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教案
浙科版(2019)必修一 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课件(37张)

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 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 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 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 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 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 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 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 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 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 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 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 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
不需O2
细__胞___溶__胶___
葡萄糖分解不___彻__底_ 乙醇和__C_O__2__ 少量能量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 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
特点
量完全释放
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氧化分解 有机物,释放 能量,生成ATP供生命
本质 活动所需
相 同 过程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糖酵解)完
CO2来自厌氧呼吸。
• (2)依据乙醇和CO2生成量判断 • ①乙醇量=CO2量―→ 只进行厌氧呼吸; • ②乙醇量<CO2量―→ 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
自需氧呼吸
1.在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
B 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
段和第三阶段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 段和第二阶段
全相同
点
(1)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
意义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 原料 。
联系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 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场所和不同酶的作用下沿不同 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第二课时(共24张ppt)

乙醇发酵过程
酶
[H]
酶
CO2
丙酮酸(Pyruvic acid)
乙醛(acetaldehyde) 乙醇(酒精)
[H]
(ethanol) 酶
乙醇发酵第二阶段:
丙酮酸(C3H4O3)酶 乙醛(CH3CHO)+ 2[H]
乙醛(CH3CHO)+ CO2 酶 乙醇(C2H5OH)
制作面包,酒厂酿酒,
乙醇发酵: 苹果有酒味
学习目标二
通过学习厌氧呼吸的阶段,阐明乳酸发 酵和乙醇发酵的具体过程
厌氧呼吸的过程
发 酵
乳酸菌
酵母菌
乳酸发酵(lactic acid fermentation乙)醇发酵(alcoholic fermentation)
这两种常见的发酵方式的是如何进行的呢?
厌氧呼吸的过程
ATP
乳酸发酵
[H]
[H]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阐明厌氧呼吸在生活中的益处和危害 2、通过学习厌氧呼吸的阶段,阐明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的具体过程 3、通过对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的学习,知道需氧呼吸出现的意义 4、通过表格归纳,理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过程的异同,能够判断不同生 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呼吸方式。
基础巩固
根部的细胞需氧呼吸减弱,进行厌氧呼吸
例1、农田土壤板结时,土壤中空气不足,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
故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
A、土壤板结后,作物根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减小
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氧化分解成酒精和CO2
B、土壤板结后,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酒精和
CO2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课件共28张

高等动物的呼吸现象和细胞呼吸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O2
CO2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细胞内
O2
CO2
呼吸(现象)
气体运输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本质是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概念:细胞内进行的将 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 , 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烧过程”。你认为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细胞 呼吸与木头燃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细胞呼吸与糖的氧化
糖分子失去氢原子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氧分子获得氢原子
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
细胞核
有氧呼吸场所
细胞膜 细胞溶胶
线粒体
第一阶段:
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2:增加
CO
浓度,降低
2
O
2浓度有良好的保O2释放 c a b O2吸收
0
O2浓度
C6H12O6+6H2O+6O 2 酶 6CO 2+ 12H2O +能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简答题
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
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
(3)下列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①产生CO2的阶段( 二 ) ②产生H2O的阶段( 三 ) ③氧气参与的阶段( 三 ) ④产生ATP 的阶段(一、二、三)
⑤产生ATP 最多的阶段( 三 )
厌氧呼吸的场所
细胞溶胶
厌氧呼吸的过程
生物3.4《细胞呼吸》教案(浙教版必修1)

第四节细胞呼吸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
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
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教学课件

一
二
三
2.需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时期是( C ) A.形成二氧化碳时 B.产生[H]时 C.形成水时 D.形成三碳化合物时
一
二
三
三、厌氧呼吸的类型及过程
糖分解为丙酮酸过程中释放能量,所以1个葡萄糖分子和2个丙酮酸
分子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D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下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②处发生需氧呼吸第二阶段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CO2 D.③处发生[H]与O2结合的反应
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线粒 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需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②,该过程有 CO2产生,而[H]与O2结合的反应在③上完成。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不 能在①处进行,故①处不能产生ATP。
提示: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产物,并且都 释放出能量。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细胞呼吸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若细胞呼吸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则细胞的基 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够通过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吗? 提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厌氧呼吸来释放能量。但是,厌 氧呼吸比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许多。
( ×)
一
二
三
2.下列有关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产生少量ATP B.可产生水 C.可释放二氧化碳 D.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探究点一
3.4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第二课时2024-2025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教学目标
1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呼吸作用,阐明 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 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
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厘清对比实验 的设置。(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新课导入
制作开花馒头时,需要在面团中加入酵母菌,蒸出来的馒头就会松 软多孔。
大部分能量还储 存在丙酮酸中未
释放
释放少量能量 形成少量ATP
C3H4O3
与需氧呼吸第 一阶段相同
厌氧呼吸
第二阶段 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
第二阶段乳酸发酵
丙酮酸
酶 乳酸
+【H】
C3H6O3
C2H5OH
第二阶段乙醇发酵
C3H4O3
酶 乙醛+CO2
+【H】
乙醇+CO2
厌氧呼吸
总方程式:
⑦生物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 氧气的吸收量;既有需氧呼吸也有乙醇发酵
多余的二氧化碳来自乙醇发酵
⑨真核细胞只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以及还能在 线粒体中进行的细胞呼吸; 只在细胞溶胶中 — 厌氧呼吸 有线粒体参与 — 需氧呼吸
②生物进行细胞呼吸时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 厌氧呼吸
④生物进行细胞呼吸时无二氧化碳释放 只进行厌氧呼吸且产物定有乳酸
答案:C 解析:A、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人体骨 骼肌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C、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在乳 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C正确;D、厌氧呼吸只在第一段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D错误。
习题检测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3章 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学案 (2)

第三章细胞代谢第四节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3)导学案1.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明确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掌握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2.学习目标确定明确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掌握影响呼吸作用的各外部因素,及如何应用。
3.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根据其影响,掌握如何应用2.教学难点:根据其原理掌握如何应用。
【温顾知新】课前完成生物区别与非生物的根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陈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有序地化学反应的总称。
ATP为生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为细胞内的生物催化剂,主要起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其特点为(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的过程:①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②丙酮酸+H2O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③【H】+O2合成________________,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呼吸作用(2)①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②丙酮酸+H2O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乙醇,______________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3.4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怎么控制?
•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怎么检测?
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氧气的有无
如何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
有氧的一组不断通入空气(氧气),以保证反应始终在 有氧条件下进行; 无氧的一组密封且先反应一段时间,消耗掉培养液中的 氧气,以保证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或用石蜡油液封
②取AB两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等量,加入5%重铬酸钾的浓 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A瓶不变色,B瓶变成灰绿色。说明?
任务4:关注细胞呼吸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 情境:农作物种子、新鲜的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在 不断的进行着细胞呼吸。如果呼吸速率快,会消耗大量的有 机物,造成储存量减少而且影响品质;细胞呼吸产生的水, 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释放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 度升高;高温、高湿环境会使储藏室中的有害细菌,霉菌大 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高温高 湿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快细胞呼吸速率,造成恶性循环。
怎样检测CO2生成?
0.1% 溴麝香草酚蓝是弱碱性的(蓝),通入CO2后pH逐降低,溴麝香草酚 蓝先变绿色再变黄色(蓝-绿-黄)
怎样检测酒精生成?
酒精可以使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 请用以下的装置表示出实验思路
C
D
D
①甲乙两装置石灰水
,甲装置的浑
浊程度比乙装置的强且浑浊速度快。说明?
•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任务4:关注细胞呼吸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 情境:农作物种子、新鲜的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在
不断的进行着细胞呼吸。如果呼吸速率快,会消耗大量的有 机物,造成储存量减少而且影响品质;细胞呼吸产生的水, 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释放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 度升高;高温、高湿环境会使储藏室中的有害细菌,霉菌大 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高温高 湿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快细胞呼吸速率,造成恶性循环。 • 问题:为了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人们总是希望存储物的呼 吸强度减弱,怎样处理?
3.4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2024-2025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

习题检测
3.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 两个装置,请用数字序号指出其中错误的是哪几个,并写出③和⑤ 的颜色变化( )
A.③④⑤,绿→蓝→黄 B.①③④,蓝→绿→黄
C.②③⑤,黄→绿→蓝
习题检测
答案:B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使用的导管都 是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因此,①③瓶子中的导 管均错误;④中应为酵母菌提供无氧条件,左侧导管应去除,故④ 错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CO2会使溴麝 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进行实验+实验结果
(1)实验的变量 自变量: 细胞呼吸的条件
变量 因变量: 细胞呼吸的产物
有氧 无氧 酒精、CO2
无关变量: 温度、pH、酵母菌的总量、葡萄糖的量…
得出结论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置对比实验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配制培养液 控制有氧、无氧环境 科学检测因变量 限制好无关变量
习题检测
2.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 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提出问题
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环境中进行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①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②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 ③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3.4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教案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释细胞呼吸的本质。
2.说明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的主要过程。
3.描述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4.概述乳酸发酵与乙醇发酵。
5.解释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6.关注细胞呼吸的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蛋白质和脂肪进入柠檬酸循环的方式,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
3.通过分析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种生命现象,既要重视局部对于整体的作用,又要重视局部间的联系。
2.感受生命的奇妙,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享受愉快地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在分析了物质的交换方式、能量通货——ATP 和生物催化剂——酶以后,安排了细胞呼吸这一节。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先简要叙述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细胞呼吸的本质、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提出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是放能反应。
需氧呼吸需经历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NADH 中的高能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
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如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最后概括性地指出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具体表现,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的过程;厌氧呼吸的类型及过程;细胞呼吸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教学难点】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插图,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掌握葡萄糖氧化分解的过程,关注每个阶段产生的ATP、NADH ,FADH2 的产生情况。
3.4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知识讲解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产生的4【H】 6O2
能量
热能散失 28ATP
12H20
第二阶段产生的20【H】
酶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6001
知识讲解
(3)总反应式:
酶 C6H12O6 +6H2O +6O2
6CO2+12H2O +能量
36001
知识讲解
二、 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1. 分解代谢
主要利用糖类作为呼吸过程中能量的来源,人和动物的细胞也可利用脂 肪和蛋白质作为能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水解产物——单糖、 甘油和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细胞呼吸过程被氧化分解,释 放出所储存的能量。
单糖、甘油主要进入糖酵解,脂肪酸、氨基酸主要进入柠檬酸循环。
36001
知识讲解
(4)总结:
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阶段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
场所 细胞溶胶
原料 葡萄糖
条件 酶
产物 丙酮酸、[H]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酶
二氧化碳、[H]
线粒体内膜 氧气、 [H] 酶、氧气
H2O
36001
能量 少量 少量 大量
知识讲解
各元素的来龙去脉:
36001
知识讲解
C6H12O
6
酶 C2H50H(酒精)+CO2+少量能量 无O2
丙
酮
酶 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酸
有O2 CO2+H2O+大量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释细胞呼吸的本质。
2.说明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的主要过程。
3.描述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4.概述乳酸发酵与乙醇发酵。
5.解释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
6.关注细胞呼吸的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师生一起分析蛋白质和脂肪进入柠檬酸循环的方式,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
3.通过分析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种生命现象,既要重视局部对于整体的作用,又要重视局部间的联系。
2.感受生命的奇妙,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享受愉快地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在分析了物质的交换方式、能量通货——ATP 和生物催化剂——酶以后,安排了细胞呼吸这一节。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先简要叙述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细胞呼吸的本质、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生理过程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提出细胞呼吸就是糖的氧化,是放能反应。
需氧呼吸需经历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NADH中的高能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
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如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最后概括性地指出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具体表现,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及需氧呼吸的过程;厌氧呼吸的类型及过程;细胞呼吸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教学难点】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插图,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掌握葡萄糖氧化分解的过程,关注每个阶段产生的ATP、NADH,FADH2的产生情况。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对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这仅仅是感性上的认识。
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后者也是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的条件下能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代谢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
高中阶段将从分子水平上解决这些问题,本节可安排3-4课时。
第1课时的教学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区别,“细胞呼吸”与“木头燃烧”的区别,从而真正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这一标题。
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讲授、交流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新知识。
第2课时主要进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主要介绍细胞呼吸的具体的三个阶段,可以讲授法为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适当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说明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场所和产物,特别要注意对ATP的形成作重点讲解。
第3课时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比较分析归纳得出厌氧呼吸的特点,并通过实验、实例及与需氧呼吸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的过程。
第4课时是学习了细胞呼吸具体过程之后,进一步说明蛋白质和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是怎样参与柠檬酸循环的,另一方面细胞呼吸产生的许多中间代谢产物是细胞内多种物质合成的原材料,同时细胞呼吸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又是许多物质合成所必须的。
从而说明细胞呼吸是各种细胞代谢的核心所在。
另外,在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细胞呼吸与代谢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图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了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反馈检测】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储藏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藏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2、关于细胞呼吸的特点,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B.释放二氧化碳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D.生成大量的ATP3、新鲜蔬菜放在冰箱里的冷藏室里,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A.细胞呼吸减弱B.细胞呼吸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分解4、1g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其共同点是()。
A.C6H12O2+6O2→6CO2+6H2O+能量B.60%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C.需H2O参与间接供氧D.碳原子直接与O2结合生成CO25、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反应划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写葡萄糖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述木头燃烧和细胞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1、C。
2、C。
3、A。
4、A。
5、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6、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7、区别: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时,是在高温下发生的,其中储存的能量是一次性全部释放出来的,并且以光和热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细胞呼吸是细胞在常温、常压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的则转变成热能释放,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地被细胞利用。
联系:所以无论是木材的燃烧还是细胞呼吸,反应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纤维或葡萄糖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
【第二课时】【反馈检测】1、一分子葡萄糖在需氧呼吸分解过程中,经过柠檬酸循环阶段,能直接产生几个分子的ATP ?( )A .1B .2C .4D .02、在有氧情况下,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的反应可净生成( ) A .8ATP +2NADH +2H + B .4ATP +2NADH +2H + C .2ATP +NADH +H +D .2ATP +2NADH +2H +3、柠檬酸循环发生在( ) 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质D .细胞核4、让一只鼠吸入含有放射性18O 的O 2,该鼠体内最先出现标记氧原子的是( )。
A .丙酮酸B .二氧化碳C .乳酸D .水5、下列哪一种活动释放能量最多( )。
A .光解B .糖酵解C .柠檬酸循环D .呼吸链中最后的氧化作用6、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下图),分别进行以下4项独立的实验(实验一、二、三由供选答案中选一项正确的代号填充,实验四填充、简答):(1)实验一: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
(2)实验二:向3个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
电子传递链有氧时 线粒体内膜6个H 2O ,28个ATP 总反应式:C 6H 12O 6+6O 2→6CO 2+6H 2O+能量 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贮存在ATP 中,其余的以热能形式散失。
(4)实验四:向3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
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
从理论上讲,发萤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中的_______试管。
A.H2O+CO2B.乙醇+CO2C.H2O D.无反应参考答案:1、B;2、D;3、A;4、D;5、D;6、(1)B、D、A;(2)B、A、A;(3)B、D、B;(4)一;丙。
【第三课时】【反馈检测】1、贮藏在地窖中的大量马铃薯处在相对缺氧状态下,可以通过厌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
这时葡萄糖被分解为()A.乳酸和二氧化碳B.乳酸C.酒精和二氧化碳D.酒精2、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
3、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
(2)该器官CO2的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曲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形成ATP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
参考答案:1、B;2、(1)厌氧呼吸;(2)氧气增加,厌氧呼吸受到抑制;(3)氧气充足时需氧呼吸加强,CO2释放量增多;(4)B点;这时需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时又抑制了厌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最慢;3、(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2)需氧呼吸;(3)1.5;0.1;0.07。
【第四课时】氧化的呢?帮助学生分析甘油和脂肪酸的结构并归纳出:甘油是形成一个另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形式进入糖酵解过程,而脂肪酸则被多次分解后以二碳化合物的形式进入柠檬酸循环。
1.甘油→C3(三碳化合物)→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
2.脂肪酸→C2(二碳化合物)→柠檬酸循环。
【板书】蛋白质的氧化甘油三酯脂肪酶与脂肪的氧化相比,蛋白质的氧化过程要复杂些。
【提问】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回忆并写出丙氨酸和缬氨酸的结构式。
如果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丙氨酸,它是如何再进步分解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的呢?以丙氨酸为例,多媒体展示丙氨酸的分解过程:丙氨酸→丙酮酸→C2(二碳化合物)→柠檬酸循环。
蛋白质被用于呼吸作用时,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脱去氨基后变成含三、四、五个碳的分子,分别进入柠檬酸循环的不同位点,最终被完全氧化。
【思考】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反馈检测】1、人和动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脂质B.蛋白质C.ATP D.糖类2、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代谢时可以相互转化,沟通转化的枢纽是()A.三羧酸循环B.丙酮酸氧化C.糖的酵解D.ATP的形成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油是形成一个二碳化合物进入糖酵解过程的B.脂肪酸是以三碳化合物形式进入柠檬酸循环的C.丙氨酸是脱氨基后形成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的D.所有的氨基酸脱去氨基后,都是形成三个碳的分子参与柠檬酸循环的参考答案:1、D;2、A;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