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 )

A、城市因素

B、市场因素

C、人口因素

D、自然因素

3.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在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读图2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4—5题。

4.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

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干旱------半干旱------湿润

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5.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6、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

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

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

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

7、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

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

C、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9、下列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B、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大,社会经济方面发展差别很小

C、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南方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近年来,地处我国西部地带的云南省正在启动“绿色经济”工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如大力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和“绿色旅游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据此完成10—11题。

10.云南发展花卉业的优势是()

A.日照长,温差大

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C.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

11.下列行为违背了“绿色经济”和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转化的是()

A.大幅度增加烟草的种植面积

B.倡导游客在景区“留下的是足迹,带走的是照片”

C.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D.引进技术,提高花卉的国际竞争力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商品粮基地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太湖平原 B.三江平原 C.洞庭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平原

13、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是( )

A.矿产资源全面枯竭 B.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的要求

C.劳动力资源短缺D.交通不便利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3,完成14—15题。

14.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 长江三角洲

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 美国“硅谷”

15.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A.侨乡

B. 交通

C. 政策

D.劳动力

读表1,分析回答16-17题。

图2

图1

图3

表1

城市人口比重(%)

(2000年)

城市密度

(个/百万km2)

(2002年)

建制镇占全国的比

重(%)(2002年)甲区域50.9 221 45.1

乙区域36.4 86 30.6

丙区域28.3 23 24.3

16、由图可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不能判定

17、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不能判定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8~19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18、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 )

A.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C.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19、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D.疏通河道

图4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20~22题。

20、该产业部门属于(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21、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A.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22、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B.②可侧重发展以开发新产品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

D.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23.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加强的社会经济因素( )

A.劳动力数量

B.政府支持

C.广阔的市场

D.便捷的交通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4~26题。

24.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25.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26.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27—28题。2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溶蚀作用

2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风化作用

据报道,近些年来,日本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此回答29~30题。

29.日本政府认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应该是( )

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

B.不开采自然资源

C.最佳生产、最少消费

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

30.下列行为符合“零排放”概念的是()

A.秸秆燃烧后还田

B.推广使用干电池

C.采富矿弃贫矿

D.用牛粪培育蘑菇

读图,回答10~11题。

31.关于图中地理现象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森林大量砍伐——温室效应增强

B.②地草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C.③地全年温和多雨——灌溉农业发达

D.④地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稳产、高产

32.关于⑤国与⑥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资源、能源都需要大量进口

B.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为主

C.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D.均为环太平洋沿岸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图4为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33.若图4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4.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可能分别是( )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图4

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