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山地等,类型多样。 中国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中国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
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种类多: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灾害发生范围广:几乎覆盖全国各个地区 灾害影响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灾害发生频率高: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发生
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
动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适宜种植热带 经济作物和水果,如橡胶、甘
蔗、香蕉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温差较大。
形成原因: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但需要注意防旱防 涝。
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等地 特点: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发展:适宜种植水稻、茶叶、柑橘等亚热带作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四季分明
对农业的影响:适宜种植小麦、玉 米、大豆等农作物,但需要注意防 涝和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等地。
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和秋季相对干燥。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指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由于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现象。
季风环流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高考中经常被提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季风环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引起的。
夏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季风。
冬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季风。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 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定期变化: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交替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都会出现。
这种定期变化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2. 夏季季风湿润,冬季季风干燥:夏季季风吹向大陆的空气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湿润的特点,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冬季季风吹向海洋的空气相对较干燥,因此冬季季风带来较少的降水。
3. 季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广: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如南亚、东南亚、东亚、非洲东海岸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农业:季风环流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夏季季风的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赖于季风的降水。
2. 水资源: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在一些地区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水灾。
合理利用季风降水,进行水资源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和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和贸易:季风环流对交通和贸易也有影响。
夏季季风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风力,推动了航海贸易的发展。
同时,季风环流还带来了固定的季节性贸易,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网络。
中国的气候
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例1.读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
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
哈尔滨 、 分别是①________ 北京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广州 。 ④________ 武汉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 试分析其原因。
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 气温较高; 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2014 〃安徽文综 )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 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1、12题。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荒漠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降水量<蒸发量
3.我国干湿地区与耕作方式
中国干湿区的划分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旱作农业
河谷农业 热量
水田农业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地区气候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锋面可以分为哪几种?
**降水的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伏旱
七· 八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4.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九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4.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1、夏季风、冬季风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洋流的流向。
①从经纬线及大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索马里半岛以东、也门以西,位于印度洋的西侧;②印度洋北部为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岛屿东侧的油污,将会顺着洋流向东流动,可能会漂向印度西海岸。
(2)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
①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
因为该地西侧的索马里半岛、北侧的也门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从该地植被可以看出,多刺、硬叶,说明气候炎热且降水少。
季风环流知识点
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表现为季节性的风向变化。
它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气候现象,对这些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以“季风环流知识点”的标题为线索,逐步介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引起的。
这些地区的季节性气温变化较为显著,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由于夏季地表辐射热量大,而冬季热量较少,导致了气温差异。
这种温差巨大的现象使得空气在高温地区上升,形成了低压区;而在低温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区。
这种压力差驱动了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风向的变化季风环流表现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在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也称为南风。
而在冬季,则是由于陆地冷却快于海洋,使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了陆风,也称为北风。
这种风向的变化是季风环流的典型特征。
2.降水的分布季风环流还导致了降水的分布差异。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导致了降水量的增加;而在冬季,季风几乎没有水汽,降水量较少。
这种降水差异对于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方面。
3.气温的变化季风环流还导致了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季风的吹拂,夏季的气温相对较高,而冬季的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气温变化使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较为温暖,也适宜于一些特定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农业生产季风环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季风的吹拂下,夏季降水增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而冬季干燥的季风则适合谷物的收割和贮存。
因此,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季风环流的变化。
2.水资源管理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管理也有重要影响。
夏季的丰水期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和补充水库的水源。
而冬季的干旱期则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经济发展季风环流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季风环流是指地球上特定地区在一年内由于气压和温度差异的变化而形成的周期性风向变化。
这种环流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影响。
在季风环流的作用下,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来看亚洲地区,这是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和明显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季风气候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
夏季,亚洲大陆上升的热空气形成了低压带,而太平洋上形成了高压系统,形成了从海洋向内陆吹的东南季风。
这种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气流和降水,使得这些地区夏季湿热,冬季干燥。
冬季,气压分布反转,形成了从内陆向海洋吹的西北季风,带来了干燥和寒冷的天气。
南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夏季,印度洋上形成了低压系统,而亚洲大陆上形成了高压系统,形成了从海洋向内陆吹的东南季风。
这种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气流和降水,使得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气压分布反转,形成了从内陆向海洋吹的西北季风,带来了干燥和相对凉爽的天气。
除了亚洲,季风环流还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非洲地区的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就受到了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撒哈拉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相对凉爽,年降水量较少但分布不均匀。
南美洲的巴西地区也受到了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巴西季风气候。
巴西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凉爽干燥。
季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的来说,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气候。
这些气候类型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和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气候特点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如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
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
辽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因此气候类型仍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之别,所以省内各地气候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平原风大、东湿西干、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
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黑龙江省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
因此,黑龙江省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弱,显示出一些大陆性气候特征。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处于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特点春季南支西风急流于3--6月先后发生二次显著减弱,位置也向北移动约5个纬距。
北支西风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均少变化。
西风带槽、脊的平均位置没有大的变化,但强度减弱。
5月份东亚大槽明显变得宽平,我国上空基本气流就由冬季西北气流变成偏西风了。
在每天天气图上,多小槽、小脊活动,而且槽、脊的移动都很明显,低纬度热带低压开始活跃。
地面图上为大陆增暖较快,蒙古冷性高压减弱并西移到75E附近,阿留申低压也东移到160E。
我国东北地区开始出现一个低压,鄂霍次克海为一高压,南亚的印度低压于3月份开始渐渐扩展到孟加拉湾、缅甸形成一个低压带,华南开始出现偏南风。
4月中旬以后偏南的夏季风就盛行起来,雨季也就逐渐开始。
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展。
夏季南支急流消失,与北支急流合并形成一支急流,位于40N 附近。
西风带的平均槽、脊位相与冬季相反。
东亚沿海出现高压脊取代原来的东亚大槽,在85--90E出现槽取代原来的平均脊。
槽脊强度都比冬季弱。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由15N向北移动到25N并继续向北移。
在22N以南出现了东风气流,随着副高脊线逐渐向北移动。
在青藏高原南侧出现了全球最强的东风急流,中心位于100--150hPa等压面上。
在东风急流下方为印度西南季风气流。
印度的热低压大大加深。
比海洋暖得多的亚洲大陆几乎都为热低压所控制。
蒙古冷性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完全破坏。
副热带高压在我国东部势力增强。
我国西部则受性质不同的大陆副热带高压影响。
冷空气势力大大减弱,范围缩小,路径偏西,常常沿高压东侧南下,为冷性低槽或冷涡,而在地面图上则为冷性闭合小高或高压脊。
锋面的斜压性也大大不如冬、春两季,但它是我国大部地区雨季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雨带就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西北部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绥的地方。
由初夏经盛夏向秋季过渡的时期中,雨带随着副高脊线逐渐北移,6~7月雨带停留在长江中下游,这就是梅雨。
7月中旬梅雨结束,雨带北移到华北,长江流域相对干旱。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 °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表面上一定时期内的大气状态,由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组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气候知识点。
一、我国气候带及特点1. 热带气候我国南海诸岛及台湾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夏天多热带季风影响,气温高,降雨充沛。
而冬季则多受到冬季季风影响,气温适中,降水较少。
2. 亚热带气候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适宜的降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温带气候我国东北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春季风沙天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4. 寒带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寒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严寒,降雪丰富,冰雪天气较为明显。
5. 藏区高原气候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
二、我国气候的季风特点季风是指一定季节内,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
1. 东亚季风中国东部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大陆季风。
夏天冷暖空气交汇,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为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则受到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没有降水。
2.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为南亚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夏季受孟加拉湾季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而冬季则由于印度次大陆的高压势力带来了干燥的天气。
3. 西风季风中国西北地区受西风季风的影响,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三、我国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一、环流的季节转换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
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º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
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
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
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º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
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
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
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华东地区天气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印发)
中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华南到东北漫长的沿海地区都有可能受到它 的威胁
1922年8月在广东汕头登陆的台风造成6万多人死亡。 1956年8月在浙江象山登陆的台风瞬时风速为65m/s,所 到之处房倒屋塌。
2004年8月在浙江温岭登陆的台风死亡人数为167人,财 产损失达6亿。
2005年8月6日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干江镇登陆的台风 “麦莎”,相继影响了9个省区,造成6人死亡,直接 经济损失达113.63亿元。 2005年9月11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登陆的台风 “卡努”,相继影响了4个省市,造成35人死亡。
北太平洋西部台风的气候概况
生成源地
北太平洋西部的台风,多数生成在1300 – 1500E,50-150N, 台风的初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 菲律宾以东洋面100-200 N,1250-1350E 关岛附近洋面 南中国海中部150 -20 0N,110 0-115 0E
台风的生命史及强度
夏季的天气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初夏江淮梅雨
每年初夏,在湖北、宜昌以东,260N—340N之间 的江淮流域出现的连阴雨天气。此时正值江南 梅子成熟季节,故称“梅雨” 初夏梅雨主要影响华东中部地区。
夏季的天气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初夏江淮梅雨
入梅:6月中旬;出梅:7月上旬 梅雨期间的天气特征: 高温、高湿,风力小,天气异常闷热;多 连续性的降水且强度大,多为大雨或暴 雨并常伴有强对流天气。
春季的天气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春季连阴雨
以上海两场为例
虹桥机场春季降水日数为36.2天,占全年的29.7%, 月平均12.1天,是全年各季降水日数较多的季 节。3月是全年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平均13.2 天。春季连续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月均 2.0次,3月连阴雨天气最多,平均2.2次。 浦东机场春季降水日数为33.2天,月平均11.1 天,春季降水日数占全年的29.6%,是全年各 季降水日数最多的季节。春季5年中共出现32 次连续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月均2.1次。 其中4月连阴雨天气最多,平均2.4次,3月最少, 月均1.8次。一般以4天左右连阴雨过程为多。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之季风环流》
一、季风及季风环流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会形成季风气候。
由于亚洲东部地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因此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带状的气压带会被分裂为若干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北半球1月、7月主要气压中心和季风分别如图1、2所示。
图1 北半球1月份主要气压中心及冬季风图2 北半球7月份主要气压中心及夏季风据此,可对北半球季风总结如下表所示:二、季风气候类型主要的季风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在我国均有分布(详见第三部分)。
下面对这几种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进行介绍。
1.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包括我国华北与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三、我国的季风气候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这同样是由于我国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大陆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因此季风气候显著。
从整体上来说,在每年10月-次年4月,我国受冬季风环流影响显著(12月-次年3月最强盛),在每年5-10月,我国受夏季风环流影响显著(6-8月最强盛)。
在我国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显著,随季风进退,降水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利的一方面体现在雨热同期,我国东部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配合得当,因此能够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提供其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不利的一方面在于会引起干旱、洪涝等灾害。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天气过程
又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延伸,可以影响到南海、西太平洋地区,
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
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研究还表明:东亚夏季风又可划分为 南海一西太平洋夏季风和中
国大陆东部一日本副热带 两个相互独立的东亚夏季风子系统 。可见
,东亚夏季风完全不同于印度夏季风,并不是单纯的热带季风,而 是具有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的双重特性。
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 马斯克林高压 ,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
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糟
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的影响。东亚季风有它自己的成员,这支季风起源 于澳大利亚高压,在 105~125E 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
也成为西南气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ITCZ。副热带高压
6月第4侯到 7月第1侯: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的梅雨期)
7月第 2侯到 7月第4侯:黄淮流域 (黄淮雨季)和 7月第5侯到 8月第2侯:华北(华北雨季)。 上面夏季风和雨带的三次北跳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尤其与高空行星锋区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的演变 有关。
华北(7月第5侯 到8月第2侯) 黄淮流域(7月第2 侯到7月第4侯) 长江流域(6月第4 侯到7月第1侯)
华南北部( 5 月第 4 侯 到6月第2侯)
850 hPa 340K等值线平均位置的时间变化 1971-1980年的平均位置
(2.2) 冬季季风
亚洲冬季风最显著的地区是中国的东岸,影响范围经南海到马来 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在 700hPa以下这里盛行强的偏北或东北风 。印度冬季风也相当明显,在孟加拉湾北部有明显的北风分量,这 相当于那里的干季。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 °) . 、 、 、 (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___,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在大陆西岸,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 __移 冬季__ __移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冬季__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º~35 南北纬 ~35º 夏高温多雨 , 的大陆 东 岸 冬 低温少雨, 北纬35º~60º附 夏高温多雨, 北纬 ~60 附 夏高温多雨, 近大陆 东 岸 冬寒冷干燥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 大气环流
§4.1 大气平均流场特征与季节转换
§4.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环流的基本 模型
§4.3极地环流概况 §4.4热带环流概况 §4.5西风带大型扰动 §4.6急流 §4.7东亚环流基本特征
环流:空气沿一个封闭的轨迹运动,或有沿着某 一封闭轨迹循环运动的倾向。
经向环流:气流沿经圈方向运动(南北向)
一月急流
§4.7东亚环流基本特征
一、海陆和高原对东亚环流和天气系统活 动的影响 1 海陆热力差异造成东亚季风特点
对流层底部:蒙古冷高压 阿留申低压 印 度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东亚 冬季干冷的冬季风
夏季暖湿的夏季风 雨量集中
对流层中层:东亚500hPa槽脊位置冬夏季 相反 高空基本气流: 30º N 以北 西风
季风:稳定的盛行风随季节发生显著变 化的气流称为季风。 信风辐合带:两支信风汇合的地带(气 压场上为信风槽) 季风辐合带:季风与信风(或赤道偏西 风)汇合的地带(季风槽)
3 对流层上部平均流场 冬季:热带对流层 强西风 副热带 西风急流,上有三槽: 孟加拉湾 非洲西海岸 太平洋东部 夏季: 热带对流层高层:三个反气旋中心位于 北美 波斯湾 青藏高原 东风急流
30º N 以南 偏东风
高原季风复杂性 近地面 冬季为冷高压夏季为热低压 因此近地面风系不同
400hPa以上为西风,南北两侧有急流 夏季北侧西风急流加强南侧转为东风急流 垂直方向: 季风环流:印度西南季风沿高原爬坡上升, 与高原上空辐散气流汇合,主要部分向南 流去并下沉,最南可达南半球,随东南信 风一起向北越赤道转为西南气流,北上构 成闭合环流。 对高原和临近地区天气有重要影响
二、平均经向垂直环流 Hadley环流 三、平均纬向垂直环流 对流层上部 东半球 东风 西半球 西风 对流层下部 东半球 西风 西半球 东风 Walker(沃克)环流:与印度尼西亚的对 流区相联系的纬向环流圈,横跨赤道太 平洋,上升支位于印度尼西亚,下沉支 位于赤道东太平洋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气候特点、分布,气候特征及气候带、气候类型一、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由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等因素,以下我们按热量气候带、干湿气候带以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分别说明。
(一)、中国的热量气候带(二)、中国的干湿气候带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1000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1500-2000毫米。
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6558毫米。
东起大兴安岭西至中尼边境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400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200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25-50毫米以下,吐鲁番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我国年降二、我国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
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
季风环流和气候类型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西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南亚吹 东北 风
A———————— B————————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
,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月 。图中A处是 低 (高、低)气 压,名称是 印度低压。
赤道两 侧
热带雨林 气候两侧
南北回归 线附近的 大陆中部 和西部
受赤道 低压带 控制
受赤道低 压带和信 风带的交 替控制
常年受副 热带高压 控制
终年高 温多雨
有明显的 干季和雨 季
终年高温 少雨
气候 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二)
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热带季 亚洲的南 气压带风
风气候 部和东南 带的季节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2) 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3)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4)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气候 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
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热带雨ຫໍສະໝຸດ 林气候热带草 原气候热带 沙漠 气候
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有明显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和东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亚热带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常年受西风影终年温暖多雨温带大陆性气温带大陆的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终年降水很少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a热带雨林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草原南北纬10回归线全年高温干湿两季c热带沙漠回归线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高温少雨d热带季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全年高温旱雨两季问题
天气过程与环流背景
天气过程与环流背景1.1 降水概况2013年6月19日—20日,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影响,甘肃天水市中东部出现强降雨天气。
此次降水自19日17时开始,至20日19时结束。
降水集中在19日19时到20日12时,暴雨区有5个强降水中心,分别为秦州、麦积、秦安、清水、张家川等五个县区,其中24小时最高降水量达256.7毫米。
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局部降水量达200毫米以上,造成了当地群众房屋倒塌、冲毁,农田淹没、交通道路、桥梁涵洞冲毁,电力、通讯设施被毁,供电、通讯中断,信息不畅,部分人员被困。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860.96万元。
1.2 环流背景从总体天气形势上分析,此次暴雨天气主要是,由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冷空气南侵和高原以北大范围暖湿空气向北输送,导致了大气层结不稳定,进而激发了积云对流的不稳定造成的一次强降水过程。
下面用实际观测资料,讨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
图1.1是2013年6月19日08时,分别为500百帕(图a)与700百帕高度(图b)的环流形势,图1.2为19日14时的500百帕(图a)与700百帕(图b)高度的环流形势。
图a 图b图1.1 2013年6月19日08时500百帕(图a)与700百帕的环流场(图b)图c 图d图1.2 2013年6月19日14时500百帕(图c)与700百帕的环流场(图d)由以上环流形势图可知,此次暴雨是发生在大尺度环流稳定少动的基础上,并且500百帕的短波槽向东移动、700百帕的西南涡向北移的情况下,使冷空气不断南侵,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为强降水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00百帕形势场中,表现为两槽一脊结构。
高纬地区处于高压脊的影响下,低纬地区受西风带上低槽影响,从6月19日08(图a)开始,新疆北部上空明显的被低槽系统所控制,至19日14时(图b),系统向东移动进入甘肃上空,并且强度不断加强,致使冷空气继续南下,对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
我国季风气候地区
我国季风气候地区1、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什么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
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1)我国季风气候地区扩展资料:中国季风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的形成与演变受大气环流(包括季风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其基本特点如下:1、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
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
2、雨季起讫规律性明显。
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3、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季风雨的多少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
4、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
中国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5、冬季中国东部地区比同纬度世界各地气温低,如:北京1月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美国的纽约和希腊的布尔萨气温各低4~10℃;汉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10℃左右。
夏季的气温比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
2、中国季风气候特点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春季
南支西风急流于3--6月先后发生二次显著减弱,位置也向北移动约5个纬距。
北支西风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均少变化。
西风带槽、脊的平均位置没有大的变化,但强度减弱。
5月份东亚大槽明显变得宽平,我国上空基本气流就由冬季西北气流变成偏西风了。
在每天天气图上,多小槽、小脊活动,而且槽、脊的移动都很明显,低纬度热带低压开始活跃。
地面图上为大陆增暖较快,蒙古冷性高压减弱并西移到75E附近,阿留申低压也东移到160E。
我国东北地区开始出现一个低压,鄂霍次克海为一高压,南亚的印度低压于3月份开始渐渐扩展到孟加拉湾、缅甸形成一个低压带,华南开始出现偏南风。
4月中旬以后偏南的夏季风就盛行起来,雨季也就逐渐开始。
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展。
夏季
南支急流消失,与北支急流合并形成一支急流,位于40N 附近。
西风带的平均槽、脊位相与冬季相反。
东亚沿海出现高压脊取代原来的东亚大槽,在85--90E出现槽取代原来的平均脊。
槽脊强度都比冬季弱。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由15N向北移动到25N并继续向北移。
在22N以南出现了东风气流,随着副高脊线逐渐向北移动。
在青藏高原南侧出现了全球最强的东风急流,中心位于
100--150hPa等压面上。
在东风急流下方为印度西南季风气流。
印度的热低压大大加深。
比海洋暖得多的亚洲大陆几乎都为热低压所控制。
蒙古冷性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完全破坏。
副热带高压在我国东部势力增强。
我国西部则受性质不同的大陆副热带高压影响。
冷空气势力大大减弱,范围缩小,路径偏西,常常沿高压东侧南下,为冷性低槽或冷涡,而在地面图上则为冷性闭合小高或高压脊。
锋面的斜压性也大大不如冬、春两季,但它是我国大部地区雨季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雨带就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西北部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绥的地方。
由初夏经盛夏向秋季过渡的时期中,雨带随着副高脊线逐渐北移,6~7月雨带停留在长江中下游,这就是梅雨。
7月中旬梅雨结束,雨带北移到华北,长江流域相对干旱。
但这时华南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雨量又增多,进入另一雨量高峰期。
东风带系统随副高脊线北移,一直可影响到35N,台风影响范围就更广了。
冬季,我国天气过程是以西风带气流操作为特点,比较单一稳定。
夏季同时受东、西风带控制,影响系统除了西风带槽脊、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等以外,又有副热带高压和东风带的热带辐合带、东风波、台风等天气系统。
季风风系也比冬季复杂得多,北部是偏北风,南部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