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制观念。
3. 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法律。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看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3. 讲座法:邀请法制副校长或专业律师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1.1 特点:盲目性、冲动性、模仿性、报复性等。
1.2 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
2. 法律知识普及2.1 刑法相关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等。
2.2 民法相关规定: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
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3.1 家庭关爱:家长关注子女成长,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3.2 学校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4 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4. 自我防范意识培养4.1 认识自身优势:发挥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等特点,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4.2 增强自制力: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5. 班会活动设计5.1 开场:观看未成年人犯罪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5.2 主题演讲:邀请法制副校长或专业律师进行主题演讲。
5.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分享看法。
5.4 小组代表发言:邀请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5.5 总结发言:教师对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估学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
2. 引导学生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远离犯罪、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 概念: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侵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 类型: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贩卖毒品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1. 对个人:影响学业、前途,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2. 对家庭: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破坏家庭和谐,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3. 对社会: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降低公众安全感。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关系不和、家庭经济困难等。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不高、学生受不良同学影响等。
3.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负面影响、就业压力等。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学校层面: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 社会层面:加强社会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明确犯罪行为的范围。
2.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严重性。
3.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本班会特制定了针对性的教案,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和影响。
2.掌握常见犯罪行为及其预防方法。
3.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青少年犯罪概述•介绍青少年犯罪的定义、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2. 常见犯罪行为•盗窃、欺凌、吸毒等常见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案例分析。
•分析这些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因和社会根源。
3.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社会环境改善: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健康、积极的娱乐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四、教学方法1.讲解: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表为依据,讲解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原因和预防方法。
2.讨论:学生就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原因展开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认识提升。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常见犯罪情景,培养应对危险的能力。
4.游戏互动:设计相关游戏,通过互动的方式深化学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口头测试:随堂进行知识点的问答,检验学生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2.情景演练评估: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应对犯罪情境的应变能力。
3.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教案课件:包含案例分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书籍、期刊和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防止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完整版)
目标
本班会教案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了解和意识到犯罪的危害,并提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用策略。
班会主题
-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 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和方法
班会流程
1. 引入 (5分钟)
- 主持人简要介绍班会的主题和目标
- 引发学生对犯罪的兴趣,引发讨论
2. 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5分钟)
-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
- 提醒学生远离犯罪,并警示后果
3. 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0分钟)
-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
响
-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引发整体思考
4.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和方法 (25分钟)
- 提供一些常见的预防犯罪策略和方法,如:与良好朋友为伍、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
-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预防犯罪策略和想法
5. 总结和反馈 (10分钟)
- 主持人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们应该学到的关键点
- 鼓励学生反思并提供反馈,以提高下次班会的质量
教学资源
- PowerPoint幻灯片或投影仪
- 案例分析材料
- 分组讨论提示卡片
- 班会反馈表格
班会评估
-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 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班会反馈表格的结果
通过这个主题班会,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犯罪的认知,并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以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防范主题班会教案
青少年犯罪防范主题班会教案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青少年犯罪防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应对犯罪行为。
下面是一份关于青少年犯罪防范主题班会教案,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育,学生将能够:1.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和后果;2. 掌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与分类;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3.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和后果;4.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技巧;5. 法律意识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引导主持人首先引导学生们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警惕,为后续的教育做铺垫。
2. 专题讲解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介绍和讲解,包括犯罪的种类、原因、危害和后果等方面,使学生对青少年犯罪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青少年犯罪的防范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对防范犯罪的认识。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情境中进行互动,演绎犯罪与预防之间的博弈,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素质和法治观念。
5. 法律意识教育老师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养成合法行为的意识和习惯,提升法治素养。
6. 结束总结主持人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们对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和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树立了预防犯罪的观念和意识,有效提升了法治素养。
希望通过不断的主题班会教育,能够引导更多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以上就是关于青少年犯罪防范主题班会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预防青少年犯罪 (中学生教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 (中学生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中学生预防犯罪,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课程计划第一课:了解犯罪- 引入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影响- 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认识犯罪行为的后果- 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第二课:探讨法律和道德- 解释法律和道德的概念及其区别- 分析具体案例,讨论合法与不合法的行为- 提醒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第三课:研究个人安全- 讨论如何防范危险情况,加强个人安全意识- 提供实用技巧,例如应对欺凌和偷窃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第四课:认识网络安全- 分享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规定- 探讨网络上常见的犯罪行为- 教授防范网络犯罪的基本策略第五课:培养团队合作-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对抗犯罪的力量-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犯罪案例- 激励学生通过团结合作预防犯罪第六课:总结与反思- 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预防犯罪的想法和改进意见- 感谢学生的参与并强调预防犯罪是一个长期的努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案例、游戏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际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提高应对犯罪的实践能力- 建立互动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评估方法- 定期小测验:每个课程结束后进行简短的知识测试,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小论文或制作宣传海报等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记录他们的参与程度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行为准则,以预防青少年犯罪。
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益,也有助于建立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凸显。
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本校选定此主题进行班会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本班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和影响;2.帮助学生识别和避免犯罪行为;3.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4.促进学校良好发展和和谐氛围。
教学内容1.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和影响;2.犯罪行为的类型和特征;3.如何辨别和避免犯罪行为;4.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5.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本班会教育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幻灯片展示、图片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危害影响。
2.互动法:通过问答、场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思考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3.演讲法:通过学生代表演讲、互相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4.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案例、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化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警惕。
教学评价为了有效评价本班会教育的成效,我们将采用如下方式: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口头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思意识。
2.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听课记录等方式,评价教育效果和教学方法。
3.回顾总结:通过班会反思、心得体会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次班会教育的经验和收获。
教学时长本班会教育预计时长为6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教学资源本班会教育所需资源包括:1.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2.幻灯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教学工具;4.调查问卷、评价表等评估工具。
教学风险及预防措施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增加互动环节、提高讲授效果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2.教学资源不充足:需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并与教育学院及其他相关部门联系,尽早预订和使用教学设备和场地。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原因。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防范青少年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力。
二、教学内容1.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4.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和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4. 情景模拟法:模拟青少年犯罪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防范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收集青少年犯罪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少年犯罪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3.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犯罪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4. 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 介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防范意识。
6. 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7. 情景模拟:设置青少年犯罪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犯罪后果,增强自我约束力。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4.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应对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和防范意识。
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本人以及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本教案旨在为中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活动。
活动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引导学生和家长加强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 鼓励父母参与孩子的研究和生活,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
- 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活动二:培养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和决策能力。
- 提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 定期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活动三:加强社区意识和参与- 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邀请社会工作者或警察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社会问题和犯罪的影响。
- 建立学生社区组织,让学生通过互助和合作参与社区建设和改善。
活动四: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中加入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 定期组织座谈会,让学生分享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和故事,引发讨论和思考。
-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压力和挫折,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我们能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关注家庭关系,培养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社区意识和参与,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帮助中学生远离犯罪的重要步骤。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塑造阳光、健康的未来。
(完整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
(完整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学生教案)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体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教育和社会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
教育目标1. 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2.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 培养中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2. 法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介绍法律和规则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必要性。
3. 自我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认知。
4. 解决冲突和情绪管理:教授中学生有效解决冲突和管理情绪的方法,以减少可能导致犯罪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5. 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后果。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从中研究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冲突和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地参观:组织中学生参观相关机构,如警察局或法庭,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
5.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布置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展示自己的成果。
3. 角色扮演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上学期间,大家总免不了参加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要求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求,班级成员共同参加。
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1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社会因素: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即观看暴力影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
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
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
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
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D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
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
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二: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教案杨洲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教案杨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认识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同时,使学生掌握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难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导入首先,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让学生意识到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如“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等案件。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动机、手段以及后果,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和“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法律知识讲解结合案例讨论的结果,老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重点介绍法律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青少年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内容。
5.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
6.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案例讨论的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青少年犯罪预防班会教案
青少年犯罪预防班会教案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生命中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的性格、行为、社交关系、价值观等都渐渐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文化、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其中,青少年犯罪就是影响之一,而对于这种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后再去治疗。
如何去预防青少年犯罪呢?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对于预防犯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引路人。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孩子合理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3、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4、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
5、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6、帮助孩子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
7、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教授孩子安全知识。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2、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教授学生防范犯罪的技能和方法。
3、通过悬挂警示标识、课堂讲解、校园巡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止犯罪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教育社会也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领域之一。
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的相关部门和组织也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通过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悬挂警示标语等方式,普及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能。
2、关注青少年成长,及时发现并防范青少年犯罪活动。
3、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四、青少年犯罪预防班会教案面对青少年犯罪,各种教育方式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学校中,可以通过专门的班会教案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大学生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2.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大学生预防和应对青少年犯罪的能力。
4. 培养大学生关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识。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教室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案例分析材料4.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
2. 提问:同学们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二、讲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环境不良等。
2. 学校因素:教育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等。
3. 社会因素:不良信息传播、社会风气等。
4. 自身因素:法律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1. 家庭: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育方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3. 社会:净化社会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提高社会风气。
4. 个人: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二课时一、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预防青少年犯罪?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二、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律意识。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预防和应对青少年犯罪场景。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是否提高。
2. 学生是否掌握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3.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文章。
六《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主题班队会教案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六(3)班曹雪丽一、活动对象:六(3)班二、活动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三、活动过程:1、班主任简述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2、法与人生——我校一年多来违法犯纪案例解说3、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人生AB剧4、疑问:我才六年级怎么会犯罪呢?解答:我们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大的违法迹象,但是常常会看到这些现象:有同学故意同学的课桌椅或其他用品;或有学生看到别人的钢笔漂亮,趁人不注意偷偷放到自己书包里,据为已有;或有学生趁同学不注意,走路时伸出脚来,把同学绊倒,磕得人家头破血流等等。
这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反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违反了我们《西街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这些规范实际上就是我国法律的缩影。
当违法超过一定限度,造成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就是犯罪,违法与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学生故意砸坏教室的一块玻璃,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违法,但如果砸坏教室的许多玻璃,造成严重后果了就是犯罪,学生把同学绊倒磕破了同学的脸是违法,但同学被磕得住院了,经法医鉴定构成轻伤,那么就是犯罪了。
5、值得深思的案例:学生课间受伤学校被判赔药费一天,周某和同学在课间休息玩耍时,受到被告彭某伤害,并构成9级伤残。
周某诉至法院,要求学校和彭某共同赔偿人体损害费用共计5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和被告都属未成年人,周某课间休息时受到同学伤害,学校未尽到相应保护等职责,应承担相应责任。
日前,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某小学向周某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万余元。
6、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真学习并且熟记《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持之以恒地将这两项规和矩贯彻落实到位,《守则》、《规范》禁止我们做的,坚决不做,就会远离违法行为。
(二)从小事做起,积累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只要是好事,即使再小也要去做,开展“学雷锋、见行动,告别不良行为,我为学校添光彩”为主题的好人好事活动,哪怕是帮助值日生提了一桶水,给一名后进生教会了一道题,这样的事虽然是小事,却是善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成就更大的好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案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目标:通过教育和有效的预防策略,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行为。
教学内容:1. 谈论犯罪的后果:向未成年人介绍犯罪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法律问题、成年后的生活困难和社会声誉等。
2. 强调道德价值观:教育未成年人坚守道德原则,理解正义、诚实和公平等价值观,以此抵制犯罪的动机。
3.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强调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重要性,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尊重和沟通。
4.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教育未成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处理冲突、寻求帮助和做出明智的决策等。
5.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鼓励未成年人将教育作为实现个人目标和远离犯罪的途径之一。
6. 社区参与: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建立积极的社会网络和发展社交技能。
7. 引导合理使用科技: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以避免上网犯罪和网络欺凌等问题。
8. 合法娱乐和兴趣爱好:鼓励未成年人参与合法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并远离犯罪诱惑。
教学方法: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不同犯罪行为的后果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解决各种与犯罪行为相关的问题。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和案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犯罪行为的真实案例和对应的后果。
4. 教师示范:教师以积极的行为和态度示范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践行。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发言: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犯罪后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道德价值观的情况。
3. 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一些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可以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并通过教育和有效的预防策略,培养他们远离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班会目标:1、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2、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班会过程一、什么是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划分是以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的。
青少年犯罪一词是个使用比较普遍,但划分标准和含义却不明确的概念。
各国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和年龄界限,但相互之间差别很大,无统一的内涵和外延。
二、青少年犯罪特点与类型三、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四、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1、自身预防:培养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3、学校预防: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5、增强用法维权意识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总结: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那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班级:_____________ 班主任:____________学生签名:******学校*年*月*日。
2023年青少年犯罪与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2023年青少年犯罪与预防主题班会教案注意:以下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的教案撰写,因此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较正式并强调实用性。
请谨慎使用与范文。
2023年青少年犯罪与预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少年犯罪在2023年的现状与趋势;2. 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 学习并分享有效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分析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现状;2. 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 学习并分享有效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三、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学生讨论材料;3. “新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可分发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今天主题班会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了解青少年犯罪在2023年的情况吗?是否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观点?”2.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并记录关键信息。
每个小组随机选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3. 信息展示(15分钟)教师使用PPT演示文稿呈现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趋势,包括犯罪类型、发生地点、人数统计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4. 原因分析(15分钟)学生回到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其中包括家庭、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因素。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展示结果。
5. 预防策略探讨(20分钟)教师介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意义,并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策略。
每个小组从课本、网络、社区等资源中选取一种策略。
6. 策略分享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预防策略,并解释策略的原因与实施方法。
教师及其他组员可进行适当的提问与讨论。
7. 法律意识与价值观教育(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最新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并分发“新法律法规宣传手册”。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教案
(授课年级:5---9年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
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
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
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
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
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
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
(板书)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
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
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
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
宪法规定?quo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
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
(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
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
出现学生流失现象。
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
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
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有:
A、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C、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所有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
分析与解答:
未成年人的涵义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目标之一,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答案:BC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要点: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简称教育原则。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我国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外,另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
律是:(B )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法
D、民法通则
2、组织学生观看我国首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电影《为了明天》,并写出观后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或者出一期板报,评出优秀作品。
3、结合本课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的少年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到当地的拘留所、少管所参观,观看违法人员的改造情况,让违法人员讲述他们的违法经历,即所谓的“污点教育”。
分析这些违法人员违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己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李桥中学政教处
200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