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1fc438aaea998fcc220ed8.png)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摘要:本文综述了温度控制技术的有关概念以及现今温度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并指出随着温度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度控制技术将朝着高精度、智能化等方面快速发展关键词:温度控制;发展;智能化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Fan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conceptions related to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 of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 also state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fur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it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s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ll become more precise, intelligent.Key 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development;intelligent1.1 综述目的随着温度控制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不断结合,使得现今的温度控制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极大发展。
同时,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其对温度控制的提出了高精度、高智能化的发展要求。
因此,介绍了解当前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对设计研究高精度、高智能化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其积极意义。
1.2 有关概念PID控制——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用这一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的控制称为PID控制。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1c08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1.png)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一、引言水温控制系统在工业、家电、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AT89C51单片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单片机,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本文将对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文献综述。
二、AT89C51单片机简介AT89C51是一种常用的8位单片机,由美国ATMEL公司生产。
它具有4K字节的Flash 存储器、128字节的RAM、32位I/O端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等功能。
AT89C51单片机适用于各种控制领域,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三、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水温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水温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控制器。
单片机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与实际水温的差值,通过执行器调节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水温的自动控制。
在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执行器则可以选择继电器、可控硅等设备,用于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
为了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采用模糊控制、PID控制等控制算法。
四、AT89C51单片机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T89C51单片机在水温控制系统中主要负责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控制输出。
通过编程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和转换,并根据设定值与实际水温的差值,通过执行器调节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水温的自动控制。
此外,AT89C51单片机还可以实现报警、显示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五、总结与展望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温度控制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温控制系统的精度和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LABVIEW分布式温度监测软件的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LABVIEW分布式温度监测软件的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37ca8729e31433239689397.png)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LABVIEW分布式温度监测软件的设计1课题背景与意义温度是个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合理的温度范围和准确的温度测量对提高产品的质量,产量,降低消耗,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温度的监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测温控制系统大都使用传统温度测量仪器,其功能大多都是由硬件或固化的软件来实现,而且只能通过厂家定义,设置,其功能和规格一般都是固定的,用户无法随意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因此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监测系统的要求,随新旧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率先提出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彻底打破了传统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的模式,使测控仪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虚拟仪器技术提出了“软件即仪器”的仪器设计思想,是目前最为成功应用最广泛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系统,它是一种基于G语言的32位编译型图形化编程语言,其图形化界面可以方便的进行虚拟仪器的开发,它可将计算机资源与仪器硬件,DSP技术结合,在系统内共享软硬件资源,用户可根据测试功能的需要,自己设计所需要的系统。
2温度检测方法和发展Fahrenheit在1706年制造的水银温度计是温度测量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在温度计上使用了三个温度固定点:水和氯化铵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华氏度,冰和水的混和物的温度为32华氏度,人体的温度为96华氏度,1742年,瑞典的A。
Celius发明了一种新的水银玻璃温度计,他规定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冰的融化点是0摄氏度,在这两个固定点间,将温度计等分为100分,每份1摄氏度。
目前常用温度检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平均升温法。
工业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测量电抗器温度的方法,是平均升温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电抗器断电后的绕阻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再外推求出断电瞬间的电阻值,然后利用平均升温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可以看出,此方法也只能测量电抗器的平均温升,而电抗器内部各点温升是不同的。
温湿度文献综述
![温湿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d33dddfa58da0116c174924.png)
学校代码:学号: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文献综述题目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学号系(部)电气信息工程系指导教师(职称)蒋威(讲师)完成时间 2011年 3 月 1日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综述摘要: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工作,并及时报警提示。
本文根据粮仓环境测试的特点,应用现代检测理论,对温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自动检测,并实现报警功能,首先介绍了粮仓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现状,指出在控制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粮仓、单片机、监测、传感器目前,关于这类监测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多,下面是关于单片机自动监测的一些主要文献:文献[1] 这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精选了国内外最新流行的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些有特色、功能很强的新型集成电路20多类100余种。
内容涉及仪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器,变送器,A/D、 D/A变换器, LED、LCD驱动器,看门狗定时器,UP电源监控器,数字电位器,闪烁存储器,实时时钟等器件。
所优选的每一种器件除阐述其基本功能、电路特点、性能参数和管脚说明之外,更突出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电路。
对智能仪器设计、数据采集、自动控制、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接口这部分设计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文献[2] 这本书是"单片机应用技术丛书"中专门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的一本著作。
书中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80C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一整套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在内容安排上,不仅有实现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抗干扰设计和容错设计技术以及程序测试的正确思想方法。
附录中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程序设计样本和经过多年使用考验的定点运算子程序库与浮点运算子程序库的程序文本、注释及使用方法。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b3bc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9.png)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智能温控风扇一直以来是许多人在夏天必备的家居电器,而51单片机则作为一种常见的嵌入式应用领域的开发工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了智能温控风扇的智能化设计。
本文将对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进行文章综述。
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项目旨在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现风扇的自动温控和智能控制。
该设计采用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具有温度检测和风扇控制的功能,可实现便捷的风扇控制和温度控制。
二、功能设计该智能温控风扇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温度检测功能设计采用了自带的ADC数模转换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进行温度的检测和数据的采集。
2. 温度控制功能设计针对不同的温度范围设计了相应的风扇控制电路,可快速有效地调节风扇的转速,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智能控制功能设计采用了51单片机以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可实现智能控制模式,通过内部算法,自动识别风扇运行状态,调节控制风扇转速。
三、技术实现该智能温控风扇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传感器采集通过专用的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控制算法的优化,在系统内部根据温度调节风扇转速。
3. 控制回路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控制回路,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智能温控风扇的控制。
四、应用前景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庭和办公场所,具有测量精度高、控制功能强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未来,智能温控风扇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产品。
五、结论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在实现自动温控和智能控制方面具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重温度采集精度和控制算法的优化。
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a3eb9ac281e53a5902ff7f.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在国外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
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在国内,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
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
近些年来,一些科学家通过对温度检测研究发现太阳辐射或许是气温变暖主要因素温度检测的设计中,单片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
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
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
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
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精品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8ce015ee2bd960590c67790.png)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1.历史研究与现状传统的温控系统温度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如温度控制表温度接触器,其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由于它主要通过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加热功率的目的,受仪表本身误差和交流接触器的寿命限制,通断频率很低。
成熟的温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因此不适合用此种方法作加热炉的温控系统。
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了多种先进的加热炉温度控制方式,如:模糊控制。
这个控制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变得简便,而且使产品的质量更好,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过,模糊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好,但稳态性能较差,且很难使两种性能指标都达到理想要求。
目前普遍采用模糊—线性复合控制器发挥了模糊控制和线性控制的优点,使设计的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指标。
但是,模糊—线性复合控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线性前馈复合控制的系统性能对参数变化比较敏感;模糊—线性双模控制存在开关切换问题等;在线性控制的误差通道并联模糊控制器系统和模糊控制器与线性控制器并联系统尽管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模糊控制器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之间的矛盾问题。
结合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等以温度控制为主的工业控制系统对产品工艺、温度的精度要求,再考虑不同的加热系统温控方法,考虑各种热炉温控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佳的方案,而单片机作为工业温度控制系统的温控核心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合适。
用单片机对热炉温度进行控制,不仅精度高,反映速度快,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便宜并且易于实现等优点,能够大规模的运用和生产,能很好的完成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2.工业生产温度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工业生产温控系统中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99485c7284ac850ad0242bc.png)
二、关键字:数字温度计、温度传感器、单片机
三、1、数字温度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温度测量在物理实验、医疗卫生、食品生产等领域,尤其在热学试验(如:物体的比热容、汽化热、热功当量、压强温度系数等教学实验)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传统所使用的温度计通常都是精度为1℃和0.1℃的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这些温度计的刻度间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准确分辨,读数困难,而且他们的热容量还比较大,达到热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很难读准,并且使用非常不方便。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等优点,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目前温度计的发展很快,从原始的玻璃管温度计发展到了现在的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等,温度计中传感器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度、灵敏度基本决定了温度计的精度、测量范围、控制范围和用途等。传感器应用极其广泛,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新型传感器。但是,作为应用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要求选用适宜的传感器,并与自己设计的系统连接起来,从而构成性能优良的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温度监控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温度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83192a1bc281e53a5802ff4a.png)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温度监控系统设计文献综述前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
而且,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
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
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1.陈岩《基于ARM 的远程控制温控系统的设计》一个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无线寻呼网络接收POCSAG编码的控制命令字,同时利用DIMF信号发送器将要反馈的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以DTMF编码传送回去,从而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远程控制系统,弥补了以往远程控制系统的不足同。
2.金凯鹏胡即明《基于模糊PID 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针对实时温度控制对象,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是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并结合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其电路组成和设计原理,实现了对远程温度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功能.采集端主要实现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温度设定、无线编码发射、加热开关控制等功能;监控部分主要实现无线解码接收、温度显示、报警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与无线传输结合.3.王晓员《基于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设计》针对目前许多塑料反应炉温度控制不准确的现状,进行了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的设计.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820,TLC2543型号的12位开关电容运次逼近模数A/D转换器.成本低、可靠性高4.王芳《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它是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实际炉温A/D转换,送入到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对此偏差按PID算法进行修正,求得对应的控制量控制可控硅驱动器,调节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5.李晓伟郑小兵周磊李建军《基于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为核心控制部件进行PID运算,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测量温度,大功率放大器OPA548驱动半导体致冷器TEC 实现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1℃.关键字;单片机;温度控制;PID控制6.储海兵谭功全曹亢任善荣《单片机温度控制实验系统》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实验系统.它使用一线制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经过PID算法计算输出PWM波控制固态继电器调节热阻丝发热功率,最终控制被控对象温度.另外,该系统还扩展了人机接口和串口通信.整个系统不但成本低廉、而且使用和扩展方便,为广泛深入应用提供了借鉴7.叶丹《基于单片机的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人体生物组织活性检测要求较高的温度准确度和稳定度,针对该应用设计了一个温度控制器;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了该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其状态空间方程.从而提出了先使温度快速稳定在目标温度附近,然后通过自调整参数达到目标温度的自适应温度控制方案.仿真计算的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后以PIC16C72A单片机为核心,具体实现了一个使用该控制方案的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的准确度和稳定度.8.张小娟《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针对被控对象存在的滞后、时变、非线性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除氧器控制系统,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并设计了以PIC18F2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该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法在除氧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使用MATLAB软件对PID控制、带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带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能满足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且稳态误差在104±3 ℃内的控制要求.9.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Zadeh教授《模糊集合论》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29b0e372af90242a895e5b5.png)
上海电力学院文献综述课题名称:炉温系统辨识及智能控制研究二级院部: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姓名:胡嘉诚学号:20122520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013151 指导老师:徐晓丽201?年1月7日炉温系统辨识及智能控制研究胡嘉诚(自动化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013151)摘要:电加热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工业设备,加热炉的炉温控制是常见的控制目标。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经济效益,减少能耗并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对于炉温控制系统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本论文的目的就是分析各种控制方法的的特性,采用智能控制对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进行设计。
关键词:炉温控制,时滞系统,模糊控制,Smith预估引言电加热炉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炉温控制也是常见的过程控制之一。
传统的PID控制因其算法简单,适应性强,鲁棒性高等特点依然在温度控制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但因在以电加热炉炉温作为控制对象时存在着时变性、非线性、大滞后等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扰动,难以建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使得PID控制效果变差。
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能耗增加、设备寿命缩短、经济效益下降、浪费电能污染环境等问题。
因此,对于控制方法的选用及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智能控制方法是有效提高控温效果的一种措施,在国内外的生产实践中也有了许多的先例。
如模糊PID控制可以依靠模糊化Kp、Ki、Kd等参数也就是对照已有的操作人员的实际经验对系统进行控制,消除了电加热炉复杂的工况所导致的的参数变化对控制造成的影响。
又比如smith预估控制则是建立在预估各种扰动的基础上对有较大时滞的被调量进行提前控制,从而消除时滞性所造成的控制速度慢、超调量大、系统稳定性差的不良影响。
我将在此次毕业设计中运用这些控制方法设计控制方案并运用MATLAB仿真进行分析比较。
1 加热炉炉温控制特性要实现对加热炉的控制,必须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求取相应的控制器方程。
在以电加热炉炉温作为控制对象时存在着时变性、非线性、大滞后等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扰动,难以建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6199b200912a21614792999.png)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综述摘要:基于对现代温室环境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就该系统从其组成部分三方面做了概述与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最后对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作研究应用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引言传统农业由于极度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约束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只能靠天吃饭的根本缺点也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的输出产量和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技术发展应用于作物生长,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温室的出现,使作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得以降低,营造了一个比较适宜作物生长的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对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需求的梦想。
但是温室这个相对较小的封闭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环境因子超过作物的最适界限,影响温室作物的栽培效益的现象。
为适应我国农业向优质、高效、高产为目的的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目标,农业环境控制工程作为一种良好的实现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受到了农业工程领域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倾力研究。
同时,与国外先进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相比,我国温室的发展速度比较慢,环境控制水平低,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农业设施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是我国亟待发展的项目。
利用温室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水份、土壤、空气、养份等环境条件,适应不同的生长需求和成熟的上市时间,能够实现高产出、高品质的目标。
但是,实际中温室作物环境的控制远比一般的工业环境控制要复杂的多。
温室环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很复杂的控制系统。
温室外部环境多变,内部植物生长作机理复杂,而作物生长、繁育都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这些同时随着作物种类的不同而改变。
同时温室各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如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湿度的变化;湿度的改变会引起温度的变化;温、湿、光、气等因子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影响。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ef004db76a20029bd642d7f.png)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文献综述题目: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贾旺学号:0967112301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2009-3指导教师:左鸿飞前言电阻炉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它的温度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而工业生产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要求很高。
目前电阻炉通常采用常规PID 控制,但是电阻炉的温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大滞后等特点,难以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而常规PID控制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因此,设计一个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电阻炉为控制对象,以UP550程序调节器为硬件核心,采用PID控制方法,设计一种控制精度高的温度控制系统。
在文中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控制方法。
本系统的温度检测电路集成在UP550程序调节器中,简化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提高了温度检测的精度。
在输出控制中主要采用硬件电路实现,降低了程序的复杂性。
在系统的硬件电路中采用了抗干扰设计,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常规PID控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而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往往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常规PID控制器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但通过UP550程序调节器可以同时设定多组PID参数,根据不同温度段特性更改PID参数弥补了常规PID控制的不足。
采用常规PID控制和论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在电阻炉上进行控制实验,并对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具有超调小、控制精度高、抗扰性强、运行稳定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和意义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电阻炉就在工业上得到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阻炉被广泛的应用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生产中,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与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节约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紧紧相连。
文献综述的写法1
![文献综述的写法1](https://img.taocdn.com/s3/m/860b6ed7ad51f01dc281f179.png)
文献的写法要规范,完整,常用格式见下例。
―――――
图书标引要求:(注意文献中的标点符号)
[序号]作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邓开明,潘国顺,华文玉.大学物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要求给出具体的题目,结合自己毕设题目而改动)
此部分为文献综述的重点内Hale Waihona Puke 。主要说明以下问题(可以含图和表):
1.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可用框图表示)
2.现有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组成,控制器设计,控制原理等)及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3.现有技术的总结:解决了那些问题?现有技术需要那些改进之处?
期刊标引要求:
[序号]文献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页码.
[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气象研究, 1999, 35(1): 101-106.
专利标引要求: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
[3]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 92214985.2[P]. 1993-04-14.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基于PID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开题日期
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可另附纸。
温度测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温度测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b23ddcf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8.png)
温度测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但是呢,要把温度统一起来还是容易实现的,而要把统一的温标建立起来就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历史上曾建立的几个不同温标的过程和状况大致如下.出生于德国,生活在荷兰的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在1709年用酒精,在1714年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制造了比较精确的温度计.他把水、冰和海盐混合物(即结冰的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零点,把健康人的血液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定为另一个固定点,其间分为4义24一96等份,每一等份为一度,按照他的这种分法,水的冰点就定为32度,标准大气压的水的沸点就是212度,期间正好相差180度,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华氏温标.在这一温标上,人的正常体温为96度。
用华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华氏温度,用tF表示,单位叫华氏度,符号为下.华氏温标在当时立即被英国和荷兰采用.直到现在,这种温标仍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使用.华伦海特生于德国商人家庭,是家中的长子,年纪轻轻就不得不继承父业,学习经商.但自然科学对他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商业,所以在1706年完成学业后,他就完全献身于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714年他成功地设计了两种酒精温度计.1724年,他发表了关于制造温度计的方法等文章,并作了一次关于水银温度计的报告,于当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成功设计了新型的液体比重计和带气压表的温度计.1730年法国人列缪尔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他通过实验发现,若取含15/水的酒精的体积在水的冰点这一温度时为100。
份,则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其体积就变为108。
份.因此,他把水的冰点定为零度,水的沸点则定为第二个固定点,期间分成80等份,每一等份为一度,这样,水的沸点就是80度.这样 :开尔文这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创始人,最受尊敬的物理学家,创立了一种不依赖任何测温质(当然也就不依赖任何测温质的任何物理性质)的绝对真实的绝对温标,也叫开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
温度报警器文献综述
![温度报警器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5713ad180eb6294dd886c60.png)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____ 基于51单片机温度报警器的设计英文题目:__ 51 MCU-based design of a temperature alarm系 : __ 信息工程系专业: ___ 电子信息工程_________班级: ____ _07电信本____________学号: ____ 8051107031________姓名: _______ 滕杰_________指导老师: ______ 谭金平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 ____ 2010.12.18________一、前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温度报警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
由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报警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单片机温度报警系统的温感系统主要是DS18B20芯片,该芯片由一根总线控制,电压范围为3.0v--5.5v,而且具有测温方便,测温范围广,而且还可以手动设置报警温度点,随意调高或调低,最主要的是可定义报警设置,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预置报警温度自动报警,出于对此类问题的探索,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此温度报警系统。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
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该设计控制器主要使用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显示用1602或12864液晶显示屏,内置有AT24C02芯片,可以方便记录以前显示的温度值。
二、主题部分: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直接输出数字信号。
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节省硬件电路。
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此元件线形性能好,在0~100℃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1fc438aaea998fcc220ed8.png)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摘要:本文综述了温度控制技术的有关概念以及现今温度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并指出随着温度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度控制技术将朝着高精度、智能化等方面快速发展关键词:温度控制;发展;智能化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Fan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conceptions related to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 of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 also state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fur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it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s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ll become more precise, intelligent.Key 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development;intelligent1.1 综述目的随着温度控制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不断结合,使得现今的温度控制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极大发展。
同时,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其对温度控制的提出了高精度、高智能化的发展要求。
因此,介绍了解当前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对设计研究高精度、高智能化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其积极意义。
1.2 有关概念PID控制——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用这一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的控制称为PID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_概述说明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_概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3c61d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8.png)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温室大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设施,其内部环境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
温室大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温室大棚逐渐受到关注。
温度和湿度是温室大棚内部最关键的环境指标之一,对于植物生长、病虫害防治、育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采集和监测温湿度数据对于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进行设计并展开综述。
通过对当前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并详细说明了单片机在温湿度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同时,还实施了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该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温室大棚及其环境参数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是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包括温室大棚概述、温湿度采集系统原理和设计要点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方式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施与测试结果分析,通过详细描述硬件搭建和程序编写步骤,并介绍测试环境和方法论,最后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在该部分中总结了系统的结果和意义,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了解与分析该系统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通过实施系统并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系统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在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方面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综述,旨在为温室大棚智能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27413daef8941ea76e05e0.png)
题目: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题时间:1、文献综述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温室大棚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以蔬菜大棚、花卉为主植物栽培设施栽培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随着政府对城市蔬菜产业的不断投入,在乡镇内蔬菜大棚产业被看作是 21 世纪最具活力的新产业之一。
温室是蔬菜等植物在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温度及湿度等生长所需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他们提供一个更适宜其生长的封闭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可以通过提早或延迟花期,最终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天气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
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 20 世纪70 年代。
显示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
80 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尽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也就是说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单片机虽小,但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
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
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同时它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基于PLC的热水箱恒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PLC的热水箱恒温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c7de9548d7c1c709a14593.png)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系部专业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系统模块框图
4.预期成果
第一、开通电源,状态指示灯1亮。
第二、通过按键键入设定温度,数码显示管1显示设定温度。
第三、数码显示管2显示恒温箱内的实时温度。
第四、当数码显示管2上显示的温度低于键盘显示板1上的设定温度时,蜂鸣器报警。
加热装置加热。
水泵2开始运行,状态指示灯3亮,水泵2抽取储水箱2中的热水注入恒温箱的第二组金属管,同时储水箱3中的第二组金属管端口有水流出。
第五、当数码显示管2所显示的温度等于数码显示管1的设定温度时,蜂鸣器停止报警,加热装置停止工作,水泵2停止工作,状态指示灯3熄灭。
第六、当数码显示管2上显示的温度高于数码显示管1上的设定温度时,蜂鸣器报警,水泵1开始运行,状态指示灯2亮。
水泵1抽取储水箱1中的冷水注入恒温箱的第一组金属管,同时储水箱3中的第一组金属管端口有水流出。
第七、当数码显示管2所显示的温度等于数码显示管1的设定温度时,蜂鸣器停止报警,水泵1停止工作,状态指示灯2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前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
而且,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
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
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1.陈岩《基于ARM 的远程控制温控系统的设计》一个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无线寻呼网络接收POCSAG编码的控制命令字,同时利用DIMF信号发送器将要反馈的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以DTMF编码传送回去,从而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远程控制系统,弥补了以往远程控制系统的不足同。
2.金凯鹏胡即明《基于模糊PID 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针对实时温度控制对象,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是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并结合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其电路组成和设计原理,实现了对远程温度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功能.采集端主要实现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温度设定、无线编码发射、加热开关控制等功能;监控部分主要实现无线解码接收、温度显示、报警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与无线传输结合.3.王晓员《基于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设计》针对目前许多塑料反应炉温度控制不准确的现状,进行了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的设计.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820,TLC2543型号的12位开关电容运次逼近模数A/D转换器.成本低、可靠性高4.王芳《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它是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实际炉温A/D转换,送入到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对此偏差按PID算法进行修正,求得对应的控制量控制可控硅驱动器,调节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5.李晓伟郑小兵周磊李建军《基于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为核心控制部件进行PID运算,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芯片测量温度,大功率放大器OPA548驱动半导体致冷器TEC实现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1℃.关键字;单片机;温度控制;PID控制6.储海兵谭功全曹亢任善荣《单片机温度控制实验系统》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实验系统.它使用一线制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经过PID算法计算输出PWM波控制固态继电器调节热阻丝发热功率,最终控制被控对象温度.另外,该系统还扩展了人机接口和串口通信.整个系统不但成本低廉、而且使用和扩展方便,为广泛深入应用提供了借鉴7.叶丹《基于单片机的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人体生物组织活性检测要求较高的温度准确度和稳定度,针对该应用设计了一个温度控制器;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了该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其状态空间方程.从而提出了先使温度快速稳定在目标温度附近,然后通过自调整参数达到目标温度的自适应温度控制方案.仿真计算的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后以PIC16C72A单片机为核心,具体实现了一个使用该控制方案的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的准确度和稳定度.8.张小娟《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针对被控对象存在的滞后、时变、非线性等特点,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除氧器控制系统,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并设计了以PIC18F252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该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法在除氧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使用MATLAB软件对PID控制、带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带自调整因子模糊控制能满足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且稳态误差在104±3 ℃内的控制要求.9.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Zadeh教授《模糊集合论》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
模糊自动控制是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即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属于智能控制方法。
10.陈伟邢梅香《基于SOC单片机的模糊温度测控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SOC单片机的模糊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SOC型单片机MSP430F149为控制核心,利用MSP430F149片内资源,实现温度采集信号的放大、ADC转换处理、PWM驱动控制等功能,以最小的硬件结构完成模糊温度闭环控制.同时,应用RS-485通讯协议,实现上位机与底层控制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通讯.11.赵丽娟《基于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温度测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等不断发展,为智能温度测控系统精度的提高和稳定性改善等提供了条件.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闭环控制装置,通过对机内数字PID参数的设置,达到对不同受控对象的不同温度要求进行高精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和DS18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智能温度测控系统,可实现温度控制、故障分析以及通过GSM 移动通信模块进行远程报警等功能.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彭秋红沈占彬《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结构、性能及系统资源,分析了计算机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的通信方方式,建立了控制系统多点通讯协议.在以单片机AT89C2051为核心单元的基础上,搭建了温度控制系统.硬件方面有8155接口电路,A/D转换电路,温度传感器DS18B02进行设计,然后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完成对温度进行控制的硬件部分。
在软件设计方面,对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采样子程序,数字滤波程序进行编写13.张艳艳《基于PID算法和89C5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目前的温度控制系统很多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单片机系统功能强大、使用灵活,可以实现较为精准的控制;而PID算法实现一种模糊控制,可调试性强;以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PID温度控制能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通过原理分析、软硬件设计以及实验测试,表明该温度系统非常稳定并且精确,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温控场合.14.乔和陈彬《基于ARM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针对电阻炉温度控制纯滞后、大惯性环节控制的特点,传统的PID控制可以获得较好的稳态响应特性,但控制上会造成较大的系统超调,无法满足控制精度.应用参考模型自适应方法设计控制器,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用超稳定理论设计了参考模犁自适应PID控制系统,并给出白适应率.以ARM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并分析了电阻炉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由K型热电偶和数字转换芯片MAX6675组成温度检测电路,采用固态继电器来作为温控元件,利用开关特性来控制电路的断开和接通炉温控制主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超调量小,跟踪速度快,可靠性高,结构紧凑、工作稳定.15.胡如龙《基于AVR单片机的全自动热饮机控制器的设计》一种全自动热饮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温度控制、开关量的输出控制、水位检测控制、数据保存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思路及方案,还讨论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给出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并对这种设计下的各部件工作状况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一些关于自动热饮机设计的规律;实用证明,该控制器具有实现成本低,控温精度高,易于实现等优点,实现了热饮泡制的全自动控制和管理,16. Yuan N ,Yeo TS《Analysis of Sca-ttering from Composite Conducting and Dielectric Target susing the Precorrected-FFT》传统的温控系统温度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zhi如温度控制表温度接触器,其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由于它主要通过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加热功率的目的,受仪表本身误差和交流接触器的寿命限制,通断频率很低。
成熟的温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因此不适合用此种方法作加热炉的温控系统。
17.Alexander《Street MQ1 The microelect ronics and computer systems laboratory》结合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等以温度控制为主的工业控制系统对产品工艺、温度的精度要求,再考虑不同的加热系统温控方法,考虑各种热炉温控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佳的方案,而单片机作为工业温度控制系统的温控核心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合适。
用单片机对热炉温度进行控制,不仅精度高,反映速度快,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便宜并且易于实现等优点,能够大规模的运用和生产,能很好的完成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18. Augustine《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ler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equipment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式温度控制仪器.该仪器集成了信号的变换、处理、控制功能,使用了∑-△原理的高精度A/D转换及标准0~10 mA电流型输出D/A转换,辅助以键盘和数码管的人机界面,可以应用在需要精密温度控制的各种领域.该仪器输入标准铂电阻温度传感器RTD(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信号,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Propro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算法,输出0~10 mA电流控制功率加热元件.兼顾整机的精度和价格等因素,采用了80C196单片机系统结合专用集成电路进行设计.CPU系统采用GAL进行译码,结论综上所述,本次设计设计叙述了基于单片机对工业生产中温度的控制与设计,该系统包括硬件组成和软件的设计,硬件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把温度转换成变化的电压,然后由放大器将信号放大,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温度电压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数字温度信号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