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1.1化学真奇妙

1、(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火上浇油;江枫渔火对愁眠;春风又绿江南岸;蜡炬成灰泪始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粉身碎骨浑不怕,留清白在人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水的状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日照香炉生紫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扬扬止沸;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物质形态变化:木已成舟;积土成山;千凿万凿出深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北风卷地白草折;

2、(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1.2体验化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1运动的水分子

1、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属于物理变化。

2、烧水时打开锅盖有冷凝水滴下:

烧水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热能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变成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于是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第1页共20页

4、分子的三个特征及其对应例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大约有 10^21 个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酒香不怕巷子深

5、净化天然水过程

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1)沉降:除去不溶性较大颗粒;明矾:加速沉降;

(2)过滤:除去不溶性较小颗粒;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尖嘴

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长口端紧靠烧杯内壁;

(3)吸附: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利用其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物理变化

(4)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6、硬水与软水鉴别与转化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7、物质分类: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2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

现象: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液面下降,中间的玻璃管液面上升,且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气体检验:

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该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木条复燃,

证明是氧气。

电解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2、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内壁发烧杯壁发烫

3、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4、氢能源的优点:

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5、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水通电可以分解;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性质一般用“能”“会”“可以”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汽油燃烧化学变化

6、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从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7、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因此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

2.3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2、原子中的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原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否容易得失电子,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氦是 2 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稳定结构。 原子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 (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质子(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圆圈表示原子核;

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最外边的电子层称为最外电子层;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 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5、离子

(1)阳离子:原子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

(金属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Mg 2+:镁离子;右上角 2 的含义:一个镁离子带 2 单位的正电荷

(2)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Cl -:氯离子;右上角 1 的含义:一个氯离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

(3)阴阳离子的判断:

里外相等为原子;里大外小阳离子;里小外大阴离子;

(4)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③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6、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6 2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