦理学大辞典中依然写着:道德就是所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情感是人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认。
我不同意大辞典迄今以来的定义,它过于简单了。
事实上,不完全是先有认知发展,后有情感;有很多情感从胚胎那里就开始酝酿了。
所以,情感不一定全都是语言符号和认知活动的产物。
当然,很多也是语言符号和认知的产物。
因此,我就要研究什么样的情感可能会和道德有关系呢?原本看起来和道德没关系的情感,比如快乐、兴趣,一旦被发现,它就可能引起自我悦纳、和自尊。
于是我就一直去寻找那些和德性有关的情感,如安全感、依恋感、自尊感、自我说纳感、信任感、同情怜悯、移情他人、感情移入、责任感、分享,等等。
这样一个研究使我得出了情感有可能重于知识,因为它具有早发性。
在教育中,特别是道德教育中,我们发现确有可表征情绪情感的线索,如面部表情、声调语调、行为体态。
这使我发现,原来情绪情感不仅是培育人的一个目标,而且也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机制。
于是,我们提出了情感性德育范式。
这个范式包含两层含义:首先,什么是情感式德育范式?就是注重培养人的情感品质,认为人的情感品质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支持;其次,教育充满了人文性和情感性,能够培育人的品德。
第三个案例我想说说始于2002年、现在还没有结题的一个研究,就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的研究”。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道德学习来命题呢?我们认为,现在的教育有太多的人为目的,太多的自上而下的给予,太多的国家意志,较少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陶行知先生当年说什么是教学?首先是学,研究透了学而后才会有教。
道德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是观察了解孩子究竟是怎样学道德,而后才是道德教育如何改善。
所以,这样一个课题旨在调整我们的教育立场。
一个好的研究应当影响观念,影响实践,影响政策。
我们想通过这个研究来推动通过探明道德学习发生的机制,洞开道德教育研究的新视域,更新和重构道德教育观念,变革既往的陈旧的道德教育范式,推动道德教育成为亲近人,贴近生活,而有魅力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