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查55922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305
复习
纤溶系统
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也被激活。
纤溶活性检测
筛选试验:
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
诊断试验:
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
D-二聚体测定(D-dimer,D-D)
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②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对照PT
【参考值】 PTR : 1.0±0.05
③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s)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s)。FDPs对血液凝固和血小 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 诊试验。
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 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 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 升高。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下述4项为血管和血小板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出血象: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初筛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下述4项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
凝血象:
APTT PT
初筛试验
Fg
TT
一、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PPT课件
第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TM 操作
1.绘制校正曲线 人TM标准品用缓冲液A做倍比稀释,TM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31.25,15.6,7.3,3.9和0ng/ml,以人TM浓度为横 坐标,以cpm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2.将200μl的抗人TM单抗包被液加入聚苯乙烯放免小杯中,4℃过夜, 用洗涤液A洗3次,将待测样本(或标准品)0.25ml与等量缓冲液A 混合,每小杯加入20μl稀释样品液(空白管加入缓冲液A),37℃ 水浴2h,用洗涤液A洗3次,加入200μl125I-抗人TM单抗,37℃水 浴2h,再用洗涤液B洗六次,在γ闪烁测定仪上测定放射活性,在 校正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vWF:Ag 操作
单抗以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9.5)稀释成 10μg/ml加入反应板中,每孔0.2ml,置于湿盒中4℃ 过夜。
0.05%Tween—2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Tween—PBS)洗3次后加入用0.4%BSA—PBS稀释的待 测血浆或培养液上清,每孔0.2ml,37℃温育2小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
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ELISA法
原理纯化的兔抗人vWF:Ag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加入 稀释的待测血浆,样本中的vWF:Ag结合于固相的抗体 上,然后加入酶标记兔抗人vWF:Ag抗体,与其定量结 合,洗去多余抗体后,加底物显色,通过查找标准曲 线,即可计算出vWF:Ag的含量。
TM 操作
1.绘制校正曲线 人TM标准品用缓冲液A做倍比稀释,TM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31.25,15.6,7.3,3.9和0ng/ml,以人TM浓度为横 坐标,以cpm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2.将200μl的抗人TM单抗包被液加入聚苯乙烯放免小杯中,4℃过夜, 用洗涤液A洗3次,将待测样本(或标准品)0.25ml与等量缓冲液A 混合,每小杯加入20μl稀释样品液(空白管加入缓冲液A),37℃ 水浴2h,用洗涤液A洗3次,加入200μl125I-抗人TM单抗,37℃水 浴2h,再用洗涤液B洗六次,在γ闪烁测定仪上测定放射活性,在 校正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vWF:Ag 操作
单抗以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9.5)稀释成 10μg/ml加入反应板中,每孔0.2ml,置于湿盒中4℃ 过夜。
0.05%Tween—2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Tween—PBS)洗3次后加入用0.4%BSA—PBS稀释的待 测血浆或培养液上清,每孔0.2ml,37℃温育2小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
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ELISA法
原理纯化的兔抗人vWF:Ag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加入 稀释的待测血浆,样本中的vWF:Ag结合于固相的抗体 上,然后加入酶标记兔抗人vWF:Ag抗体,与其定量结 合,洗去多余抗体后,加底物显色,通过查找标准曲 线,即可计算出vWF:Ag的含量。
血栓与止血检验理论ppt课件.ppt
血小板收缩功能的模式图
6.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 血管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空隙, 由PCL来填充
而且血小板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 修复过程
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血管的脆 性和通透性
二、正常完整止血过程
血管期 血小板期 血液凝固期 血栓动力学变化期
血栓形成
第三节 血液凝固(coagulation)
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血浆中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共14个,12个已编号(I-XIII),2个未编号(激
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除FⅣ为Ca++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FⅢ外, 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除FⅣ、Ⅲ外,大部分在肝脏合成
大血管收缩:
特点:① 神经调节完成 ②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 血流减少
2.激活血小板
3.促进血液凝固
4.抗血栓形成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屏障作用 摄取和清除循环中一些促凝物质、血管活
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舒张血管:PGI2(prostacyclin)、NO 抑制血小板聚集:PGI2(前列环素) 灭活凝血因子:PC(蛋白C)系统、AT、TM 、 促进血块溶解:t-PA
γ-羧基谷氨酸:具有结合Ca++的能力,并借助于 Ca++ 与磷脂膜结合,Ca++起“搭桥”作用
γ-羧基谷氨酸
Ca++
磷脂膜
在肝合成必须依赖VitK,VitK缺乏可导
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II、VII IX、X
血栓与止血检验PPT课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 参考区间
标准曲线与计算
B/B 0A (标 A % 零 准 )标 品 — 准 — A 非 或 A 非 孔 特 样 特 1 异 品 异 00%
式中:B为测定管;B0为不加样品管,最大结合率管; B/B0为结合率。
以标准品含量为横坐标,B/B0(%)为纵坐标,在半对 数纸上绘制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孔B/B0(%)值在标 准曲线上读出6-酮-PGF1α的含量。 样品6-酮-PGF1α浓度(pg/ml)=测定值×10。 参考范围10.7~25.1 pg/ml。
内皮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初期释放 ADP等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进一步激活、释放 血小板促凝作用
纤维蛋白形成
ADP 5-HT
血小板的主要释放产物
类别
成分
活性胺
腺嘌呤核苷酸 阳离子 血小板因子 凝血因子 血小板蛋白 血栓烷
5-HT,组胺,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ADP,ATP,cAMP
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
原理 ELISA法:将抗原(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牛血 清白蛋白连接物)包被于固相载体上,与游离抗原 (待测样品或6-酮-前列腺素F1α标准品)竞争性地与 一定量的抗6-酮-PGF1α抗体结合,洗涤后加入过量 的酶标记第二抗体,再加入底物显色。待检血浆或标 准品中的6-酮-PGF1α含量与显色程度呈负相关,根 据显色程度(A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中推算出待检血 浆中6-酮-PGF1α的含量。
《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等是止血机制的关键步骤。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PPT课件
实用文档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2023/12/31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