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设计(一)温控系统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1意义与要求 (1)1.1实际意义 (1)1.2技术要求 (1)2设计容及步骤 (1)2.1方案设计 (1)2.2详细设计 (2)2.2.1 主要硬件介绍 (2)2.2.2 电路设计方法 (3)2.2.3绘制流程图 (6)2.2.4程序设计 (7)2.3调试和仿真 (7)3结果分析 (8)4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1意义与要求1.1实际意义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场合需要对温度进行智能控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要算空调和冰箱了,他们都能根据环境实时情况,结合人为的设定,对温度进行智能控制。
工业生产中的电加热炉温度监控系统和培养基的温度监控系统都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小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目的在于将理论结合实践以加深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2技术要求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并用软件仿真。
功能要求如下:(1)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实时温度;(2)能对所要求的温度进行设定;(3)将传感器检测到得实时温度与设定值相比较,当环境中的温度高于或低于所设定的温度时,系统会自动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改变这一状况,使系统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的温度值。
2设计容及步骤2.1方案设计要想达到技术要求的容,少不了以下几种器件:单片机、温度传感器、LCD 显示屏、直流电动机等。
其中单片机用作主控制器,控制其他器件的工作和处理数据;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环境中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值送到单片机中进行数值对比;LCD显示屏用来显示温度、时间的数字值;直流电动机用来表示电加热炉的工作情况,转动表示电加热炉通电加热,停止转动表示电加热炉断电停止加热。
整体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通过按键设定所需要的温度值,然后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电加热炉的实时加热温度,并送至单片机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若检测值小于设定值,则无任何动作,电加热炉继续导通加热;若检测值大于设定值,则单片机控制光电耦合器导通,继电器动作,电加热炉断电停止加热。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第一章设计背景及设计意义 (2)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3)第三章硬件 (5)3.1 温度检测和变送器 (5)3.2 温度控制电路 (6)3.3 A/D转换电路 (7)3.4 报警电路 (8)3.5 看门狗电路 (8)3.6 显示电路 (10)3.7 电源电路 (12)第四章软件设计 (14)4.1软件实现方法 (14)4.2总体程序流程图 (15)4.3程序清单 (19)第五章设计感想 (29)第六章参考文献 (30)第七章附录 (31)7.1硬件清单 (31)7.2硬件布线图 (31)第一章设计背景及研究意义机械制造行业中,用于金属热处理的加热炉,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温度控制是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现有企业多采用常规仪表加接触器的断续控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这类设备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除控温精度外,对温度上升速度及下降速度也提出了可控要求,显而易见常规控制难于满足这些工艺要求。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的智能化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加热炉已成为现实。
自动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温度控制是控制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控制类型之一。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单片机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日益成为今后自动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对工件的处理温度要求严格控制,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使温度控制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采用MCS-51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温控直流电机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设计题目:温控直流电机系统设计
系部:电子工程系
班级:应用电子专业
学号:20121575
姓名:敖旭
指导教师:李纯
成绩:
二0一四年十二月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题目:温控直流电机系统设计
二、选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的不断涌现,电动机的控制策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此课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同时采用温度控制实现电机的自动化。
1.2
国内外温度控制系统的市场发展情况: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技术水平处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成熟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难于控制滞后、复杂、时变温度系统控制。而适应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在仪表控制参数的自整定方面,国外已有较多的成熟产品。但由于国外技术保密及我国开发工作的滞后,还没有开发出性能可靠的自整定软件。控制参数大多靠人工经验及现场调试确定。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适应、参数自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技术领先,都生产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优异的温度控制器及仪器仪表,并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它们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适应于大惯性、大滞后等复杂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二是能够适应于受控系统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三是能够适应于受控系统过程复杂、参数时变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四是温度控制系统普遍采用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等理论及计算机技术,运用先进的算法,适应的范围广泛;五是温控器普遍具有参数自整定功能。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温控器具有对控制对象控制参数及特性进行自动整定的功能。有的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能够根据历史经验及控制对象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相关控制参数,以保证控制效果的最优化;六是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扰力强、鲁棒性好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院:电力学院系别: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班级:指导教师:二〇一年一月十四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学院:电力学院班级:自动化07-3班学生姓名:石鑫学号:指导教师:刘磊李志明摘要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温度控制系统的对象存在滞后,它对阶跃信号的响应会推迟一些时间,对自动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温度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控制是此类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指标。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物体的许多性质和特性都与温度有关,很多重要的过程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有效的进行,因此,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和可靠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概念,介绍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建模与控制,以电热水壶为被控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了PID算法进行系统的设计,达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目的。
关键词:温度控制;建模;自动控制;过程控制;PIDAbstract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extremely extensive applic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s a typical process control system.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s the larger inertia. It is the response signal to step off some of time.And it produces the adverse effect to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 control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industrial control index.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lso it is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objects, many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many important process only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range can efficiently work. Therefore,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reliab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introduces a kind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e electric kettle is the controlled object, PID algorithm is used for system design,through experience method to get the model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we can get the controlied response well.Key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Mathematical modeling; Automatic control;Process control; PID目录第一章概述..........................................................................................................................................1.1 题目背景及应用意义...........................................................................................................1.2 本文内容及工作安排 (1)第二章系统组成及被控对象分析(被控对象数学建模) (3)2.1 系统组成 (3)2.1 被控对象分析(被控对象数学建模) (5)第三章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研究 (11)3.1 控制策略设计 (11)3.2 仿真研究 (15)第四章控制策略实现 (18)4.1 组态环境下控制策略编程实现 (18)4.2 力控软件 (18)4.3 运行结果分析 (20)第五章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概述1.1 题目背景及应用意义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样四个阶段,尤其是随着半导体集成技术的飞跃发展,七十年代初诞生了一代新型的电子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使得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目前,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
北工大电子工程设计基于温控系统的打印机应用(电信实验班版)
电子工程设计报告温度控制系统的定时测量、定时控制、数据记录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小组:04B 组姓名学号: xxxx指导教师:高新完成日期:2015-4-21本项目是为使闭环温度控制系统更加适应使用环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已经完成的闭环温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新功能。
新增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时钟系统、定时温度打印、数据记录。
时钟系统为整个新型闭环温控系统提供精准始终,帮助完成设定、显示实时时间和定时功能;定时温度打印实现存储时间点及当时温度数据并定时打印存储的数据的功能;数据记录可以实现实时温度变化曲线打印功能,可自由设定监测数据数量,直观观察环境温度变化。
中文摘要一、项目背景二、需求分析(一)主要功能(二)关键技术难点三、方案设计(一)实时时钟方案(二)非易失存储方案(三)微型打印机方案四、电路设计(一)实时时钟(二)非易失存储(三)微型打印机(四)单片机补充五、软件设计(一)实时时钟模块(二)非易失存储(三)微型打印机模块六、调试和问题(一)实时时钟调试1、调试原理2、调试步骤3、现象和解决(二)非易失存储器调试1、调试原理2、调试步骤3、现象和解决(三)微型打印机调试1、调试原理2、调试步骤3、现象和解决七、致谢八、参考文献九、体会建议附录:照片和程序项目背景小型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测温和控温功能,对于室内、车间、库房等需要恒温和控温的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温度,通过单片机对测量温度进行读取和显示,并通过人机交互单元可以实现手动设定和控温等功能。
为了使本系统更加适应实际场地使用要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本项目主要实现设置及显示系统时间、掉电不丢失存储时间和温度并定时打印数据、实时打印温度曲线等功能。
为此,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实时时钟电路模块,非易始存储电路模块以及微型打印机电路模块并精心编写相应的功能模块程序。
需求分析(一)主要功能本项目需要在已经完成的闭环温度控制系统上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电子工程与物联网技术设计考核试卷
B. SCADA
C. DCS
D. MES
18.以下哪些传感器可以用于智能农业系统?()
A.土壤湿度传感器
B.光照传感器
C.气象传感器
D.摄像头
19.以下哪些是物联网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A.水质监测
B.空气质量监测
C.噪音监测
D.野生动物监测
20.以下哪些是物联网设备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B. COAP
C. HTTP
D. FTP
3.以下哪些传感器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系统?()
A.温度传感器
B.湿度传感器
C.烟雾传感器
D.摄像头
4.以下哪些是电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模拟信号处理元件?()
A.放大器
B.滤波器
C.模拟开关
D.数字逻辑门
5.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加密?()
A. AES
A.数据融合
B.数据挖掘
C.云计算
D.边缘计算
(以下继续其他题型和内容)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电子工程领域中,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
2.在物联网中,_______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5.物联网的感知层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
6.在物联网中,数据加密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唯一手段。()
7. 5G技术比Wi-Fi技术更适合物联网设备的长距离通信。()
8.电子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元件都是存储能量的元件。()
9.物联网设备的能耗与其工作频率无关。()
10.在物联网应用中,云计算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唯一方式。()
基于STC单片机的无线温控系统设计
接口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TC单片机的无线温控系统设计院(系):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仪器仪表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职称:教授2015年7月22日一实验目的1 本实验通过利用STC89C52单片机和nRF24L01模块来控制DS18B20实现的无线温度控制系统。
控制通过简单的无线通信协议,实现可靠性与功耗平衡。
该系统能实现对温度的测量,同时还可以进行温度的设定,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的无线温度控制系统。
2 掌握用Altium Designer软件绘制原理图和PCB电路,以及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包括腐蚀,焊接,下载与调试),熟练Keil软件环境以及单片机C代码的编写、调试和hex文件的生成并下载到单片机芯片内,掌握软硬联调技巧与方法。
二系统分析1、系统的概述本实验研究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DS18B20为测试器件,以LCD1602和LCD12864为显示器件,以nRF24L01模块为无线传输模块,以直流电机和继电器为控制温度的器件。
系统利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数据,由单片机进行内部分析处理,由LCD1602和LCD12864显示数据(如果温度大于设定值则驱动直流电机模拟降温环境,如果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启动继电器),从机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控制状态可以通过nRF24L01模块发送到主机显示出来,主机可以通过按键来控制温度情况。
2、STC89C52单片机介绍2.1 芯片简介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STC89C52RC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和6时钟/机器周期可以任意选择。
电子工程设计 实验报告 I-1 北京工业大学
图7 电路分析:
稳压电路示意图
I1
U XX R1
I 2 I1 I 0 U 0 U XX I 2 R 2
U XX (
U XX IQ ) R 2 R1
(1
R2 ) U XX I Q R 2 R1
3. 设计实最后进行调试。
图 8 稳压电源 PCB 设计
(1).调试步骤 a. 电源板焊接完毕,对照原理图认真检查一遍然后开始测试; b. 测试时,电源板负责交流电源输入的右插座与调试台标有~9V、~14V 的插座连 接,左插座悬空; c. 连接完毕后,打开调试台电源远离电源板 1~2 分钟,观察电路板有无异味或异 常响动,如果一切正常可以开始进一步的测试; d. 用数字多用表按电源板的左插座直流电源引出定义,检测+5V、+12V、-12V 输 出。 e. 若+5V、+12V、-12V 输出不正常,需要重新检查有无错焊、漏焊、虚焊,并重 复 2、3、4 的步骤。 f. 输出正常的电源板,替换模板上的电源板后,若模板正常运行,电源板的设计 工作结束。否则,检查电路板的左右插座有无虚焊、脱焊等问题。 (2).调试过程及数据误差分析 将直流稳压电源模块插在调试台的右下角插座上,打开电源后,将万用表的黑表 笔端接地,红表笔端分别接相应三个输出点的电压。 测试项目 电压理论值 电压实际值 7805 输出口 +5V +4.92V 7812 输出口 +12V +11.88V 7912 输出口 -12V -11.92V 误差较小,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2).变送器设计要求 由于即便经过电流-电压变换 也无法直接得到所需的电压温度关系,故需要增加校正 电路。
图 9 变送器特性要求 (3).实现要求的同向比例电路及参数计算
基于S7-1200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S7-1200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嵇伟阳;王卓君;郑玉龙【摘要】介绍了基于S7-1200PLC和HMI的实验平台系统的核心PID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可操控的上位机对温控系统进行非静态监控,设定PID温度控制值.这种控制模式不仅利用了PLC具抗干扰能力强、方便可靠适用性强的优点,而且借HMI组态软件所具有的强大的开放性和出色的设备操作状态实时信息显示的优点,还可以实现温度检测和闭环控制功能.【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年(卷),期】2019(048)006【总页数】3页(P184-185,281)【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温度传感器;PID;WinCC Flexible 2008【作者】嵇伟阳;王卓君;郑玉龙【作者单位】三江学院,江苏南京 210012;三江学院,江苏南京 210012;三江学院,江苏南京 2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0 引言温度控制不仅在工业制造、生物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机械电子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也同样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实验平台系统以实物交互为基础并结合虚拟实验室概念发展成为虚实结合的实验平台[1]。
本文中采用的温度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器是S7-1200 PLC,采用PID控制的方式。
根据控制对象的反馈与给定值的相对差值,按照PID运算规律计算出控制量作为PID的运算任务,计算出的控制量输出到加热或者降温的执行机构进行调节,以达到自动维持被控制的量跟随给定值的变化。
基于现代PLC的优异性能,采用PLC控制器的温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1 系统设计硬件方案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核心是西门子S7-1200 PLC的CPU模块1212C DC/DC/DC,该模块上只有一个通信接口,并且因为考虑成本选用的是经济型的smart 700 IE触摸屏,smart系列触摸屏无法直接S7-1200 PLC 直接通讯,所以使用大连德嘉多功能工控交换机,这样一来不仅解决触摸屏通信问题,还解决了通信端口不足的弊端。
电烤箱温度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ESIGNOFELECTRICOVENTEMPERATURECONTROLSYSTEM学生姓名周泽民学院名称信电工程学院学号班级12电气 1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曹言敬2015年7月10日摘要本次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整体而言完全可以实现对电烤箱温度闭环恒定控制。
但是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当热电阻检测出当前电烤箱所处温度时,不能和预置温度一起以数字形式很直观的对比显示出来。
及操作者无法同时看到电烤箱当前所处温度和预置温度。
鉴于此种情况,应再外接一个数码显示器以软件程序来实现,将电烤箱当前所处温度和预置温度同时显示出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烤箱加热时有一定得温度缓冲,即当电烤箱断电时,加热并不是立即停止,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温度才慢慢停下来以致开始下降。
这样就使得我们控制很不准确,会出现严重超温或者低温现象。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应在电烤箱温度接近我们要求的温度时,由连续加热或连续降温改为断续加热或断续降温。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电烤箱;控制目录1绪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技术指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控制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1控制系统的建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PLC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3单片机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发布日期:-6-10)电加热炉随着科学技术旳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旳提高,已经在冶金、化工、机械等各类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旳地位。
对于这样一种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升温单向性等特点旳控制对象,很难用数学措施建立精确旳数学模型,因此用老式旳控制理论和措施很难达到好旳控制效果。
单片机以其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控制以便简朴和灵活性大等长处,在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单片机进行炉温控制,可以提高控制质量和自动化水平。
1 前言在人类旳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旳角色。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用旳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映过程都与温度密切有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旳重要任务。
对于不同生产状况和工艺规定下旳温度控制,所采用旳加热方式,燃料,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
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对与否能掌握温度有着绝对旳联系。
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等行业,可以说几乎80%旳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旳因素。
在现代化旳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旳重要被控参数。
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解决炉、反映炉和锅炉中旳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从市场角度看[1],如果国内旳大中型公司将温度控制系统引入生产,可以减少消耗,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符合国家提出旳“节能减排”旳要求,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具有十分广阔旳市场前景。
现今,应用比较成熟旳如电力脱硫设备中,主控制器在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旳应用,已经达到了世界迈进水平。
如今,在微电子行业中。
温度控制系统也越来越重要,如单晶炉、神经网络系统旳控制。
因此。
温度控制系统经济前景非常广泛,国内旳高新精尖行业研究其应用旳意义更是更加重大。
基于PLC的恒温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基于PLC的恒温控制系统The teperature control systmem based on PLC学生学号: 09540235学生姓名:蒋青民专业班级:测控0902指导教师:赵明丽职称:副教授起止日期:吉林化工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1.课题来源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来源:结合工程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温度是工业控制对象主要被控参数之一在温度控制中由于受到温度控制对象特性(如惯性大、滞后大、非线性等)的影响使得控制性能难以提高有些工业过程温度控制的不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温度控制器发展初期是机械式的温度控制器但总体来讲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缺点十分明显:1.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外观陈旧呆板;2.机械式温度控制器控温精度差;3.容易打火;4.极易在一个极小温差范围内频繁开关;5.功能比较单一鉴于这些智能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全面取代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PLC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控制器其拥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控制精度较高等特点因此基于PLC技术研究、设计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系统的具体参数或元器件可根据各行业的要求不同来进行选择2.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自 70 年代以来由于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自动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发展的推动下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适应、参数自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在这方面以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国技术领先都生产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优异的温度控制器及仪器仪表并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它们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1.适应于大惯性、大滞后等复杂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2.能够适应于受控系统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3.能够适应于受控系统过程复杂、参数时变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4.这些温度控制系统普遍采用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等理论及计算机技术运用先进的算法适应的范围广泛;5.温控器普遍具有参数自整定功能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温控器具有对控制对象控制参数及特性进行自动整定的功能有的还具有自学习功能它能够根据历史经验及控制对象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相关控制参数以保证控制效果的最优化;6.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扰力强、鲁棒性好的特点目前国外温度控制系统及仪表正朝着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等方面快速发展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国内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国外的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总体技术水平处于 20 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水平成熟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 PID 控制器为主它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难于控制滞后、复杂、时变温度系统控制而适应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在仪表控制参数的自整定方面国外已有较多的成熟产品但由于国外技术保密及我国开发工作的滞后还没有开发出性能可靠的自整定软件控制参数大多靠人工经验及现场调试来确定这些差距是我们必须努力克服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加入 WTO我国政府及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对相关企业资源进行了重组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并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组建了一批合资、合作及独资企业使我国温度等仪表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当前由于国内、国外的温度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等控制手段较多因此需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确定系统合适的设计方案目前主要有模拟、集成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和智能电子式温度控制器两大系列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电子式;从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自动化、信息采集控制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智能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全面取代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将在未来很短时间内实现3.本课题有待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工业高速增长自动控制的需求不断扩大由于PLC的可靠的性能、优秀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人性化的适应能力使的PLC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PLC使用强电因此基于PLC的恒温控制系统在工业上的应用价值远超单片机比其更适应工业应用的需求需对与本课题有关的下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根据设计工艺要求选择合理的控制系统研究方案;2.PID 控制系统参数的自整定研究;3.测温传感器线性化处理研究;4. PLC 控制系统分析;5.I/O地址分配、程序设计及温度监测显示4.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成果、所采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本人针对恒温水箱温控系统的要求以PLC为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利用PID控制算法实现恒温水箱的恒温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恒温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提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采用PLC和检测仪表完成系统硬件设计;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温度采集与显示3.采用WinCC监控组态软件设计恒温系统监控界面实时显示各个温度的大小和变化曲线实现温度在线监测和控制4.采用工业以太网实现现场控制单元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交换并能与企业内部联网拟采用拟研究方法如下:1. 用PT100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恒温水箱中水的温度、入口温度及储水箱中水的温度2. 用两个液位传感器来监测恒温水箱中的液位若水箱中的真实液位低于或超过所设定的下线值或上限值系统就发出警报并打开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放水;或启动水泵将冷却器中的水输送到恒温水箱中3. 用电加热器对恒温水箱进行加热使水箱中温度升高;搅拌器用来在加热的过程中进行搅拌使水箱中温度保持恒定不变4. 用流量计检测水的流量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根据这一信号进行分析并发出调节信号到调节器通过调解器改变电磁阀的开度控制流量大小5. 用WinCC组态软件进行系统监控界面设计通过编程实现各个控制单元与上位机之间信息交换实现温度在线监测和控制并对各个测量温度的大小和变化趋势进行实时显示控制系统装置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 恒温控制系统装置结构图技术路线:1. 硬件系统:本次设计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作为系统控制器的核心处理系统除核心处理系统外还包括温度监控系统、伺服系统以及数码显示系统等三大部分2. 软件系统:使用STEP7-5.4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对PLC编程、调试、监控并用WinCC监控组态软件设计恒温系统监控界面实时显示各个温度的大小和变化曲线实现温度在线监测和控制能够取得的预期成果:本次设计利用S7-300常规PID控制器对水箱的温度进行控制可以获得满足工业控制要求的控制效果能减小超调量和调节时间而且其抗干扰能力也大大加强采用上位机来实现与PLC连接使其呈现出强大的功能高速的计算通讯能力使其能完成比较复杂的算法采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根据恒温控制系统的要求本设计由S7-300PLC作为中央处理单元WinCC作为监控组态软件实现恒温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软件构成本设计由PC机作为上位机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S7-300PLC作为下位机完成具体控制要求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通过以太网的联接来达到通信的状态要求以便更好的完成对系统的监控图2 系统总体结构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方案设计与实现、计算与实验、论文撰写等)设计总共16周具体安排如下:;画出需求分析框图和系统结构图最后确定方案;编程;;准备答辩6.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8~12篇左右建议其中外文不少于3篇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5篇)[1] 姚全.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J].消费电子2012(09X):50-51.[3] 任浩.基于S7-200的PID温度控制系统[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2):25-26.[4] 胡少轩.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11(35):I0092-I0093.[6] 安太兴.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2):98-98.[10]肖俊明张锐.S7-200PLC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21(3):13-15.[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深入浅出西门子S7-300PLC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 西门子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5.[3] 廖常初. S7-300/400PLC应用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廖常初. 大中型PLC应用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5] 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1.[6] 高钦和.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与设计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7] 许僇王淑英. 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1]李国萍.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7):86-86.[13]俞海珍张维山史旭华.基于PLC和WinCC的温度控制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12):6-7.[14]徐滤非.PLC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3):67-68[15]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21-23.[16]张雪平王志斌.基于模糊控制的PLC在温度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04(7):45-47.[17]GE S SLI G YLEE T H. Adaptive NN control for a class of strict feedback discrete-time nonlinear systems [J].Automatic200339(5):807 - 819[18]FUK H W. Air-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for optimum control performancein Hong Kong[D]. LoughboroughLeicestershireUK2000.[19]TIAN Xiao-minHUANG You-ruiZHANG Can-ming. The tuning principle of adaptive fuzzy fractional-order PIDcontroller parameters[C]//2010 Symposium on Security Detection and InformatiHefeiChina2010:.7.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8.系主任或指导小组意见系主任或指导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说明:1. 本报告前6项内容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独立撰写;2. 本报告必须在第八学期开学三周内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3. 学生须在小组内进行报告并讨论;4. 本报告作为指导教师、专业系或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和是否按时完成进度的检查依据并接受学校和教学院的抽查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II -- 1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流程框图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流程框图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流程详解在电子工程领域,51单片机因其简单易用、功能强大而被广泛应用。
完整word版基于PLC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相关表格
目录
1、毕业论文正文
2、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4、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5、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意见表
6、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老师意见表
7、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老师意见表
8、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表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表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表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小组答辩)系别: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完整版)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产品已⼴泛应⽤⼯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且具有体积⼩,组装灵活,编程简单抗⼲扰能⼒强及可靠性⾼等特点,⾮常适合于在恶劣的⼯业环境下使⽤。
本⽂所涉及到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监控现场的温度,其软件控制主要是编程语⾔,对PLC⽽⾔是梯形语⾔,梯形语⾔是PLC⽬前⽤的最多的编程语⾔。
关键字:PLC 编程语⾔温度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PLCAbstractProgramming controler ( plc ) the replacing product as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equipment each that already applies industrial control extensively field ,Since it can change control course through software ,It is little to is strong and reliability ba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us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at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can the temperature of monitoring , its software control is programming language mainly, for PLC is ladder-shaped language, ladder-shaped language is the most programming language that PLC now uses.Keyword:PL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mperature⽬录摘要----1Abstrack1引⾔-31.1课题研究背景1.2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1.3 总体设计分析2系统结构模块63.1 PLC的定义--73.2 PLC的发展--83.2.1 我国PLC的发展-83.3 PLC的系统组成和⼯作原理-----93.3.1 PLC的组成结构--93.3.2PLC的扫描⼯作原理3.4PLC的发展趋势3.5 PLC的优势--103.6 PLC的类型选择4.1 PID控制程序设计4.1.1 PID控制算法---124.1.2PID在PLC中的回路指令-144.1.3PID参数设置4.23A模块及其温度控制4.2.13A模块的介绍--174.2.2 数据转换4.2.3软件编程的思路---195程序的流程图---196 整个系统的软件编程---207结束语谢词24参考⽂献1 引⾔1.1 课题研究背景温度是⼯业⽣产中常见的⼯艺参数之⼀,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的背景与意义,通过本章,可以了解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温度控制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我国农村锅炉取暖,农业大棚等多数都没有实时的温度监测和控制系统,还有部分厂矿,企业还一直沿用简单的温度设备和纸质数据记录仪,无法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对温度控制精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对温度要求较为苛刻的生产环节。
人们对于温度监测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促进了温度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温度传感器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控制器、智能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后,温度传感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机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自从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一批单片机以来,80年代的单片机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单片机继续朝着快速,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从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16位、32位单片机。
单片机主要用于控制,它的应用领域遍及各个行业,大到航天飞机,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冰箱、彩电,单片机都可以大显其能。
单片机在国内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三个:第一是家用电器业,例如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玩具;第二是通讯业,包括手机、电话和BP机等等;第三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外设制造,例如键盘、收银机、电表等。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汽车、电子行业在外国也是单片机应用很广泛的一个领域。
它成本低、集成度高、功耗低、控制功能多、能灵活的组装成各种智能控制装置,由它构成的智能仪表解决了长期以来测量仪表中的误差的修正、线性处理等问题。
1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系统控制核心,结合DS18B20温度传感器、12864液晶显示、BM100无线模块、报警、升温和降温指示灯几部分电路,构成了一整套温度检测,报警及控制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因此,智能温度传感器 DS18B20 具备测温误差小,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输据
用户可设定温度上、下限,具有越限自动报警功能,并且带串行总线接口,适配
各种微控制器等优点。
2. 温度显示部分
方案一: 采用三位八段数码管显示。可显示测量温度的数值和小数点的显示,
随对向摄氏度这样的图形符号无法显示。但使用起来相对方便,程序设计和硬件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第一章 前言 1.1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发展历史及意义 1.2 温度控制系统的目的 1.3 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 温度传感器 3.1 DS18B20 简介
3.1.1DS18B20 封装与引脚 3.1.2 DS18B20 的简单性能 3.2 DS18B20 的工作原理 3.3 DS18B20 的测温原理 第四章 单片机接口设计 4.1 设计原则 4.2 单片机引脚连接 4.2.1 单片机引脚图 4.2.2 串口引脚 第五章 硬件电路设计 5.1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5.2 软件系统设计 5.2.1 软件系统设计 5.2.2 程序组成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和控制温度的温 度测量与控制器,主要工作有:电路设计,电路仿真,实际电路制作和调试。
研究方案: 1:温度测量部分 方案一: 采用温度传感器铂电阻 PT1000,铂热电阻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 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且此元件线性较好。在 0—100 摄 氏度时,最大非线性偏差小于 0.5 摄氏度。但铂热电阻输出的模拟信号需放大、 滤波、A/D 转换等处理后才可上传至微控制器,使硬件电路连接相对复杂。 方案二: 采用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LM35。LM35 为电压输出型的集成温度传感 器。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它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 性成比例。一般来说,LM35 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 处。LM35 无需外部校准,可以提供+1/4 摄氏度的常用室温精度。LM35 应用系统 包括 LM35、信号调理电路、A/D 采集电路和单片机 4 个部分。LM35 传感器负责 将温度转换成模拟电压值。但是转换出的电压值通常比较小,为此需要信号调理 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限幅等处理,再通过 A/D 采集电路对该电压信号进行数据 采集。这个过程降低了系统的工作速度,并增添了许多硬件连接,系统设计相对 复杂。 方案三: 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 DS18B20。DS18B20 是一线温度传感器。所谓“一 线”是指 DS18B20 只用一条线进行输入输出,因而与之接口的微处理器也只需要 一条口线与之通信。它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即可检测温度,并转换成数字量传给 上位机(微处理器)。DS18B20 测量温度范围为-55—+125 摄氏度。在-10—+85 摄氏度范围内,精度为+0.5 摄氏度。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 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在恶劣环境的现场进行温度测量。 DS18B20 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续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它可 以使硬件开销降到最低点,并且内部包含存储器,单片机通过向 DS18B20 发启动 命令使之进行一次温度测量,DS18B20 将转换结果存在便笺式存储器中,便于单 片机随时读取数据。
对温控系统进行建模及Matlab仿真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系(院):电子工程学院学期:2011~2012 第一学期专业班级:电气082班姓名:胡韬学号:030861217评语:成绩:签名:日期:对温控系统进行建模及MATLAB仿真1单片机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运用温度是工业对象中一个主要的被控参数,它是一种常见的过程变量,因为它直接影响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煅烧、蒸馏、浓度、挤压成形,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和化学过程。
温度控制不好就可能引起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产量等一系列问题。
温度控制是许多设备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将温度控制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以利于进行工件的加工与处理。
一直以来,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进行温度控制,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如今,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技术不断发展,用微机取代常规控制已成必然,因为它确保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提高了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节约了能源,并且能够使加热对象的温度按照某种指定规律变化。
实践证明,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炉温控制的微机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功能强、经济性好的特点,无论在提高产品质量还是产品数量,节约能源,还是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都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运算快速快,体积小、运行可靠,价值低廉,因此在过程控制、数据采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仪表、家用电器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炉温控制中的应用。
本设计以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以ADC0809作为A/D转换器件,采用闭环直接数字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可控硅来控制热电阻,进而控制电炉温度,最终设计了一个满足要求的电阻炉微型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
1、1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整个炉温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由计算机和A/D和D/A转换电路组成。
主要完成温度采集,PID运算,产生可控硅的触发脉冲。
另外一部分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同步脉冲形成,以及触发脉冲放大等组成。
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这次综合设计,主要是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用STC89C52单片机控制,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温度进行采集,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将采集到的温度显示出来。
系统可以有效的将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如果实际温度超出了控制范围,则系统会有自动的提示信号,并且相应的继电器会动作。
我们的实际生活离不开对温度的控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要对我们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检测,然后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我们自己想要的温度,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适宜。
关键字:单片机;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继电器;提示信号Abstract:This integrated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 smart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is used to collect temperature and a LCD1602 Liquid Screen is used to display the collected temperature. The system controlled by STC89C52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within the setting limits. If the actual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setting range,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give signal,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y will take related action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because in many situations the temperature around us is not proper for us. So we need to detect it and take some actions to adjust it to the temperature we want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better.Key Words:DS18B20;LCD1602;STC89C52;Relay;Signal引言目前,测控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起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它从生产现场到各种参数的获取,运用科学规律和系统工程的做法,综合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通过自动手段和装备,使每个生产环节得到优化,进而保证生产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满足需要,保证安全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表 9 同相加法放大电路(将电压平移之后再放大)
如图 9,将之前AD592输出的电压Vo1 和电阻分压获得的Vo2 经同相输入第二级放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大电路,先进行加法运算,再将电压放大 5 倍,使最后的输出电压Vo 为0~5V。 图右端的两个二极管可以起到稳定电压增益的作用, 上方的二极管负极接+5V电 源,使输出电压不高于+5V;下方的二极管正极接地,使输出电压不低于0V。 3.2.3.4 具体计算: (1)当T = 0℃时,AD592的输出电流为273μ A,流经电阻R 2 和滑变R1 之后, 调节R1 可获得电压 Vi1 = 2.73V 经放大倍数为1的运算放大器(即电压跟随器)OP07之后得到 Vo1 = 2.73V 分压电路与温度T无关,调节滑变R 4 ,并测量Vi2 电压值,直至 Vi2 = −2.73V 经电压跟随器稳压之后得到 Vo2 = −2.73V 进入第二级放大电路,已知 Vo1 = 2.73V Vo2 = −2.73V 由叠加定理计算得此时 Vn = 0 由“虚短”得 Vp = 0 Vo = (1 + R f R 7 ) × Vp 其中 R f = R 9 + R10 得 Vo = 0V (2)当T = 100℃时,AD592的输出电流为373μ A,经转换后得到此时的 Vi1 = 3.73V 同时得到 Vo1 = 3.73V 而分压电路得到的Vo2 此时仍是−2.73V。进入第二级放大电路,由叠加定理可计 算得此时 Vn = (Vo1 + Vo2 )/2 即此时 Vn = 0.5V 且由“虚短”得 Vp = 0.5V Vo = (1 + R f R 7 ) × Vp 其中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电 子 工 程 设 计(一)
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院(系、部) : 姓 班 名: 级:
信息工程学院 宋 霜 露 自113 110994
指导教师签名:
2013 年
测量温度: 输出电压: 测量误差: 负载阻抗: 限制条件: 安装: 0℃ ~ 100℃ 0V ~ +5V 满刻度 1%(0.05V 或 1℃ ) >30KΩ -0.3V < 输出电压< +5.3V 独立电路板结构
3.2.2 测温元件特性
传感器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工作环境、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需要 对所设计的系统有深入的了解,需要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强化训练阶段推荐使用 半导体温度测量元件 AD592,该测温元件为电流输出,精度高、稳定性好,信号 调理电路(变送器)易于设计。 AD592 主要特性: • 供电: +4V~ +30V • 温度系数: 1uA/℃ • 0℃输出: 273.2uA • • • • 工作温度: 非线性误差: 重复误差: 时飘: -25℃ ~ +105℃ 0.1℃ ~ 0.5℃ ±0.1℃ ±0.1℃/月
7 1 8
+1 2 V D1 D IO D E
7 1
3 6 R2 10 K R1 5K 2 U1 O P-0 7
4
R3 1K
3 6 2 U2 O P-0 7 D2 D IO D E
-1 2 V
4
-1 2 V +1 2 V R5 10 K 3 6 2 U3 O P-0 7 R4 5K
4
R9 47 K R 10 10 K
+
5
V
+
5
V
~9VB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电
路
-12V
-12V
~14VA
+
1
2
V
+
1
2
V
AGND
GND
GND
图表 4 直流稳压电源安装结构示意图
3.1.5 元件清单
集成稳压电路芯片:LM7805,LM7812,LM7912 整流桥:DB107 2片 电解电容:2200u/25V 电解电容 2 只 3300u/16V 电解电容 1 只 100u/16V 电解电容 3 只 散热片:3 个 保险管:1A250V 3 只配 6 只管座 接插件:DIP8 IC 插座 5 只 26 线双排插针 2 只 线路板:1 块 其它:螺钉、导线、焊锡若干 各1片
1
+5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J2
+1 2 V J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 6 PIN +1 2 V
图表 2 用集成线性稳压电路设计的电源电路方案框图
3.1.3原理图
图表 3 全部采用集成线性稳压器设计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
3.1.4 安装结构图
-12V
+12V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9VA
图表 5
AD592 特性分析图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3.2.3 设计方案
2 3 4 3.2.3.1 条件分析: 对于AD592输出的微安级的电流信号,变送器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电流到电压 的转换和电压信号的放大。另外相对于0℃~100℃的测温范围,AD592的电流输 出范围为273μA ∼ 373μA,也就是在温度测量的 0 点,传感器输出的电量信号不 为 0。为了后续信号处理的方便,变送器还要进行电压信号的平移处理,使得对 于温度测量的 0 点,变送器的输出电压也为 0。为了简化设计电路,变送器采用 运算放大器作为核心运算元件。本设计中采用的运算放大器均为OP07。OP07是 一款高精度、低漂移、稳定性好、成本低的运算放大器。 3.2.3.2 设计电路原理图 5
8
-1 2 V
7 1
-1 2 V
8
R7 4.7K R6 1K
+1 2 V
2 6 PIN -1 2 V R8 1K
图表 6 变送器的设计电路图
3.2.3.3 描述:
Title
Size B D ate: File: 2 3 4 5
1
图表 7 将温度传感器 AD592 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成电压信号部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元
互
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无需其他外围元件— 使用方便、无需调整
整 流 滤 +5V ~ 9 V 7 8 0 波 电 路 5 GND 7 8 1 ~ 1 4 V 整 流 滤 2 ~ 1 4 V 波 电 路 7 9 1 2 GND
如图 7,将AD592输出的电流信号用一个10K的电阻及一个滑动变阻器转换为 电压信号Vi1 ,输入放大器的同相端,经电压跟随器稳压之后输出电压Vo1 。
图表 8 电阻分压平移电路部分
如图 8, 提供+12V的电源及两个电阻 (其中一个5K的滑变) 分压来获得T = 0℃时 的 平 移 电 压 Vi2 = −2.73V , 经 电 压 跟 随 器 稳 压 之 后 获 得 稳 定 的 平 移 电 压 Vo2 = −2.73V.
~14VB
~14VB
AGND
~14VA
~9VB
~9VA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计工作结束。否则,检查电路板的左右插座有无虚焊、脱焊等问题。 调试结果:经调试后未发现错误。
3.2
变送器模块
3.2.1 设计要求
转
换
器
转
数/模
换
道
人
机
交
单
图表 1 小型温度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3、 单 元 电 路 设 计
3.1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模 块
3.1.1 设计要求:
交流输入: 直流输出: 安装: ~9V ~14V×2 +5V/1A ±12V/0.5A 独立电路板结构
3.1.2 电 路 方 案 选 择 :
线性稳压电路 ⑴ 特点 ·利用晶体管进行电压调整 — 动态响应特性好 — 纹波、噪声小 ·电压调整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 功耗大、发热量大 — 效率低 适用于低压差、小功率的场合 ⑵ 集成线性稳压电路(三端稳压器) ·采用带隙(能隙)基准电压电路 — 温度稳定性好、噪声小 ·多种保护措施 — 过流、短路、过热保护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
2、 框 图
控 制 执 行 单 0 ℃ ~ 1 0 0 ℃ 元 0 ℃ ~ 1 0 0 ℃ 测 温 受 控 控 前 向 通 道 对 象 温 后
向
通
主
控
制
单
模/数
单
片
机
元
7
月
11
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电子工程设计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